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与肥料相互作用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19-05-15 01:1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药与肥料相互作用的研究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药与肥料相互作用的研究与实践》。

第一篇:农药与肥料相互作用的研究与实践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及精确农业概念的提出和从省时、高效、经济的观点,要求农药和其他农用化学品包括化肥、微量元素肥料等尽可能科学合理地混合使用。农药、化肥混用已成为农药肥料应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一、农药与肥料混用的提出及意义在农业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由于施肥引起植物矿质营养的变化,必定引起植物生长及体内新陈代谢等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从而影响一些农药,尤其是一些内吸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体内的渗透、吸收、传导、代谢,对农药的应用效果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在药肥混用中,肥料还会对一些农药组分的生物活性产生活化或钝化的直接影响,同样,农药不仅对所防治对象产生影响,而且还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农作物,进而影响其对矿质养分的吸收、代谢。因此,研究农药、肥料和农作物之间的关系,在农业生产中进行农药、肥料混用或结合使用,可避免农药、肥料间的拮抗作用及对作物的不良影响,增加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减少农药与肥料的用量,获得最佳的应用效果,从而保护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二、杀虫、杀螨剂与肥料混用 1.杀虫剂对植物矿质营养的影响众多生产实践证明,许多氯代烃类、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能影响植物生长和矿质营养。乙拌磷能降低玉米对锰的吸收,而增加对锌的吸收;甲拌磷的使用可使棉花植株体内含氮量下降;杀虫脒处理棉花后,棉叶柄中钙、镁、磷、钾等元素的浓度增加。I-brahim在研究不同氮肥和杀线虫剂对棉花的混合作用时报道,杀线虫剂显著地促进了棉花的生长,增加了产量和提高棉叶中氮和钾的含量;涕灭威的作用大于杀线威,同单用杀线虫剂和单用氮肥比,杀线虫剂同氮肥(硝铵、硫铵、尿素)配合使用,棉花的株高、单株总桃数、植株干重及叶中氮、磷含量都有明显增加。Salam在水稻上的试验表明,呋喃丹和甲拌磷增加了水稻对氮素的吸收,而且呋喃丹比甲拌磷对氮的吸收促进作用强,氮肥和杀虫剂的相互作用是增效的。在研究高梁施用过磷酸盐和久效磷对磷吸收的相互作用时,Srilatha发现在杀虫剂应用浓度低时,过磷酸盐和久效磷混合使用对磷素的吸收表现出拮抗作用,而在久效磷浓度较高时,则表现出协同作用。

2.肥料对杀虫剂的影响 氮、磷、钾肥与杀虫剂混用有可能改善一些农药的表面活性,增加其渗透性和附着力等,从而增加其杀虫活性。对一些微量元素来说,则可能与不同的杀虫剂发生反应,增加或减少其活性。一些肥料本身还可作为杀虫剂、杀菌剂应用,如俄罗斯人用硝酸铵作杀线虫剂,既防治土壤线虫又减少应用杀虫剂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植物营养的改善也会提高其对虫害的抵抗力,幼嫩组织或分生组织较成熟的或生长缓慢的部分易受虫害,因此施用氮肥与害虫侵袭之间通常呈正相关,但大量施用钾肥能减少虫害的侵袭。植物体内糖、氨基酸、酰胺等是多数刺吸式昆虫的饲用刺激物,植物体矿质营养的变化会影响这些物质的变化,施肥就可通过调整这些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的累积或可作为驱虫剂化合物的减少,对植

物的抗虫性产生影响。矿质元素硅在植物表皮细胞的沉积对刺吸式昆虫的口针,特别是咀嚼式昆虫的上颚还是一种机械障碍,在一些缺硅的地区配合杀虫剂施用硅素将提高杀虫剂的效果。合理地进行杀虫剂与肥料的混用,可通过提高杀虫剂在植物体、害虫体的渗透、吸收、传导,提高植物的抗虫能力,从而提高防治效果,减少杀虫剂的用量。

三、杀菌剂局肥料的混用 1.杀菌剂对植物矿质营养的影响杀菌剂的应用对植物矿质营养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克菌丹、福美双、五氯硝基苯、敌克松、代森锰锌等能降低玉米对锰的吸收,而增加对锌的吸收,植株鲜重增加。叶面喷施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锌和福美双都使花生叶片中氮素含量增加,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对氮素的提高最大;且甲基托布津、多菌灵、高浓度的代森锌和福美双的应用还增加了叶片中磷、钾的含量。2.肥料及植物营养对杀茵剂的影响施肥常导致植物抗病性的增加或减少,从而对杀菌剂的防病效果产生影响。1988年,Jam-riska等将杀菌剂同氮肥混用,二者间表现出一定的协同作用。德国有专利报道,番茄用80%的代森锰锌(4.50kg/hm2)和甲霜灵——代森锌(4.50kg/hm2)处理;与硝铵——尿素溶液混用,5d后降雨10mm,其对疫霉的防效达80。3%,只有15%的侵染,而不与硝铵素溶液混用的对照对疫霉的防效58.5%,侵染率达31.7%,肥料对农药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并认为这种增效作用是由于硝铵——尿素溶液减少了杀菌剂从植物表面被雨水淋失,增加了吸收的缘故。通过施肥改善营养状况(如施用尿素)也会促进作物对内吸杀菌剂的吸收,在小麦生产中喷施杀菌剂丙环唑和尿素混合物,由于尿素的叶面高活性及应用丙环唑和尿素后作物的高光合速率,提高了小麦对丙环唑的吸收。氮的施用一般增加植物的感病性。Mascagni研究氮肥和杀菌剂(代森锰锌和三唑酮)对冬小麦的作用时报道,增施氮肥使小麦叶锈的发病程度加重,施氮降低了杀菌剂的防病效果,需要增加杀菌剂的用量以减少病害。而钾素营养的改善则有利于提高寄主植物的抗病性,Wells证明钾肥是应用杀菌剂防治水稻病害的一个补充。钙和一些微量元素如铜作为杀菌剂应用已有悠久历史,波尔多液的有效成分就是钙和铜。

四、除草剂与肥料的混用 1.混用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在农药与肥料混用中,除草剂与肥料混用研究最多,实践应用也最多。国外这方面的应用研究始于60年代中期,如日本东北农业试验场本谷耕一等人研究五氯苯酚(PCP)与化肥混用后的相互作用,美国罗门哈斯公司研制搀混尿素药肥等。Pandey报道,在鹰嘴豆(Cicer arietinum)田应用除草剂氯乙氟灵、甲羧除草醚、特丁净、除草醚和扑草净等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几种除草剂与磷肥的增效作用达到了显著水平。Kza-kova证明混合应用氮磷钾肥与2,4—D或西玛津单独应用增加玉米产量,表现出对产量的增效作用。2.肥料对除草剂的影响 除草剂与肥料对除草剂的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KonelaP等研究施氮肥对高粱田杂草生长及除草剂效果的影响时发现,随着施氮水

平的提高,在播后15~30d内杂草Trianthema mnogyna的数量增加,且在莠去津或莠去津 + 草净津的存在下,施氮水平提高杂草的数量和生物量也增加。Scifers报道,叶面肥料与2,4—D混用使2,4—D的除草活性增加50%,同单用除草剂相比,2,4—D特别是西玛津与氮磷钾肥料混合应用,减少了杂草的发生。草甘膦与液体肥料尿素或硫酸铵混用同样增加了草甘膦的除草活性。Lich研究发现,草甘膦与28%尿素硝铵肥料(UAN)混用对Velverleaf的防效较单用草甘膦增效15%左右,在对Common lambsquarters的防治上也有类似表现,1995年试验单用草甘膦的防效为41%,而与28%的UAN混用的防效达97%,增效显著。3.除草剂对植物矿质营养的影响不仅肥料对除草剂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除草剂的应用对肥料的效果及植物的矿质营养也有多种不同的影响。不同的除草剂有不同的表现,扑草净能促进矿化和硝化作用,绿谷隆在高剂量的情况下较对照也增加了土壤中矿化氮的含量。马铃薯蛋白质代谢显著地受扑草净和绿谷隆的影响,蛋白氮的含量随此两种除草剂的用量的增加而增加。Jitendray报道莎稗磷在0.3—0.6kg/hm2、去草胺在1.5kg/hm2,特别是恶草灵在1.Okg/hm2时减少了水稻吸收有效磷的比率,在秧苗移栽60d,施氮60kg/hm2时,莎稗磷显著地降低了磷素的可利用能力。Robert研究氟乐灵对玉米生长和养分含量的影响时发现土壤中0.25mg/kg的氟乐灵,使玉米幼苗体内磷素含量减少60%,钾含量减少35%,锌含量减少43.4%,而镁、钙含量分别增加18.1%和15.9%;幼苗的生长也受到抑制,植株干重减少38.4%。但是,通过施用磷肥、钾肥可解除氟乐灵对玉米生长的抑制,显著地提高植株干重及体内磷、钾的含量,并使镁、钙含量下降。

五、技物生长调节剂与肥料混用 1.施肥与矿质养分对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影响 矿质养分中氮素对根的生长及细胞分裂素(CYT)的产生和向地上部运输有突出的影响,Stattelmach报道给马铃薯提供氮,CYT的输出增加,而终止供氮素,CYT的输出剧减,磷、钾的供应对CYT的合成和输出也有影响。氮供应不足明显加强植物体中脱落酸(ABA)的合成,促使植株老化。在对赤霉素(GA)的影响上,氮素起突出的作用,如在马铃薯中,中断氮素的供给马铃薯茎中的GA含量明显下降。与此同时,ABA的水平急剧提高,因此施肥与合理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关系密切,如对禾谷类作物施高水平的氮肥,由于促进了GA的合成及提供了高水平的氮营养,能促进茎的生长,增加了倒伏的危险。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施用氮肥的同时,就可结合施用矮壮素以抑制GA的合成。2.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营养的影响 Giridhar研究矮壮素(CCC)和磷素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时证明,矮壮素的应用显著地提高了花生中蛋白氮的含量。Iremien应用多效唑导致玉米叶片中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显著增加,大豆喷施多效唑(MET),叶绿素含量也明显增加,实际上,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矿质养分如镁的含量也增加了。许多研究证明,植物

生长调节剂与肥料混合施用在作物产量的影响上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总之,在农药与肥料的混用过程中,农药与肥料及植物的矿质营养关系密切,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既包含物理上的(如农药剂型、肥料物理性质上的),也有化学上的(农药肥料间的化学反应等),还有生物活性和生物学效应上的相互作用。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合理协调使用农药、肥料,尤其是科学地进行药肥混用,将施肥、施药两项独立的农业技术合二为一,既简化农事操作程序、减轻劳动强度,又促进作物增产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篇:农药肥料安全使用管理制度

农药肥料安全使用管理制度

食品生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故在生产管理中,对肥料、农药和水的使用及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体地讲,农药的安全使用包括从农药购买、贮运、配制、田间安全合理使用、个人防护、废弃农药及其容器处理等方面内容,以下是关于农药、肥料安全使用与管理。

农药使用与管理

一、正确选购农药

为了安全有效地使用农药,首选应选购好合适的农药。㈠ 明确防治以对象,对症下药,要弄清在农作物上所发生的是什么病虫害,以及发生的严重程度和决定用药的适宜时期。应考虑到有时耕作措施或生物防治方法更为有效。如必须使用农药时,再根据作物、防治对象来确定所需购买的农药。

㈡ 选购高效、安全、低毒的农药。

㈢ 注意鉴别假劣农药。购买农药时,首先注意应从国家规定的允许销售农药的正常部门购买农药,不贪图便宜,从非法销售单位或个人那里购买,从农药来源上保证不买假劣农药,同时,注意标签内容要完整,不买没有农药登记证号、产品标准号、许可证或准产证的农药。另外还要质检部门检验,看有没有超标,是否带残留,严禁购买基因工程品种(产品)及制剂。

二、农药的贮存与保管

公司农药必须妥善贮存,严格保管,主要要求如下: ㈠ 有专人负责

⒈ 保管人员具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工作认真负责; ⒉ 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农药基本知识和安全常识。㈡ 仓库要有良好的条件

⒈ 仓库建筑结构不渗漏,易于清洗; ⒉ 仓库易通风、干燥; ⒊配备消防设备和急救药箱。㈢ 农药存放要符合规定要求

⒈ 存放的农药包装要完好无损,标签要清晰。对包装破损无标签的农药要及时处理;

⒉ 农药堆放要合理,离开电源,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等;堆放要稳固,不宜过高;

⒊ 不同类别农药,不同包装农药,以及不同生产日期的农药,应分开存放,使之一目了然,以免拿错;

⒋ 禁止农药与食品、粮食、饲料、种子及其他与农药无关的东西混放在一起。

㈣ 严格管理

⒈ 场部建立严格的安全保管制度,农药进仓、贮存、使用时取药,都要进行农药名称、数量等的记录;

⒉ 定期检查,维修仓库设施,防护用具等,使其处于良好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⒊ 定期清扫农药仓库,保持整洁;

⒋ 进入农药存放间的人员,必须遵循仓库的有关规定,同时注意仓库通风、照明良好。

三、安全合理使用农药

㈠ 农药的配制及防护。农药配制要经过农药制剂取用量的计算、量取、混合均匀等几个步骤。

⒈ 配药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必要的技术和熟悉所用农药的性能。

⒉ 孕妇、哺乳期妇女不能参加配药。

⒊ 在开启农药包装、称量配制时,操作人员要穿必要的防护服,戴必要的防护用具,尽量避免皮肤与农药接触及吸入粉尘、烟、雾等。

⒋ 不用瓶盖量取药或用饮水桶配药,不用盛药水的桶直接下鱼塘或沟河取水,不用手或胳臂伸入药液、粉剂或颗粒剂中搅拌。配药时要防止溅洒、散落。

⒌ 药剂要随配随用,当天配好的药液当天用完。开装后余下的农药封闭在单包装中,不转移到其它包装中,如饮料瓶或食品的包装。

⒍ 处理粉剂和可湿性粉剂时要小心,防止粉尘飞扬,如果要倒完整袋装的可湿性粉剂,应将口袋开口尽量接近水面,站在上风处,让粉尘和飞扬物随风吹走。

⒎ 检查药械是否完好。喷雾器中的药液不要装得太满,以免药液溢漏,污染皮肤和防护衣物;施药场所应备有足够的水、清洗剂、急救药箱、修理工具等。

⒏ 配备的药械一般要求专用,每次用后要洗净,不在河流、井边冲洗,以免污染水源。

⒐ 少量剩余农药,一时不好处理,分类贴上标签送回仓库,以后如不要,可按废弃农药处理方法统一处理。

⒑ 使用后废农药瓶必须集中分类存放,交农药供应商回收处理。㈡ 安全合理施药及防护

⒈安全合理施药场部遵守如下原则:

⑴ 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施药,注意安全防护,避免造成人、畜中毒事故。

⑵ 达到防治指标时再施药,避免盲目增加施药次数。⑶ 按照《农药合理作用原则》施药,严格控制施药次、施药量和安全间隔期,避免农副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

⒉ 场部安全合理施药要求如下: ⑴ 施药人员必须经过培训。

⑵ 不允许未成年人和儿童施用农药,或接触农药;要在远离他们的区域进行安全作业。

⑶ 孕妇、哺乳期妇女不能从事施药作业。

⑷ 根据施用的农药毒性级别、施药方法和地点,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具。

⑸ 施用农药时,必须有2名以上操作人员,施药人员每日工作不超过6小时,连续施药不超过5天。⑹ 施药人员要始终处于上风位置施药。

⑺ 工作人员施药过程中不准吃东西、饮水和抽烟。不要用嘴去吹堵塞的喷头,应用细签、草杆或水来疏通喷头。

⑻ 临时在田间存放的农药、浸药种子种苗以及施药器械,必须有人看管,及时处理。

⑼ 施药人员如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离开现场急救治疗。

⑽ 做好施药记录,包括农药名称、防治对象、施药时间、地点、施药量、施药人员等。

⑾ 剩余或不用的农药,分类贴上标签,送回库房;已配制好的剩余农药,应在允许的范围内第二天用完,一时不能处理的,保存在农药库房中,待统一按废弃农药处理。

⑿ 施药人员用过的防护衣服和器具,及时清洗干净,要小船坞净手、脸和暴露的皮肤后再吃、喝和吸烟。

㈢ 农药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及防护

处理农药废弃物要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对于一些变质、失效及淘汰的农药,由国家指定的技术部门确认后予以销毁。严禁将农药废弃包装物作为它用,不能乱丢,要妥善处理。完好无损的包装物可由销售部门或生产厂统一回收。

㈣ 作物药害及其预防

作物药害是指由于使用农药不当而引起作物(或植物)发生各种病态反应,如引起作物组织损伤、生产受阻、植株变态、减产、甚至死亡等一系列非正常生理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因此预防作物药害的发生,是安全使用农药的内容之一。

肥料使用与管理

在改革开放的当代中国,中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已经从温饱型向小康型发展,中国大地正在呼唤一场以科技为先导的绿色革命。无疑,肥料的科学合理使用,将是这场革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改善土壤肥力,保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保证人类的营养和促进人体健康,有助于更新我们在肥料使用中的一些落后观念与方法,使我们的肥料应用与现代化接轨,从而有助于中国农业的强化和发展,不断满足中国庞大的人口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由此可见,肥料的正确使用没有什么地方比中国更重要。中国人口大约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而耕地面积却不足世界总量的十分之一。中国必须最大限度地强化其农业生产,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和增长的需求。

⑴ 肥料是提供植物养分和改善土壤肥力的物质。它是增加作物产量和改善食物和农产品品质最有效的方法。

⑵ 在自然肥力高或肥力获得改善的土壤上,为了获得作物高产,肥料使用是最有效的。即使是在低肥力土壤上,通过施肥,作物的生产也能大大改善。

⑶ 施肥是为了补充土壤中自然养分的供应,特别是纠正限制产量的最低因子。

⑷ 某些矿物质和有机物质可直接作肥料使用,但大多数是要经过化学方法以适应植物的需求。

⑸ 最适合于某一特定目的的大量和微量养分肥料的种类取决于所要求的养分吸收速率(如叶面喷施或由土壤快速供应的水溶态或能持续供应的缓慢释放法);也取决于所需求的养分组合;还决定于促进生长的副作用(例如对其它土壤养分的活化)。

⑹ 肥料用量根据诊断方法来确定,例如,可根据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划分的等级。植物分析也可揭露限制产量的最低因子。通过增施肥料可将它去除。从作物栽培的观点看,肥料用量的上限决定于经济回报的限度。

⑺ 采用的施肥方式要使所有种植的作物均获得适量的肥料。粒肥散施和某种程度上溶液喷施一般能做到这点。颗粒肥可以施入表层土壤,也可留在土壤上面,以后通过雨水缓慢渗入。

⑻ 如果根据最高最合理的方法施肥,则食物的品质肯定会通过合理施肥特别是施用有机质肥料而得到改善。在农作物生产中,矿质肥料和有机肥料的合理施用可预防许多病害和提高抗病力。以最新的施肥技术为基础的农业,可以恰当的描述为“健康促进者“。

⑼ 施肥也有危险,即会对环境产生有害作用,使环境(土壤、水体或大气)超过控制的最低无害标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可能发生的任何污染主要是由于施肥不当所致,且常是由于施肥过量所致。

公司根据经验评定土壤和植物的养分状况,为有效施肥提供指导。诊断方法如下:

⒈视觉的(观察植物)与深绿色不一致的程度;可识别的缺素症;与无肥小区比较时,生长上的差异。

⒉ 化学方法

⑴ 土壤检测:有效养分含量,这是肥料需求的基础;PH、盐渍度等。

⑵ 植物检验检测:

点滴试法:例如检测叶片或作物的提取物。植物分析:根据养分含量作为评估需要量的基础。在施肥之前,需进行的核查:

⑴ 其它农业因素(品种、植物保护、水分等)是否满意? ⑵ 土壤肥力的基本需求(PH、有机质、稳定疏松的土壤结构、无坚实层,排水良好,无盐害)是否满意?

⑶ 在该土壤上哪些养分不必考虑(如很多土壤有充足的钙,铁,钼等)?

⑷ 哪些养分不必每年考虑?

⑸ 在播种时,磷、钾肥需施用多少?这可根据土壤检验来确定。在磷、钾供应良好的土壤上也可根据作物的移走量来决定。

⑹ 所需氮肥的种类、数量和时间?这可根据预期的产量或土壤检验来确定。

⑺ 在该土壤上哪些养分会造成特殊的问题(例如锰的固定),或某特殊植物品种对哪种养分的需求量大(例如油菜需硫多,甜菜和豆科需硼多等)。肥料的施用:

肥料可以施于土壤表面,或施入土壤中,也可直接施到叶面上。目标是花费少,肥料分布均匀而且有效。施肥的方法取决于肥料的种类。

⑴ 固体水溶性肥料均匀施于土壤表面,溶于水后,淋入土壤,进入根区。

⑵ 固体不不溶性肥料撒于土壤表面,然后用机械与耕层混合。⑶ 液态肥料可喷散在土壤表面,让它进入土壤,在施用后立即与土壤混合,以防止气态损失。另也可以以稀释过的溶液直接喷在植物上。

⑷ 气态肥料注入土壤表层,例如气态氨注入10cm深度。⑸ 体积大的有机肥料和改良剂:尽可能均匀地撒在表层,用耙、圆盘耙、犁等使之与耕作层混合。

总而言之,用最新的专业技术进行施肥是农业生产的财富之源,也是人类食物和健康之源。

第三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的学习心得

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网络自主学习,我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历史及其基本经验、理论创新、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经验教训有了更为全面、更为深刻地认识。这次课程是自主选择的网络学习,我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更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理论认识。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家,中华民族曾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长期走在世界发展的前列,但由于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中国逐渐受到列强的侵略,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华民族并没有屈服,他们不停地反抗,做出英勇的斗争与牺牲,伟大领袖毛泽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通过各阶级人民的努力,不断地探索,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从苏联亡党亡国中汲取教训,第一,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度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第二,必然始终坚持党的鲜明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党的领导。第三,必须始终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扬民主,切实加强监督。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原则。第四,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并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两者不可偏废,更不能分离或对立,并应始终统一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对于一个党、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来说,理论太重要了。理论正确,党就坚强,政策就正确,思想就统一,经济就发展,社会就稳定。反之,党便涣散,政策便失误,思想便混乱,经济便停滞甚至倒退,社会便动荡。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运动。从另一角度来说,错误的理论必然产生错误的行动。正确理论是革命的先导,错误理论是垮台灭亡的先导。重视理论的根本体现,就在于勇于、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实际和时代的发展相结合,在不断出现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的情势中始终把握正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不辱使命,完成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并且进行全面的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1)在政治建设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在文化建设方面,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要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3)在社会建设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达到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4)在生态建设方面,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形成较大规模的循环经济模式,并使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念。只有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阶段,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最后,向本次授课老师表达诚挚的谢意,你们不辞辛苦的运用新型教学方法,使政治课变得趣味、生动,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当然,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也是有所不足的,比如未能够搜集很多与所学课程相关的资料进行自我拓展学习,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其实我深知,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和理解绝对不仅仅是一学期的课程而已,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应该作为我一生学习的内容,更是将来做好研究的根基和前提,所以将来我一定会继续关注和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第四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面对这样激烈的竞争,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才思敏捷、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和较高的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已成为国家人才战略的核心,持之以恒地培养和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大批创新人才,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措施

科技的前提是人才,当今世界,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资源是党和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资源。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已经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重视人才的具体而又深刻的表现。在竞争中,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怎样选拔人才?如何培养及使用人才、有效发挥人才的作用等等,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能够孕育出新观念,并能将其付诸实施,取得新成果的人。从广义上看,创新型人才是专指那些思维敏捷、思想解放、思路超前的人和那些敢想敢闯、敢作敢为、敢试敢冒的人。也就是那些具有经验、知识、信息,并将其融合运用到实际中,能够对行动目标有效地进行整理、判断、创新的人。创新型人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观念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不受传统认知或书本老师的认知观点所限制,不受学科限制,有自己的独特想法。

2、思维具有灵活性。创新型人才可以轻易摆脱惯性,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根据不同的信息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3、认识具有新颖性。创新型人才思想活跃,能够经常提出不同寻常且又可以被人们所接受、认可的观点。

4、人格特征鲜明。创新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立性,敢于质疑,敢于探究,敢于从想象中探求食物的本质,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清醒的认识。只

服从真理。这种个性特征常常使他们在行动上敢于冒险,不愿忍受繁规琐节的束缚,敢于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以上特征实际上体现了创新型人才的三个主要方面,即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创造性思维、敏锐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想象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几方面;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新的兴趣、动机等方面;创新人格主要表现在比较开方不受条条款款所约束、优秀的调控能力、冷静的态度等方面。

二、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现状

1.以知识传播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以培养知识型人才为根本目标,有人也称为“知识中心论”。“知识中心论”比较强调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备性。对知识型人才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学历和文凭,人们通常认为学历越长文凭越高知识就越多,也就越容易获得较好的就业机会,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造就所谓的知识型人才,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必修课越来越多,选修课越来越少;理论教学越来越多,实践操作越来越少;教师的主体性发挥越来越多,学生主动性发挥越来越少。这种以知识为中心的目标取向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阻碍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一方面知识传播过程中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不动脑、不动嘴、不动手,导致学生主体精神和主动性弱化;另一方面知识学习主要是注入式的,强化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创新所需要的思考力和判断力被扼杀了,因而十分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2.高校管理过于刻板,制度不尽合理,缺乏宽松、自由的环境

创新人才的成长,离不开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爱因斯坦这样说过,“只有在自由的社会中,人才能有所作用,并且创造出文化价值”。我们的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上的作法不尽如人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高校管理上的刻板和规章制度上的不合理,缺乏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如学生在专业选择、课程选择、教师选择等方面都缺乏足够的自由。缺少自由选择下的强迫性学习只能是失去兴趣的学习,只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过多的限制,必然造成鲜活思想的禁锢和创新思维的窒息;缺乏对学生学习失败的宽容,也只能是关闭了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大门。在这种环境下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

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措施

1.建立健全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必然要求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和社会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不断优化培养过程,完善培养环节,大力推进因材施教,积极探索更好更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造就符合时代需要的各方面的领军人物。

2.创新管理制度,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良好环境。

有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第一个诱惑了夏娃,第二个砸醒了牛顿,第三个曾被史蒂夫· 乔布斯掌握。而在后两个中,牛顿是贵族式研究方式的典型,乔布斯则用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告诉我们,他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中最后一天去生活。欧洲古典的贵族式研究方式是完全凭借好奇心和个人兴趣进行研究。而能把每一天都当最后一天过则包含了好好把握每一天和“跟随自己内心的声音”,选择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去做的双重意义。

在全世界“果粉”为创新天才乔布斯的离去难过时,我国对原创成果和创新型人才的渴求,让培养“乔布斯”式领军人才成为热门话题。中国不缺乔布斯那样智商的人,也不缺乔布斯那样勤奋的人,缺乏的是创新氛围、鼓励创新的机制和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美国之所以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发达国家,除了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外,最重要的,人才很关键,我们国家缺乏的是一种创造人才的环境。的确,只有“让研究人员吃饱喝足”,没有“近忧”才能“远虑”,激发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只有这样,人的潜能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才能创造出新东西,社会才能前进。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人才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正如谚语所说:“天助自救者”。要使人明白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会成功,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培养和强化。学生是课堂教育的主体,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实施过程中创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创造存在于我们工作、生活、学习的每个地方,人人都有创造的天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要做到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支持性环境,教师要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支持、赏识学生,使他们能在周围人的支持下身心愉悦地学习、思考。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培养学员去探索、去创新。让学

生主动参与,只有在“活动”起来,“活”起来的过程中,才可能有所创新,才会有创新的念头。

3.促进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以高水平的科研带动高水平的人才培养

以高水平的科研带动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是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独特优势。高水平科研对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引领和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通过高水平前瞻性的学科和学术研究带动本科新专业的建立和建设,引领人才培养的方向;二是高水平学术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丰富;三是良好的科研学术环境为学生广泛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四是通过高水平的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要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问题给予了明确回应。确立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改革思路,提出了“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法”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知识的创新、生产与传播,离不开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集聚,必将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最终成为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2011年10月18日下午,为期三天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全会的一个重要议程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大会指出:加快培养造就文化人才队伍

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齐勇锋说,目前制约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人才匮乏,尤其是优秀的、有创意的、有管理经验的复合型的文化人才。全会提出加快培养造就文化人才队伍,可谓一语中的。

面对文化改革发展新目标、新任务,全会对文化领域的队伍和人才建设再次作出部署“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

才队伍。”“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

四、结语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则是“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我们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形成较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盘活现有人才的主要措施,具有明显的计划性、前瞻性、实效性。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科技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创新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实现民族创新,推动经济向前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浅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于桂芳,鞍钢党校.[2]《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胡昌.[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培养创新人才》清华大学,段远源,张文雪.2009-02-11.[4]《浅论创新型人才培养》杨美成 2009年4月上总第134期.[5]《谁能把每一天都当最后一天》科学时报2011-10-17.[6]《创新人才: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光明日报2010-08-05.[7]《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奋勇进发,从十七届六中全会看中国文化发展前景》.

第五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贵州师范大学

作业题目:提高互联网对意识形态建设的积极影响力研究 任课教师姓名

段晓蕾 学号:42012100007

52年级:2012级

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学院(部、所):马克思主义学院

任课教师评分:

提高互联网对意识形态建设的积极影响力研究

【摘要】意识形态建设是我们党的根本性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固本强基的伟大的战略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特点,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任何一个阶级都有两个队伍,笔杆子队伍和枪杆子队伍,而枪杆子队伍最终要靠笔杆子队伍来领导,通过上课关于意识形态建设问题的讲解和自己阅读相关的书籍,并紧密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谈一谈现代互联网对意识形态领域额建设的影响。

【关键词】意识形态互联网现状挑战影响力

互联网是20世纪的重大科技发明,它深刻改变了信息交流和传播的方式。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切实提高互联网对意识形态建设的积极影响力,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一、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其社会影响

互联网原本是美国军方的研究项目,最初设计是为了提供一个能在紧急状态下保持畅通的通信网络。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建立了大学之间互联的骨干网络,迈出了互联网历史上的重要一步。20世纪90年代,整个网络开始进行商业运营,向公众开放。几乎在互联网商用之初,我国就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今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呈现一些新的特点:一是在信息形态方面,信息传播以文字形式为主向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态转变。目前我国网上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占互联网流量的50%以上。二是在应用领域方面,我国互联网正从信息传播和娱乐消费为主向商务服务领域延伸,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互联网开始逐步深入到国民经济的更深层次和更宽领域。三是在服务模式方面,互联网正从提供信息服务向提供平台服务延伸。以博客、播客等为代表的web2.0服务模式使互联网的平台功能更加突出,网民不仅是信息的消费者,也是新的提供者、创造者。四是在传播手段方面,传统互联网正向移动互联网延伸。随着3G网络的发展,手机上网正在成为新潮流,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形态不断涌现。

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今天,每个有能力上网的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发表言论,并与他人直接进行互动。这使得更多的人有几乎参与到社会舆论的构建中来,施加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紧密相连,互相影响,出现网络问题社会化、社会问题网络化等新态势。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公共事件解决的重要力量。

“天价烟”、“天价吊灯”、“最年轻市长”等社会、时政事件的关注,也无不从网络发端。可以说,互联网已经不再只是一个虚幻的世界,它已经对现实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总的来说,互联网促成了人类传播方式的革命性飞跃,催生了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深刻影响了社会舆论的形成机制和传播途径,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作为覆盖广泛、快捷高效、影响巨大、发展势头强劲的大众媒体,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起影响和地位日益突出。

二、互联网给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新挑战

互联网大大削弱了传统的社会控制。由于大众媒介不仅是信息载体,更是一种重要的舆论工具,政府往往视之为社会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其牢牢掌握起来,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和控制。长期以来,政府是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和“把关人”,人们接受的是经过帅选的信息,受众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选择余地不大。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开放性和离散性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源头更加多元,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完全自由的,在相当程度上不受政府的管理和控制。互联网能实现低成本的大范围信息传递。任何人不需要通过政府机构批准和检查,就能够在网络上制作网页,或者通过电子邮件、网上论坛、电子公告栏乃至及时通信工具等方式传播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意义上属于国家控制的信息发布权力迅速向社会发布转变,国家的权威也大大削弱。在新的形势下,主流意识形态要能说服人,为民众所信仰,发挥其功能,难度越来越大。

互联网成为敌对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前沿阵地。互联网技术发展于美国,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和公司对IP地址、域名解析、搜索引擎、新闻源等大量信息基础设施拥有主导权。目前,网上超过80%的信息是英文的。互联网商用不久,就有专家指出:这种新的技术优势“使得美国得以利用其强大的‘软力量’手段,发挥它的理想、意识形态、文化和经济模式及社会政治制度的吸引力”。美国政府宣称“要开辟一个新的战场,其目标就是西方价值观通知世界,实现思想的征服”。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也声称: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容易了。《纽约时报》宣称,互联网与中国进行历史 性大决战,百战百胜的中国将在互联网的斗争中败北。美国国会拨专款,用来对付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采取的网络监管措施。西方发达国家在互联网上大肆传播资产阶级价值观念,如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错误思想,甚至使种族主义、宗教仇恨等信息在网上传播,并渗透到网民的思

想意识之中,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当前,互联网上有较大影响的西方意识形态主要有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无政府主义、民族主义、信息恐怖主义等。要看到,只要我国加入国际互联网,网络世界的而文化冲突就难以避免,并且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这种冲突将呈现范围扩大、形式多样和发生频繁等特点。在包括互联网在内的西方传媒信息的渗透和影响下,一些人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的目标,有的人甚至崇拜西方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成为“西化”的俘虏和仆从。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构成巨大冲击,对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消极影响。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战场。

三、提高互联网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积极影响力

发挥互联网对意识形态的积极影响力,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作用,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众舆论,提高网民参与,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染力、说服力、辐射力。

(一)领导干部要学会运用和驾驭互联网

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者,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和净化网络舆论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要引导领导干部认识到,我们党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情,是一个重要渠道。在互联网时代,如果领导干部不愿、不会、不能应用互联网与群众保持沟通,就很可能变成现代社会的“聋子”和“瞎子”,就难以实现正确的领导。中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通过互联网了解和掌握舆情,听民声、察民意,加强正面宣传,引导网上舆论。还强调,对网上出现的各种负面信息,要客观分析、正面回应,不能漠视、回避。有鉴于此,应该把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能力当做衡量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参照,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勤于上网、善于上网,主动地、经常地、真诚地在网上与群众交流,以更好地了解民情、体察民情、吸收民智、激发民力,使互联网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心贴心交流的重要渠道。

(二)增强重点新闻网站的舆论引导力

人民网、新华网等重点新闻网站是网上新闻信息传播的主渠道,是其他网站登载新闻的重要来源,应不断加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网上新闻信息传播中发挥导向和标杆作用。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加强和改进网上宣传人民网、新华网等重点新闻网站是网上新闻信息传播的主渠道,是其他网方式和方法,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尊重网民、服务网民,实事求是、公开透明,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在这方面,需要做到:一是把握时点,反应快捷。面对重大时间特别是突发性事件以及涉及民生的热点问题,重点新闻网站应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抢占先机,力争把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处理问题的态度、解决问题的举措最早、最快、最准地告诉广大网民,压缩负面消息的传播时空,把公众情绪引导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来。二是实事求是,敢讲真话。掌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敢讲真话是前提。重点新闻网站应勇于面对社会热点和难点,开诚布公地用真实的信息、真诚的态度给群众释疑解惑,消除误解和隔阂,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三是超前策划,主动引领。目前,我国有的主流新闻网站在重大事件的超前关注和整体策划上海落后于传统媒体和商业网站。在一些重大社会热点问题面前,事后宣传的方式在互联网时代只能让重点新闻网站陷于被动。这就要求重点新闻网站必须围绕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主题进行超前策划,适时主动地设置网络议题,掀起网络舆论高潮,占领网络舆论制高点。

(三)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专业网站

在适当增加对网上理论阵地建设投入的前提下,要着力建设专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专业网站,全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上网”工程,形成网上强有力的主流意识形态。要建设网上党校——运用多媒体等技术开发网上远程教育系统,加快党校教育现代化步伐,扩大党校教育覆盖面,使每个党员都能在“网上党校”深造,提高自身理论素养。

(四)切实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面对网络文化对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尽快实现观念、体制、内容、手段等方面的改进和创新,以增强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这是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决好的重要问题。在互联网上,要避免单纯地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搬到网页上的机械的纯文字的教育宣传,要用多种表达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各方面内容变成众多的主页,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充分利用文字、图像、声音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方式在网络上表达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比如用幽默的,充满艺术魅力的语言,用包括卡通、漫画、戏剧、游戏、影视作品、小品等形式表达教育内容,还可以把优秀的民族歌曲、健康的音乐放在网页上,使人们在欣赏浏览中愉快地接受主流文化价值观的熏陶和灌输。开展心理咨询,对人们的思想问题答疑解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青年人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互联网应用的主体人群。利用互联网开展细想政治工作,是适合青年特点、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要认真总结高校创办“红色网站”的经验,切实建设起一支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强、熟悉学生细想状况和上网规律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要》,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2]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编:《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3]中共中央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9年版。

[4]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发展观读本》,学习出版社2008年版。

下载农药与肥料相互作用的研究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药与肥料相互作用的研究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一、 为什么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二、 为什么说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 径? 三、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 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 2、 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及其历史演变 1、如何理解习......

    化学物质与核酸的相互作用

    化学物质与核酸的相互作用 基因突变的类型:碱基替换、移码和大段损伤 化学诱变剂:烷化剂类 、碱基类似物* 、移码诱变剂 、脱氨基诱变剂 化学致癌物质:烷化剂类 、多环芳烃类......

    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总结-实验步骤[五篇]

    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总结-实验步骤 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细胞生化反应网络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蛋白-蛋白互作网络与转录调控网络对调控细胞及其信号......

    绿色蔬菜使用农药及肥料要点

    绿色蔬菜使用农药及肥料要点 鸦鸿桥区域站 张春林 绿色蔬菜,按照绿色食品的概念,绿色蔬菜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产地生态环境良好的前提下,按照特定的质量标准体系生产,并......

    XX区农药肥料包装物及农膜废弃物回收与处理方案

    XX区农药肥料包装物及农膜废弃物回收与处理方案为认真落实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农药管理条例》《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

    化肥与农药教案

    第四单元化学与技术的发展 课题1化肥与农药(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意义,知道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 3、 了解主要化肥的生产......

    浅谈微生物肥料与农业生产

    浅谈微生物肥料与农业生产 摘要:简述了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及特点,介绍了在农业生产中微生物肥料的优点和化肥的缺点,讨论了微生物肥料的发展前景。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