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复习课《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13:4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反思:复习课《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反思:复习课《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第一篇:教学反思:复习课《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复习课《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教学反思

1.优点和成功之处

(1)引入恰当有效,便于开展课题的复习,也有效地创设了学习情境。联系当前“全国打拐”的热点问题,以及汶川地震中遇难者身份的鉴定问题,顺利导入课题的复习,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关键是兴趣,这样学生便易于接受本节课较为枯燥和抽象的复习,同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进行STS教育。

(2)注重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对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有了基本的认识并以此解释“核酸保健品”、“抗病毒药物研究”、“DNA指纹技术”等相关的问题。

(3)探究可以渗透到知识生成的环节中,创新思维、发现问题的能力是理科教学的最终目标。在知识梳理过程中注重引入当前研究热点,并在问题探究和探讨中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利用学案和启发性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同时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问题意识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2.问题和不足

(1)学生的思维活动还不充分,师生讨论、生生辩论的氛围没有形成。由于时间紧迫,在“核酸保健品”、“抗病毒药物研究”、“DNA指纹技术”等环节的教学中,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分析,有的学生来不及发表自己的观点,师生讨论,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学生与学生互相辩论的氛围没有形成,这是本节课最大的遗憾。

(2)在“亲子鉴定”和“不同物种亲缘关系判定”的问题中,利用了DNA的哪些特点和DNA分子的哪些部分,这一内容没有来得及展开。

高三的复习时间非常有限,如何设计一轮复习的模式和方案,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去说、去暴露知识中的漏洞,教师如何做到敢于不说或少说,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节课的知识容量并不是很大,可扩展的内容却很多,这些内容该不该都给学生加上,我们在高三的课堂上是以能力培养为主,还是解题训练为主,也让我颇为苦恼。

第二篇:DNA分子结构和特点-教学设计

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1课时)

一、教学理念

本节内容的知识较为基础,又是分析讲解结构及特点,因此运用数学中常用的“点、线、面、体”的方法来逐步进入,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认识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能在此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最后在小组间的交流、比较和归纳中水到渠成地得出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再辅以物理模型的展示,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使学生对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教授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核酸的元素组成等基础知识,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等相关知识,在上节课中也懂得了DNA是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些都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学生在上节课学习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之后,自然会产生类似“DNA凭什么可以成为遗传物质?”的疑问,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甚至学习生物的兴趣。

然而高二的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其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还不完善,因此需要教师正确适时地加以引导;其次,学生更容易接受形象直观的知识,其空间想象力不足,所以在学习本节内容是有必要通过直观的模型构建或辅以动画、视频来帮助学生理解。

群体特征:异质程度高,规模为一个班级,整体印象积极好表现。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浙科版高二《生物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内容包括DNA的分子结构、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以及DNA的特性。本节课在学生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之后,进一步阐述DNA分子作为主要的遗传物质到底如何携带遗传信息,引发学生对科学本质的探究。虽然学生对这一方面的知识没有过多接触,但知识结构较为清晰,具有一定逻辑性。同时,本节课的学习也为接下去了解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表达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对于学生的知识框架而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简述DNA的分子组成;概述DNA分子结构及其特点;举例说出DNA的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对DNA双螺旋模型建立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能够独立自主地建立模型,提高观察、探索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养成看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到多学科合作探究的重要性,体会科学探索的艰辛,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五、重点与难点分析

1、教与学重点:概述DNA分子的结构及其特点;理解DNA双螺旋结构;

2、教与学难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分析;尝试解释DNA分子的特性。

六、教与学的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多媒体与物理模型辅助,小组讨论,独立思考,真题复习加深理解。

七、教学准备

收集与DNA相关的时事资料或生活实事,DNA双螺旋结构的物理模型,制作与课题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生活实事创设情境:李某向哺乳期妻子张某提出离婚,按照法律,丈夫不能向哺乳期妻子提出离婚,可是法院竟判张某赔偿李某14.5万元,因为李某发现孩子不是他亲生的。教师提出问题:李某是怎样发现的呢?(预设答案:DNA鉴定),我们之前学习到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此DNA鉴定是一种好办法,教师进一步提问:DNA为什么能作为主要遗传物质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学习本节课内容: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

2、明确DNA的分子组成

请学生独立自主地阅读教材内容,简单认识DNA的分子组成,提问:①DNA的基本组成元素有哪些?(预设答案:C、H、O、N、P)②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有哪些部分物质组成?(预设答案: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碱基组成)③脱氧核苷酸有几种?分别是?(预设答案:4种,A、T、G、C)。学生根据自身基础以及自学的知识很容易能回答上述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请全班学生大声读出每一种脱氧核苷酸的名称,并请同学们尝试画出DNA的基本单位,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脱氧核苷酸的结构。

3、探索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给学生分组后,教师引导学生从“点、线、面、体”学习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② 点:请学生再次说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及时强化知识点,加深记忆; ②线:请小组合作探究刚才画出的一个脱氧核苷酸如何连成一条?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请几个画得具有代表性的小组去黑板上展示讨论结果,教师请全班同学检查是否有错误并作出正确图形与解释;

③面:请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把两条DNA单链连起来并尝试归纳其特点。请小组代表回答后教师解释说明,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过程中养成合作探究、积极思考、勇于尝试的科学习惯;

④体:我们知道生物界很有名的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那DNA是怎样从我们刚才说的两条链组成的平面图形变成立体的双螺旋结构的呢?教师展示DNA双螺旋结构的物理模型:先与学生一起认识物理模型的各个组成部分,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归纳DNA双螺旋结构的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模型归纳出DNA的3个特性。通过展示物理模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也锻炼的学生的观察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4、新知巩固,联系反馈

通过ppt上展示的一道关于DNA分子结构及其特点的练习题,请学生们一起回答,指出DNA分子的3个特点与3个特性。再通过3道真题加以巩固新知,从学生的回答中及时进行修正和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完善整体知识体系的建构。

5、课堂小结

在时间许可的条件下,请学生总结本节内容体系。

6、课后练习反馈

布置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练习,获取反馈信息,及时做好补救教学。

九、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由于较为基础,因此使用了讲授法进行教学,知识点的讲解过程可能会有一些枯燥,因此需要教师及时地调动课堂气氛,在学生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在教师中游走,注意观察或参与各小组的讨论中。最后使用的DNA双螺旋结构的物理模型带给学生感性认识,体现了直观性的教学原则。

附:板书设计

第三篇:DNA复制说课

《DNA复制》说课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DNA的复制》这部分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对本课题进行说明。

首先我对本课题教材进行分析: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及《DNA的分子结构》这两节课的基础上讲述了DNA分子复制的内容,包括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三个部分。本节在教材中属于较抽象较难理解的一部分内容,它是对前面所学的细胞分裂和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的深化理解,同时也是学习生物的遗传变异理论和基因工程的基础,所以本节在教材中起着较重要的作用。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从能力方面分析,他们有一定的观察推理能力,能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逻辑思维、创造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完善。从知识准备情况看,学生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课将要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的本质,由于这一课时内容具有较深的抽象性,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知识,学生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除了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以外,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探究、合作能力。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确定了如下几项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 概述DNA分子复制的概念、场所、时期、条件、过程以及特点;

探讨 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动手合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分析经典实验,领悟科学探究的魅力,感受实验设计的巧妙;

2、通过分组学习,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3、模型演示,角色扮演,寓学于乐,增加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大纲要求,我制定了本课的重难点: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探究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2、概述DNA复制过程、条件和特点。

教学难点:

1、半保留复制的实验分析;

2、DNA复制过程。

为了讲清楚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上面所说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下,也就是本次说课的第二部分。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直观演示法:用多媒体,把DNA复制过程演示出来,使难点知识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转化为易于吸收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活动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扮演、学生借助教具模拟复制过程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动手能力。4.教具演示法 :

(1)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2)DNA复制过程的动画

(3)DNA双螺旋模型(4)红色和蓝色拉链

三、说学法: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分析能力,对同位素标记的这种实验方法也较为熟悉,所以在分析实验时,可以放手让学生思考实验原理,教师只需要做适当的引导便可。学生扮演、模型模拟这类教学,学生接触得极少,教师应该由浅入深的引导,并通过分组学习,让一些空间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小组甚至全班的同学进行学习。分析了教法和学法,下面我将具体说一下本次说课的第三部分——教学设计

四、说具体的教学过程

本节教学我将按如下的流程进行: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归纳总结 反馈练习(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关于DNA分子的复制的教学,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课题下的2008北京奥运会的会幑“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导入及问题探讨,激起学生和兴趣。然后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1)DNA组成单位是什么?(2)DNA有几条链组成?(3)DNA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展示DNA分子的双螺旋模型以及明星父子照片,思考:生物亲子代之间是通过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的,那么亲代的遗传物质如何“多出一份”来传递给子代?引出DNA复制课题。这是在学生掌握旧知识基础上,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引申和发展从而而获得新知,符合认知建构理论。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思考:新产生的DNA分子是一个全新的DNA分子吗?是否像洗相片似的,有一张底片就可以洗出许多相片来? 一 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沃森,克里克提出的关于DNA分子复制方式的假说是怎样的,引入对“半保留复制”概念的学习,接下来我使用课件给出关于DNA分子复制方式的另一假说——全保留复制。

接着提出这样一个问题:DNA究竟是以半保留还是全保留方式进行复制的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导学生对DNA分子复制的方式进行探究。二 DNA复制的实验证据

运用课件的方法将经典实验展示给学生,然后层层设疑,逐步分析此实验过程。

首先我将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使用同位素示踪标记法的目的是什么?在得到解答之后,让学生领会到此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接着我让同学们观察并自主阐述实验结果的现象,在学生清楚讲述了实验现象后,我将设出疑问: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实验结果?这一实验结果又说明了什么?引起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在进行小组讨论后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DNA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的。从而完成对DNA半保留复制实验证据的学习。

通过实验的探究,学生们已知道DNA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的,在此时,我将设疑:那DNA复制过程具体是如何的呢?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转入对DNA分子复制过程的学习。三 DNA复制的过程 关于DNA复制具体过程的教学,我先请同学们自己阅读书上的相关内容,回答出DNA复制的概念,以及思考以下问题的答案:

⑵ 什么是解旋:解旋的目的是什么? ⑵什么叫子链?复制一次能形成几条子链? ⑶ 简述子链形成过程?

学生充分回答上述问题后,教师播放多媒体DNA分子复制过程的动态图解。并和学生一起归纳出复制三点过程:

② 解旋提供准确模板 ②合成互补子链

③ 子、母链结合盘绕形成新DNA分子。

以上过程可配合板图进行归纳。通过这个过程得出DNA复制的特点: ① 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是一种半保留复制,即在子代双链中,有一条是亲代原有的链,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

② DNA复制严格遵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准确复制,从而保证了子代和亲代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

设问:DNA复制后两个子代DNA分子与亲代DNA分子是否完全相同?为什么?

通过设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DNA复制的全过程。接下来让学生总结出DNA复制的四大基本条件:

① 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 ② 原料:是游离在核液中的脱氧核苷酸; ③ 能量:是通过水解ATP提供;

④ 酶:酶是指一个酶系统,不仅仅是指一种解旋酶。(三)小结

最后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出DNA复制的意义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意义:DNA通过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使物种得以延续。

应用:目前DNA分子广泛应用于刑事案件侦破等方面:DNA分子是亲子鉴定的主要证据之一。把案犯在现场留下的毛发、血等进行分析作为破案的证据,与DNA有关。为了加深学生对DNA复制过程的理解,接下来我设置了两个学生活动 一 角色扮演——每个学生看成一个脱氧核苷酸,模拟DNA复制过程。(1)每个学生的躯干代表脱氧核糖,左手代表磷酸,右手代表碱基。每个学生右手中

拿一个用彩色纸剪好的碱基,使每个学生代表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2)每五个学生前后连成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后面学生的左手抓住前面学生的衣服,代表磷酸核脱氧核糖相连,两条链反向平行形成一段DNA分子。(3)一名同学代表DNA解旋酶,模拟解旋过程;另一名同学代表DNA聚合酶,由他选择另一些手中拿着碱基的同学代表游离脱氧核苷酸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加到解开的母链上。强调边解旋边复制。

(4)最后形成了两段由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重新组合的新的DNA分子。二 合作学习——用蓝、红两种颜色的拉链来模拟复制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1)把拉链比作DNA分子,各部分可以看作什么? 拉链中间的齿——碱基对;两边的布——磷酸、脱氧核糖交替排列的基本骨架; 拉链头——解旋酶; 拉链拉开后,单独的齿——碱基; 拉链完全拉开后,看作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2)把蓝色拉链当作亲代DNA,红色拉链当作合成新DNA的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对照课本介绍,模拟并简述复制的过程。(3)分组模拟,合作学习。学生代表上讲台边讲解边模拟。

(4)再次播放DNA复制的动画,对刚才的内容进行补充说明(特别要强调的是,新链中的核苷酸是一个个接上去的,而不是像拉链一样成一条链之后再接上去。归纳出复制三点过程:①解旋提供准确模板②合成互补子链③子、母链结合盘绕形成新DNA分子。并再一次总结DNA复制所需要模板、原料、能量、酶。

(三)归纳总结:

从DNA分子复制方式,复制所需要条件,复制过程等多维度进行总结,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并最终理解DNA复制在遗传学中的地位。

(四)反馈练习

设计5道原创练习题:即有关半保留复制及DNA复制时期、场所、条件及过程的习题。

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进一巩固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知识。

1.某双链DNA分子带有15N同位素标记,以该DNA为模板在含14N的试管中进行复制实验,连续复制5代之后,试管中带有15N同位素标记的DNA占总量的比例为。

A.1/2 B.1/4 C.1/8 D.1/16 【设计意图】 巩固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理解:不论复制多少代含有母链的只有两条。

2.将下面关于DNA复制过程的步骤排序:

①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断裂②互补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③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

④以解旋后的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⑤子链与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状结构。【设计意图】更好地掌握DNA复制的过程。

3、有关DNA复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解旋完毕后再复制 B.可发生在卵原细胞形成初级卵母细胞时 C.复制包括母链和子链的螺旋化 D.复制过程需要能量

【设计意图】考查DNA复制的特点,时期以及条件。

4、某些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从而达到控制癌症 的目的。这些药物作用于细胞周期的

A 间期 B 前期 C 中期 D 不能确定 【设计意图】考查DNA复制的时期。

5、DNA的复制不可能发生在

A、细胞核中

B、叶绿体中 C、线粒体中 D、高尔基体中 【设计意图】考查DNA复制的场所。

最后,说我的板书设计,也是我说课的第四部分,我将这样设计本课的课堂板书。

(五)板书设计 第3节 DNA的复制

一、复制方式的推测: 半保留复制 全保留复制

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三、复制的过程

过程:解旋——合成子链——螺旋 条件:模板、酶、原料、能量等 特点:半保留复制 边解旋边复制

四、意义:传递遗传信息

我认为这样的设计比较直观系统,一目了然。简要体现了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

各位领导老师,本节课我以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实验为基础,以学法指导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来,并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DNA的复制》教学反思 (word版)

《DNA的复制》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围绕遗传信息的传递为核心概念展开的。通过参与情境问题的讨论,学生清晰的认识到同一个体的体细胞中遗传物质相同,亲子代间要保持遗传的连续性需要通过DNA的复制来实现。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推测DNA的复制方式,随后小组合作探讨“DNA半保留复制的验证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及科学的思维方式。

DNA复制过程的两个视频化抽象为形象,生动地模拟出DNA的复制过程。学生观看后,对DNA的复制过程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探讨DNA复制的意义时,与引课时的问题情境相结合,前后呼应,较好的帮助学生理解。

最后的课堂总结再现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加深学生对DNA复制方式、过程、意义等要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总体上,整节课的设计,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科学本质。

不足之处:“用同位素标记法验证DNA的复制方式”是一个难点,有些学生不能充分理解,需要在课后的习题中巩固加强。

反思人:乌市第十一中学 唐静

第五篇: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概述DNA分子的复制以及其生物学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通过揭示DNA结果和功能的统一,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重点: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难点: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教学策略:讲述法为主,学生自学、讨论相结合。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DNA的结构,作为遗传物质,DNA具有严谨的双链螺旋结构,而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总是相互适应的,DNA作为遗传物质应该首先具备什么功能呢?(板书:DNA的复制)新课研学

一、DNA分子的复制基本概念

学生先阅读教材P63。教师提出问题: 1.何谓DNA的复制?(即:复制的概念)

学生回答后总结(略)

补充强调:这里说的复制不是指其他物品的复制,是指DNA分子的复制,就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则1DNA→2DNA。那么,怎样由1DNA→2DNA呢?这就是:

2.DNA的复制发生的时间? 学生回答后总结(略)

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3.DNA的复制发生的场所? 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

二、DNA分子的复制的方式

1.设疑:引导学生猜想DNA的复制方式可能有哪些种类?可让学

生分组讨论。

(引导方向:半保留复制、全保留复制……等等)

总结后讲述:经科学家们的千辛万苦,已经证明了,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那么如果让大家来想办法证明这样一个事实,大家能想到哪些办法呢?(学生可能会在思考的过程中出现困难)随即引导到课本P63实验,我们来看看当时科学家们是如何证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的?

详细讲述该试验(讲述过程略)

讲述完之后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实验的原理,尝试让学生回答后面的分析题!2.讲述DNA分子复制过程。

先引导学生自学教材P64相关内容之后再进行答疑讲解。

讲述内容:DNA分子复制过程:a.解旋提供准确模板: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于是部 分双螺旋解旋为两条平行双链,此过程叫解旋。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

b.合成互补子链:以上述解开的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以周围环境中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两条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c.子母链结合形成新DNA分子: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伸,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互相盘绕成螺旋结构,解旋完即复制完,形成新的DNA分于,这样一个DNA分子就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即边解螺旋边复制。

特别补充强调:DNA分子复制包括:①解旋:在DNA解旋酶的作用下,能量ATP的参与,把双链螺旋的DNA打开氢键,解开成为两条单链,且以单链为模板。

②合成:在DNA合成酶的作用下,以母链为模板,ATP为能量,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为一条新的子链。

③复旋:在DNA复旋酶的作用下,以ATP为能量,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螺旋成为一个新的DNA分子。即:

1DNA→2DNA单链(母)→2母+2子→(母十子)+(母十子)→2DNA 由上述过程可以知道,在以母链为模板合成新的子链的过程中,新合成的子链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与另一条每链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完全相同,故母链与子链螺旋化形成的新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也完全相同;新形成的每个DNA分子中的双链有一条是未自上代DNA的母链,所以叫半保留复制。科学家已经用35P或14N同位素示踪得以证实。

3.待学生充分理解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总结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条件、结果和DNA分子复制的生物学意义。学生回答后总结:

特点(1)DNA分子式边解旋便复制的;(2)是一种半保留复制方式。(即在子代双链中,有一条是亲代原有的链,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条件(1)模版:两条母链;(2)原料: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能量(ATP);(3)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

结果 一个DNA分子通过复制形成完全相同的两个DNA分子。

意义 DNA通过复制,是遗传物质中储存的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是种族得以延续。

课堂小结

概念:

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 条件:(1)模版:两条母链;(2)原料: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能量(ATP);(3)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过程:解旋、配对、合成。

特点:(1)DNA分子式边解旋便复制的;(2)是一种半保留复制方式。(即在子代双链中,有一条是亲代原有的链,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

意义: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

下载教学反思:复习课《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反思:复习课《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设计 1.1 知识与技能 (1)阐述DNA分子的基本单位。 (2)概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3)阐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生物学意义。......

    DNA分子的复制和结构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教案 培训学校 王桂芳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与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中的化合物和第二章及第五章中细胞分裂中DNA和染色体复制的基础......

    第二节__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通过介绍DNA双螺旋模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了解现代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强化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方法的教育......

    DNA的结构和复制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DNA的结构和复制 教学设计(一) 执教:武高生物组 潘修义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DNA的化学结构。 2.理解DNA的空间结构和DNA的双螺旋模式图。 3.理解DNA分子的碱基......

    3 DNA的复制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2.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 4.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 2. 教学......

    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在讲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中:一是使学生理解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机制;二是使学生理解对DN......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5篇范例]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一、 总体设计指导思想 本节课突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科学研究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推导结论——实验验证——得出结......

    “DNA分子的复制”一节的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复制”一节的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和教学思路“DNA分子的复制”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对DNA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