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的体会

时间:2019-05-12 16:5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常州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的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常州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的体会》。

第一篇:常州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的体会

常州改革开发三十年变化的体会

090602110 陈子斌

一、对常州的基本了解

常州是一座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又是一座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全市总面积4375平方公里,人口339万,其中市区面积280平方公里,人口85万;下辖武 进、金坛、溧阳三个县级市,天宁、钟楼、郊区、戚墅堰四个行政区和一个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州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金三角地区,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市区北至长江,南临太湖,都只有18公里。水陆空交通便捷,京杭大运河、京沪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穿城而过,民航机场通达北京、广州、大连、厦门、深圳、海口等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并具备了开通中程国际航线的条件,长江常州港万吨级通用码头已建成投入运行,邮电通讯可连接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2年,常州成为“ 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中国城市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之一,所辖三市也都先后进入了“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1995年以来,常州又连续几年被江苏省权威部门评为投资回报率最高地区,并成为国内第一批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种优势,经过全市人民的建设和努力,已发展成为经济实力较强、产业门类较多、内外贸易发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工业城市。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的五年,是常州历 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显著提高。下面是我的所见所闻及一些体会。

二、路宽了,楼高了,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高速公路网络全部形成,建设京沪高铁、沪宁城际两条铁路常州段,完成飞机场改造升级。南部新城基本建成,北部新城初具规模,老城区经过改造呈现崭新面貌。建设城市快速高架环,快速公交网基本形成,奥体中心、文化中心、传媒中心等一批功能性建筑建成投运,所有菜市场全部改造提升。新运河建成景观航道,老运河经改造逐步成为城市文化和旅游品牌。城市里的绿化面积也比以前多了很多。

从2002年起,常州行政区划作了调整,市区面积也由原来的280平方公里扩大到1864平方公里,中心城区面积也由原来的120平方公里扩大到700平方 1

公里。2005年,是近年来我市命名新地名最多的一年,天宁、钟楼、新北、戚墅堰区共命名地名182个。在此同时,对部分道路等进行了系统命名。如新北区的新建道路,主要以名山大川来命名,如河海路、珠江路、黄河路、汉江路等;而钟楼开发区的新建道路则以名花名树进行命名,如茶花路、丁香路、玫瑰路、紫薇路等。30年来,常州新批宅名达358处,近5年来发展更快。这些宅名各具风采:某园、某城、某广场、某人家、某新都、某公寓、某华庭、某雅居等。仅2005年以来命名为“花园”的宅名就有40多处,如:太阳花园、金百花园、玉龙湾花园、怡和花园、青山湾花园等;命名“城”的有:凯旋城、御源林城、世纪华城等;命名“广场”的有:星聚广场、新天地商业广场、汇金置业广场等。桥名的命名就更有地域文化特色了,让世人记住这段历史。常州素有“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称,便有了中吴大桥;常州古有“中华龙城”的美称,也就有了龙城大桥;常州古名为延陵,延陵又写进了桥名——延陵大桥。另外,新桥的命名还力求成为一个区域的标志,如阳湖大桥、武进大桥、钟楼大桥、天宁大桥等。

三、城市配套好了,旅游旺了,第三产业迅猛发展

随着30年以来的改革开放的发展,常州的城市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常州近几年的发展可谓是最快的。首先,在天宁区的这一断变化最大,以前的红梅公园只有个文笔塔,现在新修了天宁宝塔。同时红梅公园的开放,也让广大市民多了个休闲娱乐的好场所。再看快速公交一线的正式开通,为我市的交通带了便利,市民也有更多的出行选择。接着,是新区——中华恐龙园,可谓是常州的代表性旅游产业,为常州的旅游业带来了一定的商机。最后,钟楼区那边的高房,一座座拔地而起,为市民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四、结论

常州变了,真的变了,我真切的感受到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常州还将变得更好。

第二篇: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

物流101班 廖耀南 学号10615118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这30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用说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消费的变迁,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最直接地写在了每一个人的脸上,最细微、最形象地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身上。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可以透过不同时代人们的穿衣变化来寻找到最为直接、细微的答案。今天,当我们再次审视那段逝去的岁月,会惊奇的发现30年的服装变革史就是一部写在每个不同年代的中国人身上,鲜活而富有说服力的改革开放发展史。改革开放30年,一些渐渐消失的服饰词语,记录着一个一去不复返的时代。今天当我们重新回忆它们,除了苦涩、辛酸、亲切,还有不尽的感慨: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时代在变,观念在变。服装,这一社会文化的产物,承载着人们深层次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地进步、创新,透过衣着的变迁,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开放的中国。

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之“衣”

30年前,在所有人的身上,绿、蓝、黑、灰颜色的衣服一直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也许,稍微鲜艳一点的衣服就会引来“资产阶级思想”的指责;30年前,一家几口人一年四季的衣服,一个衣橱就可以轻松装下。用好听的话讲,人们的衣着穿戴以艰苦朴素为荣,其实还是供应紧张。那时买布得有布票,一个人一年就给三四米布,加上挣得也少,一个月三四十元钱的工资,想置办件新衣裳得在过年时。如今,人们大衣柜里五彩缤纷,很多女性朋友开始不得不为换季时清理衣柜而感到烦恼„„30年前,走在大街上,千篇一律。可是对于很多现代女性来说,最尴尬的事恐怕就是“撞衫”了。30年前,绿军装,小白鞋,是最时髦、最时尚的装束。谁要是穿有颜色的服装,自己都不好意思出门。在那清一色的年代,没有人讲究服饰衣着。

改革初期:走出“灰暗”的年代 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老百姓服饰的春天开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迅速进入老百姓的生活,向年轻一代传递着最新的潮流信息。而这样的变化,直接体现到上个世纪80年代的小青年身上。当年最抢眼的就是大街上横扫而过的大喇叭裤。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戴蛤蟆镜、穿喇叭裤是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它的轰动效应不亚于现在的裸奔。所谓喇叭裤,因裤子形状似喇叭而得名。裤腿上窄下宽,从膝盖以下逐渐张开,裤口的尺寸明显大于膝盖的尺寸,形成喇叭状;裤长一般盖住鞋跟,走起路来,兼有扫地的功能。虽然喇叭裤作为一种“怪现象”出现,但是它却打破了之前中国服装的“统一制”,让人们大开眼界。随后,像什么“港裤”、“体形裤”等各种新潮的服装相继涌现,让人们紧跟潮流走。体形裤也流行了相当一段时间。当时特流行,凡是女生,无论年龄大小几乎都穿过几条。冬天天冷,为了保暖,大家还都在里面套毛裤,箍紧的双腿就像圆规,现在看起来是有些可笑。不过在上世纪80年代,的确很时尚。” 《霹雳舞》是20世纪80年代最震撼中国青少年的歌舞片,身着蝙蝠衫,头上裹布,脚踩高帮运动鞋,一遍遍模拟擦玻璃或者外星人行走动作的情景,成为当时年轻人的追逐。于是,蝙蝠衫成了那个年代的流行装。蝙蝠衫宽宽大大的袖子,一改传统服装的样式,让人们耳目一新,当时穿上很时髦。牛仔裤在那个年代曾掀起过热浪。现在它被大众所接受。但在当时也是‘不良青年’的专利,由于它过于颓废、前卫,被大多数人所拒绝。不过经过时间的磨砺,牛仔裤现在已经深入人心,不光年轻人喜欢,上年纪的人同样可以穿牛仔裤,它成了最招人喜欢的服装。”

80年代:色彩缤纷时代的来临

在很多人看来,中国服饰发展的春天与中国人时尚观念的复苏开始于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人们看到大喇叭裤、蝙蝠衫、还有健美裤和连衣裙。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迅速进入中国,向年轻一代传递着最新的潮流信息。而这样的变化,直接体现到80年代。街上流行红裙子.80年代流行一部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反映的是纺织厂的女劳模与漂亮裙子之间的矛盾冲突,由当时的偶像级女星姜黎黎和赵静主演,影片的创作人员在拍摄时也许没有预料到,这部影片会成为那个年代中国人服装革命的写照。80年代初,封闭的大门被打开,外面的世界使中国人眼花缭乱,别人的生活方式使中国女性开始以审视和怀疑的目光打量自己的穿戴——随着对文革极左思潮清算的深入与扩大,中国人开始认同这样一个真理:美是没有阶级性的,穿衣戴帽不一定与意识形态的健康与否必然相连。银幕上的“红裙子”是中国女性从单一刻板的服装样式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符合女性自身特点的服装色彩和样式的一个标志性道具,一个多样化、多色彩的女性服装时代正式到来。

比基尼的中国“处女秀”

1985年8月,全国体育界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国家体委规定,参加第四届全国健美比赛的女运动员,必须穿三点式泳装,因为这样才符合国际标准。可是,各地的选拔赛穿不穿三点式,没有规定。于是许多大城市一次一次地讨论研究,一次一次地请示报告。结果,这么大一个中国,竟没有一个城市敢领这个先。而第一个穿着三点式在选拔赛上成功地登台亮相的,竟是广东省的一个体育健美专业户——熊国晖培养的四名女运动员,因为,他不需要那么多的研究、请示、汇报。这就是在今天已经极为平常的比基尼首次在国内亮相。多少年来,封建思想的幽灵顽固地盘桓在中国人的脑海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一而终的封建礼教,穿衣不能露出皮肤,笑时不能露出牙齿的陈规陋习,如同一道道镣铐,紧紧地束缚在中国女性的身上。即使时间已跃进到80年代,即使改革开放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别样的世界,即使我们已拥有了众多女政治家、女教育家、女企业家等中国女性的骄傲。西方有句俗语:“比基尼告诉我们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就是自由。”对于80年代的中国,“女性的形体不能袒露于众”——这种观念如同最后一道镣铐,仍然紧紧地锁着国人的心。一个巨人苏醒的年代,凌乱和杂芜是它的必然特征。当第一个女人战战兢兢地把自己美好的肢体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来时,整个民族对美好的追求开始对全世界表露。“新浪潮”大概是这个时代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世界以真实的面目呈现在中国人面前时,中国人也以极快的速度赶上了世界的潮流,而女性服装往往充当着潮流的风向标。女性自我性别意识的觉醒是一个社会的幸事,无论是哪个时代都存在这这样一条真理:女人漂亮了,世界才美好——改革开放的中国人更加相信这一点。

90年代:这个世界变化快 1998年,某时尚杂志上有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大意是:假如昨天在米兰或巴黎发布的一种时装款式今天出现在北京或上海一位女性的身上,你千万不用奇怪。90年代,中国服装至少在高端人群中已经实现了与世界的同步。奢侈、豪华、昂贵不再是用来批判西方生活方式的专用词,而成为人们理直气壮追求的生活目标,对名牌的崇拜成为高尚品位的表现。从地摊货到专卖店 90年代是中国女性服装变化最快的年代,一种潮流还没有形成几乎就面临着过时的尴尬,一群北京女孩托一位在广州上大学的同学捎带当时很时髦的健美裤,没想到同学暑假回北京时带的好几条健美裤大家都不愿意要,原因是健美裤已经过时了。在大城市里,这一时期女人都习惯到专卖店买衣服鞋子,而低收入的城市女性则更多地光顾各种服装摊,那里有更大量的款式与花色的服装供人选择,价格也更加便宜。而统治了中国消费市场几十年,高不成低不就的国营百货商店的服装柜台,一时间门可罗雀,除了外地旅游者,几乎无人问津。就连学生们也开始纷纷追求所谓的品牌服饰,于是“真维斯”、“班尼路”等各个品牌专卖店遍布于京城热闹的新街口、西单等繁华地区。昂贵的专卖店和便宜的地摊,成为90年代中国年轻女性们选购服装分化的两极,中间地带

几乎不存在。这一时期,中国人的日常着装意识在这个年代发生了一次彻底的革命,他们从长期以来注重价格和款式变化为更注重品牌。着装的品牌档次成为人们身份和品位的主要标志。尤其是中国女性,当她们开始以更独立的身份出现在重要的社交及商务场合,“没有件名牌的行头没法见人”成为普遍女白领的共识。是“寒流”也是“韩流”

除了对品牌的追崇外,服装的大胆尺度也开始挑战中国人的眼球。内衣外穿、露脐装、哈韩服等站到了流行前沿。当露脐装、吊带装最早在中国出现时,让很多人的眼光无所适从。天寒地冻的严冬季节,你能看到穿着单薄的美女袅袅婷婷掠过你的视线,“要想俏,冻得跳”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私人汽车的普遍、办公条件的优越足以使更多的女性把夏天的轻衫薄裙一直穿到雪花纷飞。哈韩族的主要服饰特征则是穿着肥大并伴有大窟窿的及地牛仔裤和牛仔服招摇过市,很多人都以为是穷得没钱买衣服,只有少数经常阅读时尚类杂志的人才知道这是一种新潮流。其实这种服饰很不适合东方人过于矮小身材,然而这样的穿着搭配方式如寒流一般瞬间席卷中国,而这股潮流恰好叫“韩流”。

21世纪:个性才是王道 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人对服装诉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穿出个性——最好是独一无二。服装的主要作用已经不再是御寒,而是一种个性魅力的展现。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21世纪,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体现。唐装走俏全球、旗袍热遍世界,中国服装作为一种文化潮流和商业主流在全世界受到注目和尊重。中国元素2001年在上海APEC峰会上,20位各国领导人集体亮相,他们穿的都是大红色或宝蓝色的中式对襟唐装,这一情景通过电视瞬间传遍全球,唐装迅速流行。章子怡在柏林电影节领奖台上惊艳亮相的一袭肚兜式晚礼服更是让中式服装跻身世界时尚前列。这种东方韵味十足的唐装,使穿惯了现代时装的人们产生了亲切感和新鲜感。于是乎,唐装也随着这股热潮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老人春节置办一身唐装尽显雍容华贵,孩子过百岁穿上唐装小袄越发喜庆可爱,时尚女性身穿经过改良的中式礼服参加小型party,所有男士都会行“注目礼”。有句话叫:“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服装作为时尚的风向标早已超越了民族的范畴,只有当传统和现代真正结合的时候,当东西方文化水乳交融的时候,时尚才能展现出最为夺目的光芒。我的衣服我做主

对于很多现代女性来说,最尴尬的事也许并不是穿了一件不得体的衣服,而是发现居然有人穿了一件跟自己一模一样的衣服,这叫“撞衫”,这是现代女性最不能容忍的。如果说20 世纪90 年代中国女性对于服装的追求要通过品牌穿出品位和档次,那么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女性对于服装诉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穿出个性——最好是独一无二。一部分有条件的高端女性开始向世界著名品牌商定做衣服。追求个性、标新立异是现代女性服装需求中最重要的元素。对于一个真正时尚的女性来说,如果有可能的话,她可以从北京专门飞到广州或香港,而目的仅仅好似为了买一双跟自己的服装匹配并且是全中国独一无二的袜子。当然,寻求个性化服装也是要有一定经济基础的。马小姐可以说是生活在时尚最前端的人群之

一。开着宝马车的她曾一度是世界名牌的忠实推崇者,Gucci,Prada, Chanel, Fendi等世界级品牌都是她衣柜里的“常客”。她最喜欢的电影是《穿Prada的女魔头》,最懊恼的事情是“撞衫”,最常说的口头禅是:“这可是限量版噢!”她经常会突发奇想的来一些DIY的独创,例如把一条新买牛仔裤的裤边剪掉,然后做成一对蝴蝶结缝在裤腿的两边,或者是把长袖外套的袖子剪掉改成马夹。在平时的穿着搭配上她也经常会不按常理“出牌”,西服下面配运动裤,连衣裙下面穿旅游鞋,她不无自豪的说:“我现在的穿衣风格就是“混搭”加“个性”,我要穿出我自己的独特魅力。” 在网络上,我们经常会“遭遇”80后的年轻人在自己的博客中大“晒衣服”,意思就是把自己钟爱的服装拿出来展示,供网友欣赏。其中不乏有DIY的作品,也有在不起眼的小店里淘到的精品。每个人都希望通过服装来体现自己的独特品味、灵感创意,以不媚俗、不趋同、不随波逐流来彰显自我。当改革开放进入21世纪,人们从简单的跟随潮流到现在的引领潮流;从盲目崇拜名牌到现在DIY个性服装的盛行,无不体现出了时代的更替和进步。21世纪是张扬个性的时代,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时代,更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自由时代。

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我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必须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通过深化改革,解决体制转变中的深层次矛盾和关键问题;通过扩大开放,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新时期30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增强的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坚持和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和主要内容。一方面,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确保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确保了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的轨道上实行改革开放,就是对原来僵化、缺乏活力的旧体制进行全面的变革,使之更加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更加符合我国国情,更加符合现阶段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从而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

改革开放的意义

为尽快提升经济发展速度,邓小平与党内的开明派开始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并试图改变人民心目中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根深蒂固的形象,这场改革运动的目的是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改变生产中不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并建立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这场改革的经济方面在农村取得了率先突破,并随之迅速在全国各经济领域内推行改革。

第三篇: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

我的故乡是在……,那里人民朴素,笑容和蔼,是一个在改革开放后,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的城市。城市不大,但也是今时不同往日,与以前有了很大变化,这是我亲身体会到的。

第四篇:改革开放三十年常州工业篇

改革开放三十年常州工业篇

(一)江南春早 【口播】 深度撞击,打开新闻背后的问号。在江苏省的版图上,常州面积很小,人多地少,资源匮乏。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上世纪80年代,却是整个中国的经济样板。一个仅有50万人口的江南小城,将自己的影响几乎延伸到全国的每一个角落,开启了“中小城市学常州”的辉煌篇章。遗憾的是,这种舍我其谁的领先优势,在后来的二十年间逐渐被人拉平甚至超越。直到如今,常州人还在反思那段改革之初的流金岁月:我们为什么能创造工业经济的神话?又是怎样放慢了前进的步伐?30年流年似水,留下了太多的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同期声】电视纪录片《话说运河》片段 15秒 运河两岸,烟囱林立,厂房如织,这就是常州了。近年来,常州在全国颇有点名气。常州之所以从一座中等城市成为明星城市,主要在于发展工业的速度„„(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30秒)【正文】 电视纪录片《话说运河》摄制组到达常州的1985年,这片只占江苏省国土面积4%的地方,创造了全省一半的生产总值和税收收入。作为全国中小城市的经济样板,常州在80年代初就形成了以纺织、轻工、电子、机械加工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拥有2500多家工业企业,职工25万余人,年产值超过50亿元。“两绒两卡”、柴油机、拖拉机等产品享誉全国,一座名闻遐迩的明星城市正在冉冉升起。常州人创造奇迹的故事,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叙述呢?(白闪)【正文】 路,有时是被逼出来的。地处长三角的常州,从来就不是国家投资的重点,地方企业多、小型企业多、集体企业多。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三多”加上比周边城市更加灵活的政策,给起跑期的常州留下了充裕的施展空间。【同期声】原常州市常务副市长 汤永安 因为这三多不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计划经济的夹缝里穿来穿去,才有发展空间。(比如)南京有10个单位,一个单位一个产品,他们都是拳头工厂,互不联系,工艺上重复,效果很差。我自己组织很多工厂跟它干,把许多工厂并起来跟它干,我们可以地方上城市建设给它修路,你们能修路吗?我们能弄自来水给它通水,你们能通水吗?我们的公用设施为工业服务,这样别的城市就搞不过我们。【正文】 在自力更生谋发展的过程中,各企业横向联合,相互协作的“一条龙”的工业组织模式应运而生,并很快在拖拉机、玻璃钢、照相机等其他8个产品上得到复制。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方式,极大提高了工业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十年浩劫大浪淘沙,务实的常州人埋头发展,厚积薄发。到文革结束时,常州的工业已经在国内领先。(白闪)【同期声】歌曲《金梭和银梭》15秒 太阳太阳象一把金梭,月亮月亮象一把银梭,交给你也交给我,看谁织出最美的生活„„ 【正文】 改革开放之初,发展生产力成为当时的时代主题。常州人独创的“一条龙”经验,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研究常州现象,迅速成为经济领域的时髦课题。【同期声】原常州市经委 副主任 浦国荣 谈到一条龙当中我采取的内部协作价,就是一条龙体制内,价格比外面优惠,叫内部协作价。赵紫阳马上追问,内部协作价是怎么制订的?内部协作价和现在的政策有什么矛盾?赵紫阳提出了好多问题,在常州都得到了回答,得到了解决。【正文】 1982年初,常州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在全国率先探索企业制度、住房制度、金融制度等改革试验。“小桌子上唱大戏”等常州经验,被写入经济教材。30年后,当我们回首这段风云际会的岁月时,不得不承认,常州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综合作用的结果。改革开放激发出巨大的社会性商品渴求,为常州提供了成就明星城市的历史性机遇。【同期声】苏南经济研究所 所长 安文 副教授 常州在八十年代是抓住了改革开放以后消费力的很大释放,人们都需要买录音机啊收音机啊照相机啊缝纫机啊自行车啊,巨大的市场潜能释放出来。常州人正是在这个时候果断地抓住了市场机遇。【正文】 我们要感谢城市改革试点的身份给常州带来的便利。1984年,常州在全国第一个推行厂长负责制,第一次确认了作为经营者的厂长对企业享有掌控权,企业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1987年,东风牌拖拉机厂一举创下了两个国家金奖,当年底,厂长夏寅堂领到了平生第一笔“巨款”:4800元人民币。【同期声】原常州拖拉机厂 厂长 夏寅堂 那是全市最高的,我拿到奖金以后心里很不安,当时职工的平均收入很低,(平均收入有多少?)大概五六十块,我当时也只有七八十块钱。年终奖拿到4000多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正文】 我们还要感谢发轫于上世纪初的民族工商业,为常州培养了一批血脉里流淌着工业因子的高素质产业工人。此时常州工业的9条龙,已经发展成为32个企业群体,一批在消费者中广有影响的名特优产品脱颖而出。(白闪)【同期声】《东风农机在青藏高原》片段 20秒 西宁市3家农机销售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他们每卖出10辆拖拉机,其中就有9辆是东风手扶拖拉机。东风在西宁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超过了90%。【同期声】西宁当地农民 常州拖拉机买了拉货性能比较好,力量也好,马力很大。【正文】 在80年代,东风牌拖拉机曾经创下过连续使用9年不出故障的空前记录,常州的农机产品也由此成为国内市场上争抢的紧俏物资。从常州拖拉机厂的销售科到工厂大门,只有短短50米距离。不管是谁,只要有办法拿到提货单,走到门外就能赚上小半年的生活费。这在今天完全无从想象。【同期声】常州东风农机集团 销售公司 副总经理 钱舒元 实际上他们是要计划,要了计划以后再卖出去。我手上拿到10台机器了,等的人有的是,你马上把10台机器给我,我给你多少钱。这个里面多少钱,我们不清楚,给你一台可能200,可能300。【正文】 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常州人,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全国争买常州货的盛况。类似这样感激而满足的笑脸,几乎天天出现在常州的各家工厂门前。【同期声】原常州市文联 摄影记者 唐锡勇 那个时候自行车也要凭票,那个时候常州还有生产无线电的半导体厂,无线电厂,还有电风扇什么东西,都到常州来开后门,反正常州出了名了。【正文】 常州产品的知名度在随后的岁月里一再得到验证。1987年,8位常州摄影家骑着金狮公司赞助的自行车环游中国,途经建设中的秦山核电站。当看到崭新的金狮自行车时,工程负责人毫不犹豫地打开大门,允许他们在当时还属于国家机密的工地上拍照留念。(白闪)【同期声】《祝酒歌》歌声渐起,直到本文结尾【正文】 在改革开放的头一个十年里,常州人凭着敏锐的商业直觉,很快确立了自己的优势,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工业版图上的重要地位。中国,一次又一次强烈而清晰地感受到了常州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字幕】 1979到1984年间,常州先后有38种产品荣获40块国家质量奖奖牌,4种产品获得国家金质奖,35种产品获得国家银质奖;市区优质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9%,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位居第一; 1983年,与全国69个城市的比较中,全部9项经济指标里,常州的人均产值、财政收入、全民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等5项指标位居第一; 还是在1983年,常州市区累计上缴国家财政收入达78.7亿元,相当于同期国家拨款的8.2倍。1984年,全市财政收入达到8个亿,在国内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甚至超过了有些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水平。到1985年,常州的工业总产值104.4亿元,国民收入达到44亿元,都在1980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亲自批示:“常州市是全国城市中的一个典型,希望全国一半城市都能像常州一样,吸取常州市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 【正文】 岁月的风尘已经湮没了太多的历史细节,但从枯燥的历史数据中,还是能看出常州昔日的辉煌与荣光。这时的常州,不再是过去东南沿海的一个寻常的旁观者,它已是共和国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新兴的工业明星城市,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开拓者与领先者。然而,就在常州看似如日中天的时候,太阳已经在悄悄倾斜。下一个十年,将会以怎样的方式进入常州人的记忆中呢?【口播】 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十年,是常州的流金岁月。随着“中小城市学常州”活动的展开,从1980年到1984年,常州共接待了全国各地由市以上领导干部带队的代表团3049个,共38366人次;此外,还有17458为外国友人来常州考察。胡耀邦、赵紫阳、万里、胡启立、余秋里等中央领导人都在常州留下了足迹。在自我陶醉中,常州人曾经敏锐的眼光放短了,曾经沸腾的血脉凝固了,历史将会证明,正是在这个时期,很多新的机遇与常州工业擦肩而过。正当常州在闲庭信步,享受着风景这边独好之时,周边的城市却在悄悄发力。

改革开放三十年常州工业篇

(二)大浪淘沙 【口播】 深度撞击,打开新闻背后的问号。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由此,也拉开了不同城市之间相互对话与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在这场竞速赛中,率先跑完第一棒的是常州。此时的常州,工业经济如日中天,整个城市都洋溢着昂扬的乐观和自信。但是,如果放眼全国就不难看出,竞赛的规则已经在悄然改变。从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加快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步伐,但是常州工业模式与生俱来的缺陷,在历史的转折点上,却没有得到及时的弥补。在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里,常州迎来了狂风暴雨般的市场洗礼。【同期声】旧新闻资料片段两则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等原因,机冶产品产销衔接并不理想,经济效益不升反降„„ 随着经济发展和纺织生产能力急剧扩张,常州纺织业业困难重重,全市50%以上的纺织产品销售不畅,其中包括一批金银牌产品„„(白闪)【正文】 1993年1月23号,农历癸酉年春节,中国进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向后的第一年。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里的供销人员在这一年做了敏感的鸭子,不过他们感到的,却是丝丝寒意。随着“短缺经济”时代的隐去,各种工业产品都不得不面对买方市场,这让常州感到极不适应。在整个80年代,常州的整个工业体系是按照计划经济模式组织起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跑部前进”也是常州工业腾飞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期声】原常州市常务副市长 汤永安 把这个产品和中央的部挂起钩来,这样就有产品、油粮关系,就会有户口,国家就会给计划。所以只要所有的企业都有产品,这些产品都能报上户口,就有油粮关系,这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正文】 伴随着90年代的到来,销售不畅开始成为时代的流行语。只要做得出就能卖得掉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恰恰在这个时期,国家开始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市场机制发育滞后导致的库存大量积压和企业巨额负债,成为当时中国企业普遍的苦恼。【同期声】苏南经济研究所 所长 安文 副教授 支撑浙江经济发展的是什么呢?4000万人口,1000万营销队伍。25%的人是营销员。我们常州不要说四分之一,十分之一也达不到。因为过去是供不应求的环境。所以常州在大发展的时候,没有很好地凝聚或者积累、培训、提高自己的营销队伍,一旦市场出现了变化,不是大踏步地前进,去抓新的消费热点,而是从消费品领域退回到工业品领域。【正文】 在孤独领跑了十年之后,常州的工业来到了十字路口。它必须做出选择:要么继续扩大规模挤压对手的生存空间,同时忍受越来越低的盈利率,要么冒着未必成功的风险将大量资金用于产品的更新换代。此时,常州的工业企业还沉浸在80年代的空前成功里,过分的自信遮蔽了曾经敏锐的眼光,它们中的大部分选择了前者。从那个时候起,曾经在市场上一枝独秀的“常州制造”就已经把命运的主宰权交到了别人手里。【同期声】常州市经贸委 副主任 潘仁贤 80年代和90年代之间,在全世界背景下,是一个制造业进行转移的时代。我们常州受地理位置等原因的影响,我们外向型经济的步子没有苏州无锡快,特别是和苏州比较,我们很落后。由于外向型经济比较落后,所以我们在消化吸收、技术创新上滞后了一步。我们的产品在技术创新上是一个短腿,所以我们主打的产品,在自主创新上存在着很多缺陷,缺乏了在市场当中的核心竞争力。(白闪)【同期声】旧新闻资料 15秒 常州星球集团于9月22号在江南春宾馆举行星球集团94秋季订货会,迎来了全国客户500多家,仅当天签订的合同就高达人民币1亿多元„„ 【正文】 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细节。1994年,常州星球集团在秋季订货会上展示出来的,还是十年前的产品:组合式音响。而此时,中国第一款VCD已经进入市场推广阶段,定价是5300元。公开资料显示,当年全国VCD的销量只有2万台,仅仅三年之后,这个数字爆炸性地上升为1000万台,中国从此进入数字音响时代。只是这样一块诱人的蛋糕,星球已经无福分享。1997年之后,星球品牌销声匿迹。(白闪)【同期声】旧新闻资料 15秒 3月14号上午,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分局接群众举报,在位于新区的常州四方农机公司,查获一批假冒农机配件产品„„ 【正文】 这是一个令人尴尬的现象。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常州柴油机厂的主打产品还是研制于1967年的S195单缸柴油机;而拖拉机厂的当家花旦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也已经在市场上销售了近30年。低技术含量直接导致产品被大量模仿和复制,曾经是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常州产品一觉醒来,突然发觉周围已是虎狼环伺,危机四伏。【同期声】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 总经理 徐小林 95年以后市场竞争逐步加剧了,主要是周边一些小的组装拖拉机厂出来,就造成低价竞争加剧,低价倾销的情况出现。对我们原来这些企业受到影响。(白闪)【同期声】旧新闻资料 15秒 根据江苏炎黄在线有限公司的申请,深圳证交所的全国股票交易系统把代码为0805的股票简称修改为“炎黄在线”,这意味着“金狮股份”这个常州人熟悉的名称从此退出证券舞台„„ 【正文】 这是一个让所有常州人心碎的时刻。2000年初,闻名全国的金狮股份把与自行车生产经营相关的资产以9565万4733元的交易价格出售给常州拜克自行车有限公司。此前,这个全盛时销售额超过10个亿,利润3000万的行业巨无霸,早已是负债累累,步履蹒跚。【同期声】常州市经贸委 副主任 潘仁贤 当时享誉全国的金狮自行车在短短几年当中就垮台了。为什么呢?就是这个金狮自行车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缺乏技术含量,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它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就每况愈下。【正文】 在90年代,常州的工业经济遭到了来自两方面的挑战: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大批三资企业挤占了高端产品的空间;而以温州等地为代表的个体私营经济,也开始以低廉的价格全面围剿“常州制造”。【同期声】苏南经济研究所 所长 安文 副教授 九条龙纷纷瓦解,企业趋向小型化。我们现在单独的企业,它再也没有力量形成过去生产金狮自行车、红梅照相机的势头。这是从供应的方面来看。那么从环境的方面来看,我们也觉得在那个低谷时期,常州对国家的税收贡献比较大,但是如何进行体制创新,如何进行政策超前,为我们这个区域的企业创造一个更良好的生存发展的环境,特别是招商引资方面,大大落后于周边地区。【正文】 80年代的辉煌期留给常州的另一个隐患是,作为上缴钱粮超过江苏半壁江山的利税大户,常州从工业中获得的巨额财富,并没有被完全用在发展地方经济上。在“中小城市学常州”的年代,常州作为改革试点,实行的是固定基数、利润提成包干的财政体制。在80年代,常州每年向国家贡献95%的财税收入,而同时期无锡上缴的比例不及总数的一半。事实证明,这种体制难以适应商品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直接导致了常州工业在二次冲刺时后劲不足。在观望与等待中,汽车、手机等新兴行业相继与常州擦肩而过。(白闪)【正文】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浪淘沙,彰显常州力量。1993年,名不见经传的万燕公司发明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上第一台VCD样机。当时还是星球集团一家下属企业负责人的秦志尚注意到了这一划时代的产品创新,立刻决定进入VCD市场。一年后,星球五厂更名为新科。但新科向市场推出第一款VCD播放机,却是在万燕播放机上市17个月之后。新科之所以没有火急火燎地去赶第一波浪潮,是因为它选择了一条独特的产品技术路径。新科在市场调查中发现“纠错能力”在中国成为最为主要的性能参数,作为跟跑者的新科明智地放弃了对核心技术的研发,而是以清晰的市场概念为导向,以己之长攻敌之短,迅速成为国内VCD市场的主要厂商。从1996年开始,DVD逐步成为世界市场主流。面对新技术的威胁,许多人预言DVD将完全替代VCD,而不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国VCD企业将会走向死亡。但新科的表现再次出人意料。秦志尚选择和日本索尼公司合作,进而掌握了世界顶尖水平的影碟机视频关键技术,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完成了主导产品由VCD向DVD的升级,新科的身份,从此由跟跑者转变为领跑者。90年代,常州工业在沐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最后一抹阳光之后,迎来了无情的市场洗礼。这是悲欣交集的十年,也是攻坚克难的十年。【口播】 截至2000年,常州在全省所处的位置是:经济总量居全省第六位,财政收入居全省第四位,引进外资居全省第四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居全省第五位,虽然仍旧坚守在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方阵中,但工业明星城市的耀眼光环已经渐渐褪去。下一个十年,注定不是凯歌行进的轻松岁月,时代在召唤常州,做出无愧于历史的世纪跨越。

改革开放三十年常州工业篇

(三)潜龙在渊 【口播】 深度撞击,打开新闻背后的问号。下过围棋的人都知道什么叫大局观,善谋势者成事。历史有如棋局,只有精确占点,方能左右大局。改革开放进入21世纪之时,回顾常州工业的发展历程,犹如下了一盘围棋:开局精彩纷呈,中盘遭遇险境,后势究竟如何?取决于下棋者的的智慧和眼光。或许,在未来的十年乃至三十年,常州工业的发展仍会经受各种考验,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常州人繁荣家乡的脚步永远不会停下。【正文】 进入21世纪之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中国,商品、资本、技术、人才、品牌等经济要素都在流动、在重新布局。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正在寻求转型升级的常州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近水楼台的苏州在外资的带动下,迅速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业基地;而常州的近邻无锡,则凭借着远比常州强大的县级经济在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经济竞争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共同开创了“苏南模式”的三兄弟之一,常州已经没有了退路。(白闪)机遇只会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上提出,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这意味着在此后二十间,中国的经济总量将会达到7万亿美元。然而,此时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投资的2/3倚赖进口,芯片制造设备的95%、轿车制造装备和数控机床等70%也都倚赖进口。精明的常州人算了一笔账:且不论将来的国内购买力能够增加多少倍,仅仅是政府采购一项就足以对瞄准创新的企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很明显,谁率先开放创新,谁就会赢得下一个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主动权。【同期声】常州市委书记 范燕青 实现现代化,关键在创新。各类企业、各地区、各部门要做到创新的劲头更足、创新的投入更大、创新的成效更好、创新的氛围更浓,走出常州自己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正文】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改革开放30年以来,开放和创新第一次真正被提到城市战略的高度:坚持开放是为了招商引资、学习先进技术;而在消化国外技术之后,创新必然引导常州工业的新一轮爆炸式增长。(白闪)我们来聆听一曲外资企业的江南春晓。2001年,日本OKI集团刚在常州创立这个海外分部时,公司只有7名员工和IP交换机一个项目。5年来,政府的关注和职能部门对企业的支持,使冲电气公司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软件开发出口创汇额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如今,日本OKI集团已将在海外的软件开发中心移师常州,特别是具有世界水平的软交换呼叫中心也在常州实施开发和研究。【同期声】常州市市长 王伟成 我们是对外开放,我们向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开放,学习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宝贵经验;同时我们引进外资,通过引进外资,把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理念、先进的管理,以及优秀的人才吸引到常州来,加快我们自身的工业化进程。【正文】 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外资企业纷纷来常州寻求发展良机。截至2008年,50多家全球知名企业和跨国公司花落龙城,超过30家的世界500强企业在常投资兴办了41家外商投资企业,其中大部分都对在常投资项目进行了增资扩股。(白闪)我们要讲述一个民营企业的崛起神话。在2002年时还没有几个人知道的常牵中心,现在是实现工业销售近40亿元,利税4亿元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它在轨道交通、数控设备和风力发电设备等核心技术上领跑全国。常牵中心涉足风电领域时,高端技术还控制在外国人的手里。只用了两年时间,新誉公司已经把国外的对手逼到了谈判桌前。其中的奥秘只有一条:利用创新能力赢得市场话语权。【同期声】常牵江苏新誉风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孙正平一开始就瞄准了和国内其它企业不同的模式,他们是买了许可证,我们是直接找了国家863计划的一个研究项目,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在这个基础上与国外的一些知名企业进行合作。【正文】 目前,常牵中心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批量交付兆瓦级机组的企业,和中国风电行业关键设备国产化程度最高的企业,风机生产量和总装机容量行业排名第四位。(白闪)常牵中心是进入新世纪之后很多常州企业的一个缩影。2007年,常州276家企业跻身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10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破茧而出”、新申请专利6021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等一批国字号品牌落户常州。这一切,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背后推动,那就是常州从2002年开始启动的产学研“常州模式”。【同期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国务委员 刘延东(胡锦涛)总书记跟我第一次谈话,就谈到你们这个学校,而且让我一定要来看一看。所以今天我也是受总书记的要求到你们这儿看看。你们是一流的学校、一流的校区、一流的教学,各种设施都很好。【正文】 依托常州科教城这个平台,常州市政府和中科院等一流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知名高校纷纷进驻,按照“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嬴”的方针,积极加快推进常州的科技创新工作。目前,中科院常州中心设有11个分中心,与常州企业签约的产学研项目47项,总投资达到8.5亿元,所有项目达产后,预计将实现年销售31.2亿元。【同期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中科院院长 路甬祥 要真正在我们国家新的时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行科学发展观新的时期,我们联合起来努力创造出一个常州的发展模式来。我们参加进来,一起来带动全国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到常州来共同努力。【正文】 20年前,常州工业第一次辉煌的缔造者们曾经开创了计划经济体系下的“常州模式”;历史安排了这次特殊的时空交错,新一代的常州人用另一种“常州模式”展开和前辈的对话。在那个年代,轻纺、电子、农机等“9条龙”曾贡献了常州规模以上工业40%的经济总量。如今,这些传统集群的“锋头”正在被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所取代。【同期声】常州市经贸委 副主任 潘仁贤 我们有大学城,有国家级的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我们现在大力推进企业和大院大所的对接,使我们企业在研发产品的时候,第一时间就借鉴了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成果。因此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只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紧紧抓住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我们常州一定还会崛起的。(白闪)【正文】 进入2008年以后,中国工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导致银根紧缩、土地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高成本的时代正在降临。此刻,常州东风农机集团的掌门人徐小林带着愉快的心情,把记者带进手拖装配车间。对这个镌刻着企业辉煌,也见证过行业低谷的老车间,他有着深厚的感情。1983年,拖拉机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的徐小林,就是从这里走上工作岗位的。【同期声】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 总经理 徐小林 当年这边是拦起来的,后来才造出来的。这个地面是当年的模样,水磨地是机械行业的标杆车间,当时参观的人很多。(30年过去了,这个车间没有变的原因是什么?)这个车间我们想把他变成历史,原样能够保留下来,能够代表企业当年最辉煌的样子。【正文】 2003年,东风农机集团改制,41岁的徐小林开始掌控这家大厂的命运。此时他面临的问题是,已经成为落后技术代名词的手扶拖拉机在产品中的比重高达70%,企业连年亏损。徐小林毅然淘汰了凝聚着全厂职工太多感情的老名牌,转而发展代表行业先进水平的大中型轮式拖拉机。5年后的今天,依靠这种高科技高利润的产品,“东风农机”成功打进96个国家和地区,销售额突破7000万美元,一举摆脱了困境。但是徐小林仍然保留了一个生产手扶拖拉机的车间,他要时刻提醒自己:落后就要挨打。在火热的车间外,寒流来袭。冬至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常州的工业数据却是温暖的:这一年,我市列统的4768家企业,利税突破300亿元,实现利润接近200亿元。全市工业总产值已突破5000亿元。这个数字,是1984年的整整50倍。【口播】 2008年,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可能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中国经济面临着许多考验。而我们常州市在今年上半年的发展中,实现了消费品零售额、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的增幅,均列苏南五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税、利润增幅均居第二位的好成绩。压力和困难面前,常州的高新技术产业挑起大梁,成为拉动常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生力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常州的工业在春寒料峭中起步,在春风细雨中疾行,却也在春天的温暖里迎来严冬,现在,我们在寒冷的季节里养精蓄锐,准备迎接第二个春天。所有的历程都是一种迂回,所有的结局都已经打开。

第五篇: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变化

三十年对于人生来说,意味着三分之一的漫长岁月。而对于历经千年的一座城市、一方水土来说,足以产生可以改写历史的巨变与辉煌。

三十年前的今天,贫穷与落后的窘况令吕梁人汗颜。“马路不平,路灯不明,晴天满街扬灰,雨天道路泥泞”是当时街道的真实状况。“土坯房,破窖洞,房间不大,住着憋气”是当时居民居住条件的真实写照。

有多少土特产品,养在深闺无人知?有多少企业厂矿因为供电不足、出路不畅而倒闭或者选择离开?离省会城市太原直线距离不到200公里,到首都北京只有600公里的吕梁,被巨人般的山脉将我们与整个世界隔离,没有出路、缺乏电力、通讯落后,吕梁人过着近乎原始人的生活。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滚滚春雷,吕梁人民,在艰苦创业中拼搏,在改革大潮中奋进,各项基础事业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条条纵横城乡的公路蜿蜒伸展;一座座电厂拔地而起,电话、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一个崭新的吕梁犹如初生的婴儿茁壮成长。

辉煌成就

(一)经济体制改革使发展动力逐渐加大

昔日的吕梁是全国十三个集中联片贫困地区之一,197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仅为5.6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32元,财政收入仅有5311万元。

改革开放以来,吕梁因地制宜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土地使用流转制度。围绕发展城市经济,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生产领域初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在分配领域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体制。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使吕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总量明显扩大。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007年达到500.1亿元,总量排名由1978年的全省第7位前进到了2007年的第5位。占全省比重由1978年的6.5%上升到2007年的8.8%。人均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232元提升到2007年的14028元。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5.1亿元,是1978年0.53亿的198倍。财政收入总量排名由1978年的全省第10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4位。

(二)经济结构调整使优势产业日益壮大

30年来,吕梁各级、各界面向外界市场需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全市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的方针,按照“开放引进、开发拉长、多元做大、科学发展”的思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加强技术创新,做强新兴产业,使区域产业结构及各类经济比例关系都发生了大的变化。

三次产业在调整中结构趋于优化。1978年至1983年,农业占据主导地位。1983年,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为32.5:40.2:27.3。工农业产值比例为41.1:58.9。种养殖是农业经济及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社会就业人员在三次产业中的就业比例为77:6:17。

农业经济在内部产业调整中不断成长。30年来,通过拍卖“四荒”、扶贫攻坚、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等举措,突出抓粮食生产、农副产品加工、乡镇企业三大战略重点和科技兴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两项关键,积极推进农业一体化建设,使农业生产责任制不断完善,从而克服了集体经济长期存在的分配上吃“大锅饭”的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农村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

工业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持续壮大。到2007年末,全市工业已拥有29个大类,67个中类,79个小类。占整体工业39个大类、204个中类、549个小类的74.4%、32.8%、14.4%。工业经济初步形成了煤焦钢铁、煤焦化、煤电建材、酿造产业等多产业链条,为构建循环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规模逐渐扩大。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3个,工业产值是1978年的229倍,资产是1978年的294倍,产品销售收入是1978年317倍,利润总额是1978年250倍,利税总额是1978年273倍。

(三)基础设施不断夯实使发展环境进一步提高

30年来,特别是“十五”以来,吕梁全面实施“招商引资”发展战略,坚持“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的项目投资原则,使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投资规模日益扩大。2007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1.1亿元,是1978年8044万元的374倍,年均增长速度为22.7%。新增固定资产163.8亿元,是1978年的293倍。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公路通车里程2007年达到14468公里,是1978年的4.8倍。高速公路从无到有,通车里程达到192公里。公路密度从1978年15公里(旧口径)提高到69公里。铁路通车里程达到156公里。旅客周转量153833万人公里,是1978年的90.8倍。货物周转量313675万吨公里,是1978年的38倍。

水利设施建设有了较快发展。大批水利工程陆续完工达效。大型水利工程--引文入川水利工程、横泉水库主体工程竣工,一批中小型水库进行了加固,城市和工农业用水问题将得到缓解。

电力供应能力日益增强。2007年电力企业完成产值4.7亿元,约是1978年产值的100倍。规模较大的柳林电厂一期、二期工程相继建成投产,已形成140万千瓦的生产能力。输变电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市生产、生活用电目前可基本得到满足。城市功能进一步提高。吕梁市建成区面积由1978年原离石县城4平方公里扩展到17平方公里。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从无到有相继建成。市区集中供热率达到52%,污水处理率达到40%,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100%,绿化覆盖率达到32.3%。全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3.25%。人居环境明显改观,城市环境得到根本改变,区域中心城市的框架初步形成。

(四)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水平逐渐提升

改革开放的30年不仅是全市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30年,更是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30年。30年来,伴随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及家庭财产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07年,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9582元,是1978年550元的35.6倍。市政府所在地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736元,是1978年的56.8倍;人均住房面积23平方米,是1978年的3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778元,是1978年62元的44.8倍。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是1978年的1170倍。我们的生活顺利地完成了向小康型的全面过渡。

(五)教育文化事业重点发展

“科教兴市”深入人心,使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进步特别是企业的技术创新对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据统计,吕梁建成省级科技示范园区1个、市级科技示范园区7个,高新技术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1%。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继续完善。2007年,全市卫生机构数574个,是1978年的6倍;卫生技术人员11256人,是1978年的2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参合率达到90%以上。

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保障公共安全和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增强;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民间文化艺术加快发展;广播电视和邮政通讯事业长足发展;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取得新进展。

宝贵经验

30年改革开放建设家园的艰苦历程为老区今后的健康发展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

(一)扎实开展农业农村工作

30年来,全市遵循党的各项农村政策,确保了农业等农村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一是要稳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主要农产品肉蛋奶产量、牛猪羊存栏实现显著增长,必须将特色化种养业由分散型、经验型、家庭型向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二是要着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坚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继续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继续加大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力度,拓宽农民务工渠道;三是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深入实施农村生态富民工程,使全市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二)全力掀起招商引资高潮

对于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讲,要加快发展步伐,实现后来居上,发挥后发优势,必须要充分放大国家、省对革命老区的开放政策效应,不断掀起招商引资高潮,配合“引智”政策,着力提升生产技术水平、企业管理水平,这样才能确保项目牵动的成效。

(三)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

一是要加速推进传统产业规模化进程。利用市场带动、行政推动和外力拉动三方面的力量,使区域支柱产业项目的启动和扩大,不断促进工业经济规模化发展。

二是要继续强化主导产业园区式聚集。在充分利用并不断开拓工业园区的基础上,加大对园区的规范化管理力度,走科学发展之路。

三是要着力推动优势资源循环利用。要立足资源比较优势和产业发展实际,坚持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比如煤炭产业,企业要循环式生产,加快培育发展新型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潜力产业,确保循环经济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轨道。

(四)扭住基础设施建设

要解决好交通问题,使道路畅通,做好城市建设工作。按照“提升旧城、开发新城、科学规划、整体布局”的思路,不断丰富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城市品味。同时,要以创建卫生文明城市为目标,全面引深城市管理,真正使城市成为“管理科学、运转协调、环境优美、特色鲜明、辐射增强”的宜居宝地。

(五)要坚持统筹发展理念

要高起点、大布局,加大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业和产业的投资力度。要积极应用国家的免、补政策,使企业和民间资本加大对此类行业的投资力度。使广大居民充分享受到教育政策的优惠、科技进步的便利、文化建设的成果及医疗卫生的保健。

(六)高度重视民生问题

推进城乡低保、社会经济、优抚安置、社会保险、就业再就业工程。进一步提高污染性项目环境保护准入门槛,加大对高污染项目、企业的关停整顿力度,确保污染物排放总量保持在可承受合理水平。同时,要积极推广“蓝天碧水”工程和“一企一矿绿化一山一沟”治理模式,加大造林绿化的进度。

要高度重视法制工作,引深“扫黑除恶”,确保安全生产,健全信访稳定长效机制,确保行政机关效能建设,使全市各行各业发展有和谐的良好环境。

回顾历史,乘改革开放春风,吕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展望未来,走和谐发展之路,老区将迎来辉煌灿烂的明天!

下载常州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的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常州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的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一些体会(大全)

    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 30年,弹指一挥间,30年,沧桑巨变,30年,改变了中国历史,30年,拯救了中华民族的命运。1978年的改革开放,犹如长江之水,滚滚东流,波涛汹涌,不可阻挡,不能抗拒。今天一个......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的变化 今年秋天我和爸爸、妈妈回东北农村的爷爷家,村子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爷爷乐得合不拢嘴,说:“这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前,爷爷所......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含五篇)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 回望祖国大地,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了。30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变化调查(合集)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变化调查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在中提出的,奠定党的农村路线 A八七会议B十一届三中全会C十七大D遵义会议 2.改革开放提出后,农村改革使农村的生......

    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与感想

    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与感想 中国的发展具有非凡的复杂性、非凡的艰巨性、特有的长期性。唯有脚踏实地、耐心谨慎地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不断发展。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家乡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的变化--汝城新貌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振奋人心的那一幕仿佛还在人们的记忆中,岁月如......

    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体会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教育的一系列改革使教师也发生着变化,教师从教书匠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变,知识的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的转变,从黑板粉笔到全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应用......

    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2) 改革开放三十年,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致富,奔向小康,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先拿列车提速来说吧。从90年代以来我国共进行了六次列车大提速,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