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5 01:24: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大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大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大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标:了解大学生如何培养自我能力的各种方式

调查时间:2014年5月23日至2014年5月29日

调查对象:赣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定向班级学生

调查方式:

1、问卷调查与访问,调查2012级基础医学院各年级大学

生与身边同龄大学生。

2、网上调查与网上问卷 自我能力是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应该培养的一种技能,自我能力也是对职业发展巨大、持续的促进作用。调查大学生是否具有未来将从事的职业所需的自我能力,分析即将进入职场的大学生们的各项自我能力的培养情况。

一、统计调查结果所反映出的素质问题

在为期一星期的校园调查中,共发出问卷240张,有效回收率达到88%,网上调查收到上千投票,有效投票率约为76%。在调查结果中可以总结出几点比较突出的大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的现状。以下让我们分点分析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

(1)、自我管理能力

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学生对生活的管理有充分的了解,60%的学生对知识的管理情况比较乐观,45%的学生对人脉的管理却不对口,无法处理大学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2)、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人震惊的数据,66%的大学学生大多处在强大的身体与心理的压力中,50%的学生仅仅处在心理压力中,剩余16%的学生处在身体压力下。

(3)、自我保护能力

调查结果表明,95%的学生都有着自我防范意识,对待什么应该去做,什么不应该去做有着理性的了解。另外3%的学生对于自我保护的防范意识还是没有什么特别的了解,2%的学生确实处在危险的边缘,对待危险却不知道如何处理。

(4)、自我学习能力

据调查结果表明,75%的学生一致认为一个好的自我学习能力需要有良好的学习环境,16%的学生认为一个好的学习能力需要一个优秀的伴侣,其他的同学则认为好的学习能力只有靠自己,自己控制了自己,才能好好学习。

(5)、自我锻炼能力

据调查显示,55%的在校学生还是经常锻炼身体,自我锻炼能力强,30%的学生偶尔去足球场散散步,而另外15%的人则是不锻炼,经常窝在寝室不出门。

二、调查的总结与体会

(一)当前大学本科院校的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状况,其主流是很好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应该认识到突出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尊重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选择性,以人为本,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培养学生体育锻炼能力、掌握科学锻炼方法和技能,以终生体育为目标的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所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智力优势,努力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健身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的创造性和潜能。

(二)与此同时强调老师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提高大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重视大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反应,真正使大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大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大学生必须锻炼和培养学习的能力,学会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我学习,提升对专业的认识认识,掌握毕业后的就业资讯,避免使自己输在起跑线上。

(三)一部分学生自我防范是不错的,但仍有一部分学生的防范确实很差。我觉得引起同学们防范意识不好的原因至少有4方面:1.我们平时的习惯。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家里,我们接受周围大多数人的行为都是安全可信的,然后没有提防意识,久而久之形成自己的习惯。2.受周围的环境,从小生活在父母的怀抱里的我们有时对于一些真假善恶还是难以区分,对于这种长期生活的坏境是我们没有对周围的一些防范。3.忽视了防范。很多大学生都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在生活中的恶毕竟还是少之又少,善毕竟还是多的,很容易地就使我们提防意识大大减弱,甚至没有,以至于很容易上当受骗。相信从以下几方面

着手,会更容易让同学们更加注意到防范意识:第一,学校加强安全方面的教育。第二,大学生应多学会去尝试,学校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危险但保证安全的环境,给同学们一个能够锻炼识别真假善恶的能力。第三,提高对安全的重视。通过开设安全教育课程,让我院学生增强安全与危险的一些意识。只有让学生知道了安全,才会避免危险因素,按照要求走自己的正常生活道路,使自己不受外界恶事的干扰。

(四)在现代社会环境下,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在集体认同感和适应性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当前激烈的人才竞争,很多学生寒窗苦读十几年最大的目标可能就是为了寻找一份高薪面具体面的工作,因此,学生必须具备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不可讳言,我院大部分学生都是不错的,但仍有少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个人能力的重要性,他们不知道提高自身个人能力,以致有18%的学生适应能力差。这就要求学校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要注重职业教育,更多地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例如:演讲比赛、歌唱比赛、关于职业方面的讲座,知识宣传片的播放等等,给学生创造一个培训个人能力的舞台,营造一种培训个人能力的气氛。让尚未意识到个人能力重要性的学生们开始觉醒。

(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接触,交流情感,彼此吸取对方长处和积极因素,从而增进友谊,实现自我价值,增加同学们之间的凝聚力。未来的社会发展不是

一、两个人能决定的,借助团队的力量,才能更好,更快的得到发展。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的发展不再是仅仅需要掌握单一技能的高精尖人才,更需要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宽、基础雄厚、具人格魅力的高精尖复合型人才,以能应付新的挑战。综合素质提高和人文素质的养成,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为重要。首先,必须认清当前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趋势,深刻认识综合素质提高和人文素养培养的意义和长远利益,养成主动力、积极的习惯;其次,必须克服思想障碍,大胆探索创新,认真学习实践,注重形成特色;最后,自觉主动培养坚定信仰、矢志不移的坚强亲和力;品行高洁、才学逸群的吸引力;沉着果断、潇洒自如的感召力;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亲和力;举止得体、言谈机智的感染力;勇于开拓进取的创造能力。未来,大学生的综合与人文交往能力高低决定了生存于社会的易难,为了更好的生活,也为了更好的发展社会。

(六)从本科院校教学任务看,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实

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一个重要标志。对于本科院校教学任务来说,除了在校期间有计划地学习专业知识,学会独立生活,以及适应社会外,还要学生掌握一定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还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以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身体特点和爱好,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然而同学们对于这种任务却产生了很大的反差,同学们更倾向于与呆在寝室,不出去活动,更多理由促使他们现在的懒惰。

第二篇: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自我培养

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自我培养

任学勇

(北京林业大学 木工05-2)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下,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首先阐述了创新能力的内涵,继而归纳并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最后结合笔者自己的大学经历提出了我国大学生自我主动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些途径。

关键词:创新型国家;大学生;创新能力;自我培养

引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 都要靠不断创新, 而创新就要靠人才, 特别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既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下,大学生自我主动培养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一、创新能力的内涵

创新能力一般是指人根据一定的目标任务,提出新理论、新构想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包含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精神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提出新观点、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和创造新事物的意识。它是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它直接决定创新活动的产生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二)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的有机结合,是判断推理敏捷,概括综合准确,分析思考深刻,联想想象新奇的高级智能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活动的关键。

(三)创新技能

创新技能是指创新主体在开展创新活动时所需要的实践技能,包括信息加工技能、动手操作技能、运用创新技术的技能和表现及物化创新成果的技能等。创新技能是创新能力的直接体现。

(四)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包括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勇于开拓的精神,对新事物的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敢于冒险、勇于进取的品质。创新精神是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保证,良好的创新精神对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创新灵感和进行创新活动都不可或缺。

二、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状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二十岁左右,正处于人思维创造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思维敏捷、精力旺盛、思想活跃,然而,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是比较低的,具体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一)好奇心强,但创新意识贫乏

大学生对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掌握非常快捷,已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对事物的因果关系的规律性探索越来越感兴趣,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开始逐步地发展。但由于国家教育体制和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我们并没有发现并保护好奇心,养成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足。我们往往只是在单纯的好奇上停滞不前,不愿意或者不敢于标新立异,提出新观点、新方法,为解决新问题和创造新事物而努力。

(二)思维敏捷,但缺少创新思维方法

大学生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想象力逐渐丰富起来,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思维也较敏捷。但由于知识面窄,学科之间缺乏合理的整合,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和直线式的,致使我们思考问题时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

(三)具有一定的创新想法,但缺乏创新技能

大学生对创新已有一定的认识,希望在学习中产生新思想与新理论,积极寻找新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经过长期的脑力劳动,在大脑皮层留下一些暂时的神经联系,在特定因素的诱发和引领下会产生灵感。但由于学生缺少创新的技能,虽然产生了灵感,但缺少横向联系,最终是昙花一现。要使这些灵感变为现实,需要一些必要的创新技能,而这正是我国大学生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所缺乏的。由于学校创造性学习的条件局限以及大学生自身不去创设和充分利用学校的条件,我们往往不能把握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动态,而常常是闭门造车,不去向知识和经验丰富的教师或能力较强的同学请教,不重视相关学科的知识迁移等。创新技能的缺乏限制了我们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四)有创新的热情,但创新精神不佳

大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和教师的引导,有了一定的创新热情。但由于缺乏广泛的沟通和对社会的全面了解,导致了我们的创新目标不够明确。许多大学生虽然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只是牢骚满腹,唉声叹气,缺乏行动的信心。另一方面,大学生也缺乏创新的毅力。有

些大学生也能认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往往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放弃追求。

三、大学生自我主动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勇于培养自我的创新能力。为此,我们大学生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方法,培养创新精神,逐步提高创新能力。根据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并结合自身的大学实践经历,笔者提出以下几个大学生主动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勤于实验观察,树立创新意识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学习生涯中,都安排有一定的实验课程。理工科的学生要做物理、化学以及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文科学生安排有各种调研实验;体育、艺术学科的学生安排有一定的设计制作或训练实验。我们大学生应该积极地进行这些实验,努力发现并保护自己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

好奇心是人们对新鲜奇异事物以及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我们主动积极地去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展开创性思维的内在动因。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思维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实验操作是锻炼我们大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最重要途径。从实验目的的角度讲,实验一般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两种。对于验证性实验,我们应该注重试验操作步骤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培养自己严谨的实验态度和作风;而对于探索性实验,我们应该灵活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实验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想象,对多种因素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有全局观点并善于应变。

(二)努力学习课程知识,掌握创新思维方法

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是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之上的[2]。因此,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开始。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扎实学好基础课程知识是我们大学生培养创新力的基础。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越丰富、越扎实,我们就越能观察和发现问题,就越能开阔视野,思路越宽广,越易于产生灵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要创新就必须打好学习基础。大学课程的学习包括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公共选修课程等三个方面。对于基础课程的学习要全面系统,扎实掌握基本的内容及原理,这是以后学习的基础;而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在扎实掌握课堂知识的前提下,我们应该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勇于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对于公共选修课程的学习,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大学学习规划广泛地展开学习,要敢于跳出主要的专业学科领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可以参与学习校内或校际间开设的辅修或者第二学位课程。

(三)积极参与科研项目,锻炼创新技能

在当今的教育模式下, 大学生日常的学习和实践基本上都是验证性的活动, 而选择研究课题并参与相关的科研活动, 可以使自己在整个科研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并采用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问题。参与科研时间项目,可以培养我们的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

新技术的运用能力、创新成果的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创新技能,进而提高创新能力。

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总体部署下,国家、社会以及学校等都给大学生提供了一定的科研训练项目。去年,教育部、财政部批准全国60所高校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安排1.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资助1.5万名在校大学生创新团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每个学生团队大约可以获得1万到2万元的经费资助[3],这是教育部和财政部的组织的国家级项目;南开大学本科生创新科研“百项工程”项目以及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校级项目。通过参与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我们大学生可以逐步掌握选题立项、查阅收集文献资料、全面构思并拟定项目方案、撰写学术论文、发表交流等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及基本方法和原则。

此外,通过选择性地参与教师的在研课题,担任教师的科研助手, 我们大学生可以通过“耳濡目染”为“升堂入室”奠定基础。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做些辅助性的工作或参加某些力所能及的子课题研究,这样将提高我们大学生获取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加深对相关基本理论的理解,认识学科的前沿与发展趋向,拓宽科研思想,发现适应自己的科研问题,促使自己在专业上向纵深发展。

(四)善始善终参加各种竞赛,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不但需要付出艰苦的思想劳作,更是一种探索、一种尝试,是一种“闯”和“试”。要提高创新能力,我们应该培养坚韧不拔、善始善终的创新精神。积极参加一些竞赛活动,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潜力,培养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目前,全国性的大学生赛事包括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竞赛。当今,国家和社会上都十分注意引导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对于大学生的创新成果给予不同方式的奖励或认可。在参加竞赛活动时,可能会受精神和肉体的考验,经受一些痛苦。去年暑假,我为了参加2007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直在学校和参赛队友训练。开学之后,在三天的正式竞赛时间里,我们一直在封闭的机房里忙碌,总共只休息了不到六个小时。尽管花费了一些时间、经受一些苦难,但竞赛过后感觉收获很多,不仅是获奖证书,而且是顽强拼搏、善始善终的奋斗精神和经历。我们大学生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扎实掌握课堂知识的前提下,积极、善始善终地参加各种科研竞赛活动,逐步培养自我的创新能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第三篇:自我能力的培养

浅论大学生能力培养

姓名:沈超班级:社工1103学号:1102110306

摘要:大学生能力培养越来越被高校及大学生重视,然而大学生的能力究竟该如何培养才能更有效率,更有针对性,更能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本文将从能力的形成,以及发展要受遗传、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力的影响,这些具体方面作分析,以期对当前大学生能力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能力培养关键因素正确方法

《吕氏春秋·适威》中提到:“民进则欲其赏,退则畏其罪,知其能力之不足也!”毛泽东同样在 《纪念白求恩》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这两句话中都包含同样的一个词——能力。能力作为一个日常生活概念,每个人都知道它的意思,但要真正了解它的科学内涵,以及如何提高和改进自己的能力就不那么容易。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功能和价值导向,大学生们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的能力发展。对于大学生而言,拥有突出的能力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对取得事业成功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能力培养是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大学是为社会输送各类合格人才的场所,而社会对于合格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后者尤为重要。当代社会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大,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都对大学生的素质特别是能力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着重培养大学生各方面能力既是大学教育的本来之义,又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通常所说的能力是指个体为了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或实现某种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它是个体心理差异的重要方面。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又称普通能力,指人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能力,是人们共有的基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特殊能力是指人们从事特殊职业或专业需要的能力,例如音乐中所需要的听觉表象能力。人们从事任何一项专业性活动既需要一般能力,也需要特殊能力,二者的发展也是相互促进的。通常能力是由以下四种原因形成的:

一.遗传的作用:一切生物,无论是植物和动物、高等动物和低等动物,它们在后代和前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上,总要表现出某些相似的特征。我们把生物具有的性状,相对稳定地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关于遗传在能力发展和个别差异形成中的作用,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遗传会对智力的发展产生影响,但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身体素质上,如感觉的特征、四肢及运动器官的特征、脑的形态和结构的特征等。我们知道,身体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有没有这个前提,对能力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但是,身体素质不等于能力本身。具有相同身体素质的人,可能发展多种不同的能力;而良好的素质由于没有良好的培养、训练,能力也可能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可见,否定遗传的作用是不对的,不是科学的态度。同样,夸大遗传的作用,认为能力可以直接通过生物学的方式遗传给后代,也是不正确的。

二.环境和教育对能力形成的影响: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是个人生长发育的时期,也是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对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学生通过系统地接受教育,不仅要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发展能力和其它的心里品质。能力不同于知识、技能,但又与知识、技能有密切关系。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发展能力是与系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分不开的。在学校中,课堂教学的正确组织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有些教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必须准确、严密、迅速,作业必须一丝不苟。经过长期训练,学生思维和语言能力有明显提高,这些能力的发展将对他们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实践活动的影响: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最终形成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素质、环境和教育,能力也难以形成和发展起来。关于这一点,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允早就指出“施用累能”,即能力是在使用中积累的。他说:“齐的都城世代刺绣,那里的平常女子都能刺绣;襄地传统织锦,即使不聪明的女子也变成了巧妇。”这是因为天天看到,时时学习,手自然就熟练了。王允还提出“科用累能”,即从事不同职业的活动就积累了不同的能力。换言之,由于实践的性质不同,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能力。因此,只有那些长年累月、坚持不懈地参加某种社会实践,与之相对应的能力就能得到高度发展。

四.能力的发展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人的主观努力,即人的自觉能动性。一个人刻苦努力,积极向上,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他的能力就可能得到发展。相反,一个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工作上没有要求,事业上无大志,对周围的一切事物态度冷漠、没兴趣,他的能力就不可能有较好的发展。我们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得好:“根据我自己的体会,所谓天才就是坚持不懈地努力。”最后还应指出,能力的发展还依赖于自我分析与自我评价的能力。一个善于进行自我评价的人,才能及时发现自己在能力方面的优点和缺点,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提高和改进,使能力朝向确定的目标发展。

然而,从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表现来看包括我自己在内,能力的培养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首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对自身的能力进行充分、客观的分析。例如学习能力欠佳,不能合理的安排时间,面对考试压力大,容易出现紧张、失眠的情况时,就要理性的分析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是否对学习没有坚强的意志力?是否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显得无所用心?这时候就应当明确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求知欲的重要性,渐渐培养自己的主动学习能力,树立“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典范。因此,只有牢牢把握住自我剖析这一点,才能发现别人察觉不到的问题,实现自我能力的跨越。

其次,我们也要注意实践活动对我们的影响。现代的大学生要特别注重合作和交往能力的培养。由于社会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有机体,个体只有在互相的交往互动中才能增强自己的处事本领。而且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角色扮演、认知训练、寻求反馈等方法来培养自己的观点采择能力和通情能力,进而发展合作与交往能力。

最后,我们在承认先天因素会对能力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的同时,不能忽视后天环境,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因为,即使你再天资聪慧,离开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也会变得平平庸庸和一般人无异。例如,有的人从小由于遗传等因素,有些口吃,致使表达能力不太好。但他没有轻视自己,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力,十年如一日进行不间断的反复训练。最终达到了超乎常人的境地成为了一名政治家。

综上所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虽然各种影响因素在决定能力高低与发展历程中各占比重是多少,无法精确估算,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即遗传、环境和主观努力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是缺一不可的。既要重视客观因素,同时也要深刻的理解主观因素对人能力的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教育心理学[M].第3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3.梁宁建.当代认知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第四篇: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自我培养(演讲稿)

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自我培养

尊敬的刘老师、各位委员、敬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 都要靠不断创新, 而创新就要靠人才, 特别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既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下,大学生自我主动培养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下面请允许我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自我培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状

大学生正处于人思维创造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思维敏捷、精力旺盛、思想活跃,然而,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是比较低的,具体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一)好奇心强,但创新意识贫乏

大学生对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掌握非常快捷,已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由于教育体制和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我们并没有发现并保护好奇心,养成创新意识。我们往往只是在单纯的在好奇上停滞不前,不愿意或者不敢于标新立异,提出新观点、新方法,为解决新问题和创造新事物而努力。

(二)思维敏捷,但缺少创新思维方法

大学生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想象力逐渐丰富起来,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思维也较敏捷。但由于知识面窄,学科之间缺乏合理的整合,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和直线式的,致使我们思考问题时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

(三)具有一定的创新想法,但缺乏创新技能

大学生对创新已有一定的认识,希望在学习中产生新思想与新理论,积极寻找新的学习方法。由于学校创造性学习的条件局限以及大学生自身不去创设和充分利用学校的条件,我们往往不能把握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动态,而常常是闭门造车,不去向知识和经验丰富的教师或能力较强的同学请教,不重视相关学科的知识迁移等。创新技能的缺乏限制了我们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四)有创新的热情,但创新精神不佳

大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和教师的引导,有了一定的创新热情。但由于缺乏广泛的沟通和对社会的全面了解,导致了我们的创新目标不够明确。许多大学生虽然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只是牢骚满腹,唉声叹气,缺乏行动的信心。另一方面,大学生也缺乏创新的毅力。有些大学生也能认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往往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放弃追求。

二、大学生自我主动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勇于培养自我的创新能力。为此,我们大学生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方法,培养创新精神,逐步提高创新能力。根据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并结合我校、我院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提出以下几个大学生主动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勤于实验观察,树立创新意识

目前,在大学生学习生涯中,都安排有一定的实验课程。我们大学生应该积极地进行这些实验,努力发现并保护自己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

从实验目的的角度讲,实验一般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两种。对于验证性实验,我们应该注重试验操作步

骤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培养自己严谨的实验态度和作风;而对于探索性实验,我们应该灵活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实验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想象,对多种因素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有全局观点并善于应变。

(二)努力学习课程知识,掌握创新思维方法

人的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是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之上的。因此,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开始。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习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越丰富、越扎实,我们就越能观察和发现问题,就越能开阔视野,思路越宽广,越易于产生灵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要创新就必须打好学习基础。对于基础课程的学习要全面系统,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应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勇于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对于公共选修课程的学习,应发展自己的兴趣,敢于跳出主要的专业学科领域;此外,我院大学生科协下设创新实践部,定期邀请老师传播专业前沿信息,为搭建师生交流平台提供很好保障。

(三)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参加科技竞赛,锻炼创新技能

在当今的教育模式下, 大学生日常的学习和实践基本上都是验证性的活动, 而选择研究课题并参与相关的科研活动, 可以使自己在整个科研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并采用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问题。参与科研实践项目,可以培养我们的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技术的运用能力、创新成果的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创新技能,进而提高创新能力。

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总体部署下,我校实施优秀本科生培养战略。学校为优秀本科生配备导师,优秀学生可以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也可以参加研

究生的各类学术活动。现在我院07级周天学和马伟同学就是优秀本科生,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向他们了解更详细的信息。

对于科技活动,我们学校、学院也是从来不匮乏的。能源学院为“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在校内选拔优秀作品,举办“南京工业大学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创新大赛”,本次选出五份优秀作品已提交全国竞赛组委会;除此,我校开展“南京工业大学 “创新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实践项目”等科技创新类活动,对于以上两活动,本学期我院均有五至六支队伍提交作品;另外,省级、国家级科技创新类活动更是种类齐全、形式多样。

同学们,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院、学校资源,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扎实掌握课堂知识的前提下,积极、善始善终地参加各种科研竞赛活动,逐步培养自我的创新能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第五篇:关于大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思考

关于大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思考自我监控主要是指以元认知为基础,运用认知策略和适宜的学习方法对思维进行控制,以维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过程。目前对大学生学习的自我控制研究还没有展开,对于自我控制和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也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训练手段,应加强这方面的应用研究。

一.自我监控的内涵及其心理学基础

1.自我监控的内涵

自我监控是主体在实践和交往中把自己当作自己活动的客体,实行自觉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 唤醒自己的生理、心理潜能,“有效地选择和约制自己的情感、意志, 促使自身特性和需要与环境条件相适应,在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按照自己所理解的方式去思考、去认识、去行动。”自我监控主要是指以元认知为基础,运用认知策略和适宜的学习方法对思维进行控制, 以维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过程。董奇等人在《自我监控与智力》一书指出, 自我监控的静态结构可划分为自我监控知识、自我监控体验和实际自我监控三个不同性质的部分。自我监控知识包括实践主体、实践材料、实践任务以及实践策略等方面的知识,自我监控体验包括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而实际自我监控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监控。我们可以看出, 自我监控是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的,因而所包含的内容必然以认知和策略为主,强调的是认知和策略对个体控制的影响。自我监控知识和自我监控体验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监控,实际自我监控所谓的控制,主要也是指个体在知觉和判断基础上的内在思维过程的控制。

2.自我监控的心理学基础

学习者自我监控的心理机制就是元认知(metacognition)。它是指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认识和调节,即“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现在国内多数学者则认为,元认知由三部分组成: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知识是个体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及影响认知活动的有关因素的认知。元认知体验是主体关于自己整个认知过程的觉察和感受。如关于自身在认知活动中遇到的障碍或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它们的体验,关于是否达到目标或完成认知任务的收获的体验。元认知监控是指主体在认知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调节和监控, 它包括计划、监视和调节等环节。元认知的发展是人们认知发展成熟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们认知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元认知是人的自我意识在认知过程上的具体表现。而大学生正值青年期,随着其身心的迅猛发展,自我意识也突出发展。因此,在大学里,努力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元认知,增强其学习自我监控能力,不仅十分必要, 而且也完全可能。

二.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的意义

1.教育机制改革的需要

教育机制改革更新的关键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在教育活动中,坚持一切从学生出发,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手段,达到促使学生不断发展的目的。其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性是教育机制改革成功的核心内容。

2.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学生作为学校中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既有其整体性,又有个体的差异性。而目前学校教育大多强调整体性,而忽略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对学生要求过分统一,培养学生类似于成批量地生产“人才产品”,不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这不仅不利于学生个性的正常发展,甚至会使学生变得唯唯诺诺,失去个性。这与当前教育事业大力倡导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要求相悖。所以只有尊重个体发展的需要,因人而异,鼓励个性、发散的思维,才能在创新教育中方面有所突破。

3.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一种广泛得到认同的教育思想,是人们从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的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意在充分发挥个体的潜能,使其得到发展和优化,全面塑造学生的各种优良品质,提高个体的整体素质,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倾向。大学生的能力倾向如何将决定他们以后能力的发展和整体人格的水平。自我监控能力发展的能力倾向表现为具有自主学习、实践和发展的内在动机,具有探索和求知的内在认知意愿,而不是将学习和未知的内在认知意愿,视为外部手段和工具。目前的教学现状中,大学生在学习和能力发展上,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接受和占有倾向;将知识和学习视为获得学分和谋取职业的外部手段,与自身的长久发展和精神提升分离,只注重知识的外部功用和实用价值,忽视知识的内化和知识的真善美的全面营养,只注重学习的接受、知识的占有和记忆,以通过考试,获得学分为满足,不能将学习与自身发展融为一体。这样学习的结果只能够重视知识的逻辑表述,吸取知识的表层营养,而不能从知识的内化过程中求得身心的全面发展。这样的能力倾向显然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对人才自由、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

三.加强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

1.学习目标的自我监控

目标在人的学习和认知活动中,是一种重要的调节机制。它的作用表现在:目标及其所引起的相应的达标期望,会激活学习者的心理潜能,强化有关的认知和情感活动,从而对整个学习过程起重要的激励作用;目标的导向功能会增强达标的注意力,排除干扰,从而监控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对达标的检测、反馈和评价, 有助于提高认知水平, 改进学习策略。因此,目标学习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模式。

2.认知的自我监控

从知识的性质角度理解,可将元认知中的知识成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反映了个体有关认知、策略等方面知识的储备;条件性知识使个体知道为什么和何时应用这些知识;程序性知识则懂得如何应用相应知识和策略。研究表明:直接指导学生掌握何时何地运用监控策略的条件性知识,对学生自我监控知识和策略的提高最关键、效果也最好。在教学中的直接指导程序包括:(1)将学科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步骤,根据明确的目标组织学习;(2)确定步骤和选择有组织的系列材料;(3)用丰富的例子进行充分的指导和讲解;(4)设计许多问题,提供大量的练习机会;(5)给予反馈和修正;(6)积极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直接指导可用于以下活动:回顾和检查前一天的功课、呈现新的内容,提供反馈和修正,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学习,阶段总结等。此外,教师在示范策略程序的同时,应对此程序给以直接、明确的讲解,而且当学生在尝试运用策略时,教师也应给予直接指导和反馈。

3.情感的自我监控

(1)调节焦虑

焦虑是我国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产生的情感体验。心理学认为,过高焦虑与过低焦虑对学习都不利,中等程度的焦虑对学习有积极作用。但是教学实践及多数研究表明在我国学生(特 别是成年学习者)的学习中,焦虑的作用往往是负面的。教师一方面应不断改进教学组织形式 和教学策略,营造良好的群体气氛,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帮助他们进行焦虑的自我调节,如减少自我关注;对学习中的模糊现象采取宽容态 度,既重视学习结果, 也重视学习过程;积极的自我暗示,等等。事实证明,经过教师的帮助,焦虑是可以逐步调节的。

(2)自我激励和激发的学习动机

自我激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时接纳自我,保持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通过正确而适时的评价、鼓励、表扬、等待、引用学生的答复等等教学策略, 帮助学生自我激励。在没有外部压力或要求情况下,学生如果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就不可能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启动学习过程,自我监控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不可缺少的内部条件。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与学生学习的自

我监控有关的内在动机性成分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价值意识、目标定向、学习兴趣等,学生在这些动机成分上表现出来的特点将直接影响其内在学习动机水平。如果学生在上述诸方面表现出消极的特点,自我监控能力也不可能高。因此,教师对学生进步给予适当的归因反馈、结合榜样示范进行言语说服,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把当前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当前和未来需要联系起来,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向学生显示自己的学习兴趣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把长期的学习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可以完成的近期目标,并督促和帮助学生逐个完成这些目标,让学生从中体验到自己的学习进步,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进步适时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都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3)控制情绪

控制情绪的方法很多,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面对挫折和干扰。学生的学习自我监控能力涉及许多方面。关键问题在于,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真正做到重视学生,研究学生,激发学生,引导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他们从消极的学习者变成积极的学习者,从被动学习者变成独立的学习者,从无目的的学习者变成有目的的学习者。而且, 从更广阔和更深远的意义上来看,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外语教学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因为自我监控能力是人终身受用的一个重要素质。

(4)意志品质的自我监控

加强自我修养,培养自控意志力。自我修养要求一定的自觉性和连续性,能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评价, 对自己的成绩和缺点进行分析、批判,能积极地吸取他人好的东西。自控意志力——也可称自我约束力,一般情况下表现在执行集体决定坚不坚决,组织纪律观念强不强,当个人利益和全局发生冲突时能否以大局为重,能否有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的宽阔胸怀等方面。攀登科学高峰,首先迎接的不一定是成功很可能是挫折和失败,自控意志力也就体现在逆境中。要在克服内心障碍中培养自控意志力。一般说来,大学生战胜自己的内心障碍比战胜外部的困难更大。特别是内心矛盾尖锐的时候,就更难以从自我中解脱出来。因此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保持毅力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和自己的负面性格斗争。

参考文献

[1] 杨丽珠.儿童人格发展与教育的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2] 肖晓滢.儿童自控发展研究简述[J].心理发

展与教育,1991(2).[3] 邹丹杰,张灵聪,林钟敏.大学生学习自我控制量表的修订[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5(1).[4] 于国庆.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J].心理科

学,2005(6).

下载关于大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大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调查报告: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调查报告: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摘要: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大......

    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

    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 教育目标:使学生明确自我监控的价值; 初步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 教育重点:自我监控的价值 教育手段:教师主讲;学生讨论;多媒体课件辅助。 一、导入: 平常,我和......

    培养孩子自我保护能力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对儿童进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内容提要]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综合能力的体现,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自我防范能力、自我救护能力、自我调整能力和自......

    大学生综合能力调查报告

    大学生综合能力调查报告 大学生综合能力现状: 实践与创新能力。这次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现状不容乐观。仅有约16.7%的学生能经常将自己的创新灵感应用于实......

    大学生理财能力调查报告

    “天下第一山”——泰山姓名:张岩学号:20305081215专业:财 务 管 理班级:财管 0812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

    浅谈大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自我培养

    浅谈大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自我培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科技发展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国家安全提供了重......

    大学生自我期望调查报告

    大学生自我期望调查报告 学院:法学院 班级:法学一班 姓名:林柏松 完成日期: 2011年1月30日一、 摘要 本次调查,主要围绕与在校的大学生,对他们的自我期望进行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报告创新是一个名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陶行之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身为大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