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及四个良好的习惯
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及四个良好的习惯
[标签:数学]中考热点资讯 免费订阅
1、方法
数学学习离不开代数和几何,所以这两个数学的分支有不同的学习方法。代数注重变化的能力,几何注重抽象思维、辨别图形的能力。所以说在面对代数和几何的时候要不同的对待。经过网上的查阅,主要看到的方法是这一种:
1.代数学习法。
⑴抄标题,浏览定目标。
⑵阅读并记录重点内容。
⑶试作例题。
⑷快做练习,归纳题型。
⑸回忆小结。
2.几何学习四大步。
⑴.①书写标题,浏览教材,②自我讲授,写出目录;
⑵.①按目录,读教材,②自我讲授几何概念及定理;
⑶.①阅读例题,形成思路,②写出解答例题过程;
⑷.①快做练习,②小结解题方法。
从以上的方法中,我们可以看出学习代数和几何的不同之处,但是也有相同点,这也是数学学习的精华所在,比如归纳题型,可以说是总结。题目无论怎么变化,就是一张白纸,题目的难度就像是白纸的厚度,有的很简单,就只有一张纸,可以一眼看到底,有的题目很难,则需要一层层的揭开它。但是知识点是不会变化的。
2、习惯
如果说数学的学习方法是外在的,那么数学学习习惯就要靠自己的培养了,看过一些教育活人生立志之类的书籍的人都知道“习惯可以决定的命运”。所以说习惯是不可忽视的。本人在习惯方面就做得不够好。我主要说说如下几点:
<1>.草稿
在打草稿的时候,字总是很大,并且很不整洁,这可以导致计算时的错误和后期检验的问题,本人“受益匪浅”啊!
<2>.审题
读题时候的认真也是很重要的,想必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做题的时候,做了半天都没做出来,也许是不经意的瞥了一下题目,或者是老师同学的提醒,突然发现出现了某某条件或者某某关系。于是题目很快就轻易解决,审题不清往往会导致错误的结果,或者浪费时
间,特别是在考试中,浪费了时间就很可能做不完题目,导致丢分。
<3>.效率
这一点是很多学生的通病,以前我也有过,不仅在数学这个科目上,其他的科目也有,比如,你做着做着,突然觉得很厌倦,于是这里看看,那里看看,也许看到一个题目,很长很长,顿时就不想做了,发发呆,转转笔,Timegoesby,于是今天又要“奋战”到很晚了。如果久而久之成了习惯,那就很难摆脱了。
<4>.书写
规范书写,保持书写清洁的习惯。作业的格式、数字的书写、数学符号的书写都要规范。书写包括了格式,大家都知道,答案在试卷中只占有很少的分量,错了结果,扣一分,错了过程,也许就要扣得多了。而过程与格式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一定要注意书写。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习惯的培养却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只有平时注意有效学习,才能逐步形成使自己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看看一些培养习惯的资料,应该知道怎么做了。
一、坚持“先复习,再作业”和“边作业,边复习”的练习模式,养成阅读习惯。不少同学考试前比较注意对所学内容的归纳、总结,但平时做作业就不注意对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进行归纳,感觉学习效率较差。做题前先整理一下课堂学到的内容,做作业遇到困难时多注意阅读,可以提高练习的效率,而且对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也有帮助。
二、力戒“浮躁”作风,踏踏实实地进行学习。做作业不要图“快”,要在提高正确率的基础上再追求解题的速度。只有平时就养成这样的好习惯,才能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时避免犯“低级性错误”。
三、加强学习反思,提高学习的效率。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常规活动是循规蹈矩的,不能引起相应的行为上的变化,而反思行为则是自发地对其活动进行认知和评价,能够促使行为向更理性、更高的水平上发展。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考试、练习中发生的错误不时进行反思,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并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态度
数学学习态度也是尤为重要的,态度很多情况下由心情决定,可是人不能想学就学,如果你的学习态度不好,厌学,干脆先别学,去放松一下自己,呼吸一些新鲜空气,让自己放松,使自己的愉悦起来,于是,什么在眼中都变得可爱了
第二篇: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
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
经验既是知识构建的基础、又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知识不仅指数学事实而且包括数学活动经验,并且特别强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经验,实现知识建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诱导学生激活经验,促进学生提升经验,使经验的构筑与知识的获得溶为一体。
一、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精心设计情景导入,为学生提供探索实践的机会。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知不觉的会接触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因此,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首先应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如:郑老师便以学生喜欢的“俄罗斯方块”做为数学活动经验的载体,即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很容易从已有的生活经验进入新知识的探究与学习。
二、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精心设计活动环节,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条件。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过简单的图形拼组、面积和面积单位、各种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面积计算。这些都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但是学生对于面积的真正内涵,尤其是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比较,还是处于相对模糊的认识阶段。本节课郑老师通过让学生数方格、重叠、割补转化等方法,来比较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少。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操作、辨析,使这些方法更为清晰,学生更加熟悉,并能够熟练掌握这些解决实际问题。
三、精心设计课堂巩固环节,让学生进行经验的迁移,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书本上许多抽象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具体的感受,就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一系列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会观察、猜想、验证、推理、归纳等一系列数学体验。如:郑老师巧妙的运用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问题呈现以后,不是急于让学生讨论,而是在学生积极思考下的合作交流。在小组学习中学生间彼此启发,采取各种方法,得出的多种多样的结论,使很多孩子对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基础引发反思,进行经验的迁移,碰出智慧的火花。
四、努力设计好学生的课后作业,扩大数学活动经验获取范围。下课铃响,并不代表一节课的结束。数学教学最终以使学生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目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应注重知识的课后延伸,努力为学生提供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机会,使其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真正数学活动经验上升为数学思维的思考。
第三篇: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
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是我踏上讲台十多年来一直思索的问题。要达到这一目的,我谈几点自己的心得:
1精心备课。备课,是课前准备最重要的一环,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备课要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使每一堂课都有明确的目的性、科学性、预见性和计划性,并合理地分配课堂的时间.2.认真授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针对学习内容,学生的经历、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等,设计出富有弹性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除了要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外,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处理好教学各个环节,既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又要有高潮迭起的中场,还要有画龙点睛的结尾。
3.创设生活化的练习,让孩子快乐积极的参与进来,巩固知识。记得在一年级《10的分与合》教学中,围绕10的分与合我设计了两个练习(出示数件商店小商品):1.带了10元钱,如果买2样东西,该怎么选择?2.如果只买一件,应该找回多少钱?这样的练习不但帮助孩子们记忆10的组成,而且对孩子们购物还有不少帮助,一举两得。其实要上好一节数学课,老师们都有各自的想法,我呢就觉得上完一节课以后自我感觉是轻松、愉快,那就是一节成功的课。
第四篇: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
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一位优秀的老教师在作报告时,曾经说过,上完一节课以后自我感觉是轻松、愉快,就是成功的课。上好一节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就课型来说吧!有平时课(自然风光),有公开课(盆景)。同时这两种课中又有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我个人粗浅的见解——公开课是代表着某一时期的先进理念,是许多教师智慧的共同结晶,它代表着一个时期的一种思想理念。我们出去听课也好、还是本校听课也好都是学习人家的理念(我们常听有些老师听完课后议论:“这节课的观念如何如何„„”。可见我们的老师已经转变了已往的观念)用于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在教学中能够用上一点也是一种进步啊!有人说:“做一件好事容易,天天做好事就难了”,因此说:“贵在坚持”。同样,“上好一节课容易,但是上好每一节课就难了”。那我们怎么办?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实用价值”。公开课(盆景)只是少数人上好少数课,(就是哪位专家也好,还是特级教师也好,他们拿手的也就是那么几节课),而我们一线的教师要上好的不只是仅仅的几节课、几十节课、几百节课、甚至是上千节课,一句话,我们要上好每一节课啊!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真正的功夫是课堂教学。那么,我们如何将公开课这种盆景,移植到我们的平时课中,使我们的平时课更接近这种(盆景)课。使之与公开课接近些,也体现出一些公开课的味道呢?就这个问题谈点自己的粗浅见解:
一、把先进的理念落实在教学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数学教育己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从这一总体目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数学教学己不再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中心了,而是更加关注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良好情感和态度的形成等等。与之相应的课堂教学就必须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首先观念的转变:先进的教学理念就有先进的课堂教学,如果一位教师在观念上都不能转变,从何谈改革课堂教学呢?因为不同的观念有不同的教学方式,所设计的课堂教学结构、过程也不同。对课的评价也不一样。本来我是不想谈这点的,但我发现有的教师观念是如此的陈旧的令人可怕、可悲。观念可以通过学习多种杂志、或听课来转变。多少年来我们口口声声地说转变观念,但至今仍有一些教师只在口头上说,没有把这种理念落实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怎么办?
二、教材的使用(整合化 弹性化)
我们除了用心去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内函,还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特点整合教材,有些教材远远落后于教学改革的形式,以前教材编写是以技能训练为主要目标,其内容是按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编写的,而课标中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的双边活动,既是教师的教,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我们所要做的是怎样用活我们手中的教材,使静态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生活情境。转变成使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材料。一是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二是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及心理特征。
1、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改变教材顺序:
早在90年代,我在教学正反比例这部分内容时就改变了教材的顺序,当时的教材是这样的“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的判断、正比例的应用题”“反比例的意义、反比例的判断、反比例的应用题”。当
时我是想把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这两个内容放在一起教学是为了便于对比、联系、区别。这两块内容解决好了,正反比例的应用题就会迎刃而解了。我连续试了两年效果比较好。教材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要做到教材为我所用,不是照搬、照抄教材,不做教材的奴隶,做教材的化身,这样才能“得心应手”的使用教材,才会有说服力,才有吸引力,才会体现“教必有法,教无定法”。
2、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预设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既有教师的教法,更应关注学生的学法:学法研究解决如何学的问题,我们的教法不一定适应学生的学法。因为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主体是唯一的内因,尽管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但属于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任何教育均不可能产生什么效果,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的程度如何,就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始终把学生当作主体对待。因此,课堂教学开放了,学生不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也不行,我们必须在预设教学过程中关注学法指导。福建省教育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有这样三句话:“以内容定学法,以学法定教法,以教法导学法”。
3、根据学生学习知识的特点有效估计课堂中的升成最近笔者上了一节“圆的认识”,在设计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学生会用什么方法学,才能学的好。教师在这节课中每个环节都做什么?在哪一环节会有哪种情况升成,如果是这种情况我怎样处理,如果是另一种情况我应该怎样处理。当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情况也会有的。但我们尽可能地避免。每一节课都有出乎设计之外的情况在予设之外生成。那就需要我们做到“有备无患”。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节课时,直径是所在圆的对称轴,这一概念是应该在最后一个环节解决的,但是学生在解决在画圆,这一环节就提出来了。又如教学圆面积这节课时,一个学生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不起16份,这是对的,但他出乎我的意料,竞把这16等份拼成了四个不同的图形,其中用两个小扇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些都是我所料不及的。
三、教学过程(生活化,人性化)
我认为既然有“教材弹性化”,教学过程也可以“弹性化”。由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方式不同,有时可能会出现与我们设计的教学过程不相符合,不能按时完成教学计划,是因为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是根据教材的内容而预设的,没有充分考虑教学过程中的升成。我们预设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未必能适应。这时我们也不一定要把计划的内容一定塞给学生。另外内容的呈现也不一定要按着预设的顺序呈现。也可以随着学生思维的升程来呈现。比如我在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我设计的是先把两个异分母分数通分,再按着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行比较,但一位学生按着他的思维方式,说把分子通分,一下就打乱了我的教学计划,(因为我还要解译“通分”只有化成同分母分数才叫通分,这里只能说是把两个异分母分数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这样我又要让学生说说什么是通分?又如,我在教学“圆面积”时,渗透“极限思想”是放在后面一个环节呈现的,谁知在探讨“公式”时,学生就提出来了。学生在学习时,并不是按着我们预设的顺序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这时我们老师是否能按着学生的思维过程、顺着学生的思路,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向下进行。这也是尊重学生想法,人性化的一种表示方式。因为小学生有一种表现的欲望,他一想到什么、发现什么马上就要说出来,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做到充分预设。同时,也要根据课堂上的升程随时改变教学计划。
四、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学特别重视“情感“的投入,任何一节课都是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而设计的,如果学生不喜欢你的课,你设计的再好也没用,他不参与呀!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策略。我认为不论是以前的应试教育还是今天的素质教育都离不开一个“情”字,我们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良言意语三冬暧,恶语伤人六月寒”。课堂上我们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对话,用民主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射线和角”这节课时,学生画出“~~曲线”如果用以前有的教师就擦去,现在这位教师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商量“曲线我们暂时不研究先擦去可以吗?”“你是怎样思考的,愿意把你的思考告诉全班同学吗?”„„对待一些学困生,我们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当同学们纷
纷举手之时,我们可以说:“其他同学都说了自己的见解,你不想试试发表一下你的意见吗?”即使说错了,仍要表扬他:“你能站起来发言,老师和同学已经很高兴了,没关系的,慢慢来”。或者说:“先想想,再回答好吗?”我们的课堂教学的语言至今仍然存在“谁来说给我听听”“看老师怎么做”“谁能说的更好”,“看谁更聪明”等到不该用的语言。恰当的发挥教师合作者的角色。课堂上需要教师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力求服务与指导相结合。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快。
第五篇: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
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
宜州市刘三姐乡龙降小学廖彩荣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对于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但是,怎样上好每堂数学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成绩,确实需要我们精心设计,不仅在内容上精益求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激情等方面都要有很深地研究。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浅见: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智力开发的原动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诱发学生从新课刚开始时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至关重要的。一节好课,都有一个好的开始,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主动承担学习任务,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参与学习意识能力和自控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不高,其学习动机需要教师激发和调动,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熟悉与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一个好的情景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情景中确定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从而开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同时通过情景创设,使要解决的问题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从而获得新知识。
如在教学“方向与位置”时,教师可抓住学生喜欢做游戏的心理,让学生在“热热身”的情景中完成学习任务,先让学生向前迈两步,向后退三步,向左弯弯腰,向右踢踢腿,向上拍拍手,向下拍拍手,然后让学生说出活动中用到了那些方向词语,最后让学生猜猜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感受新旧知识之间发生的联系。
二、自主探索,营造学习氛围
合作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互动来达成目标,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合作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将从课堂独裁者真正变成一位合作者。对于农村教育教学而言,绝大部分教师把合作方式当成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摆设,或者为了急于完成教学进度,合作还未深入,就草草收兵等等,使合作学习不能在课堂中有效的体现出来,为了实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两大目标,教师应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体现教学的民主。
例如,在上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38页《分类》这一课时,我们设计了一个“小百货店”的情境。通过让学生动手归类、摆放这一情境的创设,学生体会到了分类的必要性和意义,产生了分类的欲望,接着又创设了整理小朋友学具这一情境,通过让学生分工合作、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整节课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完成教学目标。
三、联系生活,体现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真正意义上的好课,应该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现数学本位的回归——生活。因此,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在生活中抽象出数学,并运用数学灵活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首先通过谈话介绍当天“ 4月8日”是什么日子,让学生搜集并圈出生活中有意义的节日,以及根据计算的结果判断平闰年时,引用的1949年(共和国成立)、1984年(首枚奥运金牌)、1997年(香港回归)这些极具纪念意义的重大节日,用媒体链接的方式展现出来,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同时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另外,在课中的检测反馈中“小红的生日比国庆节早一天,是()月()日”、“小方9月29日外出旅游,3天后回芜湖,那天是()月()日”等等这些问题,不仅是对学生知识层面的检测,更让学生深刻的体验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学好数学原来真的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的问题。
四、表扬、鼓励学生,延长学习的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还要想方设法使兴趣持久。因为小学生的兴趣既不稳定,又不长久。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意念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发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这种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也就是学生兴趣的源泉。对学生来说,老师的一点点鼓励,一次的肯定,一次表扬,都是他成功的标志,他都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时学生的兴趣就如同永不枯竭的源泉,就会浓厚、持久。
总之,教师要上好每一节小学数学课,教师要发挥本地特色和根据本班学生实际,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运用和吸取、借鉴其他优秀教师先进的教学经验,同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营造学生学习数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