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肉鸡产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
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禽肉生产国。然而,与此地位不相符合的是我国禽肉出口量仅为生产量的3%左右,典型的生产上的“巨人”和出口上的“矮子”。美国、荷兰、土耳其、澳大利亚等国饲料原料价格较低,设备先进,大规模饲养成本比我国低20%~30%。1996年,欧盟禁止我国禽肉产品进入其市场,使我国失去了欧盟市场3~4万吨的冻鸡产品份额;而日本也一再对中国肉鸡采取歧视性采样检查,以限制中国廉价肉鸡对其国内的冲击。我国肉鸡产品的年增长率从1996年的14%陡降为2000年的4%,预计再有10~15年的时间,中国家禽业便可全部与世界接轨,而肉鸡业首当其冲;肉鸡业显然面临极大的挑战,肉鸡生产中的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肉鸡品种、品质
我国肉鸡生产量虽居世界第二位,但主品种多为“舶来”的快大型白羽肉鸡如艾维茵、双a
等,中国本地品种较少。在白羽肉鸡育种、饲养生产等方面,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弱势明显,表现在生产成本过高和鸡肉的安全性等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进口关税的大幅削减,外国廉价鸡肉势必大量涌入,给国内的快大型白羽肉鸡生产造成更大压力。
2饲养管理水平低
我国的肉鸡养殖基地主要在农村,因此,饲养的基本条件、饲养管理技术和人员素质与发达国
家相比差距较大。肉鸡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定向培育成的快速生长型禽类,要求在高度集约化生产状态下进行养殖。所以,在肉鸡生产中必须要人为地为其创造良性的生态环境,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但我国农村肉鸡生产中,缺乏合理而又规范化建筑的鸡舍,没有良好的隔热材料,缺乏降温系统,缺乏机械通风设施等。这些都是造成鸡舍高温、高湿、空气不流通,而导致疫病发生的原因,直接影响到肉鸡的品质。另外饲养管理缺乏规范化的技术措施,如消毒程序和消毒方法、空气净化、限制饲养和光照程序等往往不能正确执行,有些养殖户随意操作,构成对鸡群健康的威胁,造成较高的发病率。这些都是鸡体携带诸多病原微生物的主要原因。
3药残超标
当前我国鸡肉出口受阻的关键问题之一是药物残留超标或含违禁药物。由于肉鸡饲养周期短、密度大、发病率高,在饲养过程中不得不使用大量抗生素预防疾病,这导致我国鸡肉药残事件屡屡发生,降低了我国鸡肉在国际市场的信誉。这主要是源于我国政府部门对这一问题的源头———兽药生产、经营企业的管理监督不力所致。我国现有2000多家兽药生产企业,良莠不齐,而美国仅有1000多家,且均达到gmp标准。
4疫病种类多
中国肉禽业受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新城疫等诸多疫病困扰,而且我国养鸡行业几乎每两年新增一种疾病。而农村养鸡户在疫苗的选择、使用、保藏上不加注意,往往造成免疫失败,更加重了疫病的流行。诸多疫病的广泛流行以及农村养鸡户自身知识所限,导致治疗及时,使中国肉鸡业经济损失巨大。此外,也为中国鸡肉的出口造成障碍
第二篇:对我县肉鸡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提升肉鸡产业发展水平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对我县肉鸡产业发展的调查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县肉鸡产业,促进肉鸡养殖增收、加工增效,近期,我们深入到三家、五道河、上板城等肉鸡养殖重点乡镇、村、养殖户及三融公司,采取听汇报、座谈了解、实地走访察看等形式,调查我县肉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下步发展意见及对策,进一步提升肉鸡产业发展水平,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一、我县肉鸡产业发展现状
自2000年我县开始发展肉鸡生产以来,在各种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在良好效益的带动下,在优质服务的促动下,经受住了日韩封关、非典、禽流感等的考验,基地规模从小到大,龙头企业从无到有,特别是随着承德三融肉鸡屠宰加工厂、饲料加工厂、种鸡厂和孵化厂相继投产,标志着我县的肉鸡产业已经跨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具备了大发展、快发展的基础,并名副其实地成为了我县农业主导产业。2008年,全县肉鸡饲养能力达到3000万只,出栏1700万只,创产值5.1亿元,农民纯收入5000万元,全县38万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30多元。回顾我县肉鸡产业的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成绩,主要因为:一是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进行政策扶持和行政推动;二是有农牧、国土、金融等相关部门的技术服务、资金等鼎力支持以及各乡镇的全力落实;三是有龙型经济发展模式、典型示范和经济效益的带动;四是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定信念和连续使用力量发展产业的决心;五是有科学管理和标准化生产作保证。
从调查情况看,我县肉鸡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多数乡镇干部和农民认为肉鸡养殖是一项风险较小、收益较高的项目,对发展前景看好,积极性较高。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经济发展放缓,企业纷纷停产,农民工外出打工异常困难,发展肉鸡产业不仅能够促民增收,而且能够解决当地农民及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目前全县已有100余户农民有意进行肉鸡饲养,其中三家乡榆树底村就有11户。在龙头企业建设上,三融公司产业链条不断健全完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目前,三融公司的肉鸡熟食加工厂正在办理开工前的有关手续,厂址在下板城食品工业园区;公司的第二个种鸡厂已完成选址,厂址在大营子乡大营子村,正在与农户办理占、调地和租地工作,预计4月份开工建设;第三个种鸡厂正在选址,初步选址在三沟镇三沟村;屠宰加工厂扩建和有机肥厂扩能即将开工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虽说我县肉鸡产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肉鸡基地发展总体进度缓慢,各乡镇发展仍不平衡。由于受到农民的能力素质、经济条件、养殖场所以及部分乡镇干部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户有养殖意愿,可发展起来又困难重重。二是资金短缺制约了产业发展。批饲养能力为2000只肉鸡的建舍和流动资金需要投资5-6万元,多数农户不具备这样的经济实力。因此,资金问题已成为影响肉鸡产业发展的最突出问题。三是养殖小区配套设施不完善,造成环境污染。随着肉鸡产业快速发展,鸡粪乱堆乱放,空气污染等问题日趋显现,特别是前几年建的鸡舍,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鸡舍建筑不达标,环保配套设施不完善,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而且增加了养殖成本。五是外来龙头企业对鸡源的恶意竞争,将影响肉鸡产业健康稳步发展。目前在我县放鸡饲养的龙头企业已经达到了四家,分别是承德三融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大发正大有限公司、北京华都公司和承德三洋公司,还有社会散养鸡。承德三融公司基地放养量占75%以上。中介组织也有四家,包括牧兴养殖服务中心和其余三家个人组织。承德三融是我县重点扶持和发展的肉鸡龙头企业,而其他企业和个人中介组织在实力和服务上都无保证,这样对鸡源的恶意竞争,势必影响全县肉鸡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六是龙头企业服务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等还不完善。承德三融公司还处于发展初期,在技术指导和服务上还显薄弱,不能全面满足农户需求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分配机制、养殖风险体系还不健全、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发展。
三、肉鸡产业发展目标与建议
发展目标是:预计到“十一五”期末,全县肉鸡生产基地生产规模达到5000万只,以承德三融公司为主体,建成36万吨的饲料厂、存栏30万套的种禽厂、5000万只的肉鸡孵化厂、10万吨的有机肥加工厂,年实现产值10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亿元,同时带动金融、餐饮、运输等行业增收8000万元。到“十二五”期末,全县肉鸡生产规模达到1.2亿只,实现总投资22.5亿元,屠宰加工厂、种鸡厂、孵化厂、饲料加工厂相应扩能,并
建成5万吨的肉鸡熟食加工厂、年处理能力为1万吨的肉鸡副产品加工厂,配套建设包装材料厂,并通过招商引资建成30MW的生物发电厂,年处理鸡粪80万吨,建立 “一主两副”的产业链条,实现产值30亿元,带动农民增收2.4亿元,实现利税9000万元,带动相关行业增收1.2亿元,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肉鸡生产基地和绿色肉鸡产业工程。最终实现“发展一项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足一方百姓”的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肉鸡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肉鸡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可采取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总负责的形式,确定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到人。要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强化宣传发动,注重树立典型、宣传典型,充分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坚持做到肉鸡产业常年抓,抓常年,成熟一户,建设一户,发展一户,见效一户,全力加快基地建设进程,坚决杜绝半拉子工程的出现。
(二)加大力度,全力扶持,重点解决好资金瓶颈制约等问题。要认真落实县里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多渠道解决好资金制约等问题。一是在解决流动资金问题上,县信用联社、农行要根据肉鸡产业实际,继续发挥肉鸡产业发展资金主渠道的作用,采取既保险,又灵活的方式解决农户养鸡贷款问题。二是在建舍资金上,由农户自筹解决,县政府可在原来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对建设2万只以上的小区,可按照每只鸡不少于2元的标准给予打井、架电、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补助。三是在政策扶持上,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因地制宜的出台鼓励肉鸡生产的优惠政策;要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展融资渠道,广泛吸纳本地和外地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从事到肉鸡产业中来;要着力解决好农民在调占地、用材、架电、贷款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使有意从事肉鸡生产的农民能建上舍、进上鸡、得效益。四是在保险机制上,鸡舍建设保险,坚持采取与人保公司合作投保的形式。肉鸡饲养保险,可进一步探索与人保公司合作,由财政、企业、农户共同建立养殖保险金,并不断完善肉鸡饲养保险体系,确保农户利益。
(三)加强管理,规范生产,确保基地健康发展。一是加强对农户的宣传引导,使所有从事肉鸡生产的农户都饲养县里认可的龙头企业合同肉鸡,都以县里认可的服务组织作为中介,真正做到养肉鸡“零风险”。二是加强
与龙头企业的联系与监督,促其规范服务,认真解决农户的合理诉求,严格兑现承诺,取信于民。三是实行龙头企业准入制度,对预进入我县进行放鸡饲养的龙头企业,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核和业务了解后,签订合作协议,予以认可准入,并实行严格监管。四是严格制定和执行中介组织成立条件。五是严格制定各类优惠政策的限制条件。对不饲养县里认可的龙头企业肉鸡饲养户,取消其各类补助优惠政策。六是各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对无序竞争且给农户带来损失的中介要依法严厉打击,以保护养鸡户的利益。
(四)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肉鸡产品质量安全。
我县主要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组织肉鸡生产,因此,肉鸡龙头企业和政府要在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方面必须加大力度。第一要采取服务性措施。加强对技术引进、疫病防控、信息服务、质量监督以及金融等各种公益性服务。第二是采取扶持性措施,对肉鸡养殖农户建设环保设施和投喂安全药品进行一定比例的补贴。第三是采取管理性措施。对投入品(饲料、兽药、疫苗)、畜产品(生产、检测、检疫)等进行严格的监管,确保肉鸡产品质量安全。
(五)保护环境,延伸链条,积极发展肉鸡产业循环经济。在加快肉鸡产业主链条建设进程的同时,应尽快摸索建立自己的肉鸡产业循环经济副链条。一是增建有机肥加工厂。根据全县肉鸡养殖基地的分布情况,分散建立小型鸡粪处理厂4-5个,采取静态发酵的模式,生产有机肥,既解决了鸡粪污染问题,又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二是争取鸡粪发电项目。深入谋划项目,通过财政、农开等各种渠道,积极争取各级项目资金。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吸引诸如武汉凯迪控股公司这样有经济实力,又具有这方面投资经验的企业到我县投资建厂,以实现鸡粪资源的最高效利用。
第三篇:我国光电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我国光电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当前,全球光电子产业已经逐渐走出“低谷”进入复苏期。我国光电子产业的发展也正处于关键时期,产业链逐步完整,产业发展将进一步提速。我们都知道,光电产业极大地带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在风能、生物质能等各类可再生能源中,光电由于其资源丰富、干净、安静等优势而最具发展潜力。近年来,在国际光电市场的带动下,我国光电产业发展迅速,但总体上仍处于成长初期。今后,我国应着重提高技术水平和拓展国内市场,实现光电产业快速发展。我认为发展光电产业我国有优势。在光电子技术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几乎同时起步,差距相对较小。我国在激光、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等领域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这使我们有了抢占“制高点”的可能。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制造工艺技术的落后和材料水平有限;光电子产业所需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技术目前还未有实质突破;国内研究生产的光电器件和部件有相当部分还未能满足整机和系统的要求,导致国外器件占据国内市场相当多的份额;在机制上仍未摆脱科研、生产、市场相互脱节的状况。而国际上光电子产业已经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三到五年,如果我们不在目前产业化的技术发展阶段进入,就会失去大好时机。
光电子是支柱产业和发展基础,光电子产业不但是蓬勃发展的国家支柱产业,更是其他传统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近年光通信产业已从谷底显复苏之势,我国光通信系统在世界市场已有一定地位和份额,如华为、中兴和烽火等企业在国内外承包工程,显出竞争实力。光纤到户已经进入技术突破和高速发展期。不过,国内光纤光缆的产能尚待消化,包括器件结构设计和材料生长在内的光电子器件自主研发和工程化能力有倒退之势,光电子器件产业还显稚嫩,关键器件仍需依赖引进,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光存储产业发展平稳,对其状态的评价还是老话:中国是公认的生产大国而非强国。光盘相关的专利费之痛,虽已成为正视自主创新的典型教材,不过,呼吁良久的基于蓝光激光器的HD-DVD等具有极大市场的新兴技术的迎头赶上,还仅留在口头上,至今尚未见强力布局。
在课堂上我们了解到,光显示产业由平板显示器取代阴极射线显示器的趋势不可逆转,在彩电和PC平板显示器的市场上,PDP和LCD在质量和价格上的竞争仍在继续。全色LED显示屏由于三基色LED的质高价廉而充满生命力,OLED技术方兴未艾,已在小屏幕显示的应用上发挥作用。用三基色的大功率激光实现大色域的显示是值得重视的新的技术途径,在高档影院的大屏幕电影放映上可以率先得到应用,而三基色的大功率LED的放映机和投影仪可望做成袖珍型不但进入家庭,随身带与笔记本电脑配用也是可以期望的。
半导体照明在节能上的潜力已经得到认同,我国在该领域,不论半导体照明灯具、景观照明、矿灯等特殊应用,管芯和外延片的生产技术,大功率芯片水平,甚至MOCVD设备的研制都有长足进步,标准和专利研究都已开始,特别是硅衬底LED和荧光粉等方面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是突破国外专利包围的成功一战,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和继续支持。现在作为“十一五”国家重大专项的半导体照明已经启动,但由于去年开始,国际白光LED技术和电光转换效率的突飞猛进,我们与国际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而是在继续拉大,希望政府、产业界和金融界给予更大的关注和更强力的支持,让半导体照明为国家的节能做出切实的贡献。
非线性光学晶体是重要的光电信息功能材料之一,是光电子技术特别是激光技术的重要物质基础。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可以用来进行激光频率转换,扩展激光的波长;用来调制激光的强度、相位;实现激光信号的全息存储、消除波前畸变的自泵浦相位共轭等。所以,非线性光学晶体是高新技术和现代军事技术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材料。据我在网上查到的资料,到目前为止,具有市场价值的非线性光学晶体有铌酸锂、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氘钾、碘酸锂、磷酸氧钛钾、偏硼酸钡、三硼酸锂、铌酸钾、硼酸铯、硼酸铯锂以及硫银镓、砷镉锗、磷锗锌等。随着上世纪末全世界信息化浪潮的迅猛发展和光电子技术的广泛采用,国内外对光电功能晶体尤其是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市场需求剧增。2005年,全球非线性光学晶体市场规模已达8.561亿美元。
我国在非线性光学晶体的产业化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建立了一批专门生产、销售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公司,LN、LT、KTP、LBO、BBO等晶体已实现了商业化,产品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大量出口欧美一些国家。我国是发明LBO、BBO、KBBF至首次用熔剂法生长出可实际应用的KTP大单晶的国家,但在非线性光学晶体商品化的国际竞争中并不于优势地位。这主要是因为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商品是以相关的元器件形式进入市场的,而我们将晶体材料加工成所需元器件的技术比较落后,特别是通光面的精密抛光和高抗激光损伤减反膜的镀膜技术,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在一些高技术器件制备领域,例如准相位匹配变频器的制备工艺方面,我们还没有完全过关。以色列、瑞典向我国烁光公司购买KTP晶片,一块长×宽×高为35mm×35mm×1mm的KTP晶片,售价是500美元,他们拿回去做成PPKTP(准相位匹配KTP),就算成品率为50%,也可做成5只通光面为1mm×2mm、通光长度20mm的PPKTP,这种尺寸的PPKTP变频器卖给中国的一些科研单位,每只是2300美元,总值11500美元,是购买我们KTP晶片所花的500美元的23倍!
由此可见,在今后发展我国的非线性光学晶体,促进产业化的工作中,除继续大力研制性能优异的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改进和完善现有的非线性光学晶体之外,还需大力发展非线性光学晶体器件加工的设备,加强器件加工能力,提高加工工艺水平,尽快掌握诸如准相位匹配变频器件的制备技术,以光电子器件的优势来发扬我国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的优势,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
第四篇:我国西北地区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我国西北地区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确定的调研任务与目标,2009 年 7 月 4 日至 日,疫病防控功能研究室刘湘涛团队组织其他功能研究室成员对西北地区(新
疆除外)宁夏、甘肃、青海 3 省肉羊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旨在通过本次调
研,明确西北地区目前肉羊的主要品种、分布区域、存栏数量、繁殖性能及生产
水平,了解肉羊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目前肉羊生产及产品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开发利用潜力,提高肉羊生产水平,加快西北地区今后
肉羊产业发展。现将我国西北地区肉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总结如下:
一、调研活动开展情况
(一)组织情况
2009 年 7 月,疫病防控功能研究室刘湘涛团队组织并参加了西北地区(新 疆除外)肉羊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详细调研情况如:参加单位、人员、所调查 的养羊场(户、公司)、综合试验站等信息见附表 1。
(二)调研内容
1、调研区域和对象的选择。根据体系要求和本次调研目的,以各省综合试 验站及其覆盖的县(区)作为调查范围;所调研的场(户)尽可能涵盖主产区农 牧民专业合作社(场或公司)、专业大户与典型农牧户等使调查对象具有较强的
代表性。
2、调研内容。围绕调研对象的名称、单位类型、生态区域/经济区域、联
系方式、调研时间,主要饲养羊品种、规模、饲草料、育种繁育技术、疫病防控
以及养羊业在家庭(场)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产业化经营状况及其他与肉羊产业
有关的背景,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难题以及对肉羊产业今后发展的建议等。
(三)调研方法
1、有各功能研究室派人参加,成立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西北调研专家组 和主要示范县农牧局组成的专门调查组,根据不同区域养羊业发展状况,制定切 实可行的调查方法和路线,统一进行各县区的调查工作。
2、针对农区和牧区养殖户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现状,在调研过程中采用深
入田间地头探访农牧户的访问方式、与相关人员座谈交流等方式。特别注意到调 研是为了给农户解决问题,探讨问题,而不是指导工作。根据被调研单位的性质
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询问和交流,对农牧户采用浅显易懂的口头语言,增强沟通
交流效果。在探访农牧户和座谈交流时,由一人主要负责询问,把握调研的核心
问题(技术需求),其他人负责记录,形成原始的需求调研资料。
3、认真阅读当地有关部门提供的历史资料、技术资料和统计资料,结合实
地考察,以保证调研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统一调查表格。采用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办公室提供的表格,专人负
责,认真填写,妥善保管,保证调查资料的统一性和完整性。调研结束后,通过 整理汇总,提炼归纳,认真撰写调研报告。
二、我国西北地区肉羊产业发展状况
(一)育种繁殖现状
1、主要品种。西北地区主要饲养羊的品种有从国外引入新品种:无角
陶赛特、波德代、萨福克、特克塞尔、杜泊羊;地方品种有蒙古羊、小尾寒羊、甘肃高山细毛羊、“欧拉羊”、河谷型藏羊和山谷型藏羊等,而且不同品种在不同
地区的分布差异显著。
2、良种繁育与推广。调研发现甘肃、青海和宁夏均在进行不同程度 的肉羊良种繁育与推广工作。如甘肃省相继引进了无角陶赛特、波德代、萨福克、特克塞尔等品种对本地蒙古羊或小尾寒羊进行了杂交改良,部分县建有种羊场,甘肃永昌县有甘肃省永昌肉用种羊场,全县大面积开展了肉羊的同期发情、人工
授精和胚胎移植等工作,累计生产胚胎 1000 枚和纯繁 4000 多只;完善了县、乡、村三级肉羊杂交改良体系,建立了适合当地肉羊杂交改良的生产模式,加快了品
种改良步伐,良种化程度达到 30%以上。青海省“欧拉羊”的选育以河南县为中 心,选择草质较好的乡镇建立选育核心群,共建立 34 个选育核心群,数量达 10
万只以上。宁夏平罗县头闸肉羊繁育中心以杜泊羊为主要品种的肉羊繁育基地,目前存栏 1000 多头,核心群约 500 头;金福来 10 万只肉羊养殖基地位于平罗县
高庄乡光华村,为平罗县 10 万只肉羊目标产业基地之一。目前存栏 2000 多头,核心群约 600 头,种公羊 20 余只。
尽管所调研的农牧户及公司(场)均已意识到良种的重要性,但目前市场 上肉用种羊基本上为国外引进品种,价格均在 3000 元/只以上,一般的农牧户难 以承受。虽然各地出台了良种补贴政策,由于引入肉羊品种羊只饲养管理成本高,开展人工授精技术含量高,小规模养殖户引入后的效益多不十分明显,因而这部 分农户购买引入肉用品种羊的积极性不高。所调研的农牧户及公司(场)对肉羊 新品种有更多的期待和要求,他们对新品种肉羊要求:品质好、生长发育快、繁 殖力高、适应性强、饲养成本低、价格低。对品种的利用技术也有较多的需求。例如:所调研区域均引入了不少小尾寒羊,用小尾寒羊及其杂种做母本取得了较 好的经济效益,以小尾寒羊为终端父本杂交就遇到了肉质差等问题。如甘肃省民 勤县农牧户想在县政府支持下引入萨福克羊生产肉羊,是用有小尾寒羊的三元模 式,还是用没有小尾寒羊的二元模式,或是用级进杂交以及一部分地方品种羊资 源如何利用等问题都是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另外区内引入的波德代、无角陶赛 特、特克塞尔等优质肉羊如何利用等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新品种繁殖与推广 过程中种羊场的技术人员需要的繁殖技术与产品主要是性别控制技术,因杂交改 良需要大量公羊,公羊供不应求是其发展的瓶颈。
(二)、营养、饲料现状
1、饲料来源。调研发现农区的养殖户(场)中大多不能充分利用丰富 的农副产品,如将玉米秸秆整株放到羊舍,而羊只采食叶子,其它部分则白白浪 费,造成饲料利用率极其低下;另外被调查的大多数农户没有掌握青贮饲料制作
技术;有的养殖户由于饲喂单一导致营养严重不均衡,造成妊娠母羊大量流产、出生重小,严重阻碍了羔羊的生长发育,极大地影响了羊肉的产量和品质。在牧
区尽管有大量的草地可以利用,由于风沙、干旱等自然原因草场的载畜量大大降
低。即使有充足的牧草可以饲喂但仅仅饲喂牧草容易形成由于饲草单一而造成的
营养不良。
2、饲料加工。农区肉羊舍饲养后饲养成本大大升高,现有的大量农作
物秸秆没有被充分利用。虽然青贮是一种好的方式,但在现行生产方式下还没有 专业的青贮饲料加工服务公司,农民在青贮的季节太忙,没有劳力和机械,所以
没有很好地推广应用。例如甘肃永昌肉用种羊场今年用玉米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
和青贮,效果较好,若能培育专业化的青贮饲料加工服务公司,可望玉米青贮在 该区大面积推广。另外,农户期望得到各类秸秆、副产品的高效利用技术。
调查发现牧区基本上不进行饲草的加工,完全的天然放牧形式。即使有简
单的草料储备也是在冬春季节饲草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解决肉羊的温饱问题以维
持生命,根本不考虑饲料的营养均衡问题,更不提添加精料维持肉羊的营养平衡。
(三)肉羊疫病防控现状
1、我国西北地区肉羊疫病防控现状。根据对西北地区综合实验
站及其辐射地区养殖场(户)的调研情况汇总,大多数调查点存在三个“说不清”:
一是有病无病说不清;二是有什么病说不清;三是有病怎么防治说不清。大多数
养羊者缺乏基本的兽医常识和防病知识,认为不死羊就是没病。一旦羊只接连死
亡时,又无法搞清病因,以至道听途说,滥用药物。
2、当前危害严重的传染病。从调查的总体情况看,当前对我国西
北地区肉羊产业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有羊支原体肺炎(传染性胸膜肺炎)、链 球菌病、梭菌病、羊痘、羊传染性脓疱(羊口疮)、羔羊痢疾和羊肠毒血症。其 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近年来发生的羊支原体肺炎,饲养密集的规模化羊场和经过长 途运输的羊只羊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很高,死亡严重,而牧区和散养户因饲养密 度和环境不同很少发生该病。如在对青海牧区的四个县调研时,没有发现有羊传 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和流行;但是在宁夏和甘肃调研时,发现几乎所有的规模化 羊场都存在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和流行,只是危害的程度不同而已。由于羊 传染性胸膜肺炎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康复的羊群因肺部受到严重危害生长速度缓 慢,料肉比明显升高,尤其是当羊群调运或受到较大的应激后易暴发该病,严重 危害了规模化肉羊产业的发展。虽然土霉素和支原净对该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最有效的防治办法仍是免疫,但因疫苗生产量少,供应不足,很难买到;有些 疫苗因抗原型号不对,免疫效果不好。与此同样的情况,目前针对羊口疮的灭活 疫苗也因市场供应不足很难买到。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免疫检测技术不配套,没有检测和评价羊支原体肺炎、羊痘、羊传染性脓疱等疫苗免疫效果的试剂,使
免疫防疫的盲目性很大。
3、人兽共患病。西北地区与羊有关造成危害的人兽共患病主要有布鲁
氏菌病、结核病、脑包虫病,弓形虫病、炭疽。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和防疫意识差
等问题,牧区布鲁氏菌病、脑包虫病发生严重,虽然只是区域性发生,但对农牧 民的身体健康形成了严重影响。在牧区炭疽也时有发生,而农区和规模化养场因
饲养模式的不同而很少发生或者不发生,例如在青海牧区调研时四个县都反应有
炭疽的发生和流行而在其他省(市)调研时没有发现这一现象,羊口疮这一人畜
共患病在有些农区时有发生。
4、寄生虫病。羊的寄生虫在我国十分普遍,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寄生
虫病有钩端螺旋体、吸虫病、疥螨、焦虫病、肠道寄生虫病、绦虫、螨虫、肺线
虫等。据调查北方自然草场放牧地区羊寄生虫的感染率达 100%。目前防治寄生
虫病主要采用体外药浴消毒和体内口服驱虫,虽有一定效果,但难以根除。另外,牧区因采取天然放牧的饲养模式基本不添加或少添加精料,有时会因营养不均衡 而出现营养代谢病,如青海牧区偶尔出现的缺铁、缺硒造成的贫血和白肌病等。
5、养殖场疾病预防和治疗措施。调研发现,肉羊养殖中除疫苗免
疫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其它的疾病综合防控措施和技术方案。通常采用的最主要 措施是日常消毒,而牧区和散养农户甚至连日常消毒都没有,只有大型的养殖场
才有较为规范的日常消毒措施。日常使用环境消毒剂的主要有火碱、生石灰、草
木灰、强力消毒灵和来苏尔、福尔马林、复合酚、次氯酸钠、碘伏等。
6、兽医人员情况。调研发现,西北地区牧区和农区散养户(场)很
少或没有专职兽医,如青海省牧区养殖户完全依靠常年养殖经验和当地村级兽医 防疫人员的安排进行羊疾病防御控制;显然无法满足当地羊疾病预防控制的实际
需要。总之,我国西北地区养殖户(场)要么没有专职的兽医人员,要么因为兽
医业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而无法满足实际生产,需要进一步增加养殖场兽医人员
数量和提高兽医防疫人员素质以满足肉羊产业发展的疫病防控需要。
7、当地疫病防控技术体系建设。虽然有中央和农业部出台的兽医
防控技术体系建设法律法规,但落实到地方政府兽医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都或多或
少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因当地财政和编制限制了兽医防控体系建设使得当地兽
医人员要么人员数量减少要么工作因缺乏经费落实不到实处,兽医防控体系的功
能大打折扣。如青海省泽库县因经费制约使得当地兽医站设备缺乏不齐全,工作
人员缺乏对羊疾病诊断必须的仪器设备完全依靠剖检病变和工作经验进行诊断,误诊、漏诊在所难免。同时设备设施不健全冷链设备不完善,使得疫苗在运输和
储藏过程中效价降低或失效,免疫后效果大打折扣,如甘肃省河西地区因当地兽 医人员补助太低使得兽医工作人员积极性大打折扣,工作效率、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兽医防控体系尤其是基层兽医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和加
强。
(四)肉羊产业化经营现状
1、产业化程度。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的广泛传播,西北各地
先后建立了各种养羊组织、协会,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但各省、区、县差异较大。如甘肃永昌县 2008 年各类规模养殖户达到 21497 户,其中规模养
羊户达到 13000 户,100 只以上养羊户达到 1000 户;建设整村推进的规模养殖
村 80 个,专业社 380 个,养殖小区 100 个,畜牧业产值达到 22647.21 万元,占
农业总产值的 30%,肉羊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青海省河南县成立了
“欧拉羊”合作社,但由于合作社和农牧民之间没有进行很好利益分配导致合作
社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所发挥的作用有限。为了提高肉羊产品附加值,青海省河南 县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有机绿色食品认证,若申报成功将大幅度提高河南县肉 羊产品的附加值,促进肉羊产业的健康发展。宁夏盐池县自 2002 年紧紧围绕“以
羊为主、草畜并举、科学养殖、加工增值、品牌带动、规模发展”的思路,大力 加强草原建设和管护,强力推进滩羊“1 号”的产业发展;通过强化宣传,品牌 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增,2008 年“盐池滩羊”被确定为“宁夏著名商标”,盐池 滩羊肉通过了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申请使用证明商标的企业和个人达到了 53 家,盐池滩羊产品除了稳定占领区内市场外,还销往北京、天津、郑州、西安等大中 城市,“盐池滩羊”的品牌优势正逐步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优势。灵武市采取政府 扶持、项目带动、科技支撑、技术到位等措施,大力发展优势特色羊产业,将新 建万只养羊园区 2 个,千只养羊创业示范户 20 个,扶持发展百只适度规模养殖 户 4000 户,不断推进现代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力争羊饲养量达到 300 万只。
2、设施设备状况。在牧区虽然羊占有很大的经济比例,但科技含量
不高,基本靠天养羊。如青海省肉羊业以家庭牧业为主,牧民以牧为生,靠天养 羊。一年四季放牧饲养,牧场设施设备简易,饮水主要靠天然河流及集水池、塘 等。随着近年牧民定居工程的实施,部分牧户才实现定居。贵南县全县 4985 户
牧民,实现定居的牧户达到 70%。全县累计建设高标准畜用暖棚 2456 座约 23.92
万平方米,畜均占有暖棚仅为 0.24平方米,畜用暖棚拥有率 25.9%;建设围栏
草场 514.5 万亩(目前保留能够利用的围栏草场 236.27 万亩,草场围栏率
39.47%);建成多年生人工草场 28.11 万亩,其中县属 14.92 万亩,草业公司 13.19
万亩。同德县建有高标准畜棚 745 座,一般畜棚 95 座,农区+畜棚 400 座,现已
吨,当地个体经营者储藏点四个,可储藏畜产品 30 吨的 2 个,70 吨的 2 个。但 投入到畜牧业生产当中。全县有大型加工厂(冷库)1 个,可储藏畜产品 7000
由于各地牧民定居工程建设不平衡,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如泽库县原有的基
础设施得不到养护、维修,如配种室、器械等得不到更新,设备缺乏,导致疫苗
在运输、贮存过程中效价降低,甚至失效,起不到免疫作用。在农区随着肉羊产
业的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有所提高。如宁夏金福来 10 万只肉羊养殖基地,甘肃永昌肉用种羊场等,这些养殖场(基地)依靠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基本实现
了肉羊生产的流水化和工厂化。
3、肉羊产品深加工情况。调查发现西北地区肉羊生产和加工基本处
于脱节状态,养羊的只负责生产,加工的只负责产品加工,二者没有进行很好的 合作和沟通,加上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导致生产者和加工者都不能很好的左右 市场,而只能依靠市场规律进行简单的粗放调节。例如青海省肉羊产业加工发展 较落后。从畜产品销售情况看,销售方式主要是牧民直接出售给贩运人。养殖效 益随牧户肉羊养殖数量的多少及品种而不同。如黄南州河南县赛尔龙乡果多,养
殖欧拉羊 736 只,年出售种羊及育肥羊收入 24 万元,年利润 17 万元。泽库县恰 科日乡仁青才让养殖欧拉羊 110 只,年出售育肥羊收入 2.5 万元,年利润 4 千元。即使是大型的养羊场(公司)也未设置肉羊产品的深加工甚至是简单的加工都不 存在。如在宁夏调研时发现目前,宁夏实行机械化屠宰的企业只有 6 家,2004
年屠宰加工羊 92 万只,只占出栏羊只的 18.9%。其余 81%左右的羊只都是由个体 在家中或是牛羊肉交易市场屠宰;个体屠宰卫生条件差,宰杀、剥皮、去骨、分 割等环节非常容易造成对羊肉的污染;另外羊肉冷藏设备少或不具备,都影响了 羊肉性能或质量。
三、我国西北地区肉羊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严重
在调研区域,广大养殖户基本上是分散饲养,家庭经营,饲养规模相对小,64
饲养量基本都在 100 只以下;而且品种良种化程度均不高,且畜舍简陋,设备落
后,饲养管理和经营比较粗放,甚至仍有部分农户未摆脱“靠天养畜”和“有啥
喂啥”的局面。由于生产标准不统一,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疫病防治非常困难,滥用药物等造成了肉羊产业在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等方面隐患严重。
(二)良种繁育体系或缺乏活力,或名存实亡
良种繁育体系是推广和普及良种的重要载体,在实现良种化的进程中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调研结果发现西北地区由于体制、机制、投入、工作等方面的
因素,造成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特别人工授精站(点)的建设和管理不规范,设施设备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多数农户采取自然交配的方式(引入的肉用种羊也
不例外),造成有限种羊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三)盲目引种、混乱杂交,品种选育缺少合理长远规划
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西北各省陆续大批从国外引入优质肉羊品种,与本地 羊进行杂交,改良生产肉用羔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许多投资者引种有
一定的盲目性,只看到其优点而忽视其后代的改良效果和质量造成了负面的效
应。因此当前肉羊引种应谨慎,不但要引入其优良性状,更要注重其杂交改良的
效果。另外,有些品种是国家花大量资金,科研工作者多年精心培育出的适合我
国条件的优良品种,如甘肃高山细毛羊等。对这些地方品种,我们要保种和有计
划地进行改良,不能无目的的杂交,否则长此以往将破坏原有的优良基因库,使
多年的育种成果和科研工作者的多年心血付之东流。
(四)肉羊良种化程度不高,生产力水平低
近年来西北地区进行了新品种的选育工作,但在新品种推广应用上由于各
方面因素的限制导致肉羊良种化程度不高。如甘肃省约有 800 多万只基础母羊,全省种羊场所提供的种羊不超过 3000 只。尽管从省外引入了一定量的优质肉用
种羊,但数量仍较少,因而良种化程度较低。相当一部分羊肉是靠宰杀淘汰羊和
残次羊生产的,生产水平较低。在杂交模式上,被调研区域大多数尚缺乏系统性
和规划性,引入品种多,杂交混乱。
(五)粗放饲养,饲草料资源利用率低
在所调研的养殖户中大多不能充分利用丰富的农副产品,如将玉米秸秆整
株放到羊舍,而羊只采食叶子,其它部分则白白浪费;另外,被调查的大多数农
户没有应用青贮饲料制作技术;而有的养殖户由于饲喂单一,造成妊娠母羊大量 流产、出生重小,严重阻碍了羔羊的生长发育,也极大地影响了羊肉的产量和品
质。
(六)肉羊疫病防控复杂且形势严峻
1、部分羊用疫苗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出现一“苗”难求的
局面。除口蹄疫疫苗能完全满足养羊市场需求外(羊口蹄疫为法定强制免疫),绝大部分动物生物制品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从市场需求角度出发很少生产甚
至停止生产羊用疫苗(羊的存栏量相对于猪和牛而言数量较少(牧区除外)),使
得羊用疫苗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如对规模化养羊业危害十分严重的羊传染性胸膜
肺炎、羊口疮疫苗等市场供应严重短缺。为摆脱这一困境部分科研单位试图通过
“自家组织灭活苗”方式解决生产问题,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动物疫苗的市
场准入前提必须是“GMP”标准,使得这一想法胎死腹中。这样以来出现了有能
力生产动物生物制品企业不生产而可以解决问题的科研单位“不敢”出手相助的
尴尬局面。
2、科研投入不足,研发力量薄弱,导致绝大部份羊病无检
测试剂。行政主管部门对因养殖数量有限对羊病病重视不够,使得公益性科研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针对羊病基础研究的科研力量极为薄弱甚至没有。除口蹄疫 有商品化的能进行抗原、抗体检测的试剂盒外,其他羊传染病很少或没有有抗原、抗体检快速诊断试剂盒可以大面积临床使用。即使有些疾病有试剂盒可以使用,但因技术水平停留在病原分离鉴定等传统检测手段,程序复杂而无法大面积临床 推广应用。例如目前我国使用的羊布氏杆菌检疫技术,主要为经典的平板凝集试 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该方法不能区分疫苗免疫抗体与野毒感染抗体,所以在注射 布病疫苗的地区,普查或监测布病变得十分很困难。而布病流行区必须全面注射 布病疫苗,针对这一情况研制新型、安全。有效疫苗和配套的有鉴别功能的诊断 方法,非常必要,迫在眉睫。
同时由于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使得用来制苗生产的菌(毒)株未能做
到“与时俱进”的更新,加上病原体的不断变异,疫苗保护效率有所下降,而及 时更新的疫苗株也因经费投入不足,生产工艺流程简陋和疫苗滴度有待提高等因 素使疫苗保护效率降低如:在云南调研室发现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疫苗,免疫
效果不佳,保护率仅为 20%左右。与此同时由于抗体检测技术的缺失和无法大面
积的临床推广应用,养殖户(企业)疫苗免疫效果无法衡量而使得疫苗免疫成为
“心理平衡”,由于没有抗体检测试剂盒使得羊病疫苗免疫程序制定的根据和科
学性更无从谈起。因此针对羊病公益性科研投入,抗原、抗体检测试剂盒研发及
应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肉羊产业疾病预防和控制的瓶颈。
3、养殖技术不规范导致的疾病复杂化、常态化。调研组通过
走访养殖户(场)发现,几乎所有养殖户均未实行严格人员出入消毒措施,日常
环境消毒和疾病预防为主的观念很淡或没有,认为羊一般无大病。例如调查发现
甘肃省西部地区部分养殖户甚至个别养殖企业把猪、牛、羊混合饲养;青海牧区 的部分养殖户除村级兽医主动上门免疫口蹄疫疫苗外其他一切疾病顺其自然;规
模化养羊企业(户)没有相应的行业(国家)标准可以遵循,使得羊病复杂化、常态化。
4、饲养模式的转变导致疾病流行规律的改变。随着农区规模
化养羊业的不断发展和牧区每家每户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前每家每户的几十
头规模逐渐被上百头甚至更大规模的养殖量所代替,而且在农区一家一户的散养
到集约化、规模化饲养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养殖量的增加、饲养方式的
改变羊病的流行和危害也发生了变化,如在散养中很少发生的羊传染性胸膜肺
炎、羊口疮已经成为危害规模化羊场的主要疾病。散养放牧时肉羊产业危害较为
严重的寄生虫病在规模化羊场中得到明显改善。
5、基层兽医技术力量薄弱,羊病诊断技术落后。通过调研发
现,基层养殖场(户)无专职场兽医。如在山西调查了 4 个羊场,其中 2 个羊场 没有专职兽医;在宁夏调研时发现,平罗县头闸肉羊繁育中心和金福来 10 万只
肉羊养殖基地两个辐射场均未设置驻场专职兽医。对青海牧区危害严重的寄生虫
病,由于基层技术力量薄弱加上无相应的检测试剂盒可以使用,当地兽医技术人
员只知道是寄生虫病但是具体到是哪一种寄生虫并不清楚。调研组在北京地区调
研时也发现,羊场流行的寄生虫病而且危害较为严重,具体病原(虫种)并不知
道,盲目使用广谱驱虫药驱虫,当时解决问题,长期下去可能产生抗药性,使疾
病控制复杂化。以此类推,其他羊的传染病例如羊痘、羊口疮、羊传支、羊衣原
体性流产、羊弓形虫病等在本地区或本场是否存在也不十分清楚,日常监测和常
见病检查由饲养人员代替,这种状况难免会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无法保障养
羊业的健康发展。
6、政府补贴力度不够导致有些疾病难以预防控制。按着相关
法律法规的规定羊口蹄疫、布病及结核等必须捕杀发病动物和阳性带毒(菌)动
物,由于政府出台的相关补贴标准和当时的市场价相差很远,农户(企业)捕杀 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为了逃脱捕杀,减小损失而违反法律法规使得疫情不上报,即
使疫情上报当地政府由于财政原因也以能不捕杀尽量不捕杀的措施对待。那些未
能捕杀的“漏网之鱼”给疫病的下一次爆发和流行埋下了伏笔,增加了疫病防控 的难度,也使得疫病控制和净化成为纸上谈兵。
(七)产业化程度较低,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市场营销环节薄
弱
目前西北地区肉羊产业化程度低,左右市场能力差。育种、饲养、加工和 经营相互独立,现有的养羊组织、协会,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有限,在市场经济 中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如青海省牧区的农民只是埋头饲养,对育种及下游产品 的加工不管不问,而宁夏和甘肃地区综合试验站虽然养殖规模较大,但是也仅仅 是局限于养殖和简单加工。以宁夏为例目前宁夏肉羊产业发展虽已具备良好的基 础,如羊肉已成功打入了上海“万家乐”、“八佰伴”等现代超市;已建成清真牛 羊肉加工企业 7 个,以宁夏贺兰山肉羊产业集团和宁夏金福来羊产业(集团)有
限公司为龙头的羊肉产品加工企业建成了符合 GMP 和 HACCP 国际认证标准的清真 牛羊屠宰加工生产线,具备年屠宰加工肉羊 200 只的能力;但龙头企业没有建立 起自己的营销网络和销售公司,产品未走出国门,中东地区的活羊贸易至今也未 做成,资源和品牌优势没有形成市场优势;同行企业形不成合力,无序竞争现象 严重,缺乏知名品牌。
四、我国西北地区肉羊产业发展建议
(一)育种繁殖
针对肉羊产业育种与繁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建立有实用价值的良种繁育体系和推广体系。调整或更改
现有的肉羊繁育体系和推广体系,建立健全实用性较强的体系,在源头和机制上
确保该体系的良性运作。加大品种改良站特别是县级改良站的财政投入,使其在
肉羊品种改良和推广中确实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2、合理规划有针对性的引种和新品种选育。在品种改良前应
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规划,使新品种引进和选育工作有一定的针对性、避免在某一
区域盲目和重复引种,同时要进行现有优良品种的保种工作,避免引进或选育新
品种丢弃或荒废了现有的优良地方品种。
(二)饲料营养
根据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就地取料,进行饲料的初加工和深加工,使当地
农副产品得到充分利用,提高饲料利用率。根据肉羊不同的饲养阶段加大肉羊添
加剂的研发、生产和利用,及时适量的补充精料,做到营养均衡,提高饲料的转
化率。
(三)疫病防控
1、政府通过政策或资金引导,扭转羊疫苗难以满足市场需 求局面。通过政府对企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引导的方式,调动动物生物制
品企业生产羊用疫苗的积极性,满足市场对羊用疫苗的需求,从而为羊病预防和
控制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撑。
2、加大羊病科研投入,加快检测试剂的研发和推广。羊病的
基础性研究属于国家公益性事业,政府部门应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加快对肉羊产 业危害严重疾病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研制相应的抗原、抗体检测试剂盒,推
广试剂盒的临川应用。为羊病的快速诊断和疫苗免疫效果评价以及免疫程序的制
定提供有效的、便捷的工具。
3、制定饲养标准和羊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减少疾病的发生
和流行。制定不同区域、不同饲养模式下肉羊饲养标准、疾病综合防控技术规
范使得肉羊饲养过程的统一化、规范化,疾病综合防控的标准化。通过这两个标
准的制定和严格执行减少肉羊产业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4、提高政府捕杀补贴标准,净化危害较为严重的疾病。国
内外的疾病防控经验证实,要有效控制一种疫病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而提高 动物捕杀补贴标准,捕杀并无害化处理发病动物和带毒(菌)动物是净化烈性、高度危害性传染病的必要条件。因此,建议政府提高肉羊捕杀补贴标准,为控制、净化严重危害肉羊产业发展的疾病提供资金支持。
5、增加基层兽医防疫人员数量,提高基层兽医防疫人员业
务素质。基层兽医工作者,尤其特别是农村兽医防疫人员和羊场兽医技术人员
是肉羊疾病防控的一线工作者和排头兵,他们人数的增加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为预
防和控制羊病提供了人力保障和技术储备。因此,建议增加农村和羊场兽医防疫
人员数量,定期举行培训班提高其疫病防控的业务素质,为肉羊产业疫病防控提
供人员储备和基础支撑。
(四)产业化经营
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尽可能建立或延长肉羊产品的产业链,提高其抵御市场 风险的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散养户之间要建立合作组织或者和其他企业一起 形成合作组织或协会,合理分配散养户和组织(协会)的利益,充分发挥组织(协
会)的作用,从而提高肉羊散养户在市场经济中主人翁的身份和地位。从企业层 面可以组建企业集团,壮大龙头企业。肉羊产业要走跨行业、跨所有制、集团化 发展的路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企业集团。以羊肉批发市场为基础,推行 股份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羊肉产销集团,统一打品牌,形成对外营销的合 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另一方面加强市场营销,开拓国内外市场。贯彻 绿色市场营销观念,建设无规定疫病区和制定无公害牛羊生产技术标准,应对国 外技术和贸易壁垒。采取适当的市场营销策略,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顺应世 界肉羊发展趋势和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发展肥羔生产。应改进现有产品和 包装以方便消费者食用。同时拓宽产品的深度和广度,开发清真羔羊系列产品,如熟肉制品、冷冻制品,胴体肉、分割肉、羊肉串、羊杂等,满足消费者的不同 需求。建立产品销售网络和直销窗口及配送中心。可以考虑通过网络营销这种新 兴的营销方式。在组织层面加强基地建设。在千家万户养羊的基础上,大力发展 专业化生产,发展养羊示范园区、现代化养羊小区、养羊大户,建立一大批以羔 羊为主的肉羊繁殖及育肥基地。
结束语:
总之通过本次调研,基本掌握了我国西北地区(新疆除外)肉羊产业发展 的现状。近年来,国外引种、当地优良品种加上培育的新品种使得我国西北地区
在育种繁殖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良种补贴措施的实施使良种繁育与推广工作也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育种繁殖工作仍然存在如下问题:引种存在的盲目性,新品种培育缺乏长期规划,优良品种推广力度和范围还得进一步加强,优良肉羊 品种的保种工作任务艰巨。西北地区地域范围辽阔,草场资源相对丰富,肉羊产 业发展空间巨大,但是草场载畜量较低、饲草品种单
一、饲料深加工不足、饲草 青储技术含量低、饲料利用率不高的现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难以改变。随着 养殖户(场)防疫意识的提高和地方政府的重视,疫病防控取得了显著业绩,由
于老病未除新病又发的现状,疫病防控工作形势十分严峻,某些重大疾病的防控 工作甚至是刻不容缓。西北农区随着大型养羊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新型设施设备 的投入使用,肉羊产业链条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局部地区基本上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局面,但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产品深加工及市场营销环节薄弱以及 由于养殖和肉产品加工相对分开而导致的各种问题依然存在而且相当严重,绝大 部分散养户缺乏合作意识,在市场经济中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
第五篇:新形势下发展肉鸡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发展肉鸡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鸡产业在我国是个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多年来,在各级各部门和业界同行的共同努力下,肉鸡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目前已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目前年饲养商品代肉鸡25亿只,加工肉鸡产品940多万吨,产量仅居美国之后,占全球总产量的15%,产品销往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1全国肉鸡出口创汇10亿美元。肉鸡产业的发展壮大,为广大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肉鸡产业更面临着新一轮大发展的良好机遇。但凡事有利必有其弊,纵观入世后的国际国内形势,肉鸡生产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冲击。从国际方面来看,正面临着越筑越高的技术壁垒和越来越强的市场冲击。入世后,发达国家出于保护本国畜牧业和政治上拉选票的目的,在用关税和传统的非关税贸易壁垒限制进口的余地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千方百计设置绿色壁垒,提高检测标准,增加检测指标,限制我国肉鸡出口。日本、欧盟等从对少数药物进行检测化验到目前对抗生素等十几种药物进行精密检验,并不断提高“门槛”,制定了连他们自己也达不到的标准。在技术壁垒的作用下,肉鸡产品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价格走低。去年以来,由于我国肉鸡主导市场日本对我进行相当长一段时间封关,其国内库存减少,价格上升,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泰国、巴西等养鸡大国借机拼命扩大肉鸡饲养规模,抢占国际市场,赚取了丰厚的利润。前一段时间,泰国、巴西出口欧盟的肉鸡产品也因药残超标等原因出口受阻,转而把销售重点放在了日本市场,低价倾销,致使日本国内肉鸡产品库存猛增,供大于求,因此,目前日本虽已对我开关,但价格跌入冰点,肉鸡出口企业存在出口亏损的状况。从国内肉鸡生产的实际来看,的确存有一定的问题。我国肉鸡出口受阻,虽然有国际贸易歧视的原因,但我国出口肉鸡产品被检出问题,说明仍存有先天不足。受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和农民传统饲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肉鸡标准化生产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龙头企业在“一体化”管理上确有难度,有的养殖户为了一时的眼前利益,不按照规定擅自添加药物和延长用药时间的事件时有发生;检验体系、兽药管理体制等也落后于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就有近60种认证体系,而我国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统一认证体系,特别是在动物检疫方面,我国迟迟未加入国际防疫组织,拿不到进入世界市场的入场券,被别人的绿色壁垒牵着鼻子走。此外,国内肉鸡生产加工企业良莠不齐,标准化、组织化程度高的现代肉鸡生产加工大企业与标准化程度低的小型肉鸡生产加工企业并存,一些不具备产品出口条件的小型肉鸡加工企业,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出口产品,多次发生质量事故,影响了整个行业利益,降低了我国肉鸡产品的国际信誉。
二、肉鸡加工出口企业应对入世,培强做大的几点思考
我们山东诸城市外贸集团公司最早就是从加工出口肉鸡业务做起,由原先仅有7个人、36万元资产的外贸接货组,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成为拥有33亿元资产、2.3万名职工、60家自属企业、17家中外合资企业的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利税连续8年过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肉鸡生产出口基地之一,被列入520户国家重点企业、151户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20多年的创业历程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肉鸡加工出口企业要想在入世后的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做大培强,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上下功夫、做文章。
1、必须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拉长加固肉鸡产业链。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我们公司 发展壮大的最成功经验,就是产业化经营之道。新的形势下,产业化经营这一法宝不仅不能丢,而且还要赋予其新的内涵,注入新的内容,争取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闯出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结合近几年在产品出口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认为,得标准者得天下,得天下
者得市场。产业化经营应该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上下延伸,进一步拉长加固产业链。在推行标准化生产的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了四个环节:一是抓良种繁育。我们先后从美国、荷兰引进AA种鸡、海波罗种鸡和先进的孵化设备技术,并参照国际上最先进的标准,严格进行种鸡饲养管理、良种繁育,制定饲养、孵化、防疫的生产标准,严格操作规程,确保优质、健康雏鸡的供应。目前,我们公司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肉鸡繁育、生产基地之一。二是抓饲养管理。针对我国肉鸡饲养在商品鸡场建设上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我们以改善饲养条件、提高饲养质量为目的,加快了规模化、标准化饲养园区建设。对原有43处自属商品鸡场和4000多处社会合同养鸡场进行全面改造,使所有商品鸡场达到了全部封闭、纵向通风、网上饲养、水线饮水的标准,并通过了畜牧部门对出口禽肉养殖场的资格认证和CIQ的资格备案。同时,对新建自属商品鸡场按照国际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施工,出台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与农户联手建设标准化园区。目前我公司的标准化、规模化饲养场面积达到225万平方米,年饲养商品代肉鸡能力达到8000万只以上,完全满足加工出口鸡源的需求。三是抓宰杀加工。我们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模式,使三个宰杀加工厂全部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0环保认证和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认证,同时按照GMP良好操作规范和SSOP卫生标准操作规程,对加工各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各加工厂还按CIQ要求,制定并实施了《肉鸡产品标识追踪实施方案》,使出口产品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品质量追踪系统,不仅强化了各个环节的责任意识,而且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可以迅速追踪到具体的饲养场和具体的产品,防止不合格产品出厂。良好的操作规范,加强了加工过程的控制,提高了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为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四是抓出口检测。为建立产品出口安全的“防护网”,我们投资500多万元,为畜禽保健中心化验室引进国外先进的检测仪器和技术,积极开展“两毒”和药残各项指标的检测化验,同时,建立疫情预警、控制系统,加强质量检测。目前,我们公司已实行宰前由集团公司中心实验室、加工过程宰杀厂实验室、CIQ指定的检测中心三个层次的检测。保健中心还成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肉鸡宰杀鉴定小组,全面负责病毒、违禁药物残留的鉴定工作,综合检测化验和临床跟踪的结果,实行分类宰杀,确保出口质量。标准化生产的实施,确保了产品质量,打造了品牌优势,目前,我们公司的“尽美”牌肉鸡系列产品已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了较高的声誉。
2、必须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提升市场竞争能力。近几年特别是去年以来的国际贸易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两眼紧盯市场,不断调整产业产品结构,以变应变,才能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抢占市场制高点。去年,日、韩等国先后对我国的冻鸡产品提高出口“门槛”,设限封关,冻鸡出口严重受阻。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根据肉鸡熟食品附加值高且受限少的特点,迅速调整产品结构,研制开发肉鸡熟食品,既转化了冻品,降低了贸易风险,又优化了产品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益。目前,我们已与世界上最大的禽肉加工企业——美国泰森公司共同投资1000万美元,成立了年加工生产熟食品1.5万吨的山东泰森大龙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新建两处各8000平方米、年产能力分别为1万吨的熟食品车间,现在,我们公司的熟食品年生产能力已达到5万吨,今年1-10月份,共出口熟食品1.18万吨,创汇3900万美元。
3、必须加快实施多元化战略,全方位拓展市场空间。入世后,国内外市场融为一体,无国界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改进传统营销方式,加快营销创新。在这方面,我们主要是实施了多元化战略,形成了不同产品不同市场、同一产品多个市场的多元化销售格局。国际市场,不单纯依靠日本市场,拓开、拓宽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中东、东欧、俄罗斯等国家与地区的市场,使肉鸡出口国家扩大到近30个。即使在日本市场也不依赖原有客户,而是稳定巩固老客户,积极开辟新客源,形成了16大商社竞销的局面。国内市场,加强内销网络建设,在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建立200多个销售网点,全力开拓国内市场,还不失时机地抓住麦德龙、沃尔玛等世界级知名超市进军中国市场和肯德基、麦当劳等知名快餐店在中国发展的有利机会,积极为其开发产品,在国内市场开辟了新的国际销售渠道。
三、对政府扶持肉鸡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肉鸡产业的发展壮大除了企业冲锋献阵之外,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因此,建议政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1、加快管理体制创新。重点是完善两大机制:一是快速反应机制。当前,由于我国政府有关部门职能分散,在贸易大战中不能及时组成专门班子,集中力量进行交涉,在解决贸易争端时争取不到主动权,不能有效地防止事态恶化,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因此,建议相关部门组成禽肉出口应对领导小组,建立预案预警机制,一致对外,做到情报了解在前,应对措施及时到位,对外开展对话,对内加强监督,建立起快速反应机制,为打破技术壁垒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二是兽药管理体制。药残超标是一些国家制约我国肉鸡出口的主要原因,而目前我国兽药的生产、经营、流通秩序又比较混乱,因此,建议国家对兽药生产厂家实行认证许可制度,避免各省、各地区各自为政,造成市场的混乱。同时,对兽药的经营实行专营或资格审查制度,对于兽药经营者必须取得一定资格方能经营。对违法经营者加大打击处罚力度,确保兽药市场环境清洁。
2、按照国际惯例,加快标准的修改与制定。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其实就是技术标准的规则,谁控制了技术标准,谁就掌握了进入市场的主动权。长期以来,我们只关注数量的增长,农产品的质量问题没有放到重要位置,环保意识薄弱,当前要想打通农产品的“绿色通道”,一方面,通过不断提高标准来强化国内肉鸡产品质量,优胜劣汰,进而提高我国肉鸡产业的整体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标准”这把双刃利剑,来保护我国肉鸡产业。我国作为世贸组织的一个成员,随着关税、非关税壁垒的减少,我们也应充分利用WTO规则,制定出有利于我国肉鸡产业发展标准,并以此来限制国外“带毒”、“劣质”等产品的进口,不仅保护我国肉鸡防疫环境,而且减少国外产品对我肉鸡产业的冲击。
3、加快行业协会建设。目前,部门行业管理职能没有从政府转移到协会,使得协会在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价格协调等方面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在开拓国际市场协助政府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等方面,由于没有外事权,很不适应加入WTO后的形势。去年日本对美国肉鸡封关,美国一周内就派出代表团到日本交涉,而我们代表团从组团到成行,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同时协会代表者国家利益和各会员企业的利益,但其经费不足又制约着对外宣传,交涉,产品推介等方面工作的开展力度。基于以上种种不足,建议政府加强立法工作,赋予协会一定职能,给予一定的外事权,充分发挥其参与决策,协调自律和服务的职能,政府应该不断地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真正让协会能成为行业的代言人,出口创汇的引路人,才能不断地适用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尽快改进肉鸡熟食品、调理品增值税计征办法。为使农产品增征税政策更为合理,自今年1月份起,国家对肉鸡产品的抵扣率由10%提高到13%,不仅使肉鸡加工企业减轻了
税负,更为重要的是在贸易大战中增强了对广大农户的带动能力,目前熟食品、调理品增值税仍是高税负,其进项税率(抵扣率)是13%,销项税率(征收率)是17%,按照销项税-进项税=应纳税的计征办法,其本身就存有4%的税差,这样存在不增值也要交增值税的现实;只要企业加工增值,增值税税负就一定高于工业品的17%,而且加工增值率越小,增值税税负就越高,如果达到18%,加工增值率需要达到400%。这样高的增值幅度,对肉鸡产品加工来讲是不可能的。尽管增值税属流转税,最终由消费者承担,但是由此推动熟食品、调理品价格的提高,必将弱化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特别是当前冻鸡产品因技术壁垒森严,出口日趋艰难,而加工出口熟食品、调理品是打破技术壁垒,加快肉鸡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国家应调整肉鸡熟食品、调理品的增值税计征办法,参照工业产品的抵征办法,按同一税率征、扣。同时,提高肉鸡熟食品、调理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提高到17%,达到工业品的退税水平。
(2)降低检疫、检验费用。国家物价局、财政部1992年9月17日联合下发的(1992)价费字452号文件《关于发布农业系统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的通知》中规定的畜禽及畜禽产品防疫检疫收费管理办法,规定禽兔、鸟类检疫收费标准为0.2-0.25元/羽,产品检疫收费标准为0.2-0.3元/羽,实际操作中是对销售鸡雏、宰前毛鸡、加工成品分别收取检疫费,加重了企业和农民负担,建议有关部门重新制定标准,降低检疫费。另外,为确保食品安全,农业和质检部门加大了对出口产品的检验力度和密度,比如对禽肉加工出口产品货源的病毒检验,畜牧部门、企业、质检部门都要检验;对出口产品的药残检验,质检部门和企业也都检验,这无形之中增加了检验费用,降低了出口效益,因此,建议对自检能力强的出口企业,质检和畜牧部门对其产品进行抽检时,扩大检测的覆盖面,减少抽检的数量。同时,建议国家参照许多发达国家的做法,从财政上拨取专款到指定的实验室中作为检验检疫费,以减轻企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