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肇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思考
肇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思考
[摘 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调整原有发展模式,改变路径依赖,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七大提出的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建立的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对于广东省相对欠发达地区的肇庆市要融入广佛肇经济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尤显必要而紧迫。肇庆市要遵循市场规律,因地制宜,努力探索走出一条有肇庆特色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路子。
[关键词] 交通 优势 技术进步 民生 体制机制
一、肇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要而紧迫
1.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肇庆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改革开放以来,肇庆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靠大量资源投入的现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肇庆与佛山只隔不足100公里,而经济差距却相差10年。2009年佛山GDP总量是4814.50亿元,是肇庆(846.34亿元)的5倍多。经济增长方式仍带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单位GDP的能耗、原材料、土地、和水资源消耗高于省内的发达地区。佛山人均GDP11847美元,是肇庆(3260美元)的4倍。佛山地均每平方公里12512万元,是肇庆(570万元)的22倍。招商引资的不少企业是靠拼土地优惠转移来的,产业效益低。象制鞋、陶瓷建材、纺织服装等资源性加工业普遍技术含量低,靠拼劳动力成本而生存。产业发展总体处于生产要素驱动阶段。肇庆无论经济实力、综合经济、资产投资、人均收入排名靠后,居珠三角倒数第一,仅相当于佛山的18%。支柱产业不够突出,产业水平不够高,缺少重大工业项目。现有的风华、星湖等大企业的本地产业链基本没有形成,对周边企业缺乏关联拉动效应,区域的竞争优势没能出现。工业配件型、配套型产品多,缺乏市场话语权,生产的恢复要滞后于下游企业,而且部分企业产品档次低、技术力量弱,市场应变能力不足。肇庆年年与一些国内著名高校合作,包括与清华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与近百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出台实施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政策,但引进的人才数量十分有限,引进硕士以上专业人才98人。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506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6291元。低于全国同期的水平。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偏低,民营企业、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参保率较低。存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不快,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标准化程度不高,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卫生基础薄弱,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上列举的种种是制约肇庆当前发展的最紧迫、最突出、最重大的问题,解决的途径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肇庆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的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是转变生产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即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促进原有加工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提升,加快促进高技术产业从以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推进官产学研融合,引导形成一批集聚效应突出的产业基地或示范园区,一批发达国家转移的高技术制造企业和具有品牌的产品,在一些已经具备条件的领域确定重点、集中力量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肇庆才能突破发展“瓶颈”,才能实现“两个成为”(广东未来经济发展的新
增长极,代表广东科学发展成果的城市)的理想目标。
3.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肇庆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广大群众对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要求在提高,必须不断提高群众的收入水平,并且提供清洁的水、清新的空气、绿色的空间、优美的环境。如果中低收入群众对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生态总体恶化的趋势未能得到扭转,就容易诱发社会不满情绪,影响社会和谐和稳定。
二、肇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备条件和基础
一是后发优势。后发肇庆有发展战略的选择权,有产业的选择权,有空间布局的选择权,有发展方式的选择权。广东省惟一一个兼得山区城市与珠三角城市身份,而且又列入珠三角规划的城市。肇庆一方面可获得国家层面的支持,一方面又可以享受广东省对非珠地区的政策与资金倾斜;可谓‘左右逢源’。
二是独特的区位优势。肇庆将由珠三角边缘城市变成粤港澳地区的中心城市,成为大珠三角连接粤西的最重要的过渡带,成为珠三角的重要组成城市。肇庆还将成为广东和东盟自由贸易区最重要的合作通道,并将发挥珠三角对周边省份的带动作用。
三是国土资源的优势。肇庆地域广阔,发展空间很大。1.5万平方公里的肇庆,其土地面积全省排名第三,比广州、佛山的土地面积总和还大3574平方公里。肇庆有高新技术开发区,98平方公里,这是目前全省面积最大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全是国有土地,是可以引大凤凰的地方。
四是独特的交通优势。肇庆境内的几条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在加快,广佛肇城市轨道建设,城际轨道建设从广州番禺中心出发,最快时速达到一小时200公里,广州人今后到肇庆就是半个多小时。珠外环高速现在在加快建设,肇庆到广州白云机场最快只要半个小时。肇庆新港口岸可供5000吨级江海轮掉头作业,现已正式启用和对外开放。与珠外环高速、南广铁路、贵广铁路相连接的交通网络,融入泛珠三角区域物流体系,成长为南沙、蛇口、香港等出海港喂给港。肇庆新港将会成为肇庆发展现代物流支柱产业的强力引擎。对接交通,构筑与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相适应的高效率、低能耗、多层次、一体化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一旦形成,肇庆就能更快地呼吸珠三角发达地区生机勃勃的经济气息。
五是第一产业发展优势。肇庆市为南亚热带气候,自然资源和特色产品丰富,极适合于农业生产。肇庆山区面积占全市面积的70%以上,拥有林业用地1千6百多万亩,是广东省林产业和药材生产的主要基地。
六是资源生态优势。旅游资源丰富是肇庆市发展旅游业的一大优势,有星湖风景区和鼎湖山风景区为主要代表的自然风景,也有“龙母庙”、贞山和燕岩等一批人文景观,肇庆是2000多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岭南文化发祥地,优秀旅游城市。山清水秀、由北向南依次构成“山、湖、城、江”的景观序列,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优美境界,全市森林覆盖率接近70%,水资源丰富,西江流域225公里,根据
监测的情况,21个取水口100%达标。空气清新度长期保持360天,质量非常好。
七是历史人文优势。肇庆人历来重视亲缘、地缘、人缘、血缘关系,崇文重武讲理,把这些特点变优势,利于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三、肇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策应思考
按照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发展;注重民生的思路谈谈对肇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1.加快调整优化区域结构
调整优化区域结构就是推动地区发展不平衡向区域协调发展转变。
(1)积极推进广佛肇经济圈发展。全力实施基础设施与珠三角对接。推进二广、珠外环、高速公路和广佛肇城际轨道建设,实现广佛肇车辆通行费年票互通互认。推进广佛肇产业布局、城乡规划、公共服务、环境保护一体化规划。加强与广佛地区产业对接,主动承接扩张型产业转移,拓展合作领域层次,推动政府、企业、社会多层面合作,在公共领域协调共治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围绕《珠三角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瞄准大企业,谋划大项目,发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作用,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实力。
(2)率先发展和协调发展结合。一要增强中心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北部,包括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四会市和肇庆高新区)的辐射带动功能。因为中心区发展未到极值,溢出效应不够明显,所以中心区要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力促发展方式转变。中心区目标定位为: 核心竞争力强、产业集聚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产业重点区——以”一核三带(以经济中心区为核心,城市轨道经济带、西江北岸经济带、绥江经济带)”建设工程,形成先进制造业基地、珠三角生产性物流园区、广佛同城面向肇庆辐射的城市功能区、沿江生态文明的特色旅游区。如何推进发展?
围绕城市化进程、产业园区、第三产业、富民资源、社会资源、体制机制等“六大整合”任务,整体规划、分块分步实施,合理布局,组团开发。做到重大基础和能源设施、生活和生产服务等功能设施建设互相衔接、相互补充 ,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浪费。在资源共享上统筹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最大限度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和设施。采取项目化运作的办法,积极引入风险投资基金,大胆走直接融资之路,做大资金供给总量,刺激更多的资本投入城市服务业建设。在运作过程,必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亩产论英雄”为指导思想,立举措,制定节约集约用地标准,突出节约集约用地,优先安排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高新技术、品牌企业)用地指标。以亩均税收、亩均销售等指标,政府来选资、来鼓励或约束企业提高土地产出率(或优惠或核减用地面积、限制追加投资)。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以高新产业园区为主体,大力
发展以装备制造业、生物制药为主的先进制造业,二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构建集“江、湖、洲、岩、山、水 ”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圈,重点打造七星岩旅游景区、鼎湖山旅游景区、砚洲岛旅游景区、九龙湖旅游景区及西江景观带等景点,挖掘宋城历史文化,培育旅游精品,使中心区成为珠三角重要生态旅游圈。三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即将形成的铁路货运、港口铁路专用线等优势,加快港口货运与铁路货运的对接,大力引导以港口物流、铁路物流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
做强做大国企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一是扶持和推进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造;二是实施上市融资发展战略;三是成立金粤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由市属国有企业肇庆市金叶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广东省粤科风险投资集团全资子公司广东省科技创业投资公司共同出资主建),做强做大创新型中小企业。
二要县域提高城镇化水平。我们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城镇化率低于均值(60%)45%,(09年底全国城镇化水平达46.59%)这是肇庆扩大内需不足的重要制约因素。应抓住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政策时机,吸引企业和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镇聚集发展。
镇在规划中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村民建房,规划要做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落后。回避急功近利、长官意志(由省市部门建设、国土、文化、环保的专家组成的机构来领导)、确保规划有时代特色。在平原地区应考虑万亩良田达标,建堤拆迁户安置,公路拓宽改线等因素来确立用地规划,给村民提供实用美观的、结合人文地理、自然资源等特色的房屋图纸,推广农民公寓建设。高度重视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加快推进与广州、佛山的交通对接,促进山区小城镇在珠三角地区新一轮改革发展中获得先机。
如何使人口集聚起来,关键是就业。一是充分运用“双转移”战略。产业转移因为衡量交通运输等成本的降低,土地使用期限愿意到山区小城镇。政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制定政策、搭建好平台,营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综合考虑教育培训、就业观念、劳动力结构、人口迁移与空间分布、工资福利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着力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二是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因地制宜,突出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错位发展,加快发展自己的“支柱产业”,走专业化集群化的发展道路。
2.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是一个协调的现代产业生态系统,既包括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也包括现代农业、基础产业,使传统产业具有竞争优势。按照“优化第一产业、壮大第二产业、提升第三产业”的思路,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产业、现代农业和基础产业等六大产业。
(1)加快工业转型升级。首先是转变生产方式,提升以金属加工,电子信息、汽车配件、生物制药、新型建材、林产化工为重点的工业经济。以优势行业自主创新推进行业集群升级、依靠引进技术水平、规模产能和产品的标杆工业转型升级、引进标杆企业带动行业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和产业联动促进升级、推广循环再用
和节能环保技术促进升级。以“一个产业一个政策、一个规划一个协会、一套班子”,加强产业引导,集中财力资源推进。选择和培育新兴产业。在一些已经具备条件的领域确定重点、集中力量加快发展新兴产业。肇庆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环保产业和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发展,笔者认为,应加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有市场、有基础)宽带网络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与生物、纳米等技术的融合,带动了一批具有更高成长性与更大市场规模的新兴电子信息产业不断涌现。还有一个是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健康需求日益多样化、高级化、市场空间广阔。可采取税收激励政策、政府采购等措施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园区建设水平。积极促进大旺高新区成为国家级高新产业园区。主动与省、中央有关部门协调,严格按照条件来推进,进一步完善开发区产业布局,促进了组织变革、业务流程再造和产业链的协调发展,园区早日在自主创新上出成果,有成效。只有加快园区建设水平,才能为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建设起平台。
(2)鼓励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两新四高”的时代特征。新的服务领域。新的服务模式。高文化品位和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结构、高精神享受的服务质量。例如教育培训业,肇庆技师学院注重实操能力的培养开设的现代板焊技术专业,以校办工厂“化工机械厂”建立实训平台,电气自动化专业建立了机电一体化专机自动生产线电梯组件实训室仿真专业教学系统,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配置加工中心,三维激光抄数机、数控雕刻机等先进实训设备,加强数控技术技能实训。可见肇庆的职业教育培训水平上档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智力和人力资源支撑。
肇庆科学发展优势前面已讲述,发展旅游业优势充分些。实施旅游整合产业行业发展战略,着力打造文化景观长廊,推动生态休闲旅游成为低碳新兴产业的重要板块。
为鼓励发展服务行业龙头企业。根据企业规模和对地方财政贡献的大小,每年在美容美发、娱乐歌厅、家政服务等业态进行表彰、奖励,如对企业当年新增地方财政贡献给予全额奖励。组织技能大赛等等都将有力促进肇庆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
(3)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放眼“珠三角”等省内外市场,在环境污染较重、工业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绿色食品”不仅很有市场而且很得价.只要做到人需之我有之、人有之我优之。农业是我市一片希望的田野。肇庆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具有很大的潜力。通过提高农民收入,首先它可保稳定,而后它更可促进第二、三产业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基本完成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交通设施、寛带网络、农产品检测监督、动植物防疫体系需不断完善。在有条件的地方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水平,从而使农业生产率提高。做强做优主导产业——粮食、柑桔、蔬菜、禽兽、优质水产品。建设德庆县西江北岸特色水果产业带、怀集梁村平原优质稻米产业带、中心城区花卉园艺产业带、珠三角城市蔬菜生产基地。进一步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培育优势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现代林业。发展乡土优良阔叶树种、珍贵树种和园林绿化苗木,挖
掘山区林业优势潜力,大力提高林产效益,提高林农收入。
3.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全国普遍存在公共资源投入农村的比例偏低,农村的教育事业、医疗卫生、公共设施、文化娱乐、社会保障等明显落后于城镇。虽然近几年对农村的投入在不断加大,但由于农村财政税收手段几乎丧失,不少农村地区的政府对农村的管理只剩下计生和治安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不足。根据《关于简政强镇事权改革的指导意见》,坚持创新,分类指导原则,农业大县、镇,着重加强为“三农”服务职能,加强农村服务体系建设。工商业和城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经济规模中等的镇,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着力解决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农民工问题)常住人口多、经济规模大的镇,要适应现代城镇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强化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市政管理、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职能,加强市政公共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
4.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是实现政府转型,将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环保、人民群众满意度、幸福指数等指标纳入新的评价体系,纠正“重经济指标,轻公共服务”的倾向,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奠定体制基础。以大部制改革为重点,创新行政管理体制;以城乡社区建设和社会组织建设为重点,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改革、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深化社会保障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为重点,着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程序科学化为重点,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要求,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在金融改革与创新方面服务于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上。
第二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背景链接】
2010年12月24日至25日,北京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今年及“十一五”时期经济工作,研究部署明年各项任务。市委书记刘淇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今年情况和明年重点工作安排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市政协主席阳安江、市委副书记王安顺出席会议。
刘淇在讲话中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中央要求在明年的经济工作中要突出主题、主线,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提出的重要方针、宝贵经验和基本要求,结合首都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标准表述】 [深度分析]
2011年北京市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建设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着力扩大内需,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着力创新社会管理与服务,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着力抓好城乡一体化建设,着力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宜居健康水平,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出色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分别下降3.5%和4%,力争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的比重达到75%,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权威观点]
各区县、各部门要根据自身实际来确定发展速度,把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提升科学发展水平上来。要妥善处理好创新驱动与投资、消费、出口拉动的关系,妥善处理好首都性质功能定位、人口资源环境与推动发展的关系,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市与区县的关系。——北京市委书记刘淇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以下措施供考生参考: 一是要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责任感。首都发展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能否利用现有的各种优势资源和中央给予的各项先行先试政策,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继续走出一条物质消耗最少、增长效益最高、环境不断改善的发展道路,起到首善之区的作用。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形势要求,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切实在“加快”上下功夫。
二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工作理念和模式上统一思想。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重要的着眼点和切入点,就是要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三个北京”是奥运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实践转化,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与时俱进的创新成果,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首都规划建设发展的基本指向,反映了在新的发展阶段全市上下对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认同,是在发展中崇尚以人为本、重视科学技术、向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也是我们今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抓手和重要载体。
三是要找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
要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努力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要着力发挥首都的资源优势,使首都的发展与城市性质和功能相协调,与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要着力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资源利用能力。要着力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努力抓好中央赋予中关村的先行先试政策的落实。
一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国内需求的贡献率曾高达91%以上。从国际比较看,我国消费增长并不慢,但投资和出口增长更快,出现了投资比重过高、贸易顺差过大、消费比重偏低的格局。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失衡,使得居民生活不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导致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内需不足,又加剧了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性。而外贸顺差过大,引发诸多贸易摩擦,造成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反过来又助长了投资的高增长。要保持持久稳定的增长,必须扩大国内需求,鼓励合理消费,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需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把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要拉动力的条件已经具备。扩大消费需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当前,要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从而切实扩大消费、改善民生。
二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要巩固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近些年来,我国第一、二、三产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从最近几年我国各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情况看,第一产业随着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处于较低水平;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是影响国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上升趋势。
当前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要把实现经济增长贡献率转变的着力点放在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上,通过持续实现第三产业的高增长和提高其贡献率,相对降低第二产业的贡献率。这既是实现经济增长贡献率转变的基本思路,也是从实际出发的现实选择。
三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经济增长要素结构的不同,实质上反映了国家创新能力的强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低成本优势,迅速扩大生产能力,许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但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比如,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知名品牌,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
实现我国经济向更高水平跃升,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必须更加注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努力塑造新的国家竞争优势。我们要加快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社会氛围,加快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充分运用后发优势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而持久的技术支撑,加快从产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历史进程。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将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赢得先机。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和快的关系,坚持好字优先,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就能够不断开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转自:育路公务员考试网
第三篇:如皋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与思考
如皋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与思考
施建石
4月中旬,江苏省委、省政府在无锡召开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重点,动员全省上下全力打好转变发展方式这场硬仗,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省委书记梁保华发表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罗志军作会议总结。无锡会议之后,如皋市立即召开了历时三天的全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进大会,就贯彻落实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会议精神作了全面动员和精心部署,结合一季度经济发展形势,组织了外出考察学习和市内现场观摩,要求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高点定位,强化举措,奋力打好经济转型升级这场硬仗。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如皋市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全面加大组织推进力度,在重点领域求突破,不断取得务实成效。
(一)以政策服务推进转型升级。如皋市出台了《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和目标,落实了包括鼓励新兴产业发展、企业做大做强、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企业创名创牌创优、企业节能减排、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及其他产业优化提升的扶持政策;围绕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节约,出台了《关于加快开发开放主体功能区专业园区转型升级的意见》,就全面提升主体功能区承载能力,打造经济发展新空间,构筑新的区域经济竞争优势,提出了系列举措,力求以政策强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政策引导的同时,结合该市实际情况,提出了新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新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数、科技招商数等紧扣转型升级的全新考核指标,列入对镇区和相关部门的考评范畴。为确保转型升级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成立了由市四套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和市委常委分别挂帅的各具体工作推进组,涵盖了推进转型升级的各个方面,通过月度督查和考评,构建了压力层层传递、职责明确到位、组织保障有力的推进体系和服务网络。
(二)以规划引领推进转型升级。如皋市正在以规划、产业、载体为引领,全力推动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结合该市产业发展现状,围绕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要求,组织制定并实施了十大产业规划纲要,构建起该市经济发展的全新体系,为该市新兴产业发展确立了发展路径,提出了对策措施;规划以六大新兴产业发展为目标,大力引进和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环保、新传感网等新兴产业,加快光伏、光热、风电等低碳经济版块的发展;为提高转型升级有效平台,该市加快编制完善了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加快了20个特色专业园区规划的修编送审,确保上半年全部到位。强推园区招商,不断促进园区转型,提升园区产业层次;围绕壮大千百亿企业、做优十亿企业、做强5000万元企业、做精规模企业工作思路,着力推动千百亿企业规划编制完善发展规划,力争在上半年完成全部规划编制工作并通过评审,加大对目标千百亿企业动态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资源要素保障机制,扎实推进目标千百亿企业家培育工程,合力打造千百亿企业集群。
(三)以推进重大项目促进转型升级。进一步梳理全市重大项目信息库,创造条件对接中央和省投资项目,全方位开展了项目跑部跑省活动,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支持,努力扩大有效投入;不断加大重大项目组织推进和协调服务力度,主要对中海油、华电、中铁机械、沃尔玛等重大在谈项目紧密跟踪,力促尽早签约落地,推动双钱轿车轮胎、钢球动车组滚动体、英田乘用车、神马复合杆塔和桐化工等在手项目快开工,加快熔盛修船、海通海工、中铁山桥一期、日本森松、瑞泰船务、百川化工、阳恒化工、爱康太阳能、文峰广场、南通晟峰等一批在建项目加快建设,提早竣工;支持和鼓励企业围绕设备更新、工艺革新、产品创新,加大技改投入力度,提高装备水平,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核心竞争力。目前如皋市正在全力组织推进“奋战一百天,迎接沿海开发一周年”,及南通市百个亿元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全面加快跨和今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的建设进程,力求通过全方位服务重大项目,有力推进该市产业结构迈上新台阶,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果。
(四)以强推节能减排倒逼转型升级。如皋市进一步加大了项目源头控制,建立健全了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把节能评估、环境评价作为市场准入的强制性门槛,从严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和生产工艺能力过剩项目,同时组织实施一批高水平清洁生产改造项目,重点组织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纺织五大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工程的节能减排,努力构建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努力探索低碳经济的发展新途径,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技术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五)以强化要素保障推进转型升级。如皋市不断加大对项目推进及组织经济过程中矛盾的协调服务,通过“四个一”推进体系,把各类政策第一时间送到企业,把实施中的难题在第一时间予以化解;组织送金融下乡活动,召开了全市企业上市工作座谈会,倾尽全力化解融资难题;组织开展园区建设推进现场会,加大土地拆迁整理力度,着力破解土地瓶颈难题;继续化解用工矛盾。近期该市将组织实施校企对接及企业用工招聘会。通过加大释疑解难力度,为企业发展营造更为宽松的政务环境,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高效的服务平台。
二、存在问题
虽然如皋市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创新型经济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与开放型经济、创新型经济相适应的招商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管理机制仍需创新,招引项目的层次还需进一步提升,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招商成效尚不突出。二是项目投入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力仍显不足,一季度储备的带动转型升级的重大优质项目偏少,部分在建重大项目推进不快。三是专业特色园区转型升级意识仍需加强,拆迁、功能配套建设的力度还不够大,开发思路还不够宽,落户园区的一些项目投资强度不高,产业集聚集约水平仍需提升。四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高效设施农业建设与目标要求差距较大,以生态市创建为统领的市镇村三级创建力度仍需加大,长效管理机制仍需进一步落实等等。对此,如皋市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推动经济快转型、快见效。
三、下一步打算
(一)强化组织协调程度,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
1.抓重点,有序推进规模企业培育。围绕壮大千百亿企业、做优十亿企业、做强5000万元企业、做精规模企业工作思路,增强大企业(集团)、行业小巨人、亿元企业和规模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着力推动千百亿企业规划编制。推动目标千百亿企业编制完善发展规划,确立近、中、远期战略目标,构建切实可行的支撑体系,确保上半年所有目标千百亿企业全面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并力争通过评审。二是抓好规模企业培育。围绕全年新增规模企业200家以上,应税销售超亿元企业总数70家的目标,建立过程控制任务体系,确保形成双百亿企业为龙头、10家数十亿元为企业为支撑、70家亿元企业为依托、100家5000万元企业为基础、1200家规模企业为平台的规模经济发展格局。
2.抓科技创新,大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重点围绕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领域,积极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通过政府科学技术资金的引导投入,进一步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投入机制,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高新技术重点产品群、产业链的形成和壮大,促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的发展步伐。引导全市所有企业按照“有科技人员、有研发经费和设备、有研发课题、有技术依托单位、有激励措施”的“五有”要求,建立健全研发机构,使研发机构成为科技要素聚集与科技成果开发的平台、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确保全市年销售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部建立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确保高新技术企业应税销售收入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25%。
3.抓载体,持续推进园区建设。一是狠抓园区规划,督促各特色园区加快详规修编,进一步细化园区产业重点招引项目,确保规划高起点。二是强推园区招商,按照特色园区打造方向,开展系列专题招商,以好项目、大项目提升园区产业层次,加快园区转型升级进程。三是猛攻土地拆迁整理,以月度点评、典型培育、季度现场推进、媒体报道、考核排名等形式,全力推进全市工业集中区核心区和各特色园区的土地拆迁整理。四是强化功能配套建设,重点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在集中区(园区)内投资功能性、基础性项目。
4.抓协调,奋力破解要素瓶颈。一是积极拓展劳务引进渠道,与外省、市、地区进行劳务合作,力争更多劳动力来如服务,帮助企业化解用工难的矛盾。二是以镇区为单位,持续推进“金融下乡”活动,组织相关金融部门到企业所在镇区举办多形式银企合作对接;组织年销售5000万元以上企业以及投资规模亿元以上项目参与南通市“千企千亿”银企授信活动,帮助企业化解要素矛盾,缓解融资困难。三是放大担保公司实力,化解担保难题。在确保融资安全基础上,努力降低受保企业成本,更多地向中小企业拓展业务覆盖面,放大政府性担保公司的导向作用。四是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机制,建立重大项目联合预审、审批代办和跟踪服务制度,开辟重大项目审批快速通道,全面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对需上级审批的项目,抢抓审批提速的契机,为企业做好向上报批服务,力争更多的项目快速通过上级审批。
(二)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继续按照调高调优的思路,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努力构建如皋市经济发展新优势。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以船舶修造、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石化及精细化工、钢铁、纺织服装、食品、新能源等产业为重点,突出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环保材料等新兴产业,引导资源向特色产业带、专业化园区集中,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组建产业集群。不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强对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引导,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以制造业配套的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市场集群等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着力加快服务外包业发展,抓好新传感网产业的培育,加强该市软件园、现代物流园、科技创业园、中央商务区和产品交易市场等集聚区的建设。瞄准2010年如皋港达到亿吨大港能力、保税功能区投运的目标,加快300万m3油品仓储、熔盛物流、保税物流中心等 重点项目建设进程,全力推进港口物流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港口物流。高水平推进科技城软件园起步区建设,重点发展软件开发、楼宇经济、动漫设计等。积极拓展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面向民生的生活性服务业。加快专业市场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改造提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高效农业三年倍增计划”为龙头,充分发挥“三集中”和“万顷良田”工程的带动作用,积极争取更多农业项目挤进省市“十二五”计划;以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三)狠抓有效项目投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努力扩大有效投入。一是进一步梳理全市重大项目信息库,有的放矢地组织项目包装,创造条件对接中央和省投资项目,最大限度争取上级支持。二是引导投资结构调整,突出主导产业的投资,重点鼓励在十大产业的高端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上加大投入。三是放大政府投入影响力,完善和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配套政策措施。
2.推进项目招引精准化。紧紧围绕船舶修造及配套、汽车及配件、石油及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信息产业等先进制造业和通讯、环境保护工程等高新技术项目,重点突出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专题招商活动,积极开展产业链重大项目招商,瞄准全球500强、国内100强,大力引进一批超亿美元项目,重点突破超十亿美元项目。组织服务业专题招商,确保服务业可持续发展。3.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大重大项目组织推进和协调服务力度,强化重大项目建设过程控制,对重大项目特别是投资在5亿元以上特大项目实行挂图作战、倒轧时点,确保项目按序时高效推进。一是紧盯在谈项目促落地,对中海油、中低速柴油机、中铁机械、沃尔玛等重大在谈项目紧密跟踪,力促尽早签约落地。二是推动在手项目快开工,推动双钱轿车轮胎、钢球动车组滚动体、英田乘用车、神马复合杆塔、和桐化工等在手项目快开工。三是推进在建项目早竣工,加快熔盛修船、海通海工、中铁山桥一期、日本森松、瑞泰船务、百川化工、阳恒化工、九鼎风电主机、爱康太阳能、文峰广场、金茂国际、江苏纪元、南通晟峰等在建项目加快建设,提早竣工。
4.加大技改投入力度。支持和鼓励企业抢抓国家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引进技术、设备成本较低的有利时机,围绕设备更新、工艺革新、产品创新,加大技改投入力度,提高装备水平,扩大生产规模,促进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重点突破小企业改造升级,以技改典型引导同行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放大技改投入典型效应。加快推进熔盛海工、九鼎聚乳酸和高模量玻纤、英田轻卡、昌昇搬迁、荣威二期、力威机械、力源液压、南通锻压等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建设进程。
(四)提升开放水平,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
不断创新招商方式,突出招商选资,注重一二三产并举,推行项目招引精准化,强化零地招商,积极参与上海经济圈产业分工协作,加快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效益和低能耗、低污染项目引进,重点突出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项目的招引,把招商精力和优质要素资源向优质项目集聚。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努力保持开放型经济稳定发展。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外贸出口。大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重点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加大中小企业出口扶持力度,降低中小企业出口商务成本;认真落实好国家有关出口补贴政策。二是转变利用外资方式。鼓励外资重点投向产业链高端环节,更多地吸引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鼓励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培训中心、会展中心等;积极引导外资用于高新技术、先进设备的研发和引进等。三是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鼓励富余生产能力“转出去”,重点推动大企业大集团开展跨国投资,支持骨干企业建立境外能源资源基地、生产基地、研发中心。
(五)继续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一年,如皋市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坚持 “三管齐下”,确保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上取得更大成效。一是加强源头控制。建立健全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把节能评估、环境评价作为市场准入的强制性门槛,从严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项目和生产能力过剩项目。实施高水平清洁生产改造项目,建设一批“零排放”企业。二是坚持突出重点。着力抓好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纺织五大行业的重点企业、重点工程的节能减排,加强相关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三是强化配套措施。完善好环境价格体系与价格调节机制,提高污染排放和资源使用的交易成本。
(六)着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快城乡统筹步伐,扎实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五个一体化”。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继续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增加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用;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发展;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合法土地权益;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科技人员、返乡创业农民等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程度。
(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切实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办好改善民生的各项实事,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继续加大财政对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基础教育的公平与均衡发展。以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卫生需求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三级医疗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深入推进文化大市、体育大市、旅游大市建设。加大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市创建力度。继续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治理,整顿市场秩序。强化生产安全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社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做好灾害救助和防灾减灾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推进平安如皋建设。强化基层社区建设,加快促进社区服务。
(八)全面开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着力抓好重大规划编制。“十二五”是如皋实现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逐渐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编制好“十二五规划”意义重大。因此,如皋市将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分析影响全市经济社会方方面面长远发展的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深层次的重大问题,在广泛开展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地提出如皋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正确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改革发展稳定等重大问题,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使发展中各个方面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良性互动,以严谨、科学的规划组织引领经济发展全局,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和谐的有机统一,推动如皋市经济延续“十一五”良好势头。利用新一轮规划修编契机,加快修编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保两者高度衔接和统一;加快完善城市信息化建设、小城镇开发建设规划,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做全功能,配套齐全为目标,提升完善特色专业园区、工业集中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服务外包区等园区规划;以促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加快转型升级为主题,细化和完善相关产业规划;加快建设特色基地,引导企业集群发展,推动千百亿能级企业规划修编,完成一批10亿元级、亿元以上企业规划;做好全市用电规划,使其与地方建设规划相衔接、相适应。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如皋市委办公室秘书)
第四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心得体会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及紧迫性,同时对金融知识、现代服务业基础、沙河玻璃行业现状以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对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宣传好、实践好有着良好的指导意义!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世界经济格局快速调整,技术创新一日千里,新兴产业方兴未艾,物价的上涨,股票的大跌,雷曼的破产,通用的合并,以前的公司巨头恍惚在一夕之间就破产或是兼并。忽然间在感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以后的事情呢。现在经济的发展其实就是以资源消耗及环境污染为代价,经济发展的快,资源也就消耗的快,环境也就污染的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质量、效益、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转变,所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迫在眉睫。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调三个转变、两个重点。三个转变:
1、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由主要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两个重点:一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由经济大国发展为经济强国,进一步积极培育新兴支柱产业,引导创新技术产业化大发展。二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问题,推动国民经济不断优化升级,才能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城关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对此,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及管理水平,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全面提升经济效益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全区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实践好这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活动,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全区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心得体会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不仅回答了什么是发展的问题,同时也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认识和协调解决发展问题,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促发展,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矛盾。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
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一条基本经验。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我国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 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成了无的放矢。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指导发展的观念也必须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既强调要时刻铭记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强调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基本方针。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中国的一切事情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在这个阶段,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践表明,虽然经济发展不是发展的全部内涵,但经济发展却是整个发展的核心内涵。没有经济建设的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其他各方面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就难以实现。如果说当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前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要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解决好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等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总体看法和观点。忽视发展甚至背离发展,就不是真正的科学发展观。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具备相应的物质基础,才能实现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且强调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谋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
工业是萧山的“金名片”。近年来,我区牢固确立工业兴区、工业强区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08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580.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工业销售产值352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利润118.48亿元,利税总额185.37亿元,比上年分别下降18.1%和10.4%。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区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但也遇到了一些实 际困难。但总体来看,国内外宏观形势的深刻变化,在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蕴藏着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只有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才能有效应对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为此,我们应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工作,把危机转化为机遇,实现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应充分认识到加快我区传统产业升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把传统产业升级作为影响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带有全局意义的战略重点来考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手抓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以传统产业升级为主线,组织编制好合理、可行的全区中长期传统产业升级的发展规划。应对其中一些低端行业和一些行业中的低端环节,则按照规划实施有计划的退出和转移。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区传统产业中的推广使用,提高生产经营过程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带动产业结构与产业素质的提升。
2.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我区工业以传统产业为主,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应积极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加快形成一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或行业研发中心,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以引进 为主的方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新技术人才队伍。要全方位开展产学研合作,瞄准全国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吸引和鼓励他们以转让专利、参股合作等形式与企业结为利益共同体。
3.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我区资源少、环境承受能力脆弱。虽然近年来,我区在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推进环保产业方面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未发生根本转变,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一要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二要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三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最大程度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四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减少废物排放提供技术保障。
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只是两个字的改动,但却有着十分深刻的内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部内容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目的、战略、途径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和快的关系,坚持好字优先,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