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职业大学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思考与实践(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14:16: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天津职业大学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思考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天津职业大学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第一篇:天津职业大学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天津职业大学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天津职业大学本着“服务为本、应用为根、质量立身、卓尔不群”的办学理念,2006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在示范校建设契机下,举全校教师之力,全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资源库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CDIO”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社会服务等,创新了“课证融合„准技师‟”、“基于教学工厂理念”、“旺入淡出,工学交替”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到目前为止学校共有335名教师、359门课程通过教学能力测试;共有14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34门课程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学校综合实力获得了明显的提升。2009年10月,我校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的示范校验收。

学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遵循“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滨海新区企业说了算”的理念。在滨海新区九大产业功能区中,天津港保税区、天津空港经济区占据了先进制造业产业区、临空产业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临港工业区、海港物流区、中心商务区和天津港等多个重点经济发展区域。天津滨海新区对于多元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同时,作为滨海新区经济重点之一的制造型企业中,大量先期招聘的一线操作工基础素质相对较低,理论水平低,技术技能单一,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第三极的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遇到了操作性人才供应绝对量和相对量双双不足的制约,急需具有社会培训资质和能力的高等职业院校给力人力资源供应和培养。在这样的内部外部条件下,我校被教育部天津市政府联合授予为“滨海新区紧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涉及滨海新区主要支柱产业及800余家企业。我校已派两名同志常驻保税区人事劳动局,进一步落实区校企合作项目,推动区校企深度合作。在与滨海新区的合作过程中,我们努力开创和发展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工学结合为核心,顶岗实习为标志”的人才培养模式。我校现有近300名二、三年级学生在天津港保税区、空港经济区的企业中实习,大部分是在天津伊利乳业有限公司、天津汽车模具有限公司、柳工机械(天津)有限公司这样的大型现代化企业中顶岗实习。

天津职业大学本着“服务为本、应用为根、质量立身、卓尔不群”的办学理念,2006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在示范校建设契机下,举全校教师之力,全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资源库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CDIO”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社会服务等,创新了“课证融合„准技师‟”、“基于教学工厂理念”、“旺入淡出,工学交替”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到目前为止学校共有335名教师、359门课程通过教学能力测试;共有14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34门课程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学校综合实力获得了明显的提升。2009年10月,我校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的示范校验收。

学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遵循“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滨海新区企业说了算”的理念。在滨海新区九大产业功能区中,天津港保税区、天津空港经济区占据了先进制造业产业区、临空产业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临港工业区、海港物流区、中心商务区和天津港等

多个重点经济发展区域。天津滨海新区对于多元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同时,作为滨海新区经济重点之一的制造型企业中,大量先期招聘的一线操作工基础素质相对较低,理论水平低,技术技能单一,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第三极的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遇到了操作性人才供应绝对量和相对量双双不足的制约,急需具有社会培训资质和能力的高等职业院校给力人力资源供应和培养。在这样的内部外部条件下,我校被教育部天津市政府联合授予为“滨海新区紧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涉及滨海新区主要支柱产业及800余家企业。我校已派两名同志常驻保税区人事劳动局,进一步落实区校企合作项目,推动区校企深度合作。

在与滨海新区的合作过程中,我们努力开创和发展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工学结合为核心,顶岗实习为标志”的人才培养模式。我校现有近300名二、三年级学生在天津港保税区、空港经济区的企业中实习,大部分是在天津伊利乳业有限公司、天津汽车模具有限公司、柳工机械(天津)有限公司这样的大型现代化企业中顶岗实习。

天津职业大学本着“服务为本、应用为根、质量立身、卓尔不群”的办学理念,2006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在示范校建设契机下,举全校教师之力,全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资源库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CDIO”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社会服务等,创新了“课证融合„准技师‟”、“基于教学工厂理念”、“旺入淡出,工学交替”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到目前为止学校共有335名教师、359门课程通过教学能力测试;共有14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34门课程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学校综合实力获得了明显的提升。2009年10月,我校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的示范校验收。

学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遵循“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滨海新区企业说了算”的理念。在滨海新区九大产业功能区中,天津港保税区、天津空港经济区占据了先进制造业产业区、临空产业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临港工业区、海港物流区、中心商务区和天津港等多个重点经济发展区域。天津滨海新区对于多元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同时,作为滨海新区经济重点之一的制造型企业中,大量先期招聘的一线操作工基础素质相对较低,理论水平低,技术技能单一,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第三极的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遇到了操作性人才供应绝对量和相对量双双不足的制约,急需具有社会培训资质和能力的高等职业院校给力人力资源供应和培养。在这样的内部外部条件下,我校被教育部天津市政府联合授予为“滨海新区紧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涉及滨海新区主要支柱产业及800余家企业。我校已派两名同志常驻保税区人事劳动局,进一步落实区校企合作项目,推动区校企深度合作。

在与滨海新区的合作过程中,我们努力开创和发展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工学结合为核心,顶岗实习为标志”的人才培养模式。我校现有近300名二、三年级学生在天津港保税区、空港经济区的企业中实习,大部分是在天津伊利乳业有限公司、天津汽车模具有限公司、柳工机械(天津)有限公司这样的大型现代化企业中顶岗实习。

在我校的校企深度合作实践中,一些新问题不断涌现,比如:校企双方的利益点不交叉重合,学校一方积极参与,企业一方消极应付,致使校企双方的合作难以深入;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因为缺乏适于企业开展的操作方案和监控制度,企业不可能真正融入其中,以致无法发挥作用;在校企双方合作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利益驱动机制和具体的实施细则,导致校企双方特别是企业一方无利可图,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处于难产境地。鉴于校企深度合作的问题层出不穷,高职院校应与政府部门、企业共同制订校企合作有关政策制度,想方设法化解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共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学校、政府和企业构建能够基于多赢、诚信、融通基础上的合作体制。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开展广泛社会培训,是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要、开放办学的有效途径,既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提高技能,也有利于高职教育更紧密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学校今后将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全面、深度合作,多层次、多形式、多方位、多主体,达到多方共赢与良性互动。同时,学校将加大社会培训的力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开展多种面向行业企业的社会培训,为行业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在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天津职业大学关于开展社会培训工作情况的汇报 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实施以来,我们在市领导的关心和市教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的等政府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开展社会培训,服务经济建设,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期间,兴国市长指示我校做大社会培训规模之后,我们加大了开展社会培训工作的力度,专门成立了合作教育办公室,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统筹校企合作与社会培训工作。兴国市长对《天津市职业教育代表团赴澳大利亚学习考察报告》的批示意见和在市发改委《关于在我校率先开展培训工作的报告》上的批示意见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大做强社会培训的信心。我们积极与天津港保税区、空港经济区、市民政局、市人保局合作开展社会培训,服务天津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我校作为国家示范校的优势资源,向全国高职院校示范辐射;努力开拓境外合作交流渠道,开展境外培训。截止11月底,我们已经完成5890人次,还有一些项目培训正在积极推进之中。现将我校近期所做工作汇报如下。

1、与政府部门合作,服务地方经济

(1)拟成立“天津港保税区、空港经济区与天津职业大学区校企合作理事会”。经多次协商,现已草拟了《天津港保税区、空港经济区与天津职业大学合作共建协议书》和理事会章程,我校已派两名同志常驻保税区人事劳动局,进一步落实区校企合作项目,推动区校企深度合作。

双方合作的第一个项目——天津港保税区蓝领公寓(进驻公寓的蓝领工人约1.4万人)人力资源培训工程已经启动,目前正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调查,并组建培训教师队伍,制定培训计划。

(2)已与保税区共同构建了2861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联络网,完成了企业培训需求调查。

(3)与中华直升机、伊利乳业、软通动力、中辰番茄、柳工机械、天汽模具等企业已经达成合作意向,以上企业作为我校的实训基地,通过冠名班、接受学生实习、教师下企业实践、开展员工培训等形式开展深入而广泛的合作。现已有215名学生在以上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4)市人保局对我校开展培训工作给予大力扶持,在《关于支持天津港保税区与天津职业大学开展职业培训合作有关问题的批复》中提出十条意见,全力支持我校与保税区合作开展职业培训。

(5)与市民政局合作,开展养老机构院长培训。自去年以来,针对全市306所养老院、敬老院的院长开展培训,已连续举办六期培训班,培训了来自市内六区以及西青区、滨海新区、蓟县、静海的养老机构院长243人,第七期的武清班也将于11月下旬开班,将培训30人。年底将全部完成培训任务。

(6)与市民政局合作,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目前已完成四期养老护理员培训班,共培训178人,学员均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培训结业证书。

(7)9月初与滨海新区教育局达成三点合作意向:一是职业大学与新区两所高职院校合作,促进新区两所高职院校有较大的发展;二是对新区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技能、素质培训;三是与新区企业进行深度合作。

(8)在加大已有存量培训的基础上,与市经协办、滨海新区教育局、保税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扩大外地来津务工人员技术培训、农民工城市化培训等增量培训力度,以适应天津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项目正在积极推进过程中。

2、发挥资源优势,示范辐射国内高职院校

(1)3月——11月,我校共接待来自国内高职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行业协会来访团组 39个,累计接待446人次,通过座谈、参观等形式,介绍和宣传的示范校的建设成果,也宣传了天津的高等职业教育。

(2)7月,与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和化工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联合组织了“高等学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来自全国45所院校的108名教师参加培训。培训结束后,由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组织鉴定考评,合格者核发国家职业资格技师证书和教育部颁发的骨干教师培训合格证书。

(3)10月,与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培训中心共同举办了“示范校课程设计及课堂教学交流研讨会”,来自全国44所高职院校的教学骨干141人参会;与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共同举办“职业院校课程建设实务操作专题研修班”,来自全国30所高职院校的教学骨干73人参会。进一步扩大了天津职业教育在全国的影响。

(4)与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新疆职业大学、新疆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接受进修学生和研修教师共计348人,还派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当地讲观摩课或讲座,加大了辐射范围。

3、积极推进境外交流与合作

(1)3月至9月,分三批接收香港岭南大学97名学生来校,开设普通话水平测试精修课程及相关专业的实务培训课程,每批学生在我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研修。学生在离校留言中,用“天津一月,胜港十年”来总结活动收获,今后将继续加大合作深度,拓宽合作范围。

(2)与台湾中台科技大学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每年由我校负责对中台科技大学等6所台湾高校的眼视光专业的学生进行验光配镜高级培训,并通过天津市劳动部门考取“眼镜验光员”和“眼镜定配工”工种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每年鉴定人次为1200人次。11月,中台科技大学健康科学院与我校眼视光工程学院草

拟培训协议并进一步商榷工作方案;同时我校已与市人保局申请,拟派考评员带培训、鉴定试卷赴台开展培训鉴定工作。

4、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今年已经完成鉴定3670人次;为天津重型机械厂、云南保山地区教育局、隽思印刷有限公司、财富豪为酒店等单位开展师资和员工培训456人。

5、草拟了《关于对天津市进一步开展社会培训工作的建议》,从培训管理体系、培训层次和配套支持政策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第二篇: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要注意用科技工作的成 果丰富或更新教学内容,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温家宝总理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 注意把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与就业准入以及解决就业问题结合起来,把职业资格认定、职业等级评定和技能型人才的选拔结合起来。教育部周济部长也指出,要加快 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增强主动为经济社会服 务的意识和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它既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我院着力开展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列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根据社会、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积极开展各级各类 技能培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对象的专业岗位培训、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进城务工劳动力培训,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资格培训、认定和考证 工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在为行业、企业和社会做好服务的同时,为兄弟院校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和教学行政管理干部,指导和帮助兄弟 院校开展专业改革、课程建设,社会服务取得里一定成效,能力得以提升。实践中,我们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需要和可能的关系

社 会对技术研发、培训等服务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时效性特点,其多样性受制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时效性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具有较 大关联。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具有明显的产业、行业或区域特点,进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需要根据院校自身特点和优势,选择性地满足社会需求,充分考虑自身 的专业、师资、设施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将社会对服务的需求与自身所能提供服务的可能有机结合起来。

我 院根据水利院校的行业特点和优势,结合安徽农业大省的现实和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趋势确定社会服务的重点。一是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 训、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开展社会服务建设。二是发挥我院水利、土木、机电、机械类的专业优势,与行业、企业在 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合作组织科研技术攻关和技术开发,取得了一批技术成果,其中两项成果分别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和省水利科技进步奖。三是采取多种 形式与企业共同创办企业或者服务机构,提供社会服务,实现共同发展。目前正在实施的典型项目包括:与安徽环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安徽江淮工程咨询 服务公司”,与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合作共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与合肥金德电力设备公司共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维修电工实训室和数控加 工车间实训基地;与安徽省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省水利基建局等单位合作成立工程监理机构。这些项目的实施均借助了我院的行业特点和专业优势,投入少,见 效快,社会服务效益明显。

二、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关系

毋 庸置疑,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大众化快速发展时期,也由于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所扮演的主力军角色,这一阶段性特点决定了普通学历教育在相当长 的时期内仍将是高职院校的“主业”。因此,提高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一要求决定了加强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需 要将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有机统合,以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带动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注意处理好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主辅关系。

(一)以课程建设促进社会服务能力提高

课 程是专业的支点,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主要方面。我院积极探索和创新课程建设模式,构建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精品 课程为重点,以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基础,以构建课程标准和考评体系为保障,融“教、学、做”为一体,全面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我们大幅度修改各专 业主要课程的教学大纲,组织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写教材,建立相应的试题库,将职业资格认证、工种技能鉴定等内容纳入教学,在高职毕业生中推行 “双证书”或“多证书”,在满足在学生考证、就业需要的同时也相应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

(二)以师资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师 资建设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按照“培养与培训结合,引人与引技结合”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和生产实践锻炼,依托行业企 业,采取“联合招聘”、“共建人才库”、“挂职交流”、“互派工作”、“共建考核机制”等方式开展师资建设。“宏观上”构建“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专 业教学团队;“微观上”提升每一位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包括工程设计、施工、组织管理、项目开发和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使他们更好地 胜任社会服务工作,也拓展了社会服务的领域,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做到了师资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的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三)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有机统一

实 验实训的设施、设备等条件是高职专业教育的基本硬件支撑,也是学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基本硬件保障。我院将面向学生的专业教学硬件建设与面向社会的技术服务硬 件建设统筹安排,有机结合。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坚持按照“五位一体”(以教学为主,兼顾生产、科研、培训、鉴定)的要求,建立“生产型”、“产学结合型”、“虚拟型”三类校内实训基地;按照“共建、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与企业建立“共享型”校外实习基地,在充分保障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也为开展社 会培训、考证、鉴定、技术咨询和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提供了较好平台。

三、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与示范作用发挥的关系

我 院是全国百所高职示范建设院校之一,随着示范院校建设的深入,我们对于示范作用的发挥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关系的认识也逐步深化:发挥辐射、影响、帮助、带 动作用是国家示范建设院校应尽的社会义务,同时也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方面。示范作用,包括引领、带动、辐射、帮助等方面的作用,广义上理解,属 于社会服务;带动一般院校共同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必将从整体上提升高职教育的整体社会服务能力,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这是更大效益的社会服务。

基 于上述认识,我院十分重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帮助兄弟院校提高办学水平的同时提高它们的社会服务能力。一是发挥优势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 力。发挥我院水利类、土建类专业的优势,以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安装工程、建筑装饰技术等专业为主,利用暑假面向省内院校 和全国水利院校开展“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和新教师岗前培训,培训重点是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使他们在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咨询、实用技术培训、鉴定 等社会服务的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同时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先进的职业教育方法和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使受训教师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教育理念 有所更新,教学水平有所提高,成为各自院校教学和社会服务的骨干力量。二是构建网络,更好地发挥带动作用。根据地缘和业缘关系,我院与15所 省内专业结构相似的院校和省外水利类院校签订了对口支援、对口交流协议,承担对本地区和水利行业高职院校的带动责任。主要通过对其教师和干部培训、互派干 部挂职学习或指导、互派教师访问交流,共同研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实训项目、共同开发社会服务项目等形式,让更多的院校分享建设成果,在共同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的同时,带动一批院校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三是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为社会服务搭建广阔舞台。我院利用多年来与企业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 和在高职院校中的影响力,牵头成立了我省高职教育的第一家职教集团——江淮(工程)职业教育集团。目前50余家省内外高职、中职院校、企业、社会中介机构加盟集团,为校企合作技术服务搭建了舞台。通过集团内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企业获得院校的技术支持和帮助,院校教师获得实际工作锻炼的机会,提高了社会服务的能力。

总 之,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也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社会责任。在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中,要根据各自学校的特点和优势,把握重点,分 清主次,处理好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和专业建设、发挥示范作用的关系,将专业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有机统合,在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的同时提高服务能力。

第三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 严新英

摘 要:文章根据三年多来在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中的探索,提出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应注意发挥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分清主次,处理好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与专业建设、发挥院校示范作用等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社会服务能力;专业建设;有机统一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要注意用科技工作的成果丰富或更新教学内容,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温家宝总理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注意把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与就业准入以及解决就业问题结合起来,把职业资格认定、职业等级评定和技能型人才的选拔结合起来。教育部周济部长也指出,要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增强主动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它既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我院着力开展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列入自治区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根据社会、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技能培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对象的专业岗位培训、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进城务工劳动力培训,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资格培训、认定和考证工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实践中,我们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根据学院的基本条件和产业、行业、区域特点,围绕行业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处理好需要和可能的关系。

社会对技术研发、培训等服务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时效性特点,其多样性受制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时效性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具有较大关联。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具有明显的产业、行业或区域特点,进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需要根据院校自身特点和优势,选择性地满足社会需求,充分考虑自身的专业、师资、设施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将社会对服务的需求与自身所能提供服务的可能有机结合起来。

我院根据地区纺织行业特点和优势,结合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的现实和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趋势确定社会服务的重点。一是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开展社会服务建设。二是发挥我院纺织机电、机械加工类的专业优势,与行业、企业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合作组织科研技术攻关和技术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技术成果。三是采取多种形式与企业共同创办企业或者服务机构,提供社会服务,实现共同发展。

二、将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紧密结合,以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带动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处理好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关系。

毋庸置疑,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大众化快速发展时期,也由于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所扮演的主力军角色,这一阶段性特点决定了普通学历教育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高职院校的“主业”。因此,提高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一要求决定了加强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将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有机统合,注意处理好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主辅关系。

1.以课程建设促进社会服务能力提高

课程是专业的支点,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主要方面。我院积极探索和创新课程建设模式,构建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精品课程为重点,以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基础,以构建课程标准和考评体系为保障,融“教、学、做”为一体,全面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我们大幅度修改各专业主要课程的教学大纲,组织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写教材,建立相应的试题库,将职业资格认证、工种技能鉴定等内容纳入教学,在高职毕业生中推行“双证书”或“多证书”,在满足在学生考证、就业需要的同时也相应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

2.以师资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师资建设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按照“培养与培训结合,引人与引技结合”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和生产实践锻炼,依托行业企业,采取“联合招聘”、“共建人才库”、“挂职交流”、“互派工作”、“共建考核机制”等方式开展师资建设。“宏观上”构建“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微观上”提升每一位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使他们更好地胜任社会服务工作,也拓展了社会服务的领域,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做到了师资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的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3.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有机统一

实验实训的设施、设备等条件是高职专业教育的基本硬件支撑,也是学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基本硬件保障。我院将面向学生的专业教学硬件建设与面向社会的技术服务硬件建设统筹安排,有机结合。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坚持按照“五位一体”(以教学为主,兼顾生产、科研、培训、鉴定)的要求,建立“生产型”、“产学结合型”、“虚拟型”三类校内实训基地;按照“共建、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与企业建立“共享型”校外实习基地,在充分保障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也为开展社会培训、考证、鉴定、技术咨询和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提供了较好平台。

三、发挥好辐射、影响、帮助、带动作用,处理好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与示范作用发挥的关系。

我院随着示范院校建设的深入,我们对于示范作用的发挥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关系的认识也逐步深化:发挥辐射、影响、帮助、带动作用是自治区示范建设院校应尽的社会义务,同时也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方面。示范作用,包括引领、带动、辐射、帮助等方面的作用,广义上理解,属于社会服务;带动一般院校共同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必将从整体上提升高职教育的整体社会服务能力,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这是更大效益的社会服务。

基于上述认识,我院十分重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一是发挥优势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发挥我院机电类、纺织类专业的优势,以纺织机电技术、现代纺织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矿山机电技术等专业为主,利用假期面向地区各县市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帮助他们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为就业创造有力基础。二是构建网络,更好地发挥带动作用。根据地缘和业缘关系,我院与浙江纺织技术学院签订了对口支援,承担对本地区和高职院校的带动责任。主要通过对其教师和干部培训、互派干部挂职学习或指导、互派教师访问交流,共同研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实训项目、共同开发社会服务项目等形式,让更多的院校分享建设成果,在共同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的同时,带动一批院校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三是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为社会服务搭建广阔舞台。我院利用多年来与企业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和在高职院校中的影响力,牵头成立了高职教育的第一家职教集团——阿克苏职业教育集团,为校企合作技术服务搭建了舞台。通过集团内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企业获得院校的技术支持和帮助,院校教师获得实际工作锻炼的机会,提高了社会服务的能力。

总之,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也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社会责任。在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中,要根据各自学校的特点和优势,把握重点,分清主次,处理好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和专业建设、发挥示范作用的关系,将专业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有机统合,在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的同时提高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3]苏文锦.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4]查吉德.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策略[J].成人教育,2006(8).

第四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赵向军吕同斌胡进

摘 要:文章根据近年来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中的探索,提出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应注意发挥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分清主次,处理好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与专业建设、发挥院校示范作用等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社会服务能力;专业建设;有机统一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要注意用科技工作的成果丰富或更新教学内容,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温家宝总理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注意把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与就业准入以及解决就业问题结合起来,把职业资格认定、职业等级评定和技能型人才的选拔结合起来。教育部周济部长也指出,要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增强主动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它既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我院着力开展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列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根据社会、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技能培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对象的专业岗位培训、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进城务工劳动力培训,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资格培训、认定和考证工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在为行业、企业和社会做好服务的同时,为兄弟院校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和教学行政管理干部,指导和帮助兄弟院校开展专业改革、课程建设,为社会服务里取得一定成效,能力得以提升。实践中,我们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根据学校的基本条件和产业、行业、区域特点,围绕行业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处理好需要和可能的关系。

社会对技术研发、培训等服务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时效性特点,其多样性受制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时效性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具有较大关联。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具有明显的产业、行业或区域特点,进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需要根据院校自身特点和优势,选择性地满足社会需求,充分考虑自身的专业、师资、设施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将社会对服务的需求与自身所能提供服务的可能有机结合起来。

我院根据水利院校的行业特点和优势,结合安徽农业大省的现实和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趋势确定社会服务的重点。一是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开展社会服务建设。二是发挥我院水利、土木、机电、机械类的专业优势,与行业、企业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合作组织科研技术攻关和技术开发,取得了一批技术成果,其中两项成果分别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和省水利科技进步奖。三是采取多种形式与企业共同创办企业或者服务机构,提供社会服务,实现共同发展。目前正在实施的典型项目包括:与安徽环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安徽江淮工程咨询服务公司”,与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合作共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与合肥金德电力设备公司共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维修电工实训室和数控加工车间实训基地;与安徽省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省水利基建局等单位合作成立工程监理机构。这些项目的实施均借助了我院的行业特点和专业优势,投入少,见效快,社会服务效益明显。

二、将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紧密结合,以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带动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处理好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关系。

毋庸置疑,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大众化快速发展时期,也由于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所扮演的主力军角色,这一阶段性特点决定了普通学历教育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高职院校的“主业”。因此,提高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一要求决定了加强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将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有机统合,注意处理好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主辅关系。

1.以课程建设促进社会服务能力提高

课程是专业的支点,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主要方面。我院积极探索和创新课程建设模式,构建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精品课程为重点,以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基础,以构建课程标准和考评体系为保障,融“教、学、做”为一体,全面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我们大幅度修改各专业主要课程的教学大纲,组织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写教材,建立相应的试题库,将职业资格认证、工种技能鉴定等内容纳入教学,在高职毕业生中推行“双证书”或“多证书”,在满足在学生考证、就业需要的同时也相应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

2.以师资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师资建设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按照“培养与培训结合,引人与引技结合”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和生产实践锻炼,依托行业企业,采取“联合招聘”、“共建人才库”、“挂职交流”、“互派工作”、“共建考核机制”等方式开展师资建设。“宏观上”构建“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微观上”提升每一位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包括工程设计、施工、组织管理、项目开发和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使他们更好地胜任社会服务工作,也拓展了社会服务的领域,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做到了师资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的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3.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有机统一

实验实训的设施、设备等条件是高职专业教育的基本硬件支撑,也是学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基本硬件保障。我院将面向学生的专业教学硬件建设与面向社会的技术服务硬件建设统筹安排,有机结合。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坚持按照“五位一体”(以教学为主,兼顾生产、科研、培训、鉴定)的要求,建立“生产型”、“产学结合型”、“虚拟型”三类校内实训基地;按照“共建、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与企业建立“共享型”校外实习基地,在充分保障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也为开展社会培训、考证、鉴定、技术咨询和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提供了较好平台。

三、发挥好辐射、影响、帮助、带动作用,处理好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与示范作用发挥的关系。

我院是全国百所高职示范建设院校之一,随着示范院校建设的深入,我们对于示范作用的发挥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关系的认识也逐步深化:发挥辐射、影响、帮助、带动作用是国家示范建设院校应尽的社会义务,同时也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方面。示范作用,包括引领、带动、辐射、帮助等方面的作用,广义上理解,属于社会服务;带动一般院校共同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必将从整体上提升高职教育的整体社会服务能力,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这是更大效益的社会服务。

基于上述认识,我院十分重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帮助兄弟院校提高办学水平的同时提高它们的社会服务能力。一是发挥优势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发挥我院水利类、土建类专业的优势,以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安装工程、建筑装饰技术等专业为主,利用暑假面向省内院校和全国水利院校开展“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和新教师岗前培训,培训重点是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使他们在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咨询、实用技术培训、鉴定等社会服务的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同时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先进的职业教育方法和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使受训教师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教育理念有所更新,教学水平有所提高,成为各自院校教学和社会服务的骨干力量。二是构建网络,更好地发挥带动作用。根据地缘和业缘关系,我院与15所省内专业结构相似的院校和省外水利类院校签订了对口支援、对口交流协议,承担对本地区和水利行业高职院校的带动责任。主要通过对其教师和干部培训、互派干部挂职学习或指导、互派教师访问交流,共同研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实训项目、共同开发社会服务项目等形式,让更多的院校分享建设成果,在共同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的同时,带动一批院校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三是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为社会服务搭建广阔舞台。我院利用多年来与企业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和在高职院校中的影响力,牵头成立了我省高职教育的第一家职教集团——江淮(工程)职业教育集团。目前50余家省内外高职、中职院校、企业、社会中介机构加盟集团,为校企合作技术服务搭建了舞台。通过集团内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企业获得院校的技术支持和帮助,院校教师获得实际工作锻炼的机会,提高了社会服务的能力。

总之,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也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社会责任。在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中,要根据各自学校的特点和优势,把握重点,分清主次,处理好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和专业建设、发挥示范作用的关系,将专业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有机统合,在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的同时提高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3]苏文锦.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4]查吉德.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策略[J].成人教育,2006(8).

第五篇:天津职业大学2018-2020年天津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能力

天津职业大学2018-2020年天津市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能力

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一、建设项目概要

(一)项目名称

2018-2020年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能力建设项目

(二)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1.单位全称:天津职业大学 2.主办单位: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3.法定代表人及联系方式:

法人代表:刘 斌(校长)

办公电话:022-60585002 移动电话:1382180387

3传真号码:022-60585050 电子邮箱:binliutj@126.com 天津职业大学始建于1978年,是全国接受世界银行贷款的17所院校之一,也是天津市最早举办高职教育和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综合性高职院校。2002年,被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天津市唯一的“全国高职高专示范性学校重点建设单位”。2006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之一。2007年学校获得全国首届“黄炎培优秀学校奖”。2009年被教育部和天津市政府确立为天津市滨海新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2012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2015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6年被教育部、民政部、卫计委批准为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业示范专业单位。2017年酒店管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分别被确定为 全国职业院校旅游类、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专业示范点。

(三)可行性论证报告编写依据

国家有关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

天津市有关文件:《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津政发[2016]3号、《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能力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津教委[2016]57号)、《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能力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津财教[2016]64号)、《市教委关于启动2018-2020年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能力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津教委专函[2017]16号)

学校有关文件:《天津职业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津职大党[2016]14号)、《天津职业大学提升办学能力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津职大[2017]53号)、《天津职业大学提升办学能力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津职大[2017]54号)

(四)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建设眼视光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应用化工技术4个优质骨干专业,带动全校各专业的发展,努力促进学校各专业质量建设的全面升级。同时,通过教学活力提升等3个优质校项目和学校内部管理质量提升等3个世界先进水平校项目,全面推进专业内涵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师资能力提升、深度产教融合、教育信息化建设、国际化办学、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等建设任务,不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使天津职业大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高职水平。

2.项目资金安排。项目资金预算总投入为6502.88万元。具体筹措方式为:申请市级财政拨款6502.88万元。从建设项目上看,优质骨干专业共投入4179.2万元,优质校项目共投入761.5万元,世界先进水平校1562.18万元。从用途上看,用于设备购置5634.78万元,课程建设437万元,师资队伍水平提升304万元,其他127.1万元。

3.建设预期效益。完成眼视光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应用化工技术4个优质骨干专业、教学活力提升等3个优质校项目和学校内部管理质量提升等3个世界先进水平校项目,并取得以下效益:专业内涵质量建设实 2 现“转型升级”,基于“悉尼协议”范式达到国际化办学水平;基于成果导向、学生主体的教学改革更具针对性和实操性,示范效应凸显;师资队伍“三种能力”建设大幅提升;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创新成效明显;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成效显著;国际化办学水平显著提高;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更加完善;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形成常态化;综合办学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二、建设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学校建设项目已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学校办学理念超前、管理机制先进、职业素养卓越、特色鲜明和社会服务有力。经过国家示范校和天津市高水平示范校建设,特别是在天津市提高办学能力建设16-17年项目的基础上,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专业、课程体系、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走在全国高职院校前列,具备建设世界先进水平的良好基础。

(二)项目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1.满足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天津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产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必然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

2.有助于天津市推进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完成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有关建设任务,高标准完成《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我市承担的各项任务和项目。

3.提升学校内涵质量与特色发展的需要。能够使学校站在一个新的高度,用一种新的眼光审视过去,规划未来;能够启发思路,创新思维;不断改进和完善办学机制,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科学发展;能够使学校办学特色更加突出。在提升办学能力项目建设标准的引领和指导下,通过吸纳世界先进的办学理念,使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和学生培养达到国际办学标准,对接区域优势产业,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三、实施保障

1.组织保障。学校成立“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能力建设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简称建设领导小组)。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建设项目办公室。2.经费保障。学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实行项目管理。财务处负责专项资金的管理,并按照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管理。

3.政策保障。制定《天津职业大学提升办学能力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天津职业大学提升办学能力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

4.质量控制。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与进度,确保实训设备的按期采购及使用,规范资金的使用程序,学校建设领导小组对项目建设进度与建设质量,实施全程管理。主要采取中期检查、年末验收、成果评估、效益分析等的全过程监督、考核与奖惩。并由审计和纪检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审核,确保专项资金规范、正确使用。

四、项目建设进度

在2018-2020年期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项目规划与启动阶段(2017年)、项目实施阶段(2018年-2020年上半年)、项目总结验收阶段(2020年下半年)。

五、论证结论

眼视光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应用化工技术4个优质骨干专业、教学活力提升等3个优质校项目和学校内部管理质量提升等3个世界先进水平校项目,符合学校长期发展规划,人才培养适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天津市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等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学校自身在实训条件、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等方面具备了建设优质骨干专业和世界先进校的良好基础。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充分可靠,建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进度安排合理,建设绩效指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可评估,资金分配和设备采购合理。因此,申报2018-2020年天津市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能力建设项目可具有可行性。

下载天津职业大学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思考与实践(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天津职业大学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思考与实践(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提升调研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调查研究是机关干部的必修课和基本功,是科学决策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依据,对提升调研能力的实践与思考。提升机关干部调研能力,形成更多更新的调研成果,对于服务领导决策、促进科学......

    对提升调研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调查研究是机关干部的必修课和基本功,是科学决策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依据。提升机关干部调研能力,形成更多更新的调研成果,对于服务领导决策、促进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

    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法律援助,是国家为经济困难的公民和某些特殊案件的当事人免费或减费提供法律服务,以保证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社会公益性法律制度,是国家司......

    关于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苏吉永* 摘要:在党政机关事务管理工作中,如何更好的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后勤保障作用,不断提升机关事务工作水平和质......

    职业素养与能力提升心得

    如何提高职业素养 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大的方向有两个:一是不断提高专业水准,二是培养职业素养。前者比较容易被大家关注,后者可能不明显,但是对人的要求很高,它无时无刻不在,最能显......

    提升税务稽查执法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提升税务稽查执法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山东省国家税务局总审计师 孙德仁 稽查业务综合性强,需要具备多种能力,其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是执法能力。2013年全国税务稽查工作会议要求......

    提升运管局监管服务能力思考建议(★)

    国务院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同时取消了公路运输管理费和公路客货运附加费等六种收费。因为我国现行的道路运输管理体制,在市场的准入和调控方面主要依托......

    服务礼仪与职业素养提升

    服务礼仪与职业素养培训《服务礼仪与职业素养培训》课程主旨是通过对服务礼仪的全面讲解和规范化训练,使您企业的服务人员迅速强化服务礼仪的规范和技能,从而使您企业的产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