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诗词曲五首
《古诗词曲五首》第二课时学 案
年级:____八___ 班级:________ 学科:语 文设计人:_赵燕__ 授课人:__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诵读全诗,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懂大意,读出感情,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全诗。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词大意,品味诗词的表达效果,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到熏陶感染。
二、学习过程
(一)导入(5)
检查前三首诗的背诵及默写。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5)
1、朗读一遍《水调歌头》、《山坡羊》,扫清文字障碍,并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宫阙琼楼玉宇低绮户婵娟踌躇
2、再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感情,直至能背诵。
3、结合文下注解及写作背景,理解诗意,各用一句话来概括诗文的内容及情感。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对以上学习内容进行交流,然后班内展示学习成果。
(三)探究学习,疑难点拨(15)
1、品读《水调歌头》,思考探究(1)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各写了什么?
(2)阅读品析词的下片,思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2、朗读《赤壁》,思考探究:
A、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B、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
C、你认为《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3、交流展示探究内容
(四)、盘点收获,拓展延伸(5)
1、学习了这两首词曲,你有哪些收获?
2、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联系全诗任选下面一句,加以赏析。其一: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其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
(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5)
1、背诵今天所学的两首词曲。
2、按要求默写诗句: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2.《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
3.《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
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5.《水调歌头》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句是:
第二篇:《诗词曲五首》复习题
《诗词曲五首》复习
一、注音或写字
畔绮闻笛fǜ折jí干gē风piāoxùhànqīng宫quâqióng楼chánjuānfēngluán
三、解释词语 长精神铁未销自将磨洗寥落零丁丹心.........汗青把酒不胜何似何事婵娟..........绮户经行 ....
四、按原文填空:
A、___________ _,到乡翻似。。B、__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C、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夕是何年。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E、峰峦如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西都,____________。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姓苦;亡,____________。
五、诗句的理解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理?
4、如何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 这首词作之前有一段小序,其作用是什么?
7、请写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中作者
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是:
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是:
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8、“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乃写景之句。“转”、“低”是从人的视角看月,这使我们联想起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什么诗句,写的是思乡之人,抒的是思乡之情。
9、在苏轼这首词中“无眠”之人特指的是什么?
10、《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义?
1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什么意思?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1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中考试题
.(09辽宁沈阳)
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2009年连云港市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3分)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居室中领悟到了什么?(2分)
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7~9题(5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这首诗的作者是 ;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2分)
8.用“/”划分下面的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1分)
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
9.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道理?(2分)
答:
20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文后两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形成鲜明对比。
2、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阅读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完成7~8题(5分)(2008·广西百色)
7.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8.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3分)
答:(1)思想感情:(2分)
(2)哲理:(1分)2010年贵州毕节
(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韩愈【唐】刘禹锡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甲)诗中 “左迁” 的意思是;请概括(甲)诗首联的意思:
(乙)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涉及到的两个人物分别是和(4分)
2.请你简要分析(甲)(乙)诗在情感方面的异同(4分)
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后面题目:(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闻笛赋:
(2)烂柯人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11-12题(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2分)
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2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B.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C.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
D.“暂凭杯酒长精神”写作者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了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
7.诗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情调由前四句的“伤感低沉”,转为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60、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A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61.请选出下列对本诗解说有误的一项()
A.“二十三年”,指自居易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颔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桑沧之感
C.颈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62.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6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默写重点句 1.,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一联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这里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寓豁达于心中,寄希望于未来的哲理性诗句是:“□□□□□□□,□□□□□□□”
(2012铜仁)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按要求答题。(6分)
(1)诗歌首联“”和“”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2分)
(2)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4分)新疆乌鲁木齐2006水调歌头
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河北2011水调歌头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7~8题。门分)水调歌头
7.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分)
答:
8.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答:
1、比较阅读【甲】水调歌头【乙】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把酒问青天()..
②念无与为乐者().
(2)下列句中的“ / ”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知/天上宫阙B 我/欲乘风归去
C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 相与/步于中庭
(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写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相对应的作品原句。②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甲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的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
(5)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2.本词中一共有几问?问的对象分别是什么?
3.有人说这首中秋怀人之作,终篇浸透着离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4、表达作者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5、这首词的上阕极写诗人在“、“”的徘徊矛盾,下阕写,以表达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
6、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
7、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之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从人到月,从古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 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8、词的上片问。
9、词中的“婵娟”指月亮,请再写出两个月亮的别称。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
10、“不应有恨”的“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
11、词人一时“欲乘风归去”,一时又认为天上不如人间好。理解词的意境,说说词人的心目中到底是天上好,还是人间好?
第三篇:古诗五首
15古诗五首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过程和方法目标: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
教学设计
《观沧海》曹操
一、导入新课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问题组]
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学习,全班讨论明确:
[明确]
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二、研读与赏析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三、朗读背诵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一、导入新课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二、感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
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②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
①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②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三、研读与赏析
学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一、导入新课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二、感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组]
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②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学生自己合作探究明确:
[明确]
①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三、研读与赏析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讨论明确:
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四、背诵这三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西江月》、《天净沙 秋思》
《西江月》
一导入新课 :由作者及写作背景导入
二、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组:
①这首词分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
a.上片:写景。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笑谈着今年的丰收。
下片:避雨。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说来也巧,当他急急忙忙转过溪头时,一眼就看到了他过去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边。(学生自己表述上述内容,不必一致,大致合情即可。)
b.这首词描写了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
三、研读与赏析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问题组:
①词人为什么夜行?夜行的时间长不长?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②“忽见”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③探究这首词的意趣。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
①“蝉鸣”可见天酷热,天气变化从“明月”至“七八个星天外”,要有时间,可见夜行之长。
②夜行雨,要寻找避雨之处,避雨之处“忽见”,想什么就有什么,能不高兴?是喜出望外之情。
③上片写景色其实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词人的本意所在,也是词的意趣所在。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一、导入新课
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二、感知内容
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学生闭目,随着老师的描绘想像这幅画面,感悟内容,体会思乡之情——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学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画面,及作者所表达的浓重的思乡情。学生根据作品提供的信息作简笔画,加深思考。
三、研读与赏析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
作品中前三行全写景,人物未出场,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景物紧紧扣着“情”;古道,是他的行经路;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也正吹在他身上,透着一种悲凉。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
学生配乐朗读
四、拓展延伸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诗歌,可展开朗诵比赛,以提高朗读水平。各小组可展开竞赛,看谁背诵的诗歌多。
五、延伸作业
①将搜集的诗歌抄写下来,增加积累。
②展开想像,将《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散文,下节课交流。教后记:
第四篇:古诗词曲鉴赏
古诗词曲鉴赏
九年级上册
一、阅读《关雎》这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运用“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是说男女之间的爱快乐而不放荡。“哀而不伤”说的是追求失败了,失恋,即使有些失落的情绪,不必过度伤感,更不至于悲痛欲绝。
3、《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4、赏析诗句“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答:前一句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思恋之情。“辗
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体现了诗经的韵律美。
5、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答:这首诗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
追求,突出表现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爱情观。
二、阅读《蒹葭》这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答: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答: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4、本诗选自《诗经
秦风》,是一首典型的()诗。
5、文中“宛”字用得极其精妙,试分析。
答:“宛”是“宛如、若、像”的意思。这个字的妙用,使诗的意境显得空灵朦胧,引人遐想。
6、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答:本诗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表达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真挚和执着,抒
发了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心情。
三、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1、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春花来比喻冬雪,新颖别致,想象奇特,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表达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
2、这是边塞诗中的名篇佳作。请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惆怅、惜别、和思念之情。
3、请分析“即”“忽如”的表达效果。
“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见雪景时的惊异神情。
4、赏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浩大苍茫,威严雄伟。诗人这样写恰恰是为了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写出人们的乐观精神。生活环境的艰苦,更能说明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
5、对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提出一个疑问。
如:为什么武判官走出很远诗人仍然目送着? 从“山回路转”看出路途是什么样的?
6、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答:这首诗从塞外冰天雪地的绮丽风光着笔,反映出西北边塞军旅生活的情景,烘托出边塞将士的豪迈气概和壮烈胸怀,表现了雪中送别的真挚情谊。
7、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花喻雪的写景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由咏雪过渡到送别的句子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9、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借自然景物写天气寒冷的句子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10、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壮丽的雪景回到送行的主旨,感情真切,韵味深长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四、阅读李煜的《相见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1、“无言独上西楼”句中“独”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情感。
2、说说“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中“一般滋味”的含义。
“一般滋味”的含义是离愁别恨,亡国之愁。
3、“锁”在词中的意思是:锁住。
4、与李清照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5、“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达了作者无法言说、无法摆脱的离愁,其中“别是”历来被大家所称道。请简析你对“别是”的理解。
“别是”二字极佳,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常人更是体会不到。若是常人,倒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
6、《相见欢》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
答: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亡国的无限愁绪和无尽的悲哀之情。
7、李煜的《相见欢》一词中以“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寂寞和万般无奈的句子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五、阅读晏殊的《浣溪沙》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1、请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两句既是现实生活里的春景,也是词人往昔美好生活情感的记忆。“花落去”是伤春,“燕归来”是伤别,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抒情,寓情于景,富含哲理。
2、分析这首词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并谈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
示。
作品始终贯穿着一种对时光年华易逝难留的愁苦与无奈,但是也从另一个角度警醒后人,应努力抓住今天,不要给自己留下无奈和哀愁。
3、“小园香径独徘徊”写了什么内容,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
答:写出了作者在遍地落花和溢满花香的小路上独自徘徊的孤独和失落。与之呼应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4、这首词中描写了什么时节的哪些景物?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词通过暮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变化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年华流逝的感伤之情。
5、《浣溪沙》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
答: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流逝、好景不长的感伤之情。
6、晏殊的《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表明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九年级下册
一、阅读陶渊明的《饮酒》一诗,回答下列问题。
1、陶渊明的《饮酒》一诗中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回答了“无车马喧”的原因,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的句子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陶渊明的《饮酒》一诗中的写景名句,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是诗人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展示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4、饮酒》一诗的主旨是什么?
答:抒发了诗人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回归自然的人生理想。
5、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
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6、谈谈你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理解。
这句关键在“悠然”一词,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的主观情感已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从而进入一种分不清哪是我,哪是景的境地。
7、首句中“庐”的意思是:简陋的房屋。
8、谈谈为什么不能将“见南山”的“见”字改为“望“字?
答:因为“望”字是主动地看,而“见”字是不经意看见 的意思。“见”字能够写出诗人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与惬意。
七年级
二、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2、请你描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展现的画面,并揭示其中蕴含的道理。
展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这两句诗蕴含了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3、本诗前两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
潮平两岸阔。
4、谈谈本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颈联表达了作者高兴、喜悦的心情,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尾联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答:“生” 和“入”采用拟人修辞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他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6、《次北固山下》一诗的主旨是什么?
答: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全诗文辞优美,意境开
阔,既写出了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放眼山川的博大情怀。
三、阅读杜牧的《赤壁》,回答下列问题。
1、《赤壁》一诗的主旨是什么?
答:本诗借古伤今,对周瑜做出异于史家的评判,慨叹周瑜的丰功伟绩多靠历史机遇的成全,暗叹自己生不逢时。
2、本诗的作者是什么朝代的谁?
答:是唐代的杜牧。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感慨自己空有满腹才华,但缺少周瑜那样好的机遇。
4、《赤壁》一诗属于哪一类诗?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答:属于咏史诗。特点是借史实抒发作者的情感。
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答:“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第五篇:《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教学,以诵读为主。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因此,教学本,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
【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读诗的趣味。
2、了解五首诗歌在体裁形式上的特点,积累诗中的名句,增强语言感悟力。
【教学重难点】
1、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
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
2、布置学生前合作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疏解疑难字词。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时安排】
2时。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导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每一首诗,就是用语言构成的色彩鲜明的画,一支美妙动听的歌,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庞……今天,我们将欣赏五首古诗,来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美读
1、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为例,指导学生把握诗歌朗读的节奏、感情基调。
⑴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并点评。教师总结诗歌朗读技巧。
多媒体显示:
①节奏。划分节奏的方法有两种:按音节划分和按意义划分。按音节划分,七言诗一般分四个音节,如“巴山/楚水/凄凉/地。”按意义划分,就要先弄懂诗句的意思,如“二十三年/弃置/身。”
②重音。诗句的意思和情感的表达是依靠情感语气来实现的,其中语音轻重是关键。因此必须根据诗歌的表达重点,确定少而精的词语和韵脚要加以重读处理,并用着重号“•”标示。如诗中的“空”“翻”读成重音,强调诗歌的内在情感。“过”“春”也要重读,以体现古诗的音韵美。
③语调。根据诗歌的情感表达确定哪句(部分)用升语调,哪句(部分)用降语调,分别用“↗”“↘”表示。注意诗句前后部分语调要相反或相对配置,如“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可作如下语调处理,病树前头↗万木春↘。读升语调时音量逐次加大,力度渐次加强,语尾音节上扬且拖长;读降语调时力度从强渐次减弱,语速平缓。而且就整首诗而言,上句与下句,前两句与后两句语调配置也要交错对应,以取得起伏跌宕、相应谐趣的效果。
⑵学生自行朗读《赤壁》《过零丁洋》《水调歌头》《潼关怀古》,进行竞读。(涉及到的字音、节奏等给予及时点拨,竞读以鼓励、肯定为主)
三、畅谈
1、各小组派代表来汇报本组在前合作探究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诗人生平;诗、词、曲的特点)
2、教师补充、小结
多媒体结合学生谈及内容出示相关资料:
刘禹锡(772~846),字梦得。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曾写《游玄都观》诗讽刺朝中新贵。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作品有《东坡乐府》。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元代著名散曲家。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
3、学生自主谈对各诗词曲大意的理解,教师引导纠正。
4、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音频播放轻音乐),争取当堂成诵。
四、小结
五、作业
背诵默写五首古诗。
第二时
一、检查背诵
二、品析
合作探究,赏析积累名句。多媒体显示: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此句蕴含生活哲理,喻新生事物不可抗拒。
2、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3、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4、抒发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情感;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美好祝愿。
三、感悟
1、学生交流:各首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小结
3、拓展延伸: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学生能谈多少谈多少,不宜作统一要求。)
4、体验反思:
播放或学生唱王菲的《但愿人长久》,让学生品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四、小结
五、作业
1、巩固古诗的背诵默写。
2、将体验反思的练习整理成文字。
【板书设计】
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赠诗)
坎坷遭遇──渲染──辛酸
归来感慨──用典──悲痛事、情、景、理
感叹身世──写景──愤激水乳交融
席间赠言──抒怀──昂扬
《赤壁》(永史诗)
前两句──────兴感之由非凡的史识
后两句──────借题发挥豪爽的胸襟
《过零丁洋》(述怀诗)
首联──回顾一生丹心垂史
颈联──深挚沉痛追忆过去
颔联──国破家亡悲愤忧惧映照千古感叹眼前
尾联──以死名志──激慷慨
《水调歌头》
把酒问天不知何年
上阕由月感发—求美好生活情景交融
欲归又恐起舞弄影
月照无眠不应有恨
下阕感月怅别—表思念情怀情趣盎然
人有离合千里婵娟
《潼关怀古》(咏史诗)
凭吊潼关估计────峰峦、波涛、宫阙成土
抒发深沉感慨────兴、亡,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