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又到一年清明时作文800字
又到一年清明时作文800字
又到一年清明时作文800字 “清明时节月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不觉中又是一年清明,又是一个缅怀之日。站墓碑前,一颗颗挺拔的松树守在墓前,守着这片土地下不朽的灵魂。
看着脚下的这片土地,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曾记得多少烈士在这片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不惜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去换取一片蓝天,让我们无忧无虑地自由飞翔。
回顾历史——中华民族是一个饱尽风霜的泱泱大国,曾今是四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国的祖先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书写了耀眼的中华文明史。可美好的东西总会遭到破坏——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领土被瓜分、人命被杀戮、资源被掠夺、尊严被剥夺、文明被破坏,中华民族陷入了水生火热之中!但中华儿女们并没有因这些恶魔的残害而逃避、退缩,他们以鲜血和生命开始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开始对侵略者进行英勇的反击。终于,在他们的鲜血洒遍中华大地后,他们胜利了。于是,我们记住了一串串英雄的名字:因坚守纪律而在烈火壮烈牺牲的邱少云、面对敌人的铡刀也不肯投降的刘胡兰、严刑拷打也不说出我党秘密的江姐、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口的黄继光。这样的英雄不计其数,是他们用鲜血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是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有时候我会想:到底是什么会有怎么大的力量,让他们,这些年少的他们情愿去奉献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在这场救国救民的战争中,不以计数的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更甚至于有的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就带着他年轻的生命永远的离去了。后来,我明白了;促使他们这样去做的,不过是一颗最平凡而又最为高贵的爱国心罢了!
今天,我在此缅怀先烈,是回顾中华民族的沧桑历史,更是感受英灵的爱国情怀!今天,我们作为中华儿女,应为祖国的发展做努力,而我们当下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成才后报效祖国!我们就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二篇:又到一年清明时
又到一年清明时
与清明节有关的很多记忆都跟雨密不可分,但今年却遇到难得的大晴天。春光漫烂,风物闲美,蜜蜂在山野游荡,满目是耀眼的绿意,那清明节固有的萧索便去了大半,甚至可把扫墓的行程视作一次绝佳的踏青之旅。
扫墓的时间早在半个月前就筹划好了,总要挑个大家都有空闲的时候,以便尽量多的家族成员能够参与。一年一度的觐见,两个世界的想聚,人多了一个,那种凄清便少了一份,而地底下的亡灵的慰藉便多了一份
扫墓的队伍在变化,今年新增加的成员是堂妹的女儿,小名QQ,刚满周岁,有点怕生,笑起来很可爱。被祭拜的队伍也在变化,三年前刚增加了二叔,那个被称作“爪龙耙”(本地一种常用扒草农具)的业余篮球运动员,那个烧得一手好菜的扫墓组织者,他死于胃癌,他的胃癌跟他豪爽的酒风有关。这种变化让人欢喜也让人伤感,就像草一年年地绿,春一年年地回。
许多次听父亲谈起许多年前的一幕清明节即景:山路上,父亲牵着大姐,二叔驮着二姐,小叔则像一匹出栏的马驹,忽前忽后地跑着,山路两旁,有怒放的野杜鹃时不时从草丛中探出头来······这帧画面让人心生暖意,但它已经不可逆转地变成记忆,并象所有的记忆一样被渐渐淡忘。姐姐们还经常沉浸在对野杜鹃的甜蜜回味中:采一朵新鲜的杜鹃花,轻轻地拔出花蕊,用力吸吮,好甜。但现实从来都不是最可靠的存在,转瞬间它就变成了历史。这座山的野杜鹃好多年前就已经绝迹了。
三年来,扫墓的顺序却一直没变。不管步行、乘船还是乘车,都是先到曾祖父、曾祖母的坟前走一遭。
这是一座老坟了,没有墓碑,没有青石制作的护栏,还在继续老去。低矮的墓室,逼仄的坟坛,无不在诉说着生活的艰难。坟背上墓草青青,竹叶披离,但肯定不是去年的那片了。父亲边使劲地挥动草刀,边不住地咕哝:下次非要带一大瓶双氧水来不可。仿佛这片草、这丛竹是他一定要对付的宿仇。墓门上则爬满绿苔,一片片掀起,便有许多年代久远的蛎灰簌簌落下,就像一层白白的皮屑,从老去的皮肤上不断地剥落。很多时候,我们像个时间的局外人,懵懵懂懂的,就让时间晃晃悠悠地从眼皮子底下滑过。而在这老坟前,我能明显地直观地感觉到时间的加速度。
一座坟不断老去的过程中,草和苔是衔枚的哨探,一待无人,野树和藤葛便获信疾出,它们的任务就是把一个人、一个家族的历史尽早地湮没。它们的身后,时间是那老到而又坚忍的谋主。总有一天,它的阴谋会得逞。但它们那迫不及待的神情,还是颇让人厌烦。
一座坟老到最后,又会如何?父亲指着右前方那座几乎看不见了的老坟说:“那坟要沉下去了,十多年前还有人来呢。”“沉下去”,沉没于野莽,沉没于时间之河,也许这是所有坟墓的宿命。就像人,没有了爱人的牵挂,没有了亲朋的祝福,没有了情之所及情之所系,顷刻之间就会像一片孤单的落叶,飘没于风尘之野。
祭扫、祈祷完毕,在坟茔周围放上一圈殇纸,再捡些石块压严实,这是清明节扫墓的最后一道程序。我常常把这仪式理解成这是为我的先人们营造一个小小的院落,那圈殇纸就是一行庄严的告诫:清修重地,闲人莫入。无论谁,活着的或逝去的,都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院落,好安放自己疲惫的、游荡着的灵魂。
祖父、母的坟墓在一里开外的山脚。
在祖父、母的坟前,我一直努力怀想他们生前的模样。一座坟就像是一处老宅,能让人不由自主地怀旧。一座坟就是一个无法绕行的渡口,先人们拾级而下,渐行渐远,暮然回首,他们都已在彼岸。祖父给了我籍贯,给了我一个“小商”的成分。自打读小学起,在各种表格的成分这一栏,我填了好几年的“小商”。这成分似乎比不上“工人”、“农民”等来得光鲜,但我不会因此而觉得低人一等。准确地讲,祖父只是个黾勉的小贩,他事业的巅峰也不过是找着俩个合伙人,租了间小店,暂时告别摆路边摊的日子。养活一家六口,一一给他的三个儿子说上一门亲事,让他们成家立业,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去完成如此的宏业。现在回想起来,当童年的我,用卑劣的手段,堵在他的烟摊前,从而获得五分的零花钱时,这对他来说,该是多么奢侈的一种行为。
祖母给了我一个名。三个字的姓名,只有一个字是她可以用来表达她那朴素而又殷切的期望的。她还给了我一块疤。有一次,当她心急火燎地寻找一块合适的砧板的时候,不知怎的,竟看上我那匹激战正酣的马(一张条凳而已)。而她的菜刀砍将下来时,我正气宇轩昂地跨下我的战马。等她忙乱地找到一块乌贼板(乌贼骨),迅速地捣碎,均匀地洒在我脚眼睛的伤口后,饭锅里已是一片焦黑。我一直以为,得到这两样将伴我终生的印记,是我一辈子的幸运。
我的祖父、母躺在了这里,忙碌的身影终于停歇下来。一辈子的柴米油盐,张罗了儿女的婚事,分家,喜迎孙女孙子们的呱呱落地。一副担子着地了,才发现自己已尘满面鬓如霜。然后,为自己找一块坟地,静静等待生命的终结。没有传奇,没有传记,甚至没留下片言只语,眼前的坟茔,便是他们所能留下的全部的迹痕。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他们活得简单,一如他们的先辈,简单得就像广袤原野上的草木、鸟兽,更多的时候,是凭借着一种本能,去决定自己前行的脚步。他们的生命历程,让人不由得想起米沃什那首著名的《礼物》: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记······
到过二叔的坟头后,便是家族的聚餐时间。二叔走后,清明节聚餐就从三家轮办改为酒店AA制,三家各出份子钱。二叔的反对声被他带到了地底下。散了,聚了。聚了,又散了。不知道这能否算作又一次的“为了告别的聚会”。
第三篇:又是一年清明时
又是一年清明时
(东阿县大桥镇中学 韩宇 指导教师:洪传印)
古人云:“又是一年芳草绿”,伴随着春姑娘的脚步,清明节很快就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失去了亲人的清明,总觉得缺少些什么。但,在遗憾中突如其来的雨,却又让我对清明有了另一番体会。
今年的清明,我随同父母一起回到了家乡。或许是觉得有些落寞吧,便和家人上山去扫墓。那日的天空,一片阴沉,雷声隐隐,难道,是要下雨了吗。萧瑟的野草,低矮的坟墓,坟头的压钱,坟后的黄纸,墓碑前的祭品,蜡烛与纸钱,还有那白色的幡,一切对我来说都太过熟悉,熟悉得竟然有些陌生了„„走过童年之后,我再不怕坟墓了,也曾深夜里在山里行走,也曾在路边野草堆旁小憩,留下的是思念,还是„„直至现在,自己也搞不懂。
是啊,清明不过是一种形式罢了。“祭之丰不如养之薄”,生前对待自己的亲人好一点才更重要,死去之后,再多的形式又有什么意义呢。但,家人们却突然泪水纵横。那是因为埋葬在坟墓里的是我们最亲的人啊!山风突然吹起,几声隐隐的闷雷之后,黑色的天空里撕开了一个口子。雨线便从天空中连绵而至,刹那间整个世界成了雨声的世界。如泣如诉的声音,在这样的日子里翩然回荡。墓碑、树木、行人的眼睛里都满是斑斑的泪痕。家人们的眼眶里布满了血丝,在风雨中哭得有点凄然。纵然被不断地从墓前扶起,可他们的眼睛却始终没有离开那块湿漉漉的墓碑——上边刻着奶奶的名字。突然间,我也哭了。风雨中,我突然想起了奶奶,想起了一年又一年的清明,想起了远方荒草地里低矮的坟墓。
雨在山头就这样下着,倾泻着所有的哀伤。或长或短,或高或低,一段段的往事在雨缝里浮现。夜里,躺在床上,在昏黄的灯光下,听着外边大雨敲打门窗的声音,听着树叶在雨中颤抖的声音,手边的书本一页一页翻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一年的清明,我似乎长大了很多,也慢慢开始懂得了苦涩的滋味„„
清明扫墓是我国的传统风俗,它表达了我们对先人的怀念,同时又是家人团聚,踏青赏春的绝好机会。
第四篇:又是一年清明时
大地上的草芽已经探出了头调皮地张望着,还释出了一丝丝嫩绿。浅浅的新绿躲藏在一些衰草间,努力隆起丁点的芽苞,正在绽放春意。世界万物都在悄然变化,可惟有血肉相连的亲情,是不会随着万物变化而改变的,在遐想、思念中又是一年清明来临的时候。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对所有的人来说,清明节都注定是一个充满伤感和悲伤的日子。昔日朝夕相处的亲人己然远去,留下的那份痛苦与无奈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弥补的,活着的人,注定要背负那种失去至亲至爱的痛苦。
许久不曾回到千里之外的老家了,我以为,我已淡忘了那面斑驳的土墙,淡忘了那扇泛旧的木窗,淡忘了那屋后的竹丛,淡忘了那缕缕升起的炊烟、淡忘了那个望着远方的老人……蓦然听到一声耳熟的乡音,我的心底砰然激动,眼眸突然明亮,一份久违的感动让我的脚步由缓变快。
不知老屋旁那株老桃是否依然活着,儿时曾经在那里看花开花落,听鸟鸣林语;不知那颗老槐是否依旧生机盎然,幼时每天都在那里嬉戏打闹,还不时捋下一把洁白素净的槐树花放在嘴里咀嚼、品味那淡淡的花香,还有那如同绽放的菊花一般的笑脸,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缝补时那专注的目光,那用布带背着年幼的我在农田里劳作的画面……
望着天空飘落的一阵阵清明雨,那些回忆不自觉的就从心底缓缓泛起,虽然已过去将近二十年了,我依然无法忘怀故土无数温馨的场景,那些记忆就像被定格了一样,永远鲜活在我的心里、眼里
最遗憾的是曾经对你许下很多承诺,但却又无法实现。拥有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追悔莫及。再回首,往事已成过眼云烟,而今,站在您的面前,泪流满面。我再也无法感受您经历常沧桑的双手滑过我的脸颊,再也无法听到和蔼的声音:“孩子,男儿有泪不轻弹,别哭,坚强!”
冬去春来,小雨潇潇。乡情是我心中一部厚重的历史,令我时时品味、咀嚼!亲情是我心中的一轮太阳,一汪甘泉,时时温暖、滋润着我的心灵。
奶奶,今天我又一次站在您的墓前,仿佛看到了您的音容笑貌,听到了您的循循教诲,生命感到了升华,精神得到了慰藉。
第五篇:又是一年清明时
又是一年清明时
——写给我那已故去的母亲
樱桃园中心初中
刘福节
清明节,在中国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失去父母的人们回家上坟祭祖烧纸钱的日子。小时候,读到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行人欲断魂。”那时候年龄尚小,每每读这首诗,我都很不解,清明时节的雨何以会让人断魂?总觉得不切实际。
随着年龄的增长,哥哥姐姐们相继结婚,我也从师范毕业,分在了离家较近的一所乡中学教书。于是,每逢清明节,陪母亲去离家十几里地之远的姥姥家祭坟烧纸就成了我的责任。那时候,还没有实现村村通公路,村间小路还是土路,一下雨,特别难走。我骑着自行车,带着还并不年迈的母亲,心里有时十分不情愿,总觉得人既然已经离开人世了,烧纸钱纯粹是糊弄人的事,何必劳神费力跑这么远烧什么纸钱?她能收到吗?至于梦见已故去的亲人,也只是心里想念的缘故,封建迷信!所以,每次去的路上,我不免会唠叨个没完。一贯好唠叨的母亲总是不 解释,任我说几句了事,有时,急了就说我:“你还小,你不懂。”
落叶纷纷,逝水东流。十年前,母亲不幸得了脑血栓,留下了后遗症,虽然生活还能自理,但身体已大不如从前。刚恢复没多久,她仍然一如既往的去到姥姥家,我们也想尽办法满足她的心愿,可每次回来后,她的病情就会加重,考虑到她的健康,母亲再提出这一要求时,我们就想出各种理由应付过去,不再带她去。母亲有时也坚持,但也没有过分 强求。
去年清明节前,母亲从头几天就开始闹,哭哭啼啼,不吃不喝,说什么也要到姥姥坟前去烧纸祭奠,我们姐妹几个都非常反对,因为现在的母亲已经八十一岁了,更严重的是,她已经经不起任何打击,身体极度虚弱。可长期的脑萎缩,让母亲有了老年痴呆症,脑子时好时坏,一旦认准的事谁也说不了,无奈之下,年迈的老父亲心疼了,:“让你娘去吧,那么多年没去了,让她也了了自己的心愿吧,以后怕没有机会了。”一句话说的我们心酸、无语。是啊,母亲虽然行动不便,脑子有时犯糊涂,但对清明节记那么准,心里时时刻刻在想念已故去的姥姥,尤其是近两年,总是念念不忘去给姥姥烧纸。我们找了车,带着母亲天天离不开的轮椅,还有她的衣服(因此时的母亲已经大小便失禁)满足了她的心愿。回来后很多天,母亲见人就高兴地谈论此事。我们有时很不解,母亲何以会如此高兴?
接母亲回家后,我给一高中老同学打电话,聊及此事,她颇多感慨:“老同学,你有福气呀,家有老母是 一宝,一定要好好孝顺她,有娘在,什么时候就有家。不像我,母亲早就去世了,想疼她也没法疼了,心里总是空落落的,只能到她坟前烧烧纸,对着坟 给她说说话,哪像 你,还能给娘面对面的说说话。”
是啊,娘再糊涂,也知道心疼我,有什么好吃的,总叫爹给我留着,不厌其烦的,一遍遍的叫我吃;一次给她洗脚时,看见我头上的白头发,心疼的一遍遍的说:“看我闺女也有白头发了,你有四十了吧。”我随口说了一句玩笑话:“我是伺候你累的。”她立马就泪雨纷纷,我只能又好言相劝了半天,她才阴转晴,破涕为笑。有时,一看天快黑了,就会催我离开:“快点走吧,晚了路上没人,要不,叫你爹送你。”一看见我要走了,她又不干了,开始泪雨纷飞:“你走了还来吗?我还能再见上你 吗?”让我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来去的路上心里总像打翻了五味瓶。于是,对母亲的牵挂与留恋随母亲的衰老与日俱增,唯恐有一天会失去她。
但天总是不遂人愿,去年八月十一,一个周日的下午,母亲安详地在她的轮椅上突然离开了我们。尽管一切尽在意料之中,但噩耗传来时,仍让我们悲不能自抑,心像突然有种被掏空了的感觉,日里、夜里总是抹不去母亲的声音和身影。年迈的老父亲过来安慰我们:“别哭了,你 娘有你们疼她,也算享福了。”
如今,又到了清明节,我与母亲已是阴阳两隔,来到家,母亲熟悉的面容已不再,看到空荡荡的院子,院里静的让人近乎窒息,一贯忙乱的我们如今突然闲了起来,一时竟找不到北似的,无所适从,不禁又想起了母亲的点点滴滴,想想娘的音容笑貌,看看娘坐过的轮椅,每一件遗物,都能勾起我们无尽的回忆,不知母亲是否地下有知,是否了解儿女想家想娘之苦?如今的我痛恨自己年少时的无知,也更加理解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含义。虽然明知人走一切皆成空,但我仍然宁愿相信,母亲在天堂里能安详地看到,我们在替她好好的活着!
2014年4月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