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胎教法
科学胎教法
营养胎教法
合理均衡的营养是做好胎教的前提。准妈妈营养要全面,食物要多样,饮食要有规律。营养不良会影响母亲和胎儿的健康。营养过剩可使妈妈肥胖和胎儿体重过度增长成为过大儿,从而增加新生儿的多种并发症。
情绪胎教 孕妇应十分重视精神愉悦及心理健康。要注意创造清新环境,提高精神修养,增加生活情趣。读书、听音乐、欣赏大自然美景和高雅的艺术作品,常常看一些可爱的宝宝头像,憧憬美好的未来,这些都能对胎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胎儿的健康发育。音乐胎教
优美的音乐能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可起到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增加辣椒子感情、促使情绪稳定的作用。使人产生美好遐想的曲调,如舒缓、平和、宁静的钢琴曲,符合心跳节拍,适合做胎教音乐,如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摇篮曲》、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等。
语言胎教
父母可以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美好事物通过自己的声音传递给胎儿。语言胎教是父母与胎儿建立联系的最佳方式。准妈妈可以这样与胎儿沟通:
可以给胎儿取一个名字,经常充满爱恋地呼唤他,然后告诉他爸爸妈妈都很爱他,很期待他的到来。
告诉胎儿一天发生的事情,妈妈做的事和看到的事。
听一个童话故事,或者朗诵一首古诗,阅读图画美丽的幼儿画报、向胎儿问好。
接下来可以讲妈妈的希望,比如,希望宝宝长大后成为一句优秀的画家、或音乐家或运动员。
怀孕期间准妈妈可以多活动身体,做孕妇体操或冥想,用想象和胎儿对话。当妈妈把自己的爱告诉胎儿,并现时用想象传递信号,胎儿就会接受到母亲的想象,感受到妈妈的爱。
运动胎教
准妈妈适当进行锻炼,不仅有利于分娩,还可帮助释放紧张情绪,促进新陈代谢,也可增加胎儿在子宫内的活动次数,促进胎儿大脑发育,提高胎儿机体的灵敏性。
抚触胎教
就是通过父母抚摸胎儿或轻轻拍打胎儿,隔着腹壁对胎儿施以触觉上的刺激,并与腹中的胎儿沟通交流,这样可以使胎儿获得一种安全感,使他感到舒服愉快,并可促进胎儿的大脑发育。
第二篇:科学教法教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填写在相应的空格内)
1、自然科学课程体系的中心概念是
A、环境保护 B、人与自然 C、科学、技术与社会 D、科学方法
2、现行的浙江省自然科学教材共有六册,其中第六册分必修本和选修本两类。每一册的编写都有一个主题,下列那一个主题最适合第二册
A、神奇的大自然 B、物质和运动 C、生命运动 D、自然原理的运用
3、兴趣、态度、意志等等属于自然科学课程的哪一教学目标 A、认知 B、技能 C、科学方法 D、思想情感
4、根据对科学教育本质功能的认识,自然科学课程的教育目的是 A、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 B、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C、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保护自然、保护人类自身
5、下列不属于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的是 A、自然界的层次结构 B、自然界的无限发展 C、自然界的相互作用 D、人类要征服自然
6、为了研究用基因重组方法所产生的干扰素对癌症的治疗效果,有人计划进行如下的实验: 第一步:从癌症患者身上取得癌细胞,并培养此种细胞 第二步:给培养中的癌细胞添加干扰素
第三步:观察干扰素是否对癌细胞的生长带来变化
上述的实验计划存在不足之处。下列可供选择的改进方法中,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①观察在培养时没有添加干扰素的癌细胞生长情况 ③直接给癌症患者注射干扰素,进行临床实验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
7、如图所示是将铁(相对原子质量56)、锌(65)、铝(27)、银(108)分别插入足量的CuSO4溶液后,金属溶解的质量与析出金属的质量关系。图中直线a表示 A、锌 B、铁 C、铝 D、银
8、在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中,如右图所示,当P片从a向b滑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值的变化倍数各不等 B、电压表与电流表的读数将变大,两者的比值不变 C、电压表与电流表的读数将变小,两者的比值不变 D、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值的比值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9、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到“热”,下面三句话中的热各表示什么物理量 ①今天天气很热 ②物体吸收热,温度升高 ③摩擦生热 A、①内能②热量③温度 B、①内能②温度③热量 C、①温度②内能③热量 D、①温度②热量③内能
10、自然科学实验实习册中有“液泡色素变色实验”,实验中用醋酸溶液和氨水分别滴加在洋葱表皮临时装片上,观察到液泡的颜色发生变化,这是由于 A、细胞液的pH发生变化,使得液泡色素的颜色发生变化 B、细胞液与醋酸溶液和氨水都会发生化学反应,改变了液泡的颜色 C、醋酸溶液和氨水都会使液泡色素染色,因此观察到液泡颜色变化 D、醋酸溶液和氨水都会使液泡色素失去活性,因此液泡颜色会变化
二、简答题(本题有2小题,每空3分,共30分)
11、《自然科学教学指导纲要》对各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均作了具体规定,其中认知目标分为了解、和 ;技能操作目标分为练习、12、自然科学课程是综合课程,其学科知识体系与原来分科的学科体系相比,有了本质的不同。自然科学的内容安排以“人类认识自然,认识自身,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线索展开。在具体构建课程的知识结构时,课程安排了横向的三个水平和纵向的三条线索。横向的第一水平为第一册,让学生综合地认识;第二水平是第
册,用分析的方法分别学习生命运动、物理运动和化学运动;第三水平学习现代综合科学的基础知识,是更高层次上的综合。纵向的第一条线索是对自然界物质的认识,包括物质的存在形态、物质的特性和物质结构;第二条线索是对的认识,包括运动的普遍性、运动形式的多样性、运动的前进性以及运动状态的量度——能量;第三条线索是
三、问答题(本题有2小题,第13题10分,第14题30分,共40分)
13、我国古代的“天人合一”和当今的可持续发展观都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请简要地评价这两种观点。
14、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探究界定为:“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于研究自然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探究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你如何理解探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请简要谈谈你的观点,并运用自然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案例来阐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自然科学教材教法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题号答案 B 2 C 3 D 4 A 5 D 6 B 7 C 8 B 9 D 10 A
二、简答题(本题有2小题,每空3分,共45分)
11、理解 掌握 初步学会 学会 接受
12、保护自然,保护自身 自然形态和自然现象(或自然界)二、三、四 自然界物质运动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三、问答题(本题有2小题,第13题10分,第14题30分,共40分)
第三篇:教研室科学教材教法有感
科学教材教法培训心得
高阳中心校高阳小学 三年级靳秀萍
2014年3月3日全市科学教师在青年路小学听取了教研室王永丽主任的一堂引领课《踏上健康之路》和科学教材教法培训,对我触动很大收获很多:
1、课堂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活而不乱。
2、尊重、信任学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观察、操作时间,让学生尽情交流,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和加入。
3、课堂教学以科学探究为主,真正抓住了科学探究的核心。
4、领悟了试题命制的思路,为今后教学指明了方向,找准了切入点。通过半天的学习也受到了很大的启示
1、真正了解到自身教学的肤浅和知识的缺乏,教学时没有那么仔细的去研读教材,导致教学中忽略了更广更大的泛围中很好的拓展知识,使学生们能灵活的应用所学到的学习技能和知识去探究。
2、没有认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还是把它当作考查科,备课要精心,实验操作足够规范。
3、课堂上启发学生要到位,留给学生充足时间,不要总担心讲不完,要相信学生。
对今后科学教学的建议
科学教材内容丰富,涉及的知识领域多,在呈现形式上更为开放,教材中有许多“空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今后在教学中,我们教师:
1、充实自我,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量。
2、研读课程标准,读懂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要点,设计合理的科学探究活动。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校现有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要求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让学生多做实验,做好实验。在实验中尽量放手让学
1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探究活动,最终了解一些知识,学会一些技能。
4、多辅导培训教师,因为大多农村教师都是一人兼代3—4门课程,每门课程都要做到尽善尽美,着实不易,不可与城区教师同比。
5、试题命制尽量降低难度,照顾一小部分边缘生和学困生,使他们能合格。
6、形成性题的设计最好与期中或期末试题接轨。
7、有关注册等要求,年老教师(45岁以上)是否可降低要求。
总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我们一线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任重而道远,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把课程新理念落实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科学教学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第四篇:小学科学课程教法指导
小学科学课程教法指导
课程说明
“课程说明”旨在让用户了解本门课程的研发背景、设计意图和主体内容框架,因此首先对本门网络课程的主要用户群进行了界定,在介绍课程的基本设计思想的基础上,简述了课程在教师培训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最后以“七个小学科学教法专题逻辑序列和相互关系”图为基础,展现了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框架。
1.本培训课程适用的对象
“小学科学教法指导”网络课程是为一线小学科学教师开发的培训教材,对在教育一线从事小学科学教学的教师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同时也适合师范院校科学教育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阅读和使用。另外,对于从事科学学科教学论、教学系统设计、教师教育和教师培训的学者和专家也具有参考价值。2.课程的设计思想:
1)树立PCK的教师培训新理念
国内外教师培训经历了三个阶段:学科知识培训(Subject Matter/Content Knowledge)、学科知识+教育知识(Pedagogical Knowledge)培训、学科教学知识培训(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其中学科教学知识(PCK)培训模式是由学者Shulman在1986年提出的,该模式将学科教学法由原来的外挂式方式转变为内嵌到学科课程教学中(见下图1),使受训者能够在培训过程中真切体会和掌握教学法的实际运用。目前PCK在国际教师教育和培训领域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和欢迎。本项目资源的设计以PCK为理念,指导教师培训课程平台与资源的建设与开发。
图1 PCK教师培训模型
2)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科专题为纽带,以教学案例为载体
在PCK设计思想的指导下,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基本准绳和重要依据,以学科信念为导向,以学科内容为本体、以实质性结构知识(Substantive Structure)为框架、以章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为支撑,以学科专题为纽带,以案例聚焦为核心,以课堂教学案例为载体,通过外显的、实际的教学案例,探讨内隐的、深层次的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3.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 1)架设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为了避免出现以往在教师培训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理论与实践两张皮脱节的情况,本项目对课程结构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以教学案例作为形式和载体,目的是探讨案例背后所隐藏的小学科学教法,借助三位一体(文本、光盘和网络课程)课程资源表达的丰富性、教学呈现的生动性、学习方式的互动性,积极引导培训教师由外在的学习动机转变为内在的求知欲,让他们在培训中乐学、想学、爱学,真正发挥教师培训的效用。2)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本项目所涉及的教法问题主要来源于小学科学教师平时的教学实践工作。由于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也是这次课程改革力度最大的学科之一,很多教师以往既没学过,也没教过科学课程,因此对大多数科学老师来说无疑是很大的挑战,在日常教学中会面临许多困惑和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收集了大量的问题,依据本项目的构架,从中筛选出具有共性和普遍性的问题,以期为广大的小学科学教师解决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4.内容框架
本门课程由7个专题构成,每一专题中有两个教学案例,这七个专题的关系如图2所示。以“科学教育新理念”为逻辑起点,沿顺时针方向表明课程中“科学兴趣的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科学活动的设计”、“科学活动的实施”、“科学活动的评价”等各专题的逻辑顺序及各专题的相对独立性,目的在于通过教法研讨,一方面提升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帮助教师依托本地地域优势,开发校本课程,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化和推进提供参考。
图2 七个小学科学教法专题逻辑序列和相互关系
专题中的每一个案例均涉及一个小学科学的教法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一方面从实践层面介绍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另一方面在理论层面上,通过合适的学习和教学理论对实际案例的教学设计进行解读,从理论和实践不同的视角,以教学案例为载体,解决小学科学课程教法中的实际问题,最终达到案例聚焦的目的,即有效地实现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进而改善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让小
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的学习和生活体验。课程的主体框架如下: 第1章 小学科学教育的新理念
案例聚焦1: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整合小学科学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
案例名称:“空气占据空间”
理论解读:运用学习的条件理论解读《空气占据空间》的教学设计
案例聚焦2:知识的社会建构……如何重新解读教材?
案例名称:“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理论解读:基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解读《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第2章 小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兴趣的培养
案例聚焦3:回归儿童的天性……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案例名称:“冷水与热水”(水火山)
理论解读:从学业动机理论的视角解读“冷水与热水”一课
案例聚焦4:感官与工具的合作……如何在小学起始年级培养科学观察能力?
案例名称:“一杯水的观察”
理论解读:运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解读《一杯水的观察》 第3章 小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案例聚焦5:善于观察、善于提问、善于反思……小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案例名称:“淀粉的踪迹”
理论解读:运用元认知学习理论解读《淀粉的踪迹》案例
案例聚焦6:回归科学的本性……科学的开放性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案例名称:“转陀螺”
理论解读:运用维果茨基的思想解读《转陀螺》的教学设计
第4章 小学科学课程的科学活动设计
案例聚焦7:回归生活的本性……如何设计富有趣味的教学活动?
案例名称:“保护鸡蛋”
理论解读:基于情感教学理论解读《保护鸡蛋》
案例聚焦8:儿童是小科学家……如何在教学中设计驱动性任务?
案例名称:“我的手”
理论解读:运用加涅教学理论解读教学案例《我的手》 第5章 小学科学课程的科学活动实施
案例聚焦9:从假设到事实……如何处理探究的无限性和时间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案例名称:“磁铁的磁性”
案例解读:运用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解读《磁铁的磁性》教案设计
案例聚焦10:头脑风暴……怎样引导学生自主记录探究过程?
案例名称:“让小灯泡亮起来”
理论解读: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解读《让小灯泡亮起来》 第6章 小学科学课程的科学活动评价
案例聚焦11:闪光点的捕捉……小学科学课堂即时性评价策略研究
案例名称:“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理论解读:运用程序教学理论原则解读《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教学设计
案例聚焦12:探究活动中的指南针……如何在小学课程中发挥多元评价的作用?
案例名称:“让探究性学习评价真正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理论解读:从多元智能理论视角解读“让探究性学习评价真正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第7章 小学科学课程的校本活动开发
案例聚焦13:学生当自强……学生自主科学探究活动实践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案例名称:“少年科学院”
案例解读:基于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解读“少年科学院”
案例聚焦14:生活?科学?环境……小学科学校本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案例名称:“校本活动——蓝鹊在线”
理论解读:运用“做中学”教育理念解读“校本活动——蓝鹊在线”教学案例
学习帮助
为了更好地帮助用户学习本门课程,“学习帮助”介绍了本门网络课程的课时安排和主要功能框架,在此基础上,对功能模块中的三个有特色的板块“理论解读”、“案例实践”、“教师知识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有益的指导。
1.课时安排
本课程由七个专题和14个案例组成,每个教学案例的纯文本容量约为18000字,对案例的理论解读容量约为6000字,每个教学案例及其理论解读的教学时间为4学时,因此总课时为3×14=52学时。其中教学时间既包括对这些案例资源的讲授、学习和研修,还包括学习者通过“案例实践”模块自我练习、在“教师知识管理”模块与同行开展讨论。
当然主讲教师和学习者本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课时安排进行调整,以符合自己的教学和培训需求。
2.功能框架
“小学科学课程教法指导”网络课程从功能上主要分成: 1)学习指导
该模块介绍本门课程的研发背景和适用范围,为学习者的培训和学习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指导。2)专题学习
学习者在线浏览本门课程的七大专题和14个教学案例的学习资源 3)案例实践
为了增强学习者的实践动手设计能力,学习者在专题学习的基础上,依照案例设计的基本元素,自己设计教学实践案例。在本模块,为学习者提供了有结构的教学设计元素,帮助学习者完成信息化教学设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4)教师知识管理
在本课程的学习和培训中,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动态交互和讨论的学习空间,在虚拟的交流空间,教师可分享各自的学习体验和心得,记录学习历程,让教师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虚拟空间中流动。
图 1
“小学科学课程教法研讨”功能结构图
3.理论解读
在“专题学习”中,我们提供了一个以学习和教学理论解读案例设计、以案例设计丰富教学理论的空间,即“理论解读”。在本模块,分别选用不同的学习和教学理论,对14个教学案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解读和阐述。
这些理论与案例实践的映射关系并不是唯一的,只是我们认为能比较好地指导案例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开展。理论解读与教学案例的具体对应关系见图2:
图 2 教学案例与理论解读的对应关系图
4.案例实践
案例实践部分主要是为一线教师和学习者提供教学实践的环节,通过结构化的教学设计元素和模板的设定,帮助学习者完成信息化教学设计,便于学习者在线或离线有效地完成学习和培训任务向。
同时网站对添加具有特色的教学实践案例的提供支持,可以有效收集更多的来自一线教师和培训者的优秀教学实践案例,为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不断积累和小学科学学科建设提供便利。案例实践部分的界面如图3所示:
图3 “案例实践”的界面
5.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本模块主要是从教师知识管理的角度,为各位教师提供知识管理的工具,以促进教师更好的利用资源、管理自我的学习进度和日程,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从而提高培训效果和效率。具体功能见图4:
图 4 教师知识管理功能结构图
特色与创新
一、特色
1.融合新理念、新课程和新技术
本课程融合现代教育新理念、新课程、新标准和新技术,以科学教育的探求精神、科学精神等新理念为引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态度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宗旨,以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科学活动的创设、实施和评价为举措,在培训和教学中促进学校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开发。2.注重提高教师的学习和研究能力
本课程尤为注重培养和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通过案例中的实验组和控制组(或称对照组)的比较和分析,探讨各种不同的小学科学课程教法的效果和效率,在此基础上进行归因分析,进一步启发教师再反思、再学习、再研究,不断提出教学中的问题,不断解决这些困惑或难题,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同时,亦能促进教师科学研究能力的提高。
3.以丰富的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展现生动的课堂教学
本项目的14个教学案例,均采用大量的视频、图片、声音、文字等多种媒体形式,展示生动活泼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在教学的个个环节上,如教师富有激情的讲解、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小组活动、学生实验活动、专家点评、教师自我反思、学生评价等方面,通过各种媒体形式,真实记录了有趣、好玩、快乐的小学科学课堂,让学习者如亲临真实的课堂,真切体验教学方法在实际中的运用策略和方法。
二、创新
1.以不同学习和教学理论解读案例
本课程通过7个大专题、14个典型的教学案例来体现小学科学课程教法。为进一步探讨案例背后所隐藏的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我们通过14个不同的学习和教学理论来解读这些教学案例。这14个学习和教学理论分别与每个教学案例对应,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最基本的理论。在每个案例的解读过程中,我们首先介绍这个案例所运用的学习和教学理论的基本内涵,然后分析其与教学案例之间的关系,接着分析此学习和教学理论对于此案例的指导,如课堂教学过程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并抓住每一堂课最精华的教学活动进行剖析,如同课堂教学活动重现。读者能根据此案例解读快速把握住此案例的教法精髓,并能真切体会和掌握教法的实际运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2.建设独特的教师知识管理模块
本课程的网站建设中专门开辟了教师知识管理模块,既为教师显性知识的传播和管理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又促使教师隐性知识的管理、传播和共享,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和教学技能,促使教师尽快由“新手型” 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具体来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通过“我的RSS收藏”收藏自己喜欢的教育网站和网页,为教师拓展自己的学习范围,开阔自己的学习视野,提供更为广泛的资源链接。
(2)通过“我的学习记录”方便地查看自己的学习记录,督促教师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进度。
(3)在“我的学习体验”中记录、管理自己的学习体会,收藏学习资料和进行学习资料的查询,有利于教师对已有的隐性知识的重构,促使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4)通过“我的信息管理”模块,教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获得管理需要的知识和信息。
(5)“我们的学习社区”模块中,教师可以选择自己想和别人分享的知识和观点,并可以查看到共享区的其他教师与人共享知识,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3.构建教学案例的实践环节
为使教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本课程的理念和教法与实际教学相联系,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本项目提供实际的教学案例环节。通过实际的案例设计活动,促进教师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在案例实践模块,为学习者提供的结构化的信息化教学案例设计元素和模板,是培训者完成培训任务所需的学习支架,用以指导学习者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案例的动态生成和提交过程中,本门网络课程也得到了丰富和完善。
网络课程的运行过程,就是课程的再建构过程,亦是网络课程的特色和活性所在。生态的“小学科学课程教法指导”网络课程在实际的运行中,会生成大量有生命力的学科资源和信息,产生一批有想法的教师群体,为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尽一份微薄之力。创作群体
一、案例设计组
第五篇:初中科学考试教法与教案设计
1、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1)请指出科学素养包含哪几个方面。
(2)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是科学课程目标的重要方面,请简述正确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① 科学探究(过程、方法和能力)② 科学知识和技能
③ 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④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① 对自然现象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② 尊重科学原理,不断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反对迷信。
③ 逐步培养创新意识,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听取与分析不同的意见并能根据科学事实修正自己的观点,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形成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④ 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用科学技术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意识。
2、《科学》是一门综合课程,课程内容的“整合”是其主要特点之一。
(1)简述本课程内容“整合”的特点和途径是什么。
(2)在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统一的概念和原理,它们反映了自然界内在的统一性,请你简述在《科学》课程中这些统一的科学概念和原理有哪些?并选择其中的一个概念或原理在自然科学中各方面的体现作一简单阐述
科学课程整合的特点有两点:一是试图超越学科的界限,保留带有结构性的基本内容,注意不同学科领域知识、技能之间的融通与连接;(3分)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将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过程、方法与能力进行结合与渗透,并力求反映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3分)
对科学课程内容的整合则从统一的科学概念与原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融通与连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科学探究活动等途径进行。(3分)
如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信息、系统、结构与功能、演化、平衡、守恒等(3分)如“平衡”这个概念在生物学方面有“生态平衡”、人体中的“水份平衡”、“酸碱平衡”等,物理学中的“力的平衡”,化学中的“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等(3分)举其它概念或原理只要言之有理参照给分)
3、“分子运动论”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理论请你针对这一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具体内容和教学方法)1)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生活中的现象和实验,使学生了解分子始终在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分子运动快慢和温度的关系。
(3)、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猜想和初步的推理能力,了解物体气态、液态、固态转化时分子之间间隔的变化。
(4)、通过讨论生活中的实际现象,了解分子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观念。
2)教学内容(1)呈现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目标要求。(不偏易、偏难、多余、缺漏)
(2)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是否突出。
(3)教学内容是否有科学性错误
3)教学步骤
(1)是否有层次的呈现教学内容。
(2)
教学步骤是否合理有创意
4)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适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基础、年龄特征。
(2)教学方法是否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和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该内容以采用讨论和探究教学法为宜
4、某工厂在装备一件设备时,不小心把一个用镁.合金制造的精密空心小球掉到一个很深、很小的坚固水泥地缝中了,用各种工具都取不出来,有人提出往地缝中倒入某种溶液使小球浮起的方法。现有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数据:
注:水的密度为1克∕厘米3,溶质溶于水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在保证不损环小球的前提下,理论上可以用上表中
▲
物质配制成溶液,倒入地缝使小球浮起。该溶液的最低温度应保持在▲
℃以上。(已知该零件的密度为1.64克∕厘米3),在以上计算所得的最低温度时,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
;若地缝的容积为4000毫升,要配制4000毫升该溶液理论上至少需溶质 ▲ 克。① 该题考察了哪些知识点,哪些能力?
② 你认为中等程度的学生做该题时的主要错误可能会有哪些?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③ 针对该题的知识点和解题涉及的能力,请简述,在平时的教学中,采取什么教学措施较好? 1)该题考察的知识点有:物质的溶解度概念及计算、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液体的密度计算、物体沉浮的条件;考察的能力有:搜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计算能力。(5分,答错1点扣1分,不给负分)
2)产生的主要错误可能有:(1)选择硝酸铜配制溶液,错误的原因是只考虑了小球浮起对溶液的密度要求,没有考虑到金属的活动性顺序(2)选择氯化钾配制溶液,错误的原因可能是不知溶液的密度如何计算,也有可能是不知物体沉浮的条件是什么。(3)溶液应保持的最低温度错误,错误的原因可能是不知物体沉浮的条件是什么。(4)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计算错误,错误的原因可能是题中没有提供具体的溶液质量数据,学生不会根据溶解度的数据来计算。(5)需要溶质的质量计算错误,错误的原因可能是学生不知道选择哪种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来进行计算。总的错误原因可能是学生缺乏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能力,缺乏思维的全面性和严密性和解这类题的思维方法。(每小点1分酌情给分)
3)虽然该题的解答涉及较多的知识点,但如将题目分解为单因素的问题,或将题目改成常规题型,相信大多数中等程度的学生都会解答。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特别要培养学生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和要解答的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的能力。教给学生将综合性问题先分解为单因素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再综合的方法,对初步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还可以通过设计具体的含有多因素的教学情景、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能力的训练,培养思维的全面性和严密性。也可以布置联系实际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研究,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综合的科学方法,克服对该类题型的畏惧心心理(5分,酌情给分
5、请举例简述两种在自然科学教学中设置问题情景的方法和原则(申报高级职称的教师做该题,申报中级教师职称的教师不做该题。)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有多种如:
通过实验(增加、改进、产生出乎意料的现象等); 创设问题情景;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创设问题情景;
利用日常观念和科学观念的矛盾创设问题情景;
设置开放性问题(条件、过程、结果开放)创设问题情景等
问题情景中的问题要体现的主要原则是:
适度性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诱发性原则(诱发学生的兴趣和认知冲突)
探究性原则(学生能对问题进行可操作的探究和衍生出新的问题)
6、“小孔成象”是常见的光学现象,请你设计一个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研究小孔成象原理的案例。要求简要说出科学探究的各过程的具体内容。
评分说明:应说出科学探究的六个过程:1)提出问题;2)进行猜想和预测;3)收集事实证据;4)得出结论和解释;5)评价;6)报告与交流。并有相应的具体内容。内容完整,并有具体说明的给15分;内容完整,但内容比较抽象的给11—14分;内容不完整的,视内容给6—10分;只写出科学探究的六个过程而没有具体内容的,给5分
7、试从初中《自然科学》的教学实践,说明自然科学(物理内容)演示实验的设计与教学的基本要求,谈一谈你的体会。(申报高级职称的教师做该题,申报中级教师职称的教师不做该题。)评分说明:应说出演示实验在设计和教学方面的三条基本要求:
1、确保成功;
2、简易方便;
3、现象清楚。并能结合自然科学的教学具体说明。内容完整,并有具体说明的给15分;内容完整,但内容比较抽象的给11—14分;内容不完整的,视内容给6—10分
8、在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背景下,设计“认识显微镜结构,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教学流程。参考答案:(略)评分办法:“认识显微镜的结构”与“练习使用显微镜”各占5分,每个部分能够体现合作学习,给1-2分;能够体现探究学习,给1-3分。
9、生态系统概念的教学目标属于掌握层次,你认为在教学中应怎样落实教学目标 参考答案:(略)评分办法:根据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学措施能达到的教学层次酌情给分。了解层次:概念内涵外延(生态系统组成、生态系统划分)(3分)理解层次:各组成成分的功能、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破坏等(3分)掌握层次:通过“生态系统成分分析”的实习,目标分步达成(4分)
10、你认为生物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应遵循哪些原则?并举例简单说明。(申报高级职称的教师做该题,申报中级教师职称的教师不做该题。)参考答案:(略)
评分办法:科学性原则、普及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兴趣性原则。写出一条原则得1分;并举例解释,得1分。以此类推
11、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请简述在《科学》课程的教育中应如何体现“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
(1)应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3)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应重视科学课程本身所蕴含的德育要素,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及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教育,与其他课程及各教育环节一起,共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奠定基础。
(4)教师应根据《标准》能动地发挥作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规范者,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主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12、(1)《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突出科学探究”,请简述在科学探究的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2)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一个“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的环节,请写出这个环节的教学达成目标
(1)探究活动的设计应当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设计学生喜爱的活动。提倡用自制教具和低成本实验进行探究活动。
(2)注意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探究活动结合起来,努力开发并鼓励学生参与开发各种层次的、以小型为主的探究性课题。
(3)探究是一种多侧面、多形式的活动,无论何种形式,关键是要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和基本特征。
(4)探究活动的指导与开放程度可以不同,探究活动的设计应当根据多种因素来把握指导与开放的程度。这些因素包括教学的具体目标、教学内容的性质、学生的特点和资源的情况等。随着学习的进展,应使开放的程度逐渐提高。
(5)探究活动应当强调学生的直接体验,但获取证据的方式是多样的。
(6)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方式。在科学教学中,要求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以形成优化的教学模式。
(1)能使用基本仪器进行安全操作;
(2)能从多种信息源中选择有关信息;
(3)能进行一系列观察、比较和测量;
(4)会记录和处理观察、测量的结果;
(5)理解实验对科学探究的作用
13、请选择下列的一个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 教学方法)。
1)自然科学第四册第二章中《一氧化碳》
2)自然科学第三册第三章中《光的折射》 3)自然科学第六册第四章中《人的高级神经活动》中的“非条件反射和本能、高级神经活动”
4)《科学》第二册第二章中《牛顿第一定律》
5)《科学》第一册中《物质的溶解性》
教学目标
(1)是否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基础、年龄特征和最近发展区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不偏易或偏难)
(2)教学目标设计是否全面。(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
(3)目标是否有操作性和可测性 教学内容
(1)呈现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目标要求。(不偏易、偏难、多余、缺漏)
(2)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是否突出。
(3)教学内容是否有科学性错误
教学步骤
(1)是否有层次的呈现教学内容。
(2)教学步骤是否合理有创意
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适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基础、年龄特征。
(2)教学方法是否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和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教学目标3分、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各4分,根据设计酌情给分,其它设计若符合题意也酌情给分
14、《科学》新课程标准中对“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提出了评价建议,请你简述对学生“科学知识和技能”评价中的注重点、目标和依据。
对科学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1)要注重评价学生对科学内容的理解与应用,而不是单纯记忆;
(2)要注重评价学生从整体上对科学的认识以及对统一科学概念的领会,而不是仅停留在各学科的具体知识上。
(3)评价的依据应是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三个领域,内容标准提出的科学知识要求;
(4)技能的评价目标包括观察技能、实验技能和查阅信息资料技能等方面。
(5)对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评价要尽量融合在科学探究过程的情景中。
1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自然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请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培养学生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的重要性
二、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标
三、指导学生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
四、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
(一)要实事求是,观察力的生命在于真实,实事求是是观察的基础,又是观察的重要品质和方法,也是未来科学工作者的基本态度。
(二)要认真、细致,深入、细致是观察能力重要品质之一,也是科学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和要求。
(三)要各种感觉器官和脑并用在实验观察中,要提倡各种感觉器官和脑并用,即把观察和思维紧密结合起来
(若没有举例说明则最多6分)
16、面向全体学生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请简述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应如何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
① 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② 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③ 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便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学生的需要
④ 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在学习资源的分配上对待每一个学生应该是公平的 ⑤ 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必须公正
17、科学课程是建立在对科学本质认识的基础上的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是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请简要阐述科学课程的本质。① 自然界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科学是以多样统一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探究活动。科学知识是全人类特别是科学家探究活动的结果 ② 科学可以转化为技术变成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
③ 科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科学知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不断发展和进步它不是绝对真理只能在一定条件与范围内适用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④ 可验证性是科学与伪科学的重要区别之一。科学强调和尊重经验事实对科学理论的检验。科学活动应当促进社会的进步并将受到科学道德 和社会一般道德的双重约束。
18、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一个“检验与评价”的环节请写出这个环节的教学达成目标 ① 将证据与科学知识建立联系得出基本符合证据的解释。 ② 能注意和预想不一致的现象并作出简单的解释 ③ 能提出改进工作方法的具体建议
④ 了解科学探究需要运用科学原理、模型和理论
19、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科学》学科的教学中面向全体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请你结合教学实际简述小组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① 创造适合合作学习的和谐学习氛围
② 建立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③ 制定明确的小组合作学习常规 ④ 选择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内容
⑤ 建立对全组学习有激励作用的奖励评价方法,能结合教学实际提出要注意的问题,并针对提出的问题阐述相应对策,对策能联系教学实际,有可操作性。根据回答酌情给分,其余的回答,只要符合教学实际和题意也酌情给分
20、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科学》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请联系教学实际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① ② ③ ④ 创设课堂教学的民主氛围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改变过度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设置问题情景引发认知冲突 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具体方法
⑤ 建立鼓励学生质疑的发展性学力评价体系 能联系教学实际有可操作性。根据回答酌情给分其余的回答只要符合教学实际和题意也酌情给分有特色的酌情加分。
21、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请简述在《科学》课程的教育中应如何体现“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
① 应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②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③ 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应重视科学课程本身所蕴含的德育要素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及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教育与其他课程及各教育环节一起共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奠定基础。 ④ 教师应根据《标准》能动地发挥作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规范者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主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22、请联系本人的教学实际简谈在《科学》学科的教学中如何减轻学生学习水平两极分化的方法
能联系本人的教学实际进行一般论述4分
能从《科学》教材的处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方面联系实际进行较具体的论述。 依据论述的方面和方法的可行性酌情给4分以上的分
如以下的一些做法。其他的方法符合教学实际也对。
a、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为依据确定合适的课堂教教学目标。
b、特别关心帮助学习水平不高的学生
c、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
d、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e、合理处理教材突破重难点
f、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指导他们确定经过努力应达到的学习目标
23、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一个“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环节,请写出这个环节的教学达成目标
(1)能针对探究的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实验、调查、访问、资料查询等)4分
(2)考虑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能确定需要测量的量,并能采用适当的方法控制变量。4分
(3)理解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2分
24、“注重学生动手和动脑的结合”是科学教学的原则之一,请联系平时的教学实际回答,如何落实这一教学原则。① 认识到只有使学生将科学探究与学习科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全面提高科学素养。
②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③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事实证据和科学结论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养成质疑、反思的思维习惯。
④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学习控制变量的实验研究方法,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也可以让学生增加和改进课本上的实验。
⑤ 重视“双基”知识的落实,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释和解决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极参加如“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