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学科区中青年骨干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体育学科区中青年骨干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2007年5月——2008年6月
位育中学高蓉
结合今年区师资工作会议和骨干教师集中培训中的具体要求,我将积极参与小组的各项培训,主动承担工作任务,发挥自己的能力极限,以期在课题研究、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中有所提高。
一、参与《中学体育与健身课堂教学评价的学习与实践》的课题研究。
认真按照区体育骨干教师小组培训计划的要求,积极参与《中学体育与健身课堂教学评价的学习与实践》的课题研究。与小组内另两位老师一起承担《中学体育与健身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体育教学目标评价体系子课题的研究和实验任务。
2007年5月参与制定中学体育与健身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标评价体系子课题的研究和实验任务。
2007年6月通过现场观摩教学和看录像课,小组完成评价指标的细化。2007年7、8月收集、学习与评价相关的资料,反思评价对教学的作用,写在自
己的博客中。
2007年9—11月参与组内教师间的上课、说课活动,外出观摩交流,落实结题事
项。
2007年12月完成课题研究的论文或课题报告。
二、参与区240培训(区初高中体育教师体操教材教法特色项目培训)。
为进一步推进《体育与健身》课程中体操教学内容的全面实施而开展的240特色项目培训,以体育教师的专业化能力提高为主要切入口,旨在提升青年教师对体操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提高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我将在学科带头人、课题项目组负责人林琳、薛同卫老师的带领、指导下,全面参与此次培训。
2007年3—5月参与完成初高中体操教材教法垫上运动项目的编写。
2007年5月参与《初、高中体育体操教材教法研究》的课题申请。
2007年9—12月 在教材教法理论讲座培训和术课动作上向区内教师交流、展示。2007年1—2月学习培训方法,总结培训经验,写在自己的博客中。
2008年6月以前 通过考核,完成课题研究的论文或课题报告。
三、加强理论学习,研读专业书籍,提高理论素养。
1、按照小组“共享共荐”计划的要求,每两个月向团队推荐一篇读到的好文章,说明推荐理由。并通过徐汇教育信息网发至小组各成员和挂发于自己的博客。
2、计划在2007学年上学期(包括暑假)完成《日本学校体育关键词100》书籍的阅读,在2007学年下学期(包括寒假)《情系操场》(作者:李华丰)书籍的阅读,并把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挂发于自己的博客。
3、关注教育教学热点或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参与小组的学术沙龙活动,开拓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专业素质。
四、骨干教师应该是教学上的能手,我将通过参与上海市体育教学 “四课”展示评比活动,切实提高自己对教材、教法的把握能力。
2007年5—6月分析教材,确定单元流程。
2007年7—9月完成以“单杠”为主要教材的五堂课教案的设计和编写。2007年10月请学科带头人指导,完成评比教案的修改。
2007年11月结合《中学体育与健身课堂教学评价的学习与实践》的课题研究活
动,选一篇参加评比的教案上课或说课。
本人作为青年骨干教师还应主动参与教研组建设,带领组内青年教师共同提高。希望在学科带头人的指导下,与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完成个人研修计划。
第二篇:中青年骨干教师个人培训计划
我的研修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上级文件精神,遵循骨干教师成长规律,建立并完善骨干教师的培养和作用发挥机制的基础上,为自己作为中青年骨干教师不断提高专业发展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二、培训目标
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行动研究、教育科研等形式,提高教学实效性、拓展学科知识、培养分析反思能力、提升教科研研究水平、增强辐射引领作用。
1.提高教学实效性: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分析研究教育规律。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有效地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2.拓展学科知识:能够根据学科教与学的需求,多渠道、多方法、多层面地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丰富和完善学科知识结构,培养收集、处理、提供信息的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3.培养分析反思能力:能够站在不同的教学视角审视教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通过行动——反思——研究——实践的方式,培养分析与反思的能力,努力提高捕捉问题、系统分析、自觉反思与深入研究的能力。
三、培训内容
1.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要求。2.学习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理论。3.学习以培训者的视角设计、主持研讨活动。
四、参加培训方式
1.集体培训:师德规范学习、教育理论学习、课堂观察技术与分析、网络研修学习等。
2.个人研修:两种形式开展个人研修。(1)本人根据培训要求开展自学、自练、自研。以课堂教学展示及实录为抓手开展分析、研讨、反思、再实践。(2)本人通过教育信息网上的学习的平台进行研修网上交流、研讨。
3.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在集体培训学习有关理论基础上教师个人研读现代教育理论专著或研究文献,撰写读书笔记等;实践培训,主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践行理论。如课堂诊断实践、网络研修等。
五、培训要求
1.本人自觉遵守培训班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参加培训。按时完成培训期间的各项作业。
2.积极参加团队活动,开展同伴间的交流、研讨。及时在教研组内共享培训收获,开展辐射性培训,努力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3.凭借信息技术与网络平台,开展网络研修。充分利用教师研修网分享成长经历。
六、及时完成作业
第三篇: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2014年9月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一、指导思想中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和进步对学校的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教师自主发展的原则,结合我校实际,扎实开展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丰富和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以适应新课程目标及教学理念。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意识超前、业务精良、创新实干的青年教师队伍,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
二、培养目标
1、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独挡一面的胜任各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并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的整合。
3、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具备一定的教科研能力。
三、培养对象
五年内的中青年教师
四、培养措施
1、制订自我专业发展规划:
每位青年教师要制订一份具体的“自我专业发展规划书”(三年规划)。
2、拜师结对
在第一学年开学初开展“师徒结对喜牵手,教学相长共发展——师徒签约仪式”,提出目标和要求,签订师徒结对协议书,按《川沙中学拜师学教的有关规定》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做好“传、帮、带”工作。“传”即传授教学经验和方法;“帮”即帮助熟悉教材、大纲,熟悉高考命题思路,掌握教学基本功;“带”即带出好的教学作风和思想作风来。青年教师向老教师学师德、学技能,仔细研究老教师的讲课技巧,学习老教师的讲课思路,尽快熟悉本学科的教学技巧,提高授课水平。要求指导教师教案公开,课堂公开,以便于青年教师及时听课学习,青年教师要写详案,分课时备课,教案要征求指导教师的意见。被指导的青年教师每周至少听指导教师的课1节,指导教师听被指导教师的课每学期不少于8节,切实做好备课、听课、说课、评课四个环节。青年教师的教学成绩与指导教师的考评挂钩,以激励指导教师的责任感。填好“青年教师成长手册”,期末做好对师傅、徒弟工作的考核。
3、加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1)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并写一篇读书心得。
(2)每学期开设教育教学专题讲座各一次,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3)每学期召开一次教育教学研讨会,以便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4)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拓展视野,取长补短,增长见识。“走出去”即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组织青年教师到兄弟学校听课、学习、交流。“请进来”即不定期请专家来校与青年教师进行座谈交流。
4、强化汇报课制度
青年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一节汇报课,组织好课前磨课、说课,课后评课,写好教后感或反思。由各教研组组织实施,学科内全体教师都要听课,提倡青年教师跨学科听课。
5、强化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第一学期组织板书比赛或说课比赛,第二学期与教工团支部联合举办青年教师论坛,以提高青年教师的基本功。
6、快速提升教学业务能力 ①青年教师每学期必须认真做两套高考模拟试题或月考试题,第一学期还要做当年的高考试题,第二学期做浦东新区二模考试试题。②在带教老师认真指导下,青年教师每学期编制4份练习卷,每学年拟出一份有一定质量的阶段测试试卷。
③每学年学校举行一次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搭建舞台,展示才华,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区级以上的教学评比。
④积极参加教科研工作,学习教育理论,每学期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撰写一篇教育、教学总结或教学论文,争取在校级或区级刊物上发表,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校级以上课题。
7、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袋
学校对每位青年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记载青年教师的成长足迹。总之,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我校在今后一段时间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要立足校本培训,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2015年9月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中青年教师是我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各个岗位上承担着重要的工作任务,青年教师的培养关乎学校发展大计。因此,面对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任务,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贯彻落实学校本学期工作计划,使我校的青年教师培养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以满足学校可持续发展,特制定青年教师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规范青年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青年教师教书育人水平。通过培养,使青年教师从慢慢熟悉教育教学工作到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迅速成长为骨干教师,成长为教学名师。
二、培养对象
1、新分配到我校的青年教师。
2、从教五年(含五年)以下的青年教师。
4、培训期满仍不合格的教师。
三、培养要求
1.属于培养对象的教师必须全程参加培训,其他教师可根据工作需要,自愿参加相关内容的培训。
2.培养期间,自觉遵守各项纪律,认真听课,并做好记录。3.按时完成各项培训任务,并提交学习心得及其它相关材料。
四、培养内容:
1、政治思想理论:党的有关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和时事政治等。
2、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师德师风建设等。
3、教学基本技能:
①书写能力:含钢笔字、粉笔字、板书设计等。②语言表达能力(含普通话)③备课与说课 ④课堂教学能力 ⑤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⑥教学分析、总结能力
⑦专业技能:理、化、生实验及其它学科的专业技能。
4、班主任工作及育人艺术。
5、对外交流:校际、省市际讲课交流及培训。
五、培养措施
1、实行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搞好“传、帮、带”。学校聘请师德高尚、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老师,从思想进步到业务成长进行指导。举行拜师仪式,签订“协议书”,搞好“传、帮、带”。“传”即传授教学经验和方法;“帮”即帮助熟悉教材、课程标准、实践教学,掌握教学基本功;“带”即带出个好的教学作风和思想作风。青年教师向骨干教师学师德、学技能,先听课后上课,每位青年教师每周至少听两节课,仔细研究骨干教师的讲课技巧,不断提高授课水平。青年教师要详写教案,分课时备课,教案必须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后方可使用。指导老师应本着热情关心、细心指点、严格要求的原则,公开教案,公开课堂,以便于青年教师学习。指导教师要提前批阅青年教师的教案,帮助青年教师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掌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帮助分析课堂教学可能出现的情况,指导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要坚持听青年教师讲课每周至少一节课,及时进行课后点评。
2、实行班主任“跟学”制度。要求有经验的班主任指导和带动青年教师学习学生管理,参与学徒班主任班级管理,培养青年教师学习和实践班主任工作。
3、实行跟学生一起学习制度。为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本学科教材,把握课本知识和技能结构,能够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本学科本专业的基本题目,要求青年教师通读初中教学大纲和教材,做完教材上要求的全部练习,形成自己对初中教育的初步认识,尽快成长。
4、抓好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基本环节。要求青年教师积极参加集体备课,随时交流见解和经验,积极开动脑筋,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促进老教师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把备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授课后,写好教后记。各备课组经常听青年教师的课,听课后备课组长及时组织评议,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及时纠正,帮助青年教师不断进步。
5、建立考核档案,搭建活动舞台,鼓励公平竞争。对教学常规、教学基本功、学科基本功等量化计分,记入青年教师的业务档案。每学期都要开展优秀课件、优秀教案、优秀论文、优质课、教学技能展示评比等活动,使青年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6、“走出去、请进来”,促进青年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走出去”即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组织青年教师到本市兄弟学校及外地学校听课、学习、交流。“请进来”即不定期聘请有关教育教学专家来学校与青年教师进行座谈交流。搞好校与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形成培养青年教师的合力。
7、委重任、压担子,让青年教师经受锻炼和考验。大胆启用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对在实践中成长快的青年教师,担任备课组长或专业管理干部等。
8、大力选拔和培养学校专业(学科)带头人。精心选拔具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在教学实践中,要求有规范化的教师形象、复合化的教学能力、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熟练化的操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开放、探索、合作的教学环境。
六、培养形式
1、教学汇报课。每学期青年教师都要上汇报课(连续三年)。汇报课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份进行,学校将组织评委打分,所得分数将记入青年教师培养档案。
2、举办各类讲座。利用校内外优秀教师资源开展各类讲座。如教学经验介绍、班级管理经验介绍等等。
3、座谈交流。各年级要经常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座谈会,年级主任要认真倾听他们的要求,交流思想,指导青年教师成长。青年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心得、交流课堂教学的方法,做到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4、加强对试题的研究。对青年教师进行中招试题的考试,考试不过关的青年教师不能进入九年级任教。在老教师的带领下,让青年教师参与过关题和月考试题的命题工作,提高青年教师对教材、试题、中考考点与热点的把握能力。
5、学习新课程标准。青年教师在新学年开学初要认真学习本学科本学的课程标准,由教务处组织达标考试。
6、确定个案研究。青年教师要认真学习校本研究的理论书籍,选取个案研究的对象,搜集和整理研究对象的资料,确立研究方案,并努力加以实施。每学年撰写一篇个案分析论文。
七、考核评价
教务处要按照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对培训、考试、汇报课、综合素质考查等成绩进行记录。综合各年级的情况制定考评办法,学期末由学校领导、年级主任和教师代表组成评委对青年教师的听课情况、教学成绩和在年级中的表现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估。青年教师的综合成绩与指导教师的绩效考评挂钩。具体如下:
1、笔记、心得体会、读书体会等记录的检查按5%计入考评总分。
2、三年的每次汇报课的评委打分平均后按30%记入总分。
3、三年来的三次个案分析论文的评委打分平均后按5%记入总分。
4、综合素质比赛成绩按25%计入总分。
5、每年终考核成绩按30%计入总分。一次优秀计100分,一次良好计80分,一次一般计60分。
6、团结协作分按5%计入总分。为体现教师之间协作精神,三年末将在被考评青年教师的任课年级的全体老师中进行评议打分。
7、以上六项得分合计在80分以上为合格,不合格的青年教师将在低于80分的项目中进行补考(与下一批青年教师一同考试或评议),直到补考合格为止。同年进校的青年教师按考评总分排序,排名在前列者,命名为“教坛新秀”和表彰奖励,并作为青年教师评优及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考评总分排名在后末位次者,学校将亮出黄牌警告。限令学习整改一年,一年后仍达不到合格要求者,解除聘用协议。
第四篇: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计划征求意见稿
天津科技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培养计划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全面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学校计划实施“天津科技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计划”(以下简称研修计划)。
第二条 研修计划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天津科技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计划”,第二部分为“天津科技大学中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计划”,第三部分为“天津科技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企业实践计划”。
第三条 为了保证研修计划顺利实施,学校在每年预算中设立专项经费,同时也鼓励吸纳其他资金支持。
第四条 研修计划由人力资源处牵头,教务处、科技处、国际交流处共同协助实施。
第二章 人选与条件
第五条 研修计划资助的人选为各学院(部)中青年骨干教师,列入天津市(及以上)重点学科、天津市(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重大科研项目的学术梯队骨干可优先派出。
第六条 “天津科技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计划”旨在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或学术机构进行访问研究,接触国际前沿、开拓学术视野、建立广泛联系、提升自身水平,提高学校学术
1梯队水平和创新团队实力。申请者应具备以下条件:
1.热爱祖国,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术态度严谨,具有团结合作精神,身体健康。学成回国为我校教育事业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业务水平较高。长期在教学、科研一线工作,教学效果好,教学工作考核合格(以学校聘用制文件为准),科研业绩突出,原则上近三年业绩达到“二级副教授”水平(以学校聘用制文件为准,来校工作不满三年的,按实际工作时间折算)并主持局级及以上科研项目一项。
3.从事自然科学类申请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从事社会科学类申请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硕士学位且具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经考核能满足出访要求。
4.申请人员学术思想活跃,具有较强发展潜力,列入学科重点培养梯队,具备一定的科研基础,经过培养可能成为学术骨干或学术带头人,有明确的出访计划和国外合作对象,能够按期回国并愿意回校继续服务。
5.申请人员须来校工作满2年,曾受公费资助的出国人员原则上不在派出范围,曾出国留学的人员原则上应回校工作满3年。
第七条 “天津科技大学中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计划”旨在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高水平大学做访问学者,接触国内科学发展前沿,建立联系、学习研究方法、提高科研水平。申请者应具备以下条件:
1.热爱祖国,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术态度严谨,具有团结合作精神,身体健康。
2.业务能力强,发展潜力大。从事教学工作,教学效果好,教学工作考核合格(以学校聘用制文件为准),近三年内在核心期刊(以学校聘用制规定的核心期刊为准)发表论文1篇及以上。
3.申报人员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须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具有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4.申报人员具备一定的科研和教学能力,经过培养可能成为某一研究领域的学术梯队骨干或后备学术带头人,能够按期完成研修计划并回校继续服务。
5.申请人员须来校工作满2年,目前正在攻读博士研究生的原则上不在派出范围。
第八条 “天津科技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企业实践计划”旨在提高教师企业工程项目实践能力,培养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发扬我校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工科”特色,打造一支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能够解决前沿工程实践问题的师资队伍。
1.热爱祖国,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术态度严谨,具有团结合作精神,身体健康。具有科教兴国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业务能力强。担任教学、科研的专任教师或科研人员。担任“卓越工程师”教学工作的教师优先派出。
3.申报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
4.申报人员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学术思想活跃,具有较强发展潜力,具备一定的科研基础和针对性较强的研修项目,在企业经过工程实践后可明显提高工程实践教学能力。
5.申请人员须来校工作满1年。
第三章 申请与选拔
第九条 人员的选拔,按照个人申请、学院推荐、专家评审、学校确定的程序进行。
1.学校按照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规划制定教师研修计划,“出国研修计划”派出30人、“国内访问学者计划”和“企业实践计划”按实际需求派出,每年三月下发选派通知,由学院组织个人申请。
2.学院对申请人的业绩进行考核,并将推荐人选上报人力资源处,推荐人选2人或以上的需进行排名。
3.申请“出国研修”人员还需进行外语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评审。
4.学校组织专家对申请人的综合能力进行评审,确定推荐名单。
5.学校根据推荐意见,由校长办公会确定派出人选。“出国研修计划”有效期2年,“国内访问学者计划”和“企业实践计划”有效期1年。
第四章 资助与管理
第十条 学校设立教师研修专项经费作为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顺利实施的保障。派出人员的资助经费由学校和个人承担,同时鼓励吸
纳第三方经费资助。
第十一条 在获得研修资助后,申请人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研修计划,并报人力资源处备案,办理相应手续。获资助派出人员,须在派出前与学校签定相关协议,协议应明确规定接受资助者的有关权利和义务,按期回校并到原岗位工作等内容。
第十二条 “出国研修计划”学校资助金额为出国研修费用(包括往返国际旅费、国外生活费和学术活动补贴费)的50%(最高不超过人民币3万元),研修时间一般为6个月,出国手续由国际交流处协助办理。“国内访问学者计划”学校资助金额根据研修学校学费确定,原则上不超过人民币8000元,研修时间一般为12个月。“企业实践计划”派出时间一般为6个月。
第十三条 “出国研修计划”派出人员在派出期间工资、校内津贴继续发放,工龄连续计算,派出期间教学工作量减免,科研工作量不减免;“国内访问学者计划”和“企业实践计划”派出人员派出期间工资、校内津贴继续发放,工龄连续计算,教学、科研工作量相关要求由学院与人力资源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四条 “研修计划”派出人员如需延长研修时间,需经派出学院及人力资源处同意,特殊情况须提请主管校长或经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延期期间工资继续发放,校内津贴停发。科研及教学工作量原则上延续派出期间的规定。“研修计划”派出人员派出期间不计算空岗费,其减免的教学工作量由教务处按超课时费计算。
第十五条 由于本人原因不按期回校工作的人员,按派出协议追究
违约赔偿责任,学校按聘用制相关规定解除聘用关系。未按期回国人员如未按协议进行赔偿,须承担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第五章 考 核
第十六条 派出人员研修期间应与学校保持联系,研修回校后一个月内需提交研修总结报告、研修考核表并附研修成果(包括教学、论文和科研成果等)。
第十七条 研修结束后,学院要组织专家组对研修人员进行专题研修考核(人力资源处派人参加),并至少在学院范围内进行研修工作汇报一次。
第十八条 派出人员在回校后的2年内,学校、学院将跟踪其研究方向和成果,以考核派出研修的效果。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天津科技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培养计划(试行)》(津科大人[2009]5号)自行废止。
第二十条 本办法“出国研修计划”人员待遇与《天津科技大学教职工考勤管理办法》第五条关于出国(境)期间待遇不同之处,以本办法规定为准。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天津科技大学人力资源处负责解释。
第五篇:个人研修计划体育
个人研修计划体育
本文是有关体育的研修计划,欢迎阅读参考,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中学体育研修工作计划
根据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以“规范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全年教研工作的重点;以新课程改革理念,“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认真地学习和贯彻《中学体育健康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反映思维的变化越来越快,对我们课堂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总会遇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课堂教学质量势必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体育教研组成员通过自我解剖,认为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要规范体育课堂,落实课堂常规。要规范体育课堂,落实课堂常规,这关系到我们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执行能力。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对本组教师执行课堂常规情况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调研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体育的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提高。
通过本次专项调研,经过分析和梳理,获取了大量信息,发现了一些问题,更加清晰看到了实施新课程改革后体育教师面临的各种压力和过重的负担。而这些压力和过重的负担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执行能力,如何去克服有待于我们去研究。
结合“规范体育课堂、落实课堂常规、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题开展教学专项调研,听课时主要关注体育教师执行体育课堂常规的情况和教师的工作态度;交流和交谈的主要内容是体育教学的问题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专项调研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是: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变化不够了解,不能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缺少经验,部分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态度不够端正,体育教学随意性较大;部分文化课教师随意拖堂,影响体育课,不能保证体育课的时间,严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体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准备不够充分;
2)上课时教态比较随便,准备活动没有达到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3)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不够合理,随意性较大;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练习方法不够科学;
4)部分学生的精神状态不佳,学习兴趣不高,表现出自由散漫和无所谓;
5)体育课时安排不恰当,同时上课班级数过于集中。
针对上述主要问题,我们体育教研组作了认真的总结和思考,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结合学校各部门解决外部影响,而后通过教师自身努力来提高专业教学技能。
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及时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掌握任课班学生的情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为学生的发展和健康着想,让学生喜欢体育课并得到充分活动。
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二:利用校本研修在教研组内进行“一课三讲”,也就是我们全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让一位老师上课,其他教师听课,并在听课过程中分任务找问题,课后让每位老师进行点评;再根据存在问题进行改进备课,让这位老师换班上课,其他教师再次听课和点评;根据二次听、评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再次备同内容课,再让这个老师换班上课,通过活动全让让我们发现自己以前上课时注意不到的存在问题,而且通过不断的反思点评让我们知道了如何去解决问题,同时活动过后每位教师都结合自身实际写一份心得体会,以便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执行能力。
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三:通过参加市属教研活动、校本研修、教学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的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学会与领导、同事沟通,学会自我反思,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碰到问题善于交流的习惯、碰到困难多方求助的习惯;掌握做事的原则和处事法则。
1.体育课程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开足开齐体育课时,确保体育课的质量,确保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2.教研能力提升 做好“规范体育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的校本研修工作,加强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提高校本教研效率,促进学校体育教研组的建设。
3.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落实课堂常规,注重课堂教学的问题研究,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实际效果。
4.重视论文撰写和教改项目的研究 以课堂教学问题研究作为主线,开展论文撰写和教改项目的研究,重视研究的过程和成果的推广,努力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5.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 利用师徒结对的形式,不断督促青年教师提高综合教学能力。
6.加强教研组建设 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加强育教学研究,提高教科研水平;教研活动和常规工作不断创新,提高工作效率,争创优秀教研组。
1.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抓常规、抓落实,确保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2.做好校本教研工作,提高校本教研效率,促进学校体育教研团队建设。
3.利用“一课三讲”促使体育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执行能力,落实课堂常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研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努力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利用课堂教学问题,开展教学改进课题研究。
5.根据上级安排积极参加市属各级各类课堂教学评比和基本功比武活动。
1月:体育工作总结交流
2月:制定教研组计划;九年级长跑接力赛
3月:“规范体育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研讨;
七、八年级投篮比赛
4月:市属优质课评比;乒乓球比赛;九年级体质测试
5月:体育中考;手球比赛
6月:“规范体育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 研讨交流
7月:学期工作交流
8月:学习《体育教学技能微格训练》
9月:体育工作会议;广播操比赛
10月:校阳光体育展、校田径运动会
11月:“规范体育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研讨;青年教师展示课;跳绳比赛
12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上报;校园吉尼斯
1、体育教学计划执行问题的实践与探索
2、教学设计的规范与实际教学效果的探索
3.教学中反思与课堂生成效应的探索
4.教学后反思与提升课程执行力问题的探索
5.教师讲解示范的时机与教学效果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