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财贵演讲(精彩片段)
王财贵演讲摘录:
我们现在所推广的这种教育,所读的内容,都是永垂不朽的智慧之作,叫做“经典之作”。这些经典之作,让他耳濡目染以后,他不会变成一个三家村的,小里小气的顽固分子。这些经典之作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一个高远的理想,一个开阔的胸怀。你要涵养你的性情,你要增长你的智慧,你要提升你的眼界,你要增进你的勇气,都必须靠这些永恒的著作来启发你。我们不是跟着孔子走,而是我们通过读孔子的书来启发我自己内在的信念。
举一个例子:唐德刚先生谈论到中国近代的白话文运动,那时候,他正好是小学生要入学的日子,于是他亲身经历到这种变化。他说:当年我应该是新学制所教的小学生之一,不幸我是个乡下孩子,距离我家最近的国民小学叫做公立小学,公立小学一概都照政府的办法教白话文。这个小学在十里之外,我们上不了公立小学,只好在家里由祖父开一个私塾来教我们几个亲戚的孩子。我祖父是革命党,他的头脑是很新的,他有许多的改良,不是按照一般的私塾教育,但是在国文这一课,他却规定我们要背诵古文,作文也要用文言文,不许用白话文。我在这个私塾之内,读了七、八年之久。我的国文就从“床前明月光”一直背诵到“若稽古帝尧”。“若稽古帝尧”是《尚书》,号称佶屈聱牙。把《尚书》都背完了,大概四书五经、诸子百家都背完了。最后,连《左传选粹》和《史记精华录》,也能整本的背。在我们这些同学当中,除了二、三个实在背不下去之外,大多数的孩子都不以为是辛苦。最后在家长的鼓励之下,竟然也主动去读《资治通鉴》和《昭明文选》这些大部头书,那时候几岁?11岁!在我们12岁那年上中学。家长送我们上中学,必须有一张小学文凭。所以只好把我们插班到公立小学去。我现在还清楚记得,在公立小学上的第一堂国语课,就是有关早上那个公鸡的白话文诗。他的诗是这样子的:“喔喔喔白月照黑屋,喔喔喔只听富人笑,哪闻穷人哭,喔喔喔喔喔喔„„”。那时表兄和我三个人,都已经会背诵全篇《项羽本纪》。《项羽本纪》,就是《史记》的一篇描写项羽的很有名的文章。我去数一数,总共九千二百个字,他们全都会背。但是上国语课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和其他六年级同学,一起大喔而特喔。在我们楼下就是小学一年级,他们国语课我听得几句:“叮当叮,上午八点钟,我们上学去,叮当叮,下午三点钟,我们放学回。”那时小学生们念国语,很有朗读的习惯。所以早上早自习,晚上晚自习,只听得全校的孩子,一边“喔喔喔”,一边“叮当叮”好不热闹。各位,有教就有,没有教就没有。同样上学,同样教书,他同样
做功课,你教他什么,他就是什么。
胡适之的例子,可以让我们做一个警惕。胡适之4岁就开始读古诗,6岁上私塾就开始背古文,到了9岁的时候读了三年古文,他就能看古典小说。能够看古典小说的人语文程度已经很高了。两年之内他偷偷地看完三、四十本古典小说。一辈子作文基础就奠定了。当时只有9岁!到11岁的时候,他的老师就正式教他读古书。因为已经读了四年古书了,以前读书是背,现在是自己读,已经有能力自己读了。教师教给他的第一本书叫《资治通鉴》。11岁就读完了。到13岁就把《左传》读完了。把《左传》读完了,大概这辈子必读的中国书都读过了。以后就是复习、综合、创造。以前中国读书人,都在13岁以前,把所有该读的书就全都读完了。一些重要的书都放在肚子里面。假如没有这样子的教育,这一辈子不要想成为一个所谓的大人才。胡适之接受这种教育,他也没有变成书呆子。以后,他记忆也很好,学英语学得也很快。所以19岁考公费留学,20岁出国去。到了27岁,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哲学博士。他凭什么拿博士?他写了一篇文章叫《先秦名家研究》。懂得诸子百家已经很困难,懂得名家就更困难。没有高度的文言文基础,能够研究先秦名家吗?所以胡适之非常容易就写出来了。因为13岁前就读完了。28岁回来,在北京当北大教授,他凭什么当教授?13岁之前的功力。他后来写了一本书叫做《中国哲学史》。他凭什么写《中国哲学史》?你能吗?不到30岁全国闻名,凭什么?13岁之前受的教育基础!他去演讲,引经据典,不要带书的,从来不会错误。因为他至少会背一千首诗词。至少!其他的书不用说了。在他成功之后,建议我们的教育部,不要再让儿童读古文。从此以后,中国人没有胡适之,出不来了,出不来了!可怜的中国!胡适之——他要求学白话文,写白话文,他自己呢,读古书长大的!徐志摩、朱自清,白话文不是写得很好吗?——读古书长大的!钱钟书、沈从文——读古书长大的!鲁迅、老舍——读古书长大的!林语堂、梁实秋——读古书长大的!
什么叫白话文?好好思考这点,他为什么能?我们不能?我们孩子比他笨,全国的孩子比他笨吗?思想的问题、教育思想的问题。一个孩子,你教他什么,他就学什么。一个孩子的基本学习能力,是吸收能力,是海绵式的吸收、整体的吸收。你教他什么,都会放在肚子里面。懂不懂?不懂。但是,不懂就没有用吗?你看看胡适之就好了,长大就有用。一个人是会长大的,学的这些不懂的东西,他用几十年去懂,你怕什么?但是,现在不学,一辈子就来不及了。
你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去教《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所谓的童蒙书。但是,要学《千字文》、《百家姓》、《千家诗》,就不如读唐诗。唐诗读好了,那些都不要学就会了。而且可以提升他的语文程度,但是与其教唐诗,不如教古文。古文会了,唐诗就会了。你若要学古文,不如学诸子百家。因为古文作家都是学诸子百家来的。你要学诸子百家不如学四书五经,四书五经学会了,诸子百家没有不会的。四书五经里边,以四书为标准,四书又以《论语》为开头,所以中国人要读的第一本书就是《论语》。这本书不读,枉废你是中国人。第二本书是《老子》。第三本书,随便选,经史子集随便选。我们在台湾,我介绍第一本书读《论语》。第二本读《老子》。第三本书读唐诗。唐诗不是非常重要,但是给他好玩。所以附带读唐诗。
一个儿童的记忆力,是人生一辈子当中最好的时候,是黄金时代。从出生开始,就成长他的记忆力,这个时候如果训练他的记忆力,可以成长五倍到十倍以上,乃至于有的人能够过目不忘。现在我所看到的读经的孩子,具备了过目不忘,读二遍三遍,就把一个篇章背下来的人,越来越多。凭什么?凭有训练。13岁之后,就不能训练了。我们在他有强大的记忆力,但还不能理解的时候,我们就自然地教他。只是记忆,不必了解。怎么记忆?就是反复练习。反复几遍呢?要看孩子的资质。但是我建议反复一百遍。聪明的孩子,反复到十遍他就会背了,反复到一百遍,终生不忘!一般的孩子,五十遍会背,反复至一百遍,终生不忘!资质比较差的孩子,反复到一百遍他会背。但是他还是会忘记,没有关系。乃至于他一个字都不记得,也没有关系。他至少是比一般的人程度还要高。我们最好的要求是,他会背诵。
这样教了以后,他的注意力渐渐能够集中。他的记忆力渐渐地能够提升。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提升,他的语文程度渐渐地增长。语文程度一增长,理解力就跟着增长。
记忆力什么时候培养?13岁之前。用什么来培养?用语文来培养。不是叫他背数学公式,而是叫他背这些经典之作。语文能力好了,理解力就好了,阅读能力也好了,他就喜欢读书。到时候,老师只供他课外读物看就好了。
一定要在13岁之前打定基础。打基础的方法就是,不管懂不懂,先把重要的东西放到肚子里面。不重要的东西,不要教他,他自己会!相信呢,就做。不相信,十年以后,你再后悔。
第二篇:王财贵教授北师大演讲心得体会
王财贵教授北师大演讲心得体会
今天的职业教育心理学课,我看了一个给我感触颇深,能产生心理共鸣的震撼讲座,就是王财贵教授2001年在北师大的演讲。
讲座先讲台湾的孩子从小接受类似于美国的教育,渐渐忘记了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对中国的许多名著一无所知。自己祖国的文化都不了解,如何去学习别的国家的文化呢?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自我反省了,反省我们有关于文化的心态。
近几十年的中国教育越来越脱离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只是一味的学习和模仿西方的教育模式,却丧失了自己的文化信仰。为什么西方的教育可以传到我们国家来,而中国文化却不能传到西方去?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用王财贵教授的话说,就是近一百年来,中国人普遍患上了“文化侏儒症“,在中国这样一个有五千年高度文化的国家,我们的国民或是孩子居然没有文化的成长,现在的中国人已经忘了中国文化了,中国人连中国书都不能读了,打开经史子集而不能读,还要考翻译的,就代表这个人不可能了解深度的中国文化,一个丧失了自己的文化信仰的民族,内在的心灵的不成熟的民族,连自己的文化都不了解,又何言去学别人呢。一个存在了几千年的古老的人类文明,只因为我们近些年来的愚昧无知,却就要不复存在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我们连自己都不了解,那如何在现今的世界上竞争、立足呢。所以,传承和复兴我们的民族文化,就要从小就进行教育。
中国现在的教育,就是填鸭式教育。不管学生能不能理解,能不能消化,老师只是一味的硬塞,照着书本按部就班,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考试而考试,大部分都变成了书呆子,而考试出来的结果却并不尽人意。真是教育的大失败。
引起学生好学的一大动力,首先是要让其感到有兴趣。我们要先确立一个目标,然后按照学生心灵发展的顺序,给予引导,而并非一味的教,把知识硬塞给学生,要让学生养成自己愿意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不要逼迫。然而作为一名老师,所应当做的不是对着书本照本宣科,而要引导学生,教给他们有用的,高度有用的,甚至一辈子有用的东西,而这些,不仅仅限于书本上。
第三篇:王财贵演讲观后感——留守儿童
王财贵演讲观后感
讲座先讲台湾的孩子从小接受类似于美国的教育,渐渐忘记了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对中国的许多名著一无所知。自己祖国的文化都不了解,如何去学习别的国家的文化呢?接着,就引出了本次讲座的主题:倡导孩子读经。经就是指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这些都是中国历史悠久,教人做人的书。每小句三个字,朗朗上口,短小精悍,脍炙人口每一部分都有一个历史故事。像弟-子规主要教人孝顺。每一小段都有一个有关这一段的内容的故事,且一字一句都包含一个深刻的道理。短短几百字,概括了一生的哲学。只要我们去品读,去感悟,去体会,就会感觉到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华夏民族绚丽多彩的文化!
同时,现在全国兴起“国学”热,不禁让我一点担忧:
孔子不是说要因材施教吗?我感觉王教授的读经计划似乎分量过重了。也许孩子对现代科技、自然科学等其他事物更为感兴趣,对语言不“感冒”,过多读经是否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热情呢?教育部门又如何把握分寸呢?“知心姐姐”说过:“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我觉得一方面注重经典的质量,还要注重孩子情绪。
他说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等等学科不用教,这个观
点我是不赞同的。如果小孩不需要教,那么要老师来干嘛,我们读师范又来干嘛?没有老师来跟他讲解,小孩念了也是白念。
儿童从小开始读经,然后能背,能出口成转载自百分网请保留此标记章,再然后能理解,能运用自如。而在其中如果没有老师的参与,我觉得这只是一条理想而不可能实现的模式链条。毕竟,能自学成才的天才只是少数。如若不能,是不是就成了孔乙己。芸芸众生,不是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我们只是一群等待开启智慧的学生,单单靠一本赖以背诵的经书是不够的。读经是必须的,但不是唯一的,他需要有人给他讲解。能读懂经书的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知识和文学修养,而这不是单单靠背诵就能够得来的,他往往需要在读经中的理解,能有心领神会的参与,而不只是囫囵吞枣,不知所云。
虽然对王老师的教学方式抱有疑问,不过,对于他传颂经典的积极态度,我是非常敬佩和赞同的。而我在其中最赞赏的是一种学习态度。古人因为要科举考试,所以十年寒窗苦读经书。
我们现在不在需要科举考试,四书五经也不再被列为考试内容。有人说它是精华,有人说它是糟粕。其实,我觉得造成它难以传承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因为它不再是考试的必备内容。现在的学生和家长是现实的,聪明的。他们觉得
只要把考试的内容完善后就能一路直升。至于考试以外的知识,不妨等到大学以后再来慢慢学习。毕竟知识怎么学都不晚,而考不上理想的学校,又如何能够一举成名。想想,有多少学科如同经典一样,淡出了课堂。音乐、美术、体育、礼仪……而重读经书的出现,不正是能挽救我们这发育不全,以考为大的教育模式吗,它告诉我们,我们遗忘了多少,我们毁灭了多少。
第四篇:王财贵教授的演讲观后感
王财贵教授的演讲
—观后感
看过很多批判当今教育的话题,可惜都没有什么可以改变当今教育实的施方案。刚开始听演讲的时候,我也认为这个演讲不会有可实行的策略的,可是听到后来,我发现自己错了。王财贵教授认为现在的教育实在吹残祖国的花朵,其实这是完全不容置疑的!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心理成长历程,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认识,自己的接受能力,一切从零开始慢慢去发掘,培养自己的兴趣,而作为家长老师,不应该去硬性规定他们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而是指导他们,辅助他们去发现自己的兴趣点。
记得高中物理老师讲过:小孩应该有个快乐的童年,不应该像我们一样只懂得看书,死读书读死书,变成书呆子,除了书,什么都不会,不爱学习却偏偏挨压着去学习。小孩子应该与同龄人嬉戏,让她们自己爱上学习,而不产生抵触心理,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作为孩子,要不断发掘自己的兴趣与特长,有什么不满或不愉快的应该及时向家长或老师反应,及时沟通,而不应该闷在心里,长期积压,要懂得处理情绪与学习的关系。作为家长要以一颗纯真幼小大的心灵与小孩成为朋友,去开启他们心灵智慧之门,去和她们一起成长。而不是当他们做得不好时,对他们非打即骂,家长也不应该盲目的要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要帮助他们培养阅读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自我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作为老师,当学生感到困难或不解时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而不是一味打压或要他们放弃。作为老师要真正明白:“小朋友,跟我念”的真正含义,上课要集中小朋友的注意力,从最基本的教他们念书开始,可选《论语》、《四书五经》等名著来教,要让他们养成阅读的兴趣。
中华五千年文化,我们问你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文化源远流长,造福每个炎黄子孙,开启更多儿童的智力之门!
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2011级本科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兰丹媚
第五篇:王财贵观后感
王财贵视频观后感
(2010级艺术设计职教师资专升本201013201763 陈 慧)
听了王财贵博士讲经的讲座后,感慨良多,收获颇丰。
我认认真真地看了这个讲座后,开始结合自己中小学所受的教育进行反思,发现很多时光真的是如他所说,被荒废了。我本可以用同样的时间来多读多背一些非常值得反复涵泳咀嚼玩味的经典文章并渐渐消化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讲座先讲台湾的孩子从小接受类似于美国的教育,渐渐忘记了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对中国的许多名著一无所知。自己祖国的文化都不了解,如何去学习别的国家的文化呢?接着,就引出了本次讲座的主题:倡导孩子读经。经就是指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弟子规是中国历史悠久,教人做人的书之一。
王财贵博士提到教育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一定要让小朋友学好我们中国的古文化,尽管小孩子并不太喜欢背诵那些难记难懂的经典。他又说,问题就在于孩子的兴趣越来越小了,甚至表现出一种反感,他还道出自己具体的“对付”小朋友的方法:就一句“小朋友,跟我念”。这里,他并没有要求小朋友一定要深谙这些经典的内在含义,先是要求孩子们记住,再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慢慢体会,最后在潜移默化中得以融会贯通。会背了,便成为小朋友一生的智慧财富,对小朋友的生命有潜移默化之效。
王财贵博士的良知、民族忧患意识以及他的责任感使我感动,只觉得我们作为中国人,更应该读中国书,秉承中国传统,宣扬中国文化。我还觉得在今天这么一个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会更不能抛弃传统文化,每一个知道王财贵博士的用心良苦的人也都应该出一分力来挽救我们的中华文化„„
观看完后老师让我们朗读了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让我感受颇深。短短几百字,概括了一生的哲学。只要我们去品读,去感悟,去体会,就会感觉到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华夏民族绚丽多彩的文化!
现代教育的体制,是应试的体制;虽然也在谈教改,也在推进教改,可是教改让我们看到的却是尴尬和无奈:选拔考试的标竿不可能迅速放低,中小学的教育内容的难度却大幅下调,结果弄得教出来的学生学习轻松愉快,考试惨不忍睹。
博士讲经的观点是好,但是我个人觉得有利有弊看我们怎样取决,要培养我们的性情,要增长智慧,提升眼界,增进道德勇气,那些永恒的著作只是用来启发我们。我们不是跟着孔子走,乃是我们读孔子的书来启发我们自己内在的心灵。不是孔子教我们这样做,而是我们自己本身就希望这么做。只是这些书再来唤醒你。所以经典是唤醒人性的著作。不是来压迫你,不是来宰制你,不是来奴役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