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高职教育理念报告的心得
学习高职教育理念报告的心得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易文芳
2012年3月14日下午3:00,广州南洋理工学院全体教师学习了齐凯琴院长题为《学文件,明方向,开展教育思想讨论 抓整改,谋发展,准备评估工作回访》的高职教育理念辅导报告。会后建筑艺术系全体教师就齐院长的辅导报告,结合《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展开讨论,交流意见。现将个人学习心得进行小结,以便落实到以后的教学工作中。
职教成12号文分服务经济转型,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加强政府统筹,建立教育与行业对接协作机制;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充满活力的多元办学模式;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改革评聘办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招考制度,探索多样化选拔机制;增强服务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需要;完善保障机制,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8部分,为21世纪职业教育明确了方向。作为一名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也应该积极探索和思考适应12号文件要求的教育教学改革策略与方向。
1、积极参与理论学习,理论是指导工作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业余,我们应该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体,学习党和国家有关职业类院校发展方向和策略的文件。这些指导性文件为职业类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高校发展离不开教学改革和发展,高校教师是教学改革的执行者和推动者吗,因此12号文为教师推进改革提供了依据。
2、深入企业,教学结合,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同时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我校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利用暑假时间下企业锻炼,也是响应教育改革的要求。作为青年教师,应该主动到企业学习,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教室搬进企业,使学生学习更用目的性和针对性。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只会“纸上谈兵”,更应该是实践能手。
3、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未来职业能力的灌输。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告诉我们,职业学生经过职业教育才能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职业人,但又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职业人,而是一个要生存、要发展的社会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既要为人的生存又要为人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能力培养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树立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强调学习主体通过行动实现能力的内化与运用。概括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要注重掌握技能、掌握知识,以获得合理的知能结构。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要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要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4、积极推进教学改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在教育目标上,普遍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尤其是提高学生以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基础的应变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系统的知识,而且要获得独立地学习与更新知识的方法与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能力及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及各种教学法的相互配合,不但有利于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还可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从而提高学生投身学习、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5、重视学生操作技术能力的培养。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型人才。毕业生不仅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善于将技术意图或工程图纸转化为物质实体,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还应善于处理、交
流和使用信息,指导设备、工艺和产品的改进,应该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的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如果在教学中不重视操作技术能力的培养,则目标的实现就无从谈起。
第二篇:学习高职教育理念心得
高职教育理念学习心得
近段时间集中学习了三个重要文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教技[2012]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教职成[2011]12号,明确了以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对将后的工作和业务学习给予了高度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引导力量。
一、围绕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地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突破口,引进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坚持“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 改革考试方法,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
二、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优势,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和创建虚拟实验。
三、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围绕创新的目标,多主体、多因素共同协助、相互补充、配合协作的创新行为、寓教于研。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向产学研用一体化转变。
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参与高校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参与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开展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
六、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加强对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研究,加大对文史哲等学科,将优秀文明精髓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同时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
七、加强师德师风修养。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知识学习,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相结合,积极为企业和社区服务。
第三篇:高职教育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高职教育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根据学院的总体安排,计财处先后组织处室同志学习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关于印发《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的通知(湘教发[2008]64号)等文件资料,结合学习活,开展了研讨活动。通过学习,深受启发。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高职教育理念和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重在从观念上更新广大教师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理解,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努力改革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得替代的作用。如何在高职教育领域中立足,在众多高职院校中脱颖而出,如何创新、办出特色,真正为社会输送有用人才,应该是我们当前应该探讨的,我院提出的“创建质量过硬、特色鲜明的省内一流职院”的奋斗目标,正是顺应了高职教育的发展。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我院由三校合并近十年来,经过整合和融合,取得了可喜成绩,也面临诸多难题,尤其面临加快发展的艰巨任务。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我们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有待进一步更新,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教师,还存在对高职教育认识不足的情况。所以学校要严格管理制度,从严治教,规范管理,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完善运行机制,把优秀教师和教学资源向教学倾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强化素质教育,明确培养目标。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的最基本特性,也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把精神文明教育同道德品质教育紧密结合,使受教育者能够自觉遵守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树立守法、用法、护法的法治观念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从业观念。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学生在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又培育其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品和过硬的技能,为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
三、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把实际应用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途径。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始终把实际应用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本途径,以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职人才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目标。
四、校企合作,加大投入改善实习实训条件。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加大投入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建设现代化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根据国内外高职教育的成功经验,高职学生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模拟实训——实际应用”的链式培养模式进行,充分利用现代先进设备和管理经验使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锻炼成长,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落实人才定位和培养规格的必由之路。
五、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灵魂。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是实现人类社会文明发达的源泉,是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动力,也是青年学生成才与成功的保障,更是包括高职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的灵魂。为此,要在学科专业建设工作中,体现学科专业建设与现代职业岗位群相结合,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的原则,实习产、学、研一体化,从学科专业建设入手,精心打造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一是高职教育的自身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如办学体制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学科专业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等。二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呼唤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职人才。三是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高职人才。要培养高职学生的事业开创能力,运用已掌握的职业技能投身经济建设的大潮,甚至能够以独特的视角、独有的技能、独立的见地在某一技术和管理领域一显身手,为经济发展做出更突出的贡献。
作为高职教育战线的一员,人人都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作为财务人员,要牢固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意识,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和为教学、为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为湘潭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作出我们的不懈努力。
第四篇:学习教育教学理念心得
学习《教育新理念与名师教学案例》心得
通过学习《教育新理念与名师教学案例》一书,仔细的阅读了书中的内容,我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理念,自己认识的有一个质的飞跃,同时也让自己跟上学习时代的步伐。
一、对教育公平与公正新理念的认识
一位专家说过“学生和教师永远都不可能平等”也就是说学生和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但是有一点学生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认真的上他的课,总想给这位教师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同样也因为讨厌一位教师而讨厌这门课,搅得教师无法上课。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面对着更多的挑战,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公平与公正的育人意识并检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的不公平不公正的做法,深切感受公正地育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做一个公平、公正在的教师,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二、对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的认识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
在以往的教学中,只要课前认真备课、上课环节比较完美、课后布置一些作业就是一节好课。至于学生能否学到多少有用知识、能力能否提高却不在思考之列。若按这种教学,那么,在知识和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这就不能容忍了。因为学生学到的仅是知识大海的一粟,而缺乏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跟不上快速更新时代的步伐。简单地说,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因为知识才是真正启发学生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才能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1.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尊重学生,核心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只有这样,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才有可能。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人才。教育的目的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师应当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学生健康。
2.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树立坚强的信心
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层次不同的学生都收获,如激发能力的学生解决难度大的问题。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合作,如何生存。有了更深的认识,因此,教师的知识与观念的自我更新显得比以住任何时代都更加急迫。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吸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甚而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通过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我提高了认识,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我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不断的学习、在实践中补充自己的知识技能。使自己真正体会教育教学新理念对现代教育的重要作用性,才能真正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和生存,才能紧跟时代教育发展的步伐,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第五篇:高职教育心得
…………心得体会
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科学教育的活动就是其中之一,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因此,人的认识,在物质生活以外,在各种不同程度上,知道人和人的各种关系。其中,尤以各种教育形式的变革,给予人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毛泽东同志极为重视教育工作,他指出把教育事业看作是革命的有力武器,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条重要的战线。毛泽东认为教育是革命的思想准备,是革命总路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及时地提出“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无论是过去还是在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今天我们要一如既往的沿袭教育要服务人民。职教育主要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和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教师素质必须能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
要想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提高师资水平是最关键的。学校生产的产品质量的好坏,根本上取决于教师这些特殊的工程师。但高职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或普通教育,因此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双高”的文化修养
所谓双高文化修养,即科学修养和人文修养。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高职教育是与社会紧密联系着的一类教育,社会需要什么行业的人才,对人才的要求有哪些变化,需要教师及时把握;各行各业知识与技术在不断更新,有的行业更新速度十分惊人。不仅需要高职教师掌握自己专业的新知识、前沿技术,而且还必须具有非常强的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所以高职教师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信条,要善于学习,不断接受 1 各行业的新情况,及时掌握新技术,勤奋地、持续不断地从各种渠道汲取和补充自己的一桶水,确保传授给学生的是足够的有营养的水。正如朱熹所言:“问渠哪得清水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育的源头要丰美,才能灌溉培育出栋梁。源头要活起来,就要求教师具备学习的基本素质,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终身教育的思想,这无疑也能给学生良好的熏陶。
(二)“双师”的素质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能实地作战的人。因此,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还要有娴熟的技能和必要的经验。只有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才有可能培养出全面的人才。所以提出了双师的岗位资格,即高校系列职称和专业技术职称。其实仅仅考取专业技术职称还是很不够的,要求高职教师必须有实践工作经验。比如,会计专业的任课教师在课堂上曾遭遇尴尬,学生提问:“一个企业老总结婚,关系企业老总为了自己企业的利益,必须要送红包,请问这红包如何入帐?”结果老师面红耳赤。如果专业老师有实践工作经验,则情况会截然不同,不光教得轻松精彩,学得也快乐满意。
(三)“双栖”的工作能力
所谓“双栖的工作能力”,即具有教学和管理两种岗位能力。目前我国走进高职院校的学生(就目前讲)应该是一、二流大学没考上的部分(原因有种种)。个别高职学生有自卑情绪,也有的认为上了大学就万事大吉、不用再用功学习了——混个文凭罢了,这是令人担忧的实际现状。不少大学生经常上网、逛街或者打工、谈恋爱等等,唯有读书似乎已经不是他们生活的主题了!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教强的管理学生的能力。
二、一定要让学生好学、学好,成为全面的人才
早在1937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指出,“延安的 2 干部学校和青年们的学校特点是和工农群众相结合,和生产劳动相结合,他们在学习革命的理论,研究抗日救国的道理和方法。他们在实行生产运动,开发了千亩万亩的荒地。”这种和生产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其实就是让教育适应社会的需求去培养人,因此也可以说是为当前的高职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让学生好学
高职教育的关键任务之一就是如何让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学习并且好学。要怎么做,简单的思路如下:
首先,用压力督促学生。“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特别是对于年轻而尚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更加需要来自环境的压力。要从考试、考核、激励等各个环节入手改变目前高职教育的现状。比如,学生考取各种专业证书是衡量高职办学质量的一个方面,如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技术革新或发明创造奖励证书。应大力提倡高职学生获得“双证书”,即毕业证和岗位资格证书,以起到促进学习提高质量的作用。
其次,用技术的魅力吸引学生。科学技术改变生活,与艺术一样有其独特魅力,特别是前沿知识及应用可以极大的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举办各种具有专业特色的技术竞赛,比如金手指——文字录入大赛等,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气氛,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让学习成为一种校园的时尚,真正让学生乐学、充实。
(二)让学生学好
一位著名德国企业家说:“现在中国年轻人可能受教育的年限比我们长,但是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远远不如我们国家的青年人。”德国企业有一种共识:没经过职业教育的人不能进入工作岗位。德国产品的质量在世 3 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始终非同寻常,正是与其职业教育分不开的。所以我们的高职教育,除了理论学习之外,必须针对高职、突出各专业的特点,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国际通用标准能力的培养。德国的双轨制教育就是典型范例,它能有效保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什未林手工联合会的职业培训中心(BTZ)设有汽车机构、木工、暖通、电气等职业的全套培训设备,其汽车修理设施中心包括最先进的汽车检测仪器,学员使用的则是奔驰、宝马、大众、丰田等公司赠送的各种新型汽车。
高职教育在对学生技能培养方面,应注重对学生“通用技能”(generic skill)的培养。通用技能,即在不同的工作环境能发挥其功能,不断适应新的工作要求,有效地解决由不同情境引发的问题的能力。加入WTO后,与国际的经济、技术交往日益频繁,高职人才应当学会掌握不同国家同类的技能。这样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更有利于学生的就业,让学生能提早拿到在各国各类企业中工作的“通行证”。实践中,必须考虑能力的国际化标准,及时导入ISO9000标准(国外一些国家将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引进了教育领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就明确指出,“许多工业体系中的新管理程序,都可以实际应用于教育。”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国有26所学校、在加拿大有94所学校、在英国有97所学校通过了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的认证。同时,由于此标准广泛用于企业界的质量评估,更适合于与企业联系最为紧密地高职教育),培养与世界技术标准统一的高级技术人才。
高职学生都应当获得“双证书”,即毕业证和岗位资格证书。在为取得证书而努力的过程中,督促学生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学好。
总之,在学生主观好学的基础上,尽可能充实完善教学硬件和软件,注重高标准、新要求,为学生的学好服务,并且得设法引导学生“走进去”,4 让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三)让学生成为全面的人才
某校大学生拿硫酸泼大熊猫或某硕士生拿硫酸泼导师之类的事件令人叹息。这说明培养人才仅仅有理论和实践技能还不够,还必须是完整的、健康的人,特别是心理健康的人,否则可能是祸害社会的而非造福人类的“人才”。所以,在高职教育中,特别还要加强以下教育内容:
一是加强人文教育。
爱因斯坦曾说过,科学技术只能告诉我们“是什么”,却不能解决“应当怎样”。什么能让我们有“价值”判断的能力?爱因斯坦说是人文。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教育界开始关注这一问题。省察自己的教育经历和周围的教育状况,发现教育有时成了异于师生心灵和生活的一种东西,我们在追求理想和美好言行的同时,冷漠、隔阂等产生了。所以要通过人文教育贯彻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人文的熏陶与渗透是不容忽视的。
二是重视德育教育。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应采用多种渠道并注重各种渠道的相互渗透。①显性课堂途径。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②社会实践途径。建立和巩固社会实践基地,并充分发挥高职专业实训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作用,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参加自我服务劳动、公益劳动,积累道德体验,培养德技双馨的人才。③隐性课程途径——主要依靠教师对学生的真诚、热爱、理解来完成。德育不同于智育,学生不同于产品,能否做到以心换心,心心相印,是德育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隐性课程的影响主要靠丰富校园文化来完成。如建立和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发挥校歌、校训、校纪对学生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三是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时代意识。
进入新世纪,教育必须与时代进步的脉搏紧密相连,满足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反映时代发展的水平和特征。因此,要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时代意识。
首先,培养竞争意识。培养高职生的竞争意识,是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化,“双向选择”已成为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的主要方式,竞争能力强的毕业生被用人单位录用的可能性大些是必然的。教学中应有目的地进行思想渗透,将“竞争机制”引进课堂。在我校就经常采取多种竞赛形式,如珠算比赛、车工技能大比拼等,以鼓励学生参与竞争;通过成立兴趣小组、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激励学生增强竞争意识的同时学会合作。
其次,树立主体意识。学生素质的形成过程,是知识、技能、道德观念等的内化和积淀过程,不通过学生主体内部积极性的调动,不通过主体实践,这个内化过程就根本不可能实现。在教学中,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被接受,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
最后,发展创新意识。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首先,高职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不拘一格,把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传授给学生,从技术的角度碰撞学生灵感。其次,对学生要加强热爱科学的教育,鼓励发明、鼓励创新,让小发明和技术改造等有脱颖而出的机会等。
当今社会对应用人才需求日益旺盛,需要高职教育从事者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促进我国高职教育更加健康蓬勃地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