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19-05-15 01:4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1000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1000字》。

第一篇:《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1000字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1000字

看完这本书后的第一种感觉就是:不正当的感情最终是不会有好的结局的。现在想想,这应该是一种很幼稚的想法吧,至少对于这个故事来说。

故事叙述的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在背叛自己的婚姻享受一段短暂的婚外幸福之后走向了人生的终点—死亡。在阅读的过程中或许会因为女主人公对自己婚姻的不忠而对她产生一种厌恶感,认为最后走向死亡的结局也是她罪有应得的。可是从整个故事来看,真相并不是表面上呈现给我们的。她,是一个懦弱的,一直在劝慰自己的人,认为自己没有任何过错,是一种没有羞耻感的人。在社交界,她是一种美丽的,慈祥的,任何人都喜欢的形象,可是,当她疯狂之后,为爱情所忙碌,以名誉和儿女为代价的这种行为,让人困惑和不解。为了爱情,她可以抛弃自己的孩子,可以不顾自身的名誉。或许,这在大多数人眼里是一种羞耻,可是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勇敢。众观卡列宁娜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她身边的人,如她的哥哥及尼古拉,在遭受种种不幸之后没有任何的举动,只是眼睁睁的接受灾难的来临。而卡列宁娜呢?在一个如此阴暗的社会里,为了自己真正的爱情宁愿抛弃一切,一往直前。在列夫托尔斯泰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种叛逆的精神,一种敢于与现实社会对抗的精神。卡列宁娜虽然承认自己背叛了家庭,抛弃了自己的孩子,可是她没有感到羞耻,即使在这个上流社会私通并不少见。因为她觉得真正的爱情是至高无尚的,只要两个人之间的爱是真诚的。最让人震撼的是,她选择了卧轨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她的决定并不是为自己之前所做的感到后悔,而是她觉得她和渥伦斯基(情人)之间已经没有爱情可言了,因为她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爱情。这更加体现出她的勇敢,正如现在的人说:自杀的人是勇敢的,因为很少有人去自杀的。

在那时的社会里,充满着阴暗,有的人选择默默的承受一切不管是好是坏,是悲是喜,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任何权利去改变什么了,他们早已经习惯了一种没有思想,一种麻木,不懂得对生活有任何反叛的人生了,因为他们已经被这个社会的枷锁完全的束缚了,因为他们已经不懂得真正的幸福和自由是什么了,他们只在乎名誉和金钱。而有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灵魂,有自己的追求。他们不甘愿被社会的枷锁所束缚,即使遭受的困难会很艰巨,即使最终的结局不是那么美好甚至是一个悲剧,这一切并不能阻挡他们向往真正的幸福和自由的脚步。在阴暗的社会里,他们的行为或许会遭众人的唾弃甚至整个社会的的抛弃与孤立,这些都不算什么。就像女主人公被众人成为行为不检的女人的时候,她并没有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是羞耻的,她勇敢的承认了。在列夫托尔斯泰的笔下,一个如此勇敢,叛逆,敢于与社会对抗的女性形象熠熠生辉。

可是,想想自己现在的生活,又有多少次勇敢过!或许这个故事可以给我带来一点触动吧:人活着,就应该有自己的思想。不要时刻被周围的人和事所约束,或者随波逐流,大学生活,更应该如此。大胆尝试,不要害怕困难与失败,尝试过了,努力过了,即使没成功那又怎样?生活就应该多一点挑战,多一点尝试,这样才会让生命更加精彩,才会感觉到生命的意义所在。

执笔人:宋丹丹

第二篇:《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

最近,读了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宁娜》,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关于婚姻和爱情的看法和想法一直萦绕脑际,不得不写两句。托尔斯泰的作品,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深奥难懂的语言,但见识开阔,描述广泛,刻画人物细腻,反映的思想也很深刻,被列宁称为俄国社会革命的镜子。

作品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安娜对纸醉金迷的贵族生活和封建婚姻生活的不满,勇敢挑战封建社会秩序追求自由爱情的悲剧故事。虽然这是一个不道德的婚外情故事,但明显作者对此持赞赏态度,并极力描写安娜的美丽、品味、魅力、真诚和勇敢,来对比被迫卧轨自杀的结局,以引起读者的同情和惋惜,从而达到深刻批判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组建的毫无感情基础的封建婚姻制度。

美丽但不幸的安娜,从小父母双亡,寄居在姑妈家,17岁就被姑妈出嫁给一个大她20岁的男人——卡列宁,一个性格严肃古板、醉心于仕途身居省长高位的官僚。这在外人看起来让人十分羡慕的生活对安娜来说却是不幸的。由于丈夫醉心仕途专注于繁忙的公务,以及对安娜古板冷淡的感情态度,婚后的夫妻生活就像死水一样缺乏爱情和激情。青春活力的安娜能做的就是参加虚假、谎言、闲话充斥其间的上流贵妇人社交活动,或者在家中操持家务照顾儿子,这样的生活过了7年,安娜感到十分的空虚无聊。

从未享受的爱情终于在一次回莫斯科娘家的旅途中萌芽了,她与年轻帅气、有修养有风度的宫廷侍卫军官伏龙斯基一见钟情并坠入了爱河。从此,埋藏在安娜心中的爱情火焰熊熊燃烧得一发不可收拾,背着丈夫与伏龙斯基约会、交往并同居,彻底出轨了。爱情给人无畏的力量。在被丈夫发现后,安娜勇敢地向丈夫摊牌,喊出“我要恋爱,我要生活”,“我不爱你,我是他的情妇,你自己看着办”的豪言壮语。安娜与伏龙斯基的交往没有收敛,反而更加热烈,最后竟然还怀孕并生了一个女孩。虽然安娜一度很内疚,觉得对不起儿子,但一想到没有爱情的家庭生活,她并不感谢他丈夫对她的宽宏大量,她坚决不离婚,并毅然与伏龙斯基出国同居,以此来报复丈夫对她的无情。

爱情的火焰不可能持久,婚姻才是爱情最终的归宿。安娜只要爱情,公然挑战社会秩序和公共道德,她的爱情悲剧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伏龙斯基是一个有知识、有能力、有志向的青年,为了爱情,他牺牲了很多,放弃了仕途。对男人来说只有爱情的生活必然是无聊的。一年之后,伏龙斯基冷静理性了,感情趋于平淡,他需要事业,需要融入原先的社交圈子,为此,他考虑让爱情转为婚姻,并给出生的女孩合法名分,但安娜还痴迷爱情,不考虑结婚,只要伏龙斯基天天如热恋般的守候缠绵,矛盾不可避免地在两人之间产生。回到彼得堡后,上流社会接纳了伏龙斯基,但拒绝了安娜,以往的亲朋好友都不愿见她,并恶语相加侮辱她,可怜的安娜职能呆在家里,陷入了巨大的孤独和痛苦中。由于伏龙斯基忙于社会活动经常晚归,以及他对安娜冷淡的态度,让安娜在家不断猜疑,认为伏龙斯基不再爱他,另择新欢了,以至于两人天天吵架,痛苦逾甚。最终,安娜带着对儿子的愧疚,对伏龙斯基的怨恨报复以及自怨自艾的心情躺到了列车下,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在这个悲剧故事中,根本的错误当然要归因于封建社会的包办婚姻制度,大多数没有感情基础、年龄悬殊的结合都是不幸福的。男人可以娶妾或再找相好,而女人由于有贞节制度和不合理的离婚制度受害尤深。认命了只是不幸而不会发生悲剧,不认命的安娜不愿采取当时上层社会流行的情人制度(偷偷摸摸只做不宣扬),公然挑战社会秩序和公共道德,与伏龙斯基明目张胆地大搞婚外情并生孩子,必然会受到群起而攻之,他们的爱情最终在各方压力下破灭。

对安娜,本人虽然同情她追求爱情的权利,但不赞成她用这种非法不道德的方式,尽管是迫不得已的,她如果真勇敢,在当初姑妈出嫁她时就应该反抗。结婚后享受着丈夫上流社会的物质和荣誉,却做出背叛的事情,置丈夫和儿子于耻辱之中,文中多次描述安娜有愧疚之心,但爱情战胜了理智和责任,她这种行为是应该受到谴责的。朱熹讲的“去人欲存天理”还是有道理的。

对伏龙斯基,我虽然肯定他对爱情的真诚投入,肯定他英俊潇洒、勇敢有担当,但还是要批评他这种为了爱情不惜破坏别人婚姻的违反法律和道德的行为,不过他的知错自责和补救的态度和行为(奸情发现后开枪自杀抵罪和安娜死后心灰意冷奔赴战场献身)还是可以获得了部分原谅,也是一个有良心的人应该做的。

对于安娜的丈夫——内阁部长卡列宁,我对他是既同情也批评。同情他的悲惨遭遇——一个部级高官老婆竟然跟人跑了,戴了绿帽子遭受了莫大的耻辱。批评他咎由自取,一心想当官,忽视娇妻的感情生活以至红杏出墙。不珍惜漂亮迷人的妻子,让其精神空虚田野荒芜就是犯罪!男人要学会处理工作和家庭中的不同角色,不仅要搞好事业,还要照顾好老婆孩子,这样才是一个成功的男人。

对于封建社会那种先结婚后谈恋爱的婚姻制度,因为没有感情不合可以离婚的规定,如果两人实在谈不来那确实是不幸的,特别是对女人来说,偷偷出轨似乎也就情有可原了。还是当代的自由恋爱婚姻制度好!我们要珍惜!

2013/10/18

天津

第三篇:《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

第一次看安娜这本书,是在高二的时候,而最初看这本书的原因,应该是源于对托尔斯泰的感兴趣,而这个兴趣的形成,则是来源于巴金的成名作《家·春·秋》这部小说里面介绍到的《复活》这本书。

故事的主人公安娜是一位端庄美丽的妇人,在前往为其兄长奥布朗斯基夫妇调解家庭纠纷的时候,遇上了英俊潇洒的年轻军官沃伦斯基,而沃伦斯基在第一眼看到安娜的时候,就被安娜独特的魅力所吸引,并由此展开了对安娜的疯狂追求。在起初迫于社会及家庭压力,安娜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情感,但在沃伦斯基的穷追猛打之下,安娜最终选择离开对于自己来说没有感情生活的家庭,而与沃伦斯基共同创造属于他们二人的情感世界。但故事的却并非是以二人的完美结合为结局,而是描写了在此后安娜所面临的来自感情生活和社会压力的痛苦,并最终以安娜的和沃伦斯基的双双“自杀”的悲剧结局。

和所有人一样,在故事中我们都看到了作者笔下的安娜,不仅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妇女,同时更是一个敢于追求自我情感,挣脱社会禁锢的思想解放先锋,而这也是安娜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美丰满的女性之一的原因。

但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在这个美丽勇敢的女性形象背后,妇女在当时社会上所处的无助地位的悲哀的现实。安娜勇敢的挣脱了社会加之于妇女的禁锢,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但在这之后呢,她还是躲避不了社会对她的毒害,她在上流社会遭到“封杀”,亲友拒绝和她来往,甚至遭到了人们的公开羞辱,而更把安娜逼上绝路的是沃伦斯基的冷落,这一切,无情的把安娜送上了卧轨的结局。而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正是当时社会妇女所处的无助地位。尽管挣脱了不合理的社会禁锢,尽管离开了与自己没有感情的丈夫,但她却始终无法逃离这个无情的社会,也无法不依赖于善变的沃伦斯基,而当她在这两者中都找不到自己生存的理由及空间,她便只能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以求彻底的挣脱这一切的束缚及其带来的苦痛。

我们提倡勇敢地追求自我,挣脱思想禁锢,积极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但我们却不能忽视在我们挣脱了禁锢、追求到了自我之后,我们是否能够承受其中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挣脱之后,是海阔天空还是遍体鳞伤?如果是海阔天空,命运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样的追求才能体现出其提倡的价值所在;而如果是遍体鳞伤,在此后的生活中举步维艰,那是不是应该思考,我们的追求是我们力所能及的目标,还是天方夜谭的空想。

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是一个悲剧,这不仅是对社会不公的揭示,更是对我们在追求个性追求解放的过程中的一个警示。而已逝的诗人海子,亦是为我们敲响了这个警钟。海子在其对诗歌及爱情的追求上,亦是勇于追求自己的个性,试图挣脱当时社会的固有模式,但其代价是不被世人所理解,导致其在文学创作及情感生活上的落寞和孤独,最终只能长眠于山海关的铁轨上。再看回当代社会,即使个性追求已成主流时尚所被提倡,但却还是会有我们所难以改变的无奈与悲哀。且说与我们大学生最是相关的教育问题,尽管许多人都依然意识到现代的教育日趋功利化、应试化,读书只为文凭,考试只为证书,但这种固有的制度以及风气确是我们所无法改变的,我们可以对这种社会现实表示不屑,在大学毕业后,大声喊道“我不屑去拥有这些所谓的证书”,但我们却始终改变不了“文凭和证书即是敲门砖”这样铁一般的事实,如果没有其他有利的因素的帮助,那么我们在社会上可以说是寸步难行,而这样的代价确实我们所难以承受的。

我们提倡勇于追求,勇于挑战,但却不能缺乏理性的思考,如果在追求的过程中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是我们所无法承受的,那这样的追求必须进行认真地斟酌,社会不需要那么多无谓的牺牲者,后人的成功更不须踩在前人的尸首上。只有理性的追求,才能实现我们追求的价值。

第四篇:《安娜卡列宁娜》有感

《安娜·卡列宁娜》有感

在课上老师在讲解《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时,您介绍了几部翻拍这部经典名著的影片。影片中的女主角的扮演者很漂亮,但我们任然觉得不满意,心里感觉这不是自己心中的安娜,影片中的安娜只是书中安娜一个小小的侧面。这也许就是电影艺术与文字艺术的一个差别,文字所激发起人们的想象是电影所不及的。

《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表面上似乎是在写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失足的事情,而实际上向我们展示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并借由此文来鞭挞它的不合理性,作品描写了个人感情需要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冲突。主人公安娜在几乎是少女时代就嫁给了比她大二十岁的高官显贵卡列宁,过了八年没有爱情的夫妻生活。在贵族妇女中,她不只外貌上尤其在精神气质上远远超出她的同伴。在一次舞会上邂逅了年轻的伯爵渥伦斯基,风流倜傥的渥伦斯基用热情唤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爱情。“有一股压抑的生气在她脸上流露”,是刻板冷酷的官僚丈夫扑灭不了的生命之火。在当时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不顾一切地私奔,从而展开了一场爱情悲剧。经历了重重波折、在社会的巨大压力以及遭受失去家庭、儿子和社会地位的打击后,与渥伦斯基那所谓的真挚自由的爱情也开始被遗弃,最后安娜身着那一袭与渥伦斯基初次见面时自己所穿的黑色长裙,在火车站的铁轨前卧轨,结束了自己绝望的爱情与生命,安娜独自承担了这段为道德和世间所不容的婚外情的后果,给人们留下了无限悲伤。

这死亡的阴影,一直笼罩着整部小说,从一开始安娜与其情夫弗龙斯基初次邂逅时,遇到的那个卧轨自杀者,到安娜生产时的性命之虞,紧接着是弗龙斯基的饮弹未遂,再到尼古拉艰难的死亡过程,连作者的自传体人物列文都曾屡次想到过自杀„„在安娜下定决心赴死后,小说的节奏陡然加快,以死亡的加速度向前运行,正好与疾驰而来的列车迎面相遇„„安娜赢得了这场爱情战役的胜利,代价是肉体和灵魂的双重毁灭。

安娜渴望摆脱精神奴役、过独立平等的生活,坚定地追求新生活。具有个性解放地特点。然而那个时代那个环境中,她的悲剧是必然的。妇女根本无法支配自己的命运,她勇敢地离开了卡列宁,却既被剥夺爱子又无法离婚。安娜蔑视世俗成见和贵族道德,贵族社会就冷酷地弃绝了她,扼杀了她这一点点微小的幸福和自由。与渥沦斯基结合的有限快乐给她带来了无限的痛苦,激情后的冷淡厌倦是她不幸命运的最后一击,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于是黑暗之中的大火终于永远地熄灭了。

小说一开头就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就点明了小说中的两条主线,一条是安娜家走向毁灭的悲剧事件,一条是列文家逐渐明朗的幸福生活,仿佛月球交替翻转的明面与暗面,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在按照世界的规则自然生长,尽管结局不同。安娜的故事,是令人怜悯并畏惧的悲剧;尽管列文的故事带给人勇气和力量,但我终究心疼安娜,可能这主要原因是我是一个女人吧!

第五篇: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

花一般的年纪,委身于年长自己二十岁的大官僚卡列宁。然他最关心的是如何打败自己的政敌,巩固自己的官场地位,这个官气十足也理性十足的人物,根本不关心妻子的感情生活,没有亲情,没有爱情,婚后在宗法思想支配下她曾安于天命,只是把全部感情寄托在儿子身上。如果非要说这段婚姻给了她什么,那就是无尽的黑暗,儿子只是那漩涡中的一丝火光,她需要的是一轮不灭的太阳。

他们,在火车站相遇,隔着玻璃窗,她美丽的脸庞,别有意味的眼眸瞬间将他俘虏,也许在那个无欲横流的资产阶级社会谈什么一见钟情有些仓惶,但是,爱了就是爱了。舞会上,他被她所倾倒,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八年之前身不由己的出嫁,然后在平淡得可怕的生活中沉浸了八年,沃伦斯基的出现瞬间给她的生活注入了鲜活的血液,她感受到了生命的跳动,感受到了脸红心跳,像极了少女见到心爱的人这般不安却甜蜜。她的不安驱使她慌忙的返回圣彼得堡,在火车外,她见到了他,她叫他一起忘掉这段这不该发生的相遇,但是他的一句:I can not help myself.打破了她所有的伪装。沃伦斯基对安娜展开的热烈追求让安娜感到惶恐,但是她又贪念着这美好的悸动,也许,这是她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是爱。是的,沃伦斯基唤醒了她晚熟的爱情。

属于彼得堡官僚集团的卡列宁是个残酷无情的沙皇官僚制度的化身。他在生活中孜孜以求的只是勋章和官爵,在他看来,他之所以需要一个家庭,并非出于爱情的需要,而是因为他在仕途上少不了这样一个点缀品。赛马场上,她的目光始终追随着他,在他不小心坠马的时候,她所表现出来的惊慌失措被卡列宁所认为不齿,此时他眼里的她就是一个十足的荡妇,因此早早的强迫着她一起离开,在回去的路上,安娜不在沉默,她说:我的耳朵在听你讲话,我的心却满满的都是他,我爱他。她宣告了她对爱的宣言,此后,他们不在偷偷摸摸,卡列宁好言的警告,沃伦斯基母亲关心的劝阻,这些在他们的眼里都无异于废话,他们不会听从,爱情里,都是盲目的。她渴望自由而大胆地爱,不愿接受丈夫的建议仍然保持表面的夫妻关系,履行做作为一个妻子的义务,偷偷与情人往来;终于冲出家庭与渥伦斯基结合,公然与整个上流社会对抗。从此安娜失去了一个贵族妇女在社交界的一切地位和权利,除了渥伦斯基的爱,她一无所有,因此,她热烈而执着地献身于这种爱。沃伦斯基为她放弃了去莫斯科晋升的机会,安娜为他冲破社会伦理的镇压,要知道,那个时候的社会,充斥着的都是权利地位,失去了地位,已然被整个权利死死的踩在脚下。安娜再次向卡列宁提出离婚,但是又被拒绝了并以儿子作为筹码来威胁,安娜不仅仅是一个需要爱的女人,同时也是一位母亲,孩子就是她的生命。卡列宁离开了,安娜怀孕继而又流产了,沃伦斯基为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沮丧,痛苦的挣扎着企图自杀,是爱将他拉了回来,他来找她,看见一头短发的她虚弱的躺在床上,他们相拥,继而决定离开这个伤心之地。在国外,安娜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在那里,再没有别人,他们快乐得那么耀眼,但是作为一个母亲,她还是放不下孩子,受不住日夜思念的苦楚。同时,此刻的她还是一个没有离婚的女人,在道德和法律上,都是不被容许的。他们决定回去,然而,他们的事情在当地已经被议论得沸沸扬扬,人们称她为抛夫弃子的“荡妇”,将她视为上流社会的耻辱,见不到儿子,还要忍受着周边人的指指点点,这个时候的她在外在因素的压迫下心理的压力已经样她无法呼吸。

激情过后的沃伦斯基在朋友的劝说下越来越觉得权利的重要性,他开始忙碌的重拾他丢掉的东西。于此同时,沃伦斯基的母亲也不断的张罗着给他介绍年轻美貌的淑女,安娜年长于沃伦斯基,面对这种状况,她开始变得多疑,是的,她害怕了,害怕别人夺走她的幸福,害

怕沃伦斯基的爱转移到别人身上,怕她将像一块抹布一样被无情的丢弃。随着安娜的敏感神经质的不安全感出现丝丝裂缝,她和沃伦斯基的关系也因为那种尴尬的处境而不再和谐。王妃的出现,沃伦斯基的不耐烦掐断了她仅剩的生气,所有的噩耗仿佛一夜之间袭击了安娜脆弱敏感的心灵,她变得疑神疑鬼,无理取闹,沃伦斯基最后也无法忍受她了。不得不说安娜本身存在着不可弥补的局限性,面对社会,她勇敢地挑明自己对自由爱情与独立和要求,她大胆的冲破世俗的观念,但是她却也是愚蠢的,她对沃伦斯基说:现在一切都完了,我除了你以外甚么都没有了,请记住这个。她把爱情当成了生命的全部,把沃伦斯基当成了唯一的依靠。此时的她眼里再无他物,她变成了攀扶在渥伦斯基这棵树上的一条青藤,树倒藤亡。渥伦斯基成了她生活中和全部意义,一旦失去他的爱,她的生命便不可挽回地灰飞烟灭。没有自主的女人是可怜的,把爱情当成全部的女人是可怕的,这两点都在安娜身上呈现了出来,沃伦斯基开始被她的这种强烈的占有欲给吓退。当她发现王妃的介入之时,安娜想到的不是平静的坐下来解决这个第三者问题,而是歇斯底里的要求沃伦斯基和她离开这个地方,去没有王妃,没有他母亲干预,没有旁人指指点点的地方。而此刻的沃伦斯基想要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权利。他说她多疑,说她无理取闹,但是在这点我不能批判安娜的不对,在我看来保有一定疑心的女人才是一个完整的女人,她爱他,才会疑心他会放弃她,也是因为她爱他,才会这般对他无理取闹,不仅安娜,女人天生就是高傲的,没有哪一个人会愿意对着一个自己不待见的人撒娇胡闹。造成这个结局的或许也因为安娜没有成功的和卡列宁离婚,以前看的电视小说描述的都是一个女人渴望得到一个身份,而在这里,沃伦斯基同样也是,他想要安娜可以给他一个正式的身份,而不是一个情夫的称号。矛盾愈演愈烈,安娜的精神终于崩溃了,他救不了她,她无法自救。

在我看来安娜是一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女性,她选择用结束生命来了结这一切,她来到和他初次相遇的地方,在呼啸的火车来到之时卧向铁轨,开头的那一幕仿佛就预示着这最终的结局。终于,她不用再被世人指指点点,不用在担心自己是否会失去沃伦斯基的爱,不用再被这时间的虚情假意所牵绊。镜头的切换,安娜张睁着眼睛,张大的瞳孔直直的看向远方,似乎正在寻找着她想要的未来,一个不再有担惊受怕的小生活。沃伦斯基最后选择上前线,他想要用这最后的觉醒来表达他是爱安娜的,我不知道这到底是安娜的幸或者不幸。只是,在这么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她真的争取过了。一个为情失去生命,一个为爱遗恨终生,这个结局充满伤痛。这不是道德的沦丧,是权贵之下人性的沦丧。

罗曼罗兰说:“爱情是一件很无奈的事,你喜欢别人,别人不一定喜欢你;别人喜欢你,你又不喜欢别人;两个人互相喜欢又未必能在一起。可是,最无奈的莫过于,红地毯已经走过,乐曲也已经奏罢,两情相悦的王子公主终于牵了手,日后的生活却并非想象的那样童话般美妙。”他们相遇继而相爱,开始时一切似乎都是这般妙不可言。但是,他们爱的太过热烈,以至于不仅射伤了别人,更刺伤了自己。虽然柏拉图曾说过:不要暧昧,伤人伤己。但是,有的时候暧昧却能给人最美好的憧憬,起码那样看来,还有目标,还有希望,如果安娜和沃伦斯基的感情能够止于暧昧时期,做朋友,做知己,保持着她的蓝颜,他的红颜,那么一切应该会简单快乐许多。如果他们止于暧昧,那么安娜将永远以一个女神的形象活在沃伦斯基的心中,如果他们止于暧昧,那么沃伦斯基将永远成为安娜活下去的希望。曾经在微薄上看过这么一句话:世界上最美好的感情就是,我喜欢你,恰好你也喜欢我,但是我们却都还没有表白。这或许就是朦胧的力量,友情总是最坚固,以朋友之名未尝不好。

当事情已经发生,在爱情里面,两个人已经成为一个共同体,那么就该一起面对一切,不管喜与悲。张小娴说过这么一句话:女人要的是什么?无非就是很多的爱和很多的安全感。

最初的时候,沃伦斯基可以为了爱为她放弃权利,带她远走高飞,但是有的东西始终无法抛弃,比如他对权利的贪念,她对孩子的不舍。只能说,有得必定会有失,两全其美的事情毕竟太少,安娜因为对孩子的思念而选择回来,其实事已至此,她已经被上流社会所抛弃,她回来不仅不会给儿子带来什么,反而会使别人看不起自己的儿子。既然当初已经选择放弃了为什么还要回来呢?过于贪心的人永远都不会得到太大的幸福。在这场爱情与婚姻的战争里他陪她走过了爱情,却没有站在她身边拿出一个男人的强势为她争取自由,非但如此,他还接受他母亲为他安排的和王妃见面,缺失安全感,那是抽空她的不仅仅是她的灵魂,还包括她的生命。

安娜为爱放弃生命,在这点上我是非常不赞同的,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更不值得为此放弃生命。不管怎么给女人下定义,是强势也好,弱势也罢,都不该为爱迷失了自己。当爱来临的时候勇敢爱,出现问题的时候坐下来解决,当解决不了的时候可以像勇敢抓住爱一样勇敢而洒脱的放手,而不是愚蠢的付出生命。

下载《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1000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1000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5篇模版)

    分析《安娜·卡列尼娜》 小说与电影区别 姓名:资倩班级:广编一班学号:201102050124 《安娜·卡列尼娜 》是我所读过看过的作品中,少有的触动心灵却难以下定论的完美作品。对于19......

    读《安娜卡列宁娜》有感

    在念大学时,曾在普通话测试的课本上,有一位作者写道:“自己从农村来,不知道安娜卡列宁娜是谁……”从此,我对这位人物充满了好奇感,下定了决心,有机会一定得看看这部作品。 《安娜......

    安娜卡列宁娜[推荐阅读]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读完《安娜卡列宁娜》,一种凄凉感不觉涌上心头,自己也仿佛随着书中的主人公走完了一个人生——一个不凡的人生。 安娜是俄国上流社会的迷人贵妇,这种......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样例5)

    浅析“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 语出《新唐书·元澹传》:“当局称迷;傍观必审;何所谓疑而不申列?”示例:谁怪着你呢,实在说的不错,倒是没有人说过的话!可见“......

    列夫托尔斯泰与《安娜卡列宁娜》

    列夫·托尔斯泰与《安娜·卡列尼娜》 一 关于列夫·托尔斯泰,马原有一个说法,他认为托尔斯泰是小说史上争议最少的作家。我理解他的意思,这里所说的争议最少,指的是他在文学史上......

    安娜卡列宁娜形象浅析[5篇]

    浅析安娜的形象 《安娜·卡列宁娜》是一部不朽的现实主义文学著作,不仅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俄国蜚声文坛,并且至今仍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作者在故事中塑造了一个动人而复杂......

    读《安娜.卡列宁娜》有感(5篇)

    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 濠江完小 赵香香 《安娜·卡列尼娜》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一部小说。安娜·卡列尼娜,这个美丽而又孤独的灵魂,在无尽的遗憾之中香消玉殒。 安娜是一个资......

    从《安娜卡列宁娜》看爱情的廉价

    从《安娜卡列宁娜》看爱情的廉价 摘要:《安娜卡列宁娜》不仅折射出了爱情的廉价,而且昭示着人们整个情感系统的全面匮乏,包括亲情、爱情和友情。但是这是一部写爱情悲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