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随笔
有时候时间仿佛过的很快,转眼好几年过去了,日历一天天翻阅,随着经历我们每个人也都变得更加成熟,更加懂得去珍惜,然而懂得往往在失去之后,过去的一切都已化成故事在脑海中回忆,回忆那些甜美和心酸,有时候傻傻的笑;回忆那些快乐和伤痛,有时候默默的流泪。,这些年只是在默默的等待,也不知道在等待什么,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只是喜欢到曾经熟悉的地
方逛一逛,熟悉的街角,却再也看不见那曾经熟悉的身影,,叶落了春来还会再绿,心死了还能再活吗?这么多年过去了,被烙上的伤痛,不会因为漫长的岁月而慢慢淡化。是偏执还是看不开?已经不重要了,在面对寂静、面对孤独、面对黑暗的时候,紧紧抱住枕头,眼泪决堤的瞬间,只有一遍一遍伤痛至今的语言和画面,和如今都无法面对的事实。秋冬换季,乍寒乍暖,如今依然随着时间的步伐在婆娑岁月中,一步步孤独前行,那种感觉似一种虚无缥缈的孤魂,… 撕碎的心,早已七零八落,如落花片片,在风中,看似飞舞,却在坠落。执着是最无奈的强求,菩提树下,我早已将你我爱情的种子埋葬,或化为尘埃、或结果,一切随缘。。。花开花落、缘尽缘散,谁能强求、谁能强留,很多感到痛苦的时候,不过是放不下自己的心而已,此后的风月,都将与你无关。生命看破了不过就是无常,爱情看破了也不过就是聚散罢了,而在聚散离合之间,又充盈了多少悲欢交集的缘分。那年,那天,那时,幕然回首之即,倾城容颜,顷刻湮没,伊人相识,只言缘到喜相聚。缘如风,总是来来去去,聚散依依,聚是缘,散也是缘,缘去缘留只在人一念之间。该来的会来,该去的会去,落花可有意,流水可无情,再好的缘分如果遇上无情和无奈,也会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到头来只落得无尽的思念,。短短今生一面镜,前世多少香火缘。花飞花落,春去秋来,山盟海誓随风远,漂浮于尘烟之中。人生在世,情如悲秋,一段痴迷,一段刻骨,,。夜色漫漫,,一朝相思,百世孤寂。今,伊人何在?望苍天,岁月悠悠,谁许我,一世的温暖?谁许我,一世的爱恋?谁许我,一世的诺言?苍海茫茫,,。遍寻良人终不遇,孤雁单飞何时休?,,
第二篇:随笔
目录
1.染发……………………………………………………1 2.顶嘴……………………………………………………3 3.小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5 4.队会课可以这样上……………………………………7 5.做一个懒班主任………………………………………9 6.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困惑……………………………11 7.听评课反思与总结……………………………………13 8.班主任心语……………………………………………16
《魏天赐系列》
染发
染发对于成年人来说再正常不过了,可小学生染发学校是不允许的。我班的头号人物魏天赐就把前面的头发染成了金黄色,让人看了很不舒服,而且影响不好,作为班主任的我不能不管不问,于是我找到他开始与他交流谈话。
我先给他讲了小学生守则,又给他讲了学校规章制度,他先是低着头,也没有反驳,小声说了一句“我这星期六染过来就是了”,我听了以后也没有再说什么,毕竟是孩子嘛,改正就行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又一个晴朗的星期一开始了,我想起了魏天赐给我的保证,所以我进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他的头发,让我吃惊的是他的金光闪闪的头发依然存在,我生气的说:“你怎么说话不算话呀,你说什么时候给我然过来。”
他依然说:“下星期六。” “你让我怎么相信你。”
“老师,下星期六我肯定染过来。”
听到他说“肯定”两个字,我也就放心了,我对自己说等吧。又一个星期一来了,我满心希望的进了班,第一眼就往魏天赐看去,我愤怒了,他的金光闪闪的头发依然骄傲的存在着。仿佛对我说:“你算什么?你管不了我。”强压怒火我又把他叫出来,“你怎么回事呀,还没染过来。”他还是那句话:“下星期六我染过来。”这次我怎么也不相信他了。俗话说:再一再二不能再三。我想发火,但我又克制 住自己,转身走了。
我要想对策,我怎么能让他把头发染过来呢?我上网查查对于这种孩子怎样做思想工作。最后我决定让他看一段视频,看过视频我问他你愿意做哪类学生,他说想做个好学生,请老师再相信他一回。本来我想说:我才不会相信你。可我看到他这次一脸的诚恳,就心软了,“染还是不染,你自己选择吧。你心里很清楚你想做一个遵守纪律的孩子。”
又到了星期一,他终于让我看到了他那漂亮的黑发。对于孩子光说教是不行的,发怒更不可取。还需要走进他们的心灵,用各种方法教育他们。
赵庆菊
2014.2.24
顶嘴
魏天赐是一个爱和老师顶嘴的孩子,有时会让老师很尴尬,也很气愤。
春节期末考试前,我给同学们排位,先让一部分学生站在走廊上,走廊变得拥挤起来,在一群孩子中他双脚踩在走廊的栏杆上鹤立鸡群,我顿时火冒三丈,一把把他拽下来,狠狠的瞪着他,不是因为别的,我是怕他不小心从二楼摔下去,很危险。他朝着我说:
“你管我干啥,你咋不管别的学生。” “你知不知道那样很危险?”我还在气头上。“是我的命,你管什么?”
我这时更气了,正好快放学了他奶奶来接他了,我把情况告诉了他奶奶,他奶奶说了一大堆他在家里的表现,我也无语。太溺爱了,算了,还是心平气和地和他好好沟通吧,他说我把他拽疼了,我也向他保证以后老师不这样做了,应该温柔一点,可能孩子都喜欢温柔可人的老师吧。
孩子对老师不理解,有抵触情绪,很正常。但老师也要多和孩子沟通,让孩子知道老师为什么要那样做。
有一次,魏天赐和同桌发生打架现象,他很强势,把别人的脸给抓流血了,我说:
“你们打架都不对,你们这学期的奖状取消了。”
“谁稀罕,给我我都不要。是他先打我的。”魏天赐一脸的不屑。还强词夺理。而那个学生却沉默不语。他留下了委屈的泪水。
“以后你在班里所有的职务都取消,取消你的体育委员。你没有起到班干部的作用。”我也想打抱不平。公正的处理这件事情。
我让他站在座位上反省,下课后写个保证书,事情就这样过去了。第二天,要发给学生新书,我班有60个学生,搬书当然也很费劲,我要找一个力气大的学生去帮我,“谁愿意帮老师把书搬过来?”只见他第一个举手,“我,老师,我的力气大。”话音刚落下,他就从座位上跑出来。虽然是冬天在一次次搬书中,他还是出汗了。
在我的心里他不算一个听话的好学生,但经过这次搬书,改变了我的看法。学生各有各的优点,不能一层不变的看人。教学应该因材施教,但在实践中往往做得不是那么完美。
赵庆菊
2014.2.24
小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在我小时候,老师经常强调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能事半功倍,学习起来不费功夫,反之,则事倍功半。我班有这样一位学生。
今天第一节课是数学,要学习新的知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这节课对于孩子来说不容易。在上课前,我就事先告诉了孩子们,上课要注意听积极动脑,这节课的知识你才能掌握。正在我和同学们层层揭开新知识的时候,只看见魏梦真在投入的做她的妈妈给她买的数学解析。我以为她学会了就让她回答问题,她支支吾吾,一点不会。我给她讲道理。
“上课要认真听讲,这样你再做题就容易了。”
“他脸红了。”把书阁了起来
我看了看她的书,做错很多,“边做边听老师讲是学不好的,一心不能二用。”
小学生在上课时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想干的事很多。上课时学的一知半解,下课时想多做一些题补救过来。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花很多时间用在补救上面,而补救的效果如何呢?错误百出,做题再多都是负担,久而久之形成厌学,自信心不足。
所以,老师发现这种情况就及时帮助学生纠正,让孩子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自习课上,老师布置适当的作业,量也不大,再三强调下课后交上。结果呢?还有孩子交不上。我观察这样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 点:开始时他们先拿出笔,然后再来回看看摸摸,两分钟过去了,又拿出本子,在书包里找了两分钟终于拿出来了,翻翻书找找题目又过了几分钟,这是我想他们应该开始写了吧,出乎意料他们又朝同桌看去,然后又转身看后面,和后面的学生说上几句话。一节课过去一半了,老师始终再看他们,他们也意识到了,就开始写。刚刚写了大概十分钟,又开始弄笔,又开始做小动作。这样一节课完了,他们的作业没写完,放学了老师要留下没有写完作业的学生,当然不能赦免他们,他们着急回家吃饭,中午了他们的肚子开始反抗。老师和学生的矛盾就这样产生了。
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要从根部找原因,把学生留下来不是目的,关键是找出在哪个环节出问题了,从孩子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上下工夫,做作业时要专心,不能磨磨蹭蹭,左顾右盼。时间就在磨磨蹭蹭,左顾右盼中丢掉了。这些孩子的自制力较差,老师要多关注并及时纠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赵庆菊
2014.2.26
队会课可以这样上
队会课以前叫班会课,传统的班会课是这样上的:老师把主题写在黑板上,然后呈现课件,给学生一些教育和启迪的话语。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一节课就结束了。
有一次,我班的小不点耿海玉和我说:
“老师,队会课让我们自己主持吧!”我用不信任的眼光看着他们:
“你们能行吗?别把时间耽误喽。” “老师,你就让我们试一试吧!”
我犹豫了一会儿,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只见他们高兴地手舞足蹈,几个人聚在一起做准备。上课铃响了,他们三个班干部一个写主题,两个在做开始前的准备。耿海玉说:
“今天的队会主题是‘交流春节期间自己做的事情’,下面我们从这几点交流:读书
活动
家务。”
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读书了,有的说帮妈妈包饺子了,有的说帮家人买年货了„„大家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说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做。
我没想到孩子的潜力那么大,老师在的时候他们不敢说,可能有所顾忌。
下面是他们的精彩对话:
“大家把在春节读的书说出来,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我读的是《没头脑和不高兴》,故事中有两个人物,一个叫‘没 头脑’,一个叫‘不高兴’„„”
“我读的是《小战马》,“小战马”不是一匹马,而是一只长耳兔的名字,他跑得快,头脑灵„„”
“我读的是《伊索寓言》,里面有狐狸和葡萄、狐狸和山羊、狼和小羊、乡下老鼠和城里老鼠„„”
“谁来说说春节在家帮妈妈干的什么活?” “我帮妈妈扫地、擦桌子”
“我和妈妈买年货,带鱼、海带、葱姜蒜等等。”
„„
我沉浸在他们的对话中,忘记了下课,看来这节课放手给学生是完全可以的,而且效果比我给他们上队会课还好,我服了孩子们。
赵庆菊
2014.2.26
做一个懒班主任
赵庆菊
2014.3.13 记得刚开学的时候,每天都要向学生喋喋不休地交代很多事情。慢慢地,孩子们对我的依赖越来越强,钢笔忘带了,书本忘带了,东西弄丢了找老师„„
时间久了,我发现孩子们做事时丢三落四的多了,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行为。
我由每天四次进教室,改为每天两次,我将劳动任务分配到小组,再由小组分配到个人,由班长带领小组长们检查劳动情况,检查完预备前向班级汇报,作业由小组长负责检查。班中出现了什么问题,班干部要及时向我汇报,队会课我把主题交给班长,让他负责选拔主持人,主持人再搜集有关主题的材料。
学校让全体学生学习拉丁舞,少先队给我们了两个小教练,我们班人数多,显然不够,我就让班长选出几个女孩子跟着小教练学习,她们学的很快,让她们自己去带队排练„„。结果证明:孩子们做的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
我意识到,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智慧,班主任会节省很多时间,而且孩子们也很乐意去为班级做事,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班的魏天赐,在学校是出了名的,不守纪律,在班里没有人 敢惹,做了错事,同学们也不敢告他的状,作业也经常不做,老师的 批评教育对他来说一点作用不起。往往是上午刚刚批评了,下午还会犯同样的错误。有事请假这是我班的铁规定,其他学生都做得很好,就魏天赐经常违反规定,我也和他的家长沟通了,让家长给孩子做好榜样。可是他爸妈不经常在家,家里的奶奶已经七十多了,效果不是很好,是不是还能找到别的方法?好在一会儿他回来了,看到他后,我走过去说:“吓死我了,你去哪里了?老师同学们都很担心你,你怎么也不跟老师说一声啊。”他有点不好意思了,小声说:“我去买东西了。”下午放学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又喊来了班干部,我让班干部写下他们对魏天赐的担心、好的建议帮助他改正。魏天赐看了班干部一句句温暖的话语,给他们写了保证书,保证以后一定要遵守班规。
我感觉,孩子与孩子心灵的交流,比老师说一大堆道理都有效。很多事情老师发愁不知道怎么解决,孩子倒有很多解决的办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困惑
赵庆菊
2014.3.13
我以前教的是英语,由于学校两个数学老师请产假,三年级数学的教学就落在了我身上,我积极的通过各种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课前我钻研教材,与学生进行交流,为学生创设一些现实的情境,学生们兴趣盎然。提高了学习兴趣。英语课时孩子喜欢通过真实的情景进行表演。数学课也一样,他们也喜欢老师每节课创设真实情景进行教学。
家庭作业不太好:
学生普遍存在:老师监督着作业做的还比较好,但是家庭作业字迹比较潦草。自制力强的孩子作业还好一点,这与家长有很大关系。通过开家长会、校信通和家长沟通。这一现象有了一些改善。很多时候我还是让他们在学校完成作业再回家。
学生不太喜欢笔算:
数学老师都在说学生计算题失分太多,以至于成绩不够理想。我们班的学生也是一样,对于一步的计算题,老师要求用竖式计算,学生就用竖式计算,可是对于老师没有要求的计算题学生不习惯在演算纸上计算,而喜欢口算,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错,我强调了很多次考试时间很充足,口算题大家一定要在纸上算一下,这样不容易失 分。想了许多的办法都不能很好的纠正这个问题,最后,我说考试口算题错一道再罚做五道。
应用题忘带单位:
不带单位是要扣分的,强调了很多次,还有学生照样不带,学习好的学生没有考试满分,就因为忘带单位扣了一分,太可惜了,数学就是这样,考察孩子的细心度,从小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这样长大后从事精确度高的工作才不会出错。
我也想了很多办法减轻自己的任务,而又能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成绩:
在班中实行帮教活动,就是让成绩好点的同学去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实现共同提高。
数学教师每天辅导学困生,他们的基础不是一般的欠缺。这是学习好的孩子帮不上忙的,只有老师孜孜不倦的输入了。
总之,我觉得,数学教学具有挑战性和灵活性,从生活出发,让每个孩子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所在。让误区少一些,努力学习,不断反思,实践可以使我们的经验不断增加。
听评课反思与总结
赵庆菊
2014.3.19
半个多月的听评课活动今天圆满结束了,我听评了几位老师的课,如沐春风,迷茫中找到了方向,和老师们坐在一起评课,学习了很多东西。老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模式。年轻教师的创新,对我有所触动。
首先,语、数、外各组认真组织听课、评课,有些老师宁愿调课也要参加听课,汲取他人长处,为自己的教学提供借鉴。
1、目标明确
老师首先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节课要完成什么教学任务、学生从这节课掌握什么知识。本节课的重点要反复强调,有些知识点学生自己读书就可以掌握;课堂上要设什么样的问题才最有效,怎样设计课堂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授课老师对这些心中有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精心备课
教学环节的设计、情境的引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课堂语言精炼,能少说则少说,语言准确,给学生起示范作用。教学环节的过渡语是不可少的,这样的课堂流畅,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课堂 练习、作业设计要分层次,既能巩固新知识,又能拓展。
3、关注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关注全体学生,在每个老师心中,对每个学生提出的 具体的要求不同,当有学生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应有任务,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通过听评课活动,我们以后争取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基本功一定要扎实,而且老师上课要有激情,学生的兴奋点才能被激发出来,老师死气沉沉,学生很难兴奋起来。
2、备课要细,千万不要在课堂上出现知识性错误。
3、把板书作为备课的必不可少的一项,提前设计好。
4、态度决定成败。我相信,只要每个人用心,功夫下到了,一定会成功。经验的积累,就是一个小成功,小成功聚集得多了,我们就会迎来大成功!
班主任心语
赵庆菊
2014.3.20
很多老师认为我只要上好我的课就行了,学生的其他方面都与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
有的老师上课还没有几分钟就把班主任叫到班里,某某不停的说话,某某在和老师顶嘴,某某打架„„,班主任也哭笑不得,只好牺牲自己备课的时间去一一处理。班主任也有疑问:为什么这些孩子在自己的课堂上表现那么好,而其他课就不行了呢?
当然,问题的出现与班级管理有很大关系,班主任应该认真找原因,和学生共同制定一套可行的班级管理方案,但沉下来想一想,课堂上出现这些问题就与这位上课老师没有关系了吗?有很多原因需要去思考,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老师和问题学生接触的少,不知道他们想什么,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更不知道他们为何在自己的课堂上捣乱。只要一句话:“班主任去处理吧!”,简单又省事,何乐而不为呢? 我想,好的课堂,不只是体现在老师把知识传授的多么精彩,更体现在老师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体会了多少。
是的,确实“省事”,可学生不会给你“省事”,慢慢的他们心里就没有这位老师高大的影子,他们在你的课堂上就会为所欲为,因为他们心里没有你,他们在你那里只会得到一句话:“班主任处理”。
孩子毕竟是孩子,可塑性很强,他们再怎么捣乱,老师只要耐心的教育,细心的开导,他们很快就改过来了。有一个学生说: “每一次放学我们就会听到班主任的唠叨:路上注意安全,要靠右走,不要路上打闹„„”。
还有一个学生说:“谁不来上学班主任会打电话的。” “外班的学生欺负我,班主任很生气把那个学生批评了。” “班主任骑电动车把我送家了。” “今天没看见班主任还挺想听他唠叨的。” “嘘„„别说话了,班主任来了。” “„„”
孩子呀孩子,谁管你们的多,谁操你们的心多,谁批评你们的多,你们就记住谁了,对吧。记得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当教师如果不当班主任那他的教育生涯就留有遗憾。
第三篇:随笔
作为人师,必须对学生循循善诱,设计多种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逐步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寻找写作素材,并能自觉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得到教益。以下就谈谈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在读书过程中随读随记,不仅记下文章主要内容,摘录其中的好词好句,还要写下读后感。这样不但使学生真正将一本书读懂读透,还为写作积累素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总结学法;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运用学法去进行写作实践。
二、启发激励后进,诱发写作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本班实际,既要注重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要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后进生基础较差,写作对他们来说肯定是件大难事,不少人害怕写作文。作为农村的小学生在优美的乡土风情、田园风光中生活,生动精彩的作文素材就在身边眼前,但是当他们提笔作文时,却不知道该选什么内容,只好咬笔头,不知写什么,怎样写或有话写不出来,思绪万千,犹豫不决。正当他们感到困难时,我走近他们身边轻声细语地给予启发引导,使其感到老师没有忘记他们,而是在关心他们使之受感动,促其鼓起勇气,树立信心,克服害怕心理,松松脑,透透气。此时尽量让他们提出疑难,教师指点思路,启发他们看到什么写什么——善于从变化中发现问题;想到什么写什么——有感而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自由活泼,形式多样,长短不拘——想用什么语言就用什么语言,心里怎样想,笔下就怎样写,就像与人说话一样,明明白白,简简单单,把事情记清楚,不要太讲究语言的形式。诱发写作兴趣,激起他们以文章形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愿望,同时善于找出其闪光点,对写作有进步的学生给予
表扬鼓励,从而提高其写作的能力。
三、交流展示成果,增强写作兴趣。
当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如果得不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兴趣就会慢慢地消退。使全体同学都有机会获得成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激励,对自己充满自信,不断增强自己的写作兴趣。
迁移规律对于语文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举一”,学生在完成单元任务时“反三”,可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但是运用迁移规律必须重视通过科学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的迁移方向,培养学生主动地发现,从而迁移出新知识,提高观察、分析、思维、概括能力;此外,还需要消除学习定势的消极作用,促进正迁移,抑制负迁移,提高迁移效果。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是学习的迁移。如何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见解。
一、深入研究教学目标,明确学习迁移的方向。
要使迁移方向具体、科学、明确,首先要研究课文的教学要求在全册教材乃至整套课本中的位置,研究这组课文传授的知识点与能力训练点在整个小学阶段语文知识网络和能力训练网络中所承担的具体任务。教师在授课前如果有了这个“全局”,就能明确这一篇课文与前后课之间在教学目标上的相互联系,这样在授课前就能自觉地做好学习新知识的迁移,并为再学习、再迁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完成知识的纵向迁移。
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学习新的知识,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就是所谓纵向迁移。语文课上学的课文在内容上虽然没有什么大的联系,但是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上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教师在教学新课文时,要善于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利用旧知学习新知,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横向迁移。
学生在一篇课文中学到学习方法,如果在新的情境中不能够加以运用,其实这些知识并没有被真正掌握。只有能在新的情境中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或方法来解决新的问题,也就是说实现了学习的迁移,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有意义。教师必须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凡是应该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或学习方法,不能仅仅满足于教过学过,而是应该千方百计地设计各种练习让学生练一练,使学生能及时地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实现学习的迁移。
掌握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学中,就是要教会学生把某节课上、某篇课文中、某次练习时学会的学习方法,恰当地、灵活地运用到其他场合中。这样,就达到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听、说、读、写。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和利用学习迁移的规律,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在知识激增和信息革命的今天,知识的迁移更有着它的重大意义,学生能否将学到的知识技能成功地迁移到新的情境、新的课题,已经成为衡量学生智力和能力是否得到发展与提高地重要标志。孔子说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迁移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最优途径之一,让学生学会迁移,应该是语文教育的灵魂。“为迁移而教”是有效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不需要教”是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培养学生迁移能力,是教师实现“教”且为了最终“不教”的关键,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
《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的经典之作,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让人读来爱不释手。以读为主,品味桂林山水之美是本课教学的特色。
课文开头一段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以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课文的第2、3自然段围绕“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名句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
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主要通过读----找----品----抓(语言表达方式)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学生通过学习总结了这段的表达方法,即:①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的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把水之特点来展现;②运用衬托、对比的写作方法突出漓江水的特点。第三自然段的写法与第二自然段的写法相同,所以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放手让学生按照上述方法自学,做到有扶有放,收到较好的效果。本文语句优美,让人百读不厌。为了让学生充分地从朗读中感悟桂林山水的美,我采用了多种不同的读书方式,如:自读、品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等,从读中品味景美,从读中感受本文的语言之美。为了让学生认识排比句,我在学习完第二自然段时安排了一个写话训练----训练用排比句式写话,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和仿写能力。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段,我又一次以引读总结全文,揭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另外,在教学桂林之山时,我还以抓重点词语、理解重点词语为重点,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如“拔地而起、奇峰罗列、色彩明丽、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只有理解了这些词语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到山之险、秀、奇的特点。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桂林的山还会有哪些形状?并出示了相对应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桂林的山之“奇”的特点。课后我留了一个仿写作业,并发现学生模仿例段写话的积极性非常高,我又利用一节课时间让他们交流、互相欣赏。同学们把对比、比喻、排比等写作方法都用在了自己的写作中,我想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精妙之处吧!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如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读得还不够到位。在练习排比句写话时,由于环节操作失误,在下一节课才补上。另外,在学习完课文之后,如果安排一个“小导游”环节效果会更好一些。
轻轻地翻开语文课本,一篇篇精美的文本映入眼帘,这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多么好的范例啊!引领学生一遍遍地阅读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其目的还是引导学生感悟、对话其语言的表达形式。细想封面上的“语文”二字,有“语言”和“文字”之意,和学生一起在文本间流连,学习语言和文字,感悟语言的精炼与优美,用词准确与精妙。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走进了课堂,和学生一起分享了《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当我走出课堂时,脸上不禁露出了微笑,因为在和学生一起分享第二自然段时,以字词句为载体,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师生在文本中游历,并亲身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之魅力。
一、品句
当学生反复朗读了课文第二自然段后,我设问:“会读书的孩子能够将厚书读薄,你们默读这一自然段后,能不能将这段话读成一句话呢?”分享学生的思考时,第一位学生朗读的是这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变成嫩绿的。我启发道:“作者除了描写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这一段还讲了什么呢?”学生继而又朗读了作者描写的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的部分。这时,再次引领学生思考:你看看哪句话既讲了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又讲了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呢?学生很轻松地朗读着这一段的第二句话: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至此,学生感受到了这句话在这个自然段中承接了上文,引起了下文,很自然地把前、后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品句的经历中,学生领悟到了一种读书的方法──把书读薄,学会概括。
二、品词
当品读“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这句话时,请学生概括出叶子的特点,可学生感到畏难。于是,我引导学生读句子,看插图,说一说,看过了这幅爬山虎叶子的画面后,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学生说了一个又一个,像“一顺儿朝下”、“没有重叠”、“不留空隙”、“均匀”„„我顺势引导:学语文,就要读懂书上的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你再读读这句话,能用文中的话来说说“均匀”的意思吗?学生从“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中读懂了“均匀”的意思。在品词的经历中,学生也领悟到了一种读书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
三、品字
每一篇文本中,都藏有一些运用得精妙之字。对话文本时,我都要和学生抓住运用得精妙之字反复品味,咀嚼,体会作者用词之精妙,丰富学生的语感。
如对话“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这句话时,我采用字理教学法,引导学生品悟那个“漾”字。师:你看,这个“漾”字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生:“漾”字是由“氵”、“永”和“无尾巴的羊”组成。
师:右上角这个部分是“羊”的省写,而“永”有“长久”之意,合起来的意思就是:羊群不断地增加。它的部首是“三点水”,这个字是指什么在不断地增加呢? 生:水在不断地增加。
师:既然是水不断地增多了,水面就会── 生:微微动荡。
师:再读这句话,你看看是什么在微微动荡?
生:满墙的爬山虎的叶子都在微微的荡了起来,像美丽的波纹。师:漾起的波纹是多么美啊!再读一读这句话,把你的感受一同读出来。接下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在这句话的学习中,先指导学生剖析字形,启发学生理解字义,再把理解送回句子中,朗读句子。在这一自然段中,我还引导学生品读那个“嫩”字,由“嫩”字组成的词语,有:嫩红、嫩绿和嫩叶。同一个“嫩”字,在词语中的意思却是不同的。这正是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在朗读中,学生有了思考,有了感悟。理解了“嫩红”与“嫩绿”的“嫩”是指颜色浅,而“嫩叶”的“嫩”是“娇嫩”之意思,学生感受到了汉字意义的丰富多彩。
在品字的经历中,学生又领悟到了一种读书的方法──据词理解字义。
与学生学习完这一篇课文后,我回到办公室,再一次静下心来思考,我感到:一篇篇文本都是由字词句组成的,徜徉文本之中,就是要品味组成文本的这一个个字、词、句。在反复朗读中,积累了词句;在联系上下文思考中,读懂了词句。这样的感悟,做到了积累,做到了学法的渗透,做到了让教材成为了一个例子,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这样的课堂,也突显了一个“实”──朴实与扎实。
《尊严》是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说理性文章。它讲述了石油大王哈默在还没有成为富翁前的一个小故事,说明了他是一个有尊严的人,正是因为他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尊严,并赢得了别人对他的尊重。
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暴露了我对于教材挖掘不深,缺乏教学机智、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以及缺乏学法指导等方面的问题。
由于对教材没有深入地挖掘和领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反映出自己还是“背课”的痕迹过重,课堂随机应变能力较差。整节课给人感觉总是“老师问,学生答”,没有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比如,设计学生初读课文这一教学环节时,我先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谁赞美了哈默?是怎样赞美他的?二是为什么会赞美哈默?对于第一个问题,由于学生在课前进行了预习,所以看到问题后便可以直接说出答案。但此时,由于我还不能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还是安排学生自读课文说出答案。这样,给人的感觉就是我在“背教案”。其实,遇到这种情况时,可让学生直接回答,然后再自读课文思考第二个问题。再如,本课的重点就是“尊严”的含意,但这一重点在我教学设计中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反重强调哈默是有尊严的,但是教师并没有抓住这个词,让学生真正体会“尊严”在课文中的含意。在参考其他教师的实录以及自我反思后,我认为应该在课文教学伊始先让学生说一说字典上对于“尊严”一词的解释,以及自己对于“尊严”这个词的最初理解。在学完课文后,再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自己对于“尊严”这个词的新的理解。再指导学生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话。让学生正确理解,当时杰克逊大叔其实并没有预见到哈默以后会成为百万富翁,而只是赞赏他的个性。说明只有一个有尊严的人在今后的生活中才会取得成功。此时,可以顺势力导,问学生:一个有尊严的人还应具备哪些品质?从而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除了尊严外还应具备其他好品质。最后升华主题,让学生对于那些同样也渴望成功的人说一句话。从而深化学生对于课文主题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学法指导。讲读课文的目的,是希望以讲读课文为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分析课文的方法以及相关学习方法的指导。但在我的这节课上,却是教师在“牵着学生走,教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整节课给人感觉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只是教师的一个陪衬而已。以分析哈默的语言为例,我事先将书中哈默的语言依次做成了课件,在授课过程中逐步出示,并让学生通过对比读体会哈默的性格。这样做虽然实出了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哈默的语言体会他的性格),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句子分析与课文相分离,并且没有更好地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我认为以下做法很值得尝试。那就是以“当„„时,哈默„„反映出哈默是怎样的人?”这样的形式,先带着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找到哈默的第一处语言,并进行分析,指导朗读。然后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再自己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语言,完成练习,教师在此过程中再加以指导。这样既可以将课文分析与朗读指导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又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以上就是我上《尊严》一课的体会和总结,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克服自己存在的缺点。
第四篇:随笔
开学随笔
怀揣一份兴奋、一份忐忑、一份期待,走进了幼儿园这个我从未深处过的大家庭。对我而言,是崭新的开始,自然也伴随着摸索、探究、挑战。
未想到的是,在我第一次的课堂上,考验就接踵而来。班上有位孩子郝春树是插班生,本学期才进入我们中班,不知为何,小班也未上过,但年纪到了,家人也就直接把他送进中班。因而对其他上过小班的小朋友而言习以为常的事,他确总是摸不着头脑,一个人傻愣愣地站在那儿。中三班,对他而言,极为陌生,也不和任何人交往,总是孤零零的坐在小椅子上,一声不吭。
这天上课,他拐着小脑袋,双手紧握,大声地喊道:“马老师,我要喝水!”这一声大吼,似乎已经用尽了他全身的力气,下一秒整个人都蔫了下来,无精打采,扭捏着身子,很不好意思。却也使得其他小朋友都侧目关注。我的课堂自然是戛然而止。尽管如此,我却很开心,看得出他花了很大的力气,做足了思想斗争,才敢站起来说出自己的需要。这也是一天里,他第一次开口,提出自己的需求。但作为老师,我必须要掌控好课堂的纪律,如若真的允许他去喝水后,那么其他小朋友也会跟着有样学样,这节课也就不能继续下去了。于是,我便拒绝了他,并告诉他听原因,他也便没吭声,安静的坐了下来。
却没有想到,第二天孩子竟然没有来上幼儿园,问了家长情况,才知道孩子晚上就开始发高烧,这会儿还在医院挂水。我听了以后,心里很是不安,自然的联想到了昨天孩子问我要水喝的事情。这也许不仅仅是他第一次在学校里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意识到,尽管孩子在课堂上并没有不舒服,但也有可能正处在体温上升期,人自然是会感到口感舌燥。而那时我却没让他喝上口水。又是下午的课,下课后就直接被家长就接会走了,到最后都没有在幼儿园满足他的需求。他是否会因此而不喜欢上幼儿园?
想来很是愧疚,心里头在掂量着,是不是当时就应该给他杯水喝一喝。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孩子在课堂上想喝水,依旧要遵守课堂最基本的纪律,否则一堂
课就乱了套,无法进行下去。但是课后,教师一定要第一时间满足他的需要。就如郝春树的情况,下课后,我就应该第一时间请他去喝水,满足他的需求。不仅仅是在喝水这件事情上,在课堂上孩子提出的其他要求,课堂上如若不被允许,课后最好在第一时间去满足孩子。让孩子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关心,使得孩子能够每天高高兴兴的去上幼儿园。
第五篇:随笔
暴雨横流,或者风景看透,总归于细水长流。
天气变冷,到了零下,下午开始翻阅以前看过的或者和看了一半的书,留在实验室的书不多,一本在一高门口买的,记得当时和刘小贱一起,我说我要买一些文学性比较强的书,之后还被他鄙视了一番,翻了不到一半,一放就是好几年,再翻阅时已没有了当初的感觉。时间总是这样的悄然,当你再转身,多已生锈。
今天从图书馆借了一本小小说的合集,记得只有在高中的时候买过一些小小说,且当时只是为了封面上的油画,拿到一本看下要怎么剪下来,然后贴到我自己的笔记本中,现在想起来,我怎么会干那种事情。用琐碎的时间翻阅了前面的几篇,《刻碑》中的一句话,碑者,史也。瞬间的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心中的感慨,只留下默默的感动和惊叹,刻碑事小,却不能改写了历史;《脸谱》中的讲到,一个画脸谱的年轻人,即使在**时依然坚持自己,本来是游街的事,要画成丑行,而却把所有人画成了他们自己想要的样子。再苦再难,人也不能老变心,变脸,这叫万变不离其谱,难掩自己内心的情绪,于是,也想某一个天我总会有我的专属标识。
下午抽出时间整理了一下我以前写出的文字,把所有的文章都理了出来,看下从09年到13年来的四年的变化,遗憾的是有些文字已经在那个坏掉的硬盘中丢失,那个坏掉的硬盘,还有许多关于我出行的照片,什么时候能够与故人旧地重游,也有我最亲的最佳损友,我也想知何时能与你们相约再次喝酒,等到老,不知道时间够不够。
冬已渐暖,围巾也放在了一边,南昌的夜有了些许的变化,星星也多了起来,多了一份沁人心脾的宁静,顺子买了孔明灯,十点四十的足球场的正中央,有零星的人经过,一对或者是对影成双,我们写下我们的祝愿,尤运写了bestwishesforsb,我写了对我身边的人的感谢,顺子写的我没有认出来,点亮的孔明灯,虽说没有电影中那样大片大片的汇成灯海,我们还是注视着等它的渐渐消失,离开的时候,在操场的一边,发现几个很大的字“杨端端,我爱你”没有署名,有什么用,我却不这么认为,如果你真的去爱一个人,不要去担心,被爱的那个人总会听得到,爱一个人总归无法掩饰,只是表现出的或多或少。
膝盖恢复了七八层,等待明年夏天,或许就会痊愈,大概一年的时间,也让我体会到了已往没有体会到的事情,经历总归不是坏事,夜已经暗了下来,总想把一些事情解释清楚,但却不知道从何说起,交给时间吧,也许只有时间才能给我们最好的承诺,年轻时停留在我们耳畔的承诺,早已被时间雕刻成了最美好的回忆,我也竟然害怕给予承诺,担心自己负担不起。感情总归是两个人的事情,一个人再怎么努力,也总是于事无补,交给时间吧,如果时间冲淡了不仅仅是那份难以释怀的隔阂,我也平静的接受,如若没有至少我还能看到这些年庭院的花开叶落。
满堂盛宴,还不如一晚细面;三千繁华,不若庭院的花开叶落。
有时会觉得,这样的体会对于我来说会不会太早,或许是开始太在意生活,在意身边经过的每个人,一朵花开,一片叶落,一句用心的问候,一个亲切的回眸。想起我曾经坐在教室,一直等待的那一个在门口的回眸,没能等到,我败给我的不勇敢,败给了那些子虚乌有的难堪,那一声“hi”还在我耳畔徘徊,我忘记了当时的音色,却始终记得那个美好的微笑,如同一朵若梦的花为我而开。
寒假在不远的地方等我,整理下心情,准备北上,从武汉转车,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要想着提前抢票,买票。武汉,武汉,两个月前就说好去武汉,一直没有时间,或者是没有心情,总想一个人能和我一起去武汉,见见吕亮,看看冬天的武汉大学时什么样子,今年寒假应该没有这个机会了。半年了那本《红楼梦》还没有看完,看着红中的琐事,有时真想放下,或许,等到我看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有一些体会,于是每天中午或晚上都会抽出一些时间随意翻翻。
一个人坐火车,习惯了一上车就带上耳机,然后打开一本书,估计我自己去一趟**我就能把剩下的红全部看完,雅鲁藏布江,珠峰,原始的村落,风景对于我来说不再具有像以前那样的吸引力,开始在意陪我看风景的人是谁,以及看风景的心情是怎样。
喜欢沉静的事物,更喜欢沉静的人,也喜欢用沉静这个词形容他们,这个词来自于高一老师对于我文章的评语,说我的文章有一种沉静的美,于是我就从那天起喜欢上了这个词。九月的浮躁一直蔓延到岁末,是该让自己慢慢的沉淀,关于这一年来经过的路,大四,毕业,人来人往,研一,新的一程,喜怒哀乐,悲欢别离,我体会着这个过程,也感谢这个过程,让我渐渐的成长,渐渐的学会对自己,对身边的人负责。
认真是一种境界,朋友的一句话,很多时候,不是你想认真都能认真的起来,这应该算是一种习惯,这场暴雨横流之后会有我想看到的细水长流,因为我认真努力的站在这场暴雨的中央。
我等了一年,等到了我们的第一个十年,亲爱的你,不知道我们之间会不会有,那无声的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