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胃肠炎等病毒性腹泻疫病综合防控方案

时间:2019-05-15 01:3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等病毒性腹泻疫病综合防控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猪传染性胃肠炎等病毒性腹泻疫病综合防控方案》。

第一篇:猪传染性胃肠炎等病毒性腹泻疫病综合防控方案

猪传染性胃肠炎等病毒性腹泻疫病综合防控方案

冬春季是猪病毒性腹泻疫病多发、高发季节,主要临床特征为腹泻、呕吐、脱水,10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高,不同阶段猪群发病程度不一。

一、流行特点

传播方式:主要传染源为病猪,经消化道传播;发病的母猪也可能通过母乳将病毒传播给小猪。

发生日龄: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病,10日龄内的仔猪最易发,死亡率高,而种猪群、成年猪的影响不大。

季节性:每年冬春季节,潮湿多雨季节均属于高发期(11月至次年4月)。

二、临床症状

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发病较急,潜伏期较短,发病后,数日内可蔓延至全群;种猪群或成年猪只表现为呕吐、水样腹泻,及时控制继发感染和补液,很快得到康复;仔猪可表现为突然发病,初期呕吐,继而发生频繁的水样腹泻,粪便呈黄色、白色、灰绿色,喷射状,可持续5—7天,若补液、防继发感染不及时,多以死亡而告终。轮状病毒发病较缓,只侵害仔猪,发病率可能较高而死亡率较低,一般无呕吐现象,腹泻也不如前二者剧烈。

三、病理变化

仔猪肠壁菲薄透明,内容物水样并含有气泡,空肠驰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外观及切面多汁。

四、诊断要点

本病临床上的特征性病变为,腹泻呈水样、喷射状、有呕吐现象,使用各种抗生素无效。猪群传播迅速,大小猪均可感染。剖检仔猪肠壁菲薄,内容物水样并含有气泡,空肠驰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确诊需借助实验室检测。

五、综合防控措施

(一)预防综合防控措施

1、消毒灭源:强化猪场门口的人员和物品的消毒工作,做好入场物品的熏蒸、紫外消毒;强化车辆消毒工作;

2、免疫接种:目前有三种疫苗,即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苗、猪传

染性胃肠炎—猪轮状病毒病二联苗和猪流行性腹泻疫苗,临床使用证明三种疫苗的免疫可有效预防该类疫病的发生。各养殖场(户)需做好后备猪、成年种猪的免疫工作,对于发病严重的养猪场(户),肉猪也应进行疫苗免疫预防,为防免疫空档,最好由专人负责免疫,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免疫程序:9月份生产、后备猪各接种一次;10月至次年4月的怀孕母猪产前45天接种一次,隔15天再加强免疫一次;8月至次年4月的仔猪断奶后一周内接种一次,三周后再加强一次。

3、温湿度控制:一是做好猪舍防寒保温工作,在强降温来临前添加抗应激药,准备好保温设施,满足不同猪群对温度的要求。二是规范温湿度计的使用,确保舍内湿度控制在55-75%,利用喂料或中午温度高时,适当开窗,排除舍内污浊的空气,降低舍内湿度。充分利用生石灰降低地面湿度,使用干粉消毒剂,减少空气湿度。

(二)发病后综合防控措施

1、及时送检:发现疑似症状,立即上报,并尽快采集粪样,送实验室确诊。

2、切断传播途径:发病猪舍人员相对隔离;病猪粪便用生石灰铺洒消毒,拌匀5分钟后铲走;每周2-3次带猪消毒,舍内过道、门口、舍外交叉路口用生石灰铺洒。

3、治疗措施

(1)注射抗生素:注射新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防止继发感染。(2)进行补液:严重脱水的患猪,需静脉滴注5%葡萄糖生理盐水、5%碳酸氢钠和维生素C,防止酸中毒。

(3)返饲:取500g新鲜水样粪便,加水30公斤,搅拌后用纱布过滤。然后加入160万单位青霉素6瓶、100万单位链霉素4瓶搅匀,室温静置1小时,待喂料时用喷枪喷在饲料上,500ml/头。1次制作的量可返饲约30-40头猪。返饲后用新霉素或庆大霉素(1000ppm)饮水保健两天,防止继发。

(4)限制喂料:对发病母猪、育肥猪实施限制饲喂。(5)做好防寒保温措施。

(6)基本康复后,用微生态制剂饮水或拌料5天,调理胃肠道。

安福县畜牧兽医局

第二篇:仔猪病毒性腹泻防控

仔猪病毒性腹泻病防控知识

去冬今春,我省部分地区出现仔猪腹泻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情况,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严防我县仔猪腹泻疫情的暴发流行,保障我县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在此提醒广大养殖户注意防护。

一、病原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可能是去冬今春仔猪腹泻疫情的主要病原,也存在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两种或三种病原混合感染致病可能。

二、流行病学与主要发病特征

冬春季是仔猪腹泻疫情的高发季节,我县主要集中在1-4月份,传播迅速、病程较短,哺乳和断奶仔猪易感。发病仔猪表现出呕吐、腹泻、精神萎靡、被毛粗乱、肛门松弛、持续排黄绿色水样或蛋花样稀便等症状,脱水消瘦迅速,体温可达39℃以上,于1周内衰竭、死亡,仔猪死亡率50%以上,哺乳仔猪可达100%,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效果总体较差。病死仔猪剖检肠壁变薄,胃肠道粘膜充血、出血,淋巴结肿胀,其他未发现特征性病变。母猪、种公猪和育肥猪腹泻多为一过性感染,症状较轻。

三、防控措施

1、强化疫苗免疫。可在母猪产前4周左右注射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二联或三联疫苗。同时做好猪伪狂犬、仔猪C型产气荚膜梭菌病、大肠杆菌病、仔猪副伤寒等疫病的免疫工作。

2、加强饲养管理。加强猪舍冬季保暖,合理饲养密度,合理搭配仔猪断奶前后饲料,防止仔猪发生消化不良或饲料霉变而引起腹泻。

3、完善生物安全控制措施。要加强种猪引进和仔猪调运的监督管理,提倡自繁自养,确需引种的要保证仔猪来源健康,严格隔离、淘汰和有效处理发病仔猪。要严格落实消毒及无害化处理病死猪措施,做好场内人员净化工作,严禁场外人员进入猪舍,加强对人员出入口、污水排出口、物料进出口等关键地点管理。加强车辆进出管理,杜绝传染源,减少传播途径。

4、加强防疫巡查。一旦发现仔猪腹泻流行,要及时和当地畜牧兽医部门联系,积极配合做好疫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及时采样送检。

第三篇:猪流行性腹泻的特点与防控

猪流行性腹泻的特点与防控

(一)猪流行性腹泻的特点

1.病原。病原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流行性腹泻又称为流行性病毒性腹泻,是与猪传染性胃肠炎不同的病原体,该病毒可引起猪的肠道感染,导致猪只呕吐、腹泻及脱水。

2.流行特点。猪流行性腹泻主要发生在冬未春初寒冷季节,以11月份至翌年3月份发生较多,近年来,规模化猪场,夏季也常出现该病,各阶段猪在短时间内同时发生腹泻,流行传播速度较猪传染性胃肠炎稍有缓和,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随猪年龄的增长而下降,1~5日龄的哺乳仔猪感染率最高,症状严重,病死率也最高,几乎100%,断奶猪、育肥猪、种猪症状轻微,病死率较低或无病死者。该病传播迅速,猪只密集的猪场,常数日可波及全群。

3.临床症状。潜伏期5~8天,主要症状为水样腹泻,或者腹泻期间有呕吐,呕吐多发生于吃食和吃奶后。症状的轻重随年龄的大小而有差异,年龄越小,症状越重。1周龄内新生仔猪发生腹泻后3~5天呈现严重脱水而死亡,死亡率可达50%,最高的死亡率达100%。病猪体温正常或稍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断奶猪、种公猪、母猪常出现精神萎顿、厌食和持续腹泻,并逐渐恢复正常。有部分猪恢复后生长不良。育肥猪感染同群后都发生腹泻,1周后康复,死亡率1%~3%,成年猪症状较轻,有的仅表现呕吐,重者水样腹泻,3~4天可自愈。

4.病理变化。眼观变化仅限于小肠,小肠扩张,内充满黄色液体,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小肠绒毛缩短。组织学变化见空肠段上皮细胞的空泡形成和表皮脱落,肠绒毛显著萎缩。

5.诊断。根据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临床症状,可以作出初步诊断。若要确诊,采用实验室检查。取病死猪的肠黏膜上皮细胞洗脱物制成涂片,用猪流行性腹泻荧光抗体直接法染色。病猪可采集粪便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二)猪流行性腹泻的预防

1.抓好生物安全工作,杜绝外来病原传入。该病极容易传入猪场,猪场应坚持自繁自养。如需引种,应避免从疫区或发病猪场引进,并对引进的猪只严格检疫及隔离观察1个月左右,确认无该病后,方可混群,猪场采用封闭式生产,严防闲杂人员及车辆进入猪场内,并做好猪场的消毒、灭鼠、灭蚊、灭蝇、杀虫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

2.做好猪群的免疫接种,提高猪只的抗病能力。母猪于产前45天及15天左右各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4毫升/头,可使初生仔猪

通过吃母乳获得母源抗体,有效防止该病发生,对曾发生过猪流行性腹泻的猪场,还应在冬春寒冷季节及夏季对保育仔猪进行免疫接种,用量为每头2毫升。

3.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对预防该病有好处。猪群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产房应重视保温方面工作,特别是寒冷的冬季和昼夜温差较大的春季,对仔猪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并保持猪舍通风换气、干燥、卫生的舒适的环境,尽早让初生仔猪吃足初乳,5~7天龄开始训练仔猪采食仔猪教槽料,以便仔猪断奶后能正常采食,并确保猪群各阶段的饲料营养均衡合理、无霉变。

4.做好猪群的药物保健,可减少患该病的几率。母猪保健:母猪在产前7天及产后7天,每吨饲料添加利高-44(主要成分: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壮观霉素)1000~2000克,进行混饲。

仔猪保健:仔猪1~3日龄肌注富来血1~2毫升/头;5天龄灌服百球清(主要成分:托曲珠利)1毫升/头;7~10天龄肌注易速达(主要成分:头孢噻呋)0.2毫升/头,断奶当天或1周内肌注瑞可新(主要成分:泰拉霉素)0.2~0.3毫升/头。

其他猪群保健:每月加药1周或转群前后1周添加2%纽弗罗(主要成分:氟甲砜霉素)1500克+泰乐菌素250克/吨饲料,进行混饲。

(三)猪流行性腹泻的治疗

哺乳仔猪发病时死亡率较高,应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死亡。

1.紧急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弱毒苗,后海穴注射。母猪于产前30天接种,免疫期为6个月,仔猪、育肥猪全部接种,公母猪2~4毫升/头,哺乳和保育仔猪1毫升/头,生长育成猪2毫升/头,对未发病的1~2龄仔猪注射0.5毫升/头,接种部位为后海穴。

2.饮水中加入补液盐,以防仔猪脱水衰竭。对患病仔猪,灌服强普生拓,1天2次,每千克体重1毫升,连用3天,有一定效果。

3.当哺乳母猪发病时,厌食无乳,可用人工乳+补液盐灌喂仔猪,7~8次/天,或将其仔猪寄养于另1头未发病的母猪代哺,仔猪寄养前必须用温和消毒水清洗并擦干净后方可代哺。

4.产房必须做好保温工作,为仔猪提供暖和、舒适、干燥、卫生、无贼风的理想环境。

哺乳母猪及仔猪一同患病的,选用猪干扰素肌注,可按使用说明或实况用,效果较好。

5.发病时应立即封锁发病猪场和猪舍,隔离病猪,对猪舍内外环境及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

6.在饮水中添加补液盐,饲料加入盐酸多西环素200克/吨,进行混饲,可缓解病情。

7.病猪尽量减少喂饲料,肌注长效抗生素,如得米先0.1毫升/千克,防继发感染,以减少死亡损失。

育成猪及种猪一般不用治疗,加强饲管,减少喂料或不喂,饮水中加入补液盐,同时注意卫生和消毒工作,1周后可自行康复。

第四篇: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郭海荣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

近几年,泰国、韩国、日本等国家也报道发生了严重的病毒性腹泻,即使是美国这样拥有先进管理水平和先进技术水平的国家也难逃腹泻的灾难,而腹泻的矛头均指向PEDV。

该疫情(PEDV)也已蔓延到墨西哥和加拿大,英国猪业发出了PEDV红色警报,从饲料原料(血浆蛋白粉SDPP、代乳品、牛奶混合产品等)、猪只流动等各方面进行严格控制。

目前,中国每年因腹泻造成的损失达几十亿元。虽然腹泻只是一种症状,引起腹泻的原因有30多种(据哈兽研冯力研究员的研究数据,非传染性因素多于11种,传染性因素多于22种),但就目前检测的情况而言,PEDV仍是主要病因,不过混合感染也非常严重!

鉴于PEDV造成的严重损失,很多猪场尝试了各种方法进行防治,可结果都不甚理想,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呢?

防治PEDV常用的方法有:免疫合法T-P二联灭活苗、免疫非法活苗、返饲、自家苗等。免疫非法活苗:临床使用效果不甚理想,且随意使用非法的伪劣疫苗,可能导致猪群存在免疫紊乱,从而使得易感猪群的全方位免疫缺损。同时,非法疫苗没有批文,也没有任何生产厂家信息,因此,疫苗质量无从保证,如果非法疫苗中间还有其它活毒,那就“等于人工散毒”,病毒在生物体内可能会返强,甚至引起疾病暴发,危害生物安全。非法疫苗导致猪群存在免疫紊乱,从而使得易感猪群的全方位免疫缺损,这很可能是当前仔猪腹泻顽固不化的主因。

反饲:只能是发生疫情时的紧急处理措施。返饲的操作难度大,易失败,即使成功,可以解决短期的腹泻问题,但也可能导致很多猪场腹泻连绵不绝或反复发生,发病期明显延长,甚至引火烧身,导致伪狂犬、蓝耳等病原野毒感染增加,给猪场带来长期的隐患。

自家苗:理论上应该有效,但存在外源病原体污染、制造环境不符合要求、制造过程不规范、中间检测不严格、副反应严重、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从而造成应用效果好坏不一。

综上,PEDV的防控应该也只能是通过进行合法疫苗的免疫,从而让猪群可以预防和抵抗疾病。

但也有很多猪场反映,合法T-P二联灭活苗的效果也不理想,那又是为什么呢?

1、毒株存在一定的变异已是大家公认的;

2、外围环境的感染压力越来越大也是不争的事实;

3、场内生物安全、饲养管理工作不到位;

4、各种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

5、混合感染的增加;

6、疫苗本身的原因,灭活苗抗原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免疫效果;

7、疫苗的使用不合理: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方法不合理、免疫剂量不合理。

清楚了以上问题的存在,我们对如何正确使用我们的合法T-P二联灭活苗也就有了清晰的认识,不光要选有质量保证的疫苗,同时要加强免疫次数,以促使机体突破各种干扰,从而产生高水平的保护抗体:

1、使用质量有保证的疫苗,成都天邦利力佳,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对于PEDV灭活疫苗,国家标准要求PED的病毒含量不低于107.0TCID50/ml,但实际生产中PEDV非常难培养,成都天邦采用新的培养工艺可达108.5TCID50/ml以上,抗原含量在国家标准上提高了30倍;

2、合理使用:后海穴注射,母猪两次基础免疫(间隔一个月)后,常年跟胎,产前40天和20天,各免疫一次,4ml/次;公猪每年8月、9月免疫两次,4ml/次;后备母猪配种前间隔3-4周免疫两次,4ml/次;仔猪断奶前后免疫一次,1ml/次。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海南农垦、汉世伟森茸猪场、安徽大自然使用我司利力佳的成功案例。

海南农垦总经理王建新关于腹泻苗使用方法的意见:

腹泻苗的使用一定要讲求科学的方法,要坚持对母猪做二至三次的基础免疫,每次4毫升,产前跟胎做两次免疫,每次4毫升,这样免疫后大概两年时间,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控制腹泻并大大降低仔猪死亡率。

汉世伟上海森茸猪场:

常年产前45天和30天跟胎,4ml/次,虽然不能保证猪场不发病,但是注射以后会大大降低仔猪的死亡率。

安徽大自然猪场:

近两三年一直每年8月和9月两次基础免疫,同时常年跟胎,初产猪(配种前间隔3周免疫两次)产前跟胎两次,40天和20天各一次,经产猪产前30天跟胎一次,均是4ml/次。免疫效果非常理想,虽有发病,发病比例也非常低,辅以早期断奶等措施,3-5天便全场恢复正常了。

郭海荣 成都天邦

附1:

附2:

关于猪流行性腹泻(PED)的预防

2014-08-22 汉世伟猪业 天邦股份近年来,猪流行性腹泻(PED)给养猪生产造成了极大损失,并且成为产房仔猪的头号杀手。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期间,上海地区本人熟悉的很多猪场,都感染了此病,对产房0-10日龄仔猪几乎造成100%死亡。很多人对此病防治束手无策,更有甚者传言注射疫苗也徒劳,那么,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到底有没有用?

下面就我场的具体做法和防控体会做一归纳总结:

1、疫苗防控效果

我场是汉世伟猪业有限公司上海森茸猪场。猪场存栏母猪1700头,一直采用母猪产前45和30天后海穴注射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简称T-P二联苗)、肌肉注射大肠杆菌苗。

2013年春节也发生了腹泻,经实验室诊断为PED,当时产房仔猪症状很轻微,主要集中在保育和育肥,10-15天疫情就过去了,损失很小。因此可以推断,母源抗体对仔猪的保护很重要。2013年总产活仔数42563,平均窝产活仔数10.28头,断奶前死亡率7%。

2014年截止目前没有发生过PED,只有极少部分小猪出现黄白痢现象,均在使用普通抗生素后很快康复,断奶前死亡率为5%。因此,个人认为注射T-P二联疫苗很有必要,虽然不能保证猪场不发病,但是注射以后会大大降低仔猪的死亡率。

2、疫苗防疫效果不好的原因

为什么有的场注射了疫苗没有效果呢?这里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选准疫苗。我们使用成都天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商品名利力佳,是国家正式批准生产的产品【兽药生字(2013)220011043】,其病毒含量均不低于107.0TCID50/ml。市场上也有一些可能不是经国家正式批准的产品,因而其质量无法保障。二是注射部位。一些猪场为了省事,而选择肌肉注射,但T-P二联疫苗厂家推荐的注射部位是后海穴(即尾根与肛门中间的凹陷的小窝部位)。在这个部位注射需要一定的技术,注射不好,免疫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三是对母猪的免疫时间和次数。多数猪场还保持着每年秋季开始防疫的习惯。然而,给猪注射一次和两次的效果无疑是有区别的。我们的做法是常年坚持免疫。即首次使用时全群普免两次,之后,母猪在产前7周和4周再做两次防疫。四是做好后备母猪的免疫。后备猪在进入配种群前做好两次基础免疫,妊娠后再按照生产母猪的程序在产前注射两次,使仔猪获得足量的母源抗体来达到保护。

3、做好综合防控措施

注射疫苗是必要的环节,但是生物安全也是重中之重,严格控制病毒传入猪场,尤其要注意几个环节:

(1)卖猪环节。外来车辆在场外一定要经1:200卫可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装猪台,卖猪的员工和买猪的车辆要隔离开,避免交叉污染。很多猪场由于装猪台设计不合理很难做到,这是致命的缺陷。

(2)死猪处理环节。猪场有病死猪是在所难免的,但如何处理却很重要。上海市统一收集死猪,然后统一焚烧。本厂采取的措施是,让其一周来一次,每次空车过来,本厂门卫负责消毒后,然后装死猪;车子走后,车子走过的地面和死猪间用卫可严格消毒。

(3)员工进出环节。洗澡间要严格区分脏区和净区,生产区的衣物和生活区衣物要严格区分,上下班进出要严格洗澡。

(4)进饲料环节。与拉饲料的车主签订不拉任何猪、装饲料前保证车辆清洁干燥的保证协议,饲料车进场前进行严格消毒。

以上是我场对于预防PED的一些做法与认识。由于周围环境存在着疫病感染的风险,而且疫病很难清除,我们要做的是,一方面要控制好猪场内外环境,想一切办法降低感染的风险;另一方面要提高猪群本身的抵抗力,尽可能把发病的损失降到最低。汉世伟猪业 贾国慧

第五篇:规模化养殖场疫病综合防控技术

规模化养殖场疫病综合防控技术

什么是“规模化养殖场”?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是指经当地农业、工商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具有法人资格的养猪、奶牛、蛋鸡、肉鸡的养殖场。具有一定的规模,指标是猪出栏大于或等于500口;奶牛存栏大于或等于100头;肉牛出栏大于或等于200头;胥鸡存栏大于或等于20000羽;肉鸡出栏大于或等于50000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规模化的标准是什么?

国家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畜禽养殖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需要恢复为原用途的,由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土地使用权人负责恢复。在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范围内需要兴建永久性建(构)筑物,涉及农用地转用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办理。如何对规模化养殖场进行环境控制?

近20多年来,我国养殖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可喜的业绩,肉、蛋、禽总产量连续保持世界第一,对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调整人们膳食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畜产公害”,畜禽粪便、养殖污水任意堆弃、排放现象普遍存在,养殖场集中地区环境恶化,间接地对水源、土壤空气等产生污染。按粪便排泄量计算,1头猪的排粪量相当于2个人的排粪量,而按BOD5(生化需氧量)的排泄量计,则1头猪相当于13个人。按我国1999年养猪5.2亿头计,其粪便排泄量和BOD5 排泄量分别相当于10.4亿人和67.6亿人;1只鸡的粪便排泄量和BOD5排泄量分别相当于0.1人和0.68人的排粪量,按我国1999年养鸡30亿只计算,其粪便排泄量和BOD5排泄量分别相当于3亿人和20.4亿人的排粪量。再加上鸭、鹅、牛等其它家畜家禽的排泄物,其数量之巨可想而知。如今对畜禽排泄物的处理已成为集约化养殖业的负担,对养殖场环境的控制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1、养殖场的区域集中化,加大了对地区环境的压力

由于“菜蓝子”工程的实施和养殖业的逐步集约化、工业化,再加上目前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畜牧致富工程”的实施,畜禽养殖逐步在城郊及工矿地区集中。统计表明,2004年云南省共有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即百头牛、千头猪、万羽鸡以上规模)700多家,其中奶牛饲养量4.56万头,生猪年末存栏168.6万头,全年上市435万头;家禽年末存栏8793万羽,全年上市10651万羽。

据估算,全省畜禽废弃物(养殖污物)年排泄量相当于1600万人之多,若按BOD5估算,全省畜禽的BOD5排泄量相当于1800万人的排泄量规模。再加上畜禽粪便作为农业肥料的比例大幅下降,大量的粪污产生及未经无害化处理就随时随地排放、堆弃,畜禽粪污对环境的污染逐年加大,对城镇、工矿及其自身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未处理的畜禽粪污中大量的氮、磷、矿物元素及其产生的氨、硫化氢等恶臭气体,严重地恶化了空气、水体及土壤的质量,破坏了生态平衡,对其中生存的生物体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环保部门已经发现,由于相应的环保设施不完备,养殖业产生的污染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环境污染源。加之大部分养殖从业人员环保意识薄弱,国家依法治理力度不够,养殖污染有大行其道,无人问津之势,虽然近期相关部门已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及治理养殖污染的措施,但落实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效果依然不明显,养殖场及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2、养殖场对环境的危害性

养殖场环境控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控制养殖场环境免受外界的影响和污染;二是防止养殖场对自身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和污染。本文针对后者作一浅析。养殖场对环境的污染包括养殖场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病原微生物、噪声、未被动物消化吸收的有机物、矿物质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养殖粪污

处理不当,对大气、水体、土壤造成的污染。养殖粪污包括畜禽粪便、废弃的垫草垫料、生产及生活污水等。

2.1养殖场对大气的污染

养殖场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病原微生物等排入大气后,可随大气扩散和传播。当这些物质的排出量超过大气环境的承受力(自净能力)时,将对人和动物造成危害。据测,一个年出栏10万头的猪场,每小时可向大气排出近148千克氨气(NH3)、13.5千克硫化氢(H2S)、24千克粉尘和14亿个菌体,这些物质的污染半径可达5公里,而尘埃和病微生物可随风传播30公里以上。

2.2养殖场对水体的污染

养殖场对水体的污染主要为有机物污染、微生物污染、有毒有害物污染。有机物污染主要是养殖场粪污中含有的碳氢化合物、含氮、含磷有机物和未被消化的营养物质排放进入自然水体后,可使水体固体悬浮物(SS)、化学耗氧量(CODcr)、生化需氧量(BOD5)升高。当超量的有机物进入水体后,超过其通过稀释、沉淀、吸附、分解、降解等作用的自净能力时,水质便会恶化。有机物被水中的微生物降解,为水生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水生生物(主要是藻类)大量孳生,产生一些毒素并消耗水中大量的溶氧(DO),最后溶氧耗尽,水中生物大量死亡。此时因缺氧,水中的有机物(包括水生生物尸体)降解转为厌氧腐解,使水变黑变臭,水体“富营养化”,这种水体很难再净化和恢复生机。

微生物污染主要是养殖场粪污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它们随粪进入水体后,以水为媒介进行传播和扩散,造成某些疫病的传播和扩散,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并带来经济损失。据报,南方某市三个村的猪场附近河水分析表明,每升水中细菌总数高达11.5~70万。有毒有害物污染主要是指饲料中的抗生素、违禁药物、矿物质及猪场用的消毒剂等随粪污排入水体后对其造成的污染。

2.3养殖场对土壤的污染

养殖场粪污不经无害化处理直接进(施)入土壤,粪污中的有机物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一部分被植物利用;一部分被微生物降解为二氧化碳(CO2)和水(H2O),使土壤得到净化或改良。如粪污进(施)入量超过了土壤的承受力(土壤自净能力),便会出现不完全降解或厌氧腐解,产生恶臭物质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引起土壤成分和性状发生改变,破坏了土壤的基本功能。另外,粪污中的一些高浓度物质(如:铜、锌、铁、微生物等)会随同粪污一同进入土壤,引起土壤中相应的物质含量异常之高(营养富集),不仅对土壤本身结构造成破坏或改变,而且还会影响生活于其上的人和动物的健康。

3、养殖场环境控制措施

养殖场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因为养殖粪污大量的无序排放和处理利用不当造成的。运用开源节流之思想,一方面尽量减少养殖粪污的排出(产生)量,另一方面积极负责地对养殖粪污进行

无害化处理利用,是有效控制养殖污染的主要途径。现今,有许多学者、专家、养殖厂家从动物营养、饲养管理、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3.1降低或减少养殖污物排出量的措施

降低或减少养殖污物排出量主要是采用有效的营养措施,在不影响动物生长和养殖效益的前提下,一方面通过添加高效添加剂或饲喂消化利用率高的原料,合理降低畜禽饲料中营养物质含量,通过减少营养物质的排泄量,来减少养殖污物的排出量;另一方面通过添加促进畜禽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添加剂,提高畜禽对饲料(粮)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沉积率),来减少养殖污物的排出量。降低或减少养殖污物排出量是解决养殖污染的根本出路。

3.1.1平衡氨基酸法

通过平衡日粮中的氨基酸可减少畜禽排泄物中氮等的含量,氮是排泄物中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元素之一。排泄物中氮一般占干物质的2.0%~6.0%(其中33%在粪便中,67%在尿中)。畜禽主要通过日粮摄入蛋白质(蛋白质平均含氮16%)态等氮元素,经过消化吸收,被动物机体沉积利用约35%,其余约65%排出体外。猪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排泄率和沉积率不同。

猪摄入的氮平均约65%排出了体外。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率与其氨基酸组成有关,普遍认为蛋白质

营养就是氨基酸营养,要提高饲料中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率,就必须改善饲料的氨基酸组成。研究表明,通过在畜禽饲料中添加某些氨基酸,在不影响动物生长和养殖效益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进而减少排泄物中氮的含量。chung等(1991)研究表明,应用理想蛋白(氨基酸)概念配制的猪日粮,氮的排泄量可减少30%,同时也能减轻养殖场空气中氨的浓度和臭味。han等(1995)通过试验总结,仔猪饲料加0.1%~0.2%赖氨酸,可降低饲料蛋白2个百分点,减少氮和磷的排泄量为20.90%和17.71%。他在总结了鸡、猪饲料中加赖氨酸的结果,一般情况下,添加赖氨酸能促进肉鸡生长,也能降低氮排泄量。肉鸡(3~6周)16%粗蛋白饲料中添加0.2%赖氨酸与18%蛋白质饲料其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相似,但降低氮和干物质排泄量分别为15.40%和7.92%。cho等(1995)报道,蛋白质20%的肉鸡料中各添加赖氨酸和蛋氨酸0.1%,结果与23%蛋白质对照组生长效果相似,但减少干物质、氮、磷排泄量分别为9.69%、22.09%和12.46%。lenis和jongbioed(1991)报道,猪日粮蛋白质水平若降低1%,排尿量减少11%。orock等(1997)试验中,降低日粮4%的蛋白质,补足四种必需氨基酸,可降低猪舍69%的氨气。类似研究较多这里不再一一叙述。总之,通过平衡氨基酸,降低日粮蛋白质含量,可不同程度地减少排泄物中氮及其它物质含量,降低后续处理畜禽排泄物(养殖污物)的费用和难度,减轻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

3.1.2添加酶制剂法

酶制剂是一种高效生物催化剂,是动物机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必不可少的专用的催化剂。在饲料中添加某些酶制剂不仅能促进动物消化吸收相应营养物质,同时也能帮助其消化吸收饲料中平时不能(或不易)被动物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进而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减少排泄物中某些元素或营养物质(有机物)的含量,降低排泄物的环境污染性。komegay(1996)报道,添加200~100ou的植酸酶,可使排泄的磷减少25%~50%。他认为,在一头生长育肥猪(体重18~100千克,消耗317千克饲料)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后,磷排泄量由15千克降为0.11千克。cho等(1995)向肉鸡饲料中添加0.1%八宝威复合酶,结果干物质、氮、磷的排泄量分别降低17%~18%、24%~28%和12%~27%。simons等(1990)报道,由于添加植酸酶使玉米—豆饼为主的肉鸡配合饲料中约33%不能利用的磷变为可利用磷,因此可降低磷排泄量17%~42%。尽管普遍推广应用酶制剂还有一定难度,但其在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排泄物方面有其独特的功效,不失为养殖场(尤其是大型养殖场)控制养殖场环境和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

3.1.3添加其它添加剂

为了降低畜禽对摄入营养物质的排泄量,许多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市场上也相继出现了一些高效的添加剂。用有机螯合态微量元素添加剂代替无机微量元素添加剂,能有效降低排泄物

中矿物元素含量。研究表明,青年猪料中加100ppm水平的赖氨酸铜(一种有机铜)与加250ppm硫酸铜形式的铜的饲喂效果相似,但前者排泄物中铜含量显著下降。kim等人(1995)在肉鸡饲料中添加400ug/kg甲基吡啶铬,能降低干物质和氮排泄量分别为5.39%和1.57%。在产蛋鸡饲料中添加400ug/kg甲基吡啶铬,减少干物质和氮排泄量分别为15%和32%。

当然,通过合理降低日粮营养物质浓度、选用高效易消化吸收的饲料或原料、减少或禁止使用有害添加物、采用合理的清粪工艺、加强饲养管理、采用多阶段式饲养、减少饲料浪费等都能有效降低营养物质的排泄或粪污中有毒有害物的含量,减轻养殖污物对环境的压力,同时也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3.2养殖污物合理处理利用措施

本着“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对畜禽污物进行合理处理利用,是将畜禽污物变废为宝和减轻养殖场对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养殖粪污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矿物元素、腐殖物质、水及其它营养物质,经无害化处理杀灭其中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其卵等后,施入农田可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用以饲喂畜禽可节约饲料,降低养殖开支,提高养殖效益。分离出的污水净化后可再用于冲洗畜舍,节约养殖用水。总之,对养殖污物进行合理处理利用,使其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对促进农牧结合、维持生态平衡、实现物质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3.2.1堆肥法:是一种好氧发酵处理粪便的方法。微生物分解粪便中的有机物并产生高温,杀死其中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其卵等,腐熟的粪便中大分子有机物被降解为易被植物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变成高效有机肥料,主要包括自然堆肥法和现代堆积法。

3.2.2杀菌处理后饲喂

禽粪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据测,干粪中含粗蛋白质15%~30%粗纤维10%~16%,总氨基酸8%~10%,其中赖氨酸达0.9%、蛋氨酸0.23%、胱氨酸0.2%,磷3.0%、钾1.7%,还有铁、铜、锌、镁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B2、维生素B12、胆碱等多种维生素。因此对禽粪进行去杂、杀菌、干燥等处理后,可作质优价廉的饲料加工处理方法大致有干燥处理、化学处理、发酵处理、青贮、热喷处理、膨化处理等,当然畜禽粪便的处理还有其它一些经济方便的方法。如适量的用作农田底肥,一来可提高田地肥力,二来也能解除其对环境的污染和处理之劳。

3.2.3养殖污水处理和利用

前面主要讲述了对固态养殖污物的处理和利用,本节主要讲述对养殖污水(液态)的处理和利用。虽然对养殖污物的处理都很必要,但相对于前者来讲对养殖污水的处理具有更为现实、更为迫切的意义。一来是因为养殖污水排放量大,二是因为人们对养殖污水的污染危害认识更为不足、重视不够。污水处理可分为物理、化学、生物处理方法三大类,其中化学处理法因需要化学

药剂,费用较高,存在二次污染问题,需有专门的处理技术人员,小型养殖场一般不适合采用。

3.2.3.1物理处理法

物理处理法一般为养殖污物处理的第一道工序。包括过滤、沉淀、固液分离等,主要去除养殖污物中的不溶性或机械杂质。

3.2.3.2生物处理法

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使不稳定的复杂有机物降解为简单的无机物或合成微生物体,达到处理污水、保护环境的目的。按照微生物类型生物处理法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前者是使一部分有机物转变为微生物体,另一部分被分解为CO2、H2o、NO3-、SO42-、PO43-等的盐;后者除生成细胞体外,还生成CO2、CH4、H2S等(即沼气)。由于BOD5反映了污水中可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质量。故可以用BOD5与CODcr的比值(%)来判定污水生物处理的可行性。该值>45%时可行性好;>30%时尚可;<30%时较差;<25%时不宜进行生物处理。一般情况下,猪场污水该比值均在45%左右,为生物处理可行性好的污水。根据处理工艺及条件,污水生物处理法分为自然生物处理法和工厂化生物处理法二种。

3.2.3.3化学处理法

化学处理法是在污水中加入化学药剂,将污水中的溶解物质、胶体物体和悬浮物质沉淀除去,实现污水净化的方法。因本方法的不足所限,一般不用作污水处理的预处理。

4、养殖场环境控制的建议

4.1大力推广高效环保型添加剂,如有机微量元素的应用。

4.2提升畜牧业的科技含量,采取更为科学的饲料配制技术和饲养管理技术。

4.3不断健全环保法律、法规,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贯彻和执行力度。

4.4提高畜牧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增强环保的紧迫感和责任心。

4.5加强宏观调控,防止盲目上马、重复建设。

4.6加强行业自律性和行业法规建设,对只顾(能)养殖赚钱而不(没能力)采取措施保护环境的单位应坚决予以治理。

下载猪传染性胃肠炎等病毒性腹泻疫病综合防控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猪传染性胃肠炎等病毒性腹泻疫病综合防控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仔猪腹泻的病因及综合防控措施

    仔猪腹泻的病因及综合防控措施 摘 要:该文分析了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注意改善日粮品质,加强饲养管理,制订科学免疫程序等。关键词:仔猪;腹泻;防治......

    种鸡场疫病净化综合防控措施

    种鸡场疫病净化综合防控措施 完善和健全净化综合防控措施,是种鸡场疫病净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净化工作、达到净化目标、维持净化效果的有效手段。为实现净化目的和维持净化效......

    金凤区结合秋季动物疫病防控加强猪流感疫病预防

    金凤区结合秋季动物疫病防控加强猪流感疫病预防 金凤区农牧水务局结合秋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猪流感疫病预防工作。一是加强养猪场疫病防控工作,指导养猪......

    街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方案

    XX街道办事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方案为做好2019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确保本年内XX街道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安全事件,依据《中华人民共......

    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

    大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建议书目录第一章:项目建设概述…………………………………11.1项目概况……………………………………………11.2项目建设实施依据………......

    某市2011年布鲁氏菌病等8种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总结

    某市2012年布鲁氏菌病等8种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总结2011年我市的畜牧兽医工作在市政府、市农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省农村会议精神,以发展高效、优质、......

    规模猪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前言 本标准由安徽省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规模猪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规......

    区防控野猪危害综合试点方案

    XX区防控野猪危害综合试点方案近年来,我区自然生态环境持续明显改善,常见野生动物数量大幅回升,自2020年以来,多次接到辖区XX镇、XX乡、XX镇、XX镇等地群众报告野猪进入菜地、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