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如何面对未来的能源危机
中国如何面对未来的能源危机
【文献综述】
1.阅读文献:
(1)《世界能源形势及我国面临的挑战》—《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11-2012学年度第二期第62页
(2)《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江泽民
(3)《世界能源形势和中国的能源战略》—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苏戎安
2.主要内容:
一、当前世界能源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进入21世纪后,能源(尤其是化石能源)消费继续强劲增长,尽管在世界范围内石油供需总体上保持平衡,供略大于求,但是由于世界上大部分的能源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再加上新能源的实质性进展不大,供需之间的矛盾有进一步恶化的迹象
二、西亚北非的局势动荡和日本的核事故给世界的能源形势带来负面影响前者不仅破坏了国际油价的稳定,还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国际石油市场上的投机行为;后者导致了世界各国要么放弃使用核能,要么就是提高了核能使用和发展的安全门槛,从而影响到各国的能源供应。
三、世界能源的前景继续呈多极化发展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但化石能源的主体地位不会动摇,核能也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相对石油更廉价、清洁、储量更丰富的天然气将会吸引更多地国家进行开发,其他新能源也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从而取得重大进展。
四、中国能源面临的问题及产业发展前景
随着近三十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中国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但是,中国严重依赖于西亚北非地区的能源供应的缺点不仅让中国在上述地区**中受到了极大的能源供应威胁,油价的高涨还将使中国面临更严重的输入性通货膨胀。
五、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如何确保能源安全
中国应坚持执行依靠国内保障能源安全的方针,大力发展自身有潜力的能源产业项目;加快能源储备建设,提高本国抗风险能力;继续实施“走出去”政策,推动能源领域国际合作的发展。
【感想】
一、能源危机不是一天形成的正如俗话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煤、石油、天然气是我们日常生产活动及生活中所消耗的能源中的三大主力军,化石能源作为非再生资源迟早会有用完的一天。要知道煤的最早使用要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石油和天然气的最早使用也都是在三千多年前,随着人类活动进入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化石能源的需求和消费量逐年上升,再多的资源也经不起一年接一年的消耗啊。我国虽说是个资源大国,煤、石油、天然气的储量都排在世界的前十之列,但是每年递增的中国人口,以至于我们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化石能源都不能补上消耗的进度,尤其是在眼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更为严重。
二、为何要关注能源危机
正如俗话所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自人类开始工业革命后,人类对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需求远远超过人类之前的历史总和,不管是生活还是经济活动方面,我们已经被深深的捆绑在能源这辆车上。能源可以没有我们,但是我们一时半刻也不能缺少能源,到时候别说怎么去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了,我们的衣食住行早就乱套了,能不能吃饱饭都成问题。
三、对解决能源危机的一些提议
(1)全面推进能源节约。这是缓解能源供应压力的紧迫任务,因为中国的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能源利用率太低导致了更大的能源需求量。
(2)努力增加国内能源供应。这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要把优化能源结构作为保障能源供应的中心任务。俗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只有自身的供应稳定了,才能减少国际能源供应对国内的影响。
(3)大力发展多种新型能源。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对新型能源进行研究,只要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对于能源危机绝对有着很大程度上的缓解作用。
(4)进一步扩大国际能源合作。需要充分利用我国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积极参与世界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的开发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双边及多边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对话与合作,搞好我国能源战略和政策的对外宣传,在开放的格局中维护我国能源安全。
第二篇:坚强面对未来
坚强面对未来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坚强面对未来。
明天,2009年5月12日,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周年祭的日子。
一年前,一声撕心裂肺的巨响,一个地动山摇的震颤,一场摧肝断肠的灾难,降临在泱泱巴蜀。在生死一线的救灾现场,代表消防抗震救援人员的橙色,代表中国军队和武警部队的绿色,代表医护人员的白色,代表志愿者传递爱心的黄丝带……绘成照亮废墟的生命的颜色。
一年中,无数拳拳赤子之心一齐跳动,无限浓浓桑梓情怀汇聚成河,爱的潮水一浪胜过一浪地涌向巴蜀大地。国家的牵挂、社会的支持、同胞的援助,加速地改变着汶川,温暖着灾区人民的心。
一年后,崭新的住所、熙攘的游客、平静的生活,凝结成灾区里一道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景观。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历练,一个民族的成长更需要历练。正所谓百炼成钢,经受过各种大小磨练,一个民族才会迸发出强大的凝聚力,才会挺立起不屈的脊梁,才会更加自信、坚定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这场大地震中,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将成为中华儿女的一笔珍贵的成长财富。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一周年的日子里,让我们为十万多遇难同胞虔诚地献上一朵花,点燃一只烛,祈求一个福;让我们把地震中的故事记录下来,把地震中的瞬间留存下来,把温暖的爱心播撒开来,用不停息的爱之潮,鼓励灾区更多的伙伴坚强而乐观地面对未来。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让我们为危难中的同胞祈福!让我们向英雄的抗震勇士致敬!我们相信在任何磨难和困苦面前,胜利永远属于团结、强大的中国人。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第三篇:面对未来,我们满怀希望
面对未来,我们满怀希望
一口气读完了冯董的《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作风》的学习资料,我内心激起层层波浪,感觉其酣畅淋漓,我为自己是一名汉能的员工而感到幸福。这种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犹如平静的江面投入巨石,这沉甸甸的分量让人觉得厚重、踏实,让人为之振奋。
态度决定一切。我们要把在汉能每一天的工作都当成为事业而拼搏,唯有这样,我们会心怀一个高原的志向,为了汉能的美好明天而不懈努力。当然,汉能的发展也会为我们员工带来更大的回报和收获,这是一个为了双赢而奋斗的历程。汉能的今天是无数的老员工们辛勤努力的结果,而汉能的明天则是需要我们去描绘的。虽然我们都只是平凡岗位上的一颗螺丝钉,但是我们这一颗颗螺丝钉共同构建起了汉能庞大的骨架为汉能填充了血肉。我们是平凡的,但我们是重要的,我们正在拼搏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企业文化是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只有好的企业文化才能使员工的精神面貌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汉能的企业文化一直以来都是我比较喜欢的,在这样的环境里总能感觉自己有动力去做事。我们是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里大家目标相同但是分工不同,这就显得沟通交流尤为重要。沟通和交流不仅可以解决和避免矛盾,还可以增进部门之间的感情。当然,执行力也是我们致胜的重要法宝。“Just do it”,执行力的强弱往往决定了一个团队能走多远,我们已经拥有了一流的团队,一流的理念,那么我们更要有一流的执行力去实践我们的理念,将计划逐一实现。
做为汉能普通的一名员工,我热爱这个企业,也热爱自己在这里的岗位。我渴望看到汉能的明天更大更强,我希望我的付出能为汉能的更加强大贡献出一份力量。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是所有汉能的员工一起付出,终会撑起汉能美好的未来。面对未来,我们满怀希望,我们终会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更辉煌。
第四篇:面对未来的赶考
面对未来的赶考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集中学习新华社通讯《面向未来的赶考——总书记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访记》。坚守崇高信仰,炼就金刚不坏之身。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总开关。正是因为有了信仰,一代一代的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作为共产党人我们要坚定信念,心中始终装着百姓,矢志不渝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而奋斗!
主要学习新华社《面向未来的赶考》长篇通讯报道,总书记安徽代表团“三严三实”讲话、兰考讲话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学习会要求大家,一要认真学习、用心感受,开展一次心灵的洗礼行动;二要结合岗位职责,以“面向未来的赶考带给我们的思考”为主题撰写一篇心得体会文章;三要进一步深化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提升卫生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
总书记在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面对历史和未来,他再次提出“赶考”问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这是一次跨越历史、面向未来的“赶考”,一场心灵洗礼的行动,在中华大地迅速深入展开。面对四个考题,大家感觉“赶考”永无止境。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正在征程中。大家明确面对的再次提出“赶考”问题,就是号召全体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改变工作作风,教育引导广大共产党员怎样更好地承担历史和人民赋予的责任。大家讨论非诚热烈,《面向未来的赶考》的学习,再一次引起了每个人的共鸣。
当前中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面对历史和未来,总书记再次提出赶考的题目,《面向未来的赶考》从理想信念、作风题目、社会经济发展、为人民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四大考题。各支部、全体党员要认真学习领会习,深入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依照习总书记纪要求,坚定理想信念,扎严作风的竹篱,正确对待政绩观,根植人民、服务人民,继续把人民对我们的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接受和将要接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良的答卷。....《回访记》告诫每位干部一定要坚持拧紧我党人的信仰这个总开关,牢记“奢
糜之风,危亡之渐”的古训,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验、大扫除,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题目,坚持正确的发展轨道,正确的政绩观,时刻铭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托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往。
我们如何贯彻习近平讲话精神,就是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大力弘扬招考办的优良传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习近平指出,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大家结合自身工作,今后要切实运用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创新工作举措,再次开创招考办工作的新局面。
第五篇:面对未来600字日记
一颗颗成熟饱满的果子高挂在枝头,但我们可能不知道它早已走过了层层考验,若通过此试验并且能够错中学,就可以加强我们的能力和经验,使我们的生命能更加富丽。
从我们的累积的经验里,我们可以把它化成一枝无形的笔,在光阴这张硕大无朋的稿纸上,去创作。每一天的开始,你我张开双眼时,我们就如同一位饱读诗书的作者,面对“今天”这一页全新的稿纸。在这雪白崭新的纸面上,我们会着上怎么样的色彩呢?古人云,光阴似箭,如同白驹过隙,当岁月不断流逝时,我们的生活中也许是一部经典名着,亦可能是一卷清新的小品文章,又或是一出荒谬的闹剧,就全凭你我如何把握了。
人生如同一块钢铁,需要经过千百次的淬炼,才能成为锋利的宝剑,绽放着光芒,若没有走过次次的敲打,也只不过是一块冰冷的铁石罢了。困难和逆境不停的出现在人生的道路上。宋朝诗人欧阳修曾云,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不去逃避逆境,勇于面对,必能让你我增强身上的能力,准备好迎接下次的神秘、未知的挑战。生命的价值不是在于长短,而是在乎意义的追寻以及面对挫折时,是否能以正面的态度迎战它。勇于走过它、挑战它、解决它,来增加生命的美好价值。
走过,如此简单二字,却富含着深远意义,代表着我们面对各项困难的时,是否能提起勇气解决以及有了新突破,在这过程中,可能会附带着痛苦、艰辛,也可能相当容易、轻松,但这全都是次次的珍贵经验。以蝉为例,从千古以来,被文人雅士不断的歌颂赞扬着,其实蝉的生命过程里,是十分短暂的,仅有一个礼拜。
蝉在这七天内,总以嘹亮的歌声歌唱着。七天虽然看似短暂,但却需要经过十七年在地底下沉潜酝酿着。但蝉儿们都还是走过了时间的考验,而精彩一生。
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瓦,晚年时因病手指无法拿笔作画,他请人将其画笔与手绑在一起,继续作画。朋友见雷诺瓦如此拼命,问他为何不放弃,他回答说:“痛苦会过去,美丽会留下。”雷诺瓦如此拼命,起自于心中不动摇的意念,尽管不久于人世,他所留下的画作将是璀璨无比。过程虽困苦但这反倒成了重要资源与宝藏。面对未知的未来,不可能条条都是康庄大道,只要好好从走过的挫折中成长,方能挖掘出属于人生中最珍贵的经验和智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