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年)
农业部:《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年)》
肉牛繁殖育种 肉牛改良 肉牛杂交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农业、农牧)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
肉牛业是畜牧业的重要产业,良种是肉牛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为推进牛群遗传改良进程,提高肉牛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肉牛业持续健康发展,我部组织制定了《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年)》,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二○一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年)
肉牛业是畜牧业的重要产业。良种是肉牛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和物质基础。为完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加快牛群遗传改良进程,提高肉牛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制定本计划(本计划适用于普通牛、水牛、牦牛等主要以牛肉生产为主品种的遗传改良工作)。
一、我国肉牛遗传改良现状
我国肉牛遗传改良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5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目前全国已初步建立了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对牛肉生产和肉牛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培育了一批肉牛新品种。几十年来,利用引进的西门塔尔、夏洛来、安格斯、利木赞等品种,与地方牛品种杂交选育,培育了一批新品种,包括中国西门塔尔牛、新疆褐牛、三河牛等兼用品种和夏南牛、延黄牛、辽育白牛等3个专门化肉牛品种。这些品种在生长速度、饲料转化效率、胴体重等方面比地方牛种都有显著提高,为今后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保护了主要牛种遗传资源。我国是世界上地方牛种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有54个地方黄牛品种、26个水牛品种和12个牦牛品种。长期以来,国家在保护地方品种资源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农业部先后两次公布了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包括秦川牛、晋南牛、南阳牛、鲁西牛、延边牛等21个地方牛品种,确立了14个国家级保种场和2个国家级保护区。这些种质资源为开展肉牛遗传改良奠定了良好的群体基础。
(三)提高了肉牛良种生产和推广能力。从上世纪60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建立了肉牛种公牛站30多个、肉牛原良种场136 个,目前全国采精种公牛存栏1300余头、种肉牛场存栏种牛1.4万多头,2010年销售冻精1500多万剂。经过多年的肉牛改良实践,大范围推广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培养了改良技术队伍,推动了基层肉牛改良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初步构建了以原良种场、种公牛站、技术推广站、人工授精站为主体的繁育体系,为开展我国肉牛遗传改良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提升了肉牛生产水平。随着肉牛遗传改良速度的加快以及饲养管理水平的不断改善,我国肉牛生产水平逐年提高。2010年,全国肉牛存栏9400万头、出栏4700万头、牛肉产量653万吨,分别比1980年增长0.3倍、13倍和23倍。肉牛出栏率从1980年的5%,提高到2010年的51%;出
栏体重也有大幅提高。2010年全国肉牛养殖产值1900多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9.5 %,已成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国肉牛遗传改良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无论是与肉牛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我国肉牛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遗传改良的基础工作薄弱。肉牛育种缺乏有效的规划与指导,主要品种的育种思路不清晰,良种肉牛品种登记、体型鉴定、生产性能测定、遗传评估、杂交配合力测定等基础工作尚未有效开展起来。二是遗传改良的基础条件较差。目前,我国种公牛总体性能不高,全国1300多头采精公牛还不能满足肉牛生产的良种需求。主要品种没有核心种子母牛场,现有种牛场基础设施落后。自主培育种牛机制没有建立,大部分种公牛依赖国外引进。基层良种推广力量不强,一些地方人工授精等实用技术普及率低。三是地方牛种资源保护和利用能力不强。“良种化”为“洋种化”的趋势明显,导致地方牛种选育提高进展滞后,地方牛种肉质好、耐粗饲、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没有得到重视和发挥,一些珍稀地方牛种濒临灭绝。四是缺乏杂交改良规划。一些地区在杂交改良和生产过程中不断更换父本品种,盲目杂交不仅没有起到提高生产性能的作用,反而造成种群遗传背景混乱,生产性能停滞不前。
“十二五”期间,国家明确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种业的战略目标和措施。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肉牛种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期,需要制定和实施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明确肉牛遗传改良总体思路,落实具体工作措施,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推动我国肉牛育种工作上到一个新的水平,为促进肉牛业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良种基础。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肉牛产业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以提高个体牛肉产量和牛肉品质为主攻方向,强化育种规划和指导,明确各主要牛种的育种方向,夯实品种登记、生产性能测定和疫病监测净化等育种基础,建立主要品种核心种子母牛场,提高种公牛站制种和推广良种能力,健全基层人工授精服务网络,有计划地组织杂交改良工作,逐步完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促进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2025年培育5-8个肉牛新品种,品种登记覆盖到主要品种,实现全部肉牛种公牛的生产性能测定和遗传评估,青年公牛后裔测定率达到50%以上,引进品种采精公牛自给率达到80%以上,冷冻精液基本普及推广,肉牛屠宰胴体重提高15%-20%,奠定肉牛业发展的优良种源基础。
(三)主要任务
1.制定遴选标准,严格筛选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开展联合育种,作为开展肉牛育种和提供优秀种公牛的主体力量。
2.在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开展种牛登记,建立健全种牛系谱档案,完善育种信息记录制度。
3.规范种牛生产性能测定、青年公牛后裔测定、种牛健康状况和遗传评估,获得完整、可靠的生产性能记录,作为选种育种的依据。
4.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育种基础,科学规划,制定选育技术方案,培育肉牛新品种。
(四)主要指标
1.用于种公牛培育的肉牛生产性能测定数量年均达到8000头,到2025年测定总数超过10万头。
2.每年新增主要品种登记牛5000头,2025年在群总数达到6万头以上。
3.在开展疫病监测净化的基础上,通过生产性能测定、个体选择、后裔测定,年选择优秀种公牛400头以上,其中通过后裔测定的验证公牛200头以上。
4.到2025年,北方地区肉牛屠宰胴体重提高15%,南方地区肉牛屠宰胴体重提高20%。
三、主要牛种的遗传改良思路
(一)引进肉牛品种
我国引进的15个肉牛品种中,应用较多的是西门塔尔、夏洛来、安格斯、利木赞及摩拉、尼里-拉菲等品种,已成为国内肉牛杂交的主要父本。经过多年引进杂交,形成了较大的杂交群体。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引进结构不合理。部分品种引进的主要是种公牛,家系血统不足,还没有相应的种子母牛场,无法开展有效的纯种选育和繁育。二是重引进、轻培育。西门塔尔、安格斯、利木赞、夏洛来等几个重点品种在国内尚有不同规模的母牛群体,但没有扎实开展选育工作,种群退化较为严重,供种能力有限,目前这几个品种的种公牛仍有70%依赖进口。三是无序杂交现象突出。一些地区曾使用多个引入品种的公牛,处于无序杂交状态,没有科学的用种计划。一些地区又多年反复使用某个品种的几头公牛,导致一些杂交群体出现近交严重、生产性能下降的现象。
引进肉牛品种的遗传改良方向主要是增强种公牛的培育能力。对于提供父本的品种,要大力引进优质种公牛、种母牛或胚胎、精液等遗传物质,建立核心种子母牛群,不断扩大育种群,提高供种能力和质量,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对于有基础的杂交群体,要制定相应的育种技术路线,培育新品种。对于杂交改良地区,要根据当地实际,逐步建立肉牛生产杂交繁育体系,有效利用杂种优势,提高肉牛生产水平。
(二)北方黄牛
北方是我国黄牛养殖的主要区域。该区域黄牛品种资源丰富,秦川牛、延边牛、南阳牛、鲁西牛等群体是我国杂交肉牛生产和新品种培育的重要基础群体。北方黄牛体格高大,成年公牛体重400-700公斤,屠宰率50%以上。在种群杂交改良的基础上,先后育成了中国西门塔尔牛、新疆褐牛、三河牛、夏南牛、延黄牛、辽育白牛等品种。但北方黄牛也存在良种选育力度不够,性能测定制度不完善,育种群规模小,供种质量差、数量少,种群遗传进展缓慢等问题。
北方黄牛遗传改良应重点加强秦川牛、延边牛、南阳牛、鲁西牛等品种的本品种保护和选育,制定实施选育方案,建立核心种子母牛场,扩大育种群,开展性能测定工作,提高肉用生产性能和种群供种能力。同时,对育种基础较好的杂交群,制定杂交和选育计划,培育肉牛新品种。对已育成的夏南牛、延黄牛、辽育白牛等肉牛品种和正在培育的种群,在扩大育种群的同时,重点选育提高产肉能力和牛肉品质,提高群体整齐度。对中国西门塔尔牛、新疆褐牛、三河牛等兼用型品种,加大其产肉性能的选择强度。
(三)南方黄牛
南方是我国黄牛养殖的重要区域。该地区的黄牛品种资源较多,目前有38个,但大部分品种存栏在10万至50万头之间,近年来存栏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改良牛主要以西门塔尔杂交为主,也有部分婆罗门、安格斯、短角牛杂交后代。南方黄牛体型普遍较小,适于湿热气候和丘陵山地养殖,但肉用性能不高,体重小、生长速度慢、屠宰率低。南方黄牛的繁育体系总体落后于北方,品种资源保护和选育较为滞后,多数品种没有建立保种场或划定保护区;杂交改良方向不明确,人工授精网点少,杂交改良率较低;选育工作不系统,杂交后代大部分直接商品出售;产业链不完善,改良牛经济效益不高。
今后,南方黄牛遗传改良应通过建立保种场、保护区等形式,选择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主要品种开展保护。对未进入国家级保护名录的品种或未划入保种区范围内的群体,结合生产实际,筛选优势肉牛杂交组合,提高群体生产性能。对改良基础好、数量大的杂交群,建立育种区和育种基础群,扶持建设核心育种场,制定和实施育种方案,培育肉用新品种。
(四)水牛
我国现存栏水牛2300多万头,居世界第三位,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我国共有28个水牛品种,其中地方品种26个,引进品种2个。中国地方水牛绝大多数为沼泽型,生长速度慢,耐粗饲、疾病少、易饲养,乳、肉生产具有较大潜力。从国外引进的河流型水牛具有体型大、泌乳性能好、生长速度快、产肉量高等优点,肉、乳生产性能优于本地品种。全国现有水牛种公牛站8个,种水牛场20个,种公牛站存栏公牛130头。我国历史上水牛基本是役用,产肉性能开发程度低,近年来逐步向肉乳兼用方向改良,但未对本地优秀水牛品种进行系统选育,育种群规模小,近亲繁育现象严重;杂交改良种质资源缺乏,人工授精受胎率偏低,繁育体系不完善。
水牛遗传改良要立足现有优势品种资源,加强保护和利用开发,扩大育种群规模,推进本品种选育提高。利用引进水牛优良品种,大力培育优秀种公牛,建立水牛人工授精体系,有计划地与国内地方水牛进行杂交,提高产肉性能。
(五)牦牛
牦牛是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的牛种。我国牦牛存栏1500多万头,占世界总数的95%。我国有1个培育品种(大通牦牛)和12个地方品种,有1个牦牛种公牛站和13个种牛场。近年来,相继开展了部分地方品种的本品种选育和牦牛杂交改良工作,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性能。但牦牛养殖区域生存条件严酷,改良工作与其他牛种相比难度大,普遍采取自然交配的模式,人工授精覆盖面低。牦牛育种场少,育种群规模小,制种供种能力低,缺乏科学选育和种质交换,近亲繁殖严重,致使牦牛繁殖力和生长速度下降。
牦牛遗传改良以提高生产性能和种群供种能力为主。在加强地方牦牛品种保护的同时,对大通牦牛等品种要加强种牛场建设,扩大生产性能测定规模,提高种公牛供种能力。要积极推广优良种公牛本交,提高主产区牦牛的生产性能。在有条件的地区,有计划推广人工授精杂交改良技术,适当开展娟姗牛、安格斯等品种杂交改良工作,提高群体的产肉性能。
四、主要工作内容
根据各个牛种的遗传改良现状和今后发展趋势,有选择、有重点地实施部分主要进口品种和国内品种的遗传改良工作,制定具体的遗传改良计划,重点加强核心育种场、生产性能测定、主要疫病监测净化、品种登记、新品种培育、人工授精体系等方面的建设。
(一)遴选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
1.实施内容
制定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遴选标准,采用企业自愿、省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推荐的方式,选择50个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
2.任务指标
2020年前分批完成50个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的评估遴选,筛选出核心育种群1.5万头,配套相关育种设施设备,建立育种场和种公牛站的育种联结机制。
(二)建立种牛生产性能测定体系
1.实施内容
制定实施肉牛种牛生产性能测定标准和管理规程,开展育种场为主的场内生产性能测定。在肉牛优势区域建设4个国家级和部分省级生产性能测定中心,负责区域内的种牛生产性能测定。建设和完善国家级肉牛遗传评估中心,负责遗传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发布。
2.任务指标
肉牛核心育种场按照要求开展测定,及时上报有关数据。参加生产性能测定肉牛数量年均达到8000头,到2025年累计测定数量达到10万头以上。通过性能测定和个体选择,每年选出优秀种公牛200头以上。
(三)组织开展种牛登记
1.实施内容
组织开展肉牛种牛品种登记,制定各品种的种牛登记技术规范,建立国家肉牛种牛数据库。
2.任务指标
2020年前完成50个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在群纯种牛登记,并适当扩大主要品种的良种母牛登记范围,每年新增品种登记牛5000头,2025年在群总数达到6万头以上,逐步形成连续完整的种牛系谱材料及档案,并动态跟踪种群变化情况。
(四)建立种牛后裔测定与遗传评估制度
1.实施内容
制定肉牛后裔测定技术规程和实施方案,开展肉牛核心育种场遗传交流,建立持续的场间遗传联系。制定肉牛遗传评估方案,国家肉牛遗传评估中心对各地上报的性能测定数据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选留优良种牛。
2.任务指标
每年对400头经过计划选配所产生的,且生产性能测定结果优秀的青年公牛进行后裔测定,每年选出200头验证公牛。
(五)培育肉牛新品种
1.实施内容
选择有培育基础条件的品种或杂交改良群,成立专家组,制定相应的育种实施方案,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新品种培育工作。
2.任务指标
到2025年,培育出5-8个肉牛新品种,每个品种育种群达到3000头以上,形成由种子核心群、育种群、商品群组成的完整的育种和生产体系。
(六)完善肉牛改良人工授精体系
1.实施内容
依托国家肉牛良种补贴项目,加快普及肉牛人工授精技术,将优良种牛精液迅速推广应用到生产中;核心育种场通过扩繁不断地将良种牛推广至生产中,从而带动商品牛生产水平的提升。在牦牛主产区,利用牦牛种公牛补贴项目,推广使用优秀种公牛,提高牦牛的良种化水平。
2.任务指标
到2025年,基本普及肉牛人工授精技术,建设的肉牛人工授精技术服务站点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到位。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
国家肉牛遗传改良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连续性和公益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广泛的支持,确保工作开展的连续性,切实做好中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的组织实施与协调工作。农业部成立中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工作小组和专家小组,制定主要品种的遗传改良计划。全国畜牧总站具体组织与协调遗传改良计划的实施。各级地方畜牧主管部门和技术支撑部门负责肉牛遗传改良工作的具体实施,制定地方肉牛遗传改良计划,负责区域内核心育种场的资格审查,组织开展肉牛生产性能测定、疫病监测净化、品种登记、良种推广等工作。充分发挥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协作组等方面的力量,为开展肉牛遗传改良提供技术、组织支持。
(二)强化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和种公牛站管理
公布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名单,接受行业监督。国家核心育种场原则上保持相对稳定,但在计划实施中必须严格按规定淘汰不合格企业。国家核心育种场要按照改良计划的要求,具体负责育种工作,建立场间遗传联系,及时提交育种数据。种公牛站要按照肉牛种公牛生产性能测定和改良计划的有关要求,选择引入种公牛,加强种公牛性能测定、疫病监测净化、饲养管理、冷冻精液生产等工作,定期向全国肉牛遗传评估中心提交测定数据。
(三)加大遗传改良计划实施的资金支持力度
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肉牛育种行业,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实施肉牛核心育种场、种公牛站、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基层肉牛改良站点等重点建设项目,完善育种基础设施,优先支持参加肉牛育种的企业和单位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大肉牛良种补贴、品种登记、生产性能测定和疫病监测净化等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遗传改良数据库,推广优良遗传物质。
(四)加强宣传培训与国际交流
加强对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的宣传,为改良计划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肉牛育种技术人员队伍。建立全国肉牛遗传改良网络平台,促进信息交流和共享。在加强国内肉牛遗传改良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引进国外优良种质资源和先进生产技术,鼓励国内企业与国外进行合作、合资,促进我国肉牛育种产业与国际接轨。
第二篇:林木遗传改良与良种工程
橡胶树育种技术概述
摘要:本文介绍了生物技术在橡胶树育种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组织培养技术、染色体工程技术、分子标记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并分析了在橡胶树育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关键词: 橡胶树;生物技术;组织培养;育种 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天然橡胶生产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据统计, 1951~ 2007年的近60年间, 我国橡胶单产由450 kg /hm2上升到1168 kg /hm2, 净增1.6倍, 种植总面积由2000多hm2 扩增到87.5万hm2, 净增436.5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 由于育种技术上没有取得重大突破, 橡胶的单产和总产始终徘徊不前。据国际橡胶研究组织预测, 我国到2020年对天然橡胶的年需求量将比现在增加一倍, 达到400万t,而年生产能力仅达65万t,单产约1200 kg /hm2, 为满足我国对橡胶日益增长的需求, 每年需要进口橡胶300多万t。因此, 今后10年我国要不断提高橡胶自给率, 橡胶单产应在2008年1000 kg /hm2 的基数上每年递增2%。在难以扩大生产规模的条件下, 只有通过提高单产水平, 才有助于缓解有限生产量与出现大幅增长态势的消耗量间的矛盾, 要完成这项目标, 橡胶生产必须有优良的品种和有效的丰产栽培措施作技术支撑。因此, 对我国橡胶树育种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努力寻找对策是我国橡胶树育种界肩负的重任, 也是橡胶树育种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技术在橡胶树育种中的应用
2.1 组织培养技术在橡胶树育种中的应用
橡胶树的组织培养,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际应用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花药培养。以花药培养来培育近似“实生树”植株,可消除目前在实生树砧木上芽接造成的遗传性变异,并可为研究各种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提供优良材料。自从20 世纪70 年代末我国科技工作者利用离体花药相继成功地培育出花粉单倍体及花药二倍体植株以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1977 年,中科院遗传所等单位率先诱导出花粉单倍体植株。1981 年小植株诱导率(小植株/接种花药数)可达3%,现在已诱导出13个品种1505株的单倍体植株,移栽成活499 株,移栽成活率64.2%。吴胡蝶等对橡胶花药体细胞胚形成及植株再生都获得了再生植株。研究表明诱导愈伤组织阶段为26 ℃,诱导胚状体阶段为24~25 ℃,诱导胚状体萌发成苗阶段为26~27 ℃。从而可以看出,温度是橡胶雄蕊培养及体细胞植株再生非常重要的培养条件。
2.2 染色体工程技术在橡胶树育种中的应用
在植物界中,多倍体普遍存在,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种现象,人工诱导多倍体可以改良某些不良性状,促进作物向人类有益方面发展。目前人工诱导橡胶树细胞染色体数加倍方法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79 年首次诱导橡胶雄性细胞染色体加倍,获得加倍了的花粉(n=36),结合常规人工授粉技术,在一个花季内,一次性获得纯合三倍体,从而免去通常先诱导出四倍体,等其开花后再与二倍体杂交培育三倍体所花去的时间,并增强了父本的特性,大大缩短了育种周期,加快了育种步伐。曾宪松等用0.5% 的秋水仙素处理橡胶树二倍体花药体细胞愈伤组织(浸泡或滴渍)1 d,可有效地从多倍性的细胞再分化成多倍性胚状体并再生植株。赖杭桂等用秋水仙素诱导橡胶花芽进行性细胞染色体数加倍,用加倍的父本小孢子(n=36)与未加倍的母本(n=18),或与胚珠加倍的母本(n=36)人工杂交,便可形成三倍或四倍性合子,由此发育而成的植株可获得纯合的三倍体或四倍体,从而消除植株的混倍现象。
2.3 分子标记技术在橡胶树育种中的应用
分子标记是以生物大分子(主要是遗传物质DNA)的多态性为基础的一种遗传标记。与传统的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及生化标记相比,分子标记具有以下优点:① 直接以DNA 的形式表现。在植物的各个组织、器官及发育时期均可检测到,不受季节、环境条件限制,不存在表达的问题。② 数量极多。遍及整个生物基因组。③ 多态性高。存在着许多自然的等位变异(多态性),不需专门创造特殊的遗传材料。④ 表现为“中性”。即不影响目标性状的表达,其与不良性状无必然的连锁。⑤ 许多分子标记表现为共显性,能够鉴别出纯合基因型和杂合基因型。⑥ 随机分布在基因组内,具有代表性[15]。现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简单重复序列(SSR)、简单重复间序列(ISSR)等。目前这些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橡胶树育种的各个方面。
2.4 基因工程在橡胶树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是20 世纪7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科学领域。将天然或构建的外源基因导入细胞的基因中,从而打破了生物种间杂交障碍,扩大了物种杂交的范围,大大加快了变异的速度。目前,关于橡胶树基因工程的研究国外报道较多,Arokiaraj 等应用农杆菌介导和基因枪法,成功地将β-葡糖苷酸酶(GUS)和新霉素磷酸转移酶(nptII)等基因导入橡胶树花药的愈伤组织,并获得完整植株。Montoro 等也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成功地获得了橡胶树转基因胚胎形成的愈伤组织系。从而可以看出,转基因橡胶树培育技术的成功,为橡胶树的育种工作开辟了一条更直接的途径。橡胶树育种面临的问题
3.1 育种材料改良创新有待加强
育种材料的遗传和创新研究是橡胶树育种的基础。优良的育种材料常常使橡胶树育种工作获得重大突破, 其意义远远超过品种本身。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所以RRIM600、PR107为亲本育成的一批高产橡胶树品种, 经全国各地推广应用, 使橡胶单产大幅度提高, 被誉为“三生代橡胶树“。其中, 热研7-33-97仅海南省推广面积已达52140hm2, 开割胶园为16653 hm2, 干胶年均单产超过1500 kg /hm2, 经济效益新增5.8亿元, 2009年荣获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特等奖。在我国抗寒橡胶树的育种方面,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将GT1与PR107杂交, 育出不少高产抗寒橡胶树杂交种, 其中云研77-
2、云研77-4已在云南橡胶生产上大规模推广应用。由此可见, 育种材料改良创新是实现高产多抗育种目标的关键步骤,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育种材料的改良创新。
3.2 育种手段落后
随着橡胶生产的发展, 市场对品种综合性状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综合性状的选育客观上要求综合运用各种技术和手段。目前国内各单位在橡胶树育种工作中采用的手段主要来源于抗风抗寒育种、品质分析、生理生化等常规技术, 我国率先成功研发的橡胶树花药组织培养虽起步较早, 但后续研究未跟上, 转基因植株应用于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其它农作物相对比, 许多我们视为的高新技术已被国内外大多数作物育种者当作常规育种技术来使用。当前分子标记(SSR、AFLP等)、转基因、反义RNA技术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抗性育种、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系统进化与分类、品种与种质鉴定、品质育种等方面已展现了巨大威力, 在橡胶树抗风抗寒育种上利用这些技术有可能较好地解决用常规技术至今未突破的难题。
3.3 遗传背景狭窄, 突破性杂交种少
我国引种保存的种质资源主要是由“魏克汉种质”和“81’RRDB种质“两部分组成, 此外还包括一部分橡胶树属(Hevea)的近缘种, 其他来源的种质资源数量很少。丰富的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础。种质基础狭窄已经成为我国橡胶树育种研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造成杂交种产量水平提高缓慢, 品种抗风性和抗寒性普遍有待提高。各科研单位的材料交流越来越少, 给参试材料的进一步丰富带来极大困难, 育种的突破则更加困难。橡胶育种50多年来, 已经我国审定的品种数量很多, 但能在生产上推广种植的却较少, 每个地区易被胶农接受的仅有3~ 5个。推广率难得有较大的提高, 大量的科研成果闲置或半闲置, 这可能主要因为胶树是多年生植物, 其生长周期长达30年以上, 但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目前选育出的品种无突出特点, 突破性品种较少, 这对参与国际化的育种竞争是极为不利的。
3.4 品种综合抗逆性较差
近20年来, 由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引起的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是威胁世界天然橡胶生产的第二大重要病害, 仅次于南美叶疫病, 目前已在我国的部分橡胶树种植园发生。白粉病也是橡胶树的主要病害之一, 我国自1959年首次大流行以来, 直至近年仍常有发生, 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而且,近年来, 我国橡胶树大规模推广的品种对特大寒害抗性普遍较差, 特别是国外引进的高产品种对低温抗性更差, 多数品种受此类寒害影响表现明显, 在橡胶生产中存在潜在的风险。此外, 风害发生也偏重。抗风抗寒育种已成为我国橡胶树育种的薄弱环节, 大多数大面积推广的品种抗风抗寒能力不强, 广适性较差。近年来特大台风、低温危害特别是低温的发生使橡胶树育种者意识到特大风寒灾害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3.5 品种老化, 结构单一
自我国大力发展天然橡胶以来, 橡胶树选育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 到60年代初生产上以推广国外高产品种PR107、RRIM 600和GT1为主, 达到良种化目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这些品种的大规模应用为我国橡胶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橡胶产业对品种又有了更高的要求,推广应用能满足生产需求的多抗高产优良新品种将为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由于橡胶树的生长周期长, 更新投入不足, 不同的环境类型小区对橡胶品种的要求各不相同, 品种不能很好地适应, 从而导致优良新品种推广速度慢, 最终形成我国橡胶树品种结构几十年不变局面。据不完全统计, 截至2009年, PR107、RRIM600、GT1的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橡胶种植总面积的80%;实生树和其它品种约占9%;高产、抗性强且适合我国各植胶环境的优良新品种所占比例仅约为11%。
参考文献
吴云通,黄华孙,方家林,等.“八五”橡胶树新品种选育研究.热带农业科学,1996(1):1~4 田郎,黄先甫,梁国平.巴西橡胶树花药植株的诱导.云南热作科技,1993,16(4):1~4 陈正华,许绪恩,张世杰,等.巴西橡胶花粉植株的培育.热带作物科技,1981(6):6~12 张世杰,陈正华,许绪恩.橡胶树花药培养单倍体植株的研究.热带作物研究,1990(4):1~6 崔凯荣.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的某些现状.植物通报,1993,10(3):14~20 吴胡蝶,王泽云,陈雄庭.6-BA、ABA 对橡胶花药体细胞胚形成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热带农业科学,1994(3):1~4 王泽云,陈雄庭.橡胶雄蕊培养及体细胞植株再生中的温度效应.作物学报,1995,21(6):723~726 郑学勤,曾宪松,陈向民,等.诱导橡胶多倍体与其细胞学研究续报Ⅰ.热带作物学报,1980(1):27~31 郑学勤,曾宪松,陈向民,等.诱导橡胶多倍体及其细胞学研究续报Ⅱ.热带作物学报,1981,2(1):1~9 郑学勤,曾宪松,陈向民等.诱导橡胶三倍体新方法的研究.热带作物学报,1983,4(1):1~4 曾宪松,张树珍,张银东,等.离体培养橡胶树体细胞诱导纯多倍性无性系方法的研究初报.热带作物学报,1997,18(2):15~20 赖杭桂,凌绪柏.橡胶树花芽不同发育阶段秋水仙素诱导花序变异效果的研究.热带作物学报,1999,20(4):6~10 赖杭桂,许少海,李临生,等.巴西橡胶树性器官加倍技术的研究.热带作物学报,1998,19(4):15~24 段绍光,金黎平,谢开云,等.分子标记及其在马铃薯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种子,2003(5):100~103
第三篇:肉牛的养殖计划[推荐]
肉牛养殖技术要点培训计划
为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冬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会议精神,经成教研究决定,在本乡举行肉牛养殖技术培训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冬春农闲季节,举行此次培训,在全乡范围内掀起学技能、用技能、促成长的热潮。
二、培训对象及内容
此次培训以农村务农劳动力为主,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主,兼顾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次培训内容为肉牛养殖技术。
三、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肉牛养殖技术,并很快的适应于生产与实践之中。
四、保障措施
1、高度重视,建立机制
利用本次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积极取得乡领导、村委会的支持,以村民学校为主阵地开展好培训工作。
2、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发动力度
开班前,要求村主任按成教培训要求,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力争保证参训率达到100%,及格率达到90%以上。
3、任课教师要尽职尽责
为做好本次培训,成教教师要树立使命感、责任感,精心备课,认真讲课,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使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4、加强实践指导,做好释疑解答工作。
第四篇:2013年布拖县木尔乡呷乌村肉牛改良简介
布拖县木尔乡呷乌村肉牛改良简介
木尔乡呷乌村距县城 3 公里,有 6个组356 户1560人,幅员面积 17平方公里,耕地1119亩,天然草场4150亩,年种植优质牧草2000亩。2013年人均年纯收入4120元。其中畜牧业纯收入2200元。占年人均纯收入的53%,畜牧业已经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2013年全村四畜存栏 4860头(其中牛415头),出栏2918头。(其中出栏牛135头)2010 年布拖县肉牛标准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落户该村,国家投入省级财政资金50万元扶持农户30户135人,引进西门塔尔二杂母牛60头、种公牛2头,饲养本地基础母牛90头户均3头。种植光叶紫花苕优质牧草300亩。该项目年新增肉牛120头,新增产值 30万元,户均收入1万元,人均纯收入0.222万元。该村现有西门塔尔杂交改良牛284头,占该村牛存栏的68%。肉牛产业已经成为该村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2013年12月10日
第五篇:XX年县畜禽改良站工作总结
XX年县畜禽改良站工作总结
XX年,畜禽改良站在县局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鼎力支持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县畜禽新技术推广和饲草饲料工作任务及目标,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不断调整养殖业结构,改善养殖生产环境,对畜牧工作狠抓落实,勤政务实,搞好服务,保障了我县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经过一年的辛勤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工作如下:
一、学习政治理论及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政策宣传。
首先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全站人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和全局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同时积极参与我县的三年大提升活动,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提高对开展大提升活动的重要性认识,并写出心得体会,支持政府工作,为改变XX面貌出力。始终坚持学习畜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同时不断学习业务书籍如:养猪、养鸡、养牛等有关书籍,提高我们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从而适应当前的畜禽改良工作。加强奶牛优良冻精补贴政策的宣传工作,组织广大奶牛场和奶牛新技术推广人员,学习奶牛补贴政策和新技术推广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和业务技能,为做好奶牛良种补贴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加 强宣传力度,发放致广大养牛场户一封信100余份,使他们明白补贴冻精的优惠政策,遵照公开和自愿原则,增加奶牛冻精补贴的透明度,进一步了解补贴的方法和数量。各个奶牛养殖规模场按各自的养殖情况先报计划使用数量,再按采购冻精的公牛站和公牛号申报,然后汇总;对于散养户按中心站提供的名单进行联系宣传,征求预定冻精,做到不遗留一村一户,将奶牛补贴政策贯彻落实到实处,今年共使用优良奶牛补贴冻精2250剂。
二、引进优良畜禽品种,促进我县的改良工作
1、引进优良奶牛补贴冻精2250剂,今年按照市站要求各奶牛养殖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申报优良奶牛补贴冻精需要量,半年共报计划3次,最后再根据省采购情况汇总上报;引进肉牛冻精XX剂,从而为我县的奶牛和肉牛改良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2、引进优良品种蛋鸡50000羽,为提高我县蛋产量打下基础。
3、引进生猪优良种畜,主要是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特别是泰国正大引入曾祖代和祖代公母猪1400余头,为我县生猪养殖带来了春天,改变了我县种畜场空白的局面,为加快我县生猪养殖,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建立新技术推广体系,加快生猪改良,提高饲料利用和生猪瘦肉率,缩短饲养周期,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举草为业,做好青贮工作。
XX年,饲料饲草工作在我局领导的重视和领导下,圆满完成了秸秆青贮18.2万吨,其中全株青贮1100吨。
1、我站要求全体职工认真学习,深刻认识饲料饲草建设的重大意义。要求每一位从事饲料饲草的工作者不但要加强自身业务知识的学习、深刻认识饲料饲草资源的重要性还要更多地对养殖户进行相关的培训指导,以便提高技能,适应饲草饲料的快速发展。
2、将秸秆青贮与畜牧业项目结合起来,促进秸秆青贮工作的发展。今年在县领导重视,各个县直机关包乡禁止秸秆禁烧的基础上,各养殖场、牧业公司把生态畜牧业建设项目同秸秆青贮、秸秆禁烧工作紧紧结合起来,因势利导,互相推进,推动青贮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有利地推动了我县的青贮工作开展。
3、以点带面,做好青贮和饲草加工工作。在秸秆青贮和种草养畜工作中,我们通过示范带动和典型引路,推动了工作的全面开展。新乡市海润苜蓿秸草有限公司是我县草业的龙头,是黄河故道区种植和天然保护项目的实施单位,年生产能力10万吨,主要产品苜蓿草粉、苜蓿颗粒及秸秆草粉,销售国内各大奶牛养殖场,几年来影响和带动了周边地区的一些农户种草养畜和从事秸秆收购加工,促进了畜牧业的经济发展。新乡市裕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是一个以农作物秸秆加工的草业企业,年生产能力为5000?8000吨,生产的秸秆草捆、颗粒及草粉主要销售往上海奶牛集团等国内一些大型畜牧养殖企业,该公司虽然组 建时间短,并在封丘、卫辉等地设立了子公司和农作物秸秆加工场,吸收了许多的农民加入到秸秆经济人的行列,做起了秸秆生意。我县的金地农贸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农作物秸秆产品开发,加工经营一体化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可根据市场需求和秸秆特性确定产品分类,每年可生产物质燃料压块3万吨,青贮和压块饲草3万吨。在秸秆青贮方面,我们围绕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抓青贮,将精力放在XX县综合养殖基地、僧固乡西竹村奶牛养殖小区、新乡市宏坤牧业有限公司、XX县天罡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新乡市津都奶业有限公司、XX县隆昌祥农业有限公司、XX县平民援生奶牛场、XX县鸿源肉牛养殖场的青贮工作上,并通过他们影响和带动全县的青贮工作。
四、强化服务,提高群众技术水平。
为了使广大群众真正掌握秸秆青贮技术,不断提高养畜水平,我们把技术培训作为秸秆养畜的关键措施来抓,并印发XX县畜牧局致广大养殖场朋友的一封信300份,其主要内容是青贮技术,同时畜牧局的技术人员在青贮季节都深入一线,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解决青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消除各种隐患,保证青贮一池,成功一池,确保养殖场万无一失,利益不受损失。
综上所述,XX年畜禽改良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关怀与支持下,经过全体人员的努力,全面完成了各项 任务,并取得诸多宝贵经验。但就整体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现在政府没有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秸秆青贮;
2、青贮原料不足,存在秸秆还田与青贮争原料的现象,个别场到青贮结束没能贮满。
3、青贮机械补贴不到位,群众享受不到优惠政策。
4、农民工工资的提高给秸秆青贮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5、县与县相邻区域存在着相互争草源的现象,秸秆价格不稳,造成一些小的养殖场收草困难。所以广大养殖场热切希望各级政府能够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并落实到位,大力推广秸秆过腹还田,实施秸秆过腹增值,促使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鼓励农户把秸秆送到养殖场搞好青贮,并给一定的报酬,以确保青贮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我县的畜牧业发展。另外由于奶牛补贴冻精的包装问题散养户无法领取预定使用的牛号。
明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和工作水平。对全县的畜禽改良人员和各个养殖场的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更换业务知识,进一步提高业务和实际操作技能,从而适应我县的畜禽改良工作,使改良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对全县改良站点检查验收,使其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从而将改良工作纳入畜牧业的重要行列,是畜禽改良新技术全面开展。
二○一一年十二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