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心源自能力,能力来于实践——某某大学某学院张某某的个人简历(模版)
信心源自能力,能力来于实践——某某大学某学院张某某的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基本资料
I
信心源自能力,能力来于实践——某某大学某学院张某某的个人简历
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岗位执行能力以及创新拓展能力。
在快速消费品领域(注:此处应着重叙述你在该应聘企业所在领域的实践或关注)2003年某7至2003年9
6个
信心源自能力,能力来于实践——某某大学某学院张某某的个人简历
12
3信心源自能力,能力来于实践——某某大学某学院张某某的个人简历4、5、可以使其他的一些所获成绩,如校园活动、演讲比赛中的获奖等 其它(注:本类别你可以根据你的实际情况自由安排内容)
其他条目1、2、3、可以是你所获得的奖学金一览,如(2002年院系一等奖学金等)可以是你所考取的各种证书,如(20022004年获得英语六级证书)、《某某报刊》发表作品六篇,作品见附件)
4、5、其它(注:本类别同样是你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来自由安排内容,如挑选你的某个专长,重点罗列)
从业观点1、2、信心源自能力,能力来于实践——某某大学某学院张某某的个人简历
3、(注:本类别主要是用来写下你的一点观点,无论是对自己的评价还是对行业或这份工作的看法,真实且富有激情)
注:简历中红色字体为不为本简历的使用者提供独家所有!
第二篇:三明学院加强中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暂行办法
三明学院加强中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暂行办法
根据《三明学院服务海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进一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性教学的需要,切实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制定本办法。
一、基本原则
坚持“按需派遣、重点培养、保证质量、学以致用”的原则,分批次、有计划,将中青年教师选派到生产科研和社会实践第一线,切实采取措施提升中青年教师的工程或专业实践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选派对象
年龄45岁以下专业课教师、专业基础课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力争到2012年全校参加社会实践的教师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25%
三、实践途径
1.中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列入校、系两级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学年教师培训计划。
2.中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原则上到生产、科研等社会实践第一线。(1)工科类专业教师社会实践以工程实践为主。主要采取到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挂职锻炼、从事研究工作等方式;(2)文、理科类专业教师社会实践主要通过参与重大管理决策的调研、论证,国情、省情、市情的调查,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部分专业可采取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等方式;(3)师范类教师可到中小学进行教育教学实践;(4)也可选派部分中青年教师到乡镇挂职锻炼。
3.中青年教师的社会实践应密切结合所接受实践单位的科技开 20
发、技术服务、经营管理、合作研究等工作,尽快熟悉实践单位的生产、经营、开发和管理等业务,在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及应用。
4.实践时间原则上为3-5个月,一般应集中安排,特殊情况者也可分阶段完成。鼓励中青年教师利用课余和寒暑假时间参与社会实践。
5.社会实践原则上由各系根据学校计划和要求自行安排。
四、工作程序
1.每年5月份,人事处会同教务处根据学校学科、专业发展需求和现有师资状况,制定中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计划,并报请校行政会议研究审定。
2.各系按学校计划确定参加下一学年社会实践教师名单,填写《三明学院教师社会实践审批表》,签署具体意见后报人事处审核。
3.人事处将拟参加社会实践人员名单报校行政会议审批。
4.各系、参与社会实践的中青年教师须与实践接受单位商定实践内容,明确岗位职责、工作目标和任务,签定工作任务书,并报人事处备案,作为考核的依据。
5.实践结束后,人事处会同教务处、相关系认真审核本单位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工作提交的书面总结和实践基地对青年教师的鉴定,并纳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
五、管理与考核
1.各系结合学科及专业特点积极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并与基地签定培养协议,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每个系原则上至少建立1-2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
2.各系对中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工作要高度重视,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加强对青年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的管理,定期或随
机到现场检查并指导。
3.中青年教师在实践锻炼期间须完成不少于3000字的专题调研报告和不少于2000字的实践总结(分别送交人事处和所在系)。
4.人事处、教务处和相关系负责对参加社会实践的教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考核、评先评优、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及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级。考核不达标者,学年考核不合格。
六、待遇
中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任务,视为社会实践期间完成基本教学工作量,其校内岗位津贴按其职称相对应岗位以及考核等级核发。(1)优秀者享受100%岗位津贴。(2)称职者享受70%岗位津贴。(3)基本称职者享受40%岗位津贴。(4)不称职者不享受岗位津贴。
七、本规定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主题词:综合发展规划服务海西意见
中共三明学院委员会办公室 2009年1月5日印发
(共印50份)
第三篇:渤海大学数理学院注重学生专业主修能力培养
渤海大学数理学院注重学生专业主修能力培养,成效显著
渤海大学数理学院以学校实施完全学分制和进行专业调整为契机,围绕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家特色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我们在指导思想上坚持“理论实践并重,能力素质为先”的办学理念,在教学内容上坚持“基础性与先进性相统一,应用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组织上坚持“夯实基础,分流培养,突出个性,全面发展”的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育创新,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学生专业主修能力的培养方案的设计与训练。所谓专业主修能力就是在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上设定的具有一定专业特长性质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这种专业能力是一定专业人才在一定就业岗位上最主要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自我选择和自我设计,并且学院对每个模块都指派专门的指导教师进行日常指导,以使每个模块的教学和培养方案都落到实处。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遵循“以创新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以特色为追求”指导思想,形成了以“厚基础、宽口径、强素质、重能力”为主的办学特色。我们以教学实践技能养成训练为重点,对学生进行动手训练、操作训练等实践活动。通过开设数据结果,C语言程序审计、数学模型与数学软件、计算方法等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所学算法语言进行编程、简单软件开发以及较强的数字计算能力和算法分析能力。
在突出实践特色的教学改革方面,结合数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加强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联系,开设了《数学建模》课程,并通过开展数学建模实践训练和参加各类数学建模竞赛和全国数学
竞赛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
展空间和条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
内容,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研究的意识,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物理学教育专业我们把物理实验动手能力与物理教师的岗位相
结合,确定的主修能力为物理实验设计能力。包括基本仪器的使用能
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演示教具研制能力。
按照主修能力的分解,我们分阶段对学生进行了系统训练。大一
奠定基础,加强学生实践训练。学生没课时,可随时到实验室自主进
行物理实验技能初步训练。大二技能养成,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
趣与潜能,使学生广泛参与到物理实践中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实
验项目作开放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实验中,教师起引导
作用,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进一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实验教学模式。大三实验技能提高,在近代物理实验项目中选择一
些有代表性的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由学生根据实验
目的,在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创造
性思维和实验活动。
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此举大大激发了
学生学习趣与潜能,使学生广泛参与到实践中来,在实践中培养、提
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促进了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学院制定了鼓励
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和科技实践活动的相关政策。凡在学科专业竞
赛中获得国家二等奖或省部级一等奖以上的学生,相应的实验课程成绩可记为优秀,以此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实验及各项大赛。两年来学生在数学建模和数学竞赛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中获国家级
奖励37人次,省级奖励191人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使他们开阔了眼界,了解更多的前沿知识,培养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能
力,同时也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增强,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近两年来,学生的就
业率在98%以上,一直保持了较高水平。
渤海大学数理学院
第四篇:以课题研究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实践探索
以课题研究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实践探索
浙江省洞头县教育局教科室(325700)叶文生
摘要: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个突破口,我们通过充分发挥教科研室的教科研引领作用,引导教师明确课题研究的“两化”策略;搭建课题研究“三台”;奏响课题研究“四步曲”; 以“七抓”来提升教师的课题研究水平,使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应用有机结合。使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有效策略得以推进和应用,从而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课题研究 教育教学能力 教科研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教学能力是现代教师必备的素质,是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题研究是教科研中最重要的形式。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可以通过教师课题研究来得以体现,教师的课题研究主要包括课题的选择、课题计划的落实、课题的文献研究、课题实践课的操作、课题的总结汇报和课题相关论文及案例的撰写等方面的技能,课题研究的过程往往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过程。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学校通过课题研究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来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已成为学校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中小学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活动,是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之一。课题研究活动,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的钻研,推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增进对教育教学问题的兴趣,还能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尽快找到改进办法,总结经验,寻找和创造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不仅如此,它对教育理论的发展,也会作出一定程度的贡献。
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纷纷开展课题研究。由于我县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存在着一些困惑,主要表现在课题研究的功利性、浮夸性与无效性。一些教师仍存在着把课题研究等同于写一篇教科研论文。课题研究与撰写科研论文的不同在于它的计划性和实践性,课题研究需要严谨的科研方法和技能,更需要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因此,我们深切地呼唤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要注重方法和过程,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立足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为工作思路,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着力点,创新教学研究机制,有效地促进了校本教学研究的开展,推进了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从而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主要做法及措施 1.加强对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
课题研究是校本研究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校办学层次最有效的途径。为了强化课题意识,提高广大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识水平,我们借鉴《杜郎口教改经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深入推行《进一步加强校本教学研究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课题研究与我们的日常教学密切相关,教学中的问题即课题。使广大教师清醒地认识到,课题研究离自己并不遥远。开展教学改革实验,实验教师不应该是一个课题研究被动的实施者,而应该是主动的实践者。2.充分发挥县教科研室的教科研引领作用
选题是开展课题研究的第一步,也是搞好课题研究的关键性环节。县教研室学科研训员要引导学校学科教师进行科学选题,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研究传统、研究优势等确定研究题目,并将研究题目阶段化,明确每个学期的研究重点。对县级及以上立项课题,县教科研室要加强过程管理,要定期开展课题负责人培训会(每年4月)、课题研究汇报会(每年3月)、课题成果展示会(每年10月)、课题相关论文(案例)评比(每年12月)和不定期检查或抽查等形式,以促进和帮助教师实施课题研究,提升课题研究的质量。
县学科研训员要将研究题目明细化,使学校每个教研组都有自己的小课题,使每个实验教师都有一定的研究任务。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突出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围绕“优化教学流程,构建有效课堂”这一中心课题,逐步形成“课题到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的良好风气。
3、明确课题研究的“两化”策略(1)大课题研究专题系列化
“以学定教,以学论教”。把一个重大课题做好、做实、做活,往往可以在短短的几年内打造出一批名校,培养出一批名师。为此我们以 “区域推进小班化教育的行动研究”作为全县小学的重点实验课题;以“优化课堂教学流程,构建活力课堂”作为全县中学的重点实验课题。努力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制定各学科教学建议,强化“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的理念。教师讲解不超过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低于30分钟。强调学生自学,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做到六行并举,即“真听、实练、勤思、善问、能议、敢评”,同时掌握和推行练习的基本方式:提问、对话、复述、争辩、阅读、默写、摘抄、作业、实验、设计、小结、表演、游戏等。
要注重教科研形式的创新。围绕“优化教学流程,构建有效课堂”研究活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研活动,引导教师研究常态课、执讲示范课、参评优质课,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大胆探索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新思路,在提高学生自 学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同时提高教学能力;我们还要引导教师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健全心理品质的研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心态和符合自身实际的理想,在促进学生知能情意行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引导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选择教学情境中的真实问题作为小课题。开展团队式的集体课题行动研究,集思广益,群力群策,发挥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共同解决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切实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打造优秀的研究团队。
要强调活动推进,典型带动。教科研室要进一步发挥青年教师研修班的教学引领作用,进行教学视导以及教学能手、课堂教学双十佳、优质课评选等活动,认真督促教学建议的落实,及时召开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学校要形成符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各学校要结合实际,明确教学改革的主攻目标,确定教学研究的课题,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和评价方案。经过三年的努力,全县形成以一些学校为代表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先进典型。要组织各级教学能手、县市级以上课堂大赛的获奖选手、名师、市级教坛新秀等优秀教师,与农村青年骨干教师结成“师徒”,签订带徒协议,明确双方责任目标。(2)小课题校本科研教学一体化
课题研究校本化。从学校、教师、学生等方面的实际出发,为了解决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困难,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选取相关问题作为课题,挖掘学校潜力,利用学校及社区的资源展开研究。将课题研究与常规性教研活动结合起来,将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理论学习、问题探讨、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渗透到日常的教研活动中,让常规性教研服务于课题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让教师们做到教学中研究,研究中教学,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教学。
4、搭建课题研究“三台”(1)搭好网络学习与交流平台
现在,电脑网络正以方便、快捷、容量大、交互性强、直观等优势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电脑网络是我们学习与研究的有力工具。我们要充分利用本县教育教研部门和学校网络,为广大教师构建了一个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尤其是在我县教师研修网上开设了“教育科研”版块,及时展示了我县教科研的最新资讯和最新成果。同时鼓励教师们建立个人主页或博客,主动地将自己在教学与教研中的认识、做法、体验和反思发表在上面,加大交流和学习的力度,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2)搭好课堂展示与切磋平台
课堂既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教科研的主渠道。我县各学科研训员要积极开展了“说课比赛”和“教学案例”评选。要举办好“各学科集体备课会”。把课堂做为课题研究的主要 空间,让实验教师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见解,运用在研究中所掌握和领悟的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创新能力。(3)搭好成果收集与呈现平台
我们的课题研究虽重于过程,但也不忽视其结果。积极收集、整理研究过程的资料,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课题本质的理解与认识,有助于我们对课题成果的总结与推广。同样,重视对课题成果的收集与归纳,有助于我们对课题的全面了解与深化。我们要不惜花费经费收集、整理、出版《学科优秀教学案例集》、《优秀课题研究相关论文和教学案例集》等。
5、奏响课题研究“四步曲”
通过这一课题研究的开展,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弹奏好课题研究的“四步曲”,才能让教师在研究中幸福成长。
(1)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基础
通过自主读书、校本培训、专家引领,教师接触了与课题研究密切相关的一些教育理论,学习了一些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掌握了一些开展课题研究所必备的知识与能力。(2)实践—是教师专业成长关键
教育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大凡成功的教师都注重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只有注重实践应用的学习,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只有将学习与实践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们的实践就是教育教学活动,就是在实践中进行课题研究。(3)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动力
“教师即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做研究型的教师是新时代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同时只有以教师为主体的群体性教育科研,才能使教育科研与学习培训、教育教学实践有效地沟通起来,才能使广大教师感受到发现与探究所带来的喜悦与乐趣,也才能让一般的教师成为骨干教师,成为学科带头人,成为研究型教师。(4)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保障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要求教师学会反思,即强调教师从反思入手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这又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 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
6、以“七抓”来提升教师课题研究能力
教科研的实践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教师科研知识的掌握运用程度,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坚持“以课题带动课改,以课题提升课改”的理念,推行《洞头县教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及《洞头县教科研成果级别认定办法和奖励条例》等制度,开展教育行动研究,推广案例(叙事)研究方式,切实优化落实课题的过程研究与管理,提高科研实效,形成新的教学改革增长点。
一抓课题的选题方向。教科研课题的选题,是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第一步,也是课题研究的重要一环。我们根据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与难点、我县教育发展的县情、教师专业成长的兴趣点和疑难点等因素确定了《洞头县教科研课题选题指南》,引领教师投身课题实践、取得成功。另外结合实际,确定了县二大主干课题,学校主干课题也进行子课题的研究,形成系列化,把课题做实做深。
二抓课题方案的落实。课题申报立项后,我们要邀请了教科研专家教授等来洞头开展教科研知识培训,召开教科处长会议和课题负责人培训会议,这样将课题的计划纳入学校总体的教学教研计划和教师的自觉行动中。使课题的实践操作有纲可循,有序可做,使课题的研究方案得以有效落实。
三抓课题的学习准备。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主要是指进入文献研究阶段和反思计划方案阶段。如何促进教师在课题研究阶段的学习呢?我们在工作形式上要根据教科研部门内部重组人员的特点和优势,开展以新课程实施、校本研训、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主题的专题调研活动,将课题调研的工作重心从关注理念的培训转向学校、教师实践行为的提升。总之,教师在课题研究的学习准备是进行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
四抓课题实践课的质量。课题实践课就是围绕教科研立项课题的研究主题和操作要素而设计的,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课例。上好课题实践课是开展课题研究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科研课题实施过程的集中表现。课题实践课的质量,关系到课题研究的成效,关系到教师有效应用课题理念和操作方法的水平。因此,我们开展课题实践课展示交流和课题实践课说课稿评比活动,力促课题出精品。
五抓课题的汇报工作。在课题专题调研中,我们要求学校定期召开课题研究负责人汇报会,交流科研体会,这是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
六抓课题相关论文的撰写。要求教师像撰写教研、教育日记那样,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探索。经常撰写课题的研究相关论文和体会,充实和丰富课题研究的内容,不断提升自己的科 研水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从而增强研究者的自信心。
七抓课题材料的整理。我县教科室于2003年开始实施课题材料档案袋管理制度,要求每一个县市规划立项课题都必须建立 “课题档案袋”。及时收集、整理、归档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开展者和参与者所取得的成果,并作为课题结题时,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的重要凭证。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年来,我们全县19所中小学1000多余名教师,100%参与校本研训,90%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15%个人立项承担科研课题,中青年骨干教师(中级职称)申报课题研究的比率占研究总数的75%。各学科在温州市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评比中一等奖获奖人数占参赛总人数的60%,初中有六个学科获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数学、科学等四个学科均获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其它学科也均获得二等奖靠前名次,这样的总体成绩在市名列前茅,今年我县教科研成果认定显示: 全县中小学教师省市级以上获奖及发表的论文案例达342篇,比往年平均数提高了50%,特别是我县教师在省级以上正式刊物发表的论文达19篇,比去年多12篇,提高了171%。
我们要充分发挥教科研室的科研引领作用,通过引导教师明确课题研究的“两化”策略;搭建课题研究“三台”;奏响课题研究“四步曲”; 以“七抓”作为教科研培训的突破口,以课题调研来指导教师课题研究,力求体现课题研究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使课题研究与教育实践应用有机结合。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有效策略的推进和应用,将成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提高我县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起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在今后的教师发展过程中,我们要认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关键问题,要从我县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强化以课题研究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实施策略。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改革为目标,实施“教科研兴教、教科研强校”战略,按照“务实、管用、先导、求精、创新”的思路,从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开展教科研工作,深化素质教育,强化质量管理,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以科研促质量,以科研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铁军,陈敬朴 《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7、3 [2]杨单宏,张化万《小学教师教育研基础》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8 [3]叶文生,中小学课题相关论文的撰写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7 [4]叶文生 以课题调研来引领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8 作者单位:洞头县教育科学研究室 姓名:叶文生
联系电话:0577 63485025 手机:***
邮箱:wzdtjks@163.com
第五篇:教师教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三位一体模式探新 - 兰州城市学院
教师教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三位一体模式探新
——以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为例
秦积翠张海钟
(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摘要:探索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模式,是当前国家对高等学校提出的明确要求。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依据国家政策精神和学校要求,以学院的学科特色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探索出了“改革课堂教学形式方法,创新校内实践培养机制,拓展校外实习实验基地” 的三位一体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实践能力;创新模式
①②
2007年以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等政策文件,针对高等教育发展方向问题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合理定位、各展所长,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鼓励因校制宜,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 建立开放式、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等明确要求和指导性意见,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新要求。
一、“三位一体” 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政策背景
兰州城市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了“三个突出、一个提高”的人才培养策略。即:突出学校应用型专业建设;突出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突出科研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鼓励各二级学院积极创新,探索具有应用型大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背景下,我们积极开展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研究,在实践中创立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校内实践培养机制——拓展校外实习实验基地的“三位一体”的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①作者简介:秦积翠(1974-),女,汉族,甘肃永昌人,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讲师,硕士,主
②要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张海钟(1963-),男,汉族,甘肃靖远人,教授,兰州城市学院
教育学院院长、幼儿师范学院院长,主要研究健康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女性心理学及高等教育学。
基金项目: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兰州城市学院立项)《城市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改革研究》项目成果之一。
二、“三位一体”实践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一)“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过程论
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为三位一体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教育学理论基础。“教学做合一”的涵义是:“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① “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即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要遵循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必须要眼中有学生,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即学生获得的知识必须能解决实际问题,或者是,学生获得的理论知识必须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即“学”与“教”的核心都是为了“做”。“做”就是实践,就是应用,就是“学”与“教”的归宿。可见,陶行知先生非常注重学生实践知识的积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陶行知先生认为,“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出路”、“做的最高境界是创造”,做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进一步创造、进一步发明,“做中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和国家提倡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精神不谋而合。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为三位一体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心理学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也就是说,儿童的认知得到发展,要让其与周围世界接触,在周围世界中实践并创造。在实践中提高儿童的认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也就是提倡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传统教学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由于过分注重按照统一的教学与实习模式要求学生,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参与实践的主体意识淡薄,被动参与实践锻炼的现象比较普遍,学生容易在实践中敷衍了事,实践能力提升收效甚微。”②只有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解决了实际问题,学生体验到了成就感,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让其知道理论知识
不足、欠缺,需要进一步弥补和充实,学生才愿意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并主动建构、主动创新。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同时要在课外提供实践机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另一方面要 “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其自身的特点、爱好、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由“由被动型实践转化为主动型实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取向、积极的实践态度,使其在主动参与实践中不断提升专业能力。”③
三、“三位一体” 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式创新
(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改革以体现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为目标,主要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考核评价办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教学内容方面,从教育实际出发,教育学院严格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课程设置模块,并邀请实习基地领导、教师参与课程设置方案改革研讨会,重新设置和修改了课程计划,以落实“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育人理念。教学方法方面提倡并进行了灵活多样的实践探索,如,张海钟教授的研究成果发布记者招待会法,模拟国际大专辩论会法,自己命题自己答法,纲要信号加教师讲解法,小组讨论、大班讲课法,自学指导单双号相互问答法,模拟今日说法,研究文献报告讨论法,随堂实验报告法、自学研究手抄报法等十种教学方法,④增加学生了自主学习、实践学习的时间和内容,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和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得到了学院教师的推广和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当然需要能反映教学过程的考核评价办法。“传统的学业考核与评价方式以知识考核、结果考核为主,采取单一的试卷考核,忽视了学生实际操作应用能力考核和过程考核,导致学生掌握知识靠临时的死记硬背,不能牢固理解运用”⑤学院提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如,写读书心得、应用性论文、研究报告等形式,试卷命题也以能体现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性问题为主,如:教学法课程的命题设计,教师以教学设计题、考核学生课堂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应用题为主,而不是单纯依靠死记硬背就能应付考试过关的死的知识点为主。如果要顺利获得合格的考试成绩,需要学生平时课堂学习积极思维、大胆创新、主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解决问题的思路、应变能力等长期积累的实践技能。这种转变,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机械变为灵活、由刚性变为弹性。
(二)创新实践培养机制
1、创新培养途径,聘任实践导师,提高实践技能
由学科教师兼任导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课外科研、竞赛立项、教育实习等方面给与全面指导。如,毕业论文的指导,从论文的选题、写作思路、一稿、二稿、三稿的修改、写作格式要求等方面给与全面指导。导师制的运用,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学院教师指导学生获得“甘肃省第八届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全国高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一二三等奖”表演唱《口弦轻轻吹》获得“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甲组声乐类一等奖”、学院8个课题获得“校第二届挑战杯学生学术课题立项”
2、成立学生社团,选拔院长助理,搭建学习的平台
为了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将课内知识学习内与课外业余生活结合起来,成立了具有学科特色的学生社团,兰城心理学社、兰城教育学社、兰城特教学社、兰城管理学社、兰城艺术学社,将三个专业,五个方向的学生全面吸收进来,积极开展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系列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课外活动,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挑选优秀学生担任院长助理,辅助检查学院教学、学生、卫生活动,坚持读书报告会制度,阅读经典、阅读教育学心理学名著,并且积极配合团总支、学生会及其各类社会团体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评价机制,规范实践过程
为了保证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训练的规范化、制定了《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考核办法》、《兰州城市学院幼师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技能训练规定》、《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全实践教学技能训练管理办法》、《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校园艺术周活动办法》。从教师口语、三笔字、教学设计、讲课、说课、课件制作、技能训练时间的安排、检查指导、考核评估、奖励措施等方面给与了明确的指导和要求,有力保障了师范生实践教学技能训练扎实有序开展。
(三)拓展实验实习基地
1、建立实验基地,积极推进校地合作
学校与兰州市第三十四中学、兰州市安宁区银滩路小学、甘肃省妇女联合会幼儿园建立合作办学关系,并分别挂牌“兰州城市学院实验中学”、“兰州城市学院实验小学”、“兰州城市学院实验幼儿园”,坚持“基础教育导向,先进理念引领,深度融合研究,实验特色突出”的理念,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交流、保证精质施教、创新高等学校与普通中小学、幼儿园联合育人机制,共同推进双方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认真贯彻《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理念,聘任实验中、小学、幼儿园近30名名师担任教育学院实践课程导师,定期到学院提供公开教学示范课程,指导学生教育教学实习。同时选派20名教师分别到实验中学、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挂职校长助理、园长助理,体验中小学、幼儿园教学内容和方法。安排组织3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到中小学、幼儿园课程观摩教学比赛;选派优秀教师到实验基地做课题研究学术报告,共同申报课题研究项目;双方合作组织学生课堂教学设计、演讲比赛,联合创办“基础教育学刊”,真正做到“教”、“学”、“研”相结合,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和高等学校共同培养教师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各自独立、封闭办学的牢笼。
2、建立实习基地,服务地方基础教育
成立了由学院领导直接负责的教育实习办公室,对全院教育实习、见习专门负责,制定实习办公室主任职责,明确实习、见习任务,规范管理教育实习、见习。学院与省内地方3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特教学校、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双方共派优秀教师担任实习、见习指导教师,共同考核学生实践能力;延长教育实习时间,由过去的2个月实习延长为3个月;选派优秀学生到实习学校和地方中小学、新疆实习支教、置换培训,服务地方教育。
四、“三位一体” 实践能力培养的成效总结
经过系列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学生的技能训练动机兴趣更加强烈,学生的基础教育学校教师意识更加明确,教师深入研究基础教育的热情更加高涨,实验学校教师的教育科研信念更加强化,实习学校的合作关系更加牢固。2011年和2012年,实习学校和指导教师反馈,学生的备课、说课、上课、多媒体课件制作、艺术活动指导、班级管理方法、心理辅导技能明显好于往届学生。参考文献:
[1]申林静.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19.[2][3]汪丞,严文清,夏力.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三S”模式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3,(1):71-72.[4]张海钟.高校心理学课程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实践与理论探索[M].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2(2):78-80
[5]李儒寿.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湖北文理学院“211”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2,(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