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公务员考核是公务员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但近年来在这项工作中暴露出不少问题,从目前公务员考核实践来看,我国公务员考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在考核中如何做到客观公平,科学地、客观地、准确地评估公务员的工作绩效。客观的说我国实行公务员制度时间不长,因此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考核不公平问题。从一些地方和部门的考核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存在:
(一)考核方法不科学
现在的考核结果都是在年终以群众投票形式产生,没有与平时考核相结合,随意性较大,一些人情票、关系票还存在。在一些单位,对于拟产生的优秀人员的评议大都以单位进行,各部门之间相互了解不深,易带来考核结果的不准确性。有些善于钻营的刁滑之人利用有些单位和部门注重定期考核,忽视平时考核的考核模式,在定期考核(多为年度考核)末期勤奋努力工作,以造成主管人员错觉,博得大家一时好感,换来短期内的信任和对其工作成绩的认可,以较小的付出获得超出实际的获好评的机会。定期考核的考绩多是以一定的时间长度为限的,而且多在末了进行,这种对公务员的阶段性评价的考核方式在各单位部门中很受重视。而平时考核则在这些单位和部门的管理操作中较少起到关键作用,实际操作中又出现缺少规范的评定方法,工作办法、形式不多,操作不够规范,缺少完整而详细的记录等问题,集中表现为平时考核走过场,敷衍了事。这样注重定期考核,忽视平时考核无疑对那些自始至终都兢兢业业工作的公务员是不公平的。另外大多数的单位和部门注重晋升考核,忽视转任考核。在提拔任用公务员时,各单位一般都能够严格按照程序对被考察对象进行认真的考察,而当公务员转任其他职务的时候,却往往有意无意的忽视了对其的考核,客观上助长了“能上不能下”的风气,甚至给一部分渎职人员带来再次异地异职上岗的可能性。
(二)考核方法单一
根据《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定期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其实,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对公务员的业务能力、学识水平等缺乏明确的衡量标准;一方面容易确定划分称职、基本称职,但较难确定优秀等级。《公务员法》对考核的标准规定得过于笼统,只是规定了定性考核的方法,而忽视了定量考核方法的运用。相较而言,定性考核虽然简便易行,容易操作,但它是以考核人的主观认识为依据,缺乏科学性,准确度不够;而定量考核则可运用量化指标对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地分析测量,并可以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对考核结果进行标准化处理。定量考核方法在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等方面的优势不言而喻,可以较好的弥补定性考核的不足。
一些单位和部门在公务员考核过程中,不愿花费太多的精力去进行调查研究,依旧按照老办法,确定本单位、本部门参加考核人数的10%~15%左右为优秀等级,按照各部门实际人数乘以15%的比例和四舍五入的方法,将名额分配。其结果,要么不管各部门工作的优劣好坏,一律仅按人数分配指标,而只要有了指标就可以进行评优,从而严重挫伤了公务员的积极性;要么四舍五入不考虑部门之间、工作性质之间的差异,使得人数少的部门获得的评优几率比人数多的部门大的多。所以说,不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对各种考核要素进行量化、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而仅根据自我意愿,在定性的基础上,随意定下几条,缺乏操作性,致使考核产生失真现象,难以对各个公务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进行公正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价。
长期以来,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基本是以科、处,或一个部门为单位来进行的,先是由个人按照职位职责和有关要求进行总结,再听取群众的意见,然后领导提出考核等次建议,最后由考核委员会来审定。乍一看,这样的考核过程比较规范、无懈可击,而实际上这种考核过程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
首先,工作内容性质不同、职责范围不同,公务员等级不同,对工作的具体要求也就不一样。处长、科长、科员、办事员职责不同却放在一起进行评比,显然不合理、不科学的。打比方,在一厅局机关,考核时习惯将分管厅局长放到其分管处室一起考核,这样就出现了厅长、处长、科长、科员一起考核的局面。试问:如何在同一个笼统的标准下划分他们的优劣呢?
其次,对于领导干部,是否应评定为优秀,则出现了两个认知极端。一是认为领导干部职位高、报酬多,多做贡献是应尽之责,平时只是拍板子签字定夺,具体工作的实施还是依靠群众,因此评优应该评群众。也存在着一些领导干部严格要求自己,为了今后更好地继续开展工作,而提出评其他同志为优秀。因此导致出现了一些部门领导干部虽然成绩突出,却多年从未被评为优秀的现象。一是有人认为,一个部门工作好坏,关键在领导。领导把握大局,平日又多操心费力,成绩的取得与他关系最大,因此,应该评领导。于是个别领导也就顺水推舟当仁不让的连续几年被评为优秀。
(三)考核程序不规范
一方面,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规范,都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心意沟通作为基本出发点的,道德人情化倾向格外突出,尤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关系以及由此而来的特殊感情;另一方面,我国公务员考核由于历史的原因受论资排辈、平均主义思想的影响较大,常用平均主义的标准来衡量和评价公务员考核。
公务员考核等次的确定是与职务升降、工资高低挂钩的。有些单位和部门并不重视考核程序,存在着“以评代考”和领导个人说了算的现象。而客观的说,领导者的主观因素并不能客观而全面地反映干部职工的实际能力、水平及成绩,从而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公平,虽然领导者本身是认为这样的评价是公平的。有些单位和部门领导怕得罪人,将优秀等次的确定交由群众通过无记名投票表决。在实际考核操作中,部分群众求稳、拿不下面子、追求一团和气,就采取或默许按照工作时间的长短来论资排辈,今年评张三,明年评李四,后年评王二麻子。有些群众对那些工作表现较差的同志是否要确定为不称职时,碍于情面,只求息事宁人,对其姑息迁就,乐得自己做个老好人;还有些群众推选那些因为人缘好,工作也还过得去的老好人为优秀等次,而那些工作突出、原则性强、但人际关系较紧张或者平时不太注意人际关系的人则榜上无名。因此导致一些公务员不再以职位要求为工作和行为准则,而是努力与上级领导、同事、群众搞好关系以期通过考核,提升职务。
正是由于这种自上而下的考核模式,使得考核主体掌握的信息量远远大于被考核者所知道的信息。而这种沟通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不但容易造成对考核结果的误解和分歧,而且也容易导致考核的不公正和腐败的滋生。
(四)考核结果有失公平
在考核结果方面:一方面对优秀公务员的奖励太轻。《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称职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年终奖金”,也就意味着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和被确定为称职的公务员并无多少区别。另一方面对定期考核中不称职公务员的处理,在某种意义上甚至重于受行政处分的公务员。《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按照规定程序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若“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按规定予以辞退”。相反,对那些因严重违反公务员纪律而受到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人员,在受处分期限内,只是不确定考核等次,即在一定时期内(最多不超过两年)影响晋级增资而已,因此显失公平。
(五)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法律法规体系
虽然《国家公务员暂行规定》已经对公务员的奖惩、培训、工资、职务、升迁等配套法规等尚未颁布,从而使考核的程序可有可无、可高可底。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权力产生欲望”,“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使主管领导有的时候可以肆无忌惮的用权和腐败,践踏了我国的民主制度。
第二篇:我国现行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考核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现行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
问题及对策
[摘 要] 公务员考核制度作为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监督、评估和选拔等方面的功能对于促进公务员的工作水平、服务意识的提高以及推动公务员制度的改革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自从公务员制度建立以来,我国的公务员考核制度建设有了明显进步,但还不够完善,在考核制度的设计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于公务员考核制度尤其是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考察和研究对于推动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章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解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公务员;公务员考核制度;问题;对策
引
言
所谓公务员考核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管理权限,根据公务员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所确定的考核原则与内容、标准、方法以及程序等,对所属公务员进行考察、评价的制度。公务员考核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管理工作,是激励公务员积极努力地开展工作,促进公务员队伍素质提高的重要方法。目前,我国公务员考核工作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我们不能不看到,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考核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解决。通过严格的考核, 主管机关可以全面了解公务员的政治表现、工作能力、文化专业知识和工作实绩, 从而为公务员的奖惩、培训及增资提拔晋升职务等提供科学依据, 使这些工作科学、合理、公平, 做到知人善任、适才适位, 以充分调动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建立一支稳定、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只有认真分析和解决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出解决的对策,不断完善我国的公务员考核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公务员的素质水平,提高我国的政务水平。对致力于公务员制度建设且有良好开端的中国政府来说,与时俱进、加大努力使公务员考核制度化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必要举措。因此,此论文对于研究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有重要意义,我也希望可以以此论文对我国的公务员考核制度做出贡献。
一、公务员考核制度概述
(一)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内容及相关规定
公务员考核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管理权限,根据公务员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所确定的考核原则与内容、标准、方法以及程序等,对所属公务员进行考察、评价的制度。①
《公务员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对公务员的考核,按照管理权限, 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本条是有关考核内容以及考核重点的规定。
公务员考核的重点就是在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的基础上,着重考核工作实绩,并把工作实绩作为评价公务员的主要依据。把工作实绩作为公务员考核的重点,可以防止领导者凭个人好恶或主观印象来评价公务员,从而使考核更具客观性。另外,工作实绩是公务员思想、能力、素质、作风的综合反映,是对公务员德、能、勤、廉的整体检验。突出工作实绩也是一种导向,有利于培养公务员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②
(二)建立和完善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意义
公务员考核制度作为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监督、评估和选拔等方面的功能对于促进公务员的工作水平、服务意识的提高以及推动公务员制度的改革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公务员,激励和鞭策公务员 通过考核,使公务员的工作业绩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从而满足了公务员对荣誉的追求,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积极性;根 据考核结果,确定公务员的奖惩、升降和工资待遇,从而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公务员考核还可以激励公务员尽职尽责,努力工作,努力创造一流业绩。③ 2.有利于加强公务员的各项管理
公务员制度是由公务员的职位分类、职务任免、考核、培训、交流、回避、工资福利、辞职辞退等管理内容构成的完整体系,考核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如果没有考核或考核不公正,就失去衡量公务员的客观依据,公务员管理的其他环节也难以实现公正性与科学化。因此,考核是公务员管理的基础。④ 3.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绩效
对我国政府来说,如何依法行政,如何提高行政效率,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政府公务员能力、素质的提高和服务、敬业精神的增强。改革公务员考核制度,对公务员实行绩效考核为主要内容的考核办法,一是作为政府行为约束、要求公务员;二是使公务员自觉地按照机关管理效率不断提高,促进政府朝着守法、高效、廉洁的方向不断努力。
二、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自建立开始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步,但是我们必须认清他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公务员考核标准不明确,科学化、实践化程度低。
我国公务员考核标准以公务员的职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础依据。但目前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还不发达,领导职务与非领导等职务的划分,还有不完善之处。虽然《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规定公务员考核的基本标准是德才兼备,即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全面考核公务员,同时注重考核工作实绩。但在实践中,一方面缺少评价实绩的客观标准,而使得注重实绩这一考核的重要原则变得模糊;另一方面,事实上公务员的考核大多是定性的,而非定量的,政治评价的作用依然很大。
2.考核程序中民主流于形式,损害了考核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目前考核程序存在的问题是:一些群众参与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有的考核部门对群众尊重不够,使民主程序徒有形式。相当多的单位以写条子、举手或抓阄的手段来区分公务员考核等次。即使搞了民主测评,又很少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往往是为了测评而测评,搞纯粹的形式主义。⑤
3.绩效反馈缺乏沟通,绩效改善效果不明显
按照公务员绩效考核程序规定“将公务员考核的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 本人如对考核结果有异议, 可按有关规定申请复核”。公务员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公务员的素质, 改善行政机关的服务水平。但是我国的公务员绩效反馈只是简单的将考核结果通知被考核者, 并未就绩效考核的情况进行绩效面谈, 更谈不上对被考核者提出绩效改进的建议。
(二)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1.考核内容缺乏针对性、可比性 实行公务员制度后的考核制度继承了过去干部考核制度许多优点,但也沿袭了一些不适应新时期公务员考核实际的内容,这些内容作为对公务员的要求,是正确和必要的,但作为考核标准却显得过于笼统,在实际执行中较难把握。由于各部门、各职位之间工作性质、工作特点差异大,部门之间、被考核者之间缺乏可比性,考核者往往无所适从,也是被考核者对考核失去了信心。⑥
2.岗位职责不十分明确
岗位职责是衡量一个岗位上的公务员工作好坏的标准,是进行考核的基本依据。我国推行岗位责任制已经很多年了,在政府机关,每一个职位有一定职责应是十分明晰的。但有些部门还存在职责不清的情况,甚至个别单位至今也没有制定岗位责任制,这就增加了考核工作的难度。事先未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考核就没有了标准和依据,真正意义上的考核也就无法进行。
3.考核方法简单化
我国《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对考核方法作了原则性规定,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和单位不重视考核方法的选择和把握,完全忽视了考核制对公务员应起到的评价、激励和管理的作用。此外,考核绝大多数采用的写评语的方法,这是一种定向的、主观性随意性较强的一种方法,很难保证考核的客观性。考核方法简单化直接导致了考核中不公平现象的产生。
三.完善我国现行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方法及途径
(一)考核标准要尽量具体化、数量化,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体系
在公务员考核中,确立科学的考核标准至为关键。1.步健全岗位责任制
岗位职责是衡量一个岗位上的公务员工作好坏的标准,是进行考核的基本依据。岗位职责不明,会增加考核工作的难度,真正意义上的考核也就无法进行。只有使每个公务员都有明确的职务、责任、权利和应有的利益,做到四者有机统一,才能为公务员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2.考核目的分类考核
考核应重点考核实绩与工资奖金挂钩;干部提拔的考核则应在一贯表现基础上考核其政治品质及工作能力是否适应新职位的要求,这样才能增强考核的有效性。考核标准要数量化,将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分配合适分值。考核标准量化后,在考核中既容易掌握,又便于分出高低。
(二)充分发挥激励竞争机制在考核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公务员的考核是与其升、降、奖、惩紧密挂钩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激励竞争的功用。但我们如果只是出于激励公务员的积极性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需要,出于对公务员的工作及其行为控制的需要,把考核的功用使用于这些方面,为考核而考核,就极易引起被考核者的逆反心理,使考核流于形式。因此,在考核中要从公务员自身的需要来制定考核的政策与标准,把公务员的潜能开发、绩效提高与个性发展引入考核目的中来,即把考核结果公开用于满足公务员个人需要的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竞争机制在考核中的作用。
(三)规范管理,加强公务员考核的制度化建设。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考核在公务员管理中的重要意义,通过考核,对公务员的劳动和贡献做出公平合理的评价,做到功过是非分明,奖惩得当。必须高度重视公务员的考核工作,加强考核的制度化建设,要把考核与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结合起来,在实行目标化管理过程中,根据公务员岗位目标完成的情况来确定考核的等次。通过考核制度化建设,能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增强公务员的责任感。
结 论
公务员的考核制度关联着公务员的职务升降制度、奖惩制度,对公务员有极大的激励作用,对政府部门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绩效也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公务员考核制度的不断完善,可以不断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建设,从而不断提高我们每一个公务员的素质水平,因为公务员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政务水平。对致力于公务员制度建设且有良好开端的中国政府来说,与时俱进、加大努力使公务员考核制度化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必要举措。任何一种变革的发生和推进都不是孤立的,它需要组织内外环境的协调互动,共同促进。因此,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完善不仅需要上述各因素的综合作用,而且依赖公务员制度的其它方面的进步,依赖社会文化、观念的发展,从而使它在制度设计和实际运作中都取得最佳效果。另外,制度的改革应该考虑到组织成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有步骤地进行。考核方法和工具的引进也应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不能照搬照抄。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公务员考核制度一定会更加完善,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顺重视对考核制度的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
注 释
①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解读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发解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第120页
②熊莉萍;逯忆;王楷楠;何志扬.论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新规定:内容、问题与完善[D]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南阳理工学院;武汉大学商学院,2006-01-21 ③林金奕,徐晓丹.中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现存问题分析.海峡科学,2007.第10版
④周志忍.当代政府管理的新理念.北京大学学报,2005.第3版.⑤吴小建.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偏差及其调适.前沿,2004.第11期.⑥叶勇.刍议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缺陷及其对策[D] 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0-02-26
参考文献
[1]林金奕,徐晓丹.中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现存问题分析[J].海峡科学,2007,(10).[2]周志忍.当代政府管理的新理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3]吴小建.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偏差及其调适[J].前沿,2004,(11).[4]胡冰.国外行政绩效评估制度给我们的启示[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6).[5] 叶勇.刍议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缺陷及其对策[D] 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0-02-26 [6] 罗章,何家利.对国家公务员考核的评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
[7] 段保平.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筞 [D]广西工商行政管理学校,2005-11-25 [8] 刘昕.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创新及其实施建议[D]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2007-06-12 [9] 李玮.论公务员考核理论价值与实践效果的冲突[D]四川大学, 2004
[10] 熊莉萍;逯忆;王楷楠;何志扬.论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新规定:内容、问题与完善[D]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南阳理工学院;武汉大学商学院,2006-01-21
第三篇: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随着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国际贸易融资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如国际贸易融资的方式缺乏多样性、国际贸易融资的资金在不同 性质的银行中分配不平衡、国际贸易融资的对象过于集中、办理融资的手续烦琐,融资条件 较为苛刻、缺少有效的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措施、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易与国际上其他国 家发生法律纠纷。
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与隐患及原因分析
1.1 体制改革不够到位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不够到位,主要表现在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对外贸易宏观调控体系不够健全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完善等方面。在我国,依然还存在着政府行政干预过多、出口创汇压力过大等不利因素。这些困难和问题,必然使得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不够理想,效益不够好。由此必然带来难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应该有的作用,对外贸易企业的发展动力严重不足,竞争能力力不强等。此外,由于受到宏观调控和一些经济、货币政策措施的影响制约,我国出口退税等不能及时到位,数额也不能足额到位,导致了一些外贸企业周转资金严重不足,进而影响了对外贸易企业经营发展的积极主动性。
1.2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虽然世界金融危机已经成为过去,但是其影响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目前,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逐步平稳发展,我国对外贸易也出现了比较好的发展势头。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来自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
约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又好又快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研究解决,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进出口数额,不断挤
二、积极转变政策,合理应对,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1、进一步完善我国产业、技术创新和财税、金融政策,大力支持各类出口企业培育基于创新基础上的核心竞争力,走差异化竞争之路。
2、加强知识产权战略,增强各类出口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意识和能力。
3、改革不合理的外贸政策,优化完善产业和创新政策,促进进出口平衡
4、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升级,改变加工制造为主的出口局面
5、提高工业设计和品牌建设能力,支持有实力企业培育出口自主品牌。
6、通过政策引导,促使各类出口企业形成理性有序的出口模式,鼓励企业主动自主开拓海外市场。
三、必须考虑的原则问题
1、促进经济增长仍是我国现阶段主要目标
2、提高居民收入是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
3、实现充分就业是政府的主要关注点之一,加工制造业解决了很大一部分就业问题,人力资源丰富是我们的一大优势同时也是我们的劣势.
第四篇: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法学院社会工作081班 080301110092 张松群
摘 要:公务员考核是公务员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公务员的管理流程中,它将职务任免、职务升迁、奖励、惩戒等工作提供重要依据,还将涉及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等管理活动。公务员考核如此重要,那么对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就显得十分有意义。文章从我国当前公务员考核机构、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方法三个方面总结出当前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对策。
关键词:考核机构 考核指标体系 考核方法 问题 对策 正 文:
1.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概述
公务员考核通常是指公务员主管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对公务员的工作表现和工作实绩进行考察评价的行政组织活动。英美等国称公务员考核为“考绩”,法国成为“鉴定”,日本称为“勤务评定”。各国对公务员考核的称呼虽然没不尽相同,但都把工作实绩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奖惩公务员的重要依据。
在我国,公务员考核是指各级机关按照公务员法、《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国家公务员考核实施细则》等国家或地方颁发的公务员考核法律法规或政策,对管理权限以内的公务员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考察审核,以此作为奖惩、培训以及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等依据的行为。这说明我国公务员考核的专管机关是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考核的实施对象是各级公务员,考核的主要形式是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考核必须按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考核的结果是合理使用公务员的依据。公务员考核的内容从大的方面看,包括德、能、勤、绩、廉五方面内容。
我国的公务员考核制度是以干部考核制度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酝酿阶段(1985—1989)。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适应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建立公务员制度被提上了议事日程。1985年起草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1987年明确提出在我国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1989年中组部与人事部联合下 发了《中央国家机关司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方案(试行)》,使干部考核走上正确的轨道,同时为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2)试点阶段(1989—1993)。1989年国家审计署、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局和国家建材局率先进行公务员考核制度的试点,1990年又在哈尔滨和深圳进行公务员考核制度的试点。国家机关和地方上的试点为推广公务员考核制度提供了经验。
(3)全面实施阶段(1993年至今)。1993年8月,《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颁布,1994年3月《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颁布,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
1.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
1.1考核方法方面的问题。
1.1.1考核注重绩效,致使当地官员在“民生工程”与“政绩工程”之间艰难地徘徊。我国现行的公务员考核制度较为注重绩效考核,而绩效考核又较注重量化指标。现在各地区都争相出现“新官上任多工程”的现象,每一任官员都想“雁过留痕”,于是在自己任某一职位期间大搞“政绩工程”。有的官员或许将政绩与民生很好地联系起来,于是在自己当政期间不仅得了上级的赏识,也得了当地的民心。但有的人则一心只想搞出点成绩来应付上级的考核,将政绩与民生割裂开来,虽然得了上级欢心,却失掉了民心。这种严重浪费人力、财力、物力的政绩工程确实与当前我国提倡以人为本、注重民生、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的原则格格不入。
1.1.2民主测评流于形式。有些单位在考核中缺乏对群众参与的重视,致使民主程序徒有形式;有些单位用写条子或举手等十分不规范的方式确定公务员的考核等次;有的单位虽然搞了民主测评,却缺乏明确的制约性规定,使民主测评不能成为考核的依据,最终导致民主测评流于形式。此外,我们应当思考:在民主测评时,群众对被测评者是否有足够的了解。在实践中,很多政府公职人员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并不是很紧密,对于人民群众而言,大多只知道当地一把手、二把手的名字,了解他们在任职期间做过什么事情,但是他们长什么样、人品如何、执政是否廉洁等等人民群众很难知道,更不用说其 他的政府公职人员。在民主测评时,如果人民群众对被测评者了解不够,那测评出来的结果必然不符合客观事实,从而测评的出来的结果并不能成为考核的依据。
1.1.3忽视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大多注重定期考核特别是年末突击成普遍现象。当前公务员平时考核制度不完善,操作欠规范,一些单位自行设计平时考核的方法,但要么较为繁琐,加重了工作的负担;要么与考核相脱节,不能成为定期考核的依据。平时考核流于形式,多数人对待平时考核也是马马虎虎应付了事。到了定期考核的时候,大家才匆匆忙忙应付。特别是现在突击检查现象严重。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对253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9.7%的人认为年末突击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突击现象普遍的原因是什么?76.5%的人首选“重结果,轻过程心理作祟”,其次73.3%的人选择“缺乏长期、长效的考评机制”。只重定期考核轻视平时考核必然导致考核流于形式,考核结果不符合客观事实。而突击的后果也往往是“萝卜快了不洗泥”,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
1.2考核机构方面的问题
1.2.1考核机构不是常设机构致使考核功能发挥不足。当前各单位的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一般是定期考核前组建,定期考核结束后便中止工作,这致使公务员考核功能发挥不足。公务员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是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在公务员考核机构大多为非常设机构的情况下,平时考核形同虚设,这就导致在定期考核的时候无据可依,那么定期考核也就出现了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
1.2.2考核机构在领导体制上意见不一。当前考核委员会或考核领导小组的成员一般由主管领导和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以及若干公务员代表组成。但是在实践中到底要采用哪一种领导体制意见不一。有的人认为应该采用首长负责制,也有些人认为应该由考核小组成员共同负责。前一种理解容易使考核产生偏颇,失去公正;后一种理解则容易产生矛盾多、分歧大、争执时间长等负面效应,效果也不能让人满意。1.3 考核指标体系方面的问题
1.3.1考核指标的统一性和特殊性缺乏适度联接。当前,我国公务员考核指标体系设计的实际做法是:一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对考核指标体系做出较为原则的规定;另一方面,由于各机关和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同,各职位的工作职责不同,具体考核指标由各单位自行设计。这种做法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有:首先,相关法律法规对德、能、勤、绩、廉的内容和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的等级和标准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但是过于笼统;其次,各单位均自行制定本单位的考核指标体系,导致考核指标体系过多过滥,变化频繁,规范性不足。二者之间缺乏较为合适的联接。
1.3.2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未能实现良好结合。实践中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在考核内容表述方式上过多使用定性化描述语言,如“工作中积极努力”、“工作效益高”、“服务态度好”等,缺少能够反映具体事实的量化指标,使考核工作随意性较大,不同等次之间缺乏公平性和信誉度;二是一味追求量化指标,导致考核指标体系过于繁琐,考核工作量过大,给机关业务工作和公务员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1.3.3缺乏规范的职位说明书使考核指标的设定依据不足。考核指标应在职位说明书的基础上设定,但是当前多数单位没有规范的职位说明书,或者虽曾制定过职位说明书,但由于机构改革等原因,原来的职位说明书已经很难适合当前情况。缺乏规范的职位说明书使考核指标的设定依据不足,这成为当前公务员考核指标体系难以完善的深层次原因。
3.完善公务员考核考核制度的对策
3.1要注重全方位的考核公务员,不能只偏重绩效考核,公务员考核要严格按照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在品德方面要注重考核公务员是否严格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行事,此外,要严格考核公务员是否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否将人民的利益作为办事的出发点。在能力方面,不仅重视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还要重视公务员是否具备联系群众的能力。在勤政方面,不仅要看公务员在办公室做了什么,还要看公务员在办公室外做了什么,有没有在群众中做广泛的调查,是否了解群众需要什么。在绩效方面,不仅要看当政者办了哪些工程,最重要的要看这些工程是否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在廉洁方面,要严格对公务员的要求,严厉打击腐败,严厉惩处侵害国家、集体、人民公共财产的人。在公务员考核中,考核委员会或考核领导小组的成员一般由主管领导和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以及若干公务员代表组成,这无异于“自家人评价自家人”,容易放松标准,这种现象要严厉杜绝。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周光权曾表示:国家公职人员应当率先垂范,其行为才有公信力,对他们的道义要求高于一般人是没有问题的。
3.2加强公务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公务员,顾名思义,就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人员,其工作内容是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的。那么,就要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针,这不仅有利于政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路上少些坎坷,还有利于人民群众了解政府公职人员在实践中是否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从而在民主测评环节发挥监督者的功能,促进民主测评的发展,促进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更好的得到完善。
3.3加强平时考核,严格按照考核程序实施考核。在此方面的具体建议如下:一,各部门都有平时工作记录,而且有些部门还有群众举报、纪检监察部门监督的记录,这些都可以作为平时考核的依据。所以加强平时考核应转变思路,这一工作并不是没有基础,关键是要把现存的记录和机制利用起来。二,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考核。三,按照规定进行考核要处理好主管领导的评价和群众民主测评的关系问题。在现行制度下,要处理好这一问题的基础在于民主测评真正发挥作用。这就要完善民主测评的机制。3.4设立常设性的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考核工作,理顺考核领导体制。在制度设计上,不设专门的考核机构和人员主要是为了不额外增加机关的工作量,不使考核工作成为机关业务工作的阻碍,不增加机构和人员编制以及政府财政负担。这些考虑是合理的,但问题是由于考核机构和人员的非常设性,导致考核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无人负责。结合考核工作做得较好的地区和部门来看,可以考虑在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尽量设立常设性的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考核工作。具体而言,一,在公务员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直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部门设立常设性的专门机构并配合专门人员负责考核工作。二,在人员较少的政府部门,可以根据职责的相关性设立联合的考核机构并配备专门人员。三,各机关的工作基本可以分为党务工作、后勤保障工作和业务工作三大类,其中党务工作和一部分后勤保障工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业务工作和另一部分后勤保障工作则具有相异性。可以试行党务工作和一部分后勤保障工作统一进行,业务工作和另一部分后勤保障工作的考核分散进行。四,关于考核机构在领导体制上的问题,应主要通过完善考核程序和考核方法的方式解决。因为科学合理的考核程序和方法可以使考核中的各方各负其责,从而就理顺了领导体制。3.5实现一定范围考核指标体系的规范化,完善优秀等次和基本称职等次的评定办法,编制职位说明书。在考核指标体系方面,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已经进行了很多探索,有些地区和部门已经探索出较好的符合自身实际的指标体系。当前的问题是,由于考核指标体系都是由各地区各部门分散制定的,总体看来考核指标体系的规范化程度不高;同时,各地区各部门考核指标体系的成熟水平不平衡。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在于:一,应继续提倡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继续探索适合于自身实际的考核指标体系。二,公务员管理部门应对各地区各部门的考核指标体系进行及时总结,对典型的指标体系及其实施方式进行推广。三,完善优秀等次和基本称职等次的评定办法。在确定比例的基础上,优秀等次的名额可以进行一定的有条件浮动,这有利于各部门灵活掌握并调动公务员和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基本称职等次的评定关键是要明确基本称职的评定标准,使其和称职、不称职区别开来。四,应抓紧制定并定期修改规范的职位说明书。即使机构进行改革,基本的职责和职位设置还是不变的,而且定期修改职位说明书可以克服职位说明书不适合改革之后的情况这一问题。
第五篇: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公务员考核是公务员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公务员的管理流程中,它将
职务任免、职务升迁、奖励、惩戒等工作提供重要依据,还将涉及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等管理活动。公务员考核如此重要,那么对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就显得十分有意义。文章从我国当前公务员考核机构、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方法三个方面总结出当前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对策。
关键词:考核制度 考核指标体系 考核方法 问题 对策
1.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概述
公务员考核通常是指公务员主管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对公务员的工作表现和工作实绩进行考察评价的行政组织活动。英美等国称公务员考核为“考绩”,法国成为“鉴定”,日本称为“勤务评定”。各国对公务员考核的称呼虽然没不尽相同,但都把工作实绩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奖惩公务员的重要依据。
在我国,公务员考核是指各级机关按照公务员法、《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国家公务员考核实施细则》等国家或地方颁发的公务员考核法律法规或政策,对管理权限以内的公务员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考察审核,以此作为奖惩、培训以及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等依据的行为。这说明我国公务员考核的专管机关是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考核的实施对象是各级公务员,考核的主要形式是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考核必须按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考核的结果是合理使用公务员的依据。公务员考核的内容从大的方面看,包括德、能、勤、绩、廉五方面内容。我国的公务员考核制度是以干部考核制度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酝酿阶段(1985—1989)。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适应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建立公务员制度被提上了议事日程。1985年起草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1987年明确提出在我国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1989年中组部与人事部联合下
发了《中央国家机关司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方案(试行)》,使干部考核走上正确的轨道,同时为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2)试点阶段(1989—1993)。1989年国家审计署、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局和国家建材局率先进行公务员考核制度的试点,1990年又在哈尔滨和深圳进行公务员考核制度的试点。国家机关和地方上的试点为推广公务员考核制度提供了经验。
(3)全面实施阶段(1993年至今)。1993年8月,《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颁布,1994年3月《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颁布,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
1.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
1.1考核方法方面的问题。
1.1.1考核注重绩效,致使当地官员在“民生工程”与“政绩工程”之间艰难地徘徊。我国现行的公务员考核制度较为注重绩效考核,而绩效考核又较注重量化指标。现在各地区都争相出现“新官上任多工程”的现象,每一任官员都想“雁过留痕”,于是在自己任某一职位期间大搞“政绩工程”。有的官员或许将政绩与民生很好地联系起来,于是在自己当政期间不仅得了上级的赏识,也得了当地的民心。但有的人则一心只想搞出点成绩来应付上级的考核,将政绩与民生割裂开来,虽然得了上级欢心,却失掉了民心。这种严重浪费人力、财力、物力的政绩工程确实与当前我国提倡以人为本、注重民生、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的原则格格不入。
1.1.2民主测评流于形式。有些单位在考核中缺乏对群众参与的重视,致使民主程序徒有形式;有些单位用写条子或举手等十分不规范的方式确定公务员的考核等次;有的单位虽然搞了民主测评,却缺乏明确的制约性规定,使民主测评不能成为考核的依据,最终导致民主测评流于形式。此外,我们应当思考:在民主测评时,群众对被测评者是否有足够的了解。在实践中,很多政府公职人员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并不是很紧密,对于人民群众而言,大多只知道当地一把手、二把手的名字,了解他们在任职期间做过什么事情,但是他们长什么样、人品如何、执政是否廉洁等等人民群众很难知道,更不用说其他的政府公职人员。在民主测评时,如果人民群众对被测评者了解不够,那测评出来的结果必然不符合客观事实,从而测评的出来的结果并不能成为考核的依据。
1.1.3忽视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大多注重定期考核特别是年末突击成普遍现象。当前公务员平时考核制度不完善,操作欠规范,一些单位自行设计平时考核的方
法,但要么较为繁琐,加重了工作的负担;要么与考核相脱节,不能成为定期考核的依据。平时考核流于形式,多数人对待平时考核也是马马虎虎应付了事。到了定期考核的时候,大家才匆匆忙忙应付。特别是现在突击检查现象严重。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对253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9.7%的人认为年末突击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突击现象普遍的原因是什么?76.5%的人首选“重结果,轻过程心理作祟”,其次73.3%的人选择“缺乏长期、长效的考评机制”。只重定期考核轻视平时考核必然导致考核流于形式,考核结果不符合客观事实。而突击的后果也往往是“萝卜快了不洗泥”,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
1.2考核机构方面的问题
1.2.1考核机构不是常设机构致使考核功能发挥不足。当前各单位的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一般是定期考核前组建,定期考核结束后便中止工作,这致使公务员考核功能发挥不足。公务员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是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在公务员考核机构大多为非常设机构的情况下,平时考核形同虚设,这就导致在定期考核的时候无据可依,那么定期考核也就出现了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
1.2.2考核机构在领导体制上意见不一。当前考核委员会或考核领导小组的成员一般由主管领导和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以及若干公务员代表组成。但是在实践中到底要采用哪一种领导体制意见不一。有的人认为应该采用首长负责制,也有些人认为应该由考核小组成员共同负责。前一种理解容易使考核产生偏颇,失去公正;后一种理解则容易产生矛盾多、分歧大、争执时间长等负面效应,效果也不能让人满意。
1.3 考核指标体系方面的问题
1.3.1考核指标的统一性和特殊性缺乏适度联接。当前,我国公务员考核指标体系设计的实际做法是:一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对考核指标体系做出较为原则的规定;另一方面,由于各机关和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同,各职位的工作职责不同,具体考核指标由各单位自行设计。这种做法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有:首先,相关法律法规对德、能、勤、绩、廉的内容和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的等级和标准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但是过于笼统;其次,各单位均自行制定本单位的考核指标体系,导致考核指标体系过多过滥,变化频繁,规范性不足。二者之间缺乏较为合适的联接。
1.3.2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未能实现良好结合。实践中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在考核内容表述方式上过多使用定性化描述语言,如“工作中积极努力”、“工作效益高”、“服务态度好”等,缺少能够反映具体事实的量化指标,使考核工作随意性较大,不同等次之间缺乏公平性和信誉度;二是一味追求量化指标,导致考核指标体系过于繁琐,考核工作量过大,给机关业务工作和公务员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1.3.3缺乏规范的职位说明书使考核指标的设定依据不足。考核指标应在职位说明书的基础上设定,但是当前多数单位没有规范的职位说明书,或者虽曾制定过职位说明书,但由于机构改革等原因,原来的职位说明书已经很难适合当前情况。缺乏规范的职位说明书使考核指标的设定依据不足,这成为当前公务员考核指标体系难以完善的深层次原因。
3.完善公务员考核考核制度的对策
3.1要注重全方位的考核公务员,不能只偏重绩效考核,公务员考核要严格按照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在品德方面要注重考核公务员是否严格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行事,此外,要严格考核公务员是否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否将人民的利益作为办事的出发点。在能力方面,不仅重视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还要重视公务员是否具备联系群众的能力。在勤政方面,不仅要看公务员在办公室做了什么,还要看公务员在办公室外做了什么,有没有在群众中做广泛的调查,是否了解群众需要什么。在绩效方面,不仅要看当政者办了哪些工程,最重要的要看这些工程是否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在廉洁方面,要严格对公务员的要求,严厉打击腐败,严厉惩处侵害国家、集体、人民公共财产的人。在公务员考核中,考核委员会或考核领导小组的成员一般由主管领导和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以及若干公务员代表组成,这无异于“自家人评价自家人”,容易放松标准,这种现象要严厉杜绝。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周光权曾表示:国家公职人员应当率先垂范,其行为才有公信力,对他们的道义要求高于一般人是没有问题的。
3.2加强公务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公务员,顾名思义,就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人员,其工作内容是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的。那么,就要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针,这不仅有利于政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路上少些坎坷,还有利于人民群众了解政府公职人员在实践中是否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从而在民主测评环节发挥监督者的功能,促进民主测评的发展,促进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更好的得到完善。
3.3加强平时考核,严格按照考核程序实施考核。在此方面的具体建议如下:一,各部门都有平时工作记录,而且有些部门还有群众举报、纪检监察部门监督的记录,这些都可以作为平时考核的依据。所以加强平时考核应转变思路,这一工作并不是没有基础,关键是要把现存的记录和机制利用起来。二,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考核。三,按照规定进行考核要处理好主管领导的评价和群众民主测评的关系问题。在现行制度下,要处理好这一问题的基础在于民主测评真正发挥作用。这就要完善民主测评的机制。
3.4设立常设性的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考核工作,理顺考核领导体制。在制度设计上,不设专门的考核机构和人员主要是为了不额外增加机关的工作量,不使考核工作成为机关业务工作的阻碍,不增加机构和人员编制以及政府财政负担。这些考虑是合理的,但问题是由于考核机构和人员的非常设性,导致考核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无人负责。结合考核工作做得较好的地区和部门来看,可以考虑在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尽量设立常设性的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考核工作。具体而言,一,在公务员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直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部门设立常设性的专门机构并配合专门人员负责考核工作。二,在人员较少的政府部门,可以根据职责的相关性设立联合的考核机构并配备专门人员。三,各机关的工作基本可以分为党务工作、后勤保障工作和业务工作三大类,其中党务工作和一部分后勤保障工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业务工作和另一部分后勤保障工作则具有相异性。可以试行党务工作和一部分后勤保障工作统一进行,业务工作和另一部分后勤保障工作的考核分散进行。四,关于考核机构在领导体制上的问题,应主要通过完善考核程序和考核方法的方式解决。因为科学合理的考核程序和方法可以使考核中的各方各负其责,从而就理顺了领导体制。
3.5实现一定范围考核指标体系的规范化,完善优秀等次和基本称职等次的评定办法,编制职位说明书。在考核指标体系方面,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已经进行了很多探索,有些地区和部门已经探索出较好的符合自身实际的指标体系。当前的问题是,由于考核指标体系都是由各地区各部门分散制定的,总体看来考核指标体系的规范化程度不高;同时,各地区各部门考核指标体系的成熟水平不平衡。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在于:一,应继续提倡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继续探索适合于自身实际的考核指标体系。二,公务员管理部门应对各地区各部门的考核指标体系进行及时总结,对典型的指标体系及其实施方式进行推广。三,完善优秀等次和基本称职等次的评定办法。在确定比例的基础上,优秀等次的名额可以进行一定的有条件浮动,这有利于各部门灵活掌握并调动公务员和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基本称职等次的评定关键是要明确基本称职的评定标准,使其和称
职、不称职区别开来。四,应抓紧制定并定期修改规范的职位说明书。即使机构进行改革,基本的职责和职位设置还是不变的,而且定期修改职位说明书可以克服职位说明书不适合改革之后的情况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