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2
科目:语文 年级:八年级 教学设计:栾善升 审核:秦继强 时间:2017.1.17 编号:10
25.《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文学常识,了解写作背景,有感情地背诵默写。2.品味字句,研读赏析,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3.培养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丰富文化积累,提升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背诵默写。
难点:品味字句,研读赏析,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突破措施:
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培养学生读诗的趣味。
2.积累五首诗中的名句,增强语言感悟力,丰富语言宝库,逐步提高欣赏品位。
【教学准备】
1.制作课件。2.印刷学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同学们,有一种让人爱得近乎心疼的文学精灵,它就是诗歌;有一种让无数文人学子如醉如痴的艺术神魔,它就是古代诗歌。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用心聆听他们的爱国心曲。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我要识记文学常识,了解写作背景,有感情地背诵默写。2.我能品味字句,研读赏析,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3.我要学习古诗词,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提升文化素养。
过渡语:同学们,让我们带着目标走进诗歌,有感情地诵读,完成自学任务。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指导
1.速读知识链接,勾画识记有关作者的重要知识,了解写作背景,积累有关文学常识。2.诵读三遍诗歌,读准节奏,读出感情和韵味。用以“/”给诗歌划分停顿节奏。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科目:语文 年级:八年级 教学设计:栾善升 审核:秦继强 时间:2017.1.17 编号:10
过渡语: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都在认真投入地学习,到底自学效果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检测一下!
(二)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先独立完成,认真书写;再在小组内一对一检查,并用红笔纠错。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寥落()
飘絮()惶恐()
潼关()宫阙()踌躇().......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停顿。(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2)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3.口头说出诗歌大意。
点拨:1.liáo xù huáng tóng què chóu chú
2.(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3.译文: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像是群峰众峦在这里会合,像是大浪巨涛在这里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潼关地势坚固。遥望古都长安,思绪起起伏伏。途经秦汉旧地,引出伤感无数,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还受苦。
(三)质疑问难
过渡语:在刚才的学习中你有什么疑惑,提出来请大家帮助解决。
三、活动设计
过渡语: 学习诗歌,不仅要理解大意,还要把握作者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情感。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这两首诗的关键诗句进行赏析,说出自己的理解。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准备全班展示。
1.本首律诗你喜欢哪几联?为什么?
(提示:应从它所述内容,所抒感情及语言特点三大方面赏析,语言特点对大家而言,应从修辞角度和诗句中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入手)
2.《山坡羊 潼关怀古》 “望西都,意踌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点拨:1.首联回顾了诗人经历: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颔联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极有艺术感染力。“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颈联作者一语双关,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 2 科目:语文 年级:八年级 教学设计:栾善升 审核:秦继强 时间:2017.1.17 编号:10
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对仗工整。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民族气节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小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传诵的名句,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2.(1)作者遥望古都长安,思绪万千,曾经的辉煌,如今却是一片荒凉,顿生悲凉伤感之情。(2)这是国家由盛到衰的真实写照。
(3)总写作者的感慨(主旨)。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在这里,作者对广大人民的痛苦境地寄予同情,发出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广大人民死活的谴责。这一句运用对偶,使句式更加整齐,深化了文章中心。
(4)曲子揭示了百姓悲惨命运的所在,表达了作者悲愤伤感、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四、反馈矫正
过渡语:好诗不厌百回读。这么感情充沛的诗歌,这么饱含哲理的语言,我们不仅要熟读,更要流利地背诵。
1.正确流畅的背诵两首诗,对桌互相检查。2.按照提示背写。
(1)《过零丁洋》中,概括地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
概括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 表示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诗句是: ?。
(2)《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中以动写静的句子是:。(3)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表达了作者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关怀的句子是:,。
点拨:2.(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课堂总结:
品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更是诗人思想和情感的升华,读诗歌就要了解作者知晓背景,读诗歌就要字字咀嚼句句品味,这样才会走进作者的心灵,体悟作者的情感,知道一个故事,了解一段历史,正所谓“读诗使人灵秀”,读诗背诗吧!
附:板书设计
比喻
《过零丁洋》 一语双关
直抒胸臆 丹心垂史 映照千古
科目:语文 年级:八年级 教学设计:栾善升 审核:秦继强 时间:2017.1.17 编号:10
潼关 写景 —(山、河)兴
百姓苦 主旨
怀古 抒情 —(望、行)亡
【教后反思】
第二篇:《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背诵五首诗词曲,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 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领会诗歌所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由千古唐诗引入
二、品读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听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正确划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感情。
作者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2、自由朗读,直至背诵
3、请同学自由发言,谈谈读后感受。
4、提供背景及相关材料,重新研读诗歌。
5、师生品读诗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此句蕴含生活哲理,喻新生事物不可抗拒。
6、自由有感情品读这首诗。
三、品读诗歌《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
2、同学根据所查 资料介绍杜牧
3、思考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参考: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来源:学+科+网Z+X+X+K]
4、齐读背诵这首诗。
5、研读《题乌江亭》,辅佐加深对《赤壁》的理解。
四、背诵前两首诗,当堂默写。
五、布置作业
1、预习下面的诗词曲,并搜寻资料,准备鉴赏。
2、继续熟背诗歌。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品读诗歌《过零丁洋》。
1、集体朗读《过零丁洋》。
2、介绍赏析诗歌的注意点
第一通语言,明意象。
第二悟情感,析主旨
第三看风格,辨手法
3、指名学生上台赏析诗歌。
修辞手法;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名句的赏析
4、学生相互质疑补充
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学生能谈多少谈多少,不宜作统一要求。)
6、有感情吟诵这首诗。
三、品读诗歌《水调歌头》。
1、播放或学生唱王菲的《但愿人长久》
2、请同学说说聆听后的感受(初步感知情感基调)
3、介绍词的相关知识,解题并提供背景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
4、播放音频,让学生听读一遍,跟读一遍。
5、师生品读
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于是想乘风飞往月官去,可是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月影移动,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团圆呢? 由己推人,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完 美无缺的。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抒发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情感。
6、联系《记承天寺夜游》及搜寻的资料,结合本词,谈谈你对苏轼的认识?
四、布置作业
1、推荐学生阅读《江城子》
2、背诵诗词
第三课时
一、背诵前四首诗词
二、讲解曲的知识
三、品读《山坡羊 潼关怀古》。
1、教师先范读,后学生自由散读。
2、思考探究。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后两句来理解,对国计民生的忧虑。
(3)、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3、背诵本曲
四、小结
五、熟读诗词曲五首
六、课堂检测
1、默写名句
2、品析名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伤心秦 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教后记:
古诗词教学人物,个人认为宜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和赏析文章两种途径来完成,教师不宜讲授得过细,应该传授一些方法,并注意示范、指导。基于这样的想法,在课堂组织教学时,便依 照读-品-析-背的流程与学生共同赏析诗词。学生在课堂上也能积极发挥主体性,参与讨论,其中时有精彩赏析。
资料超市:
刘禹锡(772—846),字梦得。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曾写《游玄都观》诗讽刺朝中新贵。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 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 贬黄州。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
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元代著名散曲家。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
第三篇:《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教学,以诵读为主。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因此,教学本,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
【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读诗的趣味。
2、了解五首诗歌在体裁形式上的特点,积累诗中的名句,增强语言感悟力。
【教学重难点】
1、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
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
2、布置学生前合作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疏解疑难字词。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时安排】
2时。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导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每一首诗,就是用语言构成的色彩鲜明的画,一支美妙动听的歌,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庞……今天,我们将欣赏五首古诗,来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美读
1、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为例,指导学生把握诗歌朗读的节奏、感情基调。
⑴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并点评。教师总结诗歌朗读技巧。
多媒体显示:
①节奏。划分节奏的方法有两种:按音节划分和按意义划分。按音节划分,七言诗一般分四个音节,如“巴山/楚水/凄凉/地。”按意义划分,就要先弄懂诗句的意思,如“二十三年/弃置/身。”
②重音。诗句的意思和情感的表达是依靠情感语气来实现的,其中语音轻重是关键。因此必须根据诗歌的表达重点,确定少而精的词语和韵脚要加以重读处理,并用着重号“•”标示。如诗中的“空”“翻”读成重音,强调诗歌的内在情感。“过”“春”也要重读,以体现古诗的音韵美。
③语调。根据诗歌的情感表达确定哪句(部分)用升语调,哪句(部分)用降语调,分别用“↗”“↘”表示。注意诗句前后部分语调要相反或相对配置,如“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可作如下语调处理,病树前头↗万木春↘。读升语调时音量逐次加大,力度渐次加强,语尾音节上扬且拖长;读降语调时力度从强渐次减弱,语速平缓。而且就整首诗而言,上句与下句,前两句与后两句语调配置也要交错对应,以取得起伏跌宕、相应谐趣的效果。
⑵学生自行朗读《赤壁》《过零丁洋》《水调歌头》《潼关怀古》,进行竞读。(涉及到的字音、节奏等给予及时点拨,竞读以鼓励、肯定为主)
三、畅谈
1、各小组派代表来汇报本组在前合作探究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诗人生平;诗、词、曲的特点)
2、教师补充、小结
多媒体结合学生谈及内容出示相关资料:
刘禹锡(772~846),字梦得。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曾写《游玄都观》诗讽刺朝中新贵。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作品有《东坡乐府》。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元代著名散曲家。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
3、学生自主谈对各诗词曲大意的理解,教师引导纠正。
4、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音频播放轻音乐),争取当堂成诵。
四、小结
五、作业
背诵默写五首古诗。
第二时
一、检查背诵
二、品析
合作探究,赏析积累名句。多媒体显示: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此句蕴含生活哲理,喻新生事物不可抗拒。
2、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3、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4、抒发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情感;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美好祝愿。
三、感悟
1、学生交流:各首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小结
3、拓展延伸: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学生能谈多少谈多少,不宜作统一要求。)
4、体验反思:
播放或学生唱王菲的《但愿人长久》,让学生品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四、小结
五、作业
1、巩固古诗的背诵默写。
2、将体验反思的练习整理成文字。
【板书设计】
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赠诗)
坎坷遭遇──渲染──辛酸
归来感慨──用典──悲痛事、情、景、理
感叹身世──写景──愤激水乳交融
席间赠言──抒怀──昂扬
《赤壁》(永史诗)
前两句──────兴感之由非凡的史识
后两句──────借题发挥豪爽的胸襟
《过零丁洋》(述怀诗)
首联──回顾一生丹心垂史
颈联──深挚沉痛追忆过去
颔联──国破家亡悲愤忧惧映照千古感叹眼前
尾联──以死名志──激慷慨
《水调歌头》
把酒问天不知何年
上阕由月感发—求美好生活情景交融
欲归又恐起舞弄影
月照无眠不应有恨
下阕感月怅别—表思念情怀情趣盎然
人有离合千里婵娟
《潼关怀古》(咏史诗)
凭吊潼关估计────峰峦、波涛、宫阙成土
抒发深沉感慨────兴、亡,百姓苦
第四篇:《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doc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词曲的主题思想并背诵课文。2、初步学习诗、词、曲的体裁特点。3、学习并体味诗词曲的意境和意象之美。【教学步骤】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导入
这是一首赠诗,谁赠送给什么人?在怎样的场合下赠送的?你能想象并复述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二、诵读理解
1、反复诵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2、教师简介作家作品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解读诗歌
通过课堂讨论,师生共同研讨诗歌,⑴首联交待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⑵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表达什么样的心情?
⑶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⑷结合标题说说尾联有什么用意?
⑸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 ⑹诗中表现诗人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的语句是哪一句? 明确:
⑴贬地之荒凉,贬时之漫长。痛苦而又孤寂。⑵用典。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⑶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哲理,或可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
⑷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遭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⑸抒情诗、赠答诗
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三、当堂背诵 〖赤壁〗
一、导入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赤壁向来是英雄云集,风云际会之所。
二、朗读 1、指名朗读 2、纠错再读 3、全班齐读
三、思考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1、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2、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四、背诵 课堂抽背 〖过零丁洋〗
一、导入
零丁本义孤独、孑孓,做为失败者的文天祥在过这零丁洋之时难免心情抑郁愤懑,但我们在他的诗歌中找不到落魄者的哀鸣,失意中的悲叹,相反的我们看到的是,坚强者的斩钉截铁的信念。
二、朗读
1、男生、女生互读互查缺漏 2、教师范读 3、全班齐读。
三、探究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明确:
1、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4、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5、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
四、背诵
五分钟当堂成诵,抽查 〖水调歌头〗
一、导入
自古月宫的飘渺、美丽就引无数诗人折腰,苏轼也在亦真亦幻中引身飞月。前人述评:“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我们一起来开这一首千古妙词。
欣赏板块一──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二、朗读 1、学生试读 2、老师示读 3、学生再朗读
4、课文注音 宫阙(què)绮户(qǐ)婵娟(chán)
三、解题 1、欣赏
欣赏板块二──词的特点
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它的严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种种特点,都是由音乐的要求而规定的。词和诗在形式上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⑴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如《菩萨蛮》、《水调歌头》、《沁园春》等,称为词调。词调表明这首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并不就是题目。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⑵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以分两片的为最多。一片即是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每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⑶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有它一定的格式。诗基本上是偶句押韵的,词的韵位则是依据曲度,即音乐上停顿决定的。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韵位也就不同。
⑷句式长短不一。诗也有长短句,但以五、七言为基本句式,近体诗还不允许有长短句。词则大量地使用长短句,这是为了更能切合乐调的曲度。
⑸字声配合严密。词的字声组织变化很多,有些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作词要审音用字,以文字的声调来配合乐谱的声调,以求协律和好听。
2、课堂提问:
⑴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名? ⑵词牌名和序言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主题? 明确:
⑴词牌名是同一类型或主题的词的固定的名称,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⑵“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团圆。
四、品读 师生共同讲读 1、上片:
⑴上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变化? 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
⑴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⑵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和困惑心态──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
⑶积极乐观、希望有所作为的人生态度 2、下片:
⑴下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
⑴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⑵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完美无缺的。对离人的同情抚慰,更是赋予哲理,表现诗人旷达的心胸和情怀。
五、背诵
〖山坡羊潼关怀古〗
一、导入
这首曲是作者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旅途中所写的。潼关自古兵家必争,张养浩以锐利的眼光看穿这纷纭的历史争斗的本质,极大地体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二、解题
自读赏析板块,说说散曲的特点。欣赏板块三──散曲的特点
散曲,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
散曲究竟兴起于何时,由于缺乏文献,已难以确考。但它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则是无疑的。宋金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如契丹、女真、蒙古相继入据中原,他们带来的胡曲番乐与汉族地区原有的音乐相结合,孕育出一种新的乐曲。这样,逐渐和音乐脱离并且只能适应原有乐曲的词,在新的诗歌形式──散曲,便应运而生。
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
散曲作为继诗、词之后出现的新诗体,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第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散曲的句式短的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十字,伸缩变化极大。较好地解决了诗的字数整齐单调与乐的节奏、旋律繁复变化之间的矛盾。
第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散曲的语言以俗为美。使人一下子就沉浸到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氛围之中。第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与诗、词大异其趣。散曲往往非但不“含蓄”其意,“蕴藉”其情,反而唯恐其意不显,其情不畅,直待极情尽致酣畅淋漓而后止。
从上述散曲的特点可见,比之传统的抒情文学样式诗、词,散曲身上刻有较多的俗文学的印记。
欣赏板块四──张养浩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天历二年(1329年),征拜陕西行台中丞,到官四月病卒。张养浩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登华不注,游大明湖,览龙洞,赏泉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诗近400首,各类文近百篇。
三、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
四、探究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2、作者取了两个怎样的意象?
3、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4、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明确:
1、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雄伟气势; 第二层:(中四句)写作者的所见所感; 第三层:(后两句)写作者的历史感慨;
2、“如聚”的峰峦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如怒”的河水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3、作者对灾难频繁,百姓受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者为着一己之私挑起兵祸的极大愤慨。4、自由解答 【拓展欣赏】
1、欣赏板快五──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说说这首诗表达的情感和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有什么异同?
2、欣赏板快六──酹江月(文天祥)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说说这首词和《赤壁》有什么相同之处?
3、欣赏板快七──山坡羊 北邙山怀古(张养浩)
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 把风云庆会消磨尽,都做北邙山下尘。便是君,也唤不应;便不臣,也唤不应。
说说这首散曲是怎样体现曲的特点的?
第五篇:《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背诵五首诗词曲,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体会诗歌 所描绘的意境。教学重难点
1.领会诗歌所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由千古唐诗引入
二、品读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听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正确划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感情。作者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2、自由朗读,直至背诵
3、请同学自由发言,谈谈读后感受。
4、提供背景及相关材料,重新研读诗歌。
5、师生品读诗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此句蕴含生活哲理,喻新生事物不可抗拒。
6、自由有感情品读这首诗。
三、品读诗歌《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
2、同学根据所查 资料介绍杜牧
3、思考探究:(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参考: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来源:学+科+网Z+X+X+K]
4、齐读背诵这首诗。
四、背诵前两首诗,当堂默写。
五、布置作业
1、预习下面的诗词曲,并搜寻资料,准备鉴赏。
2、继续熟背诗歌。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品读诗歌《过零丁洋》。
1、集体朗读《过零丁洋》。
2、介绍赏析诗歌的注意点 第一通语言,明意象。第二悟情感,析主旨 第三看风格,辨手法
3、指名学生上台赏析诗歌。
修辞手法;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名句的赏析
4、学生相互质疑补充
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学生能谈多少谈多少,不宜作统一要求。)
6、有感情吟诵这首诗。
三、品读诗歌《水调歌头》。
1、播放或学生唱王菲的《但愿人长久》
2、请同学说说聆听后的感受(初步感知情感基调)
3、介绍词的相关知识,解题并提供背景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
4、播放音频,让学生听读一遍,跟读一遍。
5、师生品读
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于是想乘风飞往月官去,可是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月影移动,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团圆呢? 由己推人,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完 美无缺的。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抒发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情感。
6、联系《记承天寺夜游》及搜寻的资料,结合本词,谈谈你对苏轼的认识?
四、布置作业
1、推荐学生阅读《江城子》
2、背诵诗词
第三课时
一、背诵前四首诗词
二、讲解曲的知识
三、品读《山坡羊 潼关怀古》。
1、教师先范读,后学生自由散读。
2、思考探究。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后两句来理解,对国计民生的忧虑。
(3)、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3、背诵本曲
四、小结
五、熟读诗词曲五首
六、课堂检测
1、默写名句
2、品析名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伤心秦 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