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关、事业单位已聘用的编外工作人员管理暂行规定1
机关、事业单位已聘用的编外工作人员管理暂行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已聘用的编外工作人员管理,推进城区人事人才工作的健康发展,根据城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对象和范围
经过城区党委、政府领导集体研究同意聘用,目前还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编外工作人员(不含中小学校、卫生院、环卫站、电灌站等事业单位聘用的代课人员、保洁员、护理员、管护人员)。
二、聘用编外工作人员的聘用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国家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原则上不准无计划、无程序进人,由于阶段性、突击性工作需要聘用的编外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城区党委、政府领导集体研究同意。属于党群口(含人大、政协)的部门单位聘用的,由区委组织部呈报区委研究,政府序列的部门单位聘用的,由人社局呈报政府常务会研究。没有经过城区党委、政府领导集体研究同意聘用的编外工作人员,一律列入清退范围。确实工作需要的,必须报城区党委、政府研究同意后方可临时聘用。
三、已聘用的编外工作人员的管理
1、经审批使用的编外工作人员,实行一年一聘,聘用期满,合同自然终止。如工作需要,报经城区党委、政府研究同意后方能继续聘用。未经批准擅自聘用的,财政部门不予拨付经费。发生劳动争议的,要追究部门和单位主要责任人责任。
2、经审批已聘用人员,必须签订聘用合同。聘用合同应包括以下内容:
(1)工作岗位、职责和任务;
(2)聘用期限;
(3)岗位待遇;
(4)变更合同的条件及违约责任;
(五)解除聘用合同的条件;
(六)其他事项。
3、已聘用的编外工作人员,由所在单位依照合同条款加强管理,并按有关规定办理社会保险,单位部分由单位负担,个人部分由个人负责。解除合同后要办理好社会保险的衔接手续。
四、已聘用的编外工作人员的待遇
经批准同意聘用的编外工作人员,实行统一的工资标准(不含单位应承担的社会保险),并按规定交纳住房公积金,生活补贴按城区审批的标准发放。
1、硕士研究生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含中级),月工资1500元;
2、本科学历或高级工,月工资1300元;
3、大专学历且具有助理级专业技术职称或中级工,月工资1200元;
4、大专学历,月工资1100元;
5、中专以下学历(含中专)或员级职称,或初级工、普工,月工资1000元。
今后视城区财政状况对已聘用的编外工作人员工资作相应的调整。本通知下发后,由所在单位填报工资变动表,城区人事、财政部门审核、备案。
五、本通知下发后,各部门、各单位要对现有已聘用的编外工作人员进行一次调查摸底,该清退的要在两个月内依照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给予辞退,需要继续聘用的要提出书面申请,组织、人事、财政、监察等部门要加强督查,发现违规聘用的,要及时向城区党委、政府报告。
2010年8月16日
第二篇:吉水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假管理暂行规定
吉水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假管理暂行规定
吉水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假管理暂行规定详细资料
发布于
作者:Super User
分类:人事管理程序
点击数:713
(以OA系统文件为准)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严肃工作纪律,规范请销假行为,根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病假期间生活待遇的规定》(国发[1981]52号)、《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国发[1981]36号)、《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国务院令2012年第619号)、《江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国务院令2007年第51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14年第652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请销假坚持事先请假、事后销假、分级负责、严格管理和按规定权限、程序审批的原则。请假应以书面请假为准,特殊紧急情况来不及书面请假的,应先电话请假,后补办请假手续。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下简称工作人员)。
第二章
请假类别和期限
第四条
请假类别有:病假、婚假、探亲假、产假、工伤假、带薪年休假、路程假、事假、丧葬假等。
第五条
请假人员请假应填写《吉水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假审批表》(附件1),按程序经批准同意后,才可以休假。
第六条
因病经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诊断,认为必须治疗和休养的,可请病假。
(一)病假须由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疾病证明;
(二)连续请病假超过30天,或一年内累计请病假时间满60天且需要继续请病假的,请假时与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开具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病假证明表》(附件2)一起报相关单位审批。
第七条
按法定结婚年龄(男22周岁,女20周岁)结婚的,假期3天;晚婚(男年满25周岁、女年满23周岁的初婚)的,增加15天。
第八条
配偶、父母在外省居住的,可请探亲假。
(一)工作满1年,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1次,假期不超过30天。
(二)未婚探望父母的,每年可请1次探亲假,假期不超过20 天。如因工作需要当年不能给假或本人自愿两年探亲1次的,可两年请1次探亲假,假期不超过45天。
(三)已婚探望父母的,每四年可请1次探亲假,假期不超过 20 天。
第九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晚育(已婚妇女年满24周岁生育第一胎)的增加产假30天,并给予男方护理假10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接受节育手术的,凭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或者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的证明,可按下列规定休假,假期工资、奖金照发,福利待遇不变:
(一)放置宫内节育器的,休假3日,7日内不安排重体力劳动;
(二)取宫内节育器的,休假1日;
(三)结扎输精管的,休假7日;
(四)结扎输卵管的,休假21日。
同时接受两种节育手术或者晚育的同时接受节育手术的,假期合并计算。
第十条
因工受伤,经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诊断,认为必须治疗和修养的,可请工伤假。
第十一条
工作1年以上的,可享受带薪年休假。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可休假5天;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可休假10天;累计工作满20年及以上的,可休假15天。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年休假。
(一)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二)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按照规定未扣其工资的;
(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请病假年累计2个月以上的;
(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请病假年累计3个月以上的;
(五)累计工作满20年及以上,请病假年累计4个月以上的。
工作人员已享受当年的年休假,年内又出现第十一条第二款
(二)(三)
(四)(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不享受下一年的年休假。
第十二条
在外地结婚或奔丧、探亲的,可请往返路程假。第十三条
因本人或家庭有紧急事务需办理可请事假。第十四条
父母、配偶、子女以及岳父母或公婆死亡,可请丧葬假,假期不超过3天。
病假、产假、路程假、探亲假、工伤假均包括法定假日和公休假日。
事假、婚假、丧葬假、带薪年休假均不包括法定假日和公休假日。
第十五条
干部职工每次请事假一般连续不得超过30天,确需超过30天的,必须重新履行请假手续。否则,视为旷工。女干部职工请事假连续超过30天以上的,在重新履行请假手续时,应出具县级计生部门计划生育相关证明。第三章
旷工认定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为旷工:
(一)未请假或请假未获得批准离开工作岗位的;
(二)请假期满未续假或续假未获得批准逾期不到岗的;
(三)不服从工作安排或不按时到岗工作的;
(四)骗取医疗疾病证明请病假的;
(五)擅自离岗从事经商、办企业、承包工程、投资入股等活动的;
(六)因个人原因,不适宜认定为请假的其它情形。第四章
请假审批程序及要求
第十七条
乡镇和县直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请假按以下程序和要求审批:
(一)请假3天以下的(含本数,下同),经县委组织部审核同意后,报县分管领导审批。乡镇等无明确分管县领导的,报县委组织部审批,下同。审批后,必要时,由审批单位(领导)通过电话等形式,将有关情况报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
(二)请假3天以上的(不含本数,下同),分别经县委组织部和县分管领导审核同意后,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审批;
(三)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请假后,请假人应将请假情况主动告知县挂点领导。有主管部门的县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请假,在县委组织部审核前,应先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四)党政主要负责人原则上不得同时请假。
第十八条
乡镇和县直单位其他科级干部请假按以下程序和要求审批:
(一)请假5天以下的,由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审批;
(二)请假5—15天的,由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和主管部门审核审批,并报县委组织部备案;
(三)请假15天以上的,经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和县委组织部审核同意后,报分管县领导审批。
第十九条
科级以下行政事业干部请假按以下程序和要求审批:
(一)请假1天以下的,由所在单位科(股)室负责人审批;是科(股)室负责人的,由单位分管领导审批;
(二)请假1—3天的,经科(股)室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报单位分管领导审批;
(三)请假3—15天的,经单位分管领导审核同意后,报单位主要领导审批;
(四)请假15—60天的,经单位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审核同意后,报主管部门审批;无主管部门的,按干部管理权限,报组织人社部门审批;
(五)请假60天以上的,经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同意,并按干部管理权限报组织人社部门审核后,报县分管领导审批。第二十条
请假必须在事前进行,不得事后报批、补办;请假必须由本人亲自办理,原则上不得由他人代理(特殊情况除外)。
第二十一条
坚持从严从紧控制干部请假天数,可压缩的要尽量压缩。请假获批后,请假审批表在其所在单位工作人员去向牌中予以公示,接受监督,并妥善保管以备核查。第二十二条
假期到期后,请假人应在2天以内执所在单位出具的返岗证明,到审批单位销假。如系县级领导审批的,则按干部管理权限,统一到组织人事部门销假。逾期未及时办理销假手续的,视作旷工处理。
第二十三条
离岗创业人员严格按照《吉水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岗创业操作办法》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严禁各单位批准本单位工作人员内退,否则,追究单位主要领导责任。
第二十五条
由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证明,并经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按规定办理病退(退职)手续。
第五章
请假期内的待遇
第二十六条 病假、事假期间工资待遇
(一)病假期间工资待遇
1、工作人员病假累计在两个月以内的,发给原工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和阳光津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下同)。
2、工作人员病假累计超过两个月的,从第三个月起按照下列标准发给病假期间工资:
(1)工作年限不满十年的,发给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九十;
(2)工作年限满十年的,工资照发。
3、工作人员病假累计超过六个月的,从第七个月起按照下列标准发给病假期间工资:(1)工作年限不满十年的,发给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七十;
(2)工作年限满十年和十年以上的,发给本人工资的百分之八十。
(二)事假期间工资待遇
1、工作人员全年累计事假在20个工作日以内的,发给原工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和阳光津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下同)。
2、工作人员全年累计事假超过20个工作日的,从第21个工作日起,工资按日减发。日减发工资计算方式为:每月应发工资额除以21.75天。
工作人员可用年休假冲销病、事假天数,冲销不完的病、事假天数再按上述规定处理。一般情况下年休假未休或未休满的,不得申请事假。
工作人员病假、事假期间的生活待遇由所在单位填写《吉水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病、事假待遇审批表》(附件3),按第二十六条规定计算,报主管部门审批后执行,并报人社、财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七条
产假、婚假、丧葬假、路程假、探亲假、工伤假和带薪年休假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第二十八条
因其它原因不能正常上班的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如下:
(一)公务员被采取强制措施和受行政刑事处罚后,各单位必须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及时向组织、人社部门申报,期间的工资待遇,严格按照人社部发[2010]104号文件规定执行。
(二)公务员受处分工资待遇,严格按照赣人社发[2012]88号文件规定执行。
(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工人被采取强制措施和受行政刑事处罚后,各单位必须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及时向组织、人社部门申报,期间的工资待遇,严格按照人社部发〔2012〕69号文件规定执行。
(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工人受处分工资待遇,严格按照人社部发〔2012〕68号文件规定执行。第六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九条
干部职工请事假一年累计超过30工作日的,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累计超过90个工作日的,不进行考核,当年不得享受第13个月奖励工资,不得正常晋升工资档次。
第三十条
当年旷工或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未到岗连续超过5个工作日,不超过10个工作日或累计超过10个工作日,不超过15个工作日的,其当年的考核定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连续超过10个工作日不超过15个工作日或累计超过15个工作日不超过30个工作日的,其当年的考核定为不称职(不合格)等次,当年不得享受第13个月奖励工资,不得正常晋升工资档次。第三十一条
当年旷工或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未到岗连续超过15个工作日或1年内累计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予以解聘或辞退。
第三十二条
全县各乡镇、各单位未按照本规定执行请销假制度,经县纪检监察机关、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查实后,对单位年终效能考核酌情扣分,并由县纪委、监察局、县委组织部对单位主要领导诫勉谈话,直至组织处理。第三十三条
工作人员弄虚作假,开具假医疗疾病证明请病假的,由县纪委、监察局追究其纪律责任;开具假医疗疾病证明请病假而获准假的,除以旷工论处外,并由县纪委、监察局追究其纪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县内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弄虚作假,出具假医疗疾病证明的,县纪检监察机关依法依纪追究该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和相关医务人员责任。县外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出具假医疗疾病证明的,由县纪委、监察局向所在医疗机构纪检监察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第三十五条
监督检查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未对弄虚作假人员如实查实或查实后未按相关规定处理的,依照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吉水县关于实行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问责办法〉的通知》(吉办字[2014]37号)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全县各级各部门应建立健全考勤和请销假登记制度,并严格执行;应定期公布工作人员考勤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由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负责解释。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今后国家有新的规定,按国家规定执行。
Attachments:
FileDescriptionFile size
附件1:吉水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假审批表 35 kB 附件2: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病假证明表 35 kB 附件3:吉水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病、事假待遇审批表.doc 40 kB
第三篇:黄埔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待岗暂行规定
中共广州市黄埔区委组织部 文件 广州市黄埔区人事局
洊埔组干[1999]77号
黄埔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待岗暂行规定
各街、镇党委,区委各部、委,区直各副局级以上单位党委(党组、工委、总支、支部):
为推进我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人事部《关于国家公务员纪律惩戒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精神,现就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待岗问题作如下暂行规 1
定:
憙
一、待岗的适用范围
憗待岗是指工作人员受到纪律处分(受开除处分除外),或因其他原因,不适合履行工作职责,由组织上安排其通过接受教育、培训,帮助其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措施。待岗规定适用于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勤人员除外)。
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作待岗处理:
(一)当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不合格)的人员;
(二)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的人员;
(二)在诫勉期间没有明显提高和改正错误,诫勉期满考核不合格,或诫勉期满考核合格,三年内再次具备诫勉条件的人员;
(四)受党纪政纪处分人员(受开除处分除外);
(五)因机构改革,岗位调整,或因本人的知识和能力不适合岗位需要而下岗的人员;
(六)其他原因,不适宜履行工作职责的人员。
二、待岗的办理和审批程序
(一)区属正、副局长级干部的待岗,由区委组织部提出建议,报区委审批。
(二)科以下工作人员的待岗,由所在单位领导集体研究,提出建议,按管理权限报任免机关审批。任免机关批准后,以书面形式通知其单位和个人,并报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备案。
憙
三、待岗管理
憗(一)待岗期限为六个月至一年,最短不能少于六个月,最长不能超过一年。
(二)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待岗人员免职或停职处理。
(三)待岗期间,由组织上安排临时性工作或接受培训。
(四)所在单位对待岗人员要加强教育,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同时要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五)待岗期满,由组织人事部门按干部管理权限,对待岗人员待岗整改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重新给予安排工作;待岗期满没有明显的改进和提高,经考核不合格,给予辞退;情节严重者,给予开除。
憙
四、待岗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
憗(一)待岗人员安排临时性工作的,其工资、补贴和福利按重新确定的职务待遇执行。上述人员待岗期间的生产性奖金和补贴按60%发放。
(二)因受行政纪律处分待岗的人员,其工资待遇按我省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行政处分后工资待遇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待岗人员不能享受市规定的工作人员考核称职后发放的一次性奖金(即三个月的基本工资的奖金)和区的年终奖。
憙
五、本规定由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负责解释。
中共广州市黄埔区委组织部櫰广 州 市 黄 埔 区人事局一九九九年六月九日
主题词:干部管理待岗暂行规定
抄送:区武装部
(共印110份)4
第四篇: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管理办法
为了配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全员聘用合同制度的推行,规范事业单位编外自主用人,根据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和某委组织部、某人事局、某编办《关于推进某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某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实施范围
本某各类事业单位(不含财政经费全额供给的事业单位)根据一定时期工作任务及业务延伸发展的实际需要,在核定的编制以外,自主聘用6个月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
二、聘用原则
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的前提是不增加某财政支出经费,受聘人员的工资和各种福利,由聘用单位自筹解决。同时,要坚持“机构优化、按需聘用、手续完备、用工规范”的原则和回避制度,根据岗位要求择优聘用。
被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具备拟聘岗位所需的学历、职称和能力水平。
三、聘用方式
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一律实行聘用合同制,聘用合同一年一签,聘用合同期最长不超过三年,合同期满后,根据工作需要可以续聘或解聘。聘用合同由应聘人员与聘用单位双方签订,使用某人事局统一印制的聘用合同书。
聘用合同的签订、变更、解除都必须到某人才服务中心办理鉴证手续。解聘人员和聘用合同期满不再续聘人员可到某人才某场自主择业或自谋职业。
四、聘用待遇
编外聘用人员的工资及各种福利待遇,可参照聘用单位同等条件编内工作人员的标准执行,也可由双方议定,但不得低于全某最低工资标准。其档案工资由人事代理部门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核定,聘期内由聘用单位按国家政策规定为期办理养老保险等手续。
五、聘用管理
编外聘用关系一经确立,受聘人员的人事档案关系统一由某人才服务中心实行人事代理,受聘人员参加所在事业单位的考核,考核结果由某人才服务中心归入本人档案,作为用人单位续聘、解聘、奖惩的重要依据。
实行人事代理的编外聘用人员,可按国家有关规定由人才服务机构代为申报职称评审、考试,实行评聘分开。聘期内发生人事争议,可向聘用单位的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调解,也可依据有关规定向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申请调解和仲裁。
六、聘用手续
事业单位需要编外聘用人员,可先向某人才服务中心提出,经研究同意,再签订聘用合同,办理人事代理手续。人事代理部门按规定提供有关服务事宜。
七、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已排版)
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健全选拔任用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队伍,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等党内法规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省级以上党委和政府直属以及部门所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省级以上人大常委会、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群众团体机关所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
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对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管理,应当体现事业单位公益性、服务性、专业性、技术性等特点,遵循领导人员成长规律,激发事业单位活力,推动公益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条 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管理,应当坚持下列原则:
(一)党管干部原则;
(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
(三)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
(四)分级分类管理原则;
-1-
(五)依法依规办事原则。
第五条 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职责,负责本规定的组织实施。
第二章 任职条件和资格
第六条 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政治素质好,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理想信念坚定,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坚持民主集中制,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实履行公共服务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二)组织领导能力强,善于科学管理、沟通协调、依法办事、推动落实,有较强的公共服务意识和改革创新精神,工作实绩突出;
(三)有相关的专业素质或者从业经历,熟悉有关政策法规和行业发展情况,业界声誉好;
(四)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热爱公益事业,求真务实,团结协作,遵纪守法,廉洁从业,群众威信高。
担任党内领导职务的领导人员,应当牢固树立党建责任意识,熟悉党务,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
正职领导人员,应当具有驾驭全局的能力,善于抓班子带队-2-
伍,民主作风好。
第七条 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应当具备下列基本资格:
(一)一般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二)提任六级以上管理岗位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五年以上工作经历。
(三)从管理岗位领导职务副职提任正职的,应当具有副职岗位两年以上任职经历;从下级正职提任上级副职的,应当具有下级正职岗位三年以上任职经历。
(四)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五)符合有关党内法规、法律法规和行业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任职资格要求。
第八条 从专业技术岗位到管理岗位担任领导职务的,其任职资格应当符合第七条第(一)、(二)、(四)、(五)项规定,并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任职经历和一定的管理工作经历。
第九条 特别优秀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适当放宽任职资格。
放宽任职资格以及从专业技术岗位到管理岗位担任领导职务正职或者担任四级以上管理岗位领导职务的,必须从严掌握。
第三章 选拔任用
第十条 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
-3-
权限,根据事业单位不同领导体制和领导班子建设实际,提出启动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工作意见。
第十一条 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配备,必须严格按照核定或者批准的领导职数和岗位设置方案进行。
第十二条 选拔事业单位领导人员,根据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可以采取组织选拔、竞争(聘)上岗、公开选拔(聘)等方式进行,也可以探索委托相关机构遴选等方式进行。
第十三条 对事业单位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必须依据选拔任用条件,结合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廉。
第十四条 综合分析人选的考察考核、一贯表现和人岗相适等情况,全面历史辩证地作出评价,既重管理能力、专业水平和工作实绩,更重政治品质、道德品行,防止简单以票或者以分取人。
第十五条 任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区别不同情况实行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对行政领导人员,逐步加大聘任制推行力度。
实行聘任制的,聘任关系通过聘任通知、聘任书、聘任合同等形式确定,所聘职务及相关待遇在聘期内有效。
第十六条 提任三级以下管理岗位领导职务的,应当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五个工作日。
第十七条 提任非选举产生的三级以下管理岗位领导职务-4-
的,实行任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一般为一年。
第十八条 选拔任用工作具体程序和要求,参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事业单位实际确定。
第四章 任期和任期目标责任
第十九条 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一般应当实行任期制。
每个任期一般为三至五年,在同一岗位连续任职一般不超过十年。工作特殊需要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经批准后可以适当延长任职年限。
第二十条 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一般应当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
任期目标内容的设定,应当体现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注重打基础、利长远、求实效。
第二十一条 任期目标由事业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领导班子的任期目标一般应当报经主管机关批准或者备案。
制定任期目标时,应当充分听取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代表的意见,注意体现服务对象的意见。
第五章 考核评价
第二十二条 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考核和任期考核。考核评价以任期目标为依据,以日常管理为基础,注重业绩导向和社会效益,突出党建工作实效。
-5-
积极推进分类考核,注意改进考核方法,简化程序,提高效率。
第二十三条 综合分析研判考核情况和日常了解掌握情况,客观公正地作出评价,形成考核评价意见,确定考核评价等次。
领导班子考核和任期考核的评价等次,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领导人员考核和任期考核的评价等次,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
第二十四条 考核评价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人员培养、使用、奖惩等的重要依据。
第六章 职业发展和激励保障
第二十五条 完善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培养教育制度,加强政治引领和能力培养,强化岗位培训,注重实践锻炼,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管理工作能力。
第二十六条 完善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交流制度,统筹推进事业单位之间、事业单位与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之间领导人员的交流。注意选拔事业单位优秀领导人员进入党政领导班子。
第二十七条 任期结束后未达到退休年龄界限的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适合继续从事专业工作的,鼓励和支持其后续职业发展;其他领导人员,根据本人实际和工作需要,作出适当安排。
第二十八条 完善事业单位领导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根据事业单位类别,结合考核情况合理确定领导人员的绩效工资水平,-6-
使其收入与履职情况和单位长远发展相联系,与本单位职工的平均收入水平保持合理关系。
第二十九条 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在本职工作中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在处理突发事件和承担专项重要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迹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七章 监督约束
第三十条 党委(党组)及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履行对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的监督责任。
第三十一条 监督的重点内容是: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依法依规办事,执行民主集中制,履行职责,行风建设,选人用人,国有资产管理,收入分配,职业操守,廉洁自律等情况。
第三十二条 发挥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等作用,综合运用考察考核、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巡视、提醒、函询、诫勉等措施,对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进行监督。
严格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经济责任审计、问责和任职回避等制度。
第三十三条 事业单位领导人员有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
-7-
矩、组织人事纪律、工作纪律、财经纪律、廉洁从业纪律的,以及违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且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等情形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八章 退 出
第三十四条 事业单位领导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应当免职:
(一)达到任职年龄界限或者退休年龄界限的;
(二)考核、任期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的,或者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基本合格的;
(三)受到责任追究应当免职的;
(四)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原因应当免职的。
第三十五条 实行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辞职制度。辞职包括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辞职程序参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退休,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中央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根据本规定,制定本行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具体办法。
第三十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根据本规定,制定市(地、州、盟)级以下党委和政府直属以及部门所属事业单位-8-
和人大常委会、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群众团体机关所属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办法。
第三十九条 本规定由中共中央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规定自2015年5月28日起施行。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