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及心得

时间:2019-05-15 01:2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及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及心得》。

第一篇: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及心得

(教育教学研究报告)

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及心得

阜阳三中刘颖梅

中学生是一群可塑性较大的群体,每个学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有不同的教育需求。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及教育对象要有透彻的研究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心理特征,以教学任务为安排,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有计划、有科学的培养学生的终身受益的各种能力,这是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指的就是教育学生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进行。特别是高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兴趣诸方面定型的关键时期,更应该针对其在高中三个阶段不同实际采取不同教学方法。

另外,由于历史学科要求较强的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论证能力、合理的逻辑思维能力、组织能力、简洁流畅的文字表达能力。根据以上情况,历史教学必须适时改变:一是针对学生的实际,设法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理解表达能力。二是教学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用之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以科学地引导学生学好历史,并从中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等各种能力。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经验和体会:

一、高一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情结。

由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许多学生上高中后较难适应高中的历史学习,对当前高考改革形势一无所知,在学习方法上,视机械背诵为唯一法宝,不懂得如何做好笔记,缺乏积极的思维习惯,认识不到训练的意义,不做平时积累。在课时少,进度紧,和高考能力考查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如何更新观念,适应新形势,学好历史,是摆在每个高一新生面前的一道难题。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做到:

1、改变学生的旧观念,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有人调查过,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可教师却抱怨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不持久,原因何在?无外乎两个因素:一是因主课学业繁重紧张,把学习历史当作类似看小说、看电视等缓解紧张情绪的功能。二是某些历史知识通过教师引人入胜的讲述,激发学生的新鲜感,使他们产生一时冲动。这些表明,高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层次不够高,大部分停留在刺激性历史情节中,也就是停留在直接兴趣这一层次上。我们知道,直接兴趣是不稳定的,常会因各种因素而减退。再加上其他学科学习压力,一旦学生感到乏味,或感到困难,直接兴趣消失。改善的办法:一是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愿学”。二是提高历史学科的实用价值让学生“乐学”,比如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内容,适当联系当今世界所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的历史知识,运用历史分析方法,指导学生对世界形势发展加以认识等。三是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功心理,使学生“喜学”。高一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由于初高中要求不同,与初中比较,普遍感到困难,出现怕的情绪,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结合教学由浅入深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层次的内容,作出不同的要求,对学生每达到一个层次,及时进行评价和鼓励,让学生觉得自己是一个成功者,有信心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

2、培养情商,产生历史智慧。历史学习不仅仅是记忆背诵应付考试那么简

单,历史教学实际上是对学生历史意识的教育,是培养较高情商智商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的历史智慧产生于历史知识中。但历史知识本身不等于历史智慧。一个只顾眼前利益,只为考试而死记硬背,不去理解思考的人是不会产生历史智慧的,就象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对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八股文章句句工整,但没有创新,没有个人见解,最终也只是一个统治者的工具和奴才而已。我们所说的历史智慧是指能够深刻理解和概括历史知识,并寻找历史发展规律。历史知识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正是昨天的智慧带来了今天的文明。要让学生懂得从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培养情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注意方法,加强理解。对高一学生来说,学习历史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决非一时的努力所能达到,初中历史教学注重史实,形象而生动,而高中教材注重概念的理解,较为抽象。只有注重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具体做法:一是培养自学能力;二是注重知识的联系,树立整体知识观;三是注重跨学科联系,学以致用;四是引导学生理清主线,建构体系。系统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离不开记忆,但记忆并不等于死记硬背,透彻的理解是启发掌握知识的前提。当然,在高一阶段,要做到这些,是不太容易的,但至少让学生明白他们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二、高二阶段,树立信心,培养能力

这一阶段,一部分学生在历史学习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理解和处理教材的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一部分学生还有待于提高。为此,在教学中必须做到: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谓“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学生只有事先进行预习,才明白课文中哪些知识自己懂得,哪些知识还不明白,听课时才能有针对性,才能提高听课的效率。课后及时进行复习,对当天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才会发现自己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解决,才不至于积累过多问题,以致于越学问题越多。

2、适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通过考试、作业的形式进行。应用是学习之本,应用是检验学会与否的标准,能够应用自如直接反映学习者学习的结果。测试和做历史作业实际上是在训练学生学习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和创造力。通过作业训练,使学生能够应用学得的历史知识去解决问题;必要的测试还可以促进学生及时地预习、复习。

3、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针对学生反映的虽很努力学习,但效果不佳的现象,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授以一定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

4、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进行:一是采用导读法。所谓导读法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课文的方法,尽量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分析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二是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信息提取能力,运用史料解决问题能力。三是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研究性学习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高三阶段,夯实基础,提高文科综合能力。

这一阶段,因为高考,学生学习更加努力,化的时间相应增多,但也存在一些学生好高婺远、急于求成的心理,出现基础知识不扎实的情况。而且,审题能力、表达能力、理解和处理材料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均较不足,这些势必影响学生将来的高考成绩。教师在教学中做到:

1、抓基础,带能力: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作。缺乏必要的、系统的知识,任何能力都无从谈起,当历史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只要有一定思维品质,历史思维能力也会随之提高。所以,还是要花力气把基本知识搞懂、搞通、搞活,没有这个基础,学习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也就无法建立。在高三第一轮学习时,要求学生对课本中的引言、正文、小字、地图、图片、表格、注释、思考题、练习题等均加以仔细体会,一一掌握,不留空白,反复熟悉课文,切实做到知识点落实于教材,理清知识线索,通过基础知识这一关,并力求初步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和历史问题的阐释能力。

2、加强专题复习,注意专题拓展和联系:

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分成几个专题进行教学,每个专题注重讲深讲透该专题中的知识点、内在联系和值得注意的问题(要注意挖掘深度),讲出专题特色,力求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又要避免类似新课讲述,从整体上客观把握全书内容和知识体系,了解课本的主要线索,还要注意专题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与相互渗透,保证第二步复习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并设计一些专题练习,以巩固复习效果。

3、加强文科综合能力培养

教育部在《高考内容和形式改革方案》中明确指出:“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跨学科综合能力和学科知识的渗透能力,着重考查利用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科间的渗透与综合,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也反映了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综合能力测试,尤其要解决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重点考核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与综合。为此,在迎考的最后阶段可采用专题讲座方式,对一些跨学科的专题(尤其是时政专题)详加剖析,多予锤炼,有目的地设置一些问题,去引导学生进行立体思维,比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焦点,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三次科技革命问题、三大产业问题等系统问题。这样的教学不仅有深度,更加有广度,适应和谐发展的人的需要。

总之,教学无涯,只有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加强理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真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全文共3519个字)

第二篇:高中历史教学心得

高中历史教学心得

梁军峰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释放学生自我创造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共同的使命。同时也不应把素质教育与高考评估机制、高考选拔学生对立起来。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想写出教学上的点滴心得,与同行们共享。我觉得在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实施教育教学创新

素质教学的先导是教育观念的创新,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教法,教法决定成效。传统教育观念已经在许多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中成了“法宝”,比如说:以教师为中心整节课都坚持“填鸭”,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只教书不育人,忽视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老师惟我独尊,高高在上、对学生提出的“奇谈怪论”嗤之以鼻,甚至认为学生是钻“牛角尖”,不但不解决,而且还要批评一通等等。这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造成学生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思维求同,不仅教学效果肯定不好,而且还扼杀了学生创造的内在动机。让趣味无穷的历史变成一个枯燥无味的数字,最终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基本放弃了历史学科的学习。这跟我们的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是不适应的。因此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教学工作者尤其是中老年历史老师就必须痛下决心打破它,改变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学生主体观。从“主演”变为“导演”。在学校公开课上,开课教师上初三历史《美国内战》,把“贩卖黑奴”的广告导演成学生的活动。(黑奴扮演者,教师课前选定有较强的文艺表演才能,同时有较强的表演欲望的学生。)通过演练,学生既认识到了黑奴当时的悲惨处境,又为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奴宣言》是深入人心的,打下了伏笔,也说明了黑奴问题成为了美国当时社会的焦点。另外如在讲《一国两制》一课时,通过让学生看录像《百年中国》的纪实片段;《重庆谈判》一课时,播放电影《重庆谈判》片段等等,这些课,使我确认,高中历史教学,也应尽量挖掘“可导”“可演”的题材。方法上可采用电化教学,运用多媒体,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画面,以引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变“灌输”为引导,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起到“服务”“参与”“引导”“点拨提升”“补充”的作用。也要求教师放下老师的架子,师生平等,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提倡学生标新立异,鼓励质疑,激励思维。

二、更新备课方式,提高课堂实效性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向45分钟要质量。通过教学实践、尝试、总结、反思,我觉得备课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可以说是基础,是关键。著名教育专家于永正老师说过:“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收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见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收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教参、收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我们在备课时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备课,这些素材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等,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同时,教师的备课还可以备一些学生的活动,某些课中,可以调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在我校历史集备组,曾用过如下方法进行备课,(一)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

(二)利用互联网,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笔录备用。

(三)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如:教学目标应如何制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情况,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本课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难点是什么,如何排除;教学内容该怎样教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课后检测应怎样编写,编写哪些类型的题;在本课中,该给学生制定怎样的活动方案,等等。对高三选修《甘地》一课,通过集体备课,觉得仅靠讲解,学生很难了解甘地的全面活动,难以理解“非暴力不合作”的概念,所以决定让学生看电影《甘地传》。这样,既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活“字。而且加强了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融洽、合作关系。

三、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优化课堂教育结构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所以,教学中,出乎学生意料的演示、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的有趣的事例、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以及不断出现的挑战性问题等,都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手段。这种教学,在习题训练和讲评课时,尤其管用。

(一)学生限时完成适量练习。

(二)学生讨论答案,教师参与,了解学生讨论的重点集中问题。

(三)集体讲评,教师答题,师生间可以互换角色互相体验,讨论中体现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遇到难点老师给以点拨,最后教师板书全文主要内容作最 后小结。实践证明,这种教法达到了课堂教学“高效低负”的目的,有益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教学中,师生间始终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互相交流着,既为教学活动奠定了最佳心理基础,又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潜能和个性特点大有裨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积极的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学生的眼、脑、手、口等多种感官并用,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多展开第二课堂,让学生多接触社会,采集社会上的一些信息,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对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课,开展辩论赛。如:对拿破仑的评价,对辛亥革命的成败的评价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

四、依据教学评价机制,重视现实教学要求

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始终 “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中学历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评价历史教学,主要不是看教师是否能讲,不是看学生对具体的知识记忆多少和某一次书面考试成绩,而是要考察其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养成。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可以展开课堂讨论,通过研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如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如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在学期历史学习总评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历史课的学业成绩考核除了书面考试还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演讲、历史小制作、历史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果也统计成绩。历史书面考试也从重知识考查向重素质考查、重能力考查转变,逐渐扭转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局面。完善历史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组织课外历史兴趣小组,进行读课外书、研究历史人物、讲历史故事,写历史文章,编演历史剧,学绘历史地图,收藏古钱币,参观历史博物馆,考察名胜古迹等课外活动方式,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多种素质,增长更多能力。

第三篇:高中历史教学心得

全面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加快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已成为教育教学人士的共识。中学教学作为培养中学生的教育基地,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释放学生自我创造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共同的使命。同时也不应把素质教育与高考评估机制、高考选拔学生对立起来。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想写出教学上的点滴心得,与同行们共享。我觉得在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实施教育教学创新

素质教学的先导是教育观念的创新,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教法,教法决定成效。传统教育观念已经在许多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中成了“法宝”,比如说:以教师为中心整节课都坚持“填鸭”,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只教书不育人,忽视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老师惟我独尊,高高在上、对学生提出的“奇谈怪论”嗤之以鼻,甚至认为学生是钻“牛角尖”,不但不解决,而且还要批评一通等等。这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造成学生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思维求同,不仅教学效果肯定不好,而且还扼杀了学生创造的内在动机。让趣味无穷的历史变成一个枯燥无味的数字,最终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基本放弃了历史学科的学习。这跟我们的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是不适应的。因此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教学工作者尤其是中老年历史老师就必须痛下决心打破它,改变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学生主体观。从“主演”变为“导演”。在学校公开课上,开课教师上初三历史《美国内战》,把“贩卖黑奴”的广告导演成学生的活动。(黑奴扮演者,教师课前选定有较强的文艺表演才能,同时有较强的表演欲望的学生。)通过演练,学生既认识到了黑奴当时的悲惨处境,又为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奴宣言》是深入人心的,打下了伏笔,也说明了黑奴问题成为了美国当时社会的焦点。另外如在讲《一国两制》一课时,通过让学生看录像《百年中国》的纪实片段;《重庆谈判》一课时,播放电影《重庆谈判》片段等等,这些课,使我确认,高中历史教学,也应尽量挖掘“可导”“可演”的题材。方法上可采用电化教学,运用多媒体,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画面,以引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变“灌输”为引导,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起到“服务”“参与”“引导”“点拨提升”“补充”的作用。也要求教师放下老师的架子,师生平等,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提倡学生标新立异,鼓励质疑,激励思维。

二、更新备课方式,提高课堂实效性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向45分钟要质量。通过教学实践、尝试、总结、反思,我觉得备课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可以说是基础,是关键。著名教育专家于永正老师说过:“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收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见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收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教参、收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我们在备课时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备课,这些素材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等,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同时,教师的备课还可以备一些学生的活动,某些课中,可以调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在我校历史集备组,曾用过如下方法进行备课,(一)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

(二)利用互联网,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笔录备用。

(三)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如:教学目标应如何制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情况,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本课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难点是什么,如何排除;教学内容该怎样教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课后检测应怎样编写,编写哪些类型的题;在本课中,该给学生制定怎样的活动方案,等等。对高三选修《甘地》一课,通过集体备课,觉得仅靠讲解,学生很难了解甘地的全面活动,难以理解“非暴力不合作”的概念,所以决定让学生看电影《甘地传》。这样,既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活“字。而且加强了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融洽、合作关系。

第四篇:高中历史教学心得

高中历史教学的疑问

老师们:

很高兴能够有机会与这么多历史界的同仁共同的学习、思考、交流,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高中历史教学的疑问》,我想要思考探讨这一问题,就必需把它放到整个教育的层面上来,否则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是肤浅的,甚至可能是完全背离的,只有将这一问题放到教育整体的高度,才能真正的从本质上去认识,同时也才能把握解决这些疑问的方向。

我想从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出发。

什么是教育?古往今来有过许多不同的论述,撇开一些政治的社会的因素,从本质上说应该是促进人的发展,在各种论述中,我比较赞同法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概述,“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意思是每个人如同一颗种子,只要有适合的土壤、充足的阳光、适当的气候条件,它就能破土而出,得以生长。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这基础上做了补充,“生长即目的”,即在生长的前头并没有另外的目的,比如将来成为栋梁之才,适应社会,找个好工作等等,再比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样明显的功利目的,可以说是精辟地道出了教育的本质。

按照这个观点,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分析衡量教育的尺度,就是应该站在人的高度来认识,而非功利的角度,从人的高度我赞同我国著名学者王国平的观点,分为人性的尺度和人生的尺度。

人性尺度是指:教育应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的生长,而不是强迫学生接受外来的所谓知识,这种强迫接受就如同柏拉图所问的“他们能把灵魂里原来没有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去?就好像他们能把视力放进盲人的眼睛...”。人之为人的最优秀的品质应该是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智育是发展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应该是追求崇高的精神,而不是灌输各种道德规范。

人生尺度是指:教育应使受教育者现在的生活就是幸福而有意义的,并以此为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看教育是否成功,就看是拓展了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我们在这里特别强调“教育应该受教育者现在的生活就是幸福有意义的”,我们一直有这样的一种传统的观念,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请问桂花香从哪里来?牡丹花香哪里来?有那么多花香没有从苦寒中来呀。素不知有多少人在“磨砺”“苦寒”中被摧残,而世界上也绝没有一所存进“苦难”成本而能够支出“幸福”利息的银行。在这里我们并不否认勤奋刻苦,经受各种历练、考验,我们强调应该符合教育规律、符号人的成长规律,有兴趣、有意义。我们老是强调以后会幸福的,无限的推迟幸福,其实是幸福的漠视和虚无化。

衡量一所学校的优劣,主要是看这所学校是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而环境的良好与否,最关键是看:有没有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氛围和优秀的老师,而绝非硬件设施的漂亮完善与否。(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就是显著的例子)。

自由的氛围,主要是时间的自由和思考的自由。学生必须有时间沉思和自由的思考。

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爱学生胜于爱金钱和名利,值得学生感念的老师。而非仅仅能取得好成绩的老师。

我们现在很难有这样好的学校,也很难有这样好的老师,因为衡量好学校和好老师的标准出了问题。

从以上对教育问题的基本认识出发,我们可以来思考探讨“高中历史教学的疑问”这一主题了。

(一)历史教学中功利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矛盾问题;

历史学科是一门很典型的人文学科,是进行人文主义思想培养和提高自身人文素养重要学科,然而功利主义的教育思想弥漫着历史教学,弥漫着整个教育领域。历史教育是整个教育领域的一部分,不可能做到洁身自好。

可以说,我国的教育在49年以后实际上走上了一条功利主义的道路。开始是政治挂帅,强调“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培养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共产主义接班人”。历史教学也是围绕为政治服务,从历史教学内容的编订到历史教育教学的目的都是如此。

它的着眼点,不是培养人而是能不能成为为国家服务的“一种有用的机器”“一种服务于政治的劳动工具”;不是关心人文精神培养,实际上更可能是压制人自身的和谐、健康成长。要求做一颗革命机器上的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后来,政治不行了,又来了分数挂帅,一切为了应试,一切为了分数,所谓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人成了分数的奴隶。作为高考科目的历史学科当然不能例外,现在主要是这种功利主义思想支配着,对个人和家庭来说,就是要考个好分数,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急功近利,不考虑人文主义思想的成长完善,甚至不惜违背人的成长规律。

人文主义的教学是注重人性的需求,关注人的成长,以人为中心,以健康成长、能够幸福而有意义为目的。

功利主义的教学要求是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以考试为中心,以成绩、升学为目的。

于是不同的教学就产生了,在历史教学中也充分体现出来,比如学文艺复兴运动,从功利主义的应试要求出发,我们会条理清楚,面面俱到。分析其背景:

文艺复兴最早发生在哪个国家?什么原因促成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生?

意大利

原因:(逐条列出)

(1).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2).人们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3)意大利保留了较多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4)印刷术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运动准备了条件。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主要有哪些?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初期三杰:但丁《神曲》、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薄伽丘《十日谈》

后期代表: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通过材料分析)莎士比亚对人的赞美与薄伽丘对人性的肯定有何不同?

这种不同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薄伽丘:关注的是人的自然本性;

莎士比亚:提升了人性的高尚和尊严,更崇尚人的理性。历程: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文艺复兴的实质、评价

表面上: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形式)

实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性质)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评价 进步:

①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②推动了当时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的发展。

不足:过分推崇个人主义,导致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看起来条理清楚,分析透彻,学生似乎也容易掌握。大都由老师分析,逐条列出,也有让学生归纳,整理而出。目的就是为了考试。我们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出发,关注人、人类的发展:

我们就会去探求中世纪的欧洲到底是怎样的状况?基督教神学为什么要宣扬禁欲主义、蒙昧主义的思想?为什么要去压制人性,淹没人?人在这样的压抑、控制下是一种怎样的痛苦状态?是什么原因、什么力量起来去反抗这种状况?

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的自身解放。然后来理解那些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但丁《神曲》歌颂了人的伟大,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本来应该去看看《神曲》原作的)。薄伽丘的《十日谈》讲述各色人物的故事,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同时完全可以突破教材的局限,举出另外的一些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如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分析这些代表作的真实内涵。真正感悟文艺复兴的实质: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人和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体会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来之不易。

现在我们的教学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课堂要求立竿见影,最好一堂课讲完后马上考试,解答出来,那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然而到底掌握了什么?我想无非是那些所谓的知识点。大都数则是通过PPT上的练习加以所谓的巩固,这种情况相当普遍,对付考试也很有效。而人的感受,好奇心的满足,理性的思考,人类的发展,似乎完全是无所谓的,有那也是附加的。我想这其实是教育方向的迷失。这是由现实的、体制的、社会的各种因素造成的。

(二)专制主义与批评性思维的悖论

现在我国政府提出建立“创新性国家”的口号,这是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中国自身发展的要求。

“创新性国家”的建立最关键的要教育。

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要独立思考就必须敢于提出质疑,具有批判性的思维。

然而现行的教育体制却走向相反,它剥夺孩子的童年,扼杀少年人的求知欲,阻碍青年人的独立思考,否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专制主义在教育中(当然也包括历史教育中)表现: 1.统一的考试、统一的答案:

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考试是何等的重要,从上学那天起,就被各种考试绑架了,小学稍好,大都学校主要是各种练习加期中、期末考试,到了初中就各种考试不断,周练、月考、阶段考、期中期末更少不了,高中更是登峰造极了。

有考试就要有答案,为了便于批改,就要尽可能的标准统一、甚至唯一(以前称标准答案,现在称参考答案),权威性的答案就应运而生,学生的思维固定了,思想“统一”了,是好事吗?

我自己就几次参加了稽阳联考的命题,今年还担任历史部分的主命题,我感到最头疼的是组织主观题的答案,简直可以说是战战兢兢如履刨冰啊,在试题命制好后,我给几位历史老师去答题来组织答案,最后自己来整合,结果各位老师的答案有不少的出入,我一直在问自己整合起来这样的答案行吗?用这样的一个所谓的参考答案去衡量,是否有些残忍。可以说我们现在的答案无非是教材的意思和现实因素的考量。有些明明答得有理,但不符合现实的考量,就不能得分。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朝廷用人,则一依选举考试之所得。故中国自秦以下之传统政府,仅可称之曰:‘士人政府’,或可称为‘官僚政府’,官僚即士人为之。而决非贵族军人或商人政府‛。

——钱穆《国史新论》(1)材料一中“选举”“考试”分别是指什么?中国在何时形成“官僚政府”?请说明理由。(10分)

材料二 社会体制既不同,建立于其上之政治,自亦不同。如西方古希腊之市民政权,只建立在每一小城市中,尚不能扩充成为一国家。……秦、汉以下,全国大一统之中央政府,非神权,亦非民权,但亦不得目之为君权。

——钱穆《国史新论》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古希腊之市民政权”与中国秦汉时期的政权有哪些区别?造成这一区别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10分)

材料三 2007年6月27日,81岁的英国女王任命布朗为英国首相。至此,先后有11位首相得到她的任命。这些首相来自不同的政党,政治观点不同。尽管其中有些人她不一定认同,但只要他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她都会授予组阁权。她曾经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

—— 新华网

(3)材料二的“市民政权”之体制对材料三中的政体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6分)

38、(1)察举制、科举制。(2分)秦朝(2分)理由: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吏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6分)(2)古希腊的“市民政权”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而中国秦汉时期是全国一统的中央集权;古希腊为民主政治,而中国秦汉时期为封建君主专制。(8分)

最主要原因是古希腊工商业经济发达,而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或自然经济)(2分)

(3)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对英国政体产生积极影响。(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得满分。如答出主权在民、分权制衡、法律至上、议会制等具体内容也可得分,答“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给2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

2.把教材当圣经 死扣教材,在教材上打上了各种各样、各种颜色的记号,方方面面,各个角落都看得仔仔细细,生怕哪个地方疏漏了,各种考试也都紧紧围绕着教材,包括高考,前几年的浙江文综试卷历史部分不少答案就是从教材里一字一句地拿出来的,这是我一直感到十分困惑的,甚至问了以前文综命题组的组长计翔翔老师,为什么高考的试题也会是这样?那可是整个浙江历史教学的导向啊,(这里我无意批评以前命题的专家,事实上我所认识的几位老师我一直都是很尊敬的,我只是认为高考试题应该更多的体现能力、体现历史的思维),他回答说那是运用教材经典的句子来回答问题,简明扼要。我虽然心存疑惑,但我们在组织稽阳联考历史试题时以及平时的教学中都很受影响,紧扣教材。

今年的历史部分我觉得要好得多。题目灵活、能力要求高,历史思维性强,这也许是一个新的良好的开端。

可以说教育的专制主义是通过高考这个指挥棒呈现出来,它训练你迎合出题人的观点,揣摩命题人的意图,紧紧围绕着教材的内容,教材的观点,不能也不敢有自己的思想、观点。

例如:我们说近代中国是民主革命,是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反封建表现在推翻清政府、打到军阀(主要是北洋军阀)、推翻南京国民政府。我们通常说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了,反帝反封建任务基本完成了,然而到底完成了吗?若是完成了,我们怎么解释随后发动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怎么解释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可我们很难这样去思考。我们一方面肯定1953年---1956年的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当然包括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另一方面又肯定改革开放,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难道没有矛盾吗?难道仅仅因为时代不同吗?其实就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问题我专门调查了不少当年经历的农民的想法,他们回答真正愿意加入合作社的寥寥无几,有也只是凭一时的热情啊。试想:1950——1952年才分到土地,53年就要合作了,就从正常的人性考虑,怎么可能是愿意的?

批判性思维的缺失是中国学生最大的问题。

从培养奴性的人的角度讲,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在专制主义长期压制下,我们的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那无休止的题海中,孩子们的学习乐趣被剥夺,生活乐趣被剥夺,独立人格没有了,不会思想了。

最可怕的是,几乎完全不会将心比心,完全失去了同情心,失去了宽容的精神。有的是竞争,有的是考场如战场。仍然强调“战天斗地”,有不少学校校园内红旗招展,标语横幅遍布。

陈寅格先生在给王国维的纪念碑的碑文上写道:“先生的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人不同于动物,最可贵的是有思想,思想没有了,也不成其为人了。

应试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专制主义教育,也是一种奴化教育。限制人的自由发展,限制人的个性张扬,不让学习者有独立的思考。

在这样的教育下,我们的学生还会有学习的兴趣吗?很多学生是很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课啊。

(三)训练主义当道

什么是“训练主义”?即为了一个功利的目标,制定出一整套周密的训练体系,学校成了车间中的流水线,每一个不同学科的教师就如同生产线上的工人。我们历史老师也同样成为生产线上的一员了。

教育原本充满艺术的活动,历史的教学更是大有施展的空间,我们看看《百家讲坛》那些神采飞扬的老师就可见一斑,但我相信他们走下讲坛,走向中学的课堂,也一定会黯然失色。

中学的老师是在干一种体力活啊。

无休止的命题(从网上收集)、监考、改卷、统计成绩等等,周而复始,周练、月考、阶段考、期中考、期末考连续不断,所谓的“周练”就是每门高考的科目每周考一次,可是到了学生就是天天考啊,不少学校的学生从进入高中到高考结束,几乎是三年的考试啊,简直难以想象这是在搞教育,可这是现实,高考辉煌的成绩就是这样练成的啊。

这就是训练,训练到什么程度?训练到一看到题目就知道在教材的什么地方,用那些言词语句几乎不加什么思索就能回答。历史的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

确实,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越来越多,但不应成为机械训练的理由啊,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成长,要培养的是具有思想、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历史教育更是人文思想的教育,是自由、民主、平等的人类社会演进的教育。

训练主义的本质是要速成,却违背了教育最基本的规律。它使我们不会思考,不敢思考,只要答案,能够得分的答案。

于是教师也慢慢的造成了这样的现状:他们只有技术,缺乏艺术;只有知识,缺乏见识,更谈不上智慧;只有苦力,缺乏魅力;只愿做题目,不愿做学问;只关注学生成绩,不注重人格塑造;只顾眼前的利益,很少有理想抱负。这不是我们想要这样,而是各种因素逼迫的结果。

(四)我的思考与应对

以上我所提的是高中历史教学的疑问,其实更是对当前整个教育的疑问,我想现在还很难来真正解决,因为这背后有强大的“体制”,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社会的因素等等。但既然身为老师,总不能放任不管,总不能眼看我们的孩子在这水深火热中煎熬,总要尽可能地“肩起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光明中去”。尽可能地减轻他们的痛苦,而且,事实上我们也不是完全不能作为。

两点认识:

1.以素质教育对应试,则应试胜,以应试教育对应试,则应试败。从人文主义出发,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关注学生的成长,在课堂上能引起广泛的共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学得热火朝天,有兴趣,站得高,那么,应付高考,即使不比别人高多少,也决不会落在别人后面。2.大环境不好我们尽量创造良好的小环境。毕竟教室门一关,我们是起主导作用的。直接影响学生的是我们。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方法,教学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所谓“教无定法”,我们要做的其实只是让教育回到原点,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啊。

第五篇: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实践

期待是梦境掠过的思念,乍寒还暖;期待是清风抚摸的瞬间,扰人心田;期待是泪水滴落的刹那,丝丝恼人;期待是阴霾里的笑靥,扣人心弦; 期待是擦肩的邂逅,美妙难言;

期待是春风和雨的温暖,缕缕灿烂;期待是夏阳似火的炽热,焦燥难耐          似乎等待了一百年,忽然明白,如果我不爱你,我就不会思念你 发表日期:2013-03-31的烙...



我独自守候着岁月的轮回,等待那千年的梦 发表日期: 2012-05-01

我独自守候着岁月的轮回,等待那千年的梦。蓦然回首,青春 的花,在那烟雨蒙蒙中遗失了心,却在这和煦阳光下找到了魂。终于了悟了那埋藏已久的心。于是,我轻轻的笑了。...


一直以来,我的生活就有个空挡,等待一个适合的人走进来 发表日期:2012-05-01 一直以来,我的生活就有个空挡,等待一个适合的人走进来。不想再随便的开始
一段恋情,不想再开始泡面恋爱,想找个一起转动的齿轮,能一起看电影的,能一起牵手散步 的,能一起逛街的,能一起抬杠的,能经...



活着不是为了怀念昨天,而是要等待希望 发表日期:2012-04-23
活着不是为了怀念昨天,而是要等待希望。让大家都看到你的坚强,离开他你也可以过得很好。离开以后,大声的告诉他我爱你,与你无关。爱是你的权利,把想说的都说出来。平静的回忆 你们的过去,然后哭吧。...



单身意味着你有足够的坚强和耐心,去等待那个值得拥有你的人 发表日期:
2012-02-15 单身意味着你有足够的坚强和耐心,去等待那个值得拥有你的人。总有一个人是经遇见就再不 能割舍的。遇见之前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为等待。而遇见之后所要经历的一切都是为相守。有一 天那个人走进了你的生命,...



我用一生的时间等你,哪怕等待是如何的卑微 发表日期:2011-08-13
我用一生的时间等你,哪怕等待是如何的卑微,也会让我有希望而快乐地活着。天亮了 我在每 天的开端等你;夜来了 我在梦乡中等你;春 我在姹紫嫣红中等你;夏 我在流火如金中等你; 秋 我在悲风呜咽中等你...



不明白在等待什么,不明白为什么忍受那么多 发表日期:2011-07-30
不明白在等待什么,不明白为什么忍受那么多,不明白忍受的极限是什么,不明白现在为什么 会有这么多的痛苦,为什么会像疯子一样抱着膝盖哭了,为什么总会有想要放弃自己的念头,想过离开,想过放弃,但是...



如果曾经有一个人为了你而等待,不管是三年还是三个月 发表日期:2011-07-10
如果曾经有一个人为了你而等待,不管是三年还是三个月,请不要那样轻率地选择拒绝。这世 间的缘分并不像空气那样廉价,再平凡不过的相遇与相识。在亲情以外,没有谁人能够轻易而 又不求回报地为一个人付出...



习惯了等待,于是,在轮回中我无法抗拒的站回等待的原点 发表日期: 2011-06-30
习惯了等待,于是,在轮回中我无法抗拒的站回等待的原点。我不知道,这样我还要等多久才 能看到一个答案;我不知道,如此我还能坚持的等待多久去等一

一个结局;我不知道,这样我还 是否有想你的勇气;思念,...



人生只有三天,活在昨天的人迷惑;活在明天的人等待 发表日期:2011-05-30
人生只有三天,活在昨天的人迷惑;活在明天的人等待;活在今天的人最踏实。你永远无法预 测意外和明天哪个来得更早,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过好今天。请记住:今天 永远是昨天死去的人所期待...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已去争取和奋斗 发表日期:2011-04-17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已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



人的一生,总是不能绕过那些让人无法预期的等待 发表日期:2011-02-15
人的一生,总是不能绕过那些让人无法预期的等待,这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也是人生最大的快 乐...



爱就像一颗身陷磐石深处的钻石,需要等待耐心和包容 发表日期:2011-02-13
有时候,爱就像一颗身陷磐石深处的钻石,需要等待耐心和包容,需要不断的切削与打磨,才 会在电光石火的那一刹那,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不贪心,也不等待。我找到感觉对的人,就决定了 发表日期:2011-02-10
我不贪心,也不等待。我找到感觉对的人,就决定了。我不喜欢左顾右盼,我的时间有限,我 想用有限的时间跟另一个人过 Betterlife,而不是用我的 Life,去找一个 Better 的人。...



世上的爱情,没有几份真的经的起等待 发表日期:2010-11-13
多少人在说我会等你,等你回心转意的那一天;我会等你,等你愿意和我在一起的那一天;我 会等你,等你离开那个人来到我身边的那一天;我会等你然而人们可曾知道,世上的爱情,没 有几份真的经的起等待!...



等待是浪漫的,也是漫长的 发表日期:2010-11-05
有人说等待是浪漫的,也是漫长的。在数个关于等待的夜晚,也许少年也会熬成白头。我时常 会告诉自己,虽然在最低的位置,看不到花朵绽放时的艳丽。然而却不会错过花瓣飘落时在风 中悠扬飞舞的浪漫。...



等待太久得来的东西,多半已经不是当初自己想要的样子了 发表日期:
2010-10-24 等待太久得来的东西,多半已经不是当初自己想要的样子了。世上最珍贵的不是永远得不到或 已经得到的,而是你已经得到并且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的东西!寂寞就是你说话时没人在听,有 人在听时你却没话说了!...



人生没有那么多的等待 发表日期:2010-10-15
不要等到了一个笑容才面露慈善,不要等被爱了才要去爱,不要等到寂寞了才明白朋友的价值,不要等拥有许多后才开始分享一些,不要等失败后才想起别人的忠告,不

要等别人受伤才去乞 求原谅,不要等分开了才...



我不贪心,也不等待 发表日期:2010-10-03
我不贪心,也不等待。我找到感觉对的人,就决定了。我不喜欢左顾右盼,我的时间有限,我 想用有限的时间跟另一个人过 Better life,而不是应该我的 Life,去找一个 Better 的人。...



等待太久得来的东西,多半已经不是当初的样子了 发表日期:2010-10-01
等待太久得来的东西,多半已经不是当初自己想要的样子了。------世上最珍贵的不是永远得不 到或已经得到的,而是你已经得到并且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的东西!------寂寞就是你说话时没人 在听,有人在听时你却...



不是蝴蝶飞不过去,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 发表日期:
1970-01-01 曾以为蝴蝶飞不过沧海,是以为蝴蝶没有飞过沧海的勇气,十年以后我才发现,不是蝴蝶飞不 过去,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


下载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及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及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探究式教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其目的不是要把少数学生培养成为科学精英,而是要使所有学生都成为具有科......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心得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心得 摘 要:历史课改的目的就是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始终落......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心得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心得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心得1 时光飞梭,47天的兵二历史课堂教学学习已经结束,在学习的日子里,天天都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总体而言,我的体会有以......

    实践教学心得

    实践教学心得在上两个星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上,老师特意安排了一项别有意义的试讲,让原本只能坐在座位上听课的同学们有机会上讲台锻炼自我,在感谢老......

    教学实践心得

    教学实践心得 教学实践心得1 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

    教学实践心得

    我上第一次课的时候,很紧张,本来写得密密麻麻的讲稿,可一站到讲台上,面对陌生的面孔,新奇的眼睛,还是有些语无伦次,好多本来打算要讲的内容都被我省略了。虽然说也环视全班同学,但是......

    实践教学心得

    实践教学心得 上学期,学校组织举办辩论赛复赛和决赛。我很荣幸的作为班级里的一名选手,跟随团队,从初赛的险胜再到决赛的败北,一路走来,收获了自信、展现了自我、同时也得到了成......

    高中历史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历史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周百鸣 朱世光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周百鸣 杭州师范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朱世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会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