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展评课夹竹桃教学反思
“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展评课《夹竹桃》教学反思
一、学习理论领会精髓
自从参加“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课题实验以来,每每闲暇之际,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打开《何炳章教育文选》,认真拜读,“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展评课夹竹桃教学反思。在这次我区开展的自育自学实验课评比活动中,我再一次地捧起它进行研读,旨在进一步领会“自育自学”精髓,便于自己在课堂上“走”得稳一些,准一些。逐字逐句领悟有关章节后,我便开始钻研起教材来,在咀嚼好教材和教师用书后,我静下心来,将之前汲取到的理论知识,合理地运用到备课中来,为进一步地实施教学夯实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正因如此,我撰写的教案教学目标明确,五环节把握得准确,时间分配也较合理,点拨简洁,突出重难点,完全符合《何炳章教育文选》中的理念。我想,在今后的实验中只要继续用理论来引领自己,那么就一定会“走”得更好。
二、优化设计细化主环节
“围绕重点自学”是五环节中的主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环节。这求教师要精心备课,优化此环节的设计,将学生自学的问题细化、具体化,问题设计做到容易入手,教学反思《“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展评课夹竹桃教学反思》。“自学提示”中既要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出必须掌握的重点问题,又要设计出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难点问题;既要将朗读训练落实进去,又要体现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在问题的设计上反复思忖,尽量将重难点分散到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中,做到难易度适中,照顾到后进生,切实让每一个学生自学起来不感到困难,能独立自学,并且根据教学内容的逐步深入,设计学生先后三次自学,可谓循序渐进,步步扎根。在实际的自学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朗读、动手、动脑等能力,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加强巡视适时点拨突出引导作用
“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中的“引导”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原则是完全相吻合的。既然是“引导”,那么教师就要注重“导”,突出“导”的实效性。教师要以巡视为契机,深入到自学的学生群体中去,善于捕捉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一切信息,尽可能第一时间内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给学习方法好和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及时肯定、鼓励;给注意力不集中、学习速度慢的同学以暗示;给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的同学释疑解惑;根据自学中出现的未曾料想的情况进行正确的点拨引导,充分地将“教师巡视”的辅助性功能彰显出来。在这节课中,我在巡视时,发现有一学生对“韧性”一词的理解出现了畏难情绪,我便让他通过查词典并联系上下文来确定正确义项。结果,这位学生按我的引导很快解决了疑难问题。可见,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及时地给予学生引导、点拨,不仅能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按部就班地进行自学,而且有力地保证了学生的自学效果。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缺憾,如学生自学的时间还不够长,朗读的时间分配少了些……在今后,我会进一步地拓宽学生的自学空间,引导学生多探索一些自学的途径,将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学堂!(此文原创于2008年5月29日)
第二篇: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反思
教育教育就是教会学生自育,教学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自学。一直以来都在践行着何老的自育自学理念,个人也很喜欢其中的引导自学型课堂,所以接受了新的班级——一(5)班之后便自觉不自觉地引导学生自学,逐渐开展引导自学型课堂。
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班级的孩子没有开展过四人小组合作,没有接触过引导自学型课堂,面对的又是一年级的孩子,我深知开展引导自学型课堂难度较大,但在我心中何老自育自学的理念已经根深蒂固,自育自学对孩子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所以我下定决心在班上实施引导自学型课堂。
接手一五班刚刚一周,在这一周里我主要教会孩子们自学方法,给孩子们自学的抓手,让他们知道怎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我教给孩子们的学习方法是:一标二读三圈四记。一标是指标出自然段序号,二读又包括三个部分,一读绿色直通车,二读生字,三读课文,每个部分各读2遍,三圈指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四记又包括三个小部分,一记笔顺,二记位置(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三记方法(记住生字的方法)。每节课上课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带孩子们复习学习方法。最初是我带着孩子们一起按照此学习方法逐项进行,4天训练之后我开始尝试让孩子们自己一气呵成地完成这四项内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可以独立地完成自学部分。在孩子们自学的过程中,我个别辅导一些学困生,希望这些孩子也能够独立完成自学。完成自学的孩子要用最端正的姿势告诉我,这样的孩子将会得到我的一颗星奖励。
短短一周时间,我重在培养学生自学,自学部分也还有很多细节不规范,今后将继续教学生自学,使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断提高。
第三篇:自育自学课型的反思.王维
关于“引导自学课型”的反思:
高楼镇孟山寄宿学校王维“自育自学”的精华核心是:
“教育教育:就是教学生会自育;
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会自学。”
教改的目的:“唤醒意识使之内化,付诸行动使之自觉。
经受考验使之定型,养成习惯使之持久。”
教改的好处:“终生受益的是学生,快乐成长的是教师,心存感激的是家长,由
衷高兴的是校长、局长。”
这是教育家何炳章主任的核心教育理念之一,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本质,更是一条漫长而又艰辛的教改之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也是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的需要。传授知识,数量有限,培养能力,受用无穷。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通过参与“自育自学”课题研究学习,会让我在教学上取得各种意想不到的收获。“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我们时时做个有心人,事事积极主动,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授人以“渔”,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成效。《从教育的原点出发》中明确指出:所谓“引导自学”型的课堂,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引导下,学生有较为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自行探究的课堂。这与《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不谋而合。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
我谈谈“关于引导自学课型”的一些反思:
1、要继续学习,不断反思。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学改革应该是一项扎扎实实的工作,引导自学型课堂的实现,需要我们的潜心思索,全身心投入,不仅要吃透教材,还要充分地备学生。“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是永远不断的流水”,只有一遍遍的研读教材、不断探讨自学重点,随时随地研究如何有效的点拨,不断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才能真正让学生受教益。
2、继续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训练
引导自学型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如果学生没有养成正确的自学习惯,没有行成好的合作方法,那么一切都将是空谈。只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才能为引导自学
型课堂提供有力地保障。会自育自学,既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又是一个人发展竞争之源;会自育自学,既是人生有所作为的必备本领,又是人生无尽追求的崇高境界。再者说,养成合作的习惯也很重要。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养成习惯。
3、特别关注学困生
学困生是每个班级都客观存在的,实践中,大部分孩子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自学、讨论中,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提高,还有部分学困生学习时存在困难。自学是我们此种课型的精髓,只有学生会“潜心自学”,在小组汇报时学生才有话可说。何主任说“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等光荣,要在重视优秀生的同时,奖励中等生,厚爱后进生。” “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我认为每节课中都应该特别关注他们,争取让每个学生在自育自学的课堂中都有所收获。
4、“引导自学” 师生共进
教育家何炳章先生提出了“自育自学”论,他认为,在学校教育的情境下,所谓教育,就是教学生会自育;所谓教学,就是教学生会自学。不能教学生会自育的教育不是真教育;不能教学生会自学的教学,不是真教学。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当既是立言立论、产生正确教育理念的能手,又是身体力行、探索理念实现形式的专家。他认为,学生自学应是主线,教师引导应是基础,结构改革应是关键。在教学中能结合学科特点,坚持培训,建立自己的 “引导自学型”课堂模式。
实践证明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进行个人自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能积极参与,表现出很好的自学习惯,自学能力就能有所提高。作为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只有在这种师生合作、教学相长、心心相印的教学境界中,才能共享学的愉快与成功、教得幸福与升华。
总之,我们应该深刻体悟何主任说的:“教育者应该首先会自育的人,教学者应该首先会自学的人。“自育自学”就是自己会教育自己,自己能独立学习。“教育是一种“慢工”,一种“细活”;教育是一种“熏染”,一种陶冶。人才的培养是一个过程,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聚积过程,一个集腋成裘、滴水穿石的潜变过程,一个起眼或不起眼的累积效应逐渐显现的过程。用心体悟,准确把握教育的这种“累积效应”。实在是我们在教育上尽量不做错事、少干蠢事的“秘诀”。”我要在教育实践中生活,在读书思考中生活,在笔耕不辍中生活,苦中有乐、其乐无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上路就有庆典。
第四篇:李欣典型课型研究个人教学反思
典型课型研究个人教学反思
李欣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以自身的经验为基础,在新的任务和情境中主动构建的过程,但每个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合作学习来提高课堂效率。高效课堂的实施,更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心和团结奋斗的团队精神。本学期的教研活动,就是以积极人生教育为理念,聚焦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数学学科一共进行了大概五次研讨课。对于每位老师的精心准备,都很受感动,受益匪浅。
一、导学案的编排
每位老师在课前都精心的设计了导学案。因为在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导学案的设计能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每位教师设计的导学案都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学生也能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例如在《方程的复习》这节课中,老师设计的就很用心。例如:
(一、预习——单元知识回顾梳理)
1.填空: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和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时,________可以省略不写,_________要写在_________的前面。例如:1×x可以直接写成_____________,2×x可以写成__________,4×x可以写成____________。另外,a×a可以写成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
(2)用字母表示数进行解题时,可以先把字母看做__________,列式后再进行转换。用含有字母的算式作为结果进行填空时,需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数代入用字母表示的算式求值
当a=3时,98-3a的值是多少?(注意格式要求)
2.什么是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什么是等式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没有重复,并分层设计,层层递进。完成了学习目标、知识准备等内容。
二、教学环节
教学中有很多的教学策略。
1、“教”的策略
课前教师精选习题,课堂组织学生交流预习内容。师友合理搭配。加强这个小组的训练,让师傅从“学数学”到“说数学”,再到“教数学”,共同提高师友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分层提高,变式练习,依据学生技能发展的不同水平及时反馈,适时矫正,分析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控和矫正,提高练习的效率。
在听课的过程中,感触最深的就是就是五年级的小组合作。在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发言,师友合作的很完美,回答问题时声音也很洪亮。小学师带动着小学友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从效果上看,小学友的进步突飞猛进。小学师的表达能力、判断能力也有所提高。
2、“学”的策略
让学生当师傅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更加自主的学习和探究教学。学生一对一同伴互助法,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有
效学习时间,发掘学生多种潜能,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同时能够使学生(学友)的问题能够有针对性的得到及时解决,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使师友共同进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师友共荣共进,增强实现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在数学的课堂中,基本体现了数学“和谐互助”五步十环节的教学模式,即分为了自主学习阶段、合作探究阶段、分层提高阶段、总结归纳阶段、巩固反馈阶段。每一个阶段,小组合作的机会都很多。数学学科“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具有表现力,更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从学到说再到教,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大大提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培养其知识的系统性。在《统计中的平均数》这节课中,张老师利用教学模具,让学生动一动、摆一摆、移一移、算一算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充分思考,大胆发言。在汇报小组结果时,思维清晰,表达明确。师友共同来解决问题,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也非常深刻了。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帮助学生结合典型例题,展开讨论和独立思考,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练习。这样的课堂学生才喜欢,学习效率才能更大的提高。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我想学生和教师的工作会事倍功半。这样的教学模式我也会一直应用在自己的教学中的,师友共同进步,师生也共同进步!
第五篇:引导课:体育课常规要求-教学反思
《引导课:体育课常规要求》-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因为体育课前,学生大部分在操场上进行各种活动,他所注意观察的对象目标较多,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比较分散。因此在课堂教学前应对学生采取一些基本运动。如做模仿动物走,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生兴趣。结束部分,学生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更不能忽视,后采用一些调解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唱歌放松,同时做好利用结束部分对课堂进行小结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体育课大都是在室外进行,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本课在教学上给我的反思是只有合理而周密地抓好学生的体育课常规要求的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物质上、从心理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体育课常规要求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配合体育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在教学之初,教师就要向学生明确宣布要求学生做的和不允许做的行为要求,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体育教师要防患于未然,尤其是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一定要狠抓常规的执行,待学生逐渐适应并形成习惯后,再使学生具有更多的灵活性。
上好一堂体育课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要求,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从而能自觉地、全心地去锻炼身体。抓好体育课前、课堂、课后常规教学是使教学会更严谨更有规律,使一堂课上得更有意义,大力地促进教学健康发展。最主要的是体育课堂常规,它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集合整队、服装、精神状态、组织纪律、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其次体育教学的双边活动,如能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体育课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怎样才能建立起和谐的气氛呢?我觉得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必须建立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表情;或一个眼神,一句话都直接影响和谐的气氛。为推行和谐的课堂管理,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在思想、业务方面的素养水平,热爱本职工作,情绪饱满地投入教学,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并注意有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妥善处理违纪行为和进行课堂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