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西:2013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
山西:2013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12月1日至5日报名
山西新闻网11月22日讯(记者 许海娟)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今日发布消息,我省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工作从12月1日开始启动,截止12月5日。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在毕业学校所在县(市、区)招生办设立的报名站报名,其他考生在户籍所在县(市、区)招生办设立的报名站报名。
凡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报名时,须持《户口本》、本人二代《居民身份证》和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证书或同等学力证明,到县(市、区)招办设置的报名站办理报名手续、进行数码摄像,并按照相关规定缴纳报名考试费。报考艺术类、体育类的考生还需按规定缴纳专业考试费。
报考科类分为文史、艺术(文)、体育(文)、理工、艺术(理)、体育(理)、单独考试(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职教师资以及残疾考生单招等提前单独招生专业)七个科类。考生报名时只能选报其中的一类,选择兼报单独考试科类的按主报科类报名。其中,报考艺术(文、理)类的美术、音乐、舞蹈省统考专业的考生不能互相兼报,但可兼报播音与主持、表演、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书法学等艺术类其它专业。填报志愿时,报考艺术(文、理)类和体育(文、理)类的考生可分别兼报文史类或理工类志愿。报考单独考试科类的考生,参加经教育部批准的有关单位或院校组织的考试,不参加全国统考,但必须履行报名手续。以下事项需要考生注意
被推荐为普通高校保送生的学生仍须参加全国统考报名,统考前办理完保送录取手续的考生不再参加全国统考;
在我省就读内地西藏班的西藏籍考生,在就读学校所在地县(市、区)招办设置的报名站报名;
报考单独考试、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和报考少年班的考生必须参加报名,否则无法办理录取手续;
报考面向贫困地区招生的“专项生”考生,必须在户籍所在地报名,且有本县高中或职业高中三年学籍并连续三年在具有学籍的学校就读;
报考免费师范生及医学定向生的考生必须在户籍所在地报名;
外省籍考生因工作或学习需要申请在我省借考的,须经户籍所在地省级招办同意后,方可在我省办理借考手续参加考试,考生答卷的评阅及录取事宜由其户籍所在地省级招办办理;
凡我省户籍的考生不得在外省(市、区)借考。
艺术类专业考试时间安排
按照通知要求,所有报考普通高校艺术类美术、音乐、舞蹈、表演、书法学类各专业的考生(除艺术史论、戏剧学、电影学、戏剧影视导演、录音艺术、影视摄影与制作、艺术与科技、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及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外),均须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专业考试。所有报考省属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及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考生须参加省联考,由山西师范大学承办。
艺术类专业考试时间安排各不相同。其中,报考美术专业的考生须持本人二代《居民身份证》和《美术专业准考证》于12月23日到各市招办设立的考点准时参加考试。报考音乐类,声乐、器乐、电声乐、音乐学(史论)、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的考生,于12月23日下午(14:30—17:30)到各市招办设立的考点准时参加理论考试,2013年1月18日开始进行专业考试;报考舞蹈类的考生于2013年1月18日开始考试。报考广播电视编导及戏剧影视文学的考生,2013年1月11日报到,1月12日开始考试。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美术、音乐、舞蹈、表演、书法学类专业省统考合格的考生,方可参加省外高校相关专业的校考。省统考成绩及成绩单由县(市、区)招办通知并发给考生。届时,考生可登录查询山西省招生考试网查询。查询时间为:美术类在1月5日;音乐、舞蹈、书法学、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类在2月1日;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类在3月15日。更多详细情况可登录山西省招生考试网查询。
山西新闻网11月22日讯(记者 许海娟)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今日发布消息,我省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工作从12月1日开始启动,截止12月5日。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在毕业学校所在县(市、区)招生办设立的报名站报名,其他考生在户籍所在县(市、区)招生办设立的报名站报名。
凡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报名时,须持《户口本》、本人二代《居民身份证》和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证书或同等学力证明,到县(市、区)招办设置的报名站办理报名手续、进行数码摄像,并按照相关规定缴纳报名考试费。报考艺术类、体育类的考生还需按规定缴纳专业考试费。
报考科类分为文史、艺术(文)、体育(文)、理工、艺术(理)、体育(理)、单独考试(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职教师资以及残疾考生单招等提前单独招生专业)七个科类。考生报名时只能选报其中的一类,选择兼报单独考试科类的按主报科类报名。其中,报考艺术(文、理)类的美术、音乐、舞蹈省统考专业的考生不能互相兼报,但可兼报播音与主持、表演、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书法学等艺术类其它专业。填报志愿时,报考艺术(文、理)类和体育(文、理)类的考生可分别兼报文史类或理工类志愿。报考单独考试科类的考生,参加经教育部批准的有关单位或院校组织的考试,不参加全国统考,但必须履行报名手续。以下事项需要考生注意
被推荐为普通高校保送生的学生仍须参加全国统考报名,统考前办理完保送录取手续的考生不再参加全国统考;
在我省就读内地西藏班的西藏籍考生,在就读学校所在地县(市、区)招办设置的报名站报名;
报考单独考试、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和报考少年班的考生必须参加报名,否则无法办理录取手续;
报考面向贫困地区招生的“专项生”考生,必须在户籍所在地报名,且有本县高中或职业高中三年学籍并连续三年在具有学籍的学校就读;
报考免费师范生及医学定向生的考生必须在户籍所在地报名;
外省籍考生因工作或学习需要申请在我省借考的,须经户籍所在地省级招办同意后,方可在我省办理借考手续参加考试,考生答卷的评阅及录取事宜由其户籍所在地省级招办办理;
凡我省户籍的考生不得在外省(市、区)借考。
艺术类专业考试时间安排
按照通知要求,所有报考普通高校艺术类美术、音乐、舞蹈、表演、书法学类各专业的考生(除艺术史论、戏剧学、电影学、戏剧影视导演、录音艺术、影视摄影与制作、艺术与科技、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及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外),均须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专业考试。所有报考省属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及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考生须参加省联考,由山西师范大学承办。
艺术类专业考试时间安排各不相同。其中,报考美术专业的考生须持本人二代《居民身份证》和《美术专业准考证》于12月23日到各市招办设立的考点准时参加考试。报考音乐类,声乐、器乐、电声乐、音乐学(史论)、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的考生,于12月23日下午(14:30—17:30)到各市招办设立的考点准时参加理论考试,2013年1月18日开始进行专业考试;报考舞蹈类的考生于2013年1月18日开始考试。报考广播电视编导及戏剧影视文学的考生,2013年1月11日报到,1月12日开始考试。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美术、音乐、舞蹈、表演、书法学类专业省统考合格的考生,方可参加省外高校相关专业的校考。省统考成绩及成绩单由县(市、区)招办通知并发给考生。届时,考生可登录查询山西省招生考试网查询。查询时间为:美术类在1月5日;音乐、舞蹈、书法学、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类在2月1日;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类在3月15日。更多详细情况可登录山西省招生考试网查询。
第二篇:2018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严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温环境 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 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减小地面振动影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防渗水 B.防噪声 C.防坍塌 D.防地震
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增强保密程度 B.保证产品品质 C.满足战备需要 D.集约利用土地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5.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
.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B.C.D.
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形成时期 B.形成时期 C.形成时期 D.
形成时期
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小明同学7月从重毕节旅游,收集到路信息如图3所示。题
庆出发到贵州的相关高速公据此完成9-1
19.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A.车流量大 B.平均坡度大 C.雾霾天多 D.两侧村庄多
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6:00出发,左侧靠窗 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 D.12:00出发,右侧靠窗
1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12.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生产该商品相关的判断如表1所示。
其中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企业聚焦品牌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控制产品企划和营销网络,将“设计、生产、运
输配送”环节外包,与供应商、加工商和物流企业建立联盟,通过联合开发产品、数据共享,加快市场反应速度。该模式体现的企业经营理念是 ①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②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 ③通过兼并收购,扩大企业规模 ④增加市场份额,提高利润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我国快递业竞争日趋激烈,快递服务平均单价连续6年下滑,2017年降至12.37 元。在此背景下,若其他条件不变,能引起快递市场供给曲线从S移动到S′(见 图4)的是
①放宽市场准入,吸引外商投资 ②工资成本上涨,管理费用增加 ③运用人工智能,提高劳动效率 ④网民人数上升,网购数量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我国2013~2017年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如图5所示。
从图5可以推断出 ①经济结构在逐步转型升级 ②全社会资本形成总额逐年下降 ③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④经济增长逐渐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某市司法局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建设,整合乡镇(街道)和村居(社区)法律顾问、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专职人民调解员等力量参与窗口接待,提供相关法律服务。上述做法
①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②维护了城乡居民平等享有公共法律服务的权益 ③提高了城乡居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能力 ④推进了司法体制改革,有利于提高司法行政效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
设的意见》,要求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支持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项目和
社会事业发展;属于县级以上政府事权范围的建设项目,不得要求乡镇安排项目配
套资金。上述规定旨在 ①减少乡镇公共服务供给主体 ②减轻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责任 ③提高乡镇政府公共服务效能 ④改进乡镇公共服务投入机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120多个国家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 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就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以及政党的责任和作用达成广泛共识,发表了《北京倡议》。对话会的成功举办
①开辟了政党交流合作消除国家间利益分歧的新路径 ②汇聚了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 ③打造了各国政党互学互鉴共建国际新秩序的新平台 ④推动了政党间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国际新秩序的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 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
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近年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以药立市”,大力推动现代中医药
产业发展,现已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 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该市大力发展现代
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 ②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 ③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 ②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③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
④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2018年4月,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的关系,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这一论断反映的辩证法道理有 ①“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在高铁时代,我国仍不惜亏损运营81对“慢火车”,2016年运送旅客约3000万人次。运营近半个世纪的5633、5634次列车仍然运行在大凉山,送大山里的孩子去上学,为当地乡亲出行提供便利。这种做法反映的价值观道理有 ①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人们的利益的差异 ②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③正确的价值选择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前提 ④价值判断的正确性依赖于价值选择的合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平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成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 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32.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 A.反对奴隶制度 B.主张权利平等 C.抨击贫富差别 D.具有人文精神
3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艾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一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
图9示意该项目的位置。
(1)简述俄罗斯配建港口对该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8分)(2)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6分)
(3)分析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作用。(6分)
(4)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4分)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6分)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4分)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国家全民健身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内掀起了马拉松热,2011年中国马拉松赛事仅有22场,2017年增长到1100场。据预测,2020年中国马拉松赛事将达1900场。
马拉松赛事的参与人数多、涉及领城广。2017年参加马拉松比赛的人次超过500万,覆盖全国234个城市,赛事带动安保、保健、住宿、餐饮、旅行、体育文化等服务业的发展。据测算,2017年全国马拉松主办方的直接营业收入超过270亿元,主办城市的间接收入超过1350亿元。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近年来我国马拉松热的驱动因素。(14分)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修改宪法,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2017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成立宪法修改小组。
2017年11月,党中央发出征求对修改宪法部分内容意见的通知,首轮征求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和党外人士共提出2639条修改意见;12月,党中央修宪建议草案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同月,总书记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同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决定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
结合材料,说明宪法修改是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12分)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开始于农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我国农村改革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材料一
1978年冬,小岗村的18户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大包干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改革如同释放了魔力,次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粮食总产达13.3万斤,一举结束20余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并首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进入新时代,小岗村大力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立集体资产股份 合作社并发放股权证,实现了村民从“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的转变。2017年,小岗村集体收入突破8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比2012年增长70%以上
材料二
为发展农村生产力,满足广大农民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的期盼,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业改革发展的文件,如1982年发布《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肯定“包干到户”等形式的责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1991年颁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把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为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2016年制定《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推进“三权分置”改革;2018年出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导农村改革发展不断深入。
(1)小岗村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运用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10分)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10分)
(3)请就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发扬小岗村“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提出三条建议。(6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材料
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4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里氏7.0级地震。在震后重建规划中,当地有关部门制定了扩大生态保扩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等多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
分别说明上述措施对九赛沟旅游发展的意义。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图11)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
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该种子库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9分)46.[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一
在欧洲方面,德意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1939年9月)材料二
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
——摘自《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1941年12月)(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认识。(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上述两种认识的国际背景。(11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19世纪后,美国开始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
---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邻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及其实质。(11分)
第三篇:2018高考地理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2018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地 理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1)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2)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3)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4)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1)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2)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1)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2)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3)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4)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
1、地理
2、地理 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对所列考试范围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3)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物质循环。(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大气受热过程。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3)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3)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人口与城市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3)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4)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1)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2)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1)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的含义。(1)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2)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2.区域可持续发展
(1)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3)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2)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数字地球的含义。
选考内容
选考一 旅游地理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2)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4.旅游与区域发展(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选考二 环境保护 1.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4.环境污染与防治
(1)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2)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5.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2018高考文综地理考试大纲剖析及命题预测
一、2018年考试大纲要求
1.2018《考试大纲》保持稳定,坚持能力考查方向
2018年地理高考大纲与2017年相比,在“考试性质”、“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方面都没有变化,保持了高考考查内容的稳定性。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大纲仍保持稳定,体现“以能力立意”的改革思路没有改变。
2.明确地理考核目标,认真体会能力要求
3.考生临场能力要求:对新问题的心态稳定、迅速联想、及时应变能力;对新知识的举一反
三、联系迁移能力;独立编制答案、文字准确、条理清晰的表述能力。
二、2017年全国文综地理试卷的特点
1.命题思路创新,重视过程分析
2.试题陌生度高,向即将颁布的课程标准靠拢 3.提升能力要求,注重科学分析 4.试题原创性强,体现公正、公平5.体现选拔功能,具有一定难度
6.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等知识
三、2018年命题趋势分析
1.知识重组的线索会有所更新
2017年试题陌生度高,突出能力考查,反映了向即将颁布的课程标准靠拢的意向,重视思维过程,突出核心素养考查;突出体现在对知识重组的线索和过去有明显不同。
2.选材切入的角度会更加新颖 2017年的命题原创性明显,都是首次在考场上见面的材料,体现了公正与公平性;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试题的选材、切入点的角度,也会更加新颖,体现原创性。
3.情境设置的思路会更加独特
2017年试卷中创新性明显,有一些新的情境设计,新的知识组合;可见命题思路中通过选材和情境设置,力求体现“稳中求新”,因此我们分析2018年在也会沿着这个思路发展。4.考查能力的设问会更加开放
2017年试题的立意、情境都有新的构思,因而设问的角度新,创意也新,更加开放,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根据“提供资料、设置情境、考查能力”的命题形式,更重视临场独立编制答案,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图像呈现的形式会有所创新
2017年的试题具有一定难度,体现了选拔功能。尤其在图像方面有所创新,对于各种图像的识别、判读与分析,对于教材以外新图的辨认和理解能力,空间思维与想象能力,值得在复习过程中予以足够的重视。6.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地理学中的应用考查力度
2017年的高考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载体,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对相关试题做出了很高评价,说明这样的出题策略符合国家的育人要求和高考选拔思路,也说明这对2018乃至未来的高考备考,具有导向性的作用!
与地理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包括:我国古天文观测和气象地质监测(如地动仪、日晷、二十四节气等)、古代文集中对地理现象的记录(如《山海经》、《徐霞客游记》等)、传统建筑(如黄土高原的窑洞、北京四合院、傣族竹楼、等)、传统民族服饰(如藏礼帽的帽沿宽大,包含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的蒙古族服饰等)、生活习惯和风土民情(如南米北面、南船北马、南床北炕、春联、年画等)、传统工艺(如剪纸、造纸术、印刷术、制茶术等)、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等。多元一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人口流动、唐蕃古道、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途径逐渐的凝聚、融合、扩散、传承和发扬光大。
四、复习备考策略
1.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能力,注重查漏补缺
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人文地理要素(人口、资源、城市、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间的相互联系,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及影响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注意进行对比分析。2.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经过一轮比较细致全面的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较大的充实,但略显散乱,就像一股脑地塞进电脑的各式文件,没有经过系统地分类整理,要用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却调不出来。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进行专题复习,有助于梳理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使考生在考试中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能准确快捷地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
3.加强地理学科思维和地理学科能力的训练
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应放在以下方面:①构建地理知识体系。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的训练,培养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地理学科的能力;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应用能力。如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的社会问题;③加强学科联系,培养综合能力。4.训练解题思路和应试技巧
考前做一定数量的模拟训练,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需要,同时还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应变能力,提高考试成绩。专题复习时要适当地利用高考的真题及各地的模拟仿真题,来培养考生的审题、知识迁移、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5.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注意
用平常的心态看懂题意、看清图示是最基本的一步,然后寻找关键词语、限制性词语、问题所涉及的时间、地点、地理背景等,审题要慢,下笔要快,才能做到不走题、偏题、漏题。6.注意规范答题,逻辑层次鲜明
书面表达是地理大题的最终结果,也是高考评分的直接依据。在书面表达中除了应避免前面提到的各种问题外,同学们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①试题答案的层次鲜明。可以在草稿纸上写出关键的词语,并附加小序号,便于理清思路,分清层次,并有利于对照图像信息,增补或删减答题要点;②要注意把理论观点与题目所给的材料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论证,避免理论和材料相脱节;③认真审读草写答案,避免出现错别字,表达不清,不严谨,口语化或与已知原理规律相违背的语句;④要注意字迹工整,卷面清洁。好的卷面,深受阅卷人青睐;再好的语言,其模糊的字迹、歪歪扭扭的布局,让评卷者看着吃力、费神,必然难得高分。
第四篇:2018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
2018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总 纲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
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地 理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1)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2)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3)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4)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1)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2)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1)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2)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3)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4)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
1、地理
2、地理 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对所列考试范围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3)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物质循环。(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大气受热过程。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3)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3)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人口与城市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3)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4)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1)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1)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的含义。(1)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2)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2.区域可持续发展
(1)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3)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2)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数字地球的含义。
选考内容
选考一 旅游地理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2)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4.旅游与区域发展
(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选考二 环境保护 1.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4.环境污染与防治
(1)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2)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5.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2018高考文综地理考试大纲剖析及命题预测
一、2018年考试大纲要求
1.2018《考试大纲》保持稳定,坚持能力考查方向
2018年地理高考大纲与2017年相比,在“考试性质”、“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方面都没有变化,保持了高考考查内容的稳定性。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大纲仍保持稳定,体现“以能力立意”的改革思路没有改变。
2.明确地理考核目标,认真体会能力要求
3.考生临场能力要求:对新问题的心态稳定、迅速联想、及时应变能力;对新知识的举一反
三、联系迁移能力;独立编制答案、文字准确、条理清晰的表述能力。
二、2017年全国文综地理试卷的特点
1.命题思路创新,重视过程分析
2.试题陌生度高,向即将颁布的课程标准靠拢 3.提升能力要求,注重科学分析 4.试题原创性强,体现公正、公平5.体现选拔功能,具有一定难度
6.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等知识
三、2018年命题趋势分析
1.知识重组的线索会有所更新
2017年试题陌生度高,突出能力考查,反映了向即将颁布的课程标准靠拢的意向,重视思维过程,突出核心素养考查;突出体现在对知识重组的线索和过去有明显不同。
2.选材切入的角度会更加新颖 2017年的命题原创性明显,都是首次在考场上见面的材料,体现了公正与公平性;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试题的选材、切入点的角度,也会更加新颖,体现原创性。
3.情境设置的思路会更加独特
2017年试卷中创新性明显,有一些新的情境设计,新的知识组合;可见命题思路中通过选材和情境设置,力求体现“稳中求新”,因此我们分析2018年在也会沿着这个思路发展。4.考查能力的设问会更加开放
2017年试题的立意、情境都有新的构思,因而设问的角度新,创意也新,更加开放,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根据“提供资料、设置情境、考查能力”的命题形式,更重视临场独立编制答案,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图像呈现的形式会有所创新
2017年的试题具有一定难度,体现了选拔功能。尤其在图像方面有所创新,对于各种图像的识别、判读与分析,对于教材以外新图的辨认和理解能力,空间思维与想象能力,值得在复习过程中予以足够的重视。6.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地理学中的应用考查力度
2017年的高考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载体,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对相关试题做出了很高评价,说明这样的出题策略符合国家的育人要求和高考选拔思路,也说明这对2018乃至未来的高考备考,具有导向性的作用!
与地理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包括:我国古天文观测和气象地质监测(如地动仪、日晷、二十四节气等)、古代文集中对地理现象的记录(如《山海经》、《徐霞客游记》等)、传统建筑(如黄土高原的窑洞、北京四合院、傣族竹楼、等)、传统民族服饰(如藏礼帽的帽沿宽大,包含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的蒙古族服饰等)、生活习惯和风土民情(如南米北面、南船北马、南床北炕、春联、年画等)、传统工艺(如剪纸、造纸术、印刷术、制茶术等)、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等。多元一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人口流动、唐蕃古道、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途径逐渐的凝聚、融合、扩散、传承和发扬光大。
四、复习备考策略
1.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能力,注重查漏补缺
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人文地理要素(人口、资源、城市、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间的相互联系,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及影响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注意进行对比分析。2.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经过一轮比较细致全面的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较大的充实,但略显散乱,就像一股脑地塞进电脑的各式文件,没有经过系统地分类整理,要用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却调不出来。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进行专题复习,有助于梳理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使考生在考试中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能准确快捷地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
3.加强地理学科思维和地理学科能力的训练
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应放在以下方面:①构建地理知识体系。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的训练,培养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地理学科的能力;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应用能力。如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的社会问题;③加强学科联系,培养综合能力。4.训练解题思路和应试技巧
考前做一定数量的模拟训练,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需要,同时还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应变能力,提高考试成绩。专题复习时要适当地利用高考的真题及各地的模拟仿真题,来培养考生的审题、知识迁移、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5.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注意
用平常的心态看懂题意、看清图示是最基本的一步,然后寻找关键词语、限制性词语、问题所涉及的时间、地点、地理背景等,审题要慢,下笔要快,才能做到不走题、偏题、漏题。6.注意规范答题,逻辑层次鲜明
书面表达是地理大题的最终结果,也是高考评分的直接依据。在书面表达中除了应避免前面提到的各种问题外,同学们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①试题答案的层次鲜明。可以在草稿纸上写出关键的词语,并附加小序号,便于理清思路,分清层次,并有利于对照图像信息,增补或删减答题要点;②要注意把理论观点与题目所给的材料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论证,避免理论和材料相脱节;③认真审读草写答案,避免出现错别字,表达不清,不严谨,口语化或与已知原理规律相违背的语句;④要注意字迹工整,卷面清洁。好的卷面,深受阅卷人青睐;再好的语言,其模糊的字迹、歪歪扭扭的布局,让评卷者看着吃力、费神,必然难得高分。
第五篇:2018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
2018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总纲)
总 纲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
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教育部:2018高考大纲发布(语文)
语 文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 A、B、C、D、E、F 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
“语文 1”至“语文 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 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 B
⑴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⑶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⑷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3 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 B
⑴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 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
⑴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⑵ 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⑶ 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 F
⑴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⑵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⑶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理解 B
⑴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⑵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⑶ 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
⑴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⑵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⑶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4.探究 F
⑴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⑵ 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⑶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
⑴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⑶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⑷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⑸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⑴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⑵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⑶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
⑴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语言文字应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
⑴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⑵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E
⑴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⑵ 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⑶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⑷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⑸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⑹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四、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表达应用 E
作文考试的评价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⑴ 符合题意
⑵ 符合文体要求
⑶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⑷ 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⑸ 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⑹ 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2.发展等级
⑴ 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⑵ 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⑶ 有文采
用语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⑷ 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