第一篇:帅馆讲解词
聂帅陈列馆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
欢迎大家来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参观。陈列馆于1999年建成开馆,年接待中外来宾近30万人次,2009年重新改展。陈列馆于2001年6月被评为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1年11月被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
整个陈列馆是分为5大展厅。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瞻仰厅。这里安放着聂荣臻元帅晚年时期的一尊汉白玉坐像。座像背景是巨幅油画《日月山河》,其寓意是:聂帅的高尚品德与日月同辉,聂帅的伟大精神与山河同在。在日月山河的壮美中,江泽民亲笔题写的“聂荣臻同志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分外引人注目。最让我们感动的是题词的时间:1992年5月14日。1992年5月14日22点43分敬爱的聂荣臻元帅永远离开了我们。就在这举国同悲的时刻,江泽民饱含深情地题写了这句话,表达了全党、全国、全军各族人民对聂荣臻元帅的无限敬爱和深深的爱戴。
第一部分:立志报国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出生于四川省江津县吴滩镇朗家石院子。父亲聂仕先,老成持重,沉默寡言。母亲唐氏,是个典型的勤俭持家的家庭妇女。聂荣臻出生时,家境已经破落,靠租田务农为生。从他记事起,就没有享受过多少童年的欢乐,打下了深深烙印的是父母劳苦耕作、日月的艰辛、农民生活的苦难和人世间的不平。
聂荣臻8岁时,尽管家境困难,但父母很重视对儿子的教育,父亲把他送到外祖父家读私塾,但是在重庆政法学堂读书的舅父,思想活跃,经常回家议论时政,聂荣臻耳濡目然,受到一些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政治需要变革的想法,在他幼小的心灵中萌芽。外祖母去世后,私塾停办,聂荣臻又先后在插旗小学、陈食小学等读书。在陈食小学读书期间,聂荣臻写下了“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的座右铭勉励自己。
1917年,聂荣臻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江津中学。在这里,他一面刻苦读书,吸收文化科学知识,一面从国内外发生的许多重大事变中,不断地思考,寻求真理,探索自己要走的人生道路。1919年,“五四”爱国学生运动爆发,聂荣臻加入了当地学生行列。抵制日货,是聂荣臻在中学时期经历的最大的爱国行动。他和同学们将查出的日货搬到东门河边全部焚烧,表达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学生们的斗争,触怒了江津反动军政当局。聂荣臻和一批进步青年被迫离开了学校。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他依然决定赴法勤工俭学。作为家中的独生子,聂荣臻说服了不同意她赴法的父母,在亲友的资助下凑足300个大洋,踏上了赴法的行程。
船过三峡,满目壮丽的景色激起他无限的感慨:祖国啊。我一定要改变你贫穷落后的面貌,使你向着大好河山一样壮美。
1920年1月14日聂荣臻来到法国马赛港,开始了勤工俭学的艰苦生活。他首先攻克了语言关。随后他到蒙塔尔纪橡胶厂当过车工、汽车轮胎检验工等,带有了积蓄,又进学校读书。1922年,聂荣臻考入了比利时沙咯劳动大学化学工程系。勤工俭学期间,聂荣臻参加了3词爱国学生运动,结实了周恩来、赵世炎、刘伯坚、邓小平、陈毅、等志同道合的爱国青年,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国家与革命》等马列主义著作。1929年6月3日聂荣臻给父母写了信“男也,虽不敢云以天下为己任………..”字里行间,充满着忧国忧民的高
尚情操,表达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抱负。这封信是聂荣臻世界观发生根本转变的标志,两个月后,聂荣臻加入旅欧“少年共产党”,1923年春,经赵世炎、刘伯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把一生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
第二部分:开国元勋
1925年五州运动后,国内急需干部,聂荣臻奉党的指示回国,人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1926年3月,蒋介石为了排挤共产党人,策划了“中山舰”事件,聂荣臻等被迫离开了黄埔军校。北伐战争开始,他以广东党委军委特派员的身份随军北伐,负责向北伐军中分配共产党和做党的联络工作。聂荣臻在党期间先后参加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白区斗争。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9月25日,林彪、聂荣臻指挥了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战,歼灭了日军精锐部队1100多人,取得了全国抗战以来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为八路军赢得了“首战平行关,威名天下杨”的美誉。
在聂荣臻抗战期间,发生了2件让我们记忆有新的事情。1940年8月起,聂荣臻奉八路军总部命令,率部参加百团大战。在战火中救住了2个日本女孩悉心照顾并妥善地送交日军,并就此写信给日军官兵,进行政治工作。40余年后,被救的美惠子专程来中国看望他,成为中日人民友好史的佳话。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柯棣华先后来到晋察冀,并为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在晋察冀大地上献出了他们的宝贵生命。
第三部分:科技主帅
1955年7月,聂荣臻、陈云、薄一波被中央指定为原子能三人领导小组成员。1956年4月,聂荣臻任国防补航空工业委员会主任,11月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全国科学技术工作。1958年任中央科学小组组长,后又兼任国防科委主任和国家科委主任。1959年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主管尖端武器的研制工作。年近6旬的聂荣臻元帅出征带领科技大军踏上了“科技强国”、“科技强军”的伟大征程。经过他们不懈的努力,1966年10月27日,核导弹发射升空,经过9分14秒的飞行,精准命中目标,在预定高度成功爆炸。聂荣臻率领科技大军以闪电般得速度创造了惊世奇迹。为了检查这次核武器的效应情况,聂荣臻第一次踏上了罗布泊的土地。
12月27日,聂荣臻二次进罗布泊主持氢弹原理试验。准备着炸响又一个惊天响雷—全当量得氢弹做准备。1967年6月14日,聂荣臻三进罗布泊,来到马兰试验基地,带病主持当量达330万吨的氢弹空中爆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毛泽东提出的“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的目标。
经过聂荣臻的多方努力,在**的岁月里,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我国的核潜艇按中央预定的日期研制成功。1971年8月,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试航。1974年8月,88岁的朱德元帅在碧波荡漾的大海检阅了中国自己研制的核潜艇。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成功核潜艇的国家。
文革期间,聂荣臻受到严重的冲击和迫害。1967年2月,聂荣臻与陈毅、叶剑英、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因为反对林彪、江青一伙在文革**中的肆意迫害老干部、鼓励打砸抢、趁乱夺权等种种阴谋活动,与他们发生激烈争夺。八届二中全会后,被定性为所谓的“二月逆流”反党成员。聂荣臻因此成为国防工业、国防科研系统的主要批判对象。随后,他剥夺了工作的权利,被迫下放到工厂,“疏散”到邯郸,接受所谓再教育。
聂荣臻自身受到种种冲击迫害,但他任以自己的影响尽力保护科研战线的科技专家和许多领导同志,关心科研事业的发展。
第四部分:新的长征
粉碎“四人帮”,我国迎来了一个历史新的发展时期。此时,聂荣臻已年近80,但他任以病弱之躯致力拨乱反正,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了人生旅途新的长征。粉碎四人帮,聂荣臻等老革命家发挥了积极作用。拨乱反正,百废俱兴,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急需恢复和发扬。1977年9月5日,聂荣臻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强烈呼吁,大力提倡继续发扬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航程,身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做为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聂荣臻深感振奋。
重新参与领导工作的聂荣臻,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1987年,88岁的聂荣臻辞去党内外一切职务,以支持改变领导职务终身制的重大决策。但他同时又从改革开放打大局出发“小平同志不能下”的建议,他的这个建议对中央的决定起了很大作用,因此十三大上邓小平保留了军委主席的职务。正是有了这一决定,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才得以继续向前。
第五部分:风范长存
1992年5月14日22时43分,聂荣臻元帅永远俩开了我们,然而到今天,他好像还在我们身边,他的音容笑貌依然还在我们记忆中。他的思想、他的精神还在激励着我们。我们在追思他、纪念他、学习他。从邓小平、江泽民的讲话中,仰望聂荣臻的丰功伟绩。从聂荣臻题词成为两弹一星精神主要内容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聂荣臻就是两弹一星精神最主要最伟大的倡导者和践行者。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重温聂荣臻元帅的临别遗言吧。
第二篇:藏学文献馆讲解词
西南民族大学藏学文献中心简介
(一)缘起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充分认识到保护古籍文献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做好古籍文献的保护工作,藏文古籍文献工作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我校领导给予该项工作以高度重视,本着藏文文献“救人、救书、救学科”和“扶持特色学科,加大对优势学科的支持力度”的学科发展思路,毅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于2003年9月,在新校区创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藏学文献研究中心:馆藏中心使用面积达到近两千平方米,拥有容纳几十万函的藏式书柜和现代文献管理设施设备,已形成独具藏式建筑特色和现代高新技术支撑的文献中心。
文献中心创建就肩负起抢救和整理藏文古籍文献的重任,肩负起培养从事文献研究专业人才和学科建设的重任。肩负起为国内外民族学研究和藏学研究提供珍贵的藏文原始文献资料的重任,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和优秀人才,把藏文文献的收集、整理、使用推向更高的层次,使藏文文献自身的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逐步建成集收集整理、编辑出版、科研教学、培养人才、网络信息为一体的现代藏文文献研究中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
(二)馆藏
近七年来,我们多次实地调研和多渠道地收集文献信息,在国内先后考察了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境内的上百家藏文文献收藏机构,拜访了八十多位藏文文献专家及收藏者,几乎走遍藏区各地的主要文献分布点,收集了大量的文献信息和文献资料。与国外藏学文献研究机构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根据文献载体和形态的不同,收集馆藏的藏文文献分为藏文传统版式文献、口碑文献、电子文献三个部分。
1、藏文传统版式文献
现已收藏各种藏文传统版本的1.3万多函,约26万卷,馆藏的所有文献资
3、电子文献
电子文献是相对传统的纸制文献而言,它是用数字化代码方式记录文献内容,以电子文件形式储存在各种磁性或电子介质中的文献,具有图文并茂、体积小、保存长久、便于复制管理等优点。
在网络时代,任何知识信息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是看其能否转化为数字化信息。故此,我中心从2006年开始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金,收集和自制藏文电子文献,随时做好分类录入,编目整理等一系列工作。目前,大部分馆藏纸质文献已转化成为电子文献,特别是金·史密斯先生捐赠的文献已全部以电子文本存储。我们还把电子文献与口碑文献连成一体,制作成具有视听效果的藏文电子文献,最终形成藏文文献数据库和网络在线服务,为从事藏学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
(三)功能
藏文文献的内容和价值以及当代学科发展的需求决定了文献中心的工作宗旨、学科定位和功能作用。文献中心的功能作用是多方位、多层次的。就目前而言,主要发挥着以下作用: 1.抢救和保护珍贵文献
文献中心收藏到各种版本和手抄本的藏文文献一万三千多函,这些馆藏的文献既有来自国内的传统权威版本,又有流传民间的经典版本,既有藏传佛教寺院的收藏版本,又有流散在民间的私人珍藏版本,其中不乏极其珍贵的孤本、手抄本。
2.研究者的资料库
如此丰富的文献资料库,不仅为本校的师生提供文献资料,也为国内外从事藏学研究的专家和学者提供所需的文献资料。中心平均每年接待前来查阅和咨询的学生和专家学者超过上千人次,受到学界的广泛好评。
3.建立文献学学科体系
本着藏文文献“救人、救书、救学科”和“扶持特色学科,加大对优势学科的支持力度”的学科发展思路。中心在打造文献宝库的同时,加强“国家民委少
补了国内很多珍贵藏文文献的空白,而且推动了文献捐赠工作的发展,特别对我国藏文文献收集整理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对我文献中心而言,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文献资源,并为其建成国际一流的藏文文献研究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口头传承是藏文古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存续方式。表现在传承载体是“活体”的人,传承内容是发展变化着的“活性”的民族智慧、心理诉求和价值观念,传承过程是传承者与传承对象共同参与的互动的“活动”过程。藏族文化从两千多年前到至今,始终在“讲、辩、著、闻、思、修”六种传承方式中流传,始终在动态发展中完善,始终以师徒方式传授,始终是人作为传承的载体,总是蕴藏于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中。寺院作为这种文化传承的实体之一,就是这种文化生态体系的最佳模式。在目前,寺院、各地的文献研究机构等文化实体是藏族古籍文献向高级流传的平台,广大藏区和藏族人民则是“文献”生存的土壤,文献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它的非物质文化形态的存续。
同时,口头传承是藏族无文字时期的文明渊薮,它蕴含着民族精神内核,是活态的民族文化的基因。活态是生命力的表征,基因是创造力产生的重要前提,因此,保护口头传承即保护了民族古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因此,我们要加快民间口传古籍传承人的抢救工作,要按照“救人、救书、救学科”的原则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关要求,及时搞好“救人”工作。同时保护滋养民间口传古籍传承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一方面,要组织一定的人力尽快搜集、整理民间传承人的口传资料,建立和完善具有一定规模的藏族口传古籍音像资料库,整理出版一批藏族口传古籍音像出版物。另一方面,对那些因条件限制而不能及时全部记录整理,长期在民间传诵的藏族古籍,要有意识培育口传古籍的继承人,扶持口传古籍之家,让具有悠久历史的口碑文献能世代流传下去,切实推进民间口碑文献的抢救和保护工作。
结 语
在国家民委古籍办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内外文献专家学者的无私帮助下,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我藏学文献研究中心工作的不断推
第三篇:曾侯乙墓馆讲解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我是大家的讲解员小马,今天我们主要参观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观的曾侯乙编钟的出土墓葬曾侯乙墓。
湖北省博物馆是我国十大博物馆之一。也是湖北省收藏、研究、展览历史和革命文物的中心,共收藏文物约70万件,其中有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等举世瞩目的珍品。当然,在这些文物里面,就其发掘的意义和价值而言,就得首推目前展出曾侯乙墓的出土文物。曾侯乙墓发掘于1978年的湖北省随县,是一座战国早期曾国国君墓葬。墓内出土青铜器、乐器、兵器、车马器、金器、玉器、漆木器以及竹简等共15000余件,许多都是罕见的珍品。这里展出的就是这批之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
所谓曾,就是曾国,侯,就是诸侯国的国君,乙是他的名字,连起来讲,就是曾国国君乙的坟墓,其间出土的不仅有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还有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漆棺、漆器、精美绝伦的青铜器、种类繁多的兵器、车马器、乐器以及玉器、金器和许多日常用品等。在我国古代史上,一次性出土文物数量之多,种类之齐全为国内所罕见。曾侯乙墓共出土文物一万余件,许多都是前所未见的珍品,它是我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学术研究价值。我们到湖北省博物馆,不仅仅是去参观几件出土文物,而更重要的是去追忆古老的中华文化。
在礼器展厅中,共展出了礼器用品38种134件,是我国历年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种类较全的一次,所以,大家在余下的时间里可以慢慢的欣赏,领略我国悠远的古文化。等会儿大家在楼上就可以参观到各种兵器。春秋战国时代战争频繁,所以许多新颖的作战武器脱颖而出,此墓出土的兵器,数量多,质量精,正是当时社会大变动,技术大革新的反映。我想等会儿大家看完兵器部分后,应该可以勾勒出古代战争的大致轮廓和想象出他们使用兵器的类型。
最后大家将要看到的便是世界闻名的曾侯乙编钟,编钟源于我国原始社会,乐宫中最为显赫的就是编钟了,巨大的钟架为铜木结构,全套编钟总重为2500 公斤,它至今保留着优美迷人的音色,这套编钟以其造型美观、铸造精美、保存完好、配备齐全、音色优美、音频准确而成为我国古代编钟之最。现在经过考古学家们的共同努力,曾侯乙墓的全套乐器已经全部复制出来,面对这些上古时代的杰作,真叫人叹为观止,称它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大概也不为过吧?
为了满足各位中外游人的需要,湖北省博物馆在每天都要安排大型编钟演奏,让您徜徉于那悠悠的历史长河之畔,聆听这人间仙乐,所以,此行绝对会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各位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为大家的讲解呢就到此结束了,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大家对曾国及其文化留下一些印象,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指点和谅解,欢迎大家继续参观,然后我们进入到下一个展厅。谢谢!
第四篇:VR安全体验馆讲解词
新一代VR安全体验,是全新一代的安全体验,在安全教育及训练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VR)及互联网IT技术,从而全面增强工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促进企业安全管理。
相比传统的安全体验馆,VR安全体验占用场地占用小、体验效果好、体验内容更丰富。VR体验馆能够最大程度模拟真实场景下的安全事故,让施工人员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来体验不安全操作形式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有效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VR安全教育体验设置了重物砸击、基坑坍塌、高处坠落等10项安全体验项目,让体验者亲身感受事故发生的瞬间,提高体验者对安全事故的感性认识。这种方式能够十分容易激发项目管理人以及施工人员参加安全教育学习的兴趣,并掌握相应的防范知识以及应急措施。
第五篇:吉林市规划馆讲解词1
各位来宾:
欢迎前来参观吉林市城市规划展览馆,我是这里的讲解员xxx,很高兴为大家担任本次解说。
本馆位于吉林市博物馆一楼,总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本馆以“规划构筑品质生活”为展示主题,定位为亲民、互动、前瞻的“城市窗口”,本馆按陈列内容分为“序厅”、“城市足迹区”、“规划展示区”、“成就展示区”、“和谐城市展示区”、“总体模型互动区”六个部分。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序厅。首先请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在这面浮雕墙上,勾勒出了沿江天际线。丰满大坝、摇橹人、吉林大桥以及松花湖等主要标志性建筑物都清晰可见。浮雕墙的右面是吉林市大事记,这面墙上向我们展示了吉林市自2000年以后城市建设所取得的瞩目成绩:松江中路、雾凇路立交桥、雾凇客运站、江湾大桥以及棚户区改造等。大家继续向前走,这里记载了国家各个时期领导人以及省领导到吉林市指导工作的珍贵图片。
现在我们进入的是“城市足迹”单元。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吉林市的历史人文。吉林市历史悠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西汉初年到现在,这座城市已经历经2200余年。这里有一部历史长卷,里面播放的是清朝时期的吉林市画面,请大家欣赏。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综合交通规划。从单一的道路规划到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吉林市交通规划经历了内容拓展过程;从传统定性为主的规划手段到现代交通规划理论与计算机相结合,吉林市交通规划经历
了技术更新的历程。吉林市综合交通规划从体系上包括:宏观层次——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观层次——公共交通、停车场、非机动车交通等各类专项规划。微观层次——道路交通建设方案设计、交通改造方案、交通设施建设方案等。在内容上涵盖了公路、铁路、水路、城市道路、公共交通、步行交通、非机动车交通及各类交通设施。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规划展示区。这里有专项规划、规划公示、哈达湾区域改造以及南部新城规划。首先,大家来看吉林市专项规划以及按照规划要求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按照《吉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的要求,编制专项规划12项,分别是:中心城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景观风貌规划、中心城区岸线利用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中心城区市政工程规划、综合防灾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地下空间建设规划、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继续向前走,这里是哈达湾区域改造规划展示区。哈达湾区域是吉林市的老工业区,那里有一五期间建成的水泥厂、碳素厂、铁合金厂等国有大型企业。哈达湾区域曾一度成为吉林市的骄傲,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哈达湾成了吉林市脏乱差的代名词。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也将哈达湾区域改造列为重点工程,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搬迁原有大型企业,全力将该区域打造成为吉林北部工业新区配套的生活配套居住区。
对面是吉林市又一个全新发展的新区即南部新城。该区域位于吉
林市南部,幅员面积约13平方公里。该区域交通便利,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未来的五年内,南部新城必将成为集旅游、居住、商业、休闲为一体的新区。
继续向前走,我们的左手边是规划公示区。在这里,每一位市民可以及时了解最新的规划政策,了解吉林市最新的规划咨讯,同时也可以为自己家乡的城市建设献策献计。我们的右面是吉林未来展示区。城市、农村、工业、农业在这里都有了全新的面貌,相信吉林市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越来越美。
这个单元是“和谐城市展示区”单元。首先向大家展示的是绿色人居部分,吉林市一直把展现山清水碧、风光秀美的真山真水作为城市建设不变的灵魂,以自然山水为背景,以历史发展为脉络,注重山水浑然一体,建设清水绿带,用绿色点缀居民社区,努力做到还绿与民,城市绿化率达到了45.5%,从整体上提升了城市品质。
前面是小小规划师部分。在这里,我们祖国的花朵可以扮演规划师的角色,充分发挥自己的规划才能,设计出您心目中的吉林。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这里是我们吉林城市规划馆的一大亮点,城市之旅。您可以亲身驾驶这艘快艇,切身体验青山碧水带给你的惬意和舒爽。
大家随我一起穿越我们的时光隧道,两面展示的都是吉林市的城市名片。穿过时光隧道,是我们的成就展示区。首先是吉林市十二五规划,这里向您介绍了吉林市未来五年内在教育、医疗、工业、农业以及城市建设等方面将要达到的目标。我的右面就是吉林市总体规划
模型沙盘,该沙盘面积600平方米,涵盖了丰满大坝到金珠区域的地形地貌以及城区建设。
新一轮《吉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已经上报国务院审批。在新一轮总体规划中确定吉林市性质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以化工为主的新型工业基地,具有中国地方特色的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
我市的城市规划严格执行“北拓、南优、东控、西调”的控制原则。北拓即城市工业用地沿江向北部下游地区拓展,建设北部工业新区;南优即优化高速环路以内小白山、丰满乡现有建设用地,提升旅游和居住服务功能,高新区滨江用地逐步退二进三,建设滨江商业和商务中心;东控即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向东部拓展,保持东部东团山、龙潭山、帽儿山等重要区域的自然景观界面和历史文化遗存;西调即调整哈达湾、沙河子、西站等片区主导功能,着力发展都市工业、市场物流、居住、教育等服务功能。
城市结构:
延续现状沿江带形城市形态,城市总体布局采用多中心带状组团式结构,即“三心、两轴、三组团、十五片区”,组团之间以生态绿地间隔。
(1)三心
以河南街、东市场为核心的行政、商业、商务、金融为主的城市主中心,以江南滨江西路一带为核心的南部商业、行政、文化副中心,以九站西区城际铁路站前区域为核心的九站商业、金融、文化副中心。
(2)两轴
在松花江左岸,形成贯穿南、中、北三大组团的小白山、江南、中心、哈达湾、九站西区、双吉等片区的城市生活服务轴;在松花江右岸,形成贯穿中部和北部组团的铁东、江北、金珠等片区的城市产业发展轴。
(3)三组团
分别是北部组团、中部组团和南部组团。北部组团位于高速环路以北用地,主要承载城市的重工业发展;中部、南部组团位于高速公路以内,二者以北山、松花江(松江中路段)作为分割,中部组团主要承载化工产业发展及商贸、金融等服务功能,南部组团主要承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旅游、商务等服务功能。
(4)十五片区
中部组团:包括七家子-八家子片区、江北片区、铁东片区、哈达湾片区、西山-沙河子片区、中心片区。
北部组团:包括九站东区、九站西区、金珠片区、双吉片区。南部组团:包括江南片区、西南片区、小白山片区、石井沟片区、丰满片区。
我市的景观格局:
从山、江、城的整体关系出发,预留景观视廊,明确岸线功能,控制开发强度,延续山水城相融的城市景观格局。
环境保护:
我市实行“上禁下控”的环境保护原则,严禁在上游地区布置可能造成水污染的任何城市功能,对下游地区污水排放标准予以严格控制,保障达标排放。
各位来宾,我今天的解说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接下来的时间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一下。
2015年8月24日星期一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