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坚定的自信为你铺就成功之路
用坚定的自信为你铺就成功之路
玛利·科莱利说:“如果我是块泥土,那么我这块泥土,也要准备给勇敢的人来践踏,”这是一个勇敢者的自信。
李白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一个豁达者的自信。
还有人说:“唯有自信,才能从容”,这是个从容者的自信。他们三个人所表现出的人生主题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点—自信。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是成功的源泉,是个人对自己所做准备的感性评估。任何一个人取得的成就,绝不会超出他自信所能达到的高度。相信自己是一种信念,是人对自身力量的一种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作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一个人只有拥有了坚定的自信,他才能在遇到困难时,去披荆斩棘,全力拼搏,才会有那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气势和信念,只有他拥有了坚定的自信,那么他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做什么事都干劲十足,神情专注,会积极去给自己创造机会,把握机会,才能更快的登上成功之巅。例如文中所提到的罗文,通过他的种种表现,可以看出他的行为表达了一种强烈的自信,正是这种深深的自信打动了我们。罗文是一个普通而又伟大的的人,而他的伟大就突出表现在“自信”上,他在接受国家嘱托时,并不是被迫接受,而是充满自信。在艰难险阻面前,他从没想过退缩。倘若没有这份自信,罗文在遇到困难时,不会从容面对。面对茫然不知的未来,路上的层层封锁,罗文仍然自信,这些困难难不倒他。他只所以能成功的把信送给加西亚,最大的因素就是他坚定的自信。
自信不能只停留在想象上,如果不去付诸行动,一切都是纸上谈兵,要想成为自信者,就要像自信者一样去行为。我们在生活中要自信的讲话,自信的做事,我们的自信才能被正确树立起来,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只有你自己相信自己,别人才会相信你。
自信必须是理智的、清醒的,他是建立在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盲目的自信则是自负,他不仅不会帮助你走向成功,反而会成为你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在这里,所有的工作都是一环紧扣一环,有可能因为一时的疏忽而导致出现质量问题,从而给公司造成很大的损失。我们虽然干的都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工作,但是却关乎着整个公司的生存命脉,我们只有把这每一件小事干好、干出色,才能干好大事,千万不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告戒自己,要有全局意识,千万不能因为自己的一点个人利益而去破坏公司的整体利益,我们应向罗文一样,学习他自信的精神。
海浪885
第二篇:以爱铺就成功之路
以情治班
陈明子
大家好,我是红星职专的陈明子
我的治班方略是“以情治班”
职业学校的学生和其他同龄人一样,拥有自己美好的愿望,他们想上大学,想当专家或教授、当科学家或艺术家……然而中考的失利,使他们在心理上受到了挫折,自信心受到了打击。这时再得不到正确的疏导和教育,就会感到自己“不争气”“没有用”,就会精神萎靡、无所适从。作为班主任必须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进行有效管理
魏书生说:“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班主任要善待每位学生,与其进行平等的情感沟通。在生活上嘘寒问暖,主动关心爱护他们;在思想和学习上鼓励支持他们,积极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从中锻炼才干,陶冶情操,增进团结,使他们真正感觉到班级的温暖;要以长者和知心朋友的身份,启发学生的良知与责任感,满足学生的尊重需求,鼓励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明确努力的方向,懂得自尊自爱,走出自卑阴影,珍惜机会,奋发向上。只有“以情治班”,在师生之间架起信任的桥梁,才能“对症下药”,将管理工作做到实处
一、理解和尊重,架起师生信任的桥梁。
在学生处于徘徊不前时,教师首先要信任学生,以诚信的态度对待
学生,与他们敞开心扉,交流思想,用自己的真诚打动学生,取信学生。让他们把真心话说出来,一吐为快,并帮助他们分析情况,解除思想顾虑。一旦发现学生的优点与长处,就给予鼓励,那怕是一句“好样的”“你能行”的安慰话,也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鼓起学生自强的勇气和自信的决心,会给学生战胜自我的力量。世界上任何一个成功者都经历过挫折,因此要让学生觉得受挫折并不可怕,怕的是不能面对现实、正视挫折。要使学生懂得诚信是立身之本、成才之根,只要自强不息,诚实做人,就没有渡不过的难关,干不成的事业。只有以诚待诚,相互信任,才能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坚定自强的信心。还记得在开学不久的一堂计算机课上,卢刚在课上不完成老师的作业,还大肆喧哗,计算机老师就在他的肩膀拍了一下,让他安静下来,可是他不但没有安静,反而大闹课堂,说老师打人。见他这样,我把他带到操场,请他和我说说心里话。卢刚一开始还是吵吵嚷嚷,后来看见我耐心细致地询问事情的经过,他终于向我说了实话。原来这个计算机老师原来是他初中校的,他一上课卢刚就发现了,可是在和老师打招呼的时候,老师仿佛不认识他,弄得他觉得自己很没有面子,所以以后只要计算机课卢刚就开始捣乱。我听了卢刚的话,明白了事情的经过,也知道了他的心思。我拉起他的手,轻声说道:“陈老师理解你的想法,也理解那位老师的想法。你一定是在初中就是个问题生,让老师以为你是在故意捣乱,其实只有你真心的对待别人,别人才会真心地对待你,就像我们俩之间,老师真心喜欢你,你才会喜欢老师的,对么?”我的话让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从此,教室
里出现了他认真听讲的面容,办公室里出现了他为老师打水的身影,我更是成为了他的最尊重的老师。现在卢刚已经是一汽丰田的一名称职的线长,很受领导的重视。
二、关心和呵护,督促学生健康成长
拥有大量的住宿生是职专学校的特色,感情上、心灵上有极其脆弱,这就要求班主任像亲人一样给学生以最大程度的关怀与帮助。我从住宿生的饮食起居、课堂表现,到课余生活的安排和回家的安全,都密切关注,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在端午节的时候我从家里拿来几个自己包的粽子,下课的时候,我叫来所有的住宿生,请他们吃粽子,我说:“你们在家里都是吃家长包的,今天来尝尝老师亲手包的粽子。看看味道有什么不一样。”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样子,我欣慰的笑了。有人说住宿生不好管理,可是我们班的学生和我很亲,他们喜欢我,爱戴我,所以常常听宿管会的老师问我是怎么管学生的,他们怎么这么听话,从来没有赖在宿舍不上课,不穿校服进班的现象。我想是我用真心换来了学生的真心。细腻的生活关怀胜过豪迈的千言万语,一句句暖人的话语,一声声贴心的叮咛感动着学生,学生会亲近你,信任你、爱戴你,把你当做可以避风挡雨的大树,可以直言不讳倾诉的知己。
三、无私奉献,点亮了集体前进的明灯
爱是无私的,爱更是伟大的。光接收爱而不去奉献爱,这样的人是自私的,也是社会不需要的。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培养有素质的人,我在接班之初都会组建一个学雷锋小组,带领学生们利用课余
时间,义务为学校、为车站、为社区、为养老院劳动,他们不怕苦,不怕脏,在夏天大汗淋淋地为养老院擦玻璃,在冬天在冰冷的水中清洗着汽车,有时在劳动中把手碰伤,但他们从来没有抱怨,用实际行动把爱传递。
另外,我还利用各种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激,学会宽容。教师节的时候,我让学生们集体给每位任课教师送一张贺卡,母亲节的时候我让他们给父母倒一杯水,元旦前我带领班干部去贫困生家慰问。。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们懂得了什么是爱。看到他们懂事的样子,家长们对我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通过实施情感教育,班级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上课秩序井然有序,大家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展示自己的风采。全国DI大赛上王硕三人获得了第一名,全区演讲比赛上赵洋洋获得了二等奖,计算机大赛上王焕金获得一等奖。在2006年我所带的班级获得区级三好班集体称号,2008年所带班级获得市级先进集体称号。我本人也在2006、2009、2010三年被评为区级优秀教师。
去年过年在我的QQ空间里有这样的一个留言:陈老师,您好,我是琳琳,我马上就要竞选领班了,我希望得到您的祝福,因为您是最好的老师。还有一个叫做张秉恩的男孩经常会在聊天中问我:“陈老师,您吃饭了么?工作别太累了”还有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留言。每当我回首班主任生涯的时候,眼前总是出现许许多多熟悉的面孔,心里顿时感到非常温暖。是我用爱唤醒了学生们的爱,唤醒了学生们善良的心灵,是爱让我的班级如此美丽
第三篇:给学生铺就一条成功之路
给学生铺就一条成功之路
有人说,老师像红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也有人说,老师像园丁,精心呵护着每一棵幼苗,我倒觉得老师更像一块铺路石。当学生在鼓足劲儿前进时,我们老师就要像铺路石般把他们垫得高些、再高些,直到让学生能登上更高的阶梯为止;当学生在人生路上遇到泥洼与沼泽地时,我们老师更应该像铺路石般义无反顾地垫在哪儿,帮助学生战胜困难与挫折,迎接阳光灿烂的明天。当了这么多年的老师,我越来越觉得一位好的老师应具备铺路石那种默默无闻、甘做奉献的精神。
这两年,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我正在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努力为学生铺就一条条成功之路。让学生不断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并敢于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在成功中奋进,在阳光中微笑。
一、“找路”
要给学生铺就成功之路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也是一门教育艺术。要铺路得先找路。班主任应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尽量为他们规划好适合于自身健康发展的成功之路。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受教养、熏陶不尽相同,在性格、兴趣、意志和动机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我在广泛接触学生的同时,采取个别谈心、班队会、小制作、演讲会、小竞赛等多种生动有趣的活动,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感受
他们的情感世界。此外,我还特别注重于家访工作,与家长商谈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这对改观当前农村家长家教意识淡薄,家教方法简单粗暴,促进学校与学生家庭联系与配合教育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相处一段日子,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便了然于胸。学生的底子摸清了,教育也有了针对性。
学生章佳敏刚到我们班时,在作业本上,我发现她的字间架结构很好,但笔锋相对欠缺。通过家访,我了解孩子父亲是个村官,本身有点艺术修养,且对孩子的家教比较重视。于是,我多次与孩子父亲商讨对孩子的培养教育,请孩子父亲担任检查和批改任务。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不断磨练意志,才艺不断增长。经过近两年来我的精心指导与鼓励教育,学生书法有了长足的进步,参加萧山区书法比赛获得了二等奖。这成功来之不易啊,其间有家长的关心,有自身的苦练,更有我的一番辛勤培育。这成功也与当初细致了解学生,找对适合于她发展的正确道路是分不开的。
对于后进生,我多发觉其“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走自强成功之路;对于中、优等生,我努力激发其兴趣,发展特长,走“合格+特长”的成功之路。这种以点带面,以弱促强的做法使我的班主任工作收到了很大的成效。学生的潜能是无穷的,学生的表现欲望是强烈的,只要班主任多做发现,找对路子,每一位学生都将成为可塑之才。
给学生找好了,发展之路,接下来就得用爱去铺就这条路,用情去浇灌这条路。实践证明,师爱是促使学生进步,获得成功的强大动力。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是的,我在了解学生的同时,更以自己的满腔热情去帮助他们,用师爱的甘露去滋润学生的心田。沐浴着师爱的学生也自然而然更亲近于我了。“亲其师则信其道。”这时,班主任对学生的殷殷期望、敦敦教导才会转化为学生上进的内驱力,成为学生的精神支柱。
学生需要教师的爱,不幸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爱。学生刘子涵是个不幸的孩子,她身患血液病,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我多次上门询问病情及治疗情况,发动学生一起定制了“早日康复”蛋糕前去看望,鼓励她勇敢与病魔作斗争。师爱处处在,真情暖人心。我们的关爱使刘子涵成为了一个意志更坚强的学生,让她在逆境中奋进,这不也是一种成功吗?我记得章佳敏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给母校种下一棵树,为母校留下一点绿;我给母校种下一棵树,为母校留下一份情;我给母校种下一棵树,感谢母校培养我的一片恩情。”多好的话啊,多好的学生啊,是呀,学生在思想上、行为上的每一点滴今年不,每一点滴成功都凝聚着班主任的无数心血。这也是自己班级的莫大成功。
如果说了解给学生找好了成功之路,师爱铺就/*了成功之路,那么使学生初尝甜头,帮助他们上路,自己去开拓发展则是铺就成功之路的最终目的。
每一次重大的成功都需要人们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去拼搏。它也是以一些小的成功为基础的。如果在学生去取得成功的道路上多让他们得到些小的成功,尝到些甜头,那么教师的期望往往会内化为学生的愿望。这时,即使教师不去要求、不去辅导,学生们也会努力朝着自己所愿往的目标迈进,去争取成功。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学生可能比教师做得还要好,甚至超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我有目的的多给学生创设些机会,让他们尝到甜头,从而激励他们向更大的成功飞跃。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些热爱文学创作的好苗子,我特意创设了些成功的机会,使其初尝甜头。我规定学生每双休日写一篇周记,自由命题、自由选材、自由组织,想写什么便写什么。改出来后,我让周记写得好的同学上讲台读给同学们听,在老师的赞许目光下,同学们羡慕的眼神中,读的同学尝到了甜头,写作积极性也更高了。在得到班内肯定的同时,我又鼓励学生积极投稿,争取使他们得到社会的肯定,尝到了更大的甜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精心辅导下,李刘思如、施佳莹、徐小萌等人陆续发表自己的文章。在发表的基础上,我再要求学生去争取更大的成功。学生李刘思如就是这样脱颖而出的其中一位学生。她的文章发表后,写作热情高涨,自己看书,多动脑,多练笔,写作对于她来说并非是苦差事,而是一种乐趣。在杭州市星语书友会作文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自己也被推选参加浙江省四好少年的评选,成了全校师生备受注目的小明星。为她以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了辉煌。
学生得到辉煌时,我们师生一齐分享快乐,自己取得成功时我也和学生一同分享快乐,鼓励他们不断奋进,去争取好成绩。我以学生为荣,学生以我为荣,我们一齐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光荣的班集体中而感到自豪。学生的荣誉感强,凝聚力也强,班级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我所带的班级被评为校先进班级。
如果学生是一张纸,那么只要班主任用心去描绘,必将会变成一幅幅绚丽迷人的画;如果学生是一泓清泉,那么只要班主任用情去酝酿,必将会变成一杯杯醇香芬芳的美酒。我细细回顾了自己在校的每一个日子,站在讲台前的每一分钟。我觉得自己无愧于心,更无愧于教师的光荣称号。一份付出一份收获,我坚信自己的勤勤恳恳在宁围的这片沃土上耕耘,必将获得更大的收获。
第四篇:坚定四个自信
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
——论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构
原标题: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还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总书记关于“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拓展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谱系,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
“四个自信”重要论述,从历史创造的厚度上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依据
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这就表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实践的选择,也是当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懈进行文化建设、文化创造、文化选择和文化超越的总体性成果。展开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一种奠基于道路、理论和制度之上的文化创造与意义建构,是我们党和人民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革命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百年历史进程中,坚韧不拔而又与时俱进地进行文化建设、文化创造、文化积累、文化提升的历史性成果,是中华文化的历史连续性、空间广延性和价值普遍性在当代中国充满生机活力的现实展现与意义拓展。
“四个自信”重要论述的提出,反映了总书记坚持以中国为主体并注重从总体性这一内在属性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造,也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提出了必须要在更为广阔的历史时空中去坚守并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使命、文化权利和文化责任的历史要求,本质上是在贯通历史、当下与未来的文化创造的长时段历史尺度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依据的深刻呈现。
在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推动中国先后跨过了“落后就要挨打”和“贫穷就要挨饿”这两道巨大的历史沟坎,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正所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然而,面对当今世界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历史趋势,面对当代中国成功实现大国崛起和民族复兴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能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现经济崛起的同时进一步实现文化崛起,能否成功跨过“失语就要挨骂”的新的历史沟坎,进而为21世纪和人类世界对美好精神家园及其意义秩序的探索和造就贡献中国力量,无疑也在深刻地考验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眼光、文化胸怀、文化想象和文化本领。
人类历史的演进和经验反复告诉我们,物质成就的创造是具有基础性、前提性的实践和创造,而意义世界的创造则是更具超越性、稳定性和深刻性的实践和创造。因此,“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的提出,不仅意味着我们必须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去回溯并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更提示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还必须在努力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展开当代中国伟大的文化创造与意义建构,从而在当今世界的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自觉地、牢牢地把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使命、文化权利和文化责任。
“四个自信”重要论述,从意义诠释的深度上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本质
总书记明确指出:“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美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这就表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展开物质的、经济社会形态的建设实践,以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然—历史本质,而且还必须同步展开能够体现“以中国为主体”的文化建设和价值观建设实践,并以之作为我们判断、把握、认同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依据和价值观标准。正是这一意义上,“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的提出,正是从意义诠释的深度上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本质。
从“文化自信”的角度来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性、主体性和总体性,无疑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的又一重要理论创新。这一理论创新的意义就在于:只有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本质,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才能获得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力量之源。而之所以说它更基础,就在于文化本质的把握与阐明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前景,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在人们的精神实践领域获得信念扎根与牢固认同;之所以说它更广泛,就在于文化本质的把握与阐明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坚实地走向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世界并获得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成为担当并兑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庄严承诺的历史进程;之所以说它更深厚,就在于文化本质的把握与阐明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具有延续并讲清楚中华文明的历史连续性、实践主体性和价值普遍性的文化能量和意义功能。
就此而论可以看到,首先,“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总体,是以文化这一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力量为支撑的具有中国主体性的伟大事业。这样的一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性把握与意义建构,正是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制高点。
其次,“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创造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过程中和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坚持以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强国实践为基础和本体,不断追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进行文化表达、价值创造和意义建构的历史成果。
其三,“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不断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自觉地把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文化自觉与文化借鉴结合起来,不断开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卓越的文化高度的历史成果。
其四,“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还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内涵就在于,它始终坚持以中华文明5000多年发展中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源头和根脉,始终坚持以我们党和人民开展结束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社会变革的伟大斗争孕育的革命文化为基础和依托,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孕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题和主线,推动了中华文明、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不断焕发出新的蓬勃的文化生机与活力。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本质,就在于它内涵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了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开启了中华民族最广阔的精神创造。
“四个自信”重要论述,从理想建构的高度上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魅力
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这就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有理想和追求的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理想和文化魅力的伟大事业。“四个自信”重要论述的提出,由于把文化自信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维度和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力量源泉,实际上也就从理想建构的高度上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恒的文化魅力。
首先,“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是对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大同社会、天下为公、协和万邦等古老理想的合理继承。中华文明能够延续5000多年而不中断,以天人合一等为代表的理想境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文明一系列古老而维新的理想追求把每一个中国人都紧密地连接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和而不同”的社会意义与伦理网络之中,形成了超强的凝聚力、包容力和转化力,成就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个人理想和人文精神。因此,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首先就是对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理想的继承与自信。
其次,“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更是对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承诺和现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实现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昭示,确立了人类解放的永恒精神灯塔;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奠定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文化理想包括“翻身求解放”“建设新中国”“为人民服务”等,培育了亿万群众参加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政治激情、牺牲精神和道德追求;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新的历史时期的文化理想的自觉与倡导,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成就、雄浑力量和辉煌前景。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丰满内核和连续谱系。
其三,“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还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把握和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心诚意。进入21世纪以来,时代变化和中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已经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事业的新发展和遭遇的新情况新问题,不仅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而且也需要我们在文化理想上实现新的充实和高瞻远瞩,通过面向并指向未来的“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把当代西方文化霸权的现实性和不合理性都视为“当下的东西”而收摄并涵化在中华民族和我们党的文化理想的视野和把握之中,从而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对此,总书记明确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就表明,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远而务实的文化理想,并坚持以这一文化理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的、具体的文化创造与意义建构,坚持文化自信,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把握世界潮流,坚定地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始终不渝地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不仅将全面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永恒魅力,而且也必将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美好、更为广阔的进步前景。
从“三个自信”迈向“四个自信”,是我们党总结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进行不懈奋斗的实践历程和历史经验的战略抉择,是立足当下并面向未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含的总体性、主体性和普遍性的科学诠释与意义把握,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达到了一种更新、更高的整体自信水平。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总书记关于“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构,正在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一系列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一道,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迈向一种新的、具有总体性的话语表达和理论建构。
专家解读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有何深意? 来源: 新华社2016年07月02日 14:55:34显示图片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记者朱基钗、姜潇、刘奕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有何深意?新华社记者第一时间采访相关专家进行解读。
文化与道路命运息息相关
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并提,显示了习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视,也表明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趋成熟,给我们的自信提供了坚实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结晶。
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尹韵公表示,文化与道路命运息息相关。近代以来,多少民族精英、仁人志士为了救亡图存引进了多少思想理论,直到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我们讲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在于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这个中国具体实际就包括了与中国文化的结合,才能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和生命力。”尹韵公说。
文化来自历史面向未来
中国有五千年悠久历史,中华文明是人类四大文明中唯一赓续不绝,没有中断过的文明。
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认为,总书记讲话在已有“三个自信”基础上增加第四个自信即文化自信,意味着将我们民族的生活价值系统及其表达形式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层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滋养,获得活的灵魂。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认为,“四个自信”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把我们党对文化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正如总书记所说,文化自信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此,我们的自信不仅具有传统的和历史的根基,更是面向时代面向未来的。”
文化彰显民族生命力
习近平指出:“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文化作为一种基因、血脉和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渗透到人的活动的方方面面,也渗透到道路、理论和制度中,影响更广泛深远。”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哲学部主任韩庆祥认为。
“文化是一个国家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文化自信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表示,将文化自信与“三个自信”上升到同一个高度,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文化自主和文化自觉。
“一个民族的文化力强盛,这个民族的生命力就强盛。”尹韵公认为,“中国方案”必须包含文化色彩和文化符号。“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不仅要靠经济实力,最终还要通过文化符号来表达,文化力量来展示。提出文化自信,实际上是中国软实力的最好注释。
第五篇:坚定理论自信
坚定理论自信,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科学理论,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理论、学说、主义。中国近代以来,差不多世界上有代表性的理论、学说、主义都在中华大地上尝试过,但都没有成功,也没有在中华大地上真正扎下根来。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所决定的。
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反复证明了一个真理: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更好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
坚定理论自信,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定理论自信,必须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坚定理论自信,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自觉同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划清界限。西方的那套理论,新自由主义也好,民主社会主义也罢,既不符合中国国情,也不反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不可能为当代中国指出科学正确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同样地,那种封闭僵化的观念,既不能紧跟时代发展变化,也远远落后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也不可能为当代中国指出科学正确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终成为现实。我们必须有这样的理论自信。
坚定制度自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不动摇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制度,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适当而完备的制度,是人类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既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所决定,也是由这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所决定。如同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样,选择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整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近代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
坚定制度自信,必须始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始终坚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理念,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制度自信,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既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又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
模式,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坚定制度自信,必须坚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巩固增强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主张的能力。只有始终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人民民主才会彰显生命力。只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才会保持旺盛活力。只有始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进步才会充满希望。只有始终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才能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只有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在科学发展中再创一个个中国奇迹。我们必须有这样的制度自信。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都根源于理论的彻底、坚定、清醒、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切实增强理论学习、宣传、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利益多样、思想多样的今天,意义尤为重大,任务尤为繁重。历史经验表明,理论一旦掌握群众,就会化为推动实践的强大力量。作为理论工作者,要自觉肩负起党和人民的重托,通过切实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的实际成效,坚定全党全社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
(执笔:李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