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创新社会管理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上虞市总工会主席任一芳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劳动关系作为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已经成为观测社会矛盾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没有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企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就成为空中楼阁。近年来,上虞市总工会把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作为工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作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工会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既是社会管理的参与者,同时又是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代表者,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工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切入点和着力点,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优势。一是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工会是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社会支柱,在职工群众心中具有高度的信誉度和公信力,是在社会上有凝聚力、号召力的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二是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工会是我国最大的、最有影响的群众团体,工会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三是有独特的体制优势。我国的工会担负着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社会职能,一方面要组织引导广大职工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另一方面,代表、反映和维护职工的利益,推动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解决,促进劳资共赢。
二、我市工会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探索和实践
近年来,我市各级工会以推进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园区创建活动,目前全市已创成省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6家,省级和谐园区1家,绍兴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96家,上虞市级172 家,乡镇(街道)和工业园区级122家,全市778家企业参与了创建活动,参与率达到单建工会企业的81%,在稳定职工队伍、融洽
劳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建设和谐上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践中,我市主要通过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1.提升工作理念。近年来,我市劳动关系总体上和谐稳定,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利益主体的日趋多元化,劳动关系矛盾日益突出。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有利于把劳动关系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解决在企业和基层,促进和谐上虞建设。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深化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的通知》,对我市的创建工作提出了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市总工会会同有关职能部门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各种会议广泛宣传,动员鼓励更多企业重视并积极参加,提高全社会对这项工作的认同度、参与度和支持度。同时,分别在百官街道、崧厦镇和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进行了试点,探索富有乡镇、园区特色的创建规划、创建内容、考核验收标准等一系列操作程序,通过培育先进典型,建立示范点,发挥好他们的引领带动作用,并召开现场推进会在全市推开这项工作,确保了创建活动在我市全面开展。
2.完善机制体制。为进一步激发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的积极性,我市多次召开市政府与市总工会联席会议、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会议,就创建活动激励机制等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明确将创建活动列入市委、市政府对乡镇(街道)和市直有关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同时把企业有否开展创建活动列入综合性先进评比的前置条件。从2009年开始,我市又实施创建达标奖励制度,由市级财政拨出专项资金,对创成国家级和谐企业的奖励1.6万元、省级0.8万元、绍兴市级0.4万元、上虞市级0.3万元;此外,我市还对2009、2010年度中创建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乡镇(街道)、市级部门和创建企业授予创建工作先进集体,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再进行表彰奖励,两年中对5个乡镇(街道)、3个市级部门以及40家创建企业授予创建工作先进集体,分别给予1万元和0.5万元的奖励,仅去年市政府就拨出专款奖励资金80余万元。一些乡镇(街道)也设立了相应的奖励资金,较好地调动了创建主体参与热情和内在动力。
3.加强督查指导。我市在实践中将创建活动的主要工作标准归纳为“六查六看”,即:一查依法规范劳动合同,看劳动合同内容是否全面合法、履约执行情况;二查劳动保障情况,看职工工资是否按时发放,“五险”是否到位;三查职工素质和生活后勤保障水平情况,看各项后勤保障措施是否落实;四查安全、环保、计生等情况,看有否存在上述“一票否决”事项;五查工会自身建设情况,看工会作用是否发挥;六查各类资料存档情况,看职代会等有关资料是否齐全完整。为及时化解劳资矛盾,增强创建活动实效,全市各级工会每年五月份开展职工维权服务宣传月活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整治非法用工、规范劳动力市场、签订劳动合同等专项检查,仅去年开展日常巡查企业672家,为2610名劳动者追回被拖欠的工资695.8万元,补发超时加班工资392万元,为劳动者发放经济补偿金1200多万元;查处12家企业补缴社保费28万元,立案调处劳资双方的纠纷1208起,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628.1万元,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409.4万元,有效保护了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
4.夯实基层基础。把改善职工民生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大力实施筹措资金暖职工、提供岗位促就业、互助互济缓压力、后勤保障优环境、服务劳模崇敬业、技能培训提素质、活跃文化聚合力、法律援助保权益等改善职工民生“八件实事”,努力使广大职工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高标准建设市总职工维权帮扶中心临街窗口,为职工提供法律救助、就业介绍、信访接待等一站式服务,2010年调处职工来信来访158件,参加工亡事故调处25件次,提出了工会组织的主张,维护了职工权益。加强基层工会组建,六月份开展“工会组建宣传月”,发动全市工会干部走访企业、商户,宣传《工会法》、《工会章程》;整合社会资源,与新居民事务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务工流动人员加入工会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务工流动人员办理《居住证》的同时源头加入工会组织,与工商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商贸服务业工会组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大工会组建力度,进一步夯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组织基础。
全市各级工会把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作为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深化了职工维权体系。通过开展创建活动,有力地推动了职工劳
动保障、企业民主管理等各项制度的规范与落实。全市建会企业全部签订了集体合同和工资协议,530家企业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厂务公开制度,523家企业建立职代会制度,962家企业建立了职工维权服务点、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员和外来员工联络员,及时处理和解决职工提出的问题。二是实现了劳资双方共赢。通过开展创建活动,一方面,企业善待员工、依靠员工的意识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和主人翁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企业与职工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如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我市的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率先开展了“职工企业同呼吸,攻坚越坎谋发展”为主题的“共同约定行动”,全市职工共提合理化建议2173条,被采纳848条,小革新76件,小改造138件,小设计97件,小发明24件;检查安全生产558次,摸排出事故隐患1149起,整改975起,尽力缓解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三是促进了平安上虞建设。通过创建,职工最关心的“工资、工时、工伤”和“休息、休假、休养”,职工最需要的“吃、住、行”和“安全、安心、放心”等问题得了有效的解决或改善,从而减少了劳资双方的矛盾,近年年我市未发生过因劳资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上访和重特大伤亡事故,为平安上虞建设作出了贡献,市总工会被市委评为维稳工作先进集体。四是提高了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由工会牵头主抓,既是工会组织履行职责、展现作为的本质要求,也是工会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企业、服务职工的有效载体和方式,通过创建过程,工会组织的工作得到党委政府的肯定,在企业、职工中的号召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在全社会中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工会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建议和思考
工会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作用,必须依据自身的性质及职责,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服务职工与服务企业相结合,畅通向党委政府反社情民意的渠道,搭建政府向企业和职工供社会服务的平台。
1.要突出“民生”这一中心。工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始终坚持以职工为本,把保障和改善职工民生作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基础性、根本性工作来抓,在企业加快经济发
展的同时,更加注重职工民生,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职工。工会要认真倾听职工群众呼声和诉求,切实解决好涉及职工民生的实际问题。
2.要抓住“机制”这一重点。当前劳资矛盾产生的根源之一,往往是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利益诉求得不到充分表达。在创建活动中,必须着眼于职工权益维护机制、企业创建动力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广大职工切实感受到权益受到保护,使企业从“要我创”转变为“我要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抓、工会牵头、企业和职工积极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
3.要加强“基础”这一关键。基层工会组织处于协调劳动关系的第一线,是工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要以“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为目标,加大工会组建力度,把广大职工加入到工会中来。同时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工作活力,为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第二篇:创新社会管理,强化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创新社会管理,强化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荣县强化劳动监察执法,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年活动
创新社会管理,首先就是理念转变,从传统的“整治命令”思维,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从政府“包打天下”,到注重运用社会力量、形成社会合力;从习惯事发“救火”,到突出源头治理;从青睐硬性行政手段,到重视运用经济、行政、道德、科技等手段综合管理。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据《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代表国家对劳动保障违法侵权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和依法处理的行政执法行为。它既是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有效保障。
劳动保障监察是做好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以及劳动合同管理等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劳动保障整体工作的“发动机”和“助推器”,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在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县在劳动保障监察面临如下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通过多渠道予以解决。
一是缺乏社会的广泛认同,这是影响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的关键。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本质是保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但由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利益不同,用人单位的目的是营利,而劳动者的目的是生存;在规避风险方面,双方存在非常大的不平等,很多情况下,劳动者所面临的风险要远远大于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又远远低于用人单位。同时,我国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矛盾十分突出,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便成为当前的突出问题。
二是劳动保障监察对象对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抵触情绪大,使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常常处于尴尬局面。目前,一些用人单位尤其是私营企业只顾生产和经济效益,不重视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等劳动保障法规政策置若罔闻,存在短期行为,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放在首位,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不愿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致使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行为时有发生,对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不予积极配合,使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常常处于尴尬局面。
三是劳动者自我维权意识不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为制造障碍。从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现状来看,劳动力市场是资本市场,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劳动力市场更是供大于求,这样的形势下,劳动者往往为了找到工作,不顾用人单位体制机制是否健全,用工是否合法合规,只要能提供工作机会、拿到一定的工资就成,从而忽视了自我权益的维护。
面对以上困难和问题,我县积极探索研究,不断完善管理模式,创新劳动监察执法方式,强化服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高监察效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第一、及时调整劳动保障监察管理模式,完善劳动监察两网化管理,创新执法方式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加强协调联动,提高监察效果和服务质量。
一是强化宣传。面向广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加大对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特加是《 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力度,用正确的舆论引导用人单位,促进用人单位自觉遵守劳动保障法规,按照法律法规,签订劳动合同。主动配合执法维权,增强劳动者的自我维权意识,努力化解劳资纠纷。截止目前共发放宣传资料3.5万余份,到企业入户宣传132人次。
二是强化监察监管。全面了解掌握全县劳动用工情况,确保化解矛盾在第一时间,处理问题在第一时间,落实任务在第一时间,对辖区内的所有用人单位实现全覆盖、全动态、全过程的监督监管。在努力维护劳动群众合法权益的同时,尽量保障企业的基本利益,不断提高劳动保障监察的质量和效果。按照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的要求,逐步建立“一企一档、一网一册”信息数据库,做到无论是日常巡查、专项检查、举报专查,都把各用人单位的检查情况记录在案,将各类数据资料收集完整齐全、整理成册,对资料实行动态管理,为公正、公平地开展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定打下基础。今年已进行农民工工资支付、人力资源市场等专项检查4次,检查用人单位386户,日常巡查162户,书面审查426户,涉及劳动者3.2万人,受理投诉案件65件,结案65件,解决拖欠职工工资625万元,督促21户企业参加社会保险登记,督促18户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561万元。
三是强化服务。实现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由被动反应式向主动预防式转变、由有限监察向全面监察转变、由静态监察向动态监察转变、由刚性执法向指导服务与执法维权相结合转变。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后,不仅仅只是发一个《限期改正指令书》或《行政处罚决定书》,而是与用人单位一起,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帮助指导制订具体的整改方案,促进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杜绝同一违规情况的再次发生。在监察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依法处理违法行为的同时,还要主动了解企业需求,倾听企业呼声,为企业做好服务,增强用人单位对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信任感。
四是强化协调联动。进一步健全协调劳动关系工作体系,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源头,推进预防劳动争议协会建设,增强会员单位自律意识,以模范作用带动本地区依法用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五位一体”调解机制建设,促进劳动争议案件的及时有效处理。同时积极缓解收入分配矛盾,适时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及时发布工资指导线,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制度,发布计件单价等指导性劳动标准。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的扩面提质,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工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督促企业落实同工同酬原则,着力提高生产一线职工工资水平。
第二、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我县把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作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切入点,在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过程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帮助企业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1、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一是帮助企业依法建立工会组织,健全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凡是企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方案、改制方案必须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凡是关系到职工福利、劳动保护等专项研究必须让职工代表参加;工会组织要将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保护职工权益的方案、解决问题等情况向职工公开,并采取多种方法做好信息反馈。同时,工会组织应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 集体合同》,以调整职工整体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妥善处理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的各种矛盾。通过集体协商,妥善处理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的关系。二是帮助有条件的企业组建党支部、团支部、生产安全监督部门、调解委员会等能维护职工权益及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的组织。
2、监督企业落实职工待遇。
一是监督企业严格执行《社会保险法》规定,为职工按时足额办理社会保险,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激发企业活力。二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劳动者劳动条件、岗位责任,技能和贡献为企业提供职工工资指导线,协助企业建立正常的工资增涨机制,保障职工工资随着企业的发展能够逐年有所提高,规范工资支付行为,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分配机制。
3、关爱员工,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提倡企业以真情服务人,以文化教育人,以知识培养人,以激励成就人。在对职工及其家庭负责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地管理,把对职工的关怀体现在每一个工作环节和生活细节上,充分发扬民主、顺应民意,形成“和衷共济、爱岗敬业”的良好风气。同时督促企业进一步抓好困难职工帮扶机制的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困难职工档案、不断拓展帮扶困难职工的内容和范围,逐步扩大帮扶资金规模,丰富完善帮扶困难职工的办法和手段,做好“送温暖”、“金秋助学”等工作,不断增强职工的凝聚力以及企业的号召力。
只有维护好职工权益,才能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只有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才能保障社会的安定繁荣。我县通过全面提高劳动保障工作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助推全县劳动保障事业全面深入快速健康发展,构建了较为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了和谐荣县建设,实现了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样也是矛盾的凸显期和多发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取得了深入发展。但是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反映在劳动力市场上就是存在着劳动关系紧张的问题。劳动关系的紧张不仅不利于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构成了威胁。因此,我们应该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不仅是劳动关系双方的责任,更是政府的责任。只要三方同心协力,我相信和谐的劳动关系一定会建立起来。
English abstract: China is in the key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but also the contradictory highlights period and will occur frequently.Along with our country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the perfection of the market economy of our country has made further development.But there have been some problems, reflected in the labor market is the labor relationship exists.Tensions Labor relations tension not conducive to the labor relations harmonious stability but also to the whole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also pose a threat.Therefore, we should establish the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establishing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is not only working relationship both sides of responsibility, but also the government's responsibility.As long as the tripartite make concerted efforts, I believe the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must be established
关键词:劳动关系;工会;劳动合同;三方机制
-.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
(-)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
1.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劳动关系的建立
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与此相适应劳动关系的建立受到国家计划经济和相关政策的约束,呈现出浓厚的计划经济特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方式主要表现为统包统配制。国家采用全国统一招收的办法把每年新成长的劳动力“包下来”,然后再按照计划统一分配到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国家为每个人安排职业,就业单位,限定就业领域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依附关系在形式表现为一种行政管理关系,呈现出单
一、固定、行政化的特点。我国统包统配建立劳动关系的形成,这种方式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初。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关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劳动关系类型的单一性,劳动关系类型的单一性,劳动关系内容的国家计划性,劳动关系主体利益的一致性。
2.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劳动关系的建立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因此,劳动关系也将朝着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运行的方向变革。劳动关系主体的利益明晰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政企分离、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国家和企业之间有了明显的利益取向。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和经济组织,企业与职工、经营者与劳动者在根本利益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主体明晰、地位对等、平等竞争的新型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明晰和多元化,以劳动合同的形式建立劳动关系,明确劳动关系双方权利义务,规范和约束劳动关系双方的劳动行为,实现各自的利益,成为各类劳动关系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形式。
(二)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
1.劳动关系双方关系紧张矛盾激烈,由于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受到伤
害的总是劳动者一方,不仅给劳动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而且严重的影响劳动者的生命。这种现象屡见不鲜。最让人引起反思的就是深圳富士康连环跳楼自杀事件。据反映,深圳富士康的员工加班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作为雇主的一方却没有给予员工应该有的加班报酬只是一味的强调员工为公司创造经济利益,忽视员工精神方面的需求。公司没有及时对有问题员工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导致员工内心的情绪无法排解发生恶性事件。2.劳动合同签订率低,致使以后出现劳动争议后没有法律依据,不利于维护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确立和形成劳动关系的依据,同样劳动合同也是保护劳动者利益不受损害的有力武器。从历史发展看,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就处于弱势地位由于雇主手中握有生产资料,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雇主安排高强度的工作,却给予他们极少的报酬,劳动者无从反抗,只能忍气吞声。在当代虽然这种现象有所改变,但是并不明显。尤其是一些个体私营企业劳动合同的签订率是很低的,而恰恰在这一领域。劳动者受到的伤害是最严重的,频率也是最高的。
3.工会在维护劳动关系上的作用不明显。工会是雇员组成的组织,主要通过
集体谈判的方式代表雇员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中的利益。工会最首要的任务是通过工人,争取改善雇员的条件。既然工会是代表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组织,但是经常看到的一种现象是,劳资双方出现矛盾和问题时,工会没有出面调节双方关系,反而是不闻不问,听之任之,没有尽到工会应该起的作用。由于劳动关系 双方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工会更应该积极主动的为劳动者争取应该有的权益,维护劳动者的利益,主动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良好的环境。当发生劳动争议的时候,工会必须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立场出发进行协调和处理。
二.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
1.劳动者自身素质不高,法制观念不强,法制意识淡薄,没有意识到签订劳
动合同对于自身的重要性,致使以后出现劳动争议时处于不利地位,不能够维护好自己应该有的权益,使自己的利益受损不利于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企业也没有尽到应该有的责任,企业招收新员工时应积极主动的与新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不仅可以避免以后发生劳动争议,规范双方的劳动行为,而且对于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都有积极的意义。
2.工会没有尽到应该有的义务,即积极主动的维护劳动者的利益,为劳动者
争取一切有利于劳动者的条件。工会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淡薄所以才会出现如此多的劳动争议,而且每次都以劳动者的失败而告终。工会没有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来组织活动,致使凝聚力不强工作效率低下。工会作为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要求必须实行充分的民主。民主是工会工作的基础,没有民主就没有工会,不实行民主就会脱离群众,工会活动就难以进行。我国法律的制度的缺位,没有对工会干部提出可靠的保障主要是物质方面的保障,因而无法充分调动工会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得工会在这一方面很被动,无法行使自己的职权。
3. 政府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虽说是自主经营自负
盈亏的,但是政府也有协调劳动关系的义务,而且政府还应该积极为创造和谐的劳动关系提供良好的环境,提供更好的条件来维护好发展好劳动关系。可是政府在这方面的努力还很不够,仍需继续努力。理想的状况是政府作为中立的调停者,为劳动关系营造一个公平的外部环境,使劳资双方能够通过平等协商或谈判来解决内在冲突,使产业冲突减少到最小程度。三. 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
1.劳动者应该加强学习,着重学习我国劳动关系方面的法律,提高自己的法
制意识和法制观念,进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创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时必须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这是建立劳动关系的依据。应该明确自身享有的权利,明确应该履行的义务并积极的按照合同的要求去做,为创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出了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外,比如:为劳动者提供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条件,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 职业培训等还应积极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在业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的日常生活,缓解工作压力,增进双方彼此的交流和了解,不仅对于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认同感而且对于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和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这一制度一定要完善、全面,同时在依法依程序制定这些制度后还必须让劳动者知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薪酬制度、招聘管理、培训管理、业绩考评与奖惩管理、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管理等这些制度应该用书面文件的形式,且必须公开透明。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和可操作性是避免引发劳资纠纷的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依照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本企业规章制度,不能与法律法规条文相抵触更不能随心所欲,如果这样的话,劳动者心理就会不平衡,没有标准就不会有公平和公正,管理也就无法真正做到激励劳动者努力工作。
2.工会要想真正起到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作用,在集体谈判为劳动者谋求经济
利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要求工会首先要在劳动关系领域发挥作用,加大劳动关系协调力度,突出对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要在代表和维护职工政治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其劳动权益和经济利益。通过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保护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工会应吸引职工群众积极参加改革,努力完成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任务的职能。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应该把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完全符合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符合工会的性质和宗旨,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会做好职工群众参加经济建设,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改革和建设的主力军的作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是从根本上维护了职工群众的长远利益。工会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组织职工参与本企业民主管理,这样工会可以对企业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只有在职工参与下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才能真正让管理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使职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迸发出来,汇集为企业的活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从而最终达到发展企业经济,提高职工生活水平的目的。工会还应该帮助职工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工会对职工的教育直接关系到职工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搞好职工教育是工会支持发展经济,提高生产效率的额重要体现。此外,对工会干部任职资格做出一定的限制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近亲属不得作为本企业基层工会委员会成员的人选。这样工会才能够真正维护员工的利益特别是当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发生矛盾和纠纷时工会应该主动站出来,发挥维护职工权益的作用。还应该提高工会干部的福利待遇,这样才能够提高工会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上级工会还应该对下级工会进行指导,遇到困难时应该帮助下级工会解决,共同努力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做出努力。
3.政府是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代表者。政府作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中的一方代表,最关心的国家利益和社会安定。要继续推动三方协商机制的发展,继续通过协商对话合作的方式来达到各方基本满意的目标特别是现代社会,崇尚社会生活民主化,更需要广泛发扬民主,通过吸收不同利益主体的意见,达到相互间的协调和平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劳动者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追求,因而难免发生矛盾和冲突。当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政府要耐心的听取雇主组织和工会双方的利益,组织双方共同讨论达成一致,如果双方对有些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政府应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协调和平衡,促使双方合作达成协议。随着劳动关系的规范化运作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政府对劳动关系的直接干预程度会越来越小,而监督作用越来越强。政府应该加强监督,建立严格的制度如集体谈判制度。政府要为劳动关系的协调创造条件和提供服务,政府服务一般包括,政府通过立法建立完善的劳资关系法律体系,为劳资关系的调整提供依据制定标准。政府部门对参加集体谈判的雇主代表和工人代表身份予以确认,并在谈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资料。政府对劳资双方在建立劳动关系进行合作方面给予指导帮助提供中介服务,发布各种信息,促进集体谈判顺利进行。政府作为公共部门的雇主,应该提供合法合理的劳动条件以模范雇主的身份参与和影响劳动关系,使之成为私营部门劳动关系的“样本”。政府还应发挥一定的组织作用,由于三方机制协商的都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事务,因此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和组织作用,在三方机制组织结构的建立上发挥作用,政府在三方机制组织机构的建设、组织原则、协商原则的制定都要发挥组织作用。三方会议的组织、议题的确定,都由政府来确立,而且政府还应对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研与检查,这样政府就控制了三方机制的命脉,掌握了主动权,有利于劳动关系向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不仅有利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需要政府、工会、雇主组织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郭军主编.修正后的工会法解析与适用手册.北京:红旗出版社,200
1(2)邱小平主编..劳动关系.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19-21
(3)史探径.劳动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
(4)程延园.集体谈判制度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
4(5)程延园.劳动关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
2(6)董保华.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机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7)杨体仁.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理论、制度、政策.北京:中国
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
(8)郭庆松.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9)夏积智.中国劳动法若干重要理论与政策问题研究.北京:中国劳
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10)林燕玲.国际劳工标准.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11)张彦宁.雇主组织在中国.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12)佘云霞.市场经济国家的集体谈判制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第四篇:创新社会管理 促进和谐发展
创新社会管理
促进和谐发展
天下事“和为贵、谐为美”,和谐是发展之基,是利事之本,古人讲“天时、地利、人和”,“和”无论是今天还是过去,都是人们对成功最好的注解。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向往和追求“国泰民安”、“政通人和”、“民康物阜”、“安居乐业”这样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如今高山镇就打造出了“以和谐推动发展,以发展促进和谐”的社会经济发展新境界。
高山镇位于荥阳市西部,地处豫西山区和豫东平原的过度地带,境内多是丘陵山地、沟壑纵横,既无交通区位优势,又无矿产资源优势,天气常年干旱少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在发展上可以说是既不占天时,也不占地利。但是提起高山镇,尤其是高山阀门,那却是远近闻名。
2005年,高山镇在郑州市综合实力排名在第33位; 2007年在郑州市综合实力已前进到第12位;2009年,高山镇继续名列前茅,居第18位。单从数据分析,高山镇的五年来的发展有进步也有倒退,但是要知道2003年高山镇在郑州市的综合实力排名却是第76位。经过短短几年的时间,高山镇可以说是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在这发展的过程中,曾先后被命名为“河南省阀门之乡”、“河南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河南省阀门重点产业集群区”、“河南省先进文化乡镇”、“河南省文明镇”、“河南省环境优美小城镇”、“河南省最佳宜居乡镇”、“中州名镇”、“郑州市生 态镇”和“国家卫生镇”等。2010年,全镇共完成生产总值29.6亿元,财政收入42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970元。与五年前相比,生产总值增长了107.8%,财政收入增长了10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54.9%。
但是,老百姓关心的不只是GDP和财政收入等这些数据,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活改善了没有、保障到位了没有。民生连着民心,民心连着民意。五年来,高山镇就是顺应民心、立足民意,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抓经济上,为企业和客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抓发展上,始终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一、稳定是基,平安是盾,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和谐稳定,保障经济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这就要求在社会管理上必须要有所作为。在这方面,高山镇把加强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解决好民计民生等问题相结合,从影响和谐稳定和民计民生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入手,找准切入点和创新点,从而使社会管理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路子。
(一)化解社会矛盾,完善信访稳控协调机制,把矛盾解决 在萌芽状态。
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是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因此,在社会矛盾凸显期,要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贯穿于社会管理之中,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广泛听取群众意愿,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目前,高山镇建立健全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如建立综治信访服务中心、群众信访接待站、社情民意互动平台、走访慰问制度、各级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制度以及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结合起来,建成了集综治、信访、司法、社会法庭为一体的综治服务楼,组建了社会法庭,构建起“大信访、大调处、大综治、大稳定”的良好格局,实现了“小事不出村,一般问题不出镇,疑难问题不上交”的目标。高山镇从2004年至今连续7年没有发生过刑事案件,连续7年没有发生过集体上访事件,连年被郑州市评为平安建设先进乡镇。
(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为标准,深入实施“平安高山”建设。
民安是民生的基础,没有民安就没有民生。高山镇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着眼点,着力完善警民结合、打防控一体化、群防群治的社会治安长效机制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指挥机制,一旦发现警情,做到发现得早、防范得住、控制得好、处臵得快。同时,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危害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突出问题,对涉及危害群众安全的违法犯罪、扰乱治安、干扰民生等行为,努力构建打防管控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做到管理无盲区,防控无死角,治安无乱点。
(三)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充分发挥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作用
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建立完善以登记、审批、监督、管理、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体系,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好实施,至关重要。高山镇从2007年开始,成立了高山镇村级财务管理办公室,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对村级财务进行统一管理,规范了村级的收支审批程序。并且每月按照规定,把需要公示的账目拿到各村进行张贴公示,做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在村级重大事项处理中,高山镇每个村都建立起了“家庭代表—联户代表—组委会—联户代表大会—监委会”的组织架构,在处理村重大事项中均能够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决策实施,做到了干群之间“有争议、大家议,力争把事情解决好”,这样干群之间关系融洽,氛围和谐,维护了一方稳定。
(三)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改善民生,把基层基础工作打牢做实。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最根本的在于抓好基层、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所有工作必须以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民体现在民生上,体现在办实事上。高山镇近年来围绕民生和发展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镇区“五纵四横”街道总体框架建设和道路的绿化、亮化建设,全镇实现了村村通和村组通;二是改善人居环境,创建国家卫生镇,实施“合村并城”工程,对到镇区购房的群众给予每平方米40元到100元的购房补贴;三是保障群众生活,制定了老龄津贴制度,为全镇7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20元到100元的老龄津贴,对全镇所有公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行参合费补助50%;四是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新建镇中心幼儿园,率先将学前教育纳入到公办教育范畴;五是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形成“一站式”的服务平台,集中办理老百姓的合理诉求,困难群体的帮扶和人民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急事、难事。六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先进的文化,弘扬传统的美德,不断提升群众“知美、爱美、求美”的良好夙愿。同时,加强文化娱乐设施建设,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组建群众文艺表演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
二、经济是轴,发展是力,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健康运行,创建和谐社会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和国家当前的中心工作,发展经济是一切工作得以开展的根本动力。没有雄厚的财力,谈什么发展都是空话,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资金,民生投入需要资金,创建和谐社会也需要资金,如果说平安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那么经济发展则为创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
高山镇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就倡导群众艰苦创业,投资兴办起一批阀门产业,成为我市乡镇企业起步最早的乡镇之一。30多年来,该镇的阀门产业迅速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阀门之乡。但是,没有任何发展是一帆风顺的,经历过企业改制后,有很多阀门企业纷纷倒闭,而高山镇却顶住压力,没有让集体企业全部改制,很多村的集体企业在精细管理下红火发展,不断壮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此外,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原有的传统产业市场逐渐缩小,经济增长也步履维艰,尤其是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更加使经济雪上加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如何转变,如何调整,才能摆脱困境,走出泥淖。高山镇选择了大力发展园区经济,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该镇提出了建设“三园三区”的规划,即“三个工业园区和三个集中居住区”,“三个园区”指高山阀门工业园区、庙沟碳素工业园区和竹川综合工业园区。“三个居住区”指“一个镇区和竹川、穆沟两个中心社区”,为发展经济找到了突破口。一是优化园区发展环境,修路、引水、架电,不断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为入驻园区企业提供政策上支持,税收上优惠,服务上方便,使他们在发展上没有后顾之忧。二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强化园区填充能力,坚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本土成熟企业内外部联合扩大生产,引进资金做大做强,同时充分利用停产企业的场地、执照、环保手续引进外地资金进行规模建设启动生产。三是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与园区产业相近或相关的配套产业,抱团发展。通过这种灵活多样的发展方式,高山镇经济快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加,为发展民生事业创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作风为实,干事为先,总结经验教训,促进跨越发展,打造幸福高山
高山镇过去的发展有过成功,有过曲折,也有过教训,但是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发展必须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有一群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领导班子,有一张思路明晰、目标明确的宏伟蓝图。正是这样的前提,高山镇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从幕后走到前排,从落后走到先进,从贫穷走到富裕,人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郑州市委常委、荥阳市委书记舒庆同志到高山镇进行调研,最后说了一句话就是“为什么高山镇不是荥阳市乡镇中最富裕的乡镇,但是对民生的投入确是最多的”。这体现了什么,体现了高山镇党委政府以民 为本的和谐执政理念,为民方能安民、安民方能发展、发展方能为民。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又是新一届党委班子换届的一年。郑州市提出了“建设郑州都市区,打造核心增长极”的概念,荥阳市也提出了“打造郑州新组团,建设省会西花园”的战略目标,机遇摆在面前,抓住机遇就能乘势而上,把握方向就能顺势而为。
未来的发展,高山镇的蓝图已经绘就,按照“统筹镇村、合村并城,推进城镇化;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建设新农村”的整体工作思路,深入实施“工业强镇富民工程、合村并城安居工程、靓丽文化名片工程、社会保障慈善爱心工程”,坚持科学发展与创新转型相互促动,坚持协调发展与统筹兼顾互为依存,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推动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着力推动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着力推动社会保障不断完善,着力推动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努力打造幸福高山。这就要求全镇干群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务实作风,踏实肯干,一步步按照蓝图绘就的目标逐步实现。
(一)作风为实,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全部精力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用在促进社会 和谐稳定上,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实,要求领导干部,坚持人民利益第一,多想一想自己的职责和人民的期待,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立足本职岗位,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过程中培养与群众的感情、增长工作才干,就能够以扎实的作风履行好自身职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二)干事为先,口号喊的再高,不干什么都没有。干部干部,先干一步。一要充满激情,增强责任意识,积极进取、锲而不舍,凝心聚力干事业,尽心尽责谋发展。二要提高能力,主要是提高决策的能力、推进工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让广大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三要力戒不思进取、“做太平官”的思想,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干部要带头干事。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以身为范,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召人、影响人、带动人。一方面要率先垂范,以实事做出示范,为群众做出榜样,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要亲历亲为,扑下身子,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以实实在在的业绩立言立行立功。
高山镇上下形成了人心思变、人心思干、人心思发展、风清气正劲足的浓厚氛围。我们相信,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高山镇的发展必将在宏伟的蓝图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五篇: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农村社会管理发言稿
今年以来,我局结合省委、省政府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对永佳河镇栗林店村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大走访、大调查,实现了“两个全覆盖”、“四个在一线”、“五个进农家”的工作目标,现将调研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村集体情况:栗林店村位于永佳河镇西南部,距乡镇所在地12公里,距县城15公里,下设村民小组15个,户籍人口1922人,其中常住人口1120人,外出人口802人,特困人群132人。该村耕地面积1458亩,山林面积400余亩,交通便利,村委会临桃李公路100米,通村公路90%硬化,剩下2个村民小组3公里未硬化,电话、有线电视、网络整村全覆盖。
2、村经济发展情况
该村属农业大村,主导产业以种植为主,水稻、棉花、花生种植面积达到1100亩左右。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左右,低于全县水平。农民纯收入以外出务工收入为主,占72.5%,农业收入占21%,其它收入6.5%。村集村2010年经济收入2万元左右,房屋出租9000元,投资收益2000元,其它收入9000元,多年来村集体不负债,但2010年新建村级办公
楼三层21间,完善办公设备和附属工程,累计投资24万多元,目前缺口资金9万元。
3、两委班子情况
该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其中女性1名,全部是中共党员。村支部书记樊银祥1950年6月出生,初中文化程度,1987年担任书记职务,目前兼任村委会主任,其他成员50岁以上3人。全村党员45人,设置党小组5处;定期召开了党务工作会,做到党务每月公开,村务进公开栏,党员有活动室,群众有谈心说事室。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农资超市、卫生室、档案室等设施齐全。
二、存在的问题
1、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高,主要原因是农业发展潜力没有挖掘,好田好地好山林投入不足、收益不高,特别是缺乏种养殖大户,示范带动作用不能很好发挥。
2、农业基础设施不配套,主要表现为农田排灌水设施老化,两处机房泵站不具备抗洪抗旱能力。小田小地整理没有启动,加大了劳动力度影响利用率。
3、村民住房条件不佳,全村常住448户,住房砖木结构占到80%以上,而且公共设施很少,没有统一的规划,脏乱差问题严重。
4、村集经济发展不活。主要表现为村办企业少,效益不明显,原来村办“小三场”全部解散。2010年引进的永佳河
镇栗林店村鑫源建材场,经营产品单一,年产值不是很高,村级经营收入、投资收益很少,严重影响村集体经济发展。
根据栗林店村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创新农村社会管,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社会矛盾,都直接或间接与农村经济落后,农民增收缓慢有关。尽管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推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但总的来看,农民增收基础还不牢固,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目前农民收入主要还是以打工经济为主,农业自身收入微乎其微。因城乡交流的加快,城乡生产、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农民对农村产生了一种失落感和不满情绪,严重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2、农村公共事业薄弱的问题。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不仅拉大了农村与城镇的发展差距,也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反映在教育、卫生、交通、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城乡之间差距较大,城市居民免费享受便捷的交通,优越的教育资源,而农村上学难、出行难、看病难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农村低保标准比城镇低,覆盖面比城镇小,新农合报销比率也相对较低,更谈不上就业权利,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待遇,这些差距也影响了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3、农村社会治安差的问题。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空壳化、农民老龄化现象严重。
农村成为老人、妇女和儿童的留守地。这些都给农村宗族势力、黑恶势力提供滋生的土壤;另一方面农村版土面积大,区域分散,相对来说警力配备不足,农村社会治安投入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较城镇少,更不说天眼工程建设。村级组织分设的治调机构因经费紧张,出现错位、缺位的现象较为严重,这些也影响了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4、农村基层组织经济基础差的问题。有的地方由于没有集体经济支撑,导致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没有发挥组织带头作用。一部分村干部干事谋事的能力有,但是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差,不愿意扎扎实实地搞工作,把村的事当副业做,一部分村干部认为只要开展工作,动手动脚都要花钱,集体经济基础又差,导致工作得过且过,没有一点主动性,严重影响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三、解决的途径
1、加大投入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加大农村投入要增加各级财政对农村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地方财政的支付力度,让农民从政策和补贴中得到更多实惠,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充分挖掘农业本身的增收潜力,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要加大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让城乡均衡享受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要探索农村集体组织收入股方式参与商业用地和经营,在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要加大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不
断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农村内部之间的差距,最大限度增加农村社会和谐因素。
2、深入基层,转变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加强党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走群众路线是党的工作法宝。创新农村管理,要求机关干部扎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田间地头,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大走访、大调查不仅提升了干部自身素质,还加深了干群之间的密切联系,要建立长效机制。今年全省开展的“三万”活动就是农民朋友很受欢迎的活动,对尊重群众、贴近群众、关心群众很有帮助。
3、加强管理,强化基层组织的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加强基层组织的管理,要在选好和建好村级班子的基础上,要重视干部定期培训,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不断提高政治责任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服务群众的意识,要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对班子和班子成员实行目标项目化管理,明确职责、细化内容,以实绩考核、公众测评为依据评比日常工作,并公开、公正、公平运用评比结果,要落实基层干部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在保证落实工资的基础上,要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对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强、群众拥服的干部要提供进步的机会,不断提高农村基础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