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建议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建议
2010-02-25 15:04:
21阅读(183)评论(0)
系统分类:新闻个人分类:默认
一、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存在主要问题
1、劳动立法相对滞后,甚至部分劳动法律缺位、法律执行不到位。法制建设还不健全。由于缺乏工资立法,劳动参与利润分配和企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合理比重等缺乏法规政策支撑,《公司法》中规定“员工的工资由董事会决定”,而《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只对工资集体协商做了原则性规定,相关办法也难以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法律的刚性规定不够。工会的维权依赖于政府行政部门、司法部门的间接干预,自身没有与用人单位进行有效协调的办法,工会维权只有交涉权、建议权、调解权,而没有决定权。《劳动法》对平等协商仅是“可以”,实际是将平等协商权赋予企业管理层;执法不严。有的地方政府片面追求招商引资,对企业违法违约行为处罚手段偏软;工资协商立法层次不高,仅由法规和规章予以规范,且缺乏必要的强制性和必要的罚则。
2、权益维护和保证机制虽然不断健全,但实际效果不如人意。从工会与政府的联系会议制度、三方协商机制运行情况来看,存在着省(市)级运作规范、作用较好,但区县及以下存在制度有、活动少、效果差等问题。据对重庆市28个区县总工会干部问卷调查,有23.5%的工会干部认为政府联系会议制度和三方协商机制作用发挥“较差”,有近30%的工会干部反映“不好说”。从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签订履行情况来看,存在着签约率高但合同内容空泛、劳动合同短期化明显以及合同履行流于形式等问题。据对重庆市1500名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职工问卷调查显示,与企业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职工仅556人、占37%,有597位职工认为“企业未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9.9%。从职工民主权利落实情况来看,作为企业民主管理基本形式的职代会,存在着运行质量不高、作用发挥有限的问题。
3、职工收入总体增长,但落后国家财富增长速度,且群体间差距扩大。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长期过低且逐年下降,存在着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劳动所得持续下降的现象。企业的利润出现高增长现象,资本所有者所得畸高,尤其是国有企业更为突出,职工收入占企业成本更低,大约只有20%左右,而发达国家却占50%-60%。行业之间、经营者与普通职工之间收入差距过大。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的工资收入差距以及垄断行业工资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日益加剧
4、工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但作用发挥受限。在公有制企业,工会被习惯地列为“三类”部门,有的甚至在企业改制过程中被撤消或合并到政工部门。工会的经费由行政拨付,使得工会在有些问题的处理方面存在着“腰杆不硬”、“看脸色行事”等现象。而在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关系明晰,工会主席或工会干部作为企业的雇员,受制于企业,在代表职工就有关权益与企业主及其管理者进行谈判交涉时,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对方的利益,企业主往往以不再续订劳动合同的方式解雇工会干部,或者给予其他不公正的待遇。尽管新修改的《工会法》对维护工会干部的合法权益有明确的规定,但工会工作人员因维权而受到解雇或被企业罢免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5、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有待进一步深化。目前,创建活动虽然在整体上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发展不平衡。一些单位和地区对创建活动的认识还不到位,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体制还没有真正理顺,创建活动的工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或得到落实,创建活动的参与率还有待提高。
二、对策建议
(一)强化舆论宣传,努力构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社会环境
1、要努力增强广大职工群众维护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自觉性。要加强教育引导,督促政府部门建立和完善对职工进行定期培训制度,加强《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安全生产法》和社会保障方面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
2、要切实加大对广大企业的宣传力度。要切实做好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宣传引导工作,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职工与企业是利益共同体,只有尊重和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发展才有动力,社会才能和谐。
(二)推动法规建设,努力构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制条件
1、进一步推动完善劳动关系法律体系。解决好工资收入法律问题。工会要积极参与有关收入分配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研究制定,积极推动出台《工资法》和《工资支付条例》,积极推动地方性工资分配立法工作,把解决工资问题这一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核心问题纳入法制化,并细化《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中对工资集体协商的原则性规定,为工资协商提供法律保障;解决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法律问题,完善劳动者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程序,亟待敦促制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根据企业的不同所有制性质,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解决劳务派遣工的法律问题,明确和限制劳务派遣用工范围,同时明确劳
务派遣工的入会问题;解决工会组建的法律问题。在《工会法》法律中明确企业对组建工会的协助义务,增加 “企业应当支持和协助职工依法组建工会,接受上级工会派员帮助和指导组建工会组织”,“不得以企业内部建立类似组织的形式代替依法建立统一的工会组织”等规定,并设定相应的法律责任。
2、进一步推动规范立法行为,提高立法规格,增强法律的权威性。我国自1995年正式开始依法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2000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2003年底颁发《集体合同规定》,仍然处于部门规章范畴,缺乏应有的法律权威性,迫切需要推动出台《集体合同法》,提高集体合同的立法层次,对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进行全面系统规范。
3、进一步推动加强劳动法律监察制度和社会监督制度建设。要推动完善劳动监督制度,加大政府部门的审核、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强化劳动行政部门的监察职能。同时,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加强立法、司法、社会团体、新闻舆论对劳动关系的社会监督,形成社会化的监督制度。
(三)加强机制建设,努力构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体系
1、推动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进一步推动建立党政主导的工作制度,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的作用,推进基层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要按照“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企业工资分配体制的要求,着重抓好以工资为主要内容的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
2、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拓宽高层参与渠道;适应职工队伍不断扩大和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发展的新形势,推动适当增加各级人大代表中生产一线职工和各级政协工会界委员人数,加强与社会各界协调合作,畅通信息渠道,对重大劳动关系隐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掌握协调劳动关系的主动权。
3、建立健全矛盾调处机制。建立劳动争议信息收集及分析评估等制度,构建劳动关系状况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地方和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和协调机制建设,探索劳动争议调节委员会的实体化建设,加大工会法律援助力度,建设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对法律援助活动给予补贴。
4、建立健全权益保障机制。推动各级政府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依法监督企业规范裁员行为,敦促政府和有关方面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保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和完善工会送温暖活动的长效机制。
第二篇: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建议
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一、依法保障职工基本权益
(一)切实保障职工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完善并落实工资支付规定,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工资保证金和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探索建立欠薪保障金制度,落实清偿欠薪的施工总承包企业负责制,依法惩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违法犯罪行为,保障职工特别是农民工按时足额领到工资报酬。努力实现农民工与城镇就业人员同工同酬。
(二)切实保障职工休息休假的权利。完善并落实国家关于职工工作时间、全国年节及纪念日假期、带薪年休假等规定,规范企业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审批管理,督促企业依法安排职工休息休假。企业因生产经营需要安排职工延长工作时间的,应与工会和职工协商,并依法足额支付加班加点工资。加强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工作,推动劳动定额定员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指导企业制定实施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定员标准,保障职工的休息权利。
(三)切实保障职工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加强劳动安全卫生执法监督,督促企业健全并落实劳动安全卫生责任制,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标准,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强化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劳动保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加强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危害。
(四)切实保障职工享受社会保险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认真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法,继续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努力实现社会保险全面覆盖,落实广大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和劳务派遣工的社会保险权益。督促企业依法为职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为职工建立补充保险。引导职工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积极参加社会保险。加强对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职工参加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提高职工文化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
四、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一)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贯彻落实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监督、指导和服务,在用工季节性强、职工流动性大的行业推广简易劳动合同示范文本,依法规范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等行为,切实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履行质量。依法加强对劳务派遣的监管,规范非全日制、劳务承揽、劳务外包用工和企业裁员行为。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劳动规章制度,提升劳动用工管理水平。全面推进劳动用工信息申报备案制度建设,加强对企业劳动用工的动态管理。
(二)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形成反映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提供参考。推动企业与职工就工作条件、劳动定额、女职工特殊保护等开展集体协商,订立集体合同。加强集体协商代表能力建设,提高协商水平。加强对集体协商过程的指导,督促企业和职工认真履行集体合同。
(三)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组织体系,建立健全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联合会、工商业联合会等企业代表组织组成的三方机制,根据实际需要推动工业园区、乡镇(街道)和产业系统建立三方机制。加强和创新三方机制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由同级政府领导担任委员会主任。完善三方机制职能,健全工作制度,充分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代表组织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重大问题的重要作用。
五、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建设
健全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丰富职工民主参与形式,畅通职工民主参与渠道,依法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推进企业普遍建立职工代表大会,认真落实职工代表大会职权,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在企业发展重大决策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等重大事项上的重要作用。针对不同所有制企业,探索符合各自特点的职工代表大会形式、权限和职能。在中小企业集中的地方,可以建立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
六、健全劳动关系矛盾调处机制
(一)健全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全面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管理,实现监察执法向主动预防和统筹城乡转变。创新监察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进一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扩大日常巡视检查和书面审查覆盖范围,强化对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建立健全违法行为预警防控机制,完善多部门综合治理和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机制,加大对非法用工尤其是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使用童工、强迫劳动、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劳动保障诚信评价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企业诚信档案。
(二)健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制。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工作方针,加强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建设,推动各类企业普遍建立内部劳动争议协商调解机制。大力推动乡镇(街道)、村(社区)依法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支持工会、商(协)会依法建立行业性、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完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大力加强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协商、调解在处理劳动争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制度,规范办案程序,加大仲裁办案督查力度,进一步提高仲裁效能和办案质量,促进案件仲裁终结。加强裁审衔接与工作协调,积极探索建立诉讼与仲裁程序有效衔接、裁审标准统一的新规则、新制度。畅通法律援助渠道,依法及时为符合条件的职工提供法律援助,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依托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完善协调处理集体协商争议的办法,有效调处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和集体停工事件。
(三)完善劳动关系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对劳动关系形势的分析研判,建立劳动关系群体性纠纷的经常性排查和动态监测预警制度,及时发现和积极解决劳动关系领域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效防范群体性事件。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分级响应、处置程序和处置措施。健全部门和工会、企业代表组织共同参与的群体性事件应急联动处置机制,形成快速反应和处置工作合力,督促指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及时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七、营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良好环境
(一)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引导。在广大职工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追求高尚的职业理想,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对企业的责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爱岗敬业、遵守纪律、诚实守信,自觉履行劳动义务。加强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工作,在努力解决职工切身利益问题的同时,引导职工正确对待社会利益关系调整,合理确定提高工资收入等诉求预期,以理性合法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维护自身权益。
(二)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培育富有特色的企业精神和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为职工构建共同的精神家园。注重职工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健康,及时了解掌握职工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工作,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加强企业文体娱乐设施建设,积极组织职工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拓宽职工的发展渠道,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三)教育引导企业经营者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广大企业经营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守法、奉献精神,切实承担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职工的社会责任。教育引导企业经营者自觉关心爱护职工,努力改善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营造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环境。加强对企业经营者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依法用工意识,引导他们自觉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强和改进政府的管理服务,减少和规范涉企行政审批事项,提高审批事项的工作效率,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加大对中小企业政策扶持力度,特别是推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实落地,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加强技术支持,引导企业主动转型升级,紧紧依靠科技进步、职工素质提升和管理创新,不断提升竞争力。通过促进企业发展,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创造物质条件。
(五)加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法治保障。进一步完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的配套法规、规章和政策,加快完善基本劳动标准、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企业工资、劳动保障监察、企业民主管理、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等方面的制度,逐步健全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体系。深入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加强行政执法和法律监督,促进各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贯彻实施。
八、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建立健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领导协调机制,形成全社会协同参与的工作合力。完善并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责,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决策咨询、统筹协调、指导服务、检查督促和监察执法等工作。各级工会要积极反映职工群众呼声,依法维护职工权益,团结和凝聚广大职工建功立业。各级工商业联合会、企业联合会等企业代表组织要积极反映企业利益诉求,依法维护企业权益,教育和引导广大企业经营者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二)加强劳动关系工作能力建设。重视加强政府部门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建设以及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仲裁院建设,配备必要的工作力量。统筹推进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基层劳动关系工作职能,充实基层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保障监察人员。加强劳动关系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各级政府要针对劳动关系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力量配置、经费投入上给予支持,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顺利开展。
(三)加强企业党组织和基层工会、团组织、企业代表组织建设。加强各类企业党建工作,重点在非公有制企业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坚持企业党建带群团建设,依法推动各类企业普遍建立工会,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指导和支持企业党群组织探索适合企业特点的工作途径和方法,不断增强企业党群组织活力,充分发挥在推动企业发展、凝聚职工群众、促进和谐稳定中的作用。深入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和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业园区工会组织建设,健全产业工会组织体系。完善基层工会主席民主产生机制,探索基层工会干部社会化途径,健全保护基层工会干部合法权益制度。建立健全县级以上政府与同级总工会联席会议制度,支持工会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加强基层企业代表组织建设,支持企业代表组织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充分发挥企业代表组织对企业经营者的团结、服务、引导、教育作用。
(四)深入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把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载体,总结创建活动经验,建立健全创建工作目标责任制,扩大创建活动在广大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覆盖面,推动区域性创建活动由工业园区向企业比较集中的乡镇(街道)、村(社区)拓展,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创建局面。丰富创建内容,规范创建标准,改进创建评价,完善激励措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表彰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把对企业和企业经营者评先评优与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积极开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市)建设,为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创造经验。
(五)加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站,大力宣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大意义、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取得的实际成效和工作经验、宣传企业关爱职工和职工奉献企业的先进典型,形成正确舆论导向和强大舆论声势,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样也是矛盾的凸显期和多发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取得了深入发展。但是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反映在劳动力市场上就是存在着劳动关系紧张的问题。劳动关系的紧张不仅不利于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构成了威胁。因此,我们应该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不仅是劳动关系双方的责任,更是政府的责任。只要三方同心协力,我相信和谐的劳动关系一定会建立起来。
English abstract: China is in the key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but also the contradictory highlights period and will occur frequently.Along with our country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the perfection of the market economy of our country has made further development.But there have been some problems, reflected in the labor market is the labor relationship exists.Tensions Labor relations tension not conducive to the labor relations harmonious stability but also to the whole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also pose a threat.Therefore, we should establish the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establishing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is not only working relationship both sides of responsibility, but also the government's responsibility.As long as the tripartite make concerted efforts, I believe the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must be established
关键词:劳动关系;工会;劳动合同;三方机制
-.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
(-)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
1.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劳动关系的建立
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与此相适应劳动关系的建立受到国家计划经济和相关政策的约束,呈现出浓厚的计划经济特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方式主要表现为统包统配制。国家采用全国统一招收的办法把每年新成长的劳动力“包下来”,然后再按照计划统一分配到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国家为每个人安排职业,就业单位,限定就业领域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依附关系在形式表现为一种行政管理关系,呈现出单
一、固定、行政化的特点。我国统包统配建立劳动关系的形成,这种方式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初。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关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劳动关系类型的单一性,劳动关系类型的单一性,劳动关系内容的国家计划性,劳动关系主体利益的一致性。
2.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劳动关系的建立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因此,劳动关系也将朝着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运行的方向变革。劳动关系主体的利益明晰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政企分离、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国家和企业之间有了明显的利益取向。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和经济组织,企业与职工、经营者与劳动者在根本利益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主体明晰、地位对等、平等竞争的新型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明晰和多元化,以劳动合同的形式建立劳动关系,明确劳动关系双方权利义务,规范和约束劳动关系双方的劳动行为,实现各自的利益,成为各类劳动关系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形式。
(二)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
1.劳动关系双方关系紧张矛盾激烈,由于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受到伤
害的总是劳动者一方,不仅给劳动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而且严重的影响劳动者的生命。这种现象屡见不鲜。最让人引起反思的就是深圳富士康连环跳楼自杀事件。据反映,深圳富士康的员工加班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作为雇主的一方却没有给予员工应该有的加班报酬只是一味的强调员工为公司创造经济利益,忽视员工精神方面的需求。公司没有及时对有问题员工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导致员工内心的情绪无法排解发生恶性事件。2.劳动合同签订率低,致使以后出现劳动争议后没有法律依据,不利于维护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确立和形成劳动关系的依据,同样劳动合同也是保护劳动者利益不受损害的有力武器。从历史发展看,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就处于弱势地位由于雇主手中握有生产资料,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雇主安排高强度的工作,却给予他们极少的报酬,劳动者无从反抗,只能忍气吞声。在当代虽然这种现象有所改变,但是并不明显。尤其是一些个体私营企业劳动合同的签订率是很低的,而恰恰在这一领域。劳动者受到的伤害是最严重的,频率也是最高的。
3.工会在维护劳动关系上的作用不明显。工会是雇员组成的组织,主要通过
集体谈判的方式代表雇员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中的利益。工会最首要的任务是通过工人,争取改善雇员的条件。既然工会是代表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组织,但是经常看到的一种现象是,劳资双方出现矛盾和问题时,工会没有出面调节双方关系,反而是不闻不问,听之任之,没有尽到工会应该起的作用。由于劳动关系 双方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工会更应该积极主动的为劳动者争取应该有的权益,维护劳动者的利益,主动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良好的环境。当发生劳动争议的时候,工会必须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立场出发进行协调和处理。
二.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
1.劳动者自身素质不高,法制观念不强,法制意识淡薄,没有意识到签订劳
动合同对于自身的重要性,致使以后出现劳动争议时处于不利地位,不能够维护好自己应该有的权益,使自己的利益受损不利于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企业也没有尽到应该有的责任,企业招收新员工时应积极主动的与新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不仅可以避免以后发生劳动争议,规范双方的劳动行为,而且对于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都有积极的意义。
2.工会没有尽到应该有的义务,即积极主动的维护劳动者的利益,为劳动者
争取一切有利于劳动者的条件。工会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淡薄所以才会出现如此多的劳动争议,而且每次都以劳动者的失败而告终。工会没有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来组织活动,致使凝聚力不强工作效率低下。工会作为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要求必须实行充分的民主。民主是工会工作的基础,没有民主就没有工会,不实行民主就会脱离群众,工会活动就难以进行。我国法律的制度的缺位,没有对工会干部提出可靠的保障主要是物质方面的保障,因而无法充分调动工会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得工会在这一方面很被动,无法行使自己的职权。
3. 政府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虽说是自主经营自负
盈亏的,但是政府也有协调劳动关系的义务,而且政府还应该积极为创造和谐的劳动关系提供良好的环境,提供更好的条件来维护好发展好劳动关系。可是政府在这方面的努力还很不够,仍需继续努力。理想的状况是政府作为中立的调停者,为劳动关系营造一个公平的外部环境,使劳资双方能够通过平等协商或谈判来解决内在冲突,使产业冲突减少到最小程度。三. 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
1.劳动者应该加强学习,着重学习我国劳动关系方面的法律,提高自己的法
制意识和法制观念,进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创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时必须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这是建立劳动关系的依据。应该明确自身享有的权利,明确应该履行的义务并积极的按照合同的要求去做,为创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出了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外,比如:为劳动者提供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条件,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 职业培训等还应积极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在业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的日常生活,缓解工作压力,增进双方彼此的交流和了解,不仅对于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认同感而且对于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和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这一制度一定要完善、全面,同时在依法依程序制定这些制度后还必须让劳动者知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薪酬制度、招聘管理、培训管理、业绩考评与奖惩管理、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管理等这些制度应该用书面文件的形式,且必须公开透明。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和可操作性是避免引发劳资纠纷的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依照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本企业规章制度,不能与法律法规条文相抵触更不能随心所欲,如果这样的话,劳动者心理就会不平衡,没有标准就不会有公平和公正,管理也就无法真正做到激励劳动者努力工作。
2.工会要想真正起到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作用,在集体谈判为劳动者谋求经济
利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要求工会首先要在劳动关系领域发挥作用,加大劳动关系协调力度,突出对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要在代表和维护职工政治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其劳动权益和经济利益。通过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保护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工会应吸引职工群众积极参加改革,努力完成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任务的职能。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应该把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完全符合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符合工会的性质和宗旨,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会做好职工群众参加经济建设,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改革和建设的主力军的作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是从根本上维护了职工群众的长远利益。工会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组织职工参与本企业民主管理,这样工会可以对企业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只有在职工参与下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才能真正让管理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使职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迸发出来,汇集为企业的活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从而最终达到发展企业经济,提高职工生活水平的目的。工会还应该帮助职工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工会对职工的教育直接关系到职工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搞好职工教育是工会支持发展经济,提高生产效率的额重要体现。此外,对工会干部任职资格做出一定的限制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近亲属不得作为本企业基层工会委员会成员的人选。这样工会才能够真正维护员工的利益特别是当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发生矛盾和纠纷时工会应该主动站出来,发挥维护职工权益的作用。还应该提高工会干部的福利待遇,这样才能够提高工会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上级工会还应该对下级工会进行指导,遇到困难时应该帮助下级工会解决,共同努力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做出努力。
3.政府是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代表者。政府作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中的一方代表,最关心的国家利益和社会安定。要继续推动三方协商机制的发展,继续通过协商对话合作的方式来达到各方基本满意的目标特别是现代社会,崇尚社会生活民主化,更需要广泛发扬民主,通过吸收不同利益主体的意见,达到相互间的协调和平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劳动者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追求,因而难免发生矛盾和冲突。当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政府要耐心的听取雇主组织和工会双方的利益,组织双方共同讨论达成一致,如果双方对有些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政府应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协调和平衡,促使双方合作达成协议。随着劳动关系的规范化运作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政府对劳动关系的直接干预程度会越来越小,而监督作用越来越强。政府应该加强监督,建立严格的制度如集体谈判制度。政府要为劳动关系的协调创造条件和提供服务,政府服务一般包括,政府通过立法建立完善的劳资关系法律体系,为劳资关系的调整提供依据制定标准。政府部门对参加集体谈判的雇主代表和工人代表身份予以确认,并在谈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资料。政府对劳资双方在建立劳动关系进行合作方面给予指导帮助提供中介服务,发布各种信息,促进集体谈判顺利进行。政府作为公共部门的雇主,应该提供合法合理的劳动条件以模范雇主的身份参与和影响劳动关系,使之成为私营部门劳动关系的“样本”。政府还应发挥一定的组织作用,由于三方机制协商的都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事务,因此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和组织作用,在三方机制组织结构的建立上发挥作用,政府在三方机制组织机构的建设、组织原则、协商原则的制定都要发挥组织作用。三方会议的组织、议题的确定,都由政府来确立,而且政府还应对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研与检查,这样政府就控制了三方机制的命脉,掌握了主动权,有利于劳动关系向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不仅有利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需要政府、工会、雇主组织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郭军主编.修正后的工会法解析与适用手册.北京:红旗出版社,200
1(2)邱小平主编..劳动关系.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19-21
(3)史探径.劳动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
(4)程延园.集体谈判制度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
4(5)程延园.劳动关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
2(6)董保华.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机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7)杨体仁.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理论、制度、政策.北京:中国
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
(8)郭庆松.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9)夏积智.中国劳动法若干重要理论与政策问题研究.北京:中国劳
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10)林燕玲.国际劳工标准.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11)张彦宁.雇主组织在中国.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12)佘云霞.市场经济国家的集体谈判制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第四篇:和谐劳动关系
权台矿创建“江苏省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纪实
权台矿是徐州矿务集团的主力矿井之一,现有职工3881人,原煤生产连续六年突破180万吨,2006年创企业利税历史之最,名列集团公司首位。矿先后被评为全煤系统“高产高效矿井”、“双十佳矿井”、全国煤炭先进集体;被江苏省评为“花园式矿井”、“安康杯竞赛先进单位”;被徐州市委和集团公司党政授予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文明建设先进企业”、“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三星级文明矿”、“先进党委”;矿工会被评为市级模范职工之家。2004年、2005年受到徐州市总工会的表彰,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被徐州市评为“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2007年又被江苏省授予“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称号。
一、建立完善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2001年,权台矿针对企业改革发展所遇实际情况和问题,成立了劳动关系预警机制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矿长、工会主席任副组长,党政办、组织科、工资科、工会、安全科、信访办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矿工会组织民管部和生产部为劳动关系预警办的活动办公室。并且规定基层单位党政领导、工会主席是劳动关系预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单位的班组长,党团小组长,女工委员是劳动关系信息反馈的信息员,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参与、工会主抓的组织体系。2003年3月,徐州矿务集团在权台矿进行主辅业分离试点,将权台矿分为煤业、实业、物业三个经营单位。面对新的格局,权台矿因时而变,随事而制,迅速与权台物业公司、权宇实业公司联合打造劳动关系预警平台,形成党政主要领导挂帅,工会牵头,党政科室及职能管理部门参与,定期召开会议,制定预案,协调解决突出问题,预防突发事件发生。实践证明,权台矿、权台物业公司、权宇实业公司联合打造劳动关系预警平台,共享信息资源的做法,有效地遏制了不稳定因素,使“三家”分离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二、健全运行机制,确保工作的规范性。
为了使各种信息尽快地得到处理,在日常工作中,权台矿始终坚持四项制度。一是整合舆论资源制度。六年来,权台矿坚持利用工作会议、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介绍开展“劳动关系预警”活动的意义及成效,通过《权台宣传》、《工会简报》、矿电视台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努力形成各有关方面支持开展劳动关系预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协调发展的氛围。二是坚持每月一次劳动关系现状分析制度。一般情况下,每月5日下发职工思想信息反馈表,每月25日车间工会主席报送,月底劳动关系预警有关人员根据汇报情况,进行分析,组织有关方面进行协调,且提出处理意见。三是定期向行政通报制度。一般情况下,每半个月一次,对于个别单位的“土”政策违反〈劳动法〉及其有关法规的做法,坚持及时向矿行政通报。工会主席利用矿长办公会督促其整改。四是定期向党委汇报制度,正常情况下每月底汇报一次,针对职工普遍关心的热点疑点问题书面报告党委,对一些突发性情况,坚持随时分析,随时报告。为了畅通职工反映问题的渠道,权台矿明确规定了信息反馈的主要方式和程序。对于劳动关系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反馈的主要方法分为口头反映,书面反映,其程序一般为职工遇到实际问题后,先向车间工会反映,向所在单位党支部,最后向矿工会劳动关系预警办反映,特殊情况也可以直接向矿工会反映。
三、健全质量控制机制,确保工作的实效性。
理顺劳动关系解决职企矛盾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只能是越抓越乱。为此,权台矿规范反映内容,严把“四关”。
(一)规范反映内容
一是阶段性内职工思想反映的热点;二是企业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实施后,对职工切身利益的影响;三是职工在工作生活中的难点;四是矿在下岗分流中涉及职工就业社会保障方面出现的矛盾;五是单位在经济分配中再现的问题;六是单位干群关系状况引起的不稳定因素;七是单位在生产过程中与职工发生的侵权行为;八是职工权益受到侵犯的人和事。
(二)严把“四关”
一是“预测关”即通过各种例会,分析测定职工合法利益受到侵犯的可能性。超前提出协调劳动关系的办法;二是“预审关”。即通过职代会和工会参与企业决策的途径,提前介入企业重大改革举措的制定;三是“预报关”。对基层单位出现的劳动关系紧张或可能诱发的不稳定因素,及时向党委汇报,向行政通报,掌握维权和预防突发事件的主动权;四是“预防关”。对刚刚露头引起轰动的矛盾激化事件,进行引导和解决,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拓展劳动关系预警对象,实现了职工群体多元需求。
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不断适应和满足职工群体的多元需求纳入到劳动关系预警,是权台矿检验劳动关系预警机制成效的标尺。六年来,他们始终做到“三个坚持”、“三个引导”、“两个实现”。
(一)“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两级职代会制度。权台矿每年坚持召开两次职代会,基层区队每年召开一次职代会,企业重大决策问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重要问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都要经过职代会审议通过。二是坚持民主评议干部制度。矿党委每年都要通过职代会民主评议两级领导班子、中层领导干部,内容涉及干部廉洁自律规定执行情况,企业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企业领导人员年薪收入、兼职补贴、住房、用车、通讯工具使用情况,以及出国出境费用支出情况等。三是坚持企务公开制度。权台矿是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最早开展企务公开的单位,多年来,注重企务公开工作的发展和创新,先后出台了《权台矿加强企务公开管理的规定》、《权台矿基层单位民管会(民管小组)工作细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职工代表大会联席会议制度、职工代表巡视企务公开制度。2006年3月,创建和推行了“点题公开——五步法”,研究、编制实施了《企务公开实用操作手册》。集团公司工会主席李剑对《权台矿企务公开实用操作手册》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这个手册有很多创意,很多创新,在理论上提出了一个高度,在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在制度上具有可执行性,在全集团公司区队民主管理、区务公开上有一个很好的范本和借鉴性”。《权台矿企务公开实用操作手册》实施后,权台矿企务公开工作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其效果非常突出。变化一:《权台矿企务公开实用操作手册》实施后,基层单位区务公开由安排型向超前型转变,领导干部的工作方法由解说型向主动解决问题型转变,区务公开与安全生产、经营活动共振合拍同步,融为一体。变化二:企务公开辐射面更广,延伸的深度更深。目前,权台矿企务公开辐射到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职工利益等方方面面,区务公开在向班组延伸的过程中已出现先行岗位,贯穿于岗中,延伸到岗后的良性发展态势。掘进一区根据该矿加强企务公开管理规定和《权台矿基层单位民管会(民管小组)工作细则》,进一步完善班务会议制度,要求各班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班务会,班长必须向职工公布当月日记分总数,当月工资、奖金数、考勤考核情况、材料消耗盈亏情况、月度安全生产任务完成情况、下月生产任务分配、职工工作分工情况,提交职工进行广泛讨论,让每个职工都有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机会,对好的建议,班长积极采纳,对提出的意见,班长必须当面在会上作出答复,或提交下一次班务会上讨论决定。变化三:领导干部与职工零距离接触多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洗运科在机修车间、化验室门前、茶炉房设立了三个职工信箱,每周开启一次,及时把握职工思想脉搏,广泛听取职工意见,接受广大职工监督,从而理顺了职工情绪,化解了矛盾,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变化四:职工参与企务公开的积极性提高了。过去,职工参与企务公开主要是听领导评说,而实行“点题公开 ——五步法”后,职工感受到矿、区两级领导机构民主氛围浓厚了,反映的渠道拓宽了,自己关爱企业的责任增加了,参与企务公开的热情提高了。2006年三月份,掘进二区五位职工向工区反映问题,要求公开职工加班等情况,车间工会主席了解情况后及时向单位党政领导作了汇报,并在区务公开栏进行公开,得到职工的一致好评。变化五:激发了基层单位工作创新。供应科为防止工作中的随意性、片面性,不断拓展公开的内容和范围,在研究重大事项上,充分发扬民主,主动听取大家的意见,做到职工关心的问题全过程公开,职工议论的热点问题及时公开,职工想知道的问题彻底公开。在透明操作的基础上,在各班组建立公开栏,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形成“任务公开大家干、出勤公开大家看、岗位系数公开大家算、文明评比公开大家评”的机制。由于权台矿不断完善企务公开工作制度,拓展公开内容,创新工作方法,实施企务公开“手册”,权台矿职工队伍稳定,干群关系融洽、人心思进,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二)“三个引导”
即:引导职工增强自觉维护稳定的意识,树立大局观念;引导职工正确维护自己的利益,按政策办事;引导职工按程序反映和表达自己利益要求,通过正常渠道反映问题。六年来,通过引导教育,职工对“工人干什么活,拿什么钱,干部在什么岗,拿什么报酬”等分配政策走向认同,对职工住宿洗澡、喝水等福利货币化表示了理解。
(三)“两个实现”
即:实现工资增长比例超过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实现职工群体的不同利益需求。据有关资料表明,六年来,权台矿职工人均年收入由1998年的7784元,增长到2006年的41266元,人均增长33482元,增长比例为430.14%,超过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同时,在这六年中解决了职工看病药费报销难的问题。解决了780户职工购房款1444.86万元,义务对职工进行技能培训35397人次。安排各类人员外出旅游、疗养2819人次。两千多名职工家庭遇到困难时得到了生活补助,职工休息、休假权得到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环境、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事故、职业病防治等切身利益问题,都得到较好的处理。六年来,权台矿坚持夏送清凉,冬送姜茶,节日走访慰问,矿领导和与特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使弱势群体的生活有了保障。
第五篇:和谐劳动关系
企业与员工共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摘 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企业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而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讲和谐劳动关系的标准应该是: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合同管理,恪守法制,强化职业技能及职业道德。要将这四方面深入体现在劳动关系的方方面面,企业和员工应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相互尊重、共同创造、共享成果。
关键词: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企业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而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讲和谐劳动关系的标准应该是: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合同管理,恪守法制,强化职业技能及职业道德。企业和员工应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相互尊重、共同创造、共享成果。
一、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企业内部和谐。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新发展观的本质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以最广大劳动者为主体、为根本,一切为了劳动者,一切为了劳动者的幸福、尊严和全面发展。对于企业而言,坚持以人为本,最真实和最广泛的内涵,就是坚持以最广大员工为本,珍爱员工的生命、关心员工的利益、维护员工的尊严、保障员工的权利;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尊重和实现员工的劳动权利,积极致力于员工劳动权利的保障,并以此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核心内容。我国的《宪法》、《劳动法》以及《劳动合同法》等,都明确规定了我国公民的各项劳动权利,并予以具体界定和系统保障。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要善待员工,依法用工,守法经营。只有在不断保持和谐的劳动关系状态下,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寻找到为企业创造利益的原动力。
二、完善合同管理,企业与员工共建和谐
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企业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可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法律约束双方的行为。劳动合同的签订,使用人单位放心,有了劳动力,可以放手安排生产经营活动;使劳动者安心,有了劳动职业,容易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在劳动岗位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企业应多采用劳动部门推介的劳动合同,明确企业和劳动者的具体权利和义务,减少劳资双方的分歧,使劳资双方的权益都得到法律的保护,从而为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员工应建立权利与义务对等观念;权利与义务,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员工应认知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享受权利的同时,要负起应尽的义务;履行义务,是为了更好地行使权利。员工权利的行使必须顾到“需求之合理性”、“目的之正当性”及“手段之合法性”,方能减少阻力,避免争议。在企业,员工应负的主要义务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的义务,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的义务以及如实告知的义务等。员工只有树立了权利与义务对等的观念,才能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打下思想基础,提供法律上的依据。
三、企业与员工共同恪守法制,完善企业规章制度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从法律法规的层面加以规范和引导,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进行操作。现阶段,就创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而言,企业可操作的法律法规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企业法》、《安全生产法》。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要把这些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实际,组织广大员工学习落实,真正让广大员工学法、懂法、守法、执法,以法律法规作为一切行为的规范。尽量减少因不懂法或误解法律而产生的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通过自觉学习和执行法律来减少并化解劳资矛盾。企业应严格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在制定有关劳动报
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过员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讨论,提出方案,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以确保规章制度内容合法、合情,且制定的程序符合法律规定,发挥企业规章制度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规范作用和导向作用,有效地避免法律纠纷,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提高法律意识;提高员工法制观念,增强法律常识,是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现实需要。企业应依法参加社会保险;2010年10月28日,我国《社会保险法》正式颁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而企业能否依法及时为劳动者办理参加社会保险,涉及员工的后顾之忧,也影响企业的和谐稳定。为此,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应当保持清醒的法律头脑,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时缴纳社保费用,规范社保管理,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有效预防和避免各种劳动纠纷。
四、强化职业技能及职业道德,企业与员工共谋发展
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是通过企业共同愿景的实现来达成的。因此,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没有共同的愿景,缺乏共同的信念,就没有利益相关的前提。但凡优秀的企业,都是通过确立共同的愿景,整合各类资源,当然包括人力资源,牵引整个组织不断发展和壮大,牵引成员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实现个体的目标。员工应提高职业技能,培养职业道德;企业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利润最大化。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应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加强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要结合企业实际和岗位特点,制定员工技能培训计划,规划员工职业生涯,提升员工职业素质,实现员工自身价值。同时,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员工要积极践行职工职业道德建设规范,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互相尊重,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从而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实现企业目标。
五、结论
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要着力于以创建促和谐,以和谐促创建的辩证关系。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通过深入开展创建活
动,着力推进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需要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最终目标是促进企业的发展。在这一点上职工与企业所有者有着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努力为企业的发展建功立业,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赢,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合同管理,恪守法制,强化职业技能及职业道德,共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参考文献:
[1] 杨书成;谷建东;坚持人本理念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现代企业》 2007 第6期
[2]刘秋艳;我国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10期
[3]杜静;构建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考;《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