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议建立税收管理员考评体系
在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过程中,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十分重要,是各项征管制度和措施能否顺利落实到位的关键环节。自税收管理员制度推行以来,各地为建立科学、合理的税收管理员考核制度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实践,谈谈个人对建立税收管理员考评体系的思考。
一、看法和认识
科学的税收管理员考核评价体系,应体现考评的指导思想和目的、考评的范围和指标设置、考评的具体方法和手段、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办法等几方面内容,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第一,考评的指导思想要突出,目的要明确。为了更好地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必须建立税收管理员考核评价体系,考评的指导思想要围绕税管员制度展开,能够准确体现各级领导机关意图。考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发和调动大多数人的积极性,达到提高征管质量、及时查错补漏、完成任务的目标,而不是单纯的扣分扣款和责任追究。要以人为本,把强化考核与做好思想政治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考评内容要完整,指标设置要科学。由于税收管理员承担着所有纳税人的日常管理任务,其业务范围几乎覆盖了税收的全部。税收管理员的考评内容应涵括整个税收业务的全过程,在考核指标设置方面,要尽可能切合实际,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纳税人整体素质、税务干部业务水平相适应,设置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指标,而不能脱离实际,将指标确定得太高。
第三,考评方法要力求多样化,手段要实现自动化。由于税收管理员的职责比较繁杂,其管理的客体——纳税人又是经常变化的,因此其考评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多样。在时间要求上,既有定期考评,又有不定期考评;在考评范围上,既有全面检查,又有随机抽查;在考评方式上,既有室内考核,又有实地考核;在考评组织上,既有上级督导检查,又有本单位内部户查,还可以进行个人自查;在考评手段上,要充分利用全系统计算机网络硬件配置的优势,切实发挥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两权”监督考核软件功能,尽可能减少手工考核,实现考评手段自动化。
第四,责任追究制度和相应的奖惩制度要跟上,考评结果要充分利用。建立税收管理员考评体系过程中,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非常必要,是整个考评体系和税收管理员制度能否顺利落实的关键。对其考评结果要与公务员考核、年终评先、干部职位晋升、能级制等结合起来,形成“多轮驱动”效应,营造创先争优、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一)各级对税收管理员的考评认识不一,目的不明确。主要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片面强调考核作用,忽视了政治思想和“人本管理”,挫伤了人员的积极性。另一种是认识不到加强考核在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方面的作用,过分依赖思想政治和“人本效应”,考核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和工具,造成权责不明,致使对税收管理员的考评有时会脱离基层实际情况。
(二)考评内容不完整,指标设置尚有不切合实际的地方。目前,很多地方的考评仅仅局限于税收管理员,而对其他承担信息采集、调查分析职能的税收业务岗位没有纳入考核范围,在指标设置方面,突出表现在一是部分考核指标脱离了实际,二是部分考核指标可操作性不强,实际考核中容易流于形式,三是一些考核项目和指标设置脱离了基层税收管理员的实际情况。考核项目设置太多太细,不少指标要求太高,造成税收管理员感觉不适应。
(三)考评方法单一,计算机考核面较窄。目前,各级税务机关对基层税管员采取人工考核,一是没有真正解决人工考核随意性较大、“水分”较多,缺乏公正、公平等问题,二是由于基础数据不准确和考核软件不完善等原因,目前系统内错误数据较多,计算机考核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四)岗责不明确,责任追究难以实施。一是相当一部分税务干部不能适应税收管理员岗位的要求,短期内素质难以提高,造成一人兼几个岗位甚至干几个人的现象,难免出现“鞭打快牛”、岗责不清等问题。二是信息采集不准确,责任追究无法落实。目前,除了税管员采集部分涉税信息外,办税大厅和各级征管、计会、税政等部门都有信息采集职责,但是具体的考核却落实在税管员身上。另外,还有一些考核指标如滞纳金加收率、税款入库率等实际上是各部门共同配合完成的,仅仅对税管员进行考核和追究显然不公平。
(五)重考核轻评价,考评结果没有充分应用。目前,在考核中发现的问题,一般采取通报、排名次的方式,对存在问题如何整改,整改效果怎么样,却很少有人过问。当前的考评基本上是就指标谈指标,就数字看数字,不能从纵向、横向和滚动等方面对各个单位、各个税管员的业绩做出准确、客观的评价,考核结果和问题通报实际上反映的都是一些共性问题,针对性不强,难以引起基层警觉。
三、建议与对策
(一)提高认识,合理定位各级
机关考评职责。一是各级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税管员考评,要切实转变职能,将重点转移到督导、调研、考评、服务上来。二是要教育和引导税务干部正确对待目标考评,营造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考评环境。
(二)突出重点,完善考评指标体系设置。笔者认为,对税管员的考评主要围绕四个方面进行:一是税源控管能力,看是否有漏征漏管;二是企业申报纳税质量,看是否少征税款;三是看政策执行,看是否违反税收政策;四是作风,看是否有损税务形象。对税管员的考评应从信息采集出发,建议各级税务机关在认真分析有关经营指标对税收影响的基础上,从重点指标的准确性、完整性来考核其业绩。
(三)运用多种考评方法,提升考评质量和效率。一是要充分发挥互查作用,加强对税源控管能力考核,尽可能避免人工考核“水分大”、打“人情分”的弊端;二是充分发挥明查暗访作用,对明查暗访项目尽可能精简,以考评税管员作风、勤政廉政、服务水平为主,兼顾考核税源控管率。三是加强计算机信息数据考核,审核、甄别信息数据的真实、完整、准确性。
(四)充分运用考核结果分析、评价税收管理员。分析、评价税管员质量,不仅仅要看所管片段或行业的考核指标高低,还要将该项指标与以前历史数据相对比,看其在某一期间的成效,在此基础上对其质量做出客观的评价。考核应注重纵向分析,进行历史同期对比,建立能够反映其业绩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而不仅仅进行横向比较或简单的排名次。
机关考评职责。一是各级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税管员考评,要切实转变职能,将重点转移到督导、调研、考评、服务上来。二是要教育和引导税务干部正确对待目标考评,营造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考评环境。
(二)突出重点,完善考评指标体系设置。笔者认为,对税管员的考评主要围绕四个方面进行:一是税源控管能力,看是否有漏征漏管;二是企业申报纳税质量,看是否少征税款;三是看政策执行,看是否违反税收政策;四是作风,看是否有损税务形象。对税管员的考评应从信息采集出发,建议各级税务机关在认真分析有关经营指标对税收影响的基础上,从重点指标的准确性、完整性来考核其业绩。
(三)运用多种考评方法,提升考评质量和效率。一是要充分发挥互查作用,加强对税源控管能力考核,尽可能避免人工考核“水分大”、打“人情分”的弊端;二是充分发挥明查暗访作用,对明查暗访项目尽可能精简,以考评税管员作风、勤政廉政、服务水平为主,兼顾考核税源控管率。三是加强计算机信息数据考核,审核、甄别信息数据的真实、完整、准确性。
(四)充分运用考核结果分析、评价税收管理员。分析、评价税管员质量,不仅仅要看所管片段或行业的考核指标高低,还要将该项指标与以前历史数据相对比,看其在某一期间的成效,在此基础上对其质量做出客观的评价。考核应注重纵向分析,进行历史同期对比,建立能够反映其业绩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而不仅仅进行横向比较或简单的排名次。
第二篇:小议建立税收管理员考评体系
在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过程中,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十分重要,是各项征管制度和措施能否顺利落实到位的关键环节。自税收管理员制度推行以来,各地为建立科学、合理的税收管理员考核制度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谈谈个人对建立税收管理员考评体系的思考。
一、看法和认识
科学的税收管理员考核评价体系,应体现考评的指导思想和目的、考评的范围和指标设置、考评的具体方法和手段、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办法等几方面内容,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第一,考评的指导思想要突出,目的要明确。为了更好地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必须建立税收管理员考核评价体系,考评的指导思想要围绕税管员制度展开,能够准确体现各级领导机关意图。考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发和调动大多数人的工作积极性,达到提高征管质量、及时查错补漏、完成工作任务的目标,而不是单纯的扣分扣款和责任追究。要以人为本,把强化考核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考评内容要完整,指标设置要科学。由于税收管理员承担着所有纳税人的日常管理任务,其业务范围几乎覆盖了税收工作的全部。税收管理员的考评内容应涵括整个税收业务工作的全过程,在考核指标设置方面,要尽可能切合实际,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纳税人整体素质、税务干部业务水平相适应,设置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指标,而不能脱离实际,将指标确定得太高。
第三,考评方法要力求多样化,手段要实现自动化。由于税收管理员的职责比较繁杂,其管理的客体——纳税人又是经常变化的,因此其考评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多样。在时间要求上,既有定期考评,又有不定期考评;在考评范围上,既有全面检查,又有随机抽查;在考评方式上,既有室内考核,又有实地考核;在考评组织上,既有上级督导检查,又有本单位内部户查,还可以进行个人自查;在考评手段上,要充分利用全系统计算机网络硬件配置的优势,切实发挥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两权”监督考核软件功能,尽可能减少手工考核,实现考评手段自动化。
第四,责任追究制度和相应的奖惩制度要跟上,考评结果要充分利用。建立税收管理员考评体系过程中,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非常必要,是整个考评体系和税收管理员制度能否顺利落实的关键。对其考评结果要与公务员考核、年终评先、干部职位晋升、能级制等结合起来,形成“多轮驱动”效应,营造创先争优、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一)各级对税收管理员的考评工作认识不一,目的不明确。主要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片面强调考核作用,忽视了政治思想工作和“人本管理”,挫伤了人员的积极性。另一种是认识不到加强考核在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方面的作用,过分依赖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本效应”,考核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和工具,造成权责不明,致使对税收管理员的考评有时会脱离基层实际情况。
(二)考评内容不完整,指标设置尚有不切合实际的地方。目前,很多地方的考评工作仅仅局限于税收管理员,而对其他承担信息采集、调查分析职能的税收业务岗位没有纳入考核范围,在指标设置方面,突出表现在一是部分考核指标脱离了实际,二是部分考核指标可操作性不强,实际考核中容易流于形式,三是一些考核项目和指标设置脱离了基层税收管理员的实际情况。考核项目设置太多太细,不少指标要求太高,造成税收管理员感觉不适应。
(三)考评方法单一,计算机考核面较窄。目前,各级税务机关对基层税管员采取人工考核,一是没有真正解决人工考核随意性较大、“水分”较多,缺乏公正、公平等问题,二是由于基础数据不准确和考核软件不完善等原因,目前系统内错误数据较多,计算机考核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四)岗责不明确,责任追究难以实施。一是相当一部分税务干部不能适应税收管理员岗位的要求,短期内素质难以提高,造成一人兼几个岗位甚至干几个人工作的现象,难免出现“鞭打快牛”、岗责不清等问题。二是信息采集不准确,责任追究无法落实。目前,除了税管员采集部分涉税信息外,办税大厅和各级征管、计会、税政等部门都有信息采集职责,但是具体的考核却落实在税管员身上。另外,还有一些考核指标如滞纳金加收率、税款入库率等实际上是各部门共同配合完成的,仅仅对税管员进行考核和追究显然不公平。
(五)重考核轻评价,考评结果没有充分应用。目前,在考核中发现的问题,一般采取工作通报、排名次的方式,对存在问题如何整改,整改效果怎么样,却很少有人过问。当前的考评工作基本上是就指标谈指标,就数字看数字,不能从纵向、横向和滚动等方面对各个单位、各个税管员的工作业绩做出准确、客观的评价,考核结果和问题通报实际上反映的都是一些共性问题,针对性不强,难以引起基层警觉。
三、建议与对策
(一)提高认识,合理定位各级
第三篇:小议建立税收管理员考评体系[模版]
在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过程中,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十分重要,是各项征管制度和措施能否顺利落实到位的关键环节。自税收管理员制度推行以来,各地为建立科学、合理的税收管理员考核制度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谈谈个人对建立税收管理员考评体系的思考。
一、看法和认识
科学的税收管理员
考核评价体系,应体现考评的指导思想和目的、考评的范围和指标设置、考评的具体方法和手段、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办法等几方面内容,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第一,考评的指导思想要突出,目的要明确。为了更好地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必须建立税收管理员考核评价体系,考评的指导思想要围绕税管员制度展开,能够准确体现各级领导机关意图。考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发和调动大多数人的工作积极性,达到提高征管质量、及时查错补漏、完成工作任务的目标,而不是单纯的扣分扣款和责任追究。要以人为本,把强化考核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考评内容要完整,指标设置要科学。由于税收管理员承担着所有纳税人的日常管理任务,其业务范围几乎覆盖了税收工作的全部。税收管理员的考评内容应涵括整个税收业务工作的全过程,在考核指标设置方面,要尽可能切合实际,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纳税人整体素质、税务干部业务水平相适应,设置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指标,而不能脱离实际,将指标确定得太高。
第三,考评方法要力求多样化,手段要实现自动化。由于税收管理员的职责比较繁杂,其管理的客体——纳税人又是经常变化的,因此其考评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多样。在时间要求上,既有定期考评,又有不定期考评;在考评范围上,既有全面检查,又有随机抽查;在考评方式上,既有室内考核,又有实地考核;在考评组织上,既有上级督导检查,又有本单位内部户查,还可以进行个人自查;在考评手段上,要充分利用全系统计算机网络硬件配置的优势,切实发挥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两权”监督考核软件功能,尽可能减少手工考核,实现考评手段自动化。
第四,责任追究制度和相应的奖惩制度要跟上,考评结果要充分利用。建立税收管理员考评体系过程中,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非常必要,是整个考评体系和税收管理员制度能否顺利落实的关键。对其考评结果要与公务员考核、年终评先、干部职位晋升、能级制等结合起来,形成“多轮驱动”效应,营造创先争优、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一)各级对税收管理员的考评工作认识不一,目的不明确。主要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片面强调考核作用,忽视了政治思想工作和“人本管理”,挫伤了人员的积极性。另一种是认识不到加强考核在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方面的作用,过分依赖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本效应”,考核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和工具,造成权责不明,致使对税收管理员的考评有时会脱离基层实际情况。
(二)考评内容不完整,指标设置尚有不切合实际的地方。目前,很多地方的考评工作仅仅局限于税收管理员,而对其他承担信息采集、调查分析职能的税收业务岗位没有纳入考核范围,在指标设置方面,突出表现在一是部分考核指标脱离了实际,二是部分考核指标可操作性不强,实际考核中容易流于形式,三是一些考核项目和指标设置脱离了基层税收管理员的实际情况。考核项目设置太多太细,不少指标要求太高,造成税收管理员感觉不适应。
(三)考评方法单一,计算机考核面较窄。目前,各级税务机关对基层税管员采取人工考核,一是没有真正解决人工考核随意性较大、“水分”较多,缺乏公正、公平等问题,二是由于基础数据不准确和考核软件不完善等原因,目前系统内错误数据较多,计算机考核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四)岗责不明确,责任追究难以实施。一是相当一部分税务干部不能适应税收管理员岗位的要求,短期内素质难以提高,造成一人兼几个岗位甚至干几个人工作的现象,难免出现“鞭打快牛”、岗责不清等问题。二是信息采集不准确,责任追究无法落实。目前,除了税管员采集部分涉税信息外,办税大厅和各级征管、计会、税政等部门都有信息采集职责,但是具体的考核却落实在税管员身上。另外,还有一些考核指标如滞纳金加收率、税款入库率等实际上是各部门共同配合完成的,仅仅对税管员进行考核和追究显然不公平。
(五)重考核轻评价,考评结果没有充分应用。目前,在考核中发现的问题,一般采取工作通报、排名次的方式,对存在问题如何整改,整改效果怎么样,却很少有人过问。当前的考评工作基本上是就指标谈指标,就数字看数字,不能从纵向、横向和滚动等方面对各个单位、各个税管员的工作业绩做出准确、客观的评价,考核结果和问题通报实际上反映的都是一些共性问题,针对性不强,难以引起基层警觉。
三、建议与对策
(一)提高认识,合理定位各级机
关考评职责。一是各级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税管员考评工作,要切实转变职能,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督导、调研、考评、服务上来。二是要教育和引导税务干部正确对待目标考评,营造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考评工作环境。
(二)突出重点,完善考评指标体系设置。笔者认为,对税管员的考评主要围绕四个方面进行:一是税源控管能力,看是否有漏征
漏管;二是企业申报纳税质量,看是否少征税款;三是看政策执行,看是否违反税收政策;四是工作作风,看是否有损税务形象。对税管员的考评工作应从信息采集出发,建议各级税务机关在认真分析有关经营指标对税收影响的基础上,从重点指标的准确性、完整性来考核其工作业绩。
(三)运用多种考评方法,提升考评质量和效率。一是要充分发挥互查作用,加强对税源控管能力考核,尽可能避免人工考核“水分大”、打“人情分”的弊端;二是充分发挥明查暗访作用,对明查暗访项目尽可能精简,以考评税管员工作作风、勤政廉政、服务水平为主,兼顾考核税源控管率。三是加强计算机信息数据考核,审核、甄别信息数据的真实、完整、准确性。
(四)充分运用考核结果分析、评价税收管理员工作。分析、评价税管员工作质量,不仅仅要看所管片段或行业的考核指标高低,还要将该项指标与以前历史数据相对比,看其在某一工作期间的工作成效,在此基础上对其工作质量做出客观的评价。考核应注重纵向分析,进行历史同期对比,建立能够反映其工作业绩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而不仅仅进行横向比较或简单的排名次。
第四篇:如何建立绩效考评体系
如何建立绩效考评体系
一、选取考评内容
1、选取考评内容的原则考评内容主要是以岗位的工作职责为基础来确定的,但要注意遵循下述三个原则:
(1)与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相一致
考评内容实际上就是对员工工作行为、态度、业绩等方面的要求和目标,它是员工行为的导向。考评内容是企业组织文化和管理理念的具体化和形象化,在考评内容中必须明确:企业在鼓励什么,并且在反对什么,给员工以正确的指引。
(2)要有侧重
考评内容不可能含概该岗位上的所有工作内容,为了提高考评的效率,降低考评成本,并且让员工清楚工作的关键点,考评内容应该选择岗位工作的主要内容进行考评,不要面面俱到。这些主要内容实际上已经占据了员工80的工作精力和时间。另外,对难于考核的内容也要谨慎处理,认真的分析它的可操作性和它在在岗位整体工作中的作用。
(3)不考评无关内容
一定要切记,绩效考评是对员工的工作考评,对不影响工作的其它任何事情都不要进行考评。比如说员工的生活习惯、行为举止、个人癖好等内容都不宜作为考评内容出现,如果这些内容妨碍到工作,其结果自然会影响到相关工作的考评成绩。
2、对考评内容进行分类
为了使绩效考评更具有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应该在对岗位的工作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管理特点和实际情况,对考评内容进行分类。比如将考评内容划分为“重要任务”考评、“日常工作”考评和“工作态度”考评三个方面。“重要任务”是指在考评期内被考评人的关键工作,往往列举1至3项最关键的即可,如对于开发人员可以是考评期的开发任务,销售人员可以是考评期的销售业绩。“重要任务”考核具有目标管理考核的性质。对于没有关键工作的员工(如清洁工)则重要不进行“重要任务”的考评。“日常工作”的考核条款一般以岗位职责的内容为准,如果岗位职责内容过杂,可以仅选取重要项目考评。它具有考评工作过程的的性质。
“工作态度”的考核可选取对工作能够产生影响的个人态度,如协作精神、工作热情、礼貌程度等等,对于不同岗位的考评有不同的侧重。比如,“工作热情”是行政人员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工作细致”可能更适合财务人员。另外,要注意一些纯粹的个人生活习惯等与工作无关的内容不要列入“工作态度”的考评内容。不同分类的考评内容,其具体的考评方法也不同。
二、编写考评题目
1、编写考评题目
在编写考评题目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题目内容要客观明确,语句要通顺流畅、简单明了,不会产生歧义;其次,每个题目都要有准确的定位,题目与题目之间不要有交叉内容,同时也不应该有遗漏;最后,题目数量不宜过多。
2、制定考评尺度
考评的尺度一般使用五类标准:极差、较差、一般、良好、优秀。也可以使用分数,如0至10分,10分是最高分。对于不同的项目根据重要性的不同,需使用不同的分数区间;使用五类标准考评时,在计算总成绩时也要使用不同的权重。为了提高考评的可靠性,考评的尺度应该尽可能细化,如果至作成“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很
差”等比较抽象,考评人容易主观判断产生误差,我们将每个尺度都进行细化,往往情况会好得多。
三、选择考评方法
根据考评内容的不同,考评方法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考评,可以有效的减少考评误差,提高考评的准确度。比如,我们可以安排直接上级考评直接下属的“重要工作”和“日常工作”部分,同事之间对“工作态度”部分进行互评。另外,还可以让员工对“日常工作”和“工作态度”部分进行自评,自评成绩不计入总成绩。主要是让考评人了解被考评人的自我评价,以便找出自我评价和企业评价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可能就是被考评者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资料可以为后面进行的考评沟通提供有益的帮助。
为了考评的近期误差,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建议考评人对被考评人的“重要工作”和“日常工作”经常进行非正式考评,并记录关键事件,在正式考评时,可以以此为原始材料。另外在考评时,考评人对所有被考评人的同一项目进行集中考评,而不要以人为单位进行考评。
1、目标考评
对“重要任务”考评采取目标考评方法。在一个考评周期前,考评人和被考评人要讨论制定一个双方都接受的“重要任务说明”,该说明中要明确任务名称、任务描述、任务工作量等内容。
2、自评
自评即被考评人的自我考评,考评结果一般不计入考评成绩,但它的作用十分重要。自评是被考评人对自己的主观认识,它往往与客观的考评结果有所差别。考评人通过自评结果,可以了解被考评人的真实想法,为考评沟通做了准备。另外,在自评结果中,考评人可能还会发现一些自己忽略的事情,这有利于更客观的进行考评.3、互评
互评是员工之间相互考评的考评方式。互评适合于主观性评价,比如“工作态度”部分的考评。互评的优点在于:首先,员工之间能够比较真实的了解相互的工作态度,并且由多人同时评价,往往能更加准确的反映客观情况,防止主观性误差。互评在人数较多的情况下比较适用,比如人数多于5人。另外,在互评时不署名,在公布结果时不公布互评细节,都可以减少员工之间的相互猜疑.4、上级考评
在上级考评中,考评人是被考评人的管理者,多数情况下是被考评人的直接上级。上级考评适合于考评“重要工作”和“日常工作”部分。
5、书面评价
由于每位员工都有不同的特点,而标准化的考评方式则忽略了这个因素,将员工等齐划一,不利于员工个人成长。书面评价则弥补了这个缺陷。一般来讲,书面评价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肯定员工成绩;指出员工不足;企业对员工的期望。书面评价可以由上级撰写,也可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统一撰写。
四、制定考评制度
人力资源部门在完成考评内容选取、考评题目编写、考评方法选择及其它一些相关工作之后,就可以将这些工作成果汇总在一起,来制定企业?quot;绩效考评制度“,该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关于绩效考评的政策文件。有了”绩效考评制度“,就代表着企业的绩效考评体系已经建立。
”绩效考评制度"应该包括考评地目的和用途、考评的原则、考评的一般程序等方面内容
第五篇:建立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体会认识
经过十多年来的税收征管改革,目前税务系统普遍实行了以“申报纳税、集中征收、重点稽查”为主要内容的税收管理模式,在带来税收征管效率大大提高、税收执法走向规范、纳税更为便利等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对纳税人户籍不清、经营状况不明、纳税信息真伪难辨、评估困难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缺乏直接、具体、紧密的日常联系和沟
通。因此,建立和推行基于税务机关与纳税人有着日常直接联系的税收管理员制度,是当前一个迫切而又很有意义的问题。结合我省一些地方坚持税收管理员制度一些作法,就如何建立和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谈几点认识。
一、正确认识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内涵与作用
(一)税收管理员制度是对传统税务专管员制度的合理扬弃
我们现在所说的税收管理员制度,并非过去税务专管员制度的简单“回归”,而是建立在对传统专管员制度合理“扬弃” 基础上的一种新制度。所谓“扬”,就是发扬和借鉴过去推行专管员制度下,实行“分片管理、责任到人、考核到位”和既管户又管事、既管理又服务等好的传统和作法,密切税企联系,疏通沟通渠道,以利于改进和完善税源管理的各项措施,切实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和“情况不明、信息不灵”等问题;所谓“弃”,就是摈弃和克服专管员不受制约、“一人进厂,各税统管,集征管查于一身”的弊端,改变动辄“下户”的作法,而不是对税源管理的削弱和放弃。税收管理员制度正是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将基本职责定位于税源管理、纳税服务,但不负责税款征收、不负责税负核定、不负责涉税审批、不负责涉税案件的稽查,从而变集权式管理为分权式管理,变全程式管理为环节式管理,变“保姆式”服务为依法服务,是一种有限管理、直达服务。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关键是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管户与管事的关系,不能将管事与管户割裂开来,既要防止一强调管户,就到企业多头、重复检查,又要防止一强调管事,就出现坐等纳税人上门申报,忽略必要的入户管理服务,导致户籍不明、税源不清等现象发生。因此,建立税收管理员制度,就是要通过这一连接征纳的纽带,及时、全面地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和税源状况,更加扎实、有效的实施税源管理,搞好纳税服务。
(二)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环节
税收管理的精细化首先要求各类税收税源信息的精确、细致、具体,没有税收税源数据的真实、准确、及时、连续和完整的基础,就无法实现税收管理的精细化。从一定意义上说,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和核心,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税源管理的强化。就我省近年来查处的一些涉税案件而言,从表象上看,是税收征管水平不够高的直接反映,但从根源上分析,不少涉税案件发生的原因与当地税务机关税源管理薄弱、甚至连纳税人基本情况也不了解有关。一些税务机关对税源情况的掌握,完全依赖于从纳税申报等环节间接获得的二手资料,对税源的控管基本是以静态管理为主,数据的准确度偏低、连续性不够,导致所掌握的税源信息与纳税人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税源管理低效运行的被动局面,已成为制约税收征管质量提升的“瓶颈”。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推行,必将有助于解决这些粗放管理的问题。其一,税收管理员通过下户管事,到实地了解情况,掌握的是第一手涉税信息资料和原始数据,各项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动态性得到了大大提高,有助于将税源管理抓深、抓细、抓实。其二,税收管理员通过有计划地下户进行必要的检查,做好清理漏管户、核查发票、评估问询,以及了解纳税人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等不涉及立案核查的管理工作,便于及时发现管理中的漏洞,找准税收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细化税源管理,提高管理实效。其三,税收管理员在全面、准确收集各种信息资料的基础上,搞好分析评估,并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纳税人的涉税信息实行“一户式”存储利用,有利于联结、共享和利用征管各个业务环节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是解决粗放管理问题,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的一个重要基础环节。
(三)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是改进纳税服务的有效途径
除了税源管理,税收管理员的另一个基本职责就是为纳税人提供面对面的纳税服务。近些年,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提供的纳税服务,主要是依托办税服务厅面向广大纳税人提供一般性、共性化服务,难免缺乏一定的针对性,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实行,有助于克服这一弊端。一方面,税收管理员通过与纳税人的直接具体联系,提供一种个性化的纳税服务,可以针对每一个纳税人的具体需求,为其辅导纳税、宣传政策、释疑解惑等,服务的针对性、时效性得到大大增强;另一方面,税收管理员定期或不定期下户到企业,了解企业经营情况,主动送政策上门,帮助企业解决涉税问题,提供税法咨询,征纳双方实现零距离接触,进行贴近式的交流、面对面的沟通,拉近了征纳之间的距离,便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