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东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及解读

时间:2019-05-15 00:17: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山东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及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山东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及解读》。

第一篇:2014年山东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及解读

2014年山东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及解读

2014年山东高考将采用3+X的模式,其中3为语文、数学、外语,X为文科综合或者理科综合。2014年高考考试内容将继续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相衔接,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考试更加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该考试说明,2014年山东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奖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着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语文考试形式上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为150分钟。在试卷结构上,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50分。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第II卷为文言文翻译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写作题等题型。其中语言文字运用,共27分;古代诗文阅读,共30分;名句名篇,共6分;现代文阅读,共27分。作文共60分。

数学能力主要指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考试形式上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为120分钟。在试卷结构上,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50分。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5分,共50分,第II卷为填空题和解答题,填空题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填空题要求只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共6题,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在英语科目上,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八级目标要求,确定本学科考试内容。考生应在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达到相应水平。语言知识方面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功能意念和话题(见附录)。结合山东省中学英语教学实际,确定约3300个单词(见附录)作为高考命题的词汇范围。奇速英语24个故事串记高考3500词汇。另外,为命题的需要,增加了个别单词,以*号标明,仅要求考生知道其汉语意思。在语言运用上,阅读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写作要求考生根据题示进行书面表达。

在口语方面(对2014年英语及相关专业考生的要求)要求考生根据题示进行口头表达。考试形式上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英语及相关专业考生增加口试,方法另定)。考试时间限定为120分钟。在试卷结构上,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50分。第I卷为选择题,共105分,第II卷为书面表达题,共45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提现学科特点,注重运用所学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创新性思维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试形式上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为150分钟。在试卷结构上,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300分。地理、历史、思想政治每科总分均为100分。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全部为必做题,共35道题。其中地理12道题,历史11道题,思想政治12道题。每道题4分,共140分。第II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共160分。其中,必做题部分地理、历史、思想政治各2-3道题,共140分,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选做题部分,凡列入山东省2014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科目考试内容的每个选考模块均单独命制1道试题,要求考生从地理、历史两科中各选择1道试题作答,每道试题的分值均为10分,共20分。选做题不跨学科、不跨选考模块

命题。

理科综合命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依据《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科书。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试卷结构:试卷分为第卷和第卷,满分为300分。第卷为选择题,全部为必做题。命题范围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必考内容,物理7道题,每题6分;化学7道题,每题5分;生物6道题,每题5分,共20道题,107分。其中化学、生物题为单选题,物理题为不定项选择题。第卷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部分命题范围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必考内容,其中物理56分;化学53分;生物48分;共157分。选做题部分针对物理的3个选修模块、化学的的3个选修模块、生物的2个选修模块,共8个选修模块,对应命制8道题,每题12分。考生须从中选1道物理、1道化学、1道生物题目作答,共计36分。

第二篇:2010年山东高考大纲及考试说明

2010年山东高考大纲及考试说明

语文:

考查六种能力作文一个错别字扣1分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其中基础等级E要求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发展等级E 要求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联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特别指出的是,作文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笔答形式。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

试卷结构: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50分。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均为必做题;第Ⅱ卷为文言文翻译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写作题等题型,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为必考内容,共132分。其中:语言文字运用27分,古代诗文阅读共30分,名句名篇共6分,现代文阅读共9分,作文共60分。

选做题为选考内容,共18分。本题给出文学类和实用类两个文本,并分别在文后设置18分的试题。考生任选其中一个文本阅读,并完成所选文本后的题目。包括: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8分。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8分。

数学(理工农医类)考试能力注重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命题体现数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注重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对考生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考试范围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必修课程内容和选修系列2的内容以及选修系列4-5的部分内容,内容如下:

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选修4-5: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证明的基本方法。

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钟,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试卷结构:试卷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试卷满分为150分。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共12题,60分。第Ⅱ卷为填空题和解答题,主要考查数学的思想、方法和能力。填空题共4题,16分。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共6题,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

英语 语言知识达到课程标准八级词汇量为3300左右

语言知识方面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课程标准八级要求规定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功能意念和话题,要求词汇量为3300左右。语言运用在听力方面要求考生能听懂所熟悉话题的简短对话和独白;阅读方面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写作方面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书面表达,如叙述事情、表达观点和态度等;口语(对2009年英语及相关专业考生的要求)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口头表达,如询问或传递事实性信息,表达意思和想法等。

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英语及相关专业考生增加口试,办法另定),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钟。

试卷结构: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为150分。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105分;第Ⅱ卷为书面表达题,共45分。

第Ⅰ卷包括听力、英语知识运用、阅读理解等三大部分。听力部分共两节,第一节: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5段简短对话,从每小题所给的3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录音材料仅读一遍。第二节:15小题,每小题1.5分,共22.5分。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5段对话或独白,从每小题所给的3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录音材料读两遍。

英语知识运用部分共两节,测试考生对英语语法、词汇知识和简单表达形式的掌握情况。第一节:语法和词汇知识,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在一句或两句话中留出空

白,要求考生从每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第二节:完形填空,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阅读理解部分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第Ⅱ卷为书面表达部分,本部分共两节。第一节:阅读表达,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要求考生阅读所给的一篇短文,并根据文章后的题目要求进行简答。简答题目主要有以下几类:

1。概括文章大意、标题,或指出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

2。补全文章中空缺的句子;

3。根据语境翻译句子;

4。同义语句替换;

5。回答问题;

6。陈述个人观点。

必要时可根据文章的题材和体裁设置其他题目。

第二节:写作,满分30分。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提示(包括情景、图画、图表、提纲等)和要求,用英语写一篇120—150个单词的短文。

理科综合 注重考查学生基本科学素养

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着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考生的基本科学素养。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2009年版)》,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确定理科综合科目考试范围如下:

A。必考内容

物理:物理

1、物理

2、物理选修3-

1、物理选修3-2

化学:化学

1、化学

2、化学反应原理

生物:生物

1、生物

2、生物

3B。选考内容

物理:物理选修3-

3、物理选修3-

4、物理选修3-

5化学:化学与技术、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

生物:生物选修

1、生物选修3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为240分。

第Ⅰ卷为必做题,全部为选择题。命题范围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必考内容,生物8个题,化学、物理各7个题,共2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 88分。其中生物、化学题为单选题,物理题为不定项选择题。

第Ⅱ卷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全部为非选择题。必做题部分命题范围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必考内容,共120分;选做题部分针对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共8个选考模块,对应命制8个试题,每题8分。考生从中选2个物理、1个化学、1个生物题目作答,共计32分。

物理:目前,高考物理科目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这五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

物理学科对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分为Ⅰ和Ⅱ两个层次: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相当。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准确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应用”相当。

化学:在考试能力要求中,应有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有分析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有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 :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生物:在考试能力方面,要求有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生物实验与技术,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与技术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具有

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基本能力测试 贴近日常生活反映时代变化

试题设计注重考查考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试题均采用题组的形式,打破学习领域与学科界限,围绕某一主题借助一定情境对各相关领域与学科知识进行适度的整合,不机械划分各学科所占分值的比例。命题导向应与学科课程目标相一致,试题设计应符合所考查学科能力的特点,正确引导高中按照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要求组织教学。试题设计应符合所考查学科能力的特点,正确引导高中按照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要求组织教学。试题设计应注重对考生多元思维与创新能力的考查,答案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和多样性。试题内容应贴近考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生活,反映时代变化,体现时代精神。

基本能力测试应以高中新课程的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人文与社会、科学六个学习领域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着眼于不同学习领域、不同科目间的有机整合和内在联系,借助一定的生活、生产和学习情境,综合考查学生的各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基本能力测试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九项内容:观察社会生活,分析、解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象,参与社会实践的基本能力;观察自然现象,解释、说明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动手设计实验,运用科学方法探究自然规律的基本能力;收集、加工处理、存储、检索、传递与利用信息,以及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的基本能力;与现代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技术研究、技术设计与应用的基本能力;艺术感受、想象、体验、比较、欣赏、表达与评价的基本能力;增强体质、健全心理、规划健康人生的基本能力;在专题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调查探究、解决问题、撰写研究报告、以适当方式展示研究结果的基本能力;尊重生命、认识自我、孝敬父母、关心他人、服务社会、保护环境、热爱祖国、尊重民族传统的意识与情感;主动求知、敢于质疑、合作探究、勇于实践的科学求真与创新精神。

基本能力的考试范围涉及高中新课程的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人文与社会、科学六个学习领域的必修内容及相关内容。考试形式为笔试、闭卷。考试用时为120分钟。试卷卷面分值为100分,以考生实际得分的60%计入高考总分。

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由若干题组构成,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分值共30分。第Ⅱ卷由若干题组构成,根据考查需要,在每个题组内部设计多种题型,包括单项选择、填空、问答、识图、绘图、判断、列表、设计、归类、连线(匹配)等,分值共70分。

第三篇: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解读

研读考纲明方向

科学精准要成绩

----2018年思想政治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解读

刘开良

2018年4月26日

从源头上科学精准备考必须研读高考考试大纲及其说明,必须研读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及其答案。

一、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

地位: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编写和学科教学的主要依据(用教材不是教教材)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规定了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是考试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标志。

考试说明:考试大纲的具体细化,是对考核目标、知识内容要求、题型功能、试卷结构等具体解释。

考试大纲及其说明:命题标准和依据,人才选拔的标准,复习备考的依据,试题评价的依据。考试大纲及其说明与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及其说明是命题测试的依据,面向考生(部分学生),具有相对稳定性,一般3到5年(2017年修改,并且发布比较早);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教材、学业评价的依据,面向全体学生,规定基本要求,具有较长稳定性,一般10年或更长时间(今年秋季开始使用新课标、新教材,相应地2021年高考使用新考纲及其说明,搞好三年后的高考,现在必须开始学习上述内容,相应地还有新思想新理念新方式等等)。

2018年思想政治考试大纲与2017年相比没有变化和调整,考试说明的例题有调整,主要是把认为比较好2017年高考题加进去了。以下解读的实际上是2017年考试大纲。

二、思想政治考试大纲没有变化的部分(稳定的部分)

1、考试内容不变(经济81政治50文化41哲学118时事政治2,共292个知识点),仍然没有选考内容

2、试卷结构不变:题型、题量保持稳定,各模块试题分值比例不变,文字阅读量、设问数量、答案书写量、思维强度保持稳定。在材料分析题中根据需要搭配模块内容(不固化)。

3、试题内容:(1)突出一点四面的考查,坚持立德树人,强化高考育人功能;凸显学科育人优势,加强试题整体设计,实现润物无声;(2)着重考查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关注罗辑思维能力、注重基于证据进行推理、强调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践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坚持和领会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提升高考人才选拔功能;(3)注重试题素材选取,科学设计情景化试题(取材社会生活实际、扩大试题素材来源、丰富材料呈现形式);(4)加强试题创新设计,适度增强试题开放性(材料、设问、评分的开放性)。

4、其他:计算题、曲线题还会出现,重在考查正反向、因果关系、传导关系(第12题);当代最新科技成果仍然会在选择题中考哲学知识的运用;较大知识范围的设问基本不会出现知识范围明确(小切口),考什么一定是非常清楚的;四项能力考查每年会有所侧重,不一定集中在一份试卷中;试题答案给出参考标准,阅卷细则可根据考生做答情况调整。

但是要注意:(1)教材没有但考纲有的几个概念:如均衡价格、融资、负税人、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2)新教材已删但考纲仍有的考点:税收的作用、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3)考纲涉及的几个综合探究要引起重视:政府 的权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四个自信)、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理想信念。简单地说,要比较考纲与教材,考纲是命题的依据,考纲上有但教材上没有的要重点关注。

三、2017年开始,思想政治考试大纲修订构建基于高考立场的评价体系(“一体四层四翼”): “把提升《考试大纲》的科学性和公平性作为修订工作的核心,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考试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

“四层”: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

第一圈层“必备知识” 强调考查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中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

第二圈层“关键能力” 重点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至关重要的能力。

第三圈层“学科素养”

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所谓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政治认同(有立场、有理想的中国公民);理性精神(有思想、有理智的中国公民);法治意识(有自尊、守规则的中国公民);公共参与(有担当、有情怀的中国公民))。

第四圈层“核心价值”

要求学生能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也体现了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即一点四面)。

“四翼”通过明确“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

“基础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备适应大学学习或社会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康健全的人格素养。强调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综合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思想方法,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综合性强调模块内、模块间知识的综合和交叉。

“应用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能够善于观察现象、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践能力。强调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从中得到价值观的提升

“创新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式。主要强调情境引入的形式新、知识考查的角度新、问题设置的方式新等。

三、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 姜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要求,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对2018年高考命题工作的要求

1.用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高考命题工作

总书记强调——四个坚持·四个服务·四个认识

教育要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大局、坚持改革创新

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2.围绕高考核心功能,全面深化考试内容改革 1)聚焦“立德树人”,上好“一课堂”,着力凸显价值引领 在高考命题工作中要把“四个坚持”“四个服务”作为基本遵循,以立德树人为引领,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实现“四个正确认识”,进一步强化、凸显高考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认识:(1)试题的背景材料,将更加侧重从优秀文学作品和历史、现实积淀中,精心选粹饱含人文精神与时代气息的素材,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文明,感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内涵。

(2)高考命题将不拘泥于“固定”的教材,而是从历史到现实,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思想政治学科选取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重要论述为材料,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领悟背后深刻的哲学方法论和价值取向;充分反映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如防范化解风险、脱贫攻坚、污染防治、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等主题,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从国际到国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2018年中国的四场主场外交、中国文化中国智慧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从社会到个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提升素质积极参与,正确认识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对社会的责任担当与奉献);从理想到实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理想转化为现实的主客观条件,引导学生把视线投向社会需要、国家发展,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实现人生抱负)。2)注重“服务选才”,做精“一把尺”,全面提升选拔效能

第一,高考命题要增强基础性,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第二,高考命题要增强综合性,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 第三,高考命题要加强应用性,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第四,高考命题要增强探究性和开放性,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认识: 高考试题必须保持一定的难度!3)积极“引导教学”,树好“一面旗”,大力助推素质教育

2017年高考命题在命题理念、考试内容、试题设计等方面都有所改变,对教学有着鲜明地引导作用。对于文科综合而言,学科素养不是一句空话。2018年会延续这一引导作用。认识:思想政治学科将精心选择能够更好地承载学科知识、反映学科特色的素材,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更好地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认识:必须重点研读2017年高考试题及其答案(尤其是考试说明上的例题),体会其主题思想、选材、主干重点知识、设问、答题方式等等;必须认真仔细研读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要求,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这篇文章,领会其精神实质;必须仔细研读教育部考试中心对2017年高考试题解读,把研读的成果运用到选题、编题、拟定答案及其评分细则中去,科学备考显得特别重要(信息的重要来源)。

1.全国卷1考查的重点不是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重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重点主干知识分析说明解决问题的能力。

2.高考命题立意深化还会不断推进:知识—能力(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探究问题)—素养;稳中求新稳中求变,考查核心素养会落在实处。

3.2018年高考试题,在38、39题组合调整后,会根据需要调整模块搭配,文字材料可能会更加简洁;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会成为选材的主要依据;试题难度稳定,稳中求变,科学规范,我校学生的考分高于平时。

4.必须重视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们是命题的主题思想(尤其是核心素养),高考试题围绕这一主题选材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强起来)党的领导、宪法修改、主要矛盾的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速增长到质量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顺应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创新型国家与自主创新能力、乡村振兴战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我国的国际担当与中国智慧中国方案、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等等。

5.树立“考基本分考选择题、考高分靠主观题”的思想,增分的潜力主要在大题,最后阶段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和试题回扣,将主观题训练进行到底。

第四篇:2018高考地理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2018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地 理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1)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2)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3)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4)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1)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2)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1)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2)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3)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4)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

1、地理

2、地理 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对所列考试范围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3)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物质循环。(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大气受热过程。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3)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3)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人口与城市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3)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4)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1)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2)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1)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的含义。(1)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2)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2.区域可持续发展

(1)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3)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2)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数字地球的含义。

选考内容

选考一 旅游地理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2)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4.旅游与区域发展(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选考二 环境保护 1.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4.环境污染与防治

(1)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2)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5.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2018高考文综地理考试大纲剖析及命题预测

一、2018年考试大纲要求

1.2018《考试大纲》保持稳定,坚持能力考查方向

2018年地理高考大纲与2017年相比,在“考试性质”、“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方面都没有变化,保持了高考考查内容的稳定性。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大纲仍保持稳定,体现“以能力立意”的改革思路没有改变。

2.明确地理考核目标,认真体会能力要求

3.考生临场能力要求:对新问题的心态稳定、迅速联想、及时应变能力;对新知识的举一反

三、联系迁移能力;独立编制答案、文字准确、条理清晰的表述能力。

二、2017年全国文综地理试卷的特点

1.命题思路创新,重视过程分析

2.试题陌生度高,向即将颁布的课程标准靠拢 3.提升能力要求,注重科学分析 4.试题原创性强,体现公正、公平5.体现选拔功能,具有一定难度

6.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等知识

三、2018年命题趋势分析

1.知识重组的线索会有所更新

2017年试题陌生度高,突出能力考查,反映了向即将颁布的课程标准靠拢的意向,重视思维过程,突出核心素养考查;突出体现在对知识重组的线索和过去有明显不同。

2.选材切入的角度会更加新颖 2017年的命题原创性明显,都是首次在考场上见面的材料,体现了公正与公平性;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试题的选材、切入点的角度,也会更加新颖,体现原创性。

3.情境设置的思路会更加独特

2017年试卷中创新性明显,有一些新的情境设计,新的知识组合;可见命题思路中通过选材和情境设置,力求体现“稳中求新”,因此我们分析2018年在也会沿着这个思路发展。4.考查能力的设问会更加开放

2017年试题的立意、情境都有新的构思,因而设问的角度新,创意也新,更加开放,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根据“提供资料、设置情境、考查能力”的命题形式,更重视临场独立编制答案,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图像呈现的形式会有所创新

2017年的试题具有一定难度,体现了选拔功能。尤其在图像方面有所创新,对于各种图像的识别、判读与分析,对于教材以外新图的辨认和理解能力,空间思维与想象能力,值得在复习过程中予以足够的重视。6.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地理学中的应用考查力度

2017年的高考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载体,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对相关试题做出了很高评价,说明这样的出题策略符合国家的育人要求和高考选拔思路,也说明这对2018乃至未来的高考备考,具有导向性的作用!

与地理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包括:我国古天文观测和气象地质监测(如地动仪、日晷、二十四节气等)、古代文集中对地理现象的记录(如《山海经》、《徐霞客游记》等)、传统建筑(如黄土高原的窑洞、北京四合院、傣族竹楼、等)、传统民族服饰(如藏礼帽的帽沿宽大,包含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的蒙古族服饰等)、生活习惯和风土民情(如南米北面、南船北马、南床北炕、春联、年画等)、传统工艺(如剪纸、造纸术、印刷术、制茶术等)、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等。多元一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人口流动、唐蕃古道、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途径逐渐的凝聚、融合、扩散、传承和发扬光大。

四、复习备考策略

1.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能力,注重查漏补缺

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人文地理要素(人口、资源、城市、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间的相互联系,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及影响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注意进行对比分析。2.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经过一轮比较细致全面的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较大的充实,但略显散乱,就像一股脑地塞进电脑的各式文件,没有经过系统地分类整理,要用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却调不出来。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进行专题复习,有助于梳理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使考生在考试中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能准确快捷地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

3.加强地理学科思维和地理学科能力的训练

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应放在以下方面:①构建地理知识体系。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的训练,培养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地理学科的能力;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应用能力。如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的社会问题;③加强学科联系,培养综合能力。4.训练解题思路和应试技巧

考前做一定数量的模拟训练,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需要,同时还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应变能力,提高考试成绩。专题复习时要适当地利用高考的真题及各地的模拟仿真题,来培养考生的审题、知识迁移、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5.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注意

用平常的心态看懂题意、看清图示是最基本的一步,然后寻找关键词语、限制性词语、问题所涉及的时间、地点、地理背景等,审题要慢,下笔要快,才能做到不走题、偏题、漏题。6.注意规范答题,逻辑层次鲜明

书面表达是地理大题的最终结果,也是高考评分的直接依据。在书面表达中除了应避免前面提到的各种问题外,同学们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①试题答案的层次鲜明。可以在草稿纸上写出关键的词语,并附加小序号,便于理清思路,分清层次,并有利于对照图像信息,增补或删减答题要点;②要注意把理论观点与题目所给的材料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论证,避免理论和材料相脱节;③认真审读草写答案,避免出现错别字,表达不清,不严谨,口语化或与已知原理规律相违背的语句;④要注意字迹工整,卷面清洁。好的卷面,深受阅卷人青睐;再好的语言,其模糊的字迹、歪歪扭扭的布局,让评卷者看着吃力、费神,必然难得高分。

第五篇:2018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

2018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总 纲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

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地 理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1)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2)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3)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4)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1)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2)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1)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2)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3)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4)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

1、地理

2、地理 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对所列考试范围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3)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物质循环。(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大气受热过程。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3)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3)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人口与城市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3)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4)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1)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1)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的含义。(1)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2)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2.区域可持续发展

(1)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3)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2)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数字地球的含义。

选考内容

选考一 旅游地理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2)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4.旅游与区域发展

(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选考二 环境保护 1.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4.环境污染与防治

(1)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2)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5.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2018高考文综地理考试大纲剖析及命题预测

一、2018年考试大纲要求

1.2018《考试大纲》保持稳定,坚持能力考查方向

2018年地理高考大纲与2017年相比,在“考试性质”、“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方面都没有变化,保持了高考考查内容的稳定性。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大纲仍保持稳定,体现“以能力立意”的改革思路没有改变。

2.明确地理考核目标,认真体会能力要求

3.考生临场能力要求:对新问题的心态稳定、迅速联想、及时应变能力;对新知识的举一反

三、联系迁移能力;独立编制答案、文字准确、条理清晰的表述能力。

二、2017年全国文综地理试卷的特点

1.命题思路创新,重视过程分析

2.试题陌生度高,向即将颁布的课程标准靠拢 3.提升能力要求,注重科学分析 4.试题原创性强,体现公正、公平5.体现选拔功能,具有一定难度

6.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等知识

三、2018年命题趋势分析

1.知识重组的线索会有所更新

2017年试题陌生度高,突出能力考查,反映了向即将颁布的课程标准靠拢的意向,重视思维过程,突出核心素养考查;突出体现在对知识重组的线索和过去有明显不同。

2.选材切入的角度会更加新颖 2017年的命题原创性明显,都是首次在考场上见面的材料,体现了公正与公平性;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试题的选材、切入点的角度,也会更加新颖,体现原创性。

3.情境设置的思路会更加独特

2017年试卷中创新性明显,有一些新的情境设计,新的知识组合;可见命题思路中通过选材和情境设置,力求体现“稳中求新”,因此我们分析2018年在也会沿着这个思路发展。4.考查能力的设问会更加开放

2017年试题的立意、情境都有新的构思,因而设问的角度新,创意也新,更加开放,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根据“提供资料、设置情境、考查能力”的命题形式,更重视临场独立编制答案,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图像呈现的形式会有所创新

2017年的试题具有一定难度,体现了选拔功能。尤其在图像方面有所创新,对于各种图像的识别、判读与分析,对于教材以外新图的辨认和理解能力,空间思维与想象能力,值得在复习过程中予以足够的重视。6.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地理学中的应用考查力度

2017年的高考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载体,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对相关试题做出了很高评价,说明这样的出题策略符合国家的育人要求和高考选拔思路,也说明这对2018乃至未来的高考备考,具有导向性的作用!

与地理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包括:我国古天文观测和气象地质监测(如地动仪、日晷、二十四节气等)、古代文集中对地理现象的记录(如《山海经》、《徐霞客游记》等)、传统建筑(如黄土高原的窑洞、北京四合院、傣族竹楼、等)、传统民族服饰(如藏礼帽的帽沿宽大,包含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的蒙古族服饰等)、生活习惯和风土民情(如南米北面、南船北马、南床北炕、春联、年画等)、传统工艺(如剪纸、造纸术、印刷术、制茶术等)、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等。多元一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人口流动、唐蕃古道、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途径逐渐的凝聚、融合、扩散、传承和发扬光大。

四、复习备考策略

1.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能力,注重查漏补缺

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人文地理要素(人口、资源、城市、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间的相互联系,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及影响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注意进行对比分析。2.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经过一轮比较细致全面的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较大的充实,但略显散乱,就像一股脑地塞进电脑的各式文件,没有经过系统地分类整理,要用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却调不出来。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进行专题复习,有助于梳理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使考生在考试中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能准确快捷地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

3.加强地理学科思维和地理学科能力的训练

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应放在以下方面:①构建地理知识体系。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的训练,培养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地理学科的能力;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应用能力。如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的社会问题;③加强学科联系,培养综合能力。4.训练解题思路和应试技巧

考前做一定数量的模拟训练,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需要,同时还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应变能力,提高考试成绩。专题复习时要适当地利用高考的真题及各地的模拟仿真题,来培养考生的审题、知识迁移、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5.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注意

用平常的心态看懂题意、看清图示是最基本的一步,然后寻找关键词语、限制性词语、问题所涉及的时间、地点、地理背景等,审题要慢,下笔要快,才能做到不走题、偏题、漏题。6.注意规范答题,逻辑层次鲜明

书面表达是地理大题的最终结果,也是高考评分的直接依据。在书面表达中除了应避免前面提到的各种问题外,同学们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①试题答案的层次鲜明。可以在草稿纸上写出关键的词语,并附加小序号,便于理清思路,分清层次,并有利于对照图像信息,增补或删减答题要点;②要注意把理论观点与题目所给的材料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论证,避免理论和材料相脱节;③认真审读草写答案,避免出现错别字,表达不清,不严谨,口语化或与已知原理规律相违背的语句;④要注意字迹工整,卷面清洁。好的卷面,深受阅卷人青睐;再好的语言,其模糊的字迹、歪歪扭扭的布局,让评卷者看着吃力、费神,必然难得高分。

下载2014年山东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及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山东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及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2018年高考全国统一大纲详细解读

    误区一:一门心思奔名校 不可否认,“211”“985”高校在硬件、软件上都较优越,但完全从“名牌”出发选高校,不考虑其他因素,特别是专业因素,则是不明智的。更何况,“名牌”大学并非......

    2018年山东高考大纲解读

    2018年山东高考大纲来了 省实验名师这样解读 12月15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按照以往经验,《考试大纲......

    解读2012年山东高考说明

    2012年山东高考说明 昨天,2012年山东夏季高考《考试说明》出台,文综、理综虽然还用“山东卷”,但记者在《考试说明》中发现,这两门科目中均出现了“全国卷”的影子。 另外,记者在......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附件: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专业阶段考试 (2010年度)注册会计师作为向社会提供审计、咨询等专业服务的执业人员,应当具备与其执行业务相适应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注......

    2014年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名师解读

    2014年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名师解读 2014-02-21 06:33 齐鲁晚报 字号: 语文:选做变选考备考需全面 语文有两处较明显的变化,一是把“选考内容”部分合并到“现代文阅读”中表述,......

    山东高考2012年考试说明解读(生物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夏季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简称《考试说明》)发布,今年,山东高考将继续采用“3+X+1”的模式。据悉,《考试说明》坚持有利于高等学校选......

    2018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最终5篇)

    2018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总纲) 总 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

    2014山东高考考试说明

    2014山东高考考试说明语文科目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第Ⅱ卷为文言文翻译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写作题等题型。满分150分,其中语言文字运用27分,古代诗文阅读30分,名句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