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我家的变化
从1978----XX年,这30年间我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衣、食、住、行上也都有了根本的改观,生活的美好,让我们都激情满怀的把事业、家庭、子女教育、生活质量提到了更高的层面上,家庭里其乐融融,充满温馨。
我已经退休16年了,亲身经历了这一伟大的历史变革,感受到30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给人们的精神、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喜悦和健康,从而延长了人的寿命,百姓生活有了保障。从衣着上看,日渐靓起来的各种服饰,把人们打扮得五彩缤纷,我也解放了思想,加入了时尚队伍,只要是穿上就显年轻,我就先打扮老伴,自己选择很阳光的服饰,虽然老啦,也要让人看起来好像比实际年龄小10岁,心中别提多高兴啦。不再是过去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穿法,这样也显得精神多了。
从住与行上来对比,那更是翻天复地的变化。我们在70年代末仍然住在“一明两暗”的小北屋里,人口多、孩子小,就都挤在一个大床上,另一间屋有两个单人床,那是两个孩子的空间,他们就在床头上钉个板子,放自己的学习用具,我们没有好的经济条件去买傢具,什么都凑合,屋里乱七八糟的,好像明天要搬家似的。尤其是冬天,取暖就成了问题,只在堂屋点个铁炉子,使用的蜂窝煤,质量很次,常常是那煤气味儿熏得人头昏脑胀,就这样还买不上那煤,得到清早4--5点钟去煤厂排队,经常是煤还是软摊子哪,就被买主抢走,我也只有去抢,拉回来300斤里没有几块是整的,我学会了团煤球,这就好办了,但可累坏了我。有一次我中了煤气,非常历害,三天不省人事,医生说:血液里有毒。结果输输液就好啦!可把孩子们吓坏了。后于85年搬到石家庄,又相继买了三室两厅的大房子,有了暖气,这回可舒心了。在职时,想都想不到的事,在退休后实现了。在人们鼓起来的“钱袋子”里也改变了出行乘车难的问题。因此,私人轿车日渐增多。就我家而言,大儿子及儿媳各有自己的汽车,小儿子两口也各有车,女儿那边及外孫子都是摩托车、助力车,一来:方便快速,二来:节约时间有利工作,休假日旅游也方便。
最让我体会深刻的是:儿子、孫女圆了我的出国梦。他们通过自己的刻苦勤学,分别去了大洋彼岸读书或工作,这在30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都一一如愿,而且工作出色,学习优秀,屡屡受到表扬和提升。当今快捷的通信方式,让我们可以“视频交流”如同在身边一样,让人样样满意。因此没有理由不好好的活着,享受这美好生活,这就必须注重科学饮食,从钱袋子里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快乐,吃出家庭和美,喜气洋洋。精神饱满,我家人人都笑开颜。
第二篇: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
物流101班 廖耀南 学号10615118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这30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用说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消费的变迁,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最直接地写在了每一个人的脸上,最细微、最形象地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身上。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可以透过不同时代人们的穿衣变化来寻找到最为直接、细微的答案。今天,当我们再次审视那段逝去的岁月,会惊奇的发现30年的服装变革史就是一部写在每个不同年代的中国人身上,鲜活而富有说服力的改革开放发展史。改革开放30年,一些渐渐消失的服饰词语,记录着一个一去不复返的时代。今天当我们重新回忆它们,除了苦涩、辛酸、亲切,还有不尽的感慨: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时代在变,观念在变。服装,这一社会文化的产物,承载着人们深层次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地进步、创新,透过衣着的变迁,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开放的中国。
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之“衣”
30年前,在所有人的身上,绿、蓝、黑、灰颜色的衣服一直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也许,稍微鲜艳一点的衣服就会引来“资产阶级思想”的指责;30年前,一家几口人一年四季的衣服,一个衣橱就可以轻松装下。用好听的话讲,人们的衣着穿戴以艰苦朴素为荣,其实还是供应紧张。那时买布得有布票,一个人一年就给三四米布,加上挣得也少,一个月三四十元钱的工资,想置办件新衣裳得在过年时。如今,人们大衣柜里五彩缤纷,很多女性朋友开始不得不为换季时清理衣柜而感到烦恼„„30年前,走在大街上,千篇一律。可是对于很多现代女性来说,最尴尬的事恐怕就是“撞衫”了。30年前,绿军装,小白鞋,是最时髦、最时尚的装束。谁要是穿有颜色的服装,自己都不好意思出门。在那清一色的年代,没有人讲究服饰衣着。
改革初期:走出“灰暗”的年代 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老百姓服饰的春天开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迅速进入老百姓的生活,向年轻一代传递着最新的潮流信息。而这样的变化,直接体现到上个世纪80年代的小青年身上。当年最抢眼的就是大街上横扫而过的大喇叭裤。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戴蛤蟆镜、穿喇叭裤是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它的轰动效应不亚于现在的裸奔。所谓喇叭裤,因裤子形状似喇叭而得名。裤腿上窄下宽,从膝盖以下逐渐张开,裤口的尺寸明显大于膝盖的尺寸,形成喇叭状;裤长一般盖住鞋跟,走起路来,兼有扫地的功能。虽然喇叭裤作为一种“怪现象”出现,但是它却打破了之前中国服装的“统一制”,让人们大开眼界。随后,像什么“港裤”、“体形裤”等各种新潮的服装相继涌现,让人们紧跟潮流走。体形裤也流行了相当一段时间。当时特流行,凡是女生,无论年龄大小几乎都穿过几条。冬天天冷,为了保暖,大家还都在里面套毛裤,箍紧的双腿就像圆规,现在看起来是有些可笑。不过在上世纪80年代,的确很时尚。” 《霹雳舞》是20世纪80年代最震撼中国青少年的歌舞片,身着蝙蝠衫,头上裹布,脚踩高帮运动鞋,一遍遍模拟擦玻璃或者外星人行走动作的情景,成为当时年轻人的追逐。于是,蝙蝠衫成了那个年代的流行装。蝙蝠衫宽宽大大的袖子,一改传统服装的样式,让人们耳目一新,当时穿上很时髦。牛仔裤在那个年代曾掀起过热浪。现在它被大众所接受。但在当时也是‘不良青年’的专利,由于它过于颓废、前卫,被大多数人所拒绝。不过经过时间的磨砺,牛仔裤现在已经深入人心,不光年轻人喜欢,上年纪的人同样可以穿牛仔裤,它成了最招人喜欢的服装。”
80年代:色彩缤纷时代的来临
在很多人看来,中国服饰发展的春天与中国人时尚观念的复苏开始于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人们看到大喇叭裤、蝙蝠衫、还有健美裤和连衣裙。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迅速进入中国,向年轻一代传递着最新的潮流信息。而这样的变化,直接体现到80年代。街上流行红裙子.80年代流行一部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反映的是纺织厂的女劳模与漂亮裙子之间的矛盾冲突,由当时的偶像级女星姜黎黎和赵静主演,影片的创作人员在拍摄时也许没有预料到,这部影片会成为那个年代中国人服装革命的写照。80年代初,封闭的大门被打开,外面的世界使中国人眼花缭乱,别人的生活方式使中国女性开始以审视和怀疑的目光打量自己的穿戴——随着对文革极左思潮清算的深入与扩大,中国人开始认同这样一个真理:美是没有阶级性的,穿衣戴帽不一定与意识形态的健康与否必然相连。银幕上的“红裙子”是中国女性从单一刻板的服装样式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符合女性自身特点的服装色彩和样式的一个标志性道具,一个多样化、多色彩的女性服装时代正式到来。
比基尼的中国“处女秀”
1985年8月,全国体育界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国家体委规定,参加第四届全国健美比赛的女运动员,必须穿三点式泳装,因为这样才符合国际标准。可是,各地的选拔赛穿不穿三点式,没有规定。于是许多大城市一次一次地讨论研究,一次一次地请示报告。结果,这么大一个中国,竟没有一个城市敢领这个先。而第一个穿着三点式在选拔赛上成功地登台亮相的,竟是广东省的一个体育健美专业户——熊国晖培养的四名女运动员,因为,他不需要那么多的研究、请示、汇报。这就是在今天已经极为平常的比基尼首次在国内亮相。多少年来,封建思想的幽灵顽固地盘桓在中国人的脑海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一而终的封建礼教,穿衣不能露出皮肤,笑时不能露出牙齿的陈规陋习,如同一道道镣铐,紧紧地束缚在中国女性的身上。即使时间已跃进到80年代,即使改革开放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别样的世界,即使我们已拥有了众多女政治家、女教育家、女企业家等中国女性的骄傲。西方有句俗语:“比基尼告诉我们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就是自由。”对于80年代的中国,“女性的形体不能袒露于众”——这种观念如同最后一道镣铐,仍然紧紧地锁着国人的心。一个巨人苏醒的年代,凌乱和杂芜是它的必然特征。当第一个女人战战兢兢地把自己美好的肢体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来时,整个民族对美好的追求开始对全世界表露。“新浪潮”大概是这个时代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世界以真实的面目呈现在中国人面前时,中国人也以极快的速度赶上了世界的潮流,而女性服装往往充当着潮流的风向标。女性自我性别意识的觉醒是一个社会的幸事,无论是哪个时代都存在这这样一条真理:女人漂亮了,世界才美好——改革开放的中国人更加相信这一点。
90年代:这个世界变化快 1998年,某时尚杂志上有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大意是:假如昨天在米兰或巴黎发布的一种时装款式今天出现在北京或上海一位女性的身上,你千万不用奇怪。90年代,中国服装至少在高端人群中已经实现了与世界的同步。奢侈、豪华、昂贵不再是用来批判西方生活方式的专用词,而成为人们理直气壮追求的生活目标,对名牌的崇拜成为高尚品位的表现。从地摊货到专卖店 90年代是中国女性服装变化最快的年代,一种潮流还没有形成几乎就面临着过时的尴尬,一群北京女孩托一位在广州上大学的同学捎带当时很时髦的健美裤,没想到同学暑假回北京时带的好几条健美裤大家都不愿意要,原因是健美裤已经过时了。在大城市里,这一时期女人都习惯到专卖店买衣服鞋子,而低收入的城市女性则更多地光顾各种服装摊,那里有更大量的款式与花色的服装供人选择,价格也更加便宜。而统治了中国消费市场几十年,高不成低不就的国营百货商店的服装柜台,一时间门可罗雀,除了外地旅游者,几乎无人问津。就连学生们也开始纷纷追求所谓的品牌服饰,于是“真维斯”、“班尼路”等各个品牌专卖店遍布于京城热闹的新街口、西单等繁华地区。昂贵的专卖店和便宜的地摊,成为90年代中国年轻女性们选购服装分化的两极,中间地带
几乎不存在。这一时期,中国人的日常着装意识在这个年代发生了一次彻底的革命,他们从长期以来注重价格和款式变化为更注重品牌。着装的品牌档次成为人们身份和品位的主要标志。尤其是中国女性,当她们开始以更独立的身份出现在重要的社交及商务场合,“没有件名牌的行头没法见人”成为普遍女白领的共识。是“寒流”也是“韩流”
除了对品牌的追崇外,服装的大胆尺度也开始挑战中国人的眼球。内衣外穿、露脐装、哈韩服等站到了流行前沿。当露脐装、吊带装最早在中国出现时,让很多人的眼光无所适从。天寒地冻的严冬季节,你能看到穿着单薄的美女袅袅婷婷掠过你的视线,“要想俏,冻得跳”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私人汽车的普遍、办公条件的优越足以使更多的女性把夏天的轻衫薄裙一直穿到雪花纷飞。哈韩族的主要服饰特征则是穿着肥大并伴有大窟窿的及地牛仔裤和牛仔服招摇过市,很多人都以为是穷得没钱买衣服,只有少数经常阅读时尚类杂志的人才知道这是一种新潮流。其实这种服饰很不适合东方人过于矮小身材,然而这样的穿着搭配方式如寒流一般瞬间席卷中国,而这股潮流恰好叫“韩流”。
21世纪:个性才是王道 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人对服装诉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穿出个性——最好是独一无二。服装的主要作用已经不再是御寒,而是一种个性魅力的展现。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21世纪,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体现。唐装走俏全球、旗袍热遍世界,中国服装作为一种文化潮流和商业主流在全世界受到注目和尊重。中国元素2001年在上海APEC峰会上,20位各国领导人集体亮相,他们穿的都是大红色或宝蓝色的中式对襟唐装,这一情景通过电视瞬间传遍全球,唐装迅速流行。章子怡在柏林电影节领奖台上惊艳亮相的一袭肚兜式晚礼服更是让中式服装跻身世界时尚前列。这种东方韵味十足的唐装,使穿惯了现代时装的人们产生了亲切感和新鲜感。于是乎,唐装也随着这股热潮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老人春节置办一身唐装尽显雍容华贵,孩子过百岁穿上唐装小袄越发喜庆可爱,时尚女性身穿经过改良的中式礼服参加小型party,所有男士都会行“注目礼”。有句话叫:“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服装作为时尚的风向标早已超越了民族的范畴,只有当传统和现代真正结合的时候,当东西方文化水乳交融的时候,时尚才能展现出最为夺目的光芒。我的衣服我做主
对于很多现代女性来说,最尴尬的事也许并不是穿了一件不得体的衣服,而是发现居然有人穿了一件跟自己一模一样的衣服,这叫“撞衫”,这是现代女性最不能容忍的。如果说20 世纪90 年代中国女性对于服装的追求要通过品牌穿出品位和档次,那么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女性对于服装诉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穿出个性——最好是独一无二。一部分有条件的高端女性开始向世界著名品牌商定做衣服。追求个性、标新立异是现代女性服装需求中最重要的元素。对于一个真正时尚的女性来说,如果有可能的话,她可以从北京专门飞到广州或香港,而目的仅仅好似为了买一双跟自己的服装匹配并且是全中国独一无二的袜子。当然,寻求个性化服装也是要有一定经济基础的。马小姐可以说是生活在时尚最前端的人群之
一。开着宝马车的她曾一度是世界名牌的忠实推崇者,Gucci,Prada, Chanel, Fendi等世界级品牌都是她衣柜里的“常客”。她最喜欢的电影是《穿Prada的女魔头》,最懊恼的事情是“撞衫”,最常说的口头禅是:“这可是限量版噢!”她经常会突发奇想的来一些DIY的独创,例如把一条新买牛仔裤的裤边剪掉,然后做成一对蝴蝶结缝在裤腿的两边,或者是把长袖外套的袖子剪掉改成马夹。在平时的穿着搭配上她也经常会不按常理“出牌”,西服下面配运动裤,连衣裙下面穿旅游鞋,她不无自豪的说:“我现在的穿衣风格就是“混搭”加“个性”,我要穿出我自己的独特魅力。” 在网络上,我们经常会“遭遇”80后的年轻人在自己的博客中大“晒衣服”,意思就是把自己钟爱的服装拿出来展示,供网友欣赏。其中不乏有DIY的作品,也有在不起眼的小店里淘到的精品。每个人都希望通过服装来体现自己的独特品味、灵感创意,以不媚俗、不趋同、不随波逐流来彰显自我。当改革开放进入21世纪,人们从简单的跟随潮流到现在的引领潮流;从盲目崇拜名牌到现在DIY个性服装的盛行,无不体现出了时代的更替和进步。21世纪是张扬个性的时代,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时代,更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自由时代。
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我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必须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通过深化改革,解决体制转变中的深层次矛盾和关键问题;通过扩大开放,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新时期30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增强的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坚持和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和主要内容。一方面,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确保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确保了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的轨道上实行改革开放,就是对原来僵化、缺乏活力的旧体制进行全面的变革,使之更加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更加符合我国国情,更加符合现阶段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从而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
改革开放的意义
为尽快提升经济发展速度,邓小平与党内的开明派开始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并试图改变人民心目中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根深蒂固的形象,这场改革运动的目的是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改变生产中不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并建立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这场改革的经济方面在农村取得了率先突破,并随之迅速在全国各经济领域内推行改革。
第三篇: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
我的故乡是在……,那里人民朴素,笑容和蔼,是一个在改革开放后,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的城市。城市不大,但也是今时不同往日,与以前有了很大变化,这是我亲身体会到的。
第四篇: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期待下一个三十年
30年的改革推动了30年的发展,30年的发展,让中国大踏步走向了世界,也让世界认识了正在崛起的中国。
1978~2008,我国改革开放走过了近30个年头。
30年的改革推动了30年的发展,30年的发展,让中国大踏步走向了世界,也让世界认识了正在崛起的中国。
30年的改革开放,铺就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敞开,以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突出标志,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一组数字记录了30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通过近30年的发展,GDP年均增长接近10%,目前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量为世界第三;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了6.7倍;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6年的2148万,联合国2003年发表的最新减贫统计表明,世界减少贫困人数的90%来自中国;我国利用外资累计达到2575亿美元,连续14年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改革开放30年来,由于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对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探索不断拓展,对市场主体自身利益的维护有法可依,我国财富创造的能力显著增强。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提出了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1987年,提出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的运行机制,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到了1992年的十四大则首次提出并最终确立了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政策的不断调整,在经济运行中通过明晰产权权利,造就了一大批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市场主体。诚如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科斯所言,清楚界定的产权是市场交易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产权的重新界定奠定了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制度基础,也奠定了30年来财富创造的微观基础。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于农民农产品权利的首次确认,让农民成为了与市场联系的商品生产者;8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使利润也成了国企追求的目标;大批民营经济的兴起,不仅因其扩大就业、活跃市场、提供税收的贡献而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其催生了众多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参与市场竞争与合作的真正的经济人。
改革开放30年来,政府与企业、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逐渐调整,边界日益清晰。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度创新培育了大量产权清晰的市场主体,这些具有独立利益诉求的市场主体在交换中谋求发展,创造财富,成就了改革与发展的丰硕成果;另一方面也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了众多合格的经济组织,降低了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两方面的合力作用共同创造了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奇迹。
市场因交易而生,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让人们学会了尊重市场、相信市场,认识了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也积累了市场取向的渐进改革带来的巨额财富。
正如十七大报告所强调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完全正确,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回味30年的改革发展,我们心潮澎湃,展望30年的美好愿景,我们热血沸腾。
在下一个30年里,我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并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按照十七大确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也就是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工业化,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到建国100周年时,也就是205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下一个30年里,我们将有很多经济发展上的期待。
首先,期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备。作为配置资源的市场主体,每一个生产者、消费者都能够成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的经济人,通过每一个人对各自利益的合法追求而达到全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市场体系更加健全,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依靠市场来形成,以便正确引导市场主体作出恰当的投资和消费决策,更加合理有效率地配置稀缺的社会资源;政府调控更加科学、更加有效、更加富有预见性,真正做到未雨绸缪,见微知著、睹始知终,确保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体中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建立覆盖城乡的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让每一个公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开放型经济持续发展,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显著上升,再展昔日大国的雄风。
其次,期待我国在国际经济的竞争与合作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在国际经济的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中,如果说前30年我国经济还主要是在垂直分工中相对较低端获得了国际比较优势,那么在今后30年将更大程度地向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进发,并在竞争性的产业获得与发达国家比肩的竞争优势,应该成为产业升级与发展的根本方向。
再次,期待城乡居民在全面小康以后过上更加富裕、更加幸福的生活。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体差别虽然存在但越来越小;反映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和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越来越低;在消费支出结构中,享受型和发展型的消费比重大幅上升。
对于今后30年乃至以后的改革与发展,我们有理由期待,有关这一点,许多海外研究机构也表达了相当乐观的预测。有机构认为,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到2015年中国将稳坐全球经济总量的第一把交椅;中国的许多个产业,除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还包括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将在全球获得难以比拟的竞争力,并提供日益增加的就业岗位,难怪一个西方的研究人员惊呼,争夺今后的就业必须向东、向东、再向东;联合国新近发表的报告表明,今后中国的城市化速度将明显加快,到205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70%,比目前提高约30个百分点,那时中国的城乡差距明显缩小。
我国发展的潜力是巨大的,挖掘潜力过去30年靠改革开放,今后30年仍然靠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只要改革开放的制度收益一直大于改革开放的成本,围绕改革开放的制度创新就永远不会停止。
让我们的美好期待变为激动人心的现实,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继续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推动科学发展。农村改革,要进一步明确地权,使得农民土地使用权资本化,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市民化创造体制条件。2000多年前孟子说过,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让农民自由地支配土地的使用权,实现稀缺土地资源高效率地配置,还须改革破浪前行。关键领域改革,要加快生产要素价格改革,进一步推动资源价格的市场化,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建设服务型政府,弱化直接的经济性管制,加强在环保、节能降耗、安全、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社会性管制,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基础和运行环境。重构微观基础的改革,要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体制改革,使这两类企业都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
可以相信,下一个30年,全体人民必将更多地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要使可分享的成果更多,蛋糕更大,必须不断推进市场化的改革开放进程。因为,分享不是无差别的、等份额的分享,而是要建立健全效率基础上的注重社会公平的共享机制。毕竟,无论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义务教育的免单,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支援落后地区的发展等,首要的是国家通过市场化的改革激发市场主体创造财富的能量,过去30年是如此,今后30年或者更长的发展时期,也必定是如此。(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第五篇: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家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家的变化
世界贸易组织、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这些名词已经成为这几年来中国最热的关键词。世界各国的人民对中国越来越了解,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无分肤色的界限,一天一天,彼此的距离不断地拉近。走在中国城市的街头,高楼大厦灯火通明,宽敞大道两旁商品琳琅满目,路上行人穿着有致,公园里绿草树荫,鸟语花香。回头看看教科书上,新中国刚成立或者大跃进时候的日子,其生活条件根本不可能与今日之中国联想到一起。中国为何发生了如此翻天地覆的变化?世界人民都知道:一九七八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其中最让世人津津乐道的当属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实,这30年来我们的经济发展是成功的,也是我们所值得骄傲的。自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我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纪元,党的十三大上更是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我国成功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在经济飞速发展之后实行了有效的宏观调控使经济软着陆。实践证明我党的决策和领导的正确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1978年我国的人均GDP为381元,在当时约合149美元;而2007年我国的人均GDP已经上升到了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飞速提高:1978年的中国相当贫穷,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57.5%,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更是高达67.7%;到了2006年我国的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到35.8%,下降了37.7%,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43%,下降了36.4%。
正因为有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物质保障,奠定了我国的经济实力基础,才有了今天我们的好生活,也促成了政治、外交、科研等各个领域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使我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解放出来,成就了中国今天的辉煌。回顾当初那段历史,我们顶住了国际压力,打破西方“制裁”,并和昔日的对手美国、欧洲等国家积极建立了外交关系,发展睦邻友好,营造有利的周边环境,同时以一个负责人的打过的态度广泛参与各种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让世界更加了解了中国,认识到了中国的崛起。在今年年初的雪灾和汶川地震中政府迅速反应,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降到了最小,现在正在上演的金融危机,中国也负责任地参与应对,和其他国家一起努力稳定金融市场,将金融危机的损失降到最低。
整个中国和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我只能从电视机或者报纸中了解,但是我身边的事情,却是我最了解不过了。改革开放对于我家的影响同样是翻天地覆的,因为其关系到我家的切身利益。
听说我们家在很久之前是个地主家庭,生活宽裕,每天吃穿不愁。后来战争的烽火不约而至,席卷全国,我们家当然也不能幸免于难,战后的家乡已经不复原貌,而我们的房子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废墟就废墟吧,家产全没,人还在已经是万幸了。于是,捡起旁边的瓦砾废砖,在原地搭起了一个小小的房子,算是有个有瓦遮头的地方。到这里,我爸爸还没有出生。就这样,临时搭建的房子,谁能知道,竟然用到了我爸爸二十多岁。爸爸说,小时候,经常要跟两个妹妹跑到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的地方去挑柴――至今我还不是很相信。爸爸和他的二妹都只是读到了小学,就没有条件读书了,大妹就比较幸运,读完了初中。爸爸出来之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粮油食品进出口贸易公司”,也就是外贸局的前身。而他能在这里工作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自从工作以后,我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爸爸一开始什么事情都做,就是一“万金油”,从搬运到维修,从收购到出口,什么事情都能帮上忙,爸爸当时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例如挑水果,我就从来没有见到他有挑到不好吃的。由于工作上得力又勤劳,爸爸很快就被提升,收入也越来越高。大妹后来成为了会计,二妹也嫁了一户好人家,家里的那个小房子没推掉,爸爸在旁边再另盖了一间三层的房子。不单只是我爸爸,整个社会,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都大大地改善。爸爸后来除了在单位工作之外,看准了社会发展的机遇,也自己另外搞起了家具事业。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对于家具的要求量非常大,当时爸爸又认识一些制造家具的师傅,于是在小房子的旁边盖起了一个“大房子”――一间只有一层楼的平房,却有两层楼的高度,足足有300多平方,作为制造家具的工场。貌似我到这个时间附近就要出生了。后来小房子推掉了,又重新盖了一间,然后一直维持到现在的样子了。爸爸后来当上了个小经理,在股票市场上也捞了不少,被我的同学誉为当地的“巴菲特”,我爸爸就说,那以后就叫他“老巴”吧,我当场就囧了。前面的事情,好多都是只是听到大人们说起“当年事”的时候了解到的,按照小姑的说法就是,自从掌门人(我)出生以来,我们生活就好了。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人们的生活确确实实得到了质的改善,而且改善的程度不是一般的大,尤其是广东地区。作为一个见证着中国这条沉睡的巨龙苏醒的人,我感觉非常荣幸。而改革开放,即是引领巨龙飞舞起来的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