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命题要求与规律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命题要求与规律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无疑是出重头戏,尽管其试题全部为四选一的客观试题,看似简单,但实践起来,并非如此,考生要想在规定的时间内高速准确的完成所有题目,并非一件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情,需要做许多方面的准备工作。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题主要测查应试者从事国家机关工作必须具备的潜能,包括理解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等等。考生要想在公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要想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必须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基本题型和命题要求有全面深刻地了解,只有将试题的具体考查目标和考查内容了然于心,才能对症下药,才能为不同题型寻找到行之有效的答题方法。
进一段时间以来,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关注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相关信息,针对这个阶段考生的实际情况,这里首先介绍一下行测各类试题的测试内容:
行测试题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五个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用来测查应试者阅读、理解相关资料的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等。数量关系题用来测查应试者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判断推理题用来测查应试者的形象思维能力、图形推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常识判断题用来测查应试者是否了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规则、定律、规律、是否能够运用最基本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资料分析题用来测查应试者是否能通过数据、图表、文字等把握事物的特征和关系,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对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进行系统思考和分析。
综上所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所测查的主要是与做好一般行政管理工作有关的影响面较广、稳定性较高的潜在的能力,也正是这些能力决定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内容结构与题型类别。
国家机关行政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工作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数字推理与运算能力,较广的常识面,以及面对大量信息时筛选和提取有用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只有拥有了这一系列能力,并只有当这些基本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且得到一定知识经验的支持后,才能形成综合判断、组织与人际协调能力以及资料分析能力等较高层次的职业能力。显然,对于以上能力的测验要凝聚在这份小小的试卷中,凝聚在短短的二个小时内,就必须要出现一份高质量高水准的试题。因此,最理想的测验考题应当涉及最广泛的知识,但又不依赖于具体的知识点,最重要的是要体现每一位考生的思维与素质。
通过对近几年行测试题的深入研究总结出了以下命题规律。
1.题型、题量基本稳定。
纵观历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全部由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五部分组成,这五部分之所以多年来一直作为行测考试的基础题型,关键在于它们能集中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与基本能力。就题量而言,一直保持在130道左右,限时120分钟。
2.试题灵活,难度略有提升
随着每年报考国家公务员人数的大幅增长和国家各级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公务员试题在灵活度和难度方面都有所增大,这不仅表现在题目考核面的广度,深度上,还在考生答题的灵活度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即在答题过程中,并不是简单地靠平时积累就可大功告成,而是需要考生在仔细读懂题目的基础上经过全面周到的分析才可得出最佳答案,其中不免许多干扰信息无用信息,就看考生能否力排这些干扰因素,同时灵活运用有益信息,这无疑就会增大试题的难度。
3.着力测试考生的整体素质,而不是知识本身。
考生多年生活、学习和实践积累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以及基本能力属于行测所测查的主要内容。行测中涉及多种学科知识,但测验要考查的并非知识点本身,而是将“知识”作为一种载体,通过这些方方面面的知识点,最终达到考查其素质能力的目的。举个例子:行测常会涉及到法律与经济方面的内容,但是这些题目对于法律专业或经济专业的考生来说也并非轻而易举,相反,对于从未涉猎法学与经济学的人,只要摸清了命题规律,具备了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了灵活的答题技巧,同样可以出类拔萃。又如:行测中数量关系题占有不小的比例,这些题目难度不大,多数相当于中学水平,考生在考场上往往花费大量时间计算,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常常因计算过程中的一时疏忽大意导致失败。事实上,行测的大部分数量关系试题不必通过大量地运算,仅灵活地运用一些技巧便可快速完成,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知识与素质并非等于的关系,如何将知识转化为素质才是关键所在。以上就是近年来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命题规律。考生只有将行测五类题型的命题规律细细地研磨透彻,才可以在考场上轻松自如地应对。
第二篇:透析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题命题要求与规律1
行政能力测试题命题要求与规律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是高职高专类行政管理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主要测查应试者从事国家机关工作必须具备的潜能,包括理解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等等。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五个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用来测查应试者阅读、理解相关资料的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等。
数量关系题用来测查应试者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判断推理题用来测查应试者的形象思维能力、图形推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常识判断题用来测查应试者是否了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规则、定律、规律、是否能够运用最基本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资料分析题用来测查应试者是否能通过数据、图表、文字等把握事物的特征和关系,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对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进行系统思考和分析。综上所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所测查的主要是与做好一般行政管理工作有关的影响面较广、稳定性较高的潜在的能力,也正是这些能力决定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内容结构与题型类别。
国家机关行政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工作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数字推理与运算能力,较广的常识面,以及面对大量信息时筛选和提取有用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只有拥有了这一系列能力,并且当这些基本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得到一定知识经验的支持后,才能形成综合判断、组织与人际协调能力以及资料分析能力等较高层次的职业能力。
因此,最理想的测验考题应当涉及最广泛的知识,但又不依赖于具体的知识点,最重要的是要体现每一位学生的思维与素质。
什么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各级国家机关遴选初级公务员的标准化考试之一。在中央国家机关和部分地方国家机关招考公务员时,它与申论考试一起,构成两个入门考试的公共科目;在许多地方国家机关招考公务员时,它与申论考试和一门专业考试一起,构成三个入门考试科目(专业科目笔试的内容、方式由各招考部门确定)。这就意味着,它是公务员入门考试的“坚定成员”和必经门槛,是无论想做中央国家机关的公务员还是地方国家机关的公务员,都必须参加并成功通过的一门考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实质是一种根据从事公共管理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设计、实施的综合性测评。一方面,它从多个层面检测考生的基本知识,包括语言知识、数学知识、逻辑知识、法律知识、政治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知识、人文知识、科技知识以及其他一些相关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它借助或结合知识测试,很多情况下以独立形态来检测考生的基本技能,包括阅读理解技能、辨词会意和选择表述的言语技能、理解数量关系和心算笔算的数理逻辑技能与应用计算技能、脑筋急转弯和处理考试压力的应变技能、根据形象体来辨析相同点和内在关联性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像推理技能、确定事物特征和寻找事物规律的判断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界定事物和概括事物的概念形成与运用能力、根据已知因素来进行剖析推知的联想能力和形式逻辑技能、根据经验和常理来理解现实情况或过程关系的应用性理解技能和推理能力、基于历年所学所积或所见所闻而辨知某种常规信息的记忆能力和判断能力、熟悉社会运作数字和文字的数据解读能力与常规性理解能力等等。
这就是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不仅是注重测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门考试,还是测查能力和技巧的综合性心理测试。考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相关基础知识和良好、全面的技能训练,才有可能成功通过这门科目的测验。从大量实践案例来看,考生要想成功通过这一测验,还必须有一个能够确保自身所储知识技能在考场中得以最充分地发挥出来的基本心理保障;这个保障只要存在一定的缺陷,就可能影响知识技能的良好发挥和充分展示,进而影响到具体解答每一个测验题的质量和整个应试效果。所以说,这种测验实际上就是对考生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很全面的一种初级公职人才考评。
其实,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就是国家人事系统依法进行初级公职人才遴选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运用了心理测评理论和技术来设计考卷并对公务员候选人进行检测与筛选的笔试之一。这就是说,作为公务员入门考试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按照原《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暂行规定》以及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来组织实施的,具有十分突出的严肃性、专门性和权威性。
就公务员制度,特别是“凡进必考”原则探索实施十多年的情况来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在内容上和形式上一直都在不断地变化,但是其基本主干却变化甚微。这说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主体部分是过硬的,有着非常显著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这不仅构成了整个测验的核心基础和重要支撑,而且还使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逐步成熟和稳定下来,成为一个具有鲜明特点和显著功效的公职人才选拔考试形式与模式。
根据近年来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的考试大纲以及相应的考试实践可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从出发点到归宿都基于用人单位在最大概念上的区别与划分。为招收2006年的公务员和其他领域的公职人员,2005年就开始把用人单位划分为两个基本大类:第一类是中央党群机关、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及部分中央垂直管理机构中的省级机关和直属机构,部分按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第二类是中央垂直管理机构地(市)以下所有机关及部分中央垂直管理机构中的省级机关和直属机构,部分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一般来说,从事政策和法规制定、检查实施、文字综合的职位属于综合管理类,机关层次越高,职位越多;而从事具体政策实施以及为机关运行服务的职位属于行政执法类。所以其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取向就有一些差异。这样的划分表面上是着眼于用人单位在整个机构体系中的地位和层次,而实际上则是根据不同单位所处位置、所担责任、所起作用和运作的基本特点而进行的。也就是说,这种分类较好地分清并把握住了两大类型用人单位的基本特点、特别是工作特点及其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这比以前对用人单位基本类型的划分要更切实,也更科学。
依据这一最新的划分,招考公务员人才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也就相应地呈现出两大类,即“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一)”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二)”。两者在题型、题量和内容上也都有一些差别;而这些差别则主要表现在配套、难度、侧重点和目的等测评指标的设计和确定上。这样,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就不再划分为A类和B类而是开始以新的面目出现,更好地发挥人才测评的作用。从已经实施的考试情况来看,这样的测验出现了新的变化,提供了公务员考试的新动向、新趋势等重要信息与提示。对此加以了解和把握,将有助于更好地应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一)”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二)”,虽然与以往一样都由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和资料分析等五部分内容和135道左右的选择题构成并同样也要求在120分钟内完成,但是每年的试题在内容上和结构上则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体现在测评目的和侧重点上,而且在测评内容和题型结构上乃至题量和分数布局上存在显著的差别。
从测验应用的实践和现实运作趋势来看,公务员法律法规中确立的公务员“凡进必考”的原则已经远远超出了选拔行政人员的范围,扩展到了党务系统和其他国家机关以及一些重要的非政府公共部门。这就是说,任何想从事政府工作或其他重要公职工作的人,基本上都要经过这道门槛、接受这一测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实际已经开始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测评效能和价值的通用性考评工具,只不过仅针对和适用于录用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选拔需要而已。一般而言,这样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有如下五方面的特点:
第一,目标、功能和特性界定明确,旨在选拔公职人才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考查一个人的行政管理潜在能力的考试。其作用是通过
测量一系列的判断题目预测考生在公共管理职业领域里的多种职位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其实,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就是为了考查考生从事公务员工作以及其他重要公职工作的一般性实力和潜能。这里所说的“实力”虽然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整个实际行政能力,但却是很好地应付并通过这种测验的实际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即所谓的“双基”;“潜力”就是基于这种“实力”的考试结果相对于未来工作需要的一种推断性预示,而这正是潜能的实质。事实上,它的主旨就是发现和选拔那些适合从事公务员的工作、特别是政府等部门工作的人才,以充实、更新和优化公务员队伍。
第二,考试客观化、标准化,使考生得到一个较为公平的平台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全部为客观性试题,共135题左右,考试时限为120分钟。事实上,即使要测查考生的主观态度,它也都采用客观化、标准化的试题;至于其他客观性考试内容就更是如此了。考试一律设计为考卷与答卷(即计算机机读的答题卡)分开;考卷上的考题全部设计为一个问题、四个选项,大多数是单项选择题,但在常识测验中有时则还有不定项选择题即四选二、三或四的多项选择题;考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在答题卡上相应题号的选项序号代码上涂黑来答题。这些都极大强化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客观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从试卷设计到评卷出成绩都是客观化和标准化的,没有直接的主观试题,极大地提高了考试的严谨性和可信度。这不仅使考试内容都依托于一样难度的考试形式表现出来而使所有考生都获得一个同等、公平的基础,而且还使改卷与考试结果同计算机结合,避免了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最终确保了考试的客观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从而使这种通才考试在公平、公正、客观、可信方面具有很高的公信度和权威性。
第三,试卷内容非常丰富,面宽量大,知识要点很多,直接构成数量上的考试压力与难度;知识与技能结合成一体的考题,构成了需要较高智力、较大精力才能解题的考试
从历年的考试实践来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有单纯的心理测验内容、公共基础知识、数理计算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式逻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公共管理日常面临的实际问题或情况的资料性分析与处理能力等等。
但是,就2005年以来的考试情况看,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集中到五方面的内容上,这五个方面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不过,个别地方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还保留着“知觉速度与准确性”测验。
无论是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五方面内容,还是某些地方上坚持进行的“知觉速度与准确性”测验,其考试内容实际上都是从事公共管理所必需的最基本教育与训练,是整个行政能力体系中的最基础部分,仍然可以归结为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即所谓的“双基”。这样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本质上就是一种“双基”考核与测查。
第四,考试形式灵活多样,考试题型变化多样,既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又不拘一格,设有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以拉开应试距离
从大类上看,考试形式主要有文字、图形、数字和表格等四种基本形式。但从具体种类来看,考试形式主要有知觉测验、速度测验、准确性测验、听力测验、语法测验、修辞测验、逻辑测验、词语测验、句子测验、段落测验、篇章测验、数字推理、数学计算、图形推理、机械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定义判断、事件排序、常识判断、文字资料分析、表格资料分析、图解数据分析等。
这些不同的考试内容有不少是彼此调整和交相替换的,甚至还有一些考题会隔年再用、隔卷重用。因此,旧的考题考卷不仅能给我们提供重要的应试经验,有助于我们摸准这种考试的脉络,而且还能给我们提供与将来考试相同或相似的考题和考试类型,有助于提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应试能力。
第五,考试结构经常变化,每年都有不同,甚至连考试类别及其名称也在不断变化
有一段时期,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与公共基础知识并列,各自独立为一门专项考试,后来则将公共基础知识转变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常识判断;但时至今天,还有的地方公务员考试仍然单独进行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直到2001年都没有分类,从2002年才开始进行了分类。从2002年到2004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分为A类和B类,2005年开始又将其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一)”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二)”两类。
一般来说,每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的结构,均由当年的考试大纲确定。大纲非常重要,决定着当年试卷的内容、题型,决定着测验形式与测验内容,决定着具体的考试内容和题型将如何组合。
事件排序在2001年前常考,然后一直过了三年,即到了2005年公务员考试中才又重新出现。机械推理则在2002年的B类试卷中突然出现,之后则嘎然而止。听力测验在2004年突然冒出,之后也被其他内容取代。片段和篇章的阅读理解一直持续了三四年,看来几乎是基本定型了,可是到了2005年公务员考试却只留下了片段或曰短文的阅读理解了。在上述各种考试的内容和题型中,只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图形推理、常识判断、文字资料分析、表格资料分析、图解数据分析等算是比较成熟而定型的,但具体的题量仍然有变化;其中常识判断的变化要算最大了,不仅题量增减较为剧烈,而且内容范围也缩扩巨大,特别是单选、多选的考试形式在整个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出现和消失最为典型。
然而,在2006年的考试中,事件排序却又突然被类比推理所取代,而类比推理原本只是在很少地方公务员考试中应用过。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
试中使用这一测验题型则是头一次。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试卷类型,从内容和题型的组合、考试的难度和侧重点、题型和题量以及分数布局等等,都随、层次、行业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发生着变化,存在较大的不同。其实,在不同年份的不同类型试卷中,这些考试内容的前后排序也是不一样的,数量关系有时摆在第一部分,有时则摆在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原来摆在最后一部分或者倒数第二部分,而近一二年来却放在了第一部分;其他内容的调整、变化幅度也是很大的。
总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客观化、标准化、题量大、内容广、变化大、时间紧、答题要求高、评分现代化和分数解释科学化。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具备较好的答题技巧和较快的做题速度,而且要非常熟悉这类考试,特别是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三篇: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假命题解题技巧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假命题解题技巧
中公教育专家相信大家在备考公务员考试过程中一定见过这种类型的题目: 【例1】如果小明爱吃西瓜,那么他不爱吃香蕉;如果小明不爱吃香蕉,那么他一定不爱吃西瓜。那么,小明是否爱吃西瓜呢? 【例2】如果上帝能创造一块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那么,他就不是万能的;如果上帝不能创造一块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那么,他也不是万能的。那么,上帝到底是不是万能的呢? 【例3】如果汤姆不是罪犯,那么大卫或者彼得是罪犯;如果汤姆不是罪犯,那么大卫不是罪犯且彼得也不是罪犯。那么,谁是罪犯? 》》更多、更全行测技巧、考点大全、行测每日一练 尽在中公教育行测频道《《 大家遇到这样的题目,一看到“如果,那么”,便会写出推出关系,但写完之后会发现不对啊,比如例1:
爱吃西瓜⇒不爱吃香蕉;不爱吃香蕉⇒不爱吃西瓜。最后得到:爱吃西瓜⇒不爱吃西瓜。同学们做到这里会觉得,惊了!什么题目!绝对出错了!其实不然,对于这种题目,我们有特殊的解法:
【方法剖析】
1.A⇒B,非A⇒B:则B一定为真。
大家想想:如果我考上了,我就嫁给你,没考上也嫁给你,最后是不是都要嫁给你啊?这就是我们的二难推理,明白了最基础的一条,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变式。
2.A⇒B,A⇒非B:则A一定为假。
咱们把上式变逆否:非B⇒非A,B⇒非A。大家想想:如果我没钱,我不嫁给你。如果我有钱也不嫁给你。那最后是不是都没嫁给你啊?非A一定为真,则A一定为假。
3.A⇒B,非B⇒A:则B一定为真。
其实这个变式就是将1式中的第二个小式子变了个逆否命题,所以掌握了前两条也要掌握他们的变式。
下面我们来与出题人针锋相对,来一场强者的较量,去解决一下最开始的题目: 【例1】
【答案】不爱吃西瓜。【思路点拨】
爱吃西瓜⇒不爱吃香蕉;2.不爱吃香蕉⇒不爱吃西瓜。把1式做个逆否:
3.爱吃香蕉⇒不爱吃西瓜。
仔细观察2和3,是不是我们刚才提到的A⇒B,非A⇒B:则B一定为真。则不爱吃西瓜一定为真。
【例2】
【答案】上帝不是万能的。【思路点拨】
1.能创造一块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不是万能的;2.不能创造一块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不是万能的。1.A⇒非B;2.非A⇒非B。
则非B一定为真,所以,上帝不是万能的。
第三题,作为练习,大家回去自己研究。相信,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我们可能性推理中一些大家认为是错误的题目巧妙的解决。
第四篇: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解读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解读
2018国考公务员考试如期而至,本次国考共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加,计划招录2.8万余人,最终有165.97万人通过了资格审查,较去年增加了17.34万,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为58:1,比去年50∶1的比例更加严峻。
公共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于12月10日上午11点结束。本次考试依然分副省级(以上)、地市级(以下)职位两张试卷,就地市级试卷而言,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地市)试卷整体命题趋势和以往变化不大,题量同往年相比没有变化,但是细细品来各题型依然是各具变化。具体情况由中公教育专家通过深度分析各部分题型变化与特点,为广大考生解读本次考试。
一、行测整体难度不高 法律题“出镜率”较高
1、从题型题量上看,副省与市地总题量分别为135、130,具体小题型的分布也基本与去年吻合,可以说是非常稳定的一年,请详见下表。
2014年-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型题量
2、从难度上看,副省与地市难度与往年相比难度不大,尤其是资料分析,很多学员反馈,难度“一颗星”,常识“一颗星”,言语“两颗星”,判断“四颗星”,数量没有做。中公教育专家表示:与去年相比资料不难,考查材料比较与时俱进,基本不用笔算。定义、类比也不难,副省的言语理解虽有两篇文章,阅读量较大,实际上整体并不难。
3、从考点上看,今年判断推理的考点如意料中一样,必然性仍然考查3题,往年考查的假言命题,今年考查的是三段论。图形推理空间类题型考查增多,考点出现了隔年考的情况,如截面图2016年考查过,除此之外还考查了三视图和折纸盒等考点,都不算新考点,相信很多考生复习的时候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常识判断副省和地市的考题虽然均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但是各科目考查比例上存在较大差异,主要是法律部分,地市试卷常识判断部分法律题占比较大,几乎占据半壁江山。
二、行测副省级试题难度不大 判断推理有新意
根据考生的反馈,本次行测考试依旧分副省级(以上)、市地(以下)两张试卷,逻辑判断和资料分析命题特点明显;逻辑判断往年必然性侧重假言命题,今年侧重考查典型的三段论以及直言命题,难度略降;资料分析的选材与时俱进,涉及一带一路、网络点餐等热点。单就副省级试卷来说,在稳定中创新发展,强调知识储备的同时更测查真正的能力。
2014-2018年国考副省级题型题量分布表
1、常识判断知识点多元,考查方式灵活
常识判断部分考查题量、题型、内容、难度均符合国考一贯的模式。考查题量依然为20题,考查题型为单选题,考查内容遵循大纲要求,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考题难度不低,题目涉及知识点多元,且考查方式灵活。
2、逻辑判断考点复古,立体图形创新 判断推理部分是本次考试,最有新意的部分,其中逻辑判断中可能性推理和必然性推理均有考查,题量以可能性推理居多,必然性推理考点呈现复古的特点,三段论推理和直言命题推理时隔多年后再度考查,朴素逻辑结合位置对应进行考查。图形推理中立体图形的数量有所上升,考查3道,考点涉及折纸盒问题和视图问题等,且形式有所创新,出现了结合立体图形的空间对称进行考查的题目。定义判断从题型上看,包括单定义和多定义,以单定义为主,就问法而言,“属于”和“不属于”均有涉及,考查学科广泛,但阅读难度不大。类比推理中逻辑关系、言语关系、经验常识等均有考查,其中概念间关系、词义关系等仍然颇受青睐。
3、数量关系考点多是“熟面孔”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仍旧考查数学运算这种题型,其中副省级(以上)考查15道题,考点都是中公课堂反复强调的常规考点,其中利润问题4道,行程问题考查2道,工程问题1道,计算问题1道,排列组合1道等等。利润问题集中考查,难度不大,简单分析即可得到答案。根据考生的反馈,有时间做数量关系的考生普遍认为今年题目难度不大,很多题目都可以简单列式计算而得。
4、文章阅读依然突显两类试卷差别
言语理解与表达延续往年,总题量40题,继续扮演行测考试的重要角色。考查题型包括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片段阅读、文章阅读四种,文章阅读依然作为区别题型出现在副省级考试中。逻辑填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的考点和市地基本保持一致,最大的区别在题量上。文章阅读考查两篇,文章材料均为科技类文章,包含“基因”、“第六感”等科技素材。但和去年相比,文章篇幅明显长于去年,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阅读量,增加了此题型的难度。从具体的考查内容来看,涉及语段衔接题、细节判断题等题型,特别是细节类题目考查近5题,由此可看出文章阅读的命题特点——主要考查考生对细节信息的把握能力以及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5、资料分析考点集中,难度降低
资料分析材料新颖,涉及一带一路、网络点餐等热点。考点常规,题目简单,考点集中度非常强,重点考查基本的增长、比重、平均,占据总体量的3/4,计算简单,高手可以不动笔,一般人简单列列式子分析即可,即使计算能力不太强,我们简单估算一下也可以得到答案,总之资料分析部分整体难度有所降低。
三、行测地市级试卷理科题难度较低 逻辑题特色明显
1、题量稳定
数量关系题量依然比副省少5道小题,其他部分考查题型题量与去年相比基本相同。具体详见下表:
2014-2018年国考题型题量分布表
2、常识体现差异,贴合生活
常识判断考题虽然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但是各科目考查比例上存在较大差异,主要是法律部分,地市法律的占比较大,虽然法律题目市地一直比副省考查的多,但像这样今年几乎占据常识的半壁江山也引起了广大考生的吐槽。
3、言语理解保持稳定
言语理解与表达延续往年,考查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片段阅读三大题型,总题量40题,继续扮演行测考试的重要角色。具体来看,逻辑填空和片段阅读依然是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考查重点。逻辑填空题量维持在20题,考查语境分析和词语辨析两大考点,高频成语频现。片段阅读考查15题左右,以主旨观点题为主,其他题型涉及细节判断题、承接叙述题、标题添加题、词句理解题等。语句表达保持在5道题左右,包括语句衔接和语句排序两种类型的题目,难度较低。整体来看,言语理解部分没有发生大的改变,都是往年常考的考点。
4、数量关系题目侧重思维考查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地市级(以下)数量关系部分考查10道数学运算题目,题型常规,考点全面,主要考查的考点为:利润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概率问题、几何问题、工程问题、比例计算问题等经典题型,此次考试多道考题均是建立一个简单的等量关系即可解出答案,比如2道利润问题、1道工程问题、1道比例计算问题都在考查简单的方程计算。数量关系部门难度有所下降。
5、逻辑判断保持自身特色,一拖五再度考查
逻辑判断中可能性推理和必然性推理均有考查,其中必然性推理考点保持特色,再度结合一拖五的形式考查了朴素逻辑,可能性推理以削弱型和加强型为主,结论型也有考查。图形推理中立体图形的数量有所上升,考查3道,考点涉及折纸盒问题和视图问题等,且形式有所创新,出现了结合立体图形的空间对称进行考查的题目。定义判断从题型上看,包括单定义和多定义,以单定义为主,就问法而言,“属于”和“不属于”均有涉及,考查学科广泛,但阅读难度不大。类比推理中逻辑关系、言语关系、经验常识等均有考查,其中概念间关系、词义关系等仍然颇受青睐。
6、资料分析考点集中,难度降低
资料分析材料新颖,考点常规,题目简单,考点集中度非常强,重点考查基本的增长、比重、平均,占据总题量的3/4,计算简单,高手可以不动笔,一般人简单列式分析即可,即使计算能力不太强,简单估算也均可得到答案,总之资料分析部分整体难度有所降低。
四、行测言语理解再现高频成语 文章阅读较吃力
经考生回忆,相较往年,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比较常规,考查逻辑填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文章阅读四大题型,文章阅读仍作为区别题型仅在副省级试卷中出现。中公教育专家认为,从整体来看言语理解题具有以下特点:
1、逻辑填空高频成语再现
逻辑填空依然考查语境分析和词语辨析两大考点,考查的词语类型包括实词和成语,特别是成语,今年又出现了很多的高频成语,如密不可分、交相辉映、休戚与共、兢兢业业、适可而止等。
2、片段阅读和语句表达常规考查
片段阅读和语句表达的考查和往年基本保持一致,以主旨观点题为主,其他题型涉及细节判断题、承接叙述题等。考查的材料内容包括科技、文化、经济等领域。
语句表达仍考查语句衔接和语句排序两种。
3、文章阅读篇幅加长,阅读量有所增加
2017国考文章阅读作为区别题型出现在副省级考试中,2018年延续去年,副省级仍考查两篇文章阅读,文章材料均为科技类文章,包含“基因”、“第六感”等科技素材。但和去年相比,文章篇幅明显长于去年,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阅读量,增加了此题型的难度。从具体的考查内容来看,涉及语段衔接题、细节判断题等题型,特别是细节类题目考查近5题,由此可看出文章阅读的命题特点——主要考查考生对细节信息的把握能力以及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五、行测判断推理呈现“复古风” 图形推理考点创新
2018国考行测市地、副省分卷考试,判断推理题量均为40道,其中逻辑判断、图形推理、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各10道。中公教育专家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今年行测判断推理部分有如下特点:
1、逻辑判断考点复古,一拖五再度考查
逻辑判断中可能性推理和必然性推理均有考查,其中副省级必然性推理考点呈现出复古的特点,直言命题推理和三段论推理时隔多年后再度考查,朴素逻辑考查了位置对应问题。市地级必然性推理考点保持特色,再度以一拖五的形式考查了朴素逻辑,可能性推理以削弱型和加强型为主,结论型也有考查。题干长度以三行左右居多,阅读难度不大,材料类型多样,其中多道题目涉及到教育类,凸显出对教育的重视。总体而言,逻辑判断难度有所下降。
2、图形推理考点创新
图形推理部分题型全面,包括顺推型、分类分组型、九宫格型、立体型等,其中分类分组型考查3道,立体型增为3道。考点分布广泛,数量关系、组合叠加、图形共性、立体图形等均有考查,数量关系涉及一笔画、线条数、交点数等考点,立体图形主要考查了折纸盒问题、视图问题,还考查了立体图形的空间对称,让立体图形趣味十足。
3、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变化不大
定义判断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包括单定义和多定义,以单定义为主,就问法而言,“属于”和“不属于”均有涉及,考查学科广泛,但阅读难度不大。类比推理中逻辑关系、言语关系、经验常识等均有考查,其中概念间关系、词义关系等仍然颇受青睐。
六、行测数量关系题侧重思维考查 利润问题“扎堆”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题副省级依旧考查15道,市地级考查10题,市地级题目包含在副省级考题中。考查题型较为常规,据考生回忆,考点涉及到利润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几何问题、概率问题,函数图像问题、排列组合问题以及最不利原则解题。中公教育研究发现比例计算问题依旧是今年考查的重点。
1、利润问题扎堆考查
与2017年几何问题扎堆考查4道题目相比,2018年利润问题扎堆考,考查4道题。考题侧重简单的分析,这与命题人青睐思维考查是符合的。
2、考题难度因人而异
根据对考生考试之后的调查反馈,有时间做数量关系题的考生普遍认为题目相对简单,有多道题目均为简单计算,甚至口算就能解出答案,考题中的行程问题、工程问题、以及利润问题都非常简单,直接列式子就能得出答案。还有一部分考生时间分配有点偏差,没有时间看数量关系题目,因此全放弃!不能把某一部分题目全部放弃,因为一定有送分题。
3、正确选项集中
对于多数考生来说,数量关系在考场上是没有时间做的,基本都是根据心情去“蒙”答案,上过培训班的考生,知道全蒙一个选项,对的可能性大一些,那么2018年,没有时间做数量的考生都蒙B选项的话,能蒙对三分之一以上的题目。
七、行测常识判断遵循大纲要求 更加贴近生活 1.遵循大纲,沿袭旧例
常识判断部分考查题量、题型、内容、难度均符合国考一贯的模式。考查题量依然为20题,考查题型为单选题,考查内容遵循大纲要求,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个人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考题难度不低,题目涉及知识点多元,且考查方式灵活。
2.体现差异,贴合生活
副省和地市级常识判断的考题虽然均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但是各类知识点考查比例上存在较大差异,主要是法律部分,地市里面法律的占比较大,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副省里面考查3题。
常识判断部分考题历来较为灵活,不是简单考察知识点记忆,2018年的考题更是贴近生活,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件入手考查各个学科的知识点,例如以旅游路线引出世界地理的考点。从而反应出国考对考生基本素养的积淀能力要求极高,不仅要掌握常规知识点,更要求具备宏观的知识结构和临场的应变发挥能力。
八、行测资料分析难度低于往年 “一带一路”进考题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已经落幕,对于新一年的国考试题,大家都会感触很深。资料分析部分很靠谱,整体难度低于以往。复习充分,先做资料分析,绝对是最佳选择。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资料分析材料紧随热点,考点常规,难度低。
1、材料紧跟热点,与时事无缝接轨
国考资料分析的材料一向常规稳妥,但在近几年也有一些变化的端倪,2018年国考资料分析更是紧跟热点统计材料,与时事无缝接轨,关注最新动态,考查“一带一路”国家民生数据、移动互联网支付数据、城市绿化数据等。
2、延续重分析轻计算的特点
2018国考行测资料分析部分没出现新鲜考点,这对于长期备考的考生来说是个好消息,行测资料分析部分2017年出现了颠覆性改革,即轻计算重思考,2018年延续了这一思路。今年单一性的题目比往年增多,受其影响计算难度略降,解题以数据观察为主,属于历年来难度最低的一次。
3、数据查找简单,列式难度低
大部分题目比较简单,注重基础考点和查找类题目的考查,据考生回忆,很多题目都是最基本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求值,甚至出现大量直接查找最大数,排名等题目,绝对是此次考试中最大的福利,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4、比重题目题干出新
比重一直是资料分析必考的知识点,考查形式也是变化多样,具体来看,考查两个直接求比重,一个求非A比重,一个比重比较,两个求整体,一个比重公式的两次使用,一个比重为扇形图的题目,其中,比重为扇形图是非常熟悉的考点,但是备受命题人青睐的基期比重计算和比较的问题今年居然有隐退的嫌疑。值得关注的是在命题形式上出现定义三个比重分别为三个不同的字母,进行比较排序的题目,这种变化也是没太大的技术含量的,只是降低了题目的难度而已。
5、年均计算再次登场
年均问题的比较在国考近几年曾经出现过,但是求值问题近几年已经淡然消失,今年年均的计算以另外一种全新的面貌登上国考的试卷,已知现期值和基期值,求两年后的值。对基础知识熟悉的考生可以快速列出式子并估算出正确答案。不知道我们的小伙伴基础知识学的是否扎实。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2018国家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目跟去年相比在计算量上继续下降,在难度系数上直线下降,在做答速度上明显加快,正确率明显上升。这对长期备考准备充分的小伙伴来说绝对是一个利好消息。
总之,国考可谓公考中的一道盛宴,湛江中公教育祝各位考生都取得理想成绩!
第五篇: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命题预测与备考指南
最全汇总>>>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命题预测与备考指南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从2015国考开始分类命制行测试卷,分为省级以上(含副省级)和市(地)级以下两类。基于招考岗位与测查能力的不同,两类试卷在总题量与考点设置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呈现逐年加大的趋势。中公教育专家预测2018国考的两类试卷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总题量:省级卷为135道、地市卷为130道。
2.常识判断:两卷有4题互不相同,地市卷中这四题均为法律题。
3.言语理解与表达:两卷有10题互不相同,省级卷中出现了两篇文章阅读(每篇5道小题)。
4.数量关系:省级卷比地市卷多5题;5.逻辑判断:两卷有5题互不相同,地市卷中出现了一篇材料带5个小题类逻辑判断这是材料阅读题首次出现在国考的逻辑判断题目中。
由此可见,为了体现报考职位的不同,两类试卷之间的区分度越来越明显,与报考职位更加匹配。预计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会延续这一命题特点和变化趋势,中公教育专家将从命题特点、2018年趋势分析以及备考建议三个方面为大家深度剖析行测试卷的五大部分,希望对备战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有所帮助。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1.命题特点
2017年国家行测(省级/地市)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总题量为40题,考查题型涉及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片段阅读,除此之外,省级卷比地市卷多考查了文章阅读题。
2.2018年趋势分析
①两类试卷的言语总题量仍为40道,但为了体现省级卷与地市卷的区别,在考查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片段阅读这三大共有题型的基础上,省级卷仍有可能考查文章阅读题。
②从考点来看,逻辑填空仍以实词和成语为主要考点;语句表达主要考查语句排序和语句填充;片段阅读以主旨观点题为主要考点,同时涉及细节判断题、标题添加题、推断下文题等其他考点;文章阅读则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与细节分析能力。
3.中公备考建议
中公教育·做一个善良的人!点击查看国考面试大全
最全汇总>>>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
①逻辑填空部分以实词和成语为主要考点,对此,考生在备考时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积累常见词语词义,打牢基础知识体系。另外,针对逻辑填空题,还需要考生在平时注重观察语言文字的行文逻辑,加强对生活事理的分析能力。
②片段阅读的考点集中在主旨观点题题目上,考生要提高迅速把握材料内涵的能力,抓住材料主旨,找到破题点,确定正确答案。
文章阅读的考点较多,涉及主旨观点、细节判断、语句填充等诸多琐碎考点,但解答这些题目的前提是能够正确把握文章的脉络与主旨。
③针对语句表达中语句排序和语句填充题,在了解题目命题特点的基础上,要重点掌握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
④多方关注,增加见识,培养语感。多关注《瞭望东方周刊》《南方周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报纸、网站,拓宽知识面,增强语感。
中公教育·做一个善良的人!点击查看国考面试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