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科试卷分析[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5 00:14: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科试卷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科试卷分析》。

第一篇: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科试卷分析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科试卷分析

霍邱县中考语文阅卷指导组

(执笔:刘圣德、姜敏、涂志伟、张茁、王厚军 统稿:屠志成)

一、试题分析

2010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的总体特点是课内外有机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考查全面而又重点突出,平实中略见新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全部出自教材,主要考查考生的课内古诗词记诵、默写能力。题型分两类:一类是依所给诗句,补出上下句;另一类是默写整首古诗的题型(二选一)。

2.语段综合训练题

选文具有现代气息,贴近现实生活,题目设计灵活、新颖。能够考查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和对常见字词的理解能力。

3.名著阅读

注重考查考生对名著内容的掌握,看考生是否真正仔细地阅读过,通过对名著细节的考查来反映考生对名著的阅读与理解,能够杜绝考生泛泛而读的方法而投机的心理现象。

4.语言表达与运用

综合性学习考查了句子的仿写、演讲的选票和快的语言简明与得体等知识点。

(二)阅读

1.阅读[一]

阅读[一]为议论文阅读,分值为17分,考生一般能得9分。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构成,这一方面试题第5、6小题涉及到。第7小题从篇章结构上设题,第8小题考查标点符号中的引号在文中的作用。第9小题要求考生分析画线句子在文的表达作用。命题人从形式到内容、从宏观到微观,全面考查了考生的阅读能力及品质。

2.阅读[二]

阅读[二]的阅读材料是散文《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的九匹马》。散文阅读一直是主观性强,考生理解差异较大,表述答案五花八门,阅读老师觉得难把准标准尺度的题目。本人抽样了不同阅读小组的420份试卷,对这篇阅读题作了简略分析。总观起来,这一大题考生平均得分11.51分,难度系数0.50,是三道阅读题中考生得分最低的一题。

3.阅读[三]

第15小题

考查的4个小题重点是常见实词的含义。

第16小题

考查对文中的两个句子的翻译。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主要问题在对“晦”字的翻译不准确。另外判断句式大多没有译出。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主要问题是没有准确译出“集”的意思,大多考生把它译为“聚集”。不少考生也不理解“锦鳞”在文中使用了借代的手法。

本题4分,平均得分2分。

第17小题

考查概括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

超过三分之二的考生没有看清“概括”二字,只是摘抄了文中部分写景的文字,即使有此考生概括了也不够准确。由于可以看出,考生在审题方面的能力及概括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题4分,平均得分较低,约为1.5分。

第18小题

考查初步的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三个空格的填写较为简单,大多数考生抓得都比较准。不足之处是在摘抄“写人的活动的语句”时摘抄内容较多,把写景的句子也摘入其中。

本题3分,平均得分2.7分。

(三)写作

本次考试,作文题是材料加半命题,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文体不限,内容可写自己的经历、见闻,也可写感悟、认识,不少于500字。

从材料看,内容是变中有不变;从文题看,“不会变的是_________”,要补充的词或短语,一定要紧扣“不会变的”这一关键,否则不符合要求。例如“亲情”“友情”“父母之爱”“真理”“爱国情怀”“坚定的信念”等,都是符合要求的。若补上的是“知识”“岁月”“日子”等,就不符合要求了。从内容要求年地,要么写亲身经历,要么写所见所闻,要么写感悟或认识,不管写什么,议论中心或叙述主题既要明确,还要符合补充完整后的文题的意思,否则是不切题的。

总体来说,作文题目简单,且提示清楚,考生容易把握,内容要求贴近考生生活实际,考生思考空间大,容易审题和写作,是一次成功的命题。

二、答题情况分析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1.古诗文默写情况

(1)错字、漏字(句)现象严重,添字情况较少。

如:凌(临)绝顶 渐(溅)欲迷人眼 蜡(腊)炬(烛)成灰泪始(使)干 生(身)前身(生)后名 夕阳西(夕)下 月如钩(钓)锁(琐)清(春)秋 天涯(崖)

还有将“是离愁”一句忘了的。

(2)不注重审题

补写名句题为八选六,有的考生不知道选择,前六题中有的拿不准的也写了,八句都写出了,可是前六题错了两个,丢了分实在可惜。

2.语段综合训练题

(1)考生不(会)使用字典

“荟萃”的“萃”字注音,“联mèi”的“mèi”对应的汉字,考生不查字典,随意就写。

(2)关键处错误

将“萃”的注意为“ciù”或“chuì”,将“对仗”写成“对丈”,将“举世瞩目”中的“举”意思解释丢了。

3.名著阅读

所考的是《水浒》和《童年》,考点细化,如果没有真正读过原文的考生很难答对。出现的错误主要是张冠李戴或一知半解而随意答题。如:及时雨、聚义堂、黑旋风、梁山泊、水泊梁山等。

4.语言表达与运用

学生不能依据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语段。尤其是第(1)小题的仿写,有的考生连最基本的句子形式都写不出来,有的写出的内容却风马牛不相及。如“您不是小鸟,却给我们飞翔的双翼”,“您不是画家,却描画出我们生活的色彩”。

第(2)小题考生抓不住材料与主题(论据与观点)的角度来进行阐述。能选对,却说不出充分(或准确)的理由,王顾左右而言他。

第(3)小题,学生对简明与得体抓得不实可能源于平时理解不清、学得不实有关。

总之,本大题注重引导师生回归语文教材,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和语文能力,够考查出学生的语文素养之一大部分。

(二)阅读

1.阅读[一]

第5小题

要求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分值4分),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能正确找出。答错的学生往往不能站在全文的高度思考,只看某一段,从而导致丢分。

第6小题

让学生概括事例论证的内容(分值4分),大约有1/4的考生能得满分,很多学生心里明白,但表达不准确,帮不能得满分。

第7小题

从结构上设题(分值4分),大约有1/3的考生得满分。学生丢分主要表现在不理解这两个句子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随便回答。另外,关键词书写出现错别字(如“承上启下”中的“承”写成“呈”,“启”写成“起”;“过渡”中的“渡”写成“度”)也要适当扣分。

第8小题

考查引号的作用(分值为2分)。引号主要有四种作用:一为引用,二为突出强调,三为讽刺否定,四为特定称谓。不少考生不能把标点符号的作用放在文中来理解,以致失分。

第9小题

让考生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分值为3分)。主要考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赋分点三点,一点一分。考生答得不全,很难得满分。

由以上分析可见,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分析一篇文章,要把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从宏观到微观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品质。

2.阅读[二]

第10小题

抽样情况:该题平时得分为1.83分,难度0.45。

答题举例:考生答“接着写”一问时,基本上都能抓住关键词“大白马”或“烈性马”,答题情况较理想。答“最后写”一问时,部分考生抓不住“与白马”“作别”两个关键词,造成丢分。也有少数考生由于表述语言偏误,造成一些丢分。

试题简析:该题考查考生划分文章段落层次,并概括的能力。为降低难度,命题者将全文第一部分、第三部分的提供给了考生,这实际是将段落的起止和段意归纳给考生提供了暗示和示范,该题十分精巧,也能较好地考查出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能力。

第11小题

抽样情况:该题平均得分2.98分,难度系数0.75。

答题举例:学生语言表述五花八门,答案要点缺少条理和层次,大约只有四成考生分条答题,语言表述不完整。

试题简析:该题考查考生从文章中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但由于本题设问宽泛,文中相关大白马的种种外在、内在表现,均可视为正确回答,故本题得分较高。该题暴露出平时教师对学生规范答题不够的问题。

第12小题

抽样情况:该题平均得分0.99分,难度系数0.25。

答题举例:该题两问,一问用意,二问分析。很多考生回答将两问混在一起,回答笼统、空泛。在回答“分析”一问时,也未能将“围栏狭窄”和“草原死寂”的答题点分开来作答。

试题简析:该题考查对文中一些重要词语的理解。此类“炼字”题对初中考生具有一定难度。许多考生仅凭对文本全文感觉作答,而不能将这些词语返回文本,并结合上下文意深入思考,故多数考生的答案都较宽泛和空洞。加之平时缺乏应有的答题规范指导,答题时不能一问一答,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失分。

第13小题

抽样情况:该题平均得分3.05分,难度系数0.76。

答题举例:有一半以上的考生直接从文本中摘取语句作答,答案明确,得分较高;少数考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归纳作答,千百万得分要点一部分疏漏掉了;极少数考生因未能理解文意而错答。

试题简析:该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答题区域明确,答题要点集中,考生只要能准确找到答题区域(段落),基本上就是找到了答案,所以该题难度最小。

第14小题

抽样情况:该题平均得分2.68分,难度系数0.67。

答题举例:绝大部分考生都能明白原句比改换句效果好,但说不清具体的理由。只有少部分考生知道在回答“为什么”一问时,从艺术手法和作用两个层次组织答案。

试题简析:该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中语言(包含修辞和句式)的理解。多数考生从语感出发,能够发现原句比改换句效果好,但不能从修辞和句式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这也说明初中阶段学生对语法常识的陌生,更谈不上熟练地运用了。

3.阅读[三]

第15小题

就词性来看,“暝”是形容词,“芳”是名词,“一”是副词,“把”是动词。就得分情况看,对“长烟一空”中“一”的解释错误较多。

本题4分,平均分为2.5分。

第16小题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主要问题在对“晦”字的翻译不准确。另外判断句式大多没有译出。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主要问题是没有准确译出“集”的意思,大多考生把它译为“聚集”。不少考生也不理解“锦鳞”在文中使用了借代的手法。

本题4分,平均得分2分。

第17小题

超过三分之二的考生没有看清“概括”二字,只是摘抄了文中部分写景的文字,即使有此考生概括了也不够准确。由于可以看出,考生在审题方面的能力及概括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题4分,平均得分较低,约为1.5分。

第18小题

三个空格的填写较为简单,大多数考生抓得都比较准。不足之处是在摘抄“写人的活动的语句”时摘抄内容较多,把写景的句子也摘入其中。

本题3分,平均得分2.7分。

(三)写作

从得分情况看,一类卷占1%,二类卷占25%,三类卷占53%,四类卷占12%,五类卷占1%。从内容看,多数考生审题准确,文章切题,中心较明确或基本明确,感情真实,内容具体或比较具体;从表达方式看,多数考生不论是议论、抒情,还是记叙,运用得都较好,作文结构完整,条理较清楚,语言通顺。

从抽样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好文章,其特点是:内容切题,中心明确,感情真实,内容具体,表达方式运用得好,结构合理,语言流畅。我们也发现了少数文章,内容不切题、不具体,结构不完整,语句不通顺且语病较多,有的甚至没写成或只写了几十字。最为突出的是审题不准而造成的不切题现象。

第二篇:小学毕业初中招生考试语文科试卷

小学毕业初中招生考试语文科试卷

来源: 网络 发布时间: 2011-11-28 [字号:大 中 小]

一、看拼音写词语。(5分)

mò rángòu zàotián jìngqī cǎnjī è

()()()()()

二、选择正确的语音,在正确的下面打“√”号。(4分)

猜度(dú,duó)牲畜(chù,xù)瓜蔓(wàn,màn)纤维(xiān,qiàn)

调动(diào,tiáo)觉悟(jué,jiào)阻挠(ráo,náo)便宜(pián,biàn)

三、填空。(5分)

“却”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却”字的第六笔是()。在字典里“却”有四种解释:(1)后退;(2)推辞,拒绝;(3)去,掉;(4)表示转折。“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却”应取第()种解释。“好意难却”应取第()种解释。“望而却步”应取第()种解释。“了却”应取第()种解释。选用其中一个词造句。

四、填空并解释。(8分)

喜出()外:

心乱如():

()口不提:

对答如():

各()已见:

()首挺胸:

眼()手快:

调兵()将:

五、按要求写句子。(7分)

(一)改写句子(3分)

1.把“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顺利地到达了预定的轨道。”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列宁问:„我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的后面?‟”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我们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修改病句。(用修改符号改,4分)

1.这篇童话对我很感兴趣。

2.这台电视机外观很美,很实惠。

3.我们中队图书角有《中国少年报》、《儿童时代》、《故事大王》等杂志。

4.我的家乡是河南省鹤壁市人。

六、判断下面句子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6分)

1.“难道这贝壳不是从海边捡来的吗?”是疑问句。()

2.“黄继光在暴风雨般的子弹中站起来了。”是比喻句。()

3.《詹天佑》一文的中心思想是总起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4.《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宾。()

5.晚霞被江水映得红通通的。()

6.“蚊子、昆虫、动物、生物”的排列次序是正确的。()

七、填空(14分)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_____朝诗人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的思想感情。《泊船瓜洲》是_____朝诗人_____的作品。表达了诗人_____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这种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2.小女孩()冻死在街头,()她生长在资本主义社会。

3.《穷人》一文中的____________不顾家境艰难,收养孤儿,她具有__________的品质。

4.《示儿》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这首诗反映了诗人________强烈的思想感情。

八、排列错乱的句子,用序号在括号里标出来。(6分)

()这天,他打猎回来,路过一个村子,忽然看见一家院子里有三头牛。

()传说康熙皇帝是个喜欢打猎的人。

()一没事就带上一帮人到南苑骑马射鹿。

()结果,这三头牛便成了皇家之物。

()他在南苑设有一个很大的猎场,从各地弄来许多獐狍、野鹿养在家里边。

()康熙一看眉飞色舞垂涎三尺,非要给弄走不可。

九、阅读。(15分)

(一)读下面一段话后回答问题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有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面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1.这段话中的破折号表示____________。(1分)

2.“不过她没有注意这些”“这些”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小女孩为什么没有注意这些?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她可忘不了这个”,“这个”指什么?___________。(2分)

(二)深山含笑

我以前见过的含笑都是庭院种植的,叶细花小。象牙色的花蕊吐着幽香,有一种水果般的甜美。含笑不(以、已)艳丽著称,妙的是一缕馨香。

在井冈山深处,我被另一种含笑折服。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散发出迷人的清香气息,这就是野生的深山含笑。

多么突兀的秀色啊!她简直像一个绝世独立的北方佳人,(竟、竞)然在大山深处隐藏得如此潇洒,如此豪放。和庭院含笑相比,深山含笑(像、象)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笑得那么爽朗、欢畅。那是一种胜利的喜悦,似乎天上的白云都是从她的胸中笑出来的。

从小路那边走过来两个拎着简单行李的年轻人,他们是那个边远的、还没有通车的村子里的老师,跟着他们,我们也进了村。目睹孩子们围着老师的亲切嬉闹,我忽然感觉另有一株高大的深山含笑在我心中晃动……我惊叹俊美挺拔的深山含笑,我更敬佩在边远山村默默无闻播(撤、撒)知识的年轻人!

1.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2分)

2.从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词语,填入括号里。(3分)

鲜明美丽()信服()高耸()

3.把短文分成三段,在文中用“”表示。(3分)

①庭院含笑②深山含笑③另一种深山含笑

4.“另一种深山含笑”是指:________。作者写这篇短文为了________。(2分)

十、作文。(30分)

忆小学生活趣事

要求:1.句子通顺,层次清楚,内容具体。

2.字数在400字以上。

第三篇: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英语试卷质量分析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英语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题的整体情况

(一)体现出的命题思路

1、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简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英语毕业水平的程度。试题做到了考查内容基于教材,但不受教材内容的制约,从而鼓励教师“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指导思想。

2、全面贯彻落实了《课程标准》所确立的课程评价理念,试题加强了对三维教育目标的考查,即在侧重考核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语用能力的同时,对情感态度、思维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评价也进行有益的探索。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对自己在英语学习经历中所获得的对英语的认识的评价,有利于促进他们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良好的交际策略和健全的人格。

3、试题内容无论自编还是改编,选材充分考虑到英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状况,尽可能提供了语意相对完整的语境,选用真实、地道、典型的当代英语素材。

4、试题的设计力求做到了科学、合理,使英语水平发展程度不同的学生英语学业成绩都能得到全面、公正、客观、准确的评价,充分发挥本考试的鉴定功能、激励功能、选拔功能和导引教学的功能。

(二)试卷结构

1、试卷图文并茂、版块分明,按内容共分四部分,每一部分试题的排列顺序由易到难。第一部分听力理解20分,占总分16.7%,第二部分语言知识运用45分,占37.5%,第三部分阅读理解40分,占33.3%,第四部分书面表达15分,占12.5%。其中主、客观题比例适当,分别占总分42%和58%。

2、试题内容几乎涵盖了《课程标准》的所有话题和功能意念项目,信息量大,但难度低于往年。较往年降低的适当难度在阅读语篇上,语言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低于以往。另外,本试题在各种题型中选择题的编排上,答案比历年的该类题少一个干扰项,即三选一,这无疑又相应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因为是课改年级首次统考,命题者力求使学生在答题时轻松顺畅,便于激发他们的答题兴趣。

(三)试题的特点

1、体现课改,依标靠本,立足基础,突出主干为前提,同时选材贴近生活。

⑴试题中听力第一部分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水平,从形式上图文并茂,从内容上展现了现代中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如第一小题“约会和游泳”、第二小题“野餐”和“为校艺术节练习弹钢琴”。⑵听力第二、三部分包含的信息真实、贴近生活,内容是现实生活中的话题,有健康与饮食、兴趣与爱好、应答、意愿、天气、问路与寻求帮助、传递信息等交际功能,体现了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及“在做中学”的课改理念。

⑶试题第二部分语言知识运用、第四部分书面表达等无不是着重考查学生的词汇、语法、功能、话题等方面主干知识综合运用的情况。

2、注重人文,倾注关怀,彰显文化的同时,渗透学习策略培养。

⑴试题中听力第四部分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人文关怀,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听力内容为家长给孩子过生日,一方面体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另一方面把《课程标准》中多个功能意念项目交融在一起,如邀请、应答、问路和提供帮助、约定时间和地点、意愿和打算、告别等,这样能更好地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此外,听力位于卷首,学生往往会比较紧张,命题者在题的前面加了一段提示语,以减轻学生的压力,体现了人文关怀,同时渗透学习策略培养。如“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请不要着急。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对所听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所听的信息可以做简要的记录。如果你没有把握,千万不要在该处犹豫,要马上做后面的试题。„„准备好了吗?祝你们成功!让我们现在开始吧。” ⑵试题第二部分语言知识运用中情景反映,侧重交际功能的运用和考查时,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林区室外不准吸烟。如:

⑴——Robert,could you please put out your cigarette here?

——OK.No problem.⑶第三部分阅读理解(C)是关于美国假日文化的短文。通过文中介绍美国人短期假日旅行的交通方式、目的地、居住场所、活动内容,来渗透短期假日是人们在工作、学习之余舒缓压力、放松心情、与家人和朋友沟通的好方式,同时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3、渗透开放,重视创新的前提下,正视差异,力求公正。

⑴试题中第二部分语言知识运用中IV(B)补全对话为半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日常交际用语使用的准确性和得体性。在内容的编制上将几个话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是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从而顺畅地完成对话。此题答案不唯一,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生语言的活用、思维的发散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⑵第四部分书面表达(A)(B)为开放性试题,试题设计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难度不大。能够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正常发挥。特别是(B)题,要求学生写一篇有关“我最喜爱的人”的短文,命题者考虑到了城乡的差异和学生们曾有过的不同经历,以及不同区域的学生都有话可写,让学生在即将结束初中学习的时候,回忆一下几年来和同学、老师或与家人在一起的生活片段。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帮助。这样可以使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突出个性化特点,同时也给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了拓展的空间。

二、学生答题情况

2006年全区四个课改实验区共有1300多名毕业生参加全省课改实验区统一升学考试。这批学生是我区初中英语课改的首届毕业生。

1、三率三分。随机抽样300份试卷,其中优秀率为52.38%,及格率为77.08%,学困率为22.92%,最高分119分,最低分19分,平均分为92.93。

2、答题情况。整体看学生的答题情况,不难看出初中实施的英语新课程带来的可喜变化和取得的好成绩。这种变化表现在:

⑴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和所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将体验和感悟能真实地反映出来。如在作文“我最喜爱的人”的表述中,体现出学生们已初步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人生观和价值观。

⑵学生们答题有非常广阔的思维空间,而且学生们的探究、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增强。如在补全对话中,尽管是半开放试题,命题者已尽可能挖掘出多个答案,但学生们仍有很多答案超出命题者的设计。这是实施课改后转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带来可贺的成果。

3、学生答卷主要问题。

⑴学优生和学困生均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卷面字迹相当潦草、凌乱,仔细阅读时,其中一部分学生答案全对,作文语言丰富,流畅,试卷分值百分以上;另一部分则是胡乱填写答案和书写,如书面表达题。

⑵一部分学生审题不认真、不慎密,匆忙做答,失分相对较多。如阅读理解(E),是实用文体,有海报、广告等5个短笺,内容涉及绘画比赛、招聘、旅游、招领启事、租赁等,这就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细节,来进行分析、推理、计算后作答,该题错误较多。书面表达(A)题,要求学生给妈妈写便条,称呼已给出,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写称呼。

⑶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丢分的主要类型是:单词、习惯用语、固定搭配的识记错误,大小写错误等;语法错误类型也很多,有词型转换、时态结构、句型等的综合运用。如听力的第四部分书写题,听懂了内容,但书写时很多学生把Saturday写成Saterday,game写成games;单项选择题的3、6、7、10、12小题丢分相对其它较多;补全对话中第一个空中的Father’s Day,竟然有很多百分以上的学生写成Fathers’ Day;完型填空、阅读理解(D)(E)书面表达等均有类似错误出现。

⑷还有一部分学生逻辑思维不严密,语言表述能力差,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差,如书面表达题中在这些方面有扣分现象。

三、从卷面反映出的教与学的问题

1、部分教师教学中不注重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英语学习中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用英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和加强。没有良好的朗读习惯,学生就不能形成初步良好的语感。没有良好的书写习惯,那么学生卷面字迹潦草、凌乱,他也习以为常。

2、部分教师教学中只注重词汇、语法知识的讲解,不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联系生活实际。如涉及文化单元的教学,知识拓展不够,不能够为学生学习提供广阔空间。只是就教材讲教材。试卷中有相当一部分学优生将Father’s Day 写成 Fathers’Day,原因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从Children’s Day,Women’s Day 迁移过来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渗透过或强调过,至少学优生不会如此之多写错该词。讲到圣诞节或中秋节单元,教师应该把所有国内外人们常过的节日如儿童节、妇女节、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春节、国庆节都渗透给学生。或引导学生课余时间搜集相关资料等。

3、部分教师日常教学中不注重对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指导和培养。常规教学只是要求或强调学生背单词、短语、句型、语法等,但是脱离语境的背诵不利于学生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已不再设计脱离语境考查识记的内容,这种导向教师早就应该意识到了。

四、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继续注重双基教学,但要进一步探究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精简教学步骤,体现“学习中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参与知识建构的全过程,让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成为实践、体验、交流与合作并形成健康人格的过程。

2、加强校本教研意识,树立教学实际问题研究观念,随时开展年级组、教研组以及校与校之间的研讨活动,以便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教师要因地制宜,继续开发英语新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整和教材,尽量多给学生布置用英语做事情的任务,并通过让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网络查找资料等方式,使学生也参与到课程资源开发的活动中。

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以良好的心态、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来影响学生,要善待每一位学生,理解每一位学生的苦与乐,同时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与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人文素养。

第四篇:绝密2013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科试卷一

绝密2013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科试卷一

注意事项:1.全卷共6页,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答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按要求写在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

3.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50分。

4.答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答在答卷指定的栏目中,答在其他位置一律无效。

一、基础(36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2分)

①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诗经 蒹葭》)(2分)②,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杜牧《赤壁》)(2分)

③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2分)

④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达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句子是:。(2分)

⑤)默写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分)。,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两项是()()(4分)..

A.而或长烟一空 / 或王命急宣B.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河曲智叟亡以应 ....

C.会当凌绝顶 / 长风破浪会有时D.名之者谁 / 不能名其一处也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至5题。

光明使我们看见许多东西,也使我们看不见许多东西。假如没有黑夜,我们便看不到shǎn shuà

()的星辰。因此,即使是曾经一度使我们难以承受的痛苦磨难,也不会是完全没有价值的。它可使我们的意志更坚定,思想、人格更成熟。因此,当困难与cuò zhé()到来时,应平静地面对,乐观地处理。

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你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掌握自己;你不能,但你可以。

3.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2分)

4.联系上下文,仿照前面句子在横线处补充恰当的语句。(4分)

语文科试题第1页(共 6页)

5.使用下面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不少于50字),至少用上其中两个。(4分)..

承受扩展坚定成熟平静乐观企望

按要求完成第6至8题。

“环保”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显现,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善待环境,人类的家园会更美好,生活会更幸福;漠视环境,人类将会受到无情的报复。班里组织了题为“我的环保行动”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6.[活动一:实地观察]留心观察学校周边的农村或社区环境,了解当地环境污染的状况,并把令

你感受最深的情景,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描绘出来。(4分)

镜头一:

镜头二:

7.[活动二:出谋献策]请为解决当地环境保护问题提出你的宝贵建议。(不少于两条)(4分)

建议一:

建议二:

8.[活动三:设计标语]为做好活动的宣传,请你设计一句宣传标语(2分):

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4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9至20题。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12分)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

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

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

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

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

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

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

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0.邹忌得出“王之蔽甚矣”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4分)

11.用原文概括“群臣吏民”争相进谏的变化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变化说明:。(4分)

(二)(14分)

痛苦也是一种精神财富

①弗洛伊德有句名言: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不过全然没有痛苦的人生,似乎还没有出现过。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只要是人,都会有痛苦。

②怎样对待痛苦?我说,应把痛苦视作一种精神财富。这难道是阿Q式的自慰?不是。③古人孟子有言:哀莫大于心死。其实真正“心死”、无所期冀的人,如同行尸走肉,是体味不到痛苦的。而没有痛苦,或许正是人生最大的悲哀。痛苦,作为一种感情体验和反应,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生活,它伴随着幸福的追求而生,又为幸福的获得铺垫着通衢。有过事业失败的人,倍觉成功的喜悦;经过情场失意的人,愈觉得爱情之可贵。这里用得上尼采的一句话:“一切痛苦之中都孕育着快乐。”没有痛苦的台阶,快乐,尤其是使人激动不己的快乐,或许永远只是天国之吻。要不然,中国女排在获得三连冠、四连冠、五连冠时,又怎么会以泪告慰“江东父老”呢。

④痛苦之中不仅孕育着快乐,而且孕育着创造。我国有句古语:“蚌病成珠。”价值昂贵的珍珠,恰是牡蛎体内病痛的产物。德国诗人海涅曾经发问:“诗之于人是否如同珠之于牡蛎?”法国作家福楼拜则用更明确的语言发表了类似的见解,他说:“珠子是牡蛎生病所结成,作者的文笔却是更深沉的痛苦的流露。”失恋的痛苦催生了歌德的千古力作《少年维持之烦恼》,更使玛丽〃居里告别故乡,远走他国,发愤攻读,矢志成才。没有当初世俗观念导致玛丽纯真爱情的夭折,或许就没有后来的居里夫人了。我国历史上,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适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也是一样的证明。

⑤人的脱胎问世伴随着母体的痛苦。痛苦诞生了一个新的生命。人的成熟则离不开自然这样那样的痛苦经历。曲折,加速着人的意志的成熟;坎坷,培育着人的性格的成熟;磨难,锤炼着人格的成熟。喜剧家莫里哀这样评价失恋的痛苦,说它是“一位伟大的导师,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其实岂止是失恋?人生历程中的一切痛苦,难道不都应该扮演同样的角色?

⑥痛苦可以分解,可以变通,可以战胜,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具备战胜痛苦的自信心、勇气和毅力。“摧伤虽多意愈厉,直与天地争春回”。把痛苦看作是一种精神财富,痛苦带给我们的必将是成功和快乐。

12.请概括文中作者“把痛苦视作精神财富”的理由(至少三个)。(6分)

14.请结合本文和现实生活实际,简要谈谈如何对待生活中的不幸和痛苦。(不超过60字)(3分)

(三)(18分)

烘焙心情尤今

①隔壁住了一户爱尔兰籍的夫妻,一住13年。两年前移居澳洲,临走之际,我“敝帚自珍”地在家做了几道菜,为他们饯行。

②酒酣耳热之际,夫妻俩忽然以半开玩笑的口吻说道:“这番远去,最怀念你家两样东西,我们担心,少了它们,可能短期内睡不着觉。”

③受宠若惊,忙问是啥。

④双眸溢满笑意的珍妮慢条斯理地说道:“约翰很习惯在你电脑打印机发出的那种富于节奏的声音里入睡;我呢,常常在蛋糕飘出的香味里进入梦乡。”顿了顿,又说,“不过,有时,也挺懊13.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选择一种结合文章作点分析。(5分)

恼的,夜半被那诱人的香味侵袭,醒来之后,只闻其香,不见其形,怔怔忡忡,数多少绵羊去你家把蛋糕衔过来哪!” ⑤听懂了话中之话,哈哈大笑之余,从善如流。次日,立刻将家中24针的老打印机换成操作无声的激光机;但是,夜半烘焙蛋糕的***惯却改不掉,老实说,也不想改。

⑥说是烘蛋糕,其实,烘焙的是心情。

⑦有时,心情发霉,百事无心。坐立难安之际,索性撇下多如蝼蚁的琐事,一头钻进厨房,专..

心致志地烘蛋糕。烘出一个好蛋糕,绝对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般的直截了当。把各种配料准确无误地称好备妥,像攀爬高峰那般小心,像校对文稿那样的细心,像教导孩子那般的耐心,翻搅、调弄、拌和,最后,满怀爱心地送进烘炉。个性全无的面糊,白着一张令人生厌的面孔,静静地等待热气的蹂躏。随着面糊的膨胀,那种让人口舌生津的香气,像泛滥的洪水,在夜半无人私语时,放肆地流满了天和地。这时,背上的重压、心里的焦躁,全都像被扎了一针的气球,慢慢地消了。烘好后,橘子蛋糕澄亮如金,香兰蛋糕翠绿似玉,香蕉蛋糕状如满月,乳酪蛋糕貌似丝绸。凌晨时分坐在桌边大块朵颐的我,好似一个苦尽甘来、事业有成的富翁,大口大口地吃着时,觉得这样实实在在的人生真是快乐,刚才究竟为了什么事烦恼,竟不复记忆了。

⑧许多时候,心情发亮,我便抱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心态,烘焙各式蛋糕,分送亲戚、..

朋友、邻居、同事。她们脸上的笑意,是我心情永远的釉彩。

⑨吃过蛋糕后,有人戏谑地劝我改行,哇,想到日后我家门口或将有人排起长龙抢购每天新鲜出炉而“限量供应”的蛋糕,顿觉前景灿烂,兀自微笑。

15.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听懂了话中之话,哈哈大笑之余,从善如流。”你觉得珍妮说的“话中之话”是指什么呢?(4分)

16.指出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①有时,心情发霉,百事无心。..

②许多时候,心情发亮,我便抱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心态,烘焙各式蛋糕,分送亲戚、朋友、..

邻居、同事。

17.联系全文,说说第⑥段“说是烘蛋糕,其实,烘焙的是心情。”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6分)

18.文章行文流畅,语言出彩。请对文中第⑦段画线的句子加以品析。(从语言表达、修辞手法、思想情感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4分)把各种配料准确无误地称好备妥,像攀爬高峰那般小心,像校对文稿那样的细心,像教导孩子那般的耐心,翻搅、调弄、拌和,最后,满怀爱心地送进烘炉。

(四)(10分)

鲍 西 娅你这场官司打得倒也奇怪,可是按照威尼斯的法律,你的控诉是可以成立的。(向安....

东尼奥)你的生死现在操在他的手里,是不是?

安东尼奥他是这样说的。

鲍 西 娅你承认这借约吗?

安东尼奥我承认。

鲍 西 娅那么犹太人应该慈悲一点。

夏 洛 克为什么我应该慈悲一点?把您的理由告诉我。

鲍 西 娅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它有超乎一切的无上威力,比皇冠更足以显出一个帝王的高贵:御杖不过象征着俗世的威权,使人民对于君上的尊严凛然生畏;慈悲的力量却高出于权力之上,它深藏在帝王的内心,是一种属于上帝的德性,执法的人倘能把慈悲调剂着公道,人间的权力就和上帝的神力没有差别。所以,犹太人,虽然你所要求的是公道,可是请你想一想,要是真的按照公道执行起赏罚来,谁也没有死后得救的希望;我们既然祈祷着上帝的慈悲,就应该按照祈祷的指点,自己做一些慈悲的事。我说了这一番话,为的是希望你能够从你的法律的立场上作几分让步;可是如果你坚持着原来的要求,那么威尼斯的法庭是执法无私的,只好把那商人宣判定罪了。

夏 洛 克我自己做的事,我自己当!我只要求法律允许我照约执行处罚。

19.选段中“这场官司”指的是和夏洛克之间围绕而引起的纠纷。“官司”的结局是法官抓住和两个条件,使最终受到了法律的惩罚。(5分)

20.理解画线部分的台词。鲍西亚这番话的主要意思是:。她说这番话的目的是:。这反映了鲍西亚、、的性格特点。(5分)

三、作文(60分)

21.选题作文。(60分)

(1)题目一:我心目中的题目二:心目中的我(2)要求:①上面两个题目,请任选一个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短文《子奇治阿》,完成1至4题。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②以赈③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注:①阿:指阿县。②廪:粮仓。③赈:救济。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追者反曰 .

(2)库无兵,仓无粟 .

2.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线标出来。(2分)

3.从全文看,“阿县大治”是因为子奇采取了哪些得力的措施?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4.阿县“败魏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第五篇:2014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2014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较2013年相比,题型与分值基本没有变化,延续了以往的四大考查板块,包括积累和运用(17分)、综合性学习(7分)、阅读(46分)、作文(50分),考查范围较为全面,难度较去年略为增加,但依然维持适中的难度和适中的题量,内容上亮点不多,依然侧重于对学生基本语文素养和生活感悟,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查,是一套适合于大多数初中毕业生,并且能够基本反映学生语文素养的试题。

一、积累和运用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共6小题共17分,从字音辨析、字形辨析、近义词(包括成语)辨析、经典诗文默写、标点符号的运用、病句修改、关联词语的运用和名著阅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查。题型传统,难度适中。

字音字形考查方面,选取的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容易混淆的汉字的读音和写法,比如第1题中,A项的悖(bâi)论、哽咽(yâ),B项的地壳(qiào)、拈(niān)轻怕重,C项的孱(chán);第2题B项“销融”应为“消融”,考查了“销”与“消”的区别,C项“锐不可挡”应为“锐不可当”,考查了成语的固定写法,D项“分岐”应为“分歧”,考查了“岐”与“歧”的区别,难度不大,只要对常见的容易混淆的字音和字形复习扎实,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近义词辨析方面,考查了学生对一些容易混淆的词语的含义和感情色彩的理解,其中第(1)题“迷离”、“迷惘”、“迷醉”三个词语的理解难度不大,只要把握好“离”、“惘”、“醉”三个字之间的含义的区别(“离”指分开、“惘”指不得意、“醉”指沉迷),很容易就选出正确答案“迷惘”;第(2)题“莫衷一是”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它指的是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但“默不作声”和“漠不关心”较容易辨别,“默不作声”指一句话也不说,“漠不关心”指态度冷淡,毫不关心,从句义来看,可以直接选择“漠不关心”。

经典诗文默写方面,延续了去年的题型,即古诗文六选

五、现代诗文四选一,这样就给了学生更大的选择余地,考查更为灵活,也更为全面。但评卷标准要求在改卷时按照学生所做顺序排列在最前面的小题为准赋分,这就要求学生在答卷时特别注意答题的正确率,没有绝对把握的切不可轻易下笔。另外还要注意“雁”“萍”“篱”“溯”“弗”“事”“瓣”“瘪”“穗”“崖”“渡”“索”等字的正确书写。

标点符号、病句修改以及关联词语三个考查点同去年一样,依然集中到一个文段中进行考查,考查要点也比较常规。标点符号方面,考查了问号的用法;病句修改方面,则考查了句子的成分残缺;关联词语方面,对转折关系的复句进行了考查。难度均不大,但要求对常见标点符号、病句类型、关联词语的基本要点复习到位。

名著阅读方面,考查了老舍的经典小说《骆驼祥子》,知识点较偏,没有对小说内容、主旨和主人公的考查,反而考查了书中的一些配角,一些没有读过原著或阅读不够认真的学生可能会答不上来。但只要在学习中,认真读过《骆驼祥子》这部著作,完全可以回答上来。

二、综合性学习

第二部分综合性学习4小题共7分,主题为“亲近书信,传承文化”,考查了近些年逐渐被人们忽略的传统书信,是本套试卷的一大亮点。

【活动一:识书信 写汉字】依然是考查学生对汉字的正确书写。书写时尤其要注意汉字的结构,以及各结构在田字格中的正确位置。

【活动二:做调查 说现状】实际是一道图表分析题,要求学生对饼状图中所反映的信息进行的正确的分析和简明准确的概括。考查的是学生对图表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的概括组织能力。做题时要注意图表中的文字信息“中学生”“使用书信情况”和“从未写过信”“学应用文时写”“寄贺卡时写”各部分在饼状图中的百分比和分布,很容易得出“绝大多数中学生从不写信,只有极少数学生在学些应用文或寄贺卡时写过信”这一正确答案。

【活动三:提倡议 共参与】考查的是学生对书信独特之处以及作用的了解以及说话时语言的得体。如果对书信有一定的了解则问题不大。

【活动四:写书信 表情意】考查的是学生对书信这一特殊问题的格式和语言的了解和应用,需要学生在应用文学习全面、准确的掌握书信的文体特点。实质上是对应用文的一个考查,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回归的一个呼吁。

三、阅读

阅读部分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两大部分,其中现代文阅读包括说明文阅读和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和古诗阅读,文体没有太大变化,题型也较为传统,难度适中。

说明文阅读《中国珠算》共4小题12分,主要考查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的能力以及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分析。8、9、11题都要求学生仔细审题,根据要求在文章找出对应的信息并加以准确的分析和概括;第10题则要求学生对“慢慢”“在某种程度”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加以分析,只要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题型做过大量的练习,本道题还是比较简单的。值得注意的是,第8小题除了考查学生对说明对象特征的归纳和概括外,还在语言表达上加以要求——“用一个完整的句子介绍珠算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除了找出准确的得分点外,还要进行一个完整的句式表达,这也是本次考试说明文阅读的一个亮点。另外,说明文的一大考点——说明方法的作用题型这两年均没有加以考查,也许预示着一个说明文阅读考查方面的趋势。

散文阅读《核桃压枝低》共5小题18分,题材上延续了近几年的陕西地方特色类文章,分别从语言赏析、作者情感、事物特点、以及事物所象征的人物品质等方面加以考查,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全面把握文章主旨和语言特色,题型和考查范围都是较为常见的散文阅读常见的考试类型,只要准确把握住本文的主旨——通过赞美核桃的美好品性去赞美商洛人的勤劳、质朴、勇担当、乐奉献的精神,结尾对商洛美好未来的展望,以及散文阅读常见的考点,就能够准确组织出几道题的答案。具体而言,12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要求学生准确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13题是考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要求学生牢记开头、中间、结尾段落在文中的具体作用;14题考查作者情感变化,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能够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句并加以概括;15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要求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分析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16题考查事物的特点的归纳和概括以及事物所象征的人物的精神和品质,要求学生能够在文中找出事物的特点并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同时一定要联系文章主旨,明确在散文中,作者所写的事物通常都会反映当地人民的特有的品质和精神。

文言文阅读《孔子世家赞》共4小题12分,体裁为史传类文章,同时还加入了对课内文言文的考查。分别考查了学生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的掌握以及文章内容的理解。17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所考查的四个词义均为该词常见的,或者课内文言文学过的含义,“仰”指仰望、敬仰,这是该词最常见的含义;“去”指离开,这个含义在课文《小石潭记》“乃记之而去”便已见过;“已”

指“停止、消失”,这个含义在课文《愚公移山》“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学到过;“愠”指生气、恼恨,是课文《<论语>十则》中的原句。18题考查对虚词“虽”“然”“则”“其”用法的掌握。19题两个句子翻译题,第一道为课外文言文,重点是对倒装句式的考查;第二道为课内文言文,只要牢记课下的注释,完全可以做到不丢分。20题延续了去年的题型,结合课内文言文来理解文章的大意,这就降低了难度。总之,文言文阅读,掌握好课内知识是最根本的方法。

古诗阅读《山行》共2小题4分,是一首写景诗,分别考查了词语在诗句中的表达效果以及诗歌寓情于景的写法。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把握拟人修辞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同时体会诗歌优美恬淡的意境,以及其中所蕴含的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这首诗的景物特点和诗人情感都比较容易理解,做起来难度不大,重点在于要从“山田水满秧针出”中读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四、作文

本次考试的作文题为“答卷”,是一道给材料的全命题作文。材料虽然短短的两句,但我们很容易从材料和题目中得出写作的角度和主题。“学习,我们需要完成一次次的知识答卷”,启发我们可以从答卷的本义入手,去写自己在历次考试中的答卷中所收获的启发;“成长,我们需要完成一次次的人生答卷”启发我们也可以去深入思考答卷的象征义,写自己在成长中所经历的一幕幕中去收获生活的启迪。体裁上,可以写散文、也可以写记叙文;题材上也可以写自己经历的一次次的考试的挫折所收获的坚强的信心和成功等,可以写经历过一次次挫折后所收获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也可以写亲情、友情或社会关爱带给自己的感动等。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是一道比较容易下笔的作文题目,但要做到立意深刻,令人眼前一亮,还需要考生深厚的文字功底以及对人生的深入思考。

总体而言,2014年中考语文的试题在平稳延续了2013年的试题形式和考查范围的基础上,还有一些小小的亮点,全面考查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对文章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并且涉及到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以及陕西地方特色。我们能够从这套试卷中分析出一些陕西中考语文出题的趋势和范围,也为2015年的中考语文复习指明了方向。

(茄子akira)

下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科试卷分析[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科试卷分析[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年漳州普通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2011年漳州普通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分析姜利 一.试卷结构:积累与应用、阅读能力,写作能录分值分别为25、55分、70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应用:①默写 ②口语交际 ③名著阅读......

    2012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中小学个性化教育专家 2012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

    2014年潮南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语文科试题

    2014年汕头市潮南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 语文科试题 说明:全卷共5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附加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 不得超过120分。答案必须写在......

    岳阳市2014年初中物理毕业学业考试试卷

    岳阳市2014年初中物理毕业学业考试试卷温馨提示: 1.本试卷共六大题,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 2.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钢笔、签......

    市2010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思想品德试卷

    株洲市2010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思想品德试卷 考试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就读学校和准考证号。 2、 答题时,切记答案......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研讨会语文科发言稿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研讨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校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学习的主动性严重不够。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校高二全体语文教师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迎难而......

    湖北鄂州语文-2015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

    恒谦教育研究院 鄂州市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共 8页,三大题 26小题。全卷满分 120分。考试用时 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

    益阳市2014年普通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益阳市2014年普通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1.本学科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2.请将姓名、准考证号相关信息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请按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