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政治联考复习提纲
八年级政治联考复习提纲
1、自尊的含义P52、为什么自尊是健康人格的基石?P53、为什么要走出自卑,树立自信?P64、如何走出自卑的心理?
(1)夸夸自己(2)心理暗示(3)选准突破口(4)树立坚定的意志
5、自尊与自负的区别、自尊与虚荣的区别P7~8
▲虚荣的危害《学导练》p26、如何培养正确的是非善恶观?P 14
(1)懂道德,学法律(2)选择好的榜样
(3)学会理性分析(4)树立美好理想
7、怎样正确对待社会影响?P14~158、如何跨越障碍,正确选择?《学导练》79、有责任感意味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0、少年的责任包括哪四个方面?P2411、怎样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P2512、诚实的内涵是什么?P3213、诚实的意义体现在哪里?P32~3314、谎言的危害?P3315、承诺的重要性?P3316、怎样处理诚实与“善意的谎言”?P33~34
▲《学导练》的知识要点部分要熟练
第二篇: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我国的国家性质(p4)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包括(p4)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 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注意,不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公民有: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 ②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③分裂国家的人 ④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3、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p4)(主人翁地位的表现:平等地享有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4、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p5)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 本权利
5、人民和公民有何异同,我国的公民包括哪些人?(p6)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 内容 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 承担义务的人。中国公民:必须要有中国的国籍才能算是中国公民。(有些超生的中国人口没有 中国国籍,所以不能算是中国公民)
6、我国公民 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p7)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9)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 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获得赔偿权;6.社会经济权利;7教育、科学、文化、权和自由;8.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⑨ 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8、公民应该这样正确行使权利?(p10--11)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9、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P11页)
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10、公民的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两大类,什么叫法定义务?
宪法规定的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p16)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法定义务,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法定义务是指 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具体内容在课本上划记,共6条)
11、什么叫道德义务,道德义务有什么作用,我国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有哪些?(p17)
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爱 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2、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P14—15页)
①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因为这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③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 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13、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是怎样的?(p19.d1)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 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 德的要求。
14、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①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第二单元
1、什么是人格权?(p25)人格权就是做人的权利。
2、人格权包含哪些内容?它们有什么特点?(p25)
(1)物质性人格权(生命健康权)(2)精神性人格权(自由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
3、什么是首要的人格权?(p25d.2)在公民的人格权中,生命健康权居于首要地位
4、人格权的特点(p24、25)
①人格权是人把自己与社会联结在一起并与他人发生各种联系与交往的前提。②人格权与生命相伴,从出生起就伴随着我们 ③它由每个人单独享有,不得转让、抛弃、继承,也不受他人的非法限制,更不 可与我们的人身分离。
5、人身自由权包括哪些内容?(P26)
①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 ②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 ③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禁闭 ④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拘禁
6、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有何特殊保护?(p26.d2)
①我国法律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②禁止用工单位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③禁止安排未成年工(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 害、劳动强度大的劳动。
7、我国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有哪些?(p27)
《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
8、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
《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9、公民行使健康权有哪些方式?(p28)
①我们有权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使自己拥有强 健的体魄和焕发向上的精神 ②有权在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 ③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10、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内容?(p35)
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生命健康权、自由权等。
11、名誉权的含义及表现(P38)
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12、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p38、39)
①侮辱:指语言、文字或暴力手段贬损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分为口 头侮辱、文字侮辱和暴力侮辱。②诽谤:指无中生有、捏造并散布虚假的事实,恶意中伤他人的行为,分为口头 诽谤和文字诽谤。③新闻报道失实。④诬告。
13、什么是肖像权?(p40)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
14、肖像的表现方式有哪些?(p40)绘画(自画像)、雕塑、剪纸、照相、摄像等。
15、肖像的地位是什么?(p40)肖像也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16、肖像权包括哪些内容?(p41)肖像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
17、侵害肖像权行为有哪些?(p41.d2)
(1)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广告、杂志封面、挂历),就必须取得肖像 权本人的同意,否则就构成侵权。(2),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肖像。(3)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18、什么是姓名权?(p43)
姓名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但是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 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19、人的姓名包括那些内容,姓名的地位是什么?(p43)
(内容)姓名包括正式姓名、曾用名、笔名和艺名。(地位)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20、侵害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表现形式?(p44)
21、隐私的含义(P46)
隐私是指公民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 密。
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私人信息、个人私事、私人空间(P46页)
22.保护隐私的意义(必要性)(46、47页)
(1).是人独立自由的需要(2).是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3).是建设以人为 本、崇尚人性与个性的现代社会的需要。
23、隐私权的含义(P48)
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我国法律保护公 民的隐私权。
24、隐私权的内容(p48-50)
(1)私人生活安宁权(2)个人信息保密权(3)私人通信保密权
25、应该怎么尊重他人的隐私?(p51-52)
(1)树立隐私意识 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我们不能干涉他人的私事,不打听、不传播别人秘密,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陋习。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2)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要替亲人、朋友保守秘密。侵害隐私权表现
26、侵害隐私权的行为有哪些?(p53)
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都属于侵害隐私权的 行为。
27、保护自己隐私权的方法(p55)
(1)运用法律保护隐私权。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取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 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 苦,还有权要求精神赔偿。(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28、法律保护的方式(P55)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要求精神赔偿等。
第三单元
1、教育的含义和作用(p58--60)
含义: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作用:对个人(P59),对社会(P60)
2、什么是受教育权?(p60)
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 的权利。
3、什么叫义务教育?其法律依据是什么?(p61)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 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障。
4、义务教育中的“义务”和“教育”是什么意思?(p61相关链接)
“义务”是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适龄儿童少年都要 遵循并应尽的义务。“教育”专指学校教育。
5、义务教育有什么特征?(p61)
(1)义务教育具有国家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体现在家庭 和社会两方面。(2)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规定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 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3)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
6、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应该这样履行受教育的义务?(p64)
第一,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第二,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 第三,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 务。
7、财产分为哪几类,公民的合法财产包括哪些?(p68--69)
分类:国家所有、集体所有、个人所有。公民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 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8、什么叫财产所有权?(p70)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是财产归谁所有在法律上的表现。
9、我国的国家审判机关通过哪些手段来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p72—73)
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是最普遍的做法,往往通过采用 责令侵权人将毁坏的财物恢复原状、赔偿受害人经济损失等方式,保护公民合法 财产的所有权。通过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是最严厉最有效的保护方法。通 常采用判处侵犯财产的罪犯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刑罚手段,保护公民合 法财产的所有权。
10、公民可以请求法院通过哪些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方式有哪些?(P74第一段)
12、什么叫遗产?作为遗传必须具备哪些条件?(P76)
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的合法财产称为遗产。作为遗产的三个必备的条件:
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
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
三、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13、什么叫被继承人和继承人?(p76--77)
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
14、继承人包括那些人,继承人的范围是根据什么确定的?(p77)
继承人包括: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第一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的范围是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抚养关系确立的。
15、什么叫继承权?(p77)
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16、什么叫法定继承,法定继承人的顺序是怎样划分的?(p77-78)
法定继承是指既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 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 祖父母
17、什么叫遗嘱继承?遗嘱继承有什么优点?(p78)
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其最大 的优点是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18、什么叫遗赠?(p79)
公民将自己的财产待死后不留给亲属,而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这是法律所 允许的,称为遗赠。遗赠并不属于遗嘱继承。
19、有效遗嘱必须具备哪些条件?(p79相关链接)
立遗嘱人必须具有遗嘱能力,其意思表示必须真实,遗嘱内容必须合法,遗嘱形 式必须合法,遗嘱继承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一人或数人。
20、什么叫智力成果?(p81)
指依靠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 艺术作品等。
21、什么叫智力成果权?(p82)
智力成果权,也就是知识产权。它是法律上确认和保护人们(包括公民和法人)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精神领域创造的“产品”所具有的专有权或独占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商业秘密权等。
22、保护消费者权益有什么重要意义?(p89)
保护消费者权利,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维护社会 的正常秩序,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23、我国专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是什么?其中明确规定了消费者享有哪些权 利?(9项)(p9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了我国消费者享有安全权、知情 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与 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监督权等9项权利。其中最主要的是安全权。(各权利 的含义见课本及笔记)
24、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履行哪些义务?(p92)
维护市场秩序,做有修养、守秩序、道德高尚的消费者(态度谦和、说话有礼貌、选择商品应事先考虑好、对营业员的优质服务表示谢意、维护生产经营者的正 当利益)。
25、作为消费者应该这样去维护自己的权利才能避免上当受骗?(p93--94)
炼就一双“慧眼”,要求我们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学习和掌握有关 消费方面的知识,掌握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
26、当消费者的权利受到侵犯以后,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维权?(p96)
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 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关仲裁
第三篇:八年级政治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政治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我国的国家性质(p4)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包括(p4)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注意,不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公民有:
①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
②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③分裂国家的人
④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3、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p4)
(主人翁地位的表现:平等地享有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4、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p5)
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5、人民和公民有何异同,我国的公民包括哪些人?(p6)
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国公民:必须要有中国的国籍才能算是中国公民。(有些超生的中国人口没有中国国籍,所以不能算是中国公民)
6、我国公民 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p7)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9)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8、公民应该这样正确行使权利?(p10--11)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9、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P11页)
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
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10、公民的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两大类,什么叫法定义务?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p16)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法定义务,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法定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具体内容在课本上划记,共6条)
11、什么叫道德义务,道德义务有什么作用,我国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p17)
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2、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P14—15页)
①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因为这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③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13、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是怎样的?(p19.d1)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14、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①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第二单元
1、什么是人格权?(p25)
人格权就是做人的权利。
2、人格权包含哪些内容?它们有什么特点?(p25)
(1)物质性人格权(生命健康权)
(2)精神性人格权(自由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
3、什么是首要的人格权?(p25d.2)
在公民的人格权中,生命健康权居于首要地位
4、人格权的特点(p24、25)
①人格权是人把自己与社会联结在一起并与他人发生各种联系与交往的前提。
②人格权与生命相伴,从出生起就伴随着我们
③它由每个人单独享有,不得转让、抛弃、继承,也不受他人的非法限制,更不可与我们的人身分离。
5、人身自由权包括哪些内容?(P26)
答:①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
②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
③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禁闭
④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拘禁
6、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有何特殊保护?(p26.d2)
答:①我国法律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②禁止用工单位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③禁止安排未成年工(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劳动强度大的劳动。
7、我国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有哪些?(p27)
答:《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
8、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
《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9、公民行使健康权有哪些方式?(p28)
答:①我们有权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使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焕发向上的精神
②有权在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
③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10、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内容?(p35)
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生命健康权、自由权等。
11、名誉权的含义及表现(P38)
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12、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p38、39)
①侮辱:指语言、文字或暴力手段贬损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分为口头侮辱、文字侮辱和暴力侮辱。
②诽谤:指无中生有、捏造并散布虚假的事实,恶意中伤他人的行为,分为口诽谤和文字诽谤。③新闻报道失实。
④诬告。
13、什么是肖像权?(p40)
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
14、肖像的表现方式有哪些?(p40)
绘画(自画像)、雕塑、剪纸、照相、摄像等。
15、肖像的地位是什么?(p40)
肖像也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16、肖像权包括哪些内容?(p41)
肖像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
17、侵害肖像权行为有哪些?(p41.d2)
(1)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广告、杂志封面、挂历),就必须取得肖像权本人的同意,否则就构成侵权。
(2),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肖像。
(3)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18、什么是姓名权?(p43)
姓名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但是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19、人的姓名包括那些内容,姓名的地位是什么?(p43)
(内容)姓名包括正式姓名、曾用名、笔名和艺名。
(地位)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20、侵害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表现形式?(p44)
21、隐私的含义(P46)
隐私是指公民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密。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私人信息、个人私事、私人空间(P46页)
22.保护隐私的意义(必要性)(46、47页)
(1).是人独立自由的需要(2).是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3).是建设以人为 本、崇尚人性与个性的现代社会的需要。
23、隐私权的含义(P48)
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我国法律保护公 民的隐私权。
24、隐私权的内容(p48-50)
(1)私人生活安宁权(2)个人信息保密权(3)私人通信保密权
25、应该怎么尊重他人的隐私?(p51-52)
(1)树立隐私意识
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我们不能干涉他人的私事,不打听、不传播别人秘密,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陋习,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2)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要替亲人、朋友保守秘密。
26、侵害隐私权的行为有哪些?(p53)
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都属于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27、保护自己隐私权的方法(p55)
(1)运用法律保护隐私权。
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取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赔偿。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法律保护的方式P55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要求精神赔偿等。
第三单元
1、教育的含义和作用(p58--60)
含义: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作用:对个人的成长,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社会、民族、国家来说,教育成就未来。
2、什么是受教育权?(p60)
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 的权利。
3、什么叫义务教育?其法律依据是什么?(p61)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障。
4、义务教育中的“义务”和“教育”是什么意思?(p61相关链接)
“义务”是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适龄儿童少年都要遵循并应尽的义务。“教育”专指学校教育。
5、义务教育有什么特征?(p61)
(1)义务教育具有国家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体现在家庭 和社会两方面。
(2)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规定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3)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
6、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应该这样履行受教育的义务?(p64)
第一,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第二,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
第三,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7、财产分为哪几类,公民的合法财产包括哪些?(p68--69)
分类:国家所有、集体所有、个人所有。公民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8、什么叫财产所有权?(p70)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是财产归谁所有在法律上的表现。
9、我国的国家审判机关通过哪些手段来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p72--73)
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是最普遍的做法,往往通过采用责令侵权人将毁坏的财物恢复原状、赔偿受害人经济损失等方式,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通过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是最严厉最有效的保护方法。通常采用判处侵犯财产的罪犯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刑罚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10、公民可以请求法院通过哪些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方式有哪些 ?(P74第一段)
12、什么叫遗产?作为遗传必须具备哪些条件?(P76)
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的合法财产称为遗产。
作为遗产的三个必备的条件:
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
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
三、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13、什么叫被继承人和继承人?(p76--77)
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
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
14、继承人包括那些人,继承人的范围是根据什么确定的?(p77)
继承人包括: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第一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顺序)。
继承人的范围是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抚养关系确立的。
15、什么叫继承权?(p77)
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16、什么叫法定继承,法定继承人的顺序是怎样划分的?(p77-78)
法定继承是指既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
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17、什么叫遗嘱继承?遗嘱继承有什么优点?(p78)
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其最大的优点是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18、什么叫遗赠?(p79)
公民将自己的财产待死后不留给亲属,而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这是法律所
允许的,称为遗赠。遗赠并不属于遗嘱继承。
19、有效遗嘱必须具备哪些条件?(p79相关链接)
立遗嘱人必须具有遗嘱能力,其意思表示必须真实,遗嘱内容必须合法,遗嘱形式必须合法,遗嘱继承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一人或数人。
20、什么叫智力成果?(p81)
指依靠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
21、什么叫智力成果权?(p82)
智力成果权,也就是知识产权。它是法律上确认和保护人们(包括公民和法人)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精神领域创造的“产品”所具有的专有权或独占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商业秘密权等。
22、保护消费者权益有什么重要意义?(p89)
保护消费者权利,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维护社会 的正常秩序,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23、我国专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是什么?其中明确规定了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9项)(p9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了我国消费者享有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监督权等9项权利。其中最主要的是安全权。(各权利的含义见课本及笔记)
24、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履行哪些义务?(p92)
维护市场秩序,做有修养、守秩序、道德高尚的消费者(态度谦和、说话有礼貌、选择商品应事先考虑好、对营业员的优质服务表示谢意、维护生产经营者的正当利益)。
25、作为消费者应该这样去维护自己的权利才能避免上当受骗?(p93--94)
炼就一双“慧眼”,要求我们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方面的知识,掌握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
26、当消费者的权利受到侵犯以后,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维权?(p96)
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 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关仲裁
第四单元 :
1、对公平的理解相同吗?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面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公平体现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
2、你认为什么是公平?(1)公平是得到自己该得到的(2)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p100--101)
3、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有哪些作用?(p102)(1)公平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2)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调动自身的积极性。(3)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p103)(1)公平总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能达到绝对公平。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作出不懈努力。
5、★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办?(p104--105)(1)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2)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3)崇尚公平,主持公道,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6、公平合作有什么意义?(p106)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在这种合作中,人们各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的保障,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内耗,推动社会高效和谐地运转。
7、如何才能与他人进行公平合作?(p106)为了更好地合作,我们需要承担自己应该做的,决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否则对其它人不公平。只有做了我们该做的,才可能获取自己该得的。当我们付出的时候,同时也在收获着别人的付出。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融入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
8、★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凡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凡是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坏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行为。实施正义行为,不做不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p109)
9、★正义制度有什么作用?(p109--110)(1)公正的对待,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制度是以公开宣布的程序和规则组成的系统,其正义性在于它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2)正义因制度而有保证。有了正义制度,即使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也可以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即使是处在社会最不利地位的群体,也是得到社会的关爱,而不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10、★正义与公平的关系是怎样的?当我们参与社会合作竞争的时候,正义的制度给予人们公平合作的支持和保障;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公平的获得也需要正义的制度作为支撑。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p111)
11、我们应该怎样自觉维护正义?(1)从小自觉树立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形态,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2)做有一个正义感的人。(p112--113)
8.非正义行为的危害是什么?非正义的行为,会损害别人的权利的机会,进而危害整个社会。
9.面对非正义的行为,如果选择消极态度会有什么危害?无疑会助长非正义行为的扩散,最终损害的将不仅是某一个人的利益。它将损害整个社会的利益和我们自己的利益。
10、正义感的具体内容有哪些?(p114)(1)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会对正义行为表现出赞赏和崇敬之情,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会乐于把对正义的崇尚之情付诸行动。(2)而面对非正义行为,则会产生不安、不满、愤怒等情绪,乃至采取行动来维护正义。
11、为什么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3)这是做人应该具有的优良品德
12、★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p115)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注意未成年人,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第四篇:八年级上册政治复习提纲
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父母不仅从生活上无微不至的抚养、照顾我们,教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还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的目标,教我们如何做人。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怎样孝敬父母: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唯有以爱和孝敬来回报。1.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2.我们孝敬父母就要做到日常生活中对父母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不向父母提出过分要求。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青春期我们的心理发展正处在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一方面会以成人自居,另一方面又会受到自身经验和能力的限制。青春期的同学们成人感增强,对于父母的批评和劝导往往产生抵触情绪,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逆反心理。2.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误解也会影响子女与父母的沟通。怎样与父母沟通: 学会与父母沟通就要理解自己的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就要尊重自己的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①主动向父母汇报学习情况 ②虚心听取父母地批评建议 ③多和父母聊聊天 ④和父母开展一些有利于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活动 ⑥同父母一起探讨一些新的观念、新的思想 ⑦彼此交换不同的看法)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①主动交流 ②创造机会 ③认真倾听 ④主动道歉 ⑤善于体谅 ⑥控制情绪 ⑦分担责任 ⑧讨论问题,达成共识
我们应该如何热爱祖国: 1.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2.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3.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我国的民族团结体现在哪些方面: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我国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不仅表现在和平时机,互通有无,共同发展,还表现在当祖国遭受外来侵略的时候。团结奋战,共御外辱。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各民族更是相互团结、相互支持。各族人民共同携手,创造了不朽的业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维护了共同的利益。我们应该如何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团结青少年应该怎样做)1.热爱祖国的民族大家庭就要维护民族团结2.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3.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我与祖国为什么要共命运 1.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品德。2.祖国的存在和发展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每个人对于自己的祖国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3.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的含义: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作用)1.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2.伟大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也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灵魂与传统。中学生应该怎样以实际行动热爱祖国:1.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2.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惜、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为什么人生离不开交往:1.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必须与他人交往。只有在交往中,我们才能更好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体验到人生的快乐,才能满足心理上的需要,以更好地适应社会、2.交往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是必要的。青少年时期是心理、生理急剧变化的时期,学会交往。尤为重要。交往对自身发展的作用:1.通过交往,我们能够实现心灵上的沟通,保持心情愉快。2.通过交往可以认识许多新朋友,不断完善自我。2.通过交往,朋友之间相互帮助,有助于我们克服困难,战胜挫折。3.交友原则:谨慎交友,善交益友、诤友,不交损友。4.交往对我们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在生活中学会交往,谨慎择友,多交益友。广泛交往的积极作用:1.交往越广泛,越有利于我们拓宽视野。我们的学习与课外活动就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就有可能受到更多的教益。扩大交往范围的方式:1.参加公益活动或社会活动
2、与国际友人交往
3、通过互联网交往 如何发挥互联网在交往中的作用:1.互联网带给我们大量信息,也拓宽了我我们交往的渠道,甚至有可能把我们的交往范围扩大到全世界。2.我们要正确使用互联网,从中汲取有益信息,结交良朋好友,抵制其不良诱惑,避免误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3.在没有国界的交往中,我们应该做友好往来的使者,过自主的网络生活。
为什么要讲文明有礼貌: 1.讲文明有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是提高自身吸引力的必要条件。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1.主要表现在语言、态度、行为等方面,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十余人友好交往的必备素养。2.语言文明能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3.态度亲和能增添交往的魅力,也是文明礼貌的重要内容。4.举止端庄能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反映我们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是我们要养成的良好的行为方式。怎样平等待人:交往中我们要做到平等带人,不要盛气凌人,也不能卑躬屈膝。为什么要尊重他人:1.每个人都有自尊,也都渴望受到他人的尊重。2.在交往中,任何不尊重他人的言行都会引起他人的反感,也不会赢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3.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怎样尊重他人:1.在交往中要热情、真诚
2、要给人留面子
3、允许他人表达观点 怎样宽容他人:同学之间有了矛盾,我们应当宽容一些,忍让一些,大度一些。表达的技巧:1.说话时要选择双方感兴趣的话题2.说话时要注意分寸和角度
3、说话时要有感情投入
与人交往要讲究哪些艺术: 1.交往是门艺术,交往要讲究技巧。2.除了要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赞美他人,还要学会微笑、学会拒绝、学会妥协、学会批评等。
合作的形式:从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一起学习,到工人之间的人工写作;从一个家庭的和睦相处,到国家之间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可以说,合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什么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合作:1.合作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笔财富。2.通过合作学习,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彼此交流,从而获取更多的信息,弥补个人知识的不足,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我们形成开朗、活泼、勇敢等积极的心理品质。3.善于合作,往往有助于事业的成功。4.善于合作,是时代的要求。
竞争的作用:积极作用:
1、由于竞争对手的激励,人们才会不断进取,奋力向前。
2、在与对手的竞争过程中,人们更易找出自己的差距,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使自己进步、发展的更快。消极作用:生活中既存在正当竞争,也存在不正当竞争。那种置道德法律于不顾的不正当竞争,最终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怎样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竞争与合作既对立又统一,在合作中有竞争,在竞争中有合作,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2.双赢是竞争最理想的结果,良好的合作创造竞争中的双赢。3.在生活中,我们应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既要保持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又要树立协作、互助的合作观念。
为什么要平等待人 1.平等待是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2.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3.平等对待别人,别人才能平等对待自己怎样与人合作1.体谅他人的处境,尊重他人的意愿2.在合作过程中,自己不愿做的,就不要推给他人。3.在合作中与他人产生了矛盾,应主动站到对方的位置上想问题,体谅对方,理解对方。3.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需要理解和宽容。为什么要诚实守信1.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2.人无信不立,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并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3.诚信是金,是与他人合作交往的通行证;诚实能使人放心,手心能赢得别人的信任。怎样做到诚实守信:
1.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诚信首先要做到诚实。对自己实事求是,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2.信守承诺,言而有信,不轻易许诺,许诺要慎重。从自己的实际能力出发,考虑是否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要求。3.承诺一旦做出,就必须兑现。信守承诺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做出的不合理、不正确的承诺就不能去兑现。
什么是法律:(法律的三个基本特征)1.由国家制定2.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我国法律的本质: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人身自由权、监督权、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 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统一个民族团结、依法纳税、服兵役等 我们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如何?1.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3.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在某些条件下,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如:劳动、受教育、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既是公民享有的权利,又是公民应尽的义务。4.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享受了权利才有积极性履行义务,履行了义务才有资格享受权利。公民怎样行使权利,履行义务1.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2.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要尊重他人的利益,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谋取非法利益。3.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有权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所拥有的权利,但必须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采取非法手段。4.在我国,公民履行义务要做到:凡是宪法和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要积极去做,凡是宪法和法律提出具体要求的就必须去做,凡是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兴废,就坚决不做。5.青少年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公共生活中,要自觉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1.我国法律规定了公民享有什么权利,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不履行义务的行为予以制裁。2.法律正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3.任何公民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可以通过协商和解、提起诉讼等途径,依法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从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法律也正是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的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的。
关于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犯。为什么说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健康是人们幸福生活乃至生命安全的重要前提。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一旦丧失,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1.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较容易受到侵害。2.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3.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给予了特殊保护。怎样维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1.法律保护:
1、及时、如实的向公安机关报案,不能让侵害者逍遥法外
2、采用合法手段为自己讨回“公道”,不能以牙还牙,以恶对恶。自我保护:
3、依法保护生命健康权,还要加强自我保护,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人人都享有生命健康权。我们珍惜、爱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同样也要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增强法制观念,绝不做侵犯和危害别人生命和健康的事。同学之间要相互爱护、相互尊重,嬉闹要适度,避免因过失而给对方造成伤害,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和冲突。
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的内容:1.我国法律尊重公民的人格尊严。2.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3.人格尊严权包括: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等 青少年怎样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1.我们一定要做到自尊自爱
2、要提高维权意识3.每个人都要爱护、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隐私权的内容: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2.侵犯未成年人的隐私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偷拆未成年人信件,偷看未成年人日记,在背后散布和议论未成年人的身体缺陷等等。3.在我国,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也是在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青少年怎样保护自己的隐私权1.未成年人同样享有隐私权。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2.青少年保护自己的隐私权,首先要管理好含有自己隐私的物品,要依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隐私权。3.我们还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什么是私有财产权:公民享有合法的私有财产权,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法律怎样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2.国家运用刑事和民事等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民事法律手段是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刑事法律手段是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3.我国法律只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对于公民通过非法方式、方法获得的财产,法律不但不保护,国家还要依法予以追究和处罚。4.当合法的私有财产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可以与侵害者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应提起诉讼,请求法律的帮助。同时,我们要尊重别人的财产所有权,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公民的继承权:保护公民的继承权,是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延伸体现。1.财产继承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承受死者个人所遗留的合法财产的权利2.继承方式:可以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3.遗产分配范围: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继承顺序: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妹、祖父母、外祖父母4.继承开始后,由承5.分配原则:男女平等,养老育幼,照顾病残,和睦团结,互谅互让,权利义务相一致
关于智力成果:1.为保护智力成果,我国制定了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智力成果权也叫知识产权,在我国,智力成果权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发明权、发现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商标权。2.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不受侵犯。怎样依法保护智力成果:1.当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时,要积极寻求法律帮助,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我们还要积极参加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3.保护智力成果的方式主要有: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版权登记4.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智力成果的方式有:停止侵害活动;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配行经济损失
消费者的九项权利:人身财产安全权知悉真实情况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依法结社权获得知识权监督批评权人格尊严、民俗风俗习惯受到尊重怎样保护消费者合法利益: 营造放心消费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1.消费活动中的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都要按照诚实守信的原则参与消费活动,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2.生产者不得生产不合格产品和假冒伪劣产品3.销售者要信守服务承诺,不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做损人利己的事。4.消费者对制假售假行为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依法保护自己的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如何维权:1.消费者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依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发的规定,通过正确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可以与经营者直接协商,双方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解决争议,当与经营者协商和解无效时,可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篇:八年级政治上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政治上册复习提纲(期中)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1、家庭的含义:P52、家庭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P53、家庭关系的确立:结婚、生育、收养、再婚。P54、你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P65、什么是孝敬父母?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6.我们应如何孝敬父母?P15-16
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
1、青春期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P20--21
2.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P21
3.怎样正确认识逆反心理?P214、我们怎样正确对待与父母的代沟和矛盾?P23--255、与父母交往的艺术.P26--27
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
1、积极交往的意义。
2、一个受欢迎的人应有的品德。
3、交友的原则。P33--35
4.为什么要与异性交往? P36--37
5.男女生如何正常、健康地交往?
6.怎样认识和对待青春期的情感?P39--41
第四课老师伴我成长
1、老师的作用是什么?
2、新型师生关系的内容。
3、与老师沟通的方法和礼仪。
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
1.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表现有哪些?
2.面对不同文化,开放的胸怀意味着什么?
3.怎样对待外来文化?
4.面对文化差异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5.怎样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时政:2010年9----12月国内外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