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行天下,行走未来》校本课程纲要
武汉市光谷第二高级中学
《心行天下,行走未来》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心行天下,行走未来》
课程类型:人文素养类
课程资源:自编
主持开发教师:陈学富徐斌黄满红魏国洪张幺霞杨丹
学习对象:高
一、高二全体学生
规模预设:以班为单位上课
学习时限:一学期18课时
场地设备:各班教室,多媒体设备
一、课程说明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构建学习化社会已成为世界性迎接挑战的主要对策,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和学习化社会要求教育的成果产品——人才,不但要拥有一定量的知识,而且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长期以来,教育深受“工具”理念的支配,片面强调教育为政治服务、教育为经济服务、教育为生产服务,结果是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政治人”、“经济人”、“技能人”,造成人朝某个单一向度异化,已经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有些甚至是灾难性的。现行的传统教育的一些思想和行为,以及“应试教育”造成了教育中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知识传授,轻人格培养”等现象,学生学习“机械化”,解决问题“条件反射”,实践与创新少,自主性行为稀缺,已严重影响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更有生机和活力也成了有待解决的问题。
教育要“以人为本”,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领域都已形成共识。那么,什么是以人为本?以“人的什么”为本?以“什么样的人”为本?人是以生命的方式存在的,没有生命的存在也就没有人的存在。生命存在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前提条件,离开生命一切将无从谈起,所以生命是教育的基础点。同时,教育关注人的成长与发展,而人的成长与发展实质上是生命的成长与发展,可见生命又是教育的归宿。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的“以人为本”首先应当是以人的生命为本。教育只有遵循人的生命规律,以生命理念为轴心线,用生命教育理念贯穿教育过程,才能体现的存在价值。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单纯依靠学到的知识,重要的是如何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具备
1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就需要将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的一生,让个人的整体素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提高、优化。
我校提出的“心行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化育心灵的教育,它是基于关注人性、改善人心、唤醒内心自觉、积淀行为自尊的教育。心行教育是追问生命意义的教育。它是一种心灵的唤醒,是一种生命价值的提升,是知(知识)、情(情感)、意(意志品质)、行(行为行动)的统一。心行教育就是使人学会尊重社会,解放自我,追求自由,渐臻完善的教育。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关注人生命的独特意义与行为存在的价值,它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更关注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心行教育”的目标就是为学生未来人生发展奠基,为学子提供精神动力和心灵的力量,引导学生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以此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寻求利于自身成长的丰富资源,激发成长成才的源泉动力,在学习中不断积累能力和素养。
智者说:能者上,庸者下。在这个世界上,大凡有能力之人,皆能屹立于世界成功的巅峰。那些平庸无能之辈,永远都只是强者的陪衬。他们始终碌碌无为,站在大山的脚下,两眼茫然,慨叹这无情的世界。中学生要走向社会,要用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做能者?还是做庸者?关键看他们是否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否具备开拓创新的能力,是否具备推动自己走向美好未来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通过经典诵读、案例剖析的方式,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技巧,力求让我们的学生具备以下十种能力,为未来人生奠基:
学习力——学而有法,习亦有道。人一出生,便开始学习,直到白发苍苍,仍未停息。具备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我们学到的东西会更多、更快。特别是终身学习,能使我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能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能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还能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学习力既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思想力——人贵有思,思而望远。思想是灵魂的自我谈话。人应当相信不了解的东西总是可以了解的,否则他就不会再去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种能力将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时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判断决策,眼力境界。
创造力——好奇引航,想象为翼。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创造能力,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能力,也是人类最终走出动物界而成为人的最根本的能力。正因为人类具有创造能力,人类才得以不断地发展、前进。长江后浪推前浪,时代赋予我们将历史车轮向前推进的重任。为了人类的更加文明和昌盛,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
计划力——善于策划,规划人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分析力、想象力、运筹力、证明力、分析力、综合力等。它强调通过对工作任务的整体分析,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恰当合理地配置与整合资源,以实现组织的发展目标。要学会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进行预先规划,发挥出自己潜在的能力,成为一个杰出的策划人。
预见力——观察入微,预测未来。于细微处领略世界。观察生活,观察你周围的一切,哪怕是细微的东西,仔细观察,你才会发现无尽的世界。要培养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要做到明察秋毫,解决问题更要着眼于长远。
抗挫力——学会承受,战胜自己。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在我们遇到困难时是选择坚持还是选择放弃,是选择前进还是选择退缩,是选择耐得住寂寞还是选择逃避现实,而能够具有坚守信念忍耐力的人,往往最终会笑傲江湖。成功者不但要有超越常人的抗挫折能力,而且还有超越常人的善于从失败中寻找原因的能力。
领导力——领袖风范,引领未来。培养组织、领导能力,总是走在时代的前列,走在队伍的前列。要高瞻远瞩,能够鉴常人之所不能鉴,能够为常人所不能为;要能选贤任能,可以把优秀的人才与财和物聚合在一起,创造业绩;要能不断地复制自己,带队育人;要会凝聚人心,使人们心甘情愿地跟他走,拥有大批的追随者。
合作力——合作共赢,成就天下。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将为明天的成功开辟一条光明大道。具备团队精神,才能更好地施展个人才华,实现自身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创造力,形成文明和谐、团结高效的集体,推动社会进步。
执行力——勤能补拙,重在践行。决定人生价值的不仅是人的美好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行动。执行力,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对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对企业而言执行力就是经营能力。一个人不管他有多好的能力、智慧和决策,但不去行动,无人执行则无法达到目的。执行是实现决策目标的关键,执行的方式方法,执行的坚决与否,都会影响到结果的实现。
表达力——能写善辩,锦上添花。表达力体现了一个人的交流力与沟通力。有的人有创意有成果,但不善于表达,最后同样藉藉无名、不为世人所知晓。演讲、写作、社会化的运作、广交朋友都是表达力的呈现。表达便是一种包装、便是一种宣传、一种广而告之,缺乏这种能力的人,他的成功会大打折扣。留待历史来评说也需要你留下东西,文字的、语音的、实物的不一而足,皆表达而已。
二、课程目标
1、通过相关理论学习,让学生学习了解当代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十种能力。
2、通过案例剖析,让学生深入体会十种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3、通过活动策划和组织,在实践中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用十种能力。
4、通过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掌握一定的成功创业的经验,从而为未来人生发展奠基。
三、教学方式
1、理论讲解,让学生初步掌握十种能力。
2、案例分析,结合经典文化故事和现在成功人士案例,增强感性认识。
3、活动策划,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并能更好地运用。
四、课程内容
在半年的必修学习中,让学生能够对中学生应具备的十种能力有较深入的认识,并能结合活动策划和组织,强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五、教学实施
第一部分:理论学习(含个案分析,10课时)
1、学习力——学而有法,习亦有道。
2、思想力——人贵有思,思而望远。
3、创造力——好奇引航,想象为翼。
4、计划力——善于策划,规划人生。
5、预见力——观察入微,预测未来。
6、抗挫力——学会承受,战胜自己。
7、领导力——领袖风范,引领未来。
8、合作力——合作共赢,成就天下。
9、执行力——勤能补拙,重在践行。
10、表达力——能写善辩,锦上添花。
第二部分:经典案例剖析(4课时)
第三部分:活动策划(4课时)
六、课程评价
1.学习评价指标
(一):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即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情况、参与练习情况、团结协作情况;
2.学习评价指标
(二):活动策划、组织与参与相结合;
3.学习评价指标
(三):教师综合评定,给与相应等第。
上述评价等第均为:优秀、良好、中等三档。
第二篇:校本课程纲要
《草珠集——读童谣写童谣唱童谣》
校本课程纲要
一、前言
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术语源于英文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因人不同会存在有不同的解释,但“理想”的解释或许可以表述如下:“教师和学生一起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他们自己学校的学程或教学单元。”它是在中小学多年来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意思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在开发课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以实用性为目的
童谣校本课程的开发其内容主要来自于学生自创的佳谣,在整个课题过程中,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内容是学生喜欢的,有实效的,并探索出一条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新路径。在琅琅上口的童谣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受到洗涤。当学生创作的童谣再回到学生的手中,他们诵读,传阅,再创作,育人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深化。
(二)体现以生为本
课题的开发取材于学生生活实际,都是些学生喜欢乐见的东西,丰富有趣,生动活泼,学生乐于接受实际,不仅不会当成一种负担,相反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活泼校园的气氛,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学生创作的过程是对生活的提炼,是对生活的再认识,新童谣来源于学生生活又高于生活。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来,不失为一条创新思路。
(三)贯彻学生主体性
课题主体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只是组织、指导和调控,解决一些学生不能解决难题,保证了课题有序、有效性。除了确保学生主体性,更重要是使用中服务于学生这个主体。学生既是开发者,又是享受者。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坚持以学生这个主体服务的。“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这给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全新的创意。
(四)突出课程的持续发展
课题坚持生成发展观,做到无形无本是前提,有形有本不定型。童谣内容上涉及安全、卫生、礼仪等各方面,每月确定一个主题,随着征集活动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我们将与时俱进,不断开辟新的主题,不断补充丰富已有主题的内容,开发挖潜促使新的目标和新的主题不断生成,促使课题动态发展,滚动前进。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创编童谣的基本知识,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初步掌握学习、观察和探究身边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并且将这种观念在今后的生活中成为学生自觉的内在道德,指导他们的行为方式。
课程目标可细化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三个层次的目标。
(一)基础目标:
1、通过传唱童谣,儿歌获得关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2、亲近、欣赏和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感知周边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与环境的联系;掌握简单的良好行为规范。
(二)提高目标:
1、了解学习和生活中需要哪些行为规范,发现身边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不良习惯;感受各行行为习惯或规范对人们生活和学习产生的影响;通过观察加以总结。
2、在认真观察、搜集素材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创编童谣,掌握创编童谣的技巧,并通过传唱童谣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体验目标:
1、学会观察,了解周围的人和事,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2、激发观察生活的兴趣和动机。并且能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创作的乐趣,开展创编和传唱童谣的活动。
三、校本课程的内容
(一)童谣教学活动的研究
设计和开展童谣诵读和童谣创作指导活动,使学生认识了解童谣,初步掌握童谣的写作方法。
(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
在读童谣写童谣唱童谣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
(三)开展童谣操的创编
创编童谣操,使学在日常的做操过程中,内化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本童谣选编创作
通过不断的尝试、实践,逐步积累童谣素材,形成富有特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童谣集。
(五)加速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文学素养,形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创新意识和整合能力的研究型师资队伍。
四、教学建议
1、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生活环境,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2、列举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好习惯和不良现象。
3、根据搜集的资料,尝试用童谣的语言进行描述或总结。
4、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和评价自己平时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提出改进设想。
5、观察学校周边的环境,发现环境问题、行为习惯问题等。
6、通过手工制作、广告设计或编小报等方式,汇集童谣创编成果。
7、围绕发现的重点问题,以小组形式讨论其原因、结果、设想解决办法并通过童谣形式进行叙述。
8、通过表演、漫画、制作标语等方式在校园、社区展示童谣创编成果
9、教师每学期按要求撰写校本课程教案、计划。
10、任课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1、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12、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五、课程的实施
(一)第一轮:课题研究 第一阶段:第一轮实验
1.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开展童谣收集活动;
继续充实整理图书室的书籍,建立了童谣书籍专架,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和学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共同收集童谣,在收集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和认识童谣,对童谣产生兴趣。
2.童谣朗读活动
教师对收集到的童谣进行分类整理,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童谣的诵读活动。在诵读积累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童谣,感知童谣的语言、韵律、特点、内容、形式,为创作童谣打下基础。(1)保证时间,每天的早读为童谣的诵读时间,加强检查,给予保证。(2)保证数量,每周背诵两首童谣。(3)建立童谣诵读记录本,首先建立班级童谣记录本,每个教学班有专用记录本由专人负责。此外,中高年级学生每人一个专用记录本,抄录童谣,积累童谣。
3、在诵读的基础上开展童谣创作
(1)建立由教师、学生、家长全员参与的立体创作队伍
(2)全面展开童谣创作指导课的教研,编写出高质量的童谣创作指导课教案。(3)上好童谣指导课,为学生每周开设一节童谣课,采取游戏、节目等多种方式,将新式童谣传教给学生。
开展四个一活动,一月一个大主题一周一个小主题,一周一小结,每班一周出一版童谣专刊手抄报,一月整理一本班级童谣。引导学生进行新童谣的创作。
(4)使用各种方法手段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如和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结合,开辟“童谣快报”栏目,激发学生的投稿热情;童谣创作和班级评比挂钩机制,每周评出童谣创作优胜班,和每周童谣新星;举行各种形式的童谣发布会,班级发布会,个人发布会;评选童谣创作新星和童谣创作优秀家庭;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
(5)做好童谣的收集整理,每周编写的童谣,由教师负责收集整理,择优汇集成册。
4、推广传唱童谣
课内传唱童谣,如学习习惯、文明礼仪方面的童谣;课间游戏传唱童谣:同学们将童谣编排成皮筋舞、跳绳操等课间游戏,在课间进行活动。
5、督促落实行为习惯的养成。
(1)配合学校大队部设立的红领巾监督岗,班级中也配有相应的检查人员,随时检查,建立值日班长制,设有班日志,《学生园地》上开辟“表扬栏”等。
(2)、审核评定。在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教育训练后,即开始考核评定,考评工作做得细而实,针对争章的细则,哪几条小队长评,哪几条由老师评,哪几条由家长评,事先均安排好,要求大家评得公平合理,最后由中队委审核通过。
(3)、表彰。
表彰是对学生鼓励的一种手段,表彰形式多样,我们采用的是颁发小红旗的形式,每争一面旗,将它展示在教室墙上的活动阵地上。达标争旗活动使全体队员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树立起自信心,增强集体荣誉感,从而产生一股奋发向上的合力。同时,大队部每月还进行一次优秀中队的评比,只要达标都能评上。
6、成果收集
(1)挑选一批学生创编的优秀童谣汇编成《福田小学行为习惯新童谣》(2)创作丰富的学生自编个人童谣集
这一轮的研究中学生创作的成果进行总结评价,教师研究初步整理出相应资料。把学生创作的童谣优秀成果装订成册,编成使用教材,分发到学生手中,学生边使用,边创作,边共悟,并由学生带入家庭和社会。
(二)、课程开发持续滚动的开发研究(1)、第一轮童谣集的使用研究
对于第一轮已编写成册的童谣使用教材,怎样使用好,发挥其最大效应,力求跳出学科教材的使用形式发,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调查和研究。形式可以诵读比赛,小报展览,节目表演,开主题班队会等。
(2)、已有主题的在创作再研究
对原有的主题进行第二次的创作,提炼出更优秀的童谣作品。(3)新的童谣主题的再确定,再创作
根据季节变化的不同,重大节日文化传统,学校阶段性工作重点,学校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等,确定新的创作主题,进行新内容童谣的创作。
(4)、形成以旧带新以新促旧的循环体系
原有主题的再创作,新的主题的确定又促进了原有主题的深化,形成了螺旋上升的创作体系,使整个内容纵横深化发展。
(三)、第二轮开发研究成果的总结(1)、将首轮开发成果整理归类
对首轮开发成果进行整理归类,对使用中的新童谣,新主题创作的童谣整理成册。
(2)、对子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归类,交流小结
由各子课题研究组的成员对子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整理资料,归类小结,将结果整理成册。
(3)、举办成果论证和展示活动(4)、研究成果编撰印刷修订成册出版
六、课程的评价:
1、教导处具体负责课程的阶段检查。
2、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4、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国家要求方式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第三篇:手抄报校本纲要课程
重庆市江津区贾嗣祥瑞希望小学校
手抄报校本课程纲要
开发者:李祥健 王娇
授课对象:小学4年级——6年级
授课时间:每周2课时,每课时40分钟
一、指导思想:
开展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指导学生自行设计编写手抄报是其中 之一。手抄报的版面设计同报刊、杂志、黑板报的版式设计基本相同。它是在一块固定 的平面上进行。一张好的手抄报,不仅内容充实、版式美观,而且会给读者以生动 活泼、富有新意的艺术感染力,它还可以促进学生各种知识和能力的“整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语文学习与其他课程的“沟通”。通过指导学生直接参与编辑、撰写、制作等的全过程,结合各种主题,以各种各而样的形式来表达,或祝愿或庆祝或歌功,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陶冶情操。在手抄报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审美意识,还能发展思维和情感,在意志、思想品德、个性等方面都得到有效的发挥和锻炼。个性化的设计训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作激情。通过手抄报设计的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高尚人格。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出手抄报的兴趣,促进他们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2、学生初步掌握出手抄报的基本知识,了解出手抄报的程序,具备出手抄报的初步技能。
3、培养学生的编排能力、写作能力、绘画和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5、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活动步骤:
创意手抄报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可塑性,因而学生非常喜欢参加。但是它比较容易受到其他活动的限制和冲击,教师和学生往往不能有始有终,保质保量地坚持到底。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将特色办的有声有色。所以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着手。
(一)、组织健全创意手抄报的各项制度.活动要固定,每周一次,活动时间安排在星期四下午的两节课,而且不能轻易暂停,除了特殊情况外。教师要做到精心计划,精心备课,精心上课,这样才能保证手抄报制做的质量。
创意手抄报,每两周制作一期,第一周学生打格子、设计版面,找资料,做好准备。第二周就写内容,进一步美化版面。老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二)、具体计划活动内容
创意手抄报是一个很广的课程,设计、绘画、欣赏等都是学习的内容。学的多不如学的精,所以应该给学生制定具体的学习内容,以文学、美术、书法、手工为主,具体的活动内容分为三个:(1)重点辅导学生绘画方面的学习,欣赏名人名画,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2)重视基础方面的学习,从书法的字体、勾边、卡通画等方面入手,从而来解决课堂中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3)指导学生从事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校园及社会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旋律,创作出内容积极向上,催人奋进,有一定的艺术品味的作品。
(三)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览
举办手抄报展览,交流、回顾、总结学习成果,可以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实力,增强自信心。作为教师则要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学生的一些佳作可以在校内、班内展出以起到示范作用。对于一些才华出众、个性鲜明的同学,提供条件为他们举办联展和个展,努力培养出色的艺术人才。
(四)、举行比赛 比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每月举行一次,可以让学生通过训练比赛,能够促进学生快速、准确、熟练的技能。比赛之后进行总结和交流,对好的作品加以奖励.这样,更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对美术更加热爱,从而 积极认真的去学习。
四、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定班本教研工作计划。
2.出好第一期以“喜迎国庆节”为主题的手抄报。十月份:
1.展评第一期手抄报。
2、制作第二期以“书香浸润童心”为主题的手抄报。十一月份: 1.展评第二期手抄报。
2.制作第三期以“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的手抄报。十二月份:
1.展评第三期手抄报。
2.制作第四期以“喜迎元旦”为主题的手抄报。元月:
1.展评四期手抄报。
开展创意手抄报创作的活动,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老师应该做出很大的努力,勤于思考,大胆实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课程特色开展得丰富多彩。
第四篇:《田径》校本课程纲要
《田径》校本课程纲要
【一般项目】 课程名称:田径 课程类型: 体育技能类 教学材料:选编 教师: 李学财
适用学生:三、四、五、六年级学生 时 间: 1课时/周
【具体内容】 课程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田径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2.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灵敏、速度、力量、协调等体能。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自主学习的能力。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提高我校的田径运动水平。课程内容
我校的学生非常喜欢这项目,它具有很强的竞技性、趣味性、知识性和观赏性。学生经常参加该项目锻炼,不仅能强健体魄,而且能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所遇到困难的能力。
《田径》校本课程内容共分四章:运动概述;基本理论;基本技术;比赛及考核。课程实施
(一)学习方式
1.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顺延到学生之间,以小组合作为单位,进行讨论,练习。
2.体验式、发现式学习: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所学内容不直接向学生提供,让学生自行发现,然后加以内化。
(二)教学方式 1.讲授示范法
2.指导点拨法: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启发思维,教给方法,发展能力。3.竞赛法: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运用比赛形式,比谁学得快,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并及时反馈。
4.任务驱动法: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活用和创新能力。课程评价
首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即上课出勤情况,学习态度等。
第二,根据学生的身体差异进行评价。
第三,平时练习比赛与考查相结合
第四,教师综合评价,给予相应等级。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须努力”四档。
2009年9月
第五篇:乒乓球校本课程纲要
《乒乓球》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目标
学生了解一些关于乒乓球的知识,掌握一些基本运动技能和方法,认识乒乓球在锻炼身体的高效价值,为以后学习/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1.学生形成多动脑多动手的能力,提高灵敏性、协调性。2.学生逐渐养成准确快速的判断与果敢的意志品质。
3.学生能够自行组织一些小型比赛活动,成为普及推广乒乓球运动的积极分子。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根据学生需求与发展目标共安排16节课,内容如下。
1、理论课:乒乓球基本知识
2、学习握拍方法;站位方法;推挡技术。
3、复习推挡技术;学习正反手平击发球技术。
4、复习推挡技术;学习正反手侧旋发球技术。
5、复习推挡技术;发球技术;素质练习。
6、步法练习;素质考试。
7、步法练习;素质考试。
8、复习本学期所学技术,布置理论知识考题一周后上交。
9、发球技术考核。
三、课程实施建议
1、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乒乓球校本课与校队课由全年级学生自由选报,学校固定周一到周五下午三四节课为校队上课时间。其中周四为校本课程上课时间。
2、打破年级限制统一教学,因场地、器材少,所以先采用集中教学,后分时练习的方法。具体规定为:全队分四组从周一至周四每组一天的活动权限,如周一对A组开放,周二对B组开放依次类推,至于周五则奖励给学习进步快的同学。
3、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身边或国内的乒乓巨星调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4、外出参赛或学习、进修时,希望学校能联系好参观对象或指导教师,并安排其他教师协 作。
5、建议学校购买一定的教学器材,便于教师教学;建议班主任及家长为学生提供学习器材 及满足需求。
四、课程评价建议
1、评价内容(1)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程度。(2)学生对乒乓球运动技能的掌握。(3)学生间人际交往状态的改善程度。(4)学生获得的成就感。
2、评价形式
(1)学生自评:学生针对以上内容对照参加本组以前进行自评。
(2)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训练实践态度、运用技能的能力等,可用成绩册、记分的方法对每位学生的表现简单记录,作为评价依据。
(3)学校评价:可以是学校了解本课程情况的方式;也可以是学生在学校活动中发挥特长而得到学校的认可、肯定。
(4)学生评价:学生根据被评者能力的提高程度给予适当评价。
(5)他评:是家长、社会等对学生技能的评价,如参加校外比赛活动调查了解学生的表现情况等。
《乒乓球》校本课教学计划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1、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小学1---6年级的学生。
2、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和了解乒乓球运动的基础知识,学会和掌握该项运动的基本攻防技术,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爱好和锻炼身体的自觉性。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锻炼其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4、发展学生的灵敏和柔韧素质,提高专项的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
5、使学生了解乒乓球竞赛规则及裁判方法,懂得欣赏、提高执法能力和组织比赛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多了解一些乒乓球的常识,认识乒乓球在体育中,特别是在中国体育中的重要性(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积极参加乒乓球运动,并逐步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具有一定的欣赏乒乓球比赛的能力。
2、掌握乒乓球运动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能科学地进行乒乓球技术练习,并达到健身的目的,不断提高乒乓球运动能力,提高乒乓球运动技术水平,不断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
3、能通过乒乓球校本课程的练习,使学生的乒乓球素质、身体素质均得到提高,培养学生勇于拼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4、能够在乒乓球的运动中享受的运动的乐趣,体验成功的感觉,陶冶学生的情操。
5、能够在乒乓球运动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个人、集体团队的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同时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基本要求、学时分配及考核内容和标准
(一)课程教学内容
1、理论部分
(1)乒乒球运动概述及乒乓球运动简史(2)乒乓球运动技术特点及身体锻炼价值(3)乒乓球简单裁判法及竞赛的组织与编排
2、基本技术部分
(1)乒乓球站位姿势、握拍法、步法
(2)发球技术:正(反)手发平击球、正(反)手发上(下)旋球、正手发左侧上(下)旋球。
(3)接发球技术:接平击球技术、接下旋球技术(4)推挡技术:平推、快推(介绍加力推、推侧旋球)
(5)攻球技术:正手近台快攻、正手远台攻球(介绍快点、滑拍)(6)搓球技术:正(反)手快、慢搓(介绍搓转与不转球)
3、基本战术部分(1)发球抢攻战术(2)左推右攻战术(3)对攻战术
4、身体素质部分
(1)一般身体素质:托球接力跑。
(2)专项身体素质:步伐移动,折返跑、灵敏。
(二)课程教学要求
1、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勇于克服困难。
2、贯彻精讲多练、循序渐进的原则。
3、注意教学组织、练习形式的多样性,让学生明确教学安排和练习内容的目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兴趣。
4、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集中讲解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据学生的水平和身体条件的不同,可在练习方法和内容上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争取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四、课程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1)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顺延到学生之间,以小组合作为单位,进行讨论,练习。
(2)体验式、发现式学习: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所学内容不直接向学生提供,让学生自行发现,然后加以内化。
(3)讲授示范法
(4)指导点拨法: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启发思维,教给方法,发展能力。
3、争取和创造条件让学生尽可能多参加各种类型的乒乓球比赛,给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并充分体会运动带来的快乐。
4、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多动手、勤动脑,充分体现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个性。
四、教学进度安排
九月份:
1、学习相关理论理论(第一周)。
2、进行基本战术指导(第二至四周)。十月份:
1、进行基本战术指导(第五至十周)。十一月份:
1、身体素质锻炼(第十一至十三周)。
2、比赛活动(第十四周)十二月份:
1、理论测试(第十五周)。
2、工作总结(第十六周)。
《乒乓球的反手推挡技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乒乓球的反手推挡技术,使100%学生了解本课学习目标,80%的学生能够运用这一技术。
2、通过乒乓球的反手推挡技术练习,提高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及身体灵活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以及对国球的热爱。
二、教材分析: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有着广泛的群众的基础、完善的乒乓球设施,并且随着我国乒乓健儿一次又一次的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各种国际大赛上夺得冠军,人们对乒乓球这项运动的期望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我选择了乒乓球反手推挡技术为本课主教材。
三、学情分析:
1、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肌肉弹性较差。骨骼肌肉以及内脏发育尚不完善,需多加强小肌肉群及灵活性练习。
2、随着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日趋成熟,祖国荣誉感逐渐加深,对国球——乒乓球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是学习乒乓球最好时机。同时五年级学生开始注意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态度,会积极的投身到学习中去并努力表现自己。
四、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1、创设乒乓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在课的开始,我请学生将收集的乒乓球资料以及小知识向全班同学展示交流,并借此传授乒乓球的相关知识及乒乓球运动为何当之无愧地被我们称之为“国球”。
2、介绍乒乓球基本知识。认真观看学生搜集的乒乓球材料。学法:观察法、研讨法、实践法。
3、熟悉球性。(托球练习)
热身练习过程中,我采用由下至上练习,先从脚步(并步、滑步、交叉步)练起,再进行摆臂练习(正手、反手)。熟悉球性采用托球接力、颠球比多等基础练习,使学生尽快找到球感,为本课的新授内容奠定基础。
二、基本部分
乒乓球——反手推挡技术(以直拍反手为例)动作要领:体前倾,手外旋,上升期,推出去。重点:前臂和手腕发手、重心落在脚上。难点:在球的上升期借反弹力将球推回。教法:启发法、直观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
1、教师示范,分析动作。
2、原地摆臂----上台练习----选优示范----分组提高。
3、教师讲评。
学法:观察法、研讨法、实践法。
1、看教师示范。
2、分析反手推挡技术----徒手挥拍练习----分组练习----观看自己动作---分析正误----分组提高----区别对待。
组织:二人一台----三人一台----四人一台、要求:动作规范,准确到位。
三、结束部分
最后,选择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作为放松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课。
1、放松韵律操,教师领做。师生共同随音乐放松。
2、评一评:宣布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