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提升调研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调查研究是机关干部的必修课和基本功,是科学决策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依据,对提升调研能力的实践与思考。提升机关干部调研能力,形成更多更新的调研成果,对于服务领导决策、促进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近年来,市政府办在组织调研工作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本人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调研工作,提升调研能力,谈几点粗浅的体会和认识。
一、提升调研能力,前提在于准确把握和筛选调研课题
选择调研课题,是调研工作的第一步。课题选得准,调研才有价值和意义。而课题的选择,关键在于是否能适领导所需、补领导所缺、释领导所疑。就市政府办来讲,开展调研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市领导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在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来筛选调研课题:一是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选择课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问题,必然是领导关注的焦点,同样也是我们进行调研选题的重点。近年来,我们先后围绕优势产业的打造、骨干企业的培育、重大政策的调整等重点课题进行调研。08年7月,省委、省政府密集出台了6个重要政策文件,我们及时拟定一批调研课题,由办公室各分管主任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就我市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进行深入调研,为领导决策提供翔实的基础材料。今年,我们又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个工作大局,拟订了19个调研课题,近期将下发相关部门组织实施。二是围绕领导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选择课题。学会站在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捕捉领导眼中的“关注点”。近年来,营业税征管存在薄弱环节,总体规模偏小,与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成为制约我市财税增收的一个重要瓶颈,特别是省分税制财税体制调整后,对财力增加的不利影响更加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会同财政部门在先期调查的基础上,就加强我市交通运输、房屋出租、餐饮娱乐等行业的营业税征管,不断做大我市营业税规模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了加强我市营业税征管的若干措施供领导参考。同时建议修改财政收入考核政策,加大对财税收入结构的考核力度。由于我们的课题选择准确,切合了领导阶段工作的兴奋点,因而提交的调研报告得到了领导的肯定,所提建议大部分被采纳。三是围绕形势发展变化的趋势选择调研课题。调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要具备一定的超前性。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家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影响,广东、浙江等地中小企业首先受到冲击,经营困难,资金链紧张,不少中小企业纷纷停产限产,甚至关门倒闭。我们及时把握这一形势的变化,组织对全市的中小企业资金情况、信贷需求等进行调查,了解到我市共14个镇、114家企业受到资金影响,生产经营出现异常,较早地把握了我市中小企业资金缺乏的真实状况。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向市领导和相关部门提出了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建议,直接促成了多项应对危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政策出台。由于我市见事早、出手快,因而中小企业因资金问题陷入困境的相对较少。
二、提升调研能力,关键在于科学安排和组织调研活动
为了确保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选好,切实提高调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次调研,我们都注意从四个方面认真把握:一是周密制订调研方案,思想汇报《对提升调研能力的实践与思考》。这是对整个调研过程的总体策划安排,如果把一次调研活动看作一个系统工程,那么调研方案就是一张系统工程施工图。每个课题的调研方案制定前,我们都要广泛收集、阅读、消化有关调研课题的各种资料,包括上级有关文件、已有的研究成果、当前状况和背景状况等,以期对课题的相关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今年2月份,为了准确把握我市工业发展的最新情况,按照市政府相关领导的要求,我们对全市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由于这次调研需要深入到全市各个镇区和企业,参加人员多、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我们把整个调研工作分成三步,首先由相关领导带队,根据我市特色产业分布状况,分组深入镇区和企业,摸清基本情况;然后通过召开碰头会,让大家充分进行信息交流,形成基本认识;在此基础上,确定调研报告的总体框架和主要观点。由于调研方案制定得比较周密,这次调研取得了预期成效,为领导把握面上情况提供了依据。二是科学拟定调研提纲。这是调研方案在访谈环节的具体化。拟定调研提纲时特别要注意突出调研主题、调研重点、难点和疑点,充分考虑周全要提哪些问题、要查阅哪些档案资料、要看哪些现场等等,使调研的全过程了然于胸。三是灵活运用调研方式。每次调研的课题不同,调查了解的重点不一,需要我们灵活选择和运用好各种调研方式。如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我们主要采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式;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主要进行实地踏勘、数据分析;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调研时,我们除了深入企业现场调查,走访相关企业负责人,调阅企业财务报表外,还结合企业用电量、到期或逾期贷款、纳税、用工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注重访谈对象的选择,根据调研目的和内容、地域、单位、时间范围的安排,选择有代表性的人员作为对象,尤其注意挑选有思想、有见解、敢讲实话的同志,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三、提升调研能力,根本在于加强对调研工作的组织领导
开展调研工作,组织领导是保证。从某种意义上说,很多调研成果是压出来的、逼出来的。多年来,市政府办一直十分重视加强调研工作,把提升全办人员调研能力和水平,作为当好“四个表率”、实现“三服务三满意”的重要内容,强化组织推进,严格督查考核。一是自行选题和领导点题相结合,编排下达调研任务。一方面,根据全市工作大局,通过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排出一批调研课题;另一方面,请领导点题,确定一批调研课题。两个方面结合,形成年度重点调研课题计划,下发各科室、各相关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同时,适时根据形势变化,对调研课题计划进行补充完善。对全办文秘人员,原则上每人每年至少必须完成两篇以上调研文章。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加强对调研进展情况的督查。二是抓好业务培训。我办十分重视对文字人员的业务培训,一方面主动走出去,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办公室文字人员外出参观学习,拓宽思维,开阔视野,不断涉猎新事物,汲取新知识。另一方面,积极请进来,经常邀请相关领导和部门的同志,讲政策,讲业务,释疑解惑,及时处理与解决我们在调研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抓好考核评比。近年来,我办把调研工作作为科室人员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个人提拔任用挂钩。每年底,对所有调研成果进行汇编,择优选送参加上级部门的考核评比。同时,组织优秀调研成果评比,以充分调动全办人员投身调研工作的积极性。四是注重调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定期不定期编发调研专辑,一个时期一个专题,送领导审阅,发镇区和部门负责人参阅。对有上报价值的调研材料,及时改编成调研类信息予以上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加强调研工作,提升调研能力,可说的很多,核心的一条,就是要舍得下苦功夫。最后,我想用恩格斯的名言与同行们共勉:“这个领域无限广阔,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卓尔超群”。
第二篇:对提升调研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调查研究是机关干部的必修课和基本功,是科学决策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依据。提升机关干部调研能力,形成更多更新的调研成果,对于服务领导决策、促进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近年来,市政府办在组织调研工作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本人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调研工作,提升调研能力,谈几点粗浅的体会和认识。
一、提升调研能力,前提在于准确把握和筛选调研课题
选择调研课题,是调研工作的第一步。课题选得准,调研才有价值和意义。而课题的选择,关键在于是否能适领导所需、补领导所缺、释领导所疑。就市政府办来讲,开展调研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市领导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在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来筛选调研课题:一是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选择课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问题,必然是领导关注的焦点,同样也是我们进行调研选题的重点。近年来,我们先后围绕优势产业的打造、骨干企业的培育、重大政策的调整等重点课题进行调研。08年7月,省委、省政府密集出台了6个重要政策文件,我们及时拟定一批调研课题,由办公室各分管主任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就我市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进行深入调研,为领导决策提供翔实的基础材料。今年,我们又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个工作大局,拟订了19个调研课题,近期将下发相关部门组织实施。二是围绕领导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选择课题。学会站在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捕捉领导眼中的“关注点”。近年来,营业税征管存在薄弱环节,总体规模偏小,与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成为制约我市财税增收的一个重要瓶颈,特别是省分税制财税体制调整后,对财力增加的不利影响更加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会同财政部门在先期调查的基础上,就加强我市交通运输、房屋出租、餐饮娱乐等行业的营业税征管,不断做大我市营业税规模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了加强我市营业税征管的若干措施供领导参考。同时建议修改财政收入考核政策,加大对财税收入结构的考核力度。由于我们的课题选择准确,切合了领导阶段工作的兴奋点,因而提交的调研报告得到了领导的肯定,所提建议大部分被采纳。三是围绕形势发展变化的趋势选择调研课题。调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要具备一定的超前性。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家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影响,广东、浙江等地中小企业首先受到冲击,经营困难,资金链紧张,不少中小企业纷纷停产限产,甚至关门倒闭。我们及时把握这一形势的变化,组织对全市的中小企业资金情况、信贷需求等进行调查,了解到我市共14个镇、114家企业受到资金影响,生产经营出现异常,较早地把握了我市中小企业资金缺乏的真实状况。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向市领导和相关部门提出了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建议,直接促成了多项应对危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政策出台。由于我市见事早、出手快,因而中小企业因资金问题陷入困境的相对较少。
二、提升调研能力,关键在于科学安排和组织调研活动
为了确保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选好,切实提高调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次调研,我们都注意从四个方面认真把握:一是周密制订调研方案。这是对整个调研过程的总体策划安排,如果把一次调研活动看作一个系统工程,那么调研方案就是一张系统工程施工图。每个课题的调研方案制定前,我们都要广泛收集、阅读、消化有关调研课题的各种资料,包括上级有关文件、已有的研究成果、当前状况和背景状况等,以期对课题的相关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今年2月份,为了准确把握我市工业发展的最新情况,按照市政府相关领导的要求,我们对全市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由于这次调研需要深入到全市各个镇区和企业,参加人员多、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我们把整个调研工作分成三步,首先由相关领导带队,根据我市特色产业分布状况,分组深入镇区和企业,摸清基本情况;然后通过召开碰头会,让大家充分进行信息交流,形成基本认识;在此基础上,确定调研报告的总体框架和主要观点。由于调研方案制定得比较周密,这次调研取得了预期成效,为领导把握面上情况提供了依据。二是科学拟定调研提纲。这是调研方案在访谈环节的具体化。拟定调研提纲时特别要注意突出调研主题、调研重点、难点和疑点,充分考虑周全要提哪些问题、要查阅哪些档案资料、要看哪些现场等等,使调研的全过程了然于胸。三是灵活运用调研方式。每次调研的课题不同,调查了解的重点不一,需要我们灵活选择和运用好各种调研方式。如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我们主要采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式;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主要进行实地踏勘、数据分析;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调研时,我们除了深入企业现场调查,走访相关企业负责人,调阅企业财务报表外,还结合企业用电量、到期或逾期贷款、纳税、用工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注重访谈对象的选择,根据调研目的和内容、地域、单位、时间范围的安排,选择有代表性的人员作为对象,尤其注意挑选有思想、有见解、敢讲实话的同志,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三、提升调研能力,根本在于加强对调研工作的组织领导
开展调研工作,组织领导是保证。从某种意义上说,很多调研成果是压出来的、逼出来的。多年来,市政府办一直十分重视加强调研工作,把提升全办人员调研能力和水平,作为当好“四个表率”、实现“三服务三满意”的重要内容,强化组织推进,严格督查考核。一是自行选题和领导点题相结合,编排下达调研任务。一方面,根据全市工作大局,通过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排出一批调研课题;另一方面,请领导点题,确定一批调研课题。两个方面结合,形成重点调研课题计划,下发各科室、各相关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同时,适时根据形势变化,对调研课题计划进行补充完善。对全办文秘人员,原则上每人每年至少必须完成两篇以上调研文章。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加强对调研进展情况的督查。二是抓好业务培训。我办十分重视对文字人员的业务培训,一方面主动走出去,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办公室文字人员外出参观学习,拓宽思维,开阔视野,不断涉猎新事物,汲取新知识。另一方面,积极请进来,经常邀请相关领导和部门的同志,讲政策,讲业务,释疑解惑,及时处理与解决我们在调研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抓好考核评比。近年来,我办把调研工作作为科室人员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个人提拔任用挂钩。每年底,对所有调研成果进行汇编,择优选送参加上级部门的考核评比。同时,组织优秀调研成果评比,以充分调动全办人员投身调研工作的积极性。四是注重调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定期不定期编发调研专辑,一个时期一个专题,送领导审阅,发镇区和部门负责人参阅。对有上报价值的调研材料,及时改编成调研类信息予以上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加强调研工作,提升调研能力,可说的很多,核心的一条,就是要舍得下苦功夫。最后,我想用恩格斯的名言与同行们共勉:“这个领域无限广阔,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卓尔超群”。
第三篇:提升税务稽查执法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提升税务稽查执法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山东省国家税务局总审计师 孙德仁
稽查业务综合性强,需要具备多种能力,其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是执法能力。2013年全国税务稽查工作会议要求以提升执法能力为主线推进税务稽查现代化建设。今年以来,山东国税围绕提升税务稽查执法能力作了一些探索,同时也遇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一、税务稽查执法能力的内涵和外延
稽查执法能力来源于政治学上的执政能力、管理学上的执行力以及法学上的行政执法能力,这三种能力在税务稽查领域的具体化就是稽查执法能力。稽查执法能力直接决定执法效率,进而影响税收征管效率,是税务稽查现代化的主线和目标,对于加强法治型稽查和执法型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税务稽查利剑作用、更好地维护税收经济秩序都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来讲,税务稽查执法能力是稽查部门依法履行自身职责所应具备的主观条件,即依据税收法律法规及税收政策,组织全体稽查人员,动员各方积极因素,采取科学的制度和方式,有效履行稽查职责、服务税收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本领。
税务稽查执法能力是一个系统完备的体系,既包括稽查人员的个体执法能力和稽查团队的整体执法能力,也包括管理体制、法律制度、工作机制、财物装备、外部环境等客观条件。稽查人员的个体执法能力可以分为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风险意识、团队意识等)、知识(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干中学等)、素质(思想政治、人文科学、专业技术、科研创新、管理指挥等)、技能(科学选案、依法检查、公正审理、严格执行等)等层次;稽查团队的整体执法能力可以分为服务大局、依法履责、管理创新、科技支撑、协调配合、机构设置、队伍建设等能力。
二、山东国税提升税务稽查执法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今年以来,山东国税紧紧围绕提升税务稽查执法能力,充分发挥稽查职能作用,为税收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贡献。截至10月底,全省国税稽查部门检查纳税人6758户,查补收入37.15亿元,同比增长10.86%。
一是明确提升税务稽查执法能力基本思路。根据提升站位、依法治税、深化改革、倾情带队的要求和全国税务稽查工作会议精神,4月召开全省国税稽查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全省必须围绕提升稽查执法能力,进一步明确稽查职能定位,创新稽查体制机制,完善稽查方法手段,提升稽查队伍素质,为提高全省国税稽查工作水平奠定坚实基础。提高执法能力,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必须始终坚持服务大局、充分发挥稽查职能,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范稽查执法,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持续提升稽查效能,始终坚持统筹兼顾、科学整合稽查资源,始终坚持加强领导、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二是强化稽查部门组织机构建设。优化稽查部门机构设置,省局稽查局设置9个科(中心),调整充实基层稽查部门领导和业务骨干。注重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省局稽查局选用和借用了5名40岁以下高层次专业人才,并充实到重点岗位。与2011年4月底相比,目前全省国税稽查系统研究生及专业资格人员占全部稽查人员的比例分别上升了0.82%、13.42%,均高于同类人员占全省国税干部的比例。
三是提高稽查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省局先后举办金融、成品油企业查前培训、协查系统升级、ERP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企业税务稽查等10个业务培训班和稽查局长专题培训班,积极选派人员参加总局培训,抽调骨干参加上级重大案件查处实训,并加大对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的支持力度。税务稽查员(岗)在全省国税系统组织的六员、四岗等各类考试中,成绩都名列前茅。
四是完善税收检查工作机制。实施分类分级检查,建立省局牵头、市局组织、县局参与三级联动机制,由省局统一拟定实施方案、政策标准、工作步骤、数据口径和时间进度。加大重大涉税违法案件查处力度,紧紧抓住查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骗取出口退税两个重点,加强稽查人力资源的统筹使用。大力推行典型解剖、模版检查、全面铺开的检查方式,形成适合不同类型企业的检查工作机制,全面提升了检查质效。截至10月底,全省税收专项检查查补收入24.96亿元,查补入库率93.86%,比去年同期提高9个百分点。
五是创新税务稽查工作方式。在稽查资源利用上,实行 统一选案、联合检查、集中审理模式,广泛运用上下联动、上级督查、交叉检查等形式,形成检查合力。积极探索开展信息化稽查,自主研发稽查选案软件,推广使用辅助查账软件。不断加强数据分析利用,推进稽查精准定位,比如在成品油受票企业专项检查中,通过对全省4077户成品油生产和经销企业近三年开具的284万余组专用发票信息进行提取分析,筛选出128户重点检查企业,查实率达到100%。
六是加大部门协调配合力度。在内部,加强与征管、税政、法规等部门的配合,利用税收检查获得的资料,全面总结和剖析被查行业的经营规律、特点和带有行业共性的税收违法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实现了以查促收、以查促管、以查促改、以查促查。在外部,加强与地税、公安、银行、工商等部门的协作,形成了强有力的执法保障体系。
三、提升税务稽查执法能力面临的矛盾与问题
一是税收法制建设滞后弱化税务稽查刚性。税务稽查的上位法依据不充分,虽然现行《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明确了税务稽查的执法主体资格和相应职能,但赋予稽查部门的执法权限仍然有限,与稽查部门实际承担的职责不匹配。比如稽查部门虽然有一定的调查取证权,但没有强制调账等权限;虽然规定了税务机关的代位权和撤销权,但没有详细规定具体行使程序;其与《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强制法》的衔接适用也存在冲突。税务稽查的具体法律依据不完备,目前稽查执法的主要依据是总局制定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等文件,法律效力不强。而且,上述法规、文件对查办违法案件的执法程序、取证标准、审理定性以及自由裁量权等未能进行系统的规范和明确。另外,税务局和稽查局职责划分不清,实际工作中日常检查取代税收检查、评估取代稽查等现象比较普遍,既侵夺稽查权力,又潜藏执法风险。
二是稽查部门组织架构与税源结构不配比。从当前税收贡献情况看,2%的大中型企业贡献了90%以上的税收,重点税源企业主要分布在市以上中心城市,税源结构呈倒三角分布。而省、市、县三级稽查部门人员数量却呈正三角配置,据统计,我省约70%的稽查人员分布在县区级,23.14%分布在市级,0.71%分布在省级,导致省级稽查部门有检查权限但无人可用,基层稽查部门有人可用却无力检案可查。从横向上看,稽查机构设置及人员组成拘泥于行政区划,不同区域间稽查人员分布不够合理,稽查人员配备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合,也制约了稽查效能的充分发挥。
三是传统稽查执法手段跟不上企业科学化管理的步伐。当前,推行电算化管理核算的企业数量快速增加,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和高层次财务管理人才掩盖涉税违法事实、逃避稽查打击的能力大大增强,常规稽查手段越来越不能满足稽查工作实际需要。调研发现,我省大中型企业已普遍运用ERP等先进管理系统,并多以知名会计事务所作为财务和税务顾问。与企业管理核算的高度信息化、专业化形成鲜明对比,税务稽查信息化程度还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信息分析整理和利用程度明显不够,缺少对涉税信息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分析加工的信息化查账工具,影响了稽查工作的高效开展。
四是稽查干部队伍现状不能胜任稽查执法需要。目前,我省稽查人员2417人,占全省国税干部的10.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2011年4月到2013年10月,全省稽查人员绝对数下降4.47%,占国税干部比例下降0.45%。稽查干部老龄化问题严重,35岁以下人员占比由2011年4月底的7.79%下降到2013年10月底的6.33%,不少市地稽查干部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稽查部门高端专业人才短缺,平均每市拥有研究生不到5名、注册会计师不到2名、法律职业资格人员不到1名。另外,受机构规格、职级待遇、工作环境等影响,稽查人员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稳定性不高。
五是稽查执法环境有待改善。部分税务机关对稽查职能作用的认识存在误区,仍然把稽查执法作为调节收入的工具,致使稽查执法时紧时松。个别地方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稽查执法面临较大外部行政压力。个别税务机关过分考虑优化经济环境的需求,以评代查、以补代罚,削弱了稽查执法刚性。相关部门支持配合力度不够,第三方证据获取难、信息共享程度低,多部门稽查执法协作制度不够完善。
四、进一步提升税务稽查执法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一)树立现代化稽查理念是提升稽查执法能力的先导。税务稽查部门应牢固树立法治、效率、集约、专业、创新的现代化税务稽查理念,作为提高稽查执法能力的指引和评价标准。其中,法治是核心,增强稽查干部的法治意识,把法治理念贯穿于稽查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层面,提升稽查部门依法行政能力,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效率是方向,加强对稽查信息系统的应用和管理,不断提高税务稽查工作质效;集约是基础,以优化稽查资源配置为目标,完善稽查管理方式;专业是保障,加强行业性涉税问题研究,开展专业化检查,培养行业检查专家型人才,用专业化推动稽查现代化;创新是动力,以创新思维和科学方法破解制约稽查发展的难题,通过对稽查机制、方式方法的拓展和创新,助推稽查执法能力提升。
(二)加强稽查法律体系建设是提升稽查执法能力的保障。一是修正《税收征管法》,科学合理划分税务局和稽查局的职责,避免职责交叉,同时赋予稽查部门更大的调查取证权,增加强制性规定,明确代位权、撤销权的具体行使程序。二是提升《税务稽查工作规程》法律级次,将其上升为税务总局的部门规章,进而以此为基础形成《税务稽查条例》,并进一步上升为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将稽查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专业化和现代化要求固定下来,进一步扩张税收检查权能,对恶意税收违法和对抗、逃避税收检查行为赋予一定的强制手段,提高稽查取证(包括调查、检查、协查三种取证)效力,建立税务稽查结果与企业征信衔接运用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协税护税机制,优化涉税犯罪案件移送机制,加大稽查处罚力度。三是提请有权机关及时明确《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与《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强制法》、《刑法修正案
(七)》的衔接适用问题,尽快明确税收保全措施及强制执行的种类、审批(实施)主体、程序、时限以及逃税(罪)案件的认定处理等问题,确保稽查部门有法可依,防止引起税收争议。
(三)加强稽查管理方式建设是提升稽查执法能力的基础。一是优化资源配置,构建高效组织体系。按照省局要强、市局要扩、县局要缩的基本原则,调整省、市、县三级稽查机构职能,打破行政区域限制,适当提高省、市稽查人员比例,逐步推行省、市一级稽查模式。充实省局稽查力量,合理设置直属稽查机构;扩大市稽查局规模,跨区设置直属稽查局,承担对全市范围内重点税源企业的稽查任务,切实解决县级稽查局对大企业进不去、查不了、难入库等问题;适度收缩县级稽查局机构,压缩编制,在条件适宜地区逐步撤销县级稽查局。二是调整职责范围,建立高效管理模式。按照税源分布结构和分级分类稽查管理的要求,赋予不同级次稽查局不同的执法任务,使稽查资源与稽查执法对象相匹配。适当上收稽查事权,加强稽查工作 一体化管理,在更大范围内统一调配稽查人力资源,做到统一选案、统一检查、统一审理。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提升稽查执法能力的支撑。一是完善网络信息平台和工具软件。依托金税三期工程,逐步建立上下贯通、内外互联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实现总局、省局、市局、县局贯通,税务稽查网络平台与税务部门征管各系统相连,并与相关执法部门网络相连,最大限度地获取、开发有价值的数据,为科学选案、高效稽查提供依据。二是拓展稽查信息化应用领域。深化电子查账系统应用,对总分企业和一些重要行业探索构建实时监控、动态监测的在线稽查系统,实行联网稽查。探索建立覆盖各级稽查部门的数字化稽查指挥中心,进一步提高业务管理和领导决策支持能力。强化稽查痕迹管理,以工作底稿为载体,全面推行模板化、格式化检查,实现对稽查选案、案源管理、稽查实施、案件审理、案件执行的全流程实时控制。三是加强稽查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进一步整合分析涉税信息,提出协同应用的解决方案,加强数据智能管理和深度分析,增强判断评价宏观经济、感知经济安全风险等方面的能力。做好稽查案件分析整理工作,逐步建立重要行业、重点企业、高风险纳税人的稽查模型,形成稽查案件知识库。
(五)充分发挥稽查职能作用是提升稽查执法能力的生命线。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打击震慑,严格履行税务稽查法定职责和授权职责,始终把案件查处作为稽查工作的中心任务,扎实抓好常规税收检查、税收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重点税源检查、打击发票违法犯罪等工作;一手抓促管促改,抓好行业及个案检查成果的深加工,剖析问题成因,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改进和完善征管措施。
(六)加强稽查执法队伍建设是提升稽查执法能力的根本。一是重数量。按照稽查人员占全部税务人员比例不低15%的标准,进一步增加稽查人员数量。参照世界各国稽查人员30%的占比状况,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将我国税务稽查人员占税务人员的比例提高到20%左右,在“十三五”末期提高到30%左右。二是提素质。研究制定稽查人才培养规划,建立稽查分类分级培训机制,积极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各类培训和考试,充实完善稽查人才库,大力开展稽查能手选拔活动,努力培养一支现代稽查人才队伍。三是强激励。抓好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干部牢固树立勤政廉政意识。畅通稽查干部职务上升渠道,全面推行稽查执法能级管理制度。严格奖惩,从政治、精神、物质等多个层面为综合素质高、工作实绩好的同志搭建平台。四是严监督。加强对行政执法的日常监督管理,及早发现和解决苗头性问题,消除安全隐患。严格落实稽查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严肃处理违法违纪问题,确保稽查干部队伍和谐稳定。
第四篇:关于对提升干部能力的认识与思考
关于对提升干部能力的认识与思考
兴企之策,关键在人。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路局一年来的改革创新实践也充分证明,当前建设一支能够经得起考验、担当起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尤为重要。最近路局、局党委专门召开电话会议对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为深入推进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动,不断提升我段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结合我段干部队伍现状,对提升干部能力的基本内涵、存在问题及原因,以及进一步提升干部能力的具体措施谈一下个人的粗浅想法和认识,现与各位班子成员进行探讨和交流,以期抛砖引玉,形成全段提升干部能力的共识和对策。
一、关于提升干部能力的基本内涵
提升干部能力,必须首先把握其基本内涵,准确定位全段各级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从广义讲,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有政治素质、理论素质、业务素质、知识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必须具备的能力有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驾驭能力,等等。按照路局、局党委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动的总体要求,主要是提升干部的执行能力、创造能力和驾驭能力。具体到基层站段,结合具体实际和工作性质,我理解提升干部能力的主要内涵集中表现为“五力”。
1、学习力——提高综合素质和改善知识结构的首要前提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处于“知识爆炸”的当今世界,不学习必将落伍于时代。特别是当中国铁路昂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步入高铁时代之际,对于基层站段的各级干部来说,学习的要求更为紧迫、学习的任务更为繁重。以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的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现代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理论、大量新技术和新设备应用知识以及涉及铁路运输生产的各项规程和具体规定,都需要基层站段干部进行认真地学习和掌握,因此,基层站段干部只有具备较强的学习力,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做到随时更新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及时掌握运用新知识,全面领悟把握新形势,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才能更好地胜任铁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执行力——维护政令畅通和履行工作职责的基本要求
基层站段处于铁路系统运输生产的最前沿,既是贯彻落实部、局各项决策部署的执行者,又是调动组织职工完成各项运输生产任务的实践者,要求站段各级干部必须具备正确领会和贯彻上级精神的基本素质,同时又要有结合运输生产实际确保政令畅通的能力。提高执行和落实能力,是对基层站段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上级各项部署要求落实是否到位、执行是否得力,是考核和检验基层干部能否胜任工作需要的重要标准。因此,提高执行力是基层站段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基层站段各级干部必须站在维护政令畅通的高度来认识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性,增强自觉执行、主动执行和严格执行的意识,从而保证上级各项部署要求的正确、迅速、有效地贯彻落实。
3、创造力——取得业绩建树和开拓工作局面的决定因素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衡量一名干部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他是否具备创新思维并善于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取得工作上的新突破,为促进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面对当前铁路现代化建设和全局“争先创优、加快发展”的新形势,要求基层站段干部必须要有强烈的创新精神,针对改革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谋划新思路、探索新途径,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实现全局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发挥出应用的作用。
4、驾驭力——解决疑难问题和掌控复杂局面的关键本领
面对当前改革创新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局面、纷繁交错的矛盾以及严峻紧迫的挑战,是对基层站段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重大考验。这就要求基层站段干部必须具备良好的全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能够正确把握形势和全面掌控局面,善于在复杂问题中找准突出矛盾,及时化解各类疑难问题,善于透过一般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性规律,有针对地制定应对措施,以较强的统筹能力、协调能力和驾驭能力,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始终抓住主动权,不断取得新突破。
5、凝聚力——团结引领队伍和激发鼓舞士气的重要保证
实践证明,凝聚力作为“非权力影响力”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日益凸显出其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构成凝聚力的基本要素是团队领导者的个人修养、人格魅力、自身形象、表率作用以及对团队成员的人文关怀。为此,基层各级干部作为与职工接触最广泛、最密切、最直接的群体,是否具有较强的号召力、感染力和凝聚力,是带领职工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基础和保证。这就要求基层站段各级干部要从自身形象抓起、从转变作风改起、从履职尽责做起,做到“向我看和跟我来”,自觉地臵于职工群众的监督之下,充分发挥自身的表率示范作用,才能赢得职工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进而激发和带领职工促进工作目标的实现。
二、当前干部能力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总体看,当前我段两级班子和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干部素质是基本适应形势需要的。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干部能力建设上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客观分析这些问题可以看出,既有干部自身素质和能力欠缺的问题,也有对干部能力建设工作重视不够的问题,还有干部能力建设相关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干部能力的提升和干部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要给予足够重视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具体说当前干部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1、观念落后。牡丹江地处东北边陲,受环境、地域影响,一些干部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存在小富即安、老守田园心理,不善于理解和接受新生事物,习惯于传统思维模式、依赖于原有经验做法,尤其对当前改革创新的新形势认识不足、理解不深,没有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引起共鸣,个别干部甚至存在消极抵触情绪。
2、能力短板。一些干部尤其是部分行政干部仍存在“一手硬、一手软”问题,在抓工作上偏重抓业务,而在抓队伍管理和职工思想上能力欠缺,特别是行政干部调整到政工干部后,进入角色缓慢,一段时间内不知抓什么、怎么抓。此外,专业技术干部在术业专攻上缺少权威性、专家型干部;政工干部在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能力不强,表现为注重理论而缺乏实践,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欠缺。
3、本领恐慌。当前,一些干部习惯“吃老本”、凭经验抓工作,自身知识结构老化、认识理解能力欠缺而又不注重学习,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特别是全新的管理理念、工作标准以及技术要求、办公现代化等不适应,完成任务乏力。虽有工作热情,但基于自身能力水平,不仅思想上有压力、工作中感到吃力,而且在工作完成的质量和效果上不理想。
4、结构欠佳。我段现有干部332人,平均年龄43.44岁,40周岁以上的231人,占干部总数的69.58%,其中45周岁以上干部就有171人;中层干部78人,平均年龄44.97岁;本科以上学历112人,占干部总数的33.73%;专业技术干部145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人,占专业技术干部总人数的4%;中级专业技术人员49人,占专业技术干部总人数的34%。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欠佳,已成为影响我段改革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5、管理僵化。在抓干部队伍教育管理上,受“计划经济”惯性思维影响,多为传统、固定模式,多元化、创新式管理理念尚未形成,面对职工思想日趋活跃和形式发展的不断变化,管理方式方法存在不适应,成为阻碍干部能力建设的又一重要原因,创新管理模式,采取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灵活有效的方式方法,不断加强干部素质能力建设,也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6、机制不畅。一方面,存在现有干部管理培训制度落实力度不够、效力不强的问题,有效的规章制度仅仅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在实际工作中,执行走样、落实不力,甚至政令不畅等问题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存在部分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机制不适应当前形势问题,随着改革创新的不断发展,一些制度措施已不能满足当前工作需要,“废、改、立、建”工作亟待进行。
7、创新乏力。一些干部终日忙于日常事务,加之近年来工作愈显任务重、压力大,导致忙于应付时间多、潜心研究时间少,造成理论功底不深、眼界思路不宽,开拓创新意识不够,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抓工作要么缩手缩脚、无所适从,要么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不能创新性地开展工作。
8、信念缺失。受市场经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一些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不注重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导致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等问题时有发生。
分析上述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
1、学习意识不强。近年来,从党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无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在实践中,一些干部却表现为不愿学习、不会学习,对待学习却总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没有真正认识到不断学习的重要性,有的虽然重视并愿意学习,但不得方法、要领,导致效果不佳。如,HXN5型机车刚刚上马运行时,由于部分干部不注重学习,对新型机车的性能、特点掌握不全面,造成在运用、检修等多个环节一些本应不该出现的问题时有发生。因此,不愿学习、不会学习成为阻碍干部素质能力提升的根本原因。
2、工作标准不高。工作中,一些干部对自身要求不严、标准不高,有的甚至等同于一般职工群众,在履职尽责、发挥作用上不到位,表现为作风漂浮、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由于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错误思想,不仅直接影响了个人发展,而且对工作造成不利。从指导司机作用发挥看,乘务员的两违信息频次和问题重复率居高不下,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部分指导司机工作标准不高,作风不实,工作不细。
3、教育培训不力。由于日常教育、培训机制单一,针对性、系统性不强,导致素质能力提升缓慢。为提高干部素质能力,每年我们都要举办不同形势、内容的各类培训班,但由于时间短、内容单,以及参培者自身因素等问题,导致学习质量和效果不够突出。每年,段里都举办两到三期专兼职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但从实际效果看,个别党支部书记特别是兼职党支部书记的能力、素质提高不明显,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做的不深不够。
4、监督约束不严。一是尽管上级各项监督机制正在逐步完善,但在基层站段由于受时间、空间的影响和制约,在监督制度的执行力度上还不够,由于任务重,专职人员少,监督力度和频次不够,主要体现在对异地车间的监督管理上乏力;二是廉政勤政教育实际效果不明显,部分干部从心理上不愿被监督,不能从思想上正确认识有效监督是保护干部的有利途径;三是追责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5、成才环境不佳。既有的人才库存在维护不及时、管理不到位及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储备在人才库里的人员有的一备备多年,导致部分人才思想倦怠,上进心不强,工作不主动,尽管当前对全日制大学生的培养使用,从上到下都很重视,但受定编、岗位、地域及干部任用机制等条件限制,致使部分大学生得不到充分的实践锻炼,理论融入实际缓慢,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限制其尽快成才并发挥作用。同时,企业对人才管理机制创新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受各项制度影响,人才实践锻炼的渠道和机制不畅,难以适应人才成长的需要。
三、进一步提升干部能力的思路和对策 有效提升干部素质能力,要在深入细致分析干部能力建设基本内涵、存在问题及原因基础上,必须牢牢把握自身修养、培养锻炼、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四个关键环节。
1、加强自身修养。加强自身修养是提高干部素质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想提升干部素质能力,首先必须解决干部对待学习提高的思想认识和方式方法问题,切实增强干部对学习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一是增强学习意识。要采取加强形势政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有效措施,不断强化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愿望与要求,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注重方式方法。有了学习的愿望与要求,还必须注重摸索正确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要能够正确分析与把握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善于合理安排、有效学习,有针对性地增强自身素质和能力。三是善于总结提高。学习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分析得失,找准差距,并通过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达到切实提升自身素质能力的目的。
2、拓宽培训渠道。加强教育和培训是提升干部素质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灵活有效的教育和培训,使广大干部在理论素质、知识水平、工作作风、业务技能以及精神状态上切实得到提高。一是有计划、有目的抓好各类培训班和脱产学习。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和“学有所获”目标,针对不同岗位、工种,科学设臵、确定培训内容、培训人员及培训方式,大力举办各类短期培训和脱产学习班。去年,我段先后举办了两批100人次中层干部、专业干部培训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今年要继续加大培训工作力度。二是实施挂职锻炼。要按照路局总体要求,精心组织、大胆实践,采取“上挂、下挂、内挂、外挂”等不同方式,积极选派优秀干部到机关、到基层、到关键岗位挂职锻炼,今年将继续组织干部参与挂职锻炼,做到既有效推动各项工作完成,又使广大干部在实践中拓宽视野、增长才干。三是加强人才库建设。要进一步创新管理手段,按照路局要求大力加强管理人才、科技人才、技能人才培养选拔,在建立、管理和使用环节上搞好衔接、管好用活,真正发挥“人才库”作用,形成充足的各类人才“蓄水池”。
3、完善用人机制。科学、规范的用人机制是提升干部素质能力的必要措施。一是深化激励竞争机制。有效提高干部“有为才有位”思想认识,深入落实奖优罚劣、排队抓尾等各项激励竞争机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创先争优、评比排序等工作制度,营造浓厚的优胜劣汰、不进则退氛围,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二是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用人导向,牢固树立“公正、公开、公平”和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理念,坚决做到严把“入口”、畅通“出口”,形成“凭实绩用干部,靠德才做位子”的用人导向,以干部选用的标准和导向,推进干部素质能力建设的发展。三是严格选拔标准程序。在选人用人上,要严格执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路局关于干部选拔任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保证质量,并做到人尽其才。
4、强化管理监督。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是提升干部素质能力的重要保证。一是强化党风廉政教育。在教育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基础上,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纪律作风、廉洁自律以及警示教育等活动,引导干部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并做到严格纪律,转变作风,履职尽责,扎实工作。二是抓好日常检查考核。进一步加大日常检查考核工作力度,采取对干部纪律作风、精神状态及工作完成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定期分析通报干部作风作用情况等措施,不断强化干部队伍日常管理和考核,切实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廉洁从政意识,促其素质能力的不断提升。三是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谈心制度、谈话诫勉制度、检查制度等各项制度措施,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职能作用,定期研究通报干部监督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问题,实现对干部的全程监督,保证干部素质能力的健康发展。
第五篇:提升调研能力与服务水平(心得体会)
认真把握要点
深刻领会实质 不断提升调研能力与服务水平
市政府研究室作为市政府的智囊团、参谋部,是帮助市政府领导摸情况、拿对策、想办法的机构。近期,陈市长和谭秘书长分别就如何做好市政府研究室工作做了重要讲话和指示,充分体现了领导对研究室工作的重视和关心。结合讲话内容,立足自身实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认真做好“四个结合”,准确把握“四个原则”,切实强化“三个意识”,从而不断提升调研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推进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把握发展大势,认真做好“四个结合”。调研是特定时空背景下对特定实践的体验和思索,必须植根于世情市情,认真分析研究,做出科学判断。工作中,要努力做好“四个结合”。①要与国内外经济形势结合好。要很好地把握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步伐日益加快这一趋势,把握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把握当前国际国内复杂严峻、下行压力加大的经济形势,正确确定调研工作的基调、重点,在困难挑战面前看到机遇条件,提出更加切合临沂实际的对策建议。②要与国家、省宏观政策结合好。党的十八大后,改革新政频出,国家中长期全方位 改革方案正加紧研究,改革红利将持续释放。作为调研人员,必须及时准确地洞悉营改增政策、深化金融改革政策、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以及支持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政策的出台背景、重要内涵,认真分析对我市的具体影响,才能提出抓住用好政策机遇、有效规避政策风险的办法措施,努力将政策转化为促进地方发展的机遇。③要与临沂实际结合好。当前,我市围绕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科学跨越发展,提出了“四三二一”总体发展思路和“过四
五、双翻番”、“比全国提前、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了县域经济“三年倍增、五年跨越”计划和培育发展骨干企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规划。在新的形势下,要围绕全市重大战略任务,时刻牢记和把握临沂实际,才不会就事论事,才能提出符合我市发展的创造性、建设性建议。④要与周边发展结合好。要密切关注周边发展态势,加强与周边地市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的比较分析,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研究探讨发挥优势、加长短板的办法措施,在“ 比学赶超”中实现临沂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争先进位。
二、遵循调研规律,准确把握“四个原则”。调研对领导政策决策至关重要,必须遵循调研自身的规律和逻辑,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把握好“四个原则”,才能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建议。①前瞻性原则。要着眼于长远发展,注重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性、普遍性、战略性问题,熟悉过去,清楚现状,并预见未来。只有敏锐把握、见微知著,才能作出正确的预判,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②真实性原则。要坚持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靠数据支撑,通过深入思考分析得出结论;要牢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箴言,重要资料信息必须亲眼所见、亲耳所听,必须通过实地考察、问卷座谈等形式获取,切实增强现场感、直观性,使调研对象轮廓逐步清新、形象日渐丰满。③实用性原则。调研成果要实用化,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调研要从实践中来,然后回到实践中去,解决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另一方面,要让调研成果吸收到领导讲话、报告和文件中,作为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让调研成果发挥最大效益。④指导性原则。衡量一篇调研报告优劣的标尺,是看其是否深刻,看其影响决策的广度和深度。具体而言,就是看报告是否资料详尽、分析透彻、论证缜密,是否找出了症结、找准了规律,是否对决策产生了实质性影响,指导和推动了工作开展。要达到这种效果,就必须综合运用多种知识、调用多种手段、做好多方面储备,做到资料不翔实不下笔、思想不成熟不立言。惟其如此,调研报告才能有纵深感、历史感,提出的对策才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三、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强化“三个意识”。新形势、新任务对调研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必须练好内功,提升境 界,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创新的工作举措,促进调研工作再上新水平。①要加强学习,提升能力。学习是一种责任,学习能力关系履职能力,学习效果决定调研水平。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思想境界不高、知识储备不够、情况掌握不全、分析问题不深,就难以做到出大思路、当大参谋。作为市政府研究室的一名新成员,要切实把学习作为立身之本,牢固树立学习的理念。要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提升境界,指导工作。要认真钻研现代经济、科技、金融、法律及有关专业知识,不断丰富知识结构,既要成为“专才”,又要成为“通才”。要坚持学以致用,真正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调研的基本能力,转化为更好服务于领导科学决策的能力。②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从事调研是一件非常辛苦、清苦、艰苦的工作,有时为了搞清楚、弄明白一个课题、一个问题,往往需要多次、反复地调查、了解。有时为了写出一篇精品调研报告,往往寝食难安、通宵达旦地思考、琢磨。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有一种“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有一种不怕流汗流血、勇于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精神,有一种求真务实、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钉子”精神,有一种“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精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考验,以勤勉的工作态度、出色的工作成绩、良好的个人形象,赢得领导和方方 面面的认可。③要多思善悟,勤写苦练。调研就像“十月怀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创造的过程。一篇有观点、有思路、有对策的调研报告,一定是调查与研究有机结合的产物。既要会调查、善调查,了解掌握丰富生动的实际情况、典型案例,又要会研究、善研究,特别是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经验积累,对调查得来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归纳整理、思考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拿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要把提高综合文稿写作能力作为一项基本功,多动手、勤练笔,多出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言之有物、行之有效的精品文稿,切实发挥好以文辅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