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浅析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浅析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黄永青(陕西榆林林业学校 陕西 榆林 719000)
摘要:
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高低决定其生存之道,因此培养中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培养中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就是职业教育工作者首当其冲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综合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 持续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讲话,使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感受到了举国上下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但同时也面临很大压力。从各种渠道得到的反馈信息,虽然中职学校学生的推荐就业率相对较高,但由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普遍较差,错失优质单位和岗位的情况屡见不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中职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就值得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深思。
人的职业活动能力可以划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一般是指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等与职业相关的基础能力,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如果在具备一般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又能掌握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将使职业活动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对促使职业活动顺利进行及职业发展非常重要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称为“综合职业能力”。它不只是指与学生所从事的某一特定职业有密切关系的综合能力,还包括适合各类职业的综合能力。其中,方法能力包含了独立思考、分析判断与决策、获取与利用信息、创新和独立制定计划的能力等。社会能力则包含了组织协调、人际沟通、语言与书面表达、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意识等。“综合职业能力”能使学生积极应对变化多端的社会环境,不断获得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这对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虽然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总体保持在较好水平,但根据近几年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方面的评价较低,认为现在学生普遍缺乏这种能力,这就制约了学生在职业道路上的持续发展。以上现状的形成,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2.1学生方面的原因
目前进入中等职校的学生中有相当部分学习基础薄弱,本身并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生的标准,他们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然而现状是学生中学习态度不端正、懒思进取的人占相当比例。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反感情绪,消极抵触、每天敷衍应付,甚至有
人破罐破摔,自己不学还扰乱课堂秩序,导致部分想学想进步的学生在这样的氛围里非常容易灰心、迷失自我而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面对这样的学生,让教师们都有些束手无策,而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更是谈何容易。
2.2学校方面的原因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也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自身的活力。但仍有相当部分的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还停留在原有教学模式上,习惯于传统的学科教学,不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变通。致使出现了学生不愿听,教师无法上课的被动局面。加之学校缺乏专业师资和专业训练的设施设备,有些课程只限于一种纸上谈兵,学生更加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些都限制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及制约了中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3.1以满足市场需求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起点
众所周知,中职学校的生源基础普遍较差,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特点,头脑灵活,好奇心强,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市场需求,把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就业时具有更强的适应力和竞争力。对此,学校应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与企业实习并行,以岗位所需的工作能力为本,重视实践教学;同时应邀请企业参与学校培养学生的全过程,实行广泛的校企合作,使学校学习与企业实习交替进行。这样,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市场为出发点,并围绕职业活动组织教学、开发课程、实施考核,使学生不仅掌握职业技能,而且促使他们其他各项职业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3.2强化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环节。在实训教学上,应尽可能结合岗位工作的过程与要求进行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努力为学生创设职业情境以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基础文化素质(包括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探索能力等)的培养,又要加强专业技术素质的培养。要注意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危机感、责任感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更要注意从理论向实践倾斜,加强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理论课的讲授应为“够用”为度,同时要适当拓宽专业适应范围,让学生有更大的职业选择余地。
3.3开展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力保证
社会实践应以培养学生社会综合素质为目标。学校除了应尽可能地提供各类仿真实验实习场所外,还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各种与工作环境实际接触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
悟职业要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在学生入学之初,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让学生初步认识企业、了解专业;其次,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寒暑假让学生到企业进行认识性、实务性的见习或实习,让学生逐步熟悉企业的管理要求,并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再次,学校可采用招聘会等形式,通过与用人单位面对面接触,让学生明确自身存在的差距,为学习增添动力;最后,利用毕业实习机会,让学生全面接触企业,在适应单位管理要求的同时,锻炼和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在校园里也可以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和公益劳动。通过这些方式,既可以开阔学生眼界,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又能使学生认识岗位环境、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等在学校里无法接触的东西,从而锻炼他们的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等综合能力。
总之,中职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低是中职生就业的关键所在。因此,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孙忱谦.改革中等职校文化基础课教学的若干措施[J].成才与就业杂志社,2008,9.[2]刘宏.职业能力与职教课程改革[J].成才与就业杂志社,2008,10.
第二篇:浅析中职生职业能力培养
浅析中职生职业能力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企业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企业更注重劳动者较强的专业技能。企业要求招聘的人员一上岗就能操作,甚至能够在岗位上独当一面。因此,加强对中职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职业能力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动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能力,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构成。专业能力指从业者对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水平,强调应用性和针对性。方法能力指从业者对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水平,强调合理性、逻辑性和创新性。社会能力指从业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时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的水平、程度,强调适应性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不同的,也许一个人最初并不具备某种职业能力,但只要在学习和实践中找对方法、认真学习、加强锻炼,职业能力就能够得到提高,甚至还能挖掘出更大的潜能。因此,中职学校应加大力度,从多方面、多渠道入手,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积极心态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认识自我,使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人人都有闪光点。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才能做出符合自己实际的人生选择,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经常用格言和名人事迹激励自己;树立“试一试”的自我意识;遇到困难,决不轻易放弃;相信自己有无限潜力;主动与人交流,克服自我封闭;等等。恰当运用这些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让学生自觉地塑造、健全自己的人格,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能为他们培养职业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开展技能大赛,培养职业兴趣
学校应在职业教育强调能力本位的基础上,根据中职生的特点与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技能大赛,借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兴趣。技能大赛不仅是促进中职生自觉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且有效的手段,而且还是强化中职生“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人生”观念的重要渠道。我校根据各专业的特点,每年4月都会举行形式多样的技能比赛,例如,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茶艺、插花比赛,财经专业的点钞、传票练兵,计算机专业的动漫制作展示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技能比赛,同学们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这些技能大赛的开展,不仅为中职生搭建了技能水平展示的平台,更引领了职业技能培养的新动向,有效激发了中职生学习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的积极性。
三、加强实习实训,强化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整个教学过程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应通过各种渠道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仿真实验实习场所,和各种技能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了解职业要求,提高职业能力。首先,学校可以在新生入学阶段组织学生参观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让学生先初步认识企业、了解与本专业对应的职业群,从而让学生了解未来的工作环境。其次,要利用寒暑假多让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认识性、体验性的见习或实习,让学生逐渐掌握企业的相关运作程序和管理要求,并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为学习增添动力。最后,多利用毕业实习或招聘会的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走进企业,逐渐适应各岗位的管理要求,实现学中做、做中学,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而且能够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树立创新观念,提高就业竞争力
目前,我国职教界正全面推行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积极倡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想。中职学校应根据自身特点,激发创新动力,加强创新培养。加强中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当今社会,人才的竞争实质上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面对这样的形势,任何一个人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不能缺少创新能力。根据市场需求来看,劳动就业的“双向选择”机制,使学生能够在更广阔的专业领域充分施展个性、发挥才能。这就要求学校在这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为学生的创新发展打造一个适宜而宽松的环境,以便学生适应社会,提高就业竞争力,成为能够自主学习并有创新能力的人。
总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变化,企业招聘从重学历变为才智和能力并重,更看重学生是否具有创造良好效益的特长。因此,加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责编 李亚婷)
第三篇:中职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讲座时间:2013年1月19日晚八点至九点三十分 讲座专题:中职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主讲嘉宾:陈笑宜
主持人:孙文澜 王桂莲 白兰文 文字整理:吉林 张耀祖
秘书组:裴年忠 马超 张先娜 阳军等等 活动流程:讲座——互动释疑——专家点评
嘉宾简介: 陈笑宜
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数学教育硕士,省中职数学教研大组理事,金华市职教科研大组长,出版著作教材6本,主持省级课题6项,目前正负责省模具课程改革、校课程改革、师资培训、课题研究、教材开发等工作。
参与本次活动发言的有:广州信工职罗浩 重庆彭职黄成玉 总管武汉裴年忠 工信部NITE认证 职教鲶鱼侯银海 烟台建校李瑞明 武汉财政白 火中送炭 山东德州马东 主持山东王桂莲 桂石化机械杨 渝垫二职梁尚锦 山东曲阜陈伟 湖北武汉农业杨 山东济南三职专 山东潍坊于波 唐山金桥李清祥 北部湾职校阳 秘书长马超 四川-江工校-勾 主持人武汉白兰 副秘书长张先娜 南海信息罗建新 山东潍坊工校于 唐山金桥李清祥 主持长孙文澜 辽宁职教孙 山东济南赵俊山 四川什邡江玲 武汉一商周 广西钦农覃一静 重庆綦职陈荣 陕西商州 王 四川大英段胜星 甘肃-技校-刘新等35位职教同仁。
【活动概述】
在中国传统的腊八节日里,来自浙江省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的陈笑宜老师在群里为全国的职教同仁先上了一场名为《中职生综合素养的培养》的讲座。陈老师从实际出发,从自己学校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入手,解释了中职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这个课题的来源与论证,以及对学生的培养教育过程及手段。【讲座纪实】
(一)开场白
主持人鲁王桂莲:
今晚由陈笑宜老师给我们讲《中职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大家欢迎。
(二)过程
主讲嘉宾陈笑宜:
各位老师好!先自我介绍一下吧。我是来自浙江省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的陈笑宜老师,目前在学校做课题研究、教师培训、课程改革、教材开发、科研杂志等工作,今天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交流《中职生综合素养的培养研究》。只限于我校的一些做法和个人的体会,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中职生综合素养的培养研究》课题的由来。
提到由来就必须要谈一下我校改革历程中的一些背景。早年,我校华康清校长曾提出“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的办学理念,当时很多专家提出了质疑,我们照样朝着这样的目标前行。后来又提出了“替代学分与过程学分”的评价机制,也有很多专家提出质疑替代的意义,我们也还是根据自己的评价展开改革,再后来我们又进行了特色课教学改革,大力开发校本教材,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开展技能教学研究,生产性实训研究等等,这一系列的改革历经了十多年的时间,也为后来我们提出的综合素养培养奠定了基础。
本课题的研究是在我们开始初步品尝了技能教学成果之后开始的,从2007开始,在技能比武的推动下,学校大力开展技能教学,并初次体会到了技能成果,连续四年获得当地技能成绩团体总分第一。然而正当我们沉浸在技能教学成果时,我们又开展了很多校企合作项目,从学生在企业的表现中开始发现了很多问题,这就是本课题的由来。接下来跟大家讲讲订单培养的尴尬局面:
自2007年起,学校与中国众泰控股集团合作成立了“众泰技工班”。2008年5月,接到众泰企业生产人力告急的消息,学校立刻组织了“众泰071班”和“众泰072班”奔赴企业开展“顶岗实习”。“众泰技工班”是学校向社会宣传的一张名片,学生入学一律需要通过企业面试、学校考试。然而,就是这样的优秀班级,在企业“顶岗”一段时间后,连续接到了投诉电话,一方面企业反映学生在岗工作期间缺乏劳动纪律观念,经常迟到,早退。如企业要求加班时学生认为是额外工作,不情愿干。头天晚上加过班的学生第二天基本不能按时上班。遇到问题不主动请教,沟通能力差,讲他两句就顶嘴吵架。工作缺乏计划,习惯于听命他人,很多学生甚至连写请假条都成问题。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学生的投诉。学生认为企业对他们要求过于苛刻,安排过重的工作,晚上经常要求加班,有时甚至超过晚上十点,第二天还要求正常上班。学生认为自己做好份内工作后适当去寝室休息一下,到外面买点东西等不应该是问题,而企业却坚持说他们迟到、早退,应该给予处罚。企业的规矩还很多,比如上下班必须刷卡,不刷卡就意味着旷工,物品必须按规定位置摆放,否则就是违法企业管理„„;实习班主任也频频向学校请示,部分学生情绪不稳定,要求请假或者回校上课,但这样企业的生产就会受到阻碍,学校陷入了苦恼之中„„,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就要求我们在学生到工厂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为此我们困惑:为什么经过严格面试,精心培养的学生竟然适应不了企业?企业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学校怎样才能培养出能适应当前精益管理模式下的准员工?订单培养是当前校企深层次合作的重要形式,其目的在于培养出既具有企业技术,又融合了企业文化的准员工,这种企业技术和文化的综合特质将通过员工岗位实践活动反映出来,形成一种稳定的职业价值观,这种反映出来的品质就是企业职业素养。为此,我们就针对这种情况申报了省重点课题原题:《中职生心理道德实践对就业能力影响的实践研究》后经过论证改为《中职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最后确定为《中职生综合素养的研究》。
二、非专业职业素养的内容和方法以及非专业职业素养课程研究的内容。
根据企业提出的需要,我们对能力开始进行分类,分为专业能力与非专业能力,我们把企业提出的这些归属于非专业能力,它与职业态度归结起来就是职业素养,分为职业态度、交流能力、做事能力、动笔能力四个维度。用华校长的话通俗地讲就是:“站起来会说,坐下来能写,走出去肯干”,这四个素养是企业对员工综合要求的反映。良好的态度素养反映了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体现在工作中就是守时守信,团结合作等,是企业核心文化和价值观的体现。“站起来会说”就是培养准员工的语言表达能力,体现在工作中就是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代表了企业积极、协作的工作形象。“坐下来能写”就是培养准员工的书面表达能力,通过计划、写总结等方式积累企业文化的内涵,是企业知识文化承传的一种工作方式。“走出去肯干”就是培养准员工的办事能力,主要体现在解决工作问题能力上,比如执行能力、管理能力等,是一个企业文化内涵的外在体现。为了区别于专业职业素养,我们把这些技能以外的素养统称为“非专业职业素养”。从态度、说话、写作和做事等方面展现了精益管理模式下一个优秀企业员工新形象。
三、非专业职业素养课程研究的方法。
企业非专业职业素养内容来自于企业岗位工作要求,素养的培训需要通过专门课程教学来实现。为此我校精心设置了企业职业素养调查问卷,经过严格的问卷初试和修改后,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行业开展问卷调查,走访了全省200多家企业,发放了800多份问卷,访谈了50多家企业。其问卷分为职业态度、交流、做事、写作素养四个维度,调研方法为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比归纳法、行动研究法等,调查对象有中职毕业生、技术工人、车间主管、企业老总和专业教师。同时学校还召集企业老总,企业技术师傅,专业教师一起召开企业员工职业素养分析会,利用头脑风暴的形式,将企业岗位需要的职业素养一一列出来,并描述出职业素养的相关要素和基本内涵。根据企业认为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最后形成了企业职业素养训练的内容、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
四、企业优秀员工的形象 学校结合企业分析会和调研情况列出了11项职业态度,8项交流素养,5项写作素养和14项做事素养,这些素养体现了企业对优秀员工素质的追求。1.态度素养
“态度决定一切”,态度素养是企业员工内在的职业素质在岗位实践中的外在反映。包含责任感、自信心、爱岗敬业、团队合作、诚实守信、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宽容大度、主动进取、坚持不懈、坚守信念等11项态度要素。2.交流素养
即“站起来会说”。主要指与他人相互交流、沟通合作的能力素养。包含倾听、说话、汇报、说服、谈判、沟通、观察、暗示等8项交流要素。3.写作素养
即“坐下来能写”。主要指具有将企业文化转化为文字的能力。包含记录、笔记、计划、总结、宣传等5项写作要素。4.做事素养
即“走出去肯干”。主要指能主动适应岗位、为企业办事的能力。包含生存、适应、自控、抗挫、营销、记忆、社交、执行、整合、决策、管理、创新、领导、学习等14项做事要素。理想的企业员工应该既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会说话,有一定的文字写作能力,善于处事的人,通俗地讲就是“站起来会说,坐下来能写,走出去肯干”,这是企业职业素养在员工身上的综合反映,是一个优秀企业员工的魅力所在,也是所有企业成功人士价值观的统一反映。
五、我们是怎样培养适应企业的准员工
1、构建非专业职业素养操作体系
为保障非专业职业素养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了专门的综合职业素养考证办公室,组建了各种职业素养的考评组,设置了相应的领导管理机构,开展职业素养培训。同时为方便职业素养培训管理以及查询,建立了职业素养网络查询系统和考核评价量表,开发了职业素养培训课程。
我们有研发中心,产学研一体项目,创新工作室,技术服务队,非专业职业素养课程操作体系的构建,为全面开展职业素养培训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非专业职业素养课程的实施途径及方法
(1)构建了《基础职业素养培训》和《专门化职业素养培训》的显性课程。《基础职业素养培训》内容以“态度素养、交流素养、写作素养和做事素养”为主开展课堂教学,教材由背景点击、学习目标、游戏训练、镜像人生、课堂讨论、知识点击、身边故事、能力实践、我的感悟几个部分组成。
《专门化职业素养培训》主要针对学生的专业和个性需求,如经贸学生开展礼仪专业素养培训,应用文写作素养培训,机电数控类学生开展书法素养培训等。
《基础职业素养培训》在于培养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知和判断能力,而《专门化职业素养培训》则进一步补充了学生个性素养的需求。
(2)建立了“职业素养主题实践活动”和“学科职业素养教育”的隐性课程。
“职业素养主题实践活动”紧密围绕“会说、能写、肯干”的目标展开,如全校统一开展了《孝敬父母》主题实践活动,活动中统一把“会说”的素养目标转化为“向父母说一句感恩的话”,“能写”的素养目标转化为“给家长写一封感谢信”,“肯干”的素养目标转化为“为父母做一件事”。
“学科职业素养教育”也围绕“会说、能写、肯干”的目标进行渗透教学,如数学课中要求学生站起来会说题,坐下来能写数学日记,走出去肯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等。隐性职业素养的培训在于把职业素养的认知和判断转化为素养行为,通过行为进一步使职业素养培训得到内在的升华。
3、非专业职业素养的“1+2+综合”三阶段培训法
“1”是指进行为期1年的基础职业素养培训和专门化职业素养培训。
对于刚入职校的学生,首先学习《基础职业素养培训》课程,同时根据专业的不同进行专门化素养培训,如机电、数控学生统一进行书写素养培训,经贸类学生统一进行礼仪素养培训等。通过“1”年显性课程的学习,初步形成对非专业职业素养的认知和判断能力。
礼仪课堂教学 礼仪考核
“2”是指进行为期2年的职业素养主题实践活动和学科职业素养教育。
学生在校的两年时间均需参加学校组织的职业素养主题实践活动,同时在学科教学中配合以职业素养为目标的导向教学。通过2年的校内实践活动,学生对职业素养逐步由认知转化为行为,实现内在的素养外显化。下面是我们的某个主题活动
当然还有一些辩论赛,演讲比赛等等。“综合”是指学生在“1+2”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职业素养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参与企业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形式,培养在社会真实环境中的综合职业素养,从而使综合职业素养达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如每年的地区的大型活动我们必定参加 这是五金博览会的服务活动 这是参与酒店社会实践的服务
4、非专业职业素养的校企评价
根据职业素养培训要求,学校专门成立综合职业素养考评小组,对每项职业素养培训都开展评价,采取书面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级。如礼仪考核分为一至六级,书法考核为一至八级等,综合职业素养评价办公室针对学生的定级情况给予相应的学分。同时学校在第2年和第3年开展企业顶岗实习或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期间,要求企业行业对每位参与实践的学生都进行职业素养评价。让企业行业他们的标准来确定学生的实践职业素养的成绩。通过校企多方评价,不断促进学生对综合职业素养从理论到实践的提升,使职业素养的认知与行为实现有机统一。我就先讲到这了,谢谢大家
(三)互动释疑
职教鲶鱼侯银海:我前多少你就关注你们学校教学改革,可以说非常好。有一种观念叫改革找死,不改革等死,你们改革成功了。
主持山东王桂莲:改革的力度真的不小。谢谢陈老师的分享,你们所开设的就是定向培养班嘛,我觉得出现哪些问题倒是学生的素质出了问题,学生不适应工厂的制度,应该提前对这些准工人进行培训。只有通过真实的实践才能有收获,才能达到要想要的效果 烟台建校李瑞明:经典的改革。
湖北武汉农业杨:改革的关键是成效。从校企合作项目中找切入点,想法真的很好!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是遇到同样的问题,有的学生甚至就此退学。
武汉财政白:有的学校在做,缺乏成效;有的学校在做,缺乏总结和提炼。而陈老师今天给大家呈现的正是我们期待的:做过,有困惑,有措施,有成效,有提升。渝垫二职梁尚锦:很多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只注重了技能。
山东潍坊于波:现在的学生想干轻松的活还要多拿钱,应该以德为首培养学生 山东济南三职专:所以在学校里就要严格要求出勤,还听从安排等
主持长孙文澜:生动,活动是教育的最好载体之一,实践与教育、评价呼应。校企对接的评价,工作扎实。湖北武汉农业杨:职业素养实践活动贯穿三年的中职教育,结合有评价,很有成效。重庆彭职黄成玉:这个讲座很好,对学生的初步教学和校企合作奠定了一定基础。
(四)专家点评
专家组长于万成:
为什么经过严格面试,精心培养的学生竟然适应不了企业?企业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学校怎样才能培养出能适应当前精益管理模式下的准员工?这是我们许多学校共同面临的困惑和困难。
针对学生素养问题,陈老师从四个维度:态度素养、交流素养、做事素养、写作素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态度决定一切,站起来会说,坐下来能写,走出去肯干”的理念。并更加详细的从学校结合企业分析会和调研情况列出了11项职业态度,8项交流素养,5项写作素养和14项做事素养,这些素养体现了企业对优秀员工素质的追求。科学地设计了构建非专业职业素养操作体系,开展了非专业职业素养课程的实施,建立了其途径和方法,并提出了非专业职业素养的“1+2+综合”三阶段培训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反思。
当我们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课程改革时,别忘了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陈老师的做法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得到了启示,值得我们学习。
在腊八节,各路职教朋友相聚一堂聆听了陈家宜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讲座。陈老师讲了:
1、关于职业素养的四个维度:职业态度、交流能力、做事能力、动笔能力,即华校长的站起来会说--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坐下来能写--书面表达能力;走出去肯干--办事能力。
2、企业优秀员工的形象需要具备态度素养 ;交流素养;写作素养;做事素养。
3、怎样培养适应企业的准员工:构建非专业职业素养操作体系;构建了《基础职业素养培训》和《专门化职业素养培训》的显性课程,建立了“职业素养主题实践活动”和“学科职业素养教育”的隐性课程,即非专业职业素养的“1+2+综合”三阶段培训法。
精彩需要回味,精彩还将继续---感谢陈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具有启迪性的讲座,感谢裴年忠老师,感谢各位专家和同仁!祝各位节日快乐!
第四篇: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宜宾市商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唐德贵
【摘要】:培养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时代的需要,本文浅析了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优势,并探讨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教学大纲综合职业能力
教育部于2000年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2008年教育部职成教司修订并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大纲”明确了中职语文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综合职业能力是时代对中职学生的需要
人的职业活动能力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专业能力一般是指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
方法能力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方法能力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的技能与知识、掌握新方法的重要手段,对方法能力的要求是科学的思维模式,强调方法的逻辑性、合理性。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环境意识,例如与人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以及认真、细心、诚实、可靠等等。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社会能力的要求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强调对社会的适应性、行为的规范性。
综合职业能力是指超越一般专业能力领域以外,对促使职业活动顺利进行以及职业发展非常重要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它不仅是指与所从事的某一特定职业有密切关系的综合能力,还包括适合各类职业的综合能力。综合职业能使学生积极应对变化多端的社会环境,不断获得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1、是市场对人才的客观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社会化大生产的进程加快,各种工作分工越来越细,个人只承担某一工作中的些小环节而已。不少用人单位对中职学生的技能要求并不高,很多具体的技能要求由用人单位在学生上岗前进行短期培训即可解决。但是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却有较高的要求,对学生的转岗能力、团结协作、爱岗敬业,交流表达、心理承受力等却有更高的要求。
2、是实现中职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需要
时常听到中职学生抱怨就业太难、在学校里学的东西没有用、单位人际关系复杂呆不下去了、不能发挥个性特长、上班不好耍经常闹辞职、干某工作没有前途等。就业难、对口就业更难、单位管理严格规范这正是目前所有中职学生就业面临的现状,不能正确应对这种现状也正是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欠缺的普遍表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现代人必须具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处、学会生存”的能力,这四种能力不正是综合职业能力吗?中职学生要实现就业和发展,就必须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是中职学生就业、发展的“秘密武器”。
3、是改革现行中职语文现状的需要
目前,各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开设语文课浪费时间,大量削减语文课。有人片面解读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根本”的指导思想,认为中职学生只要学好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就能很好地就业,当然也有部分学校为了减少办学成本,拼命压缩教学时间,于是大量削减包括语文课在内的“无足轻重的文化课”,语文课成了“浪费时间、没有收益”的冤大头。
误区二:语文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工具。有人认为中职的语文就应该为专业课服务,把语文看成是相应专业课的附属学科,这样实际上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定性为纯粹的一门工具学科。对这种做法,倪文锦教授是反对的,倪教授在一次报告中说:“许多同志都强调语文与职业或专业对应,失之机械,可能会闹笑话。如果搞钢铁的来个钢铁语文、搞纺织的来个纺织语文、搞汽车的来个汽车语文„„那就异化了。”
误区三:恢复语文尊崇的学科地位。抱这种思想老师还使用普高或对口高考的思维来期待语文课,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向学生讲授字、词、句、段、篇、标点、写作等语文知识,试图完整呈现语文的知识结构,企图恢复语文科的“老大”地位,全然不顾中职的特色和社会需求,只想把语文教成纯而又纯的浪漫学科。
对中职语文的种种误解,中职语文呼唤改革。国家教育部2008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课程的任务明确规定为: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新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明确了要以培养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
二、发挥中职语文优势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包括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称为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在国外也叫关键能力。方法能力包含了独立思考、分析判断与决策、获取与利用信息、学习掌握新技术、革新创造和独立制定计划的能力等。社会能力则包含了组织协调、交流合作、适应转换、批评与自我批评、口头与书面表达、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贵任感等。综合职业能力的特点在于综合而不是单一。
中职语文学科特点是综合性和基础性,其学科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科性质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中职语文学科涉及内容十分广泛,语言文字、表达交流、逻辑思维、文学艺术、历史宗教、美学哲学、伦理道德、理想信仰、人文精神等。中职语文的综合性决定了其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方面比其他学科具有先天性的优势。其次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形成综合职业能力的基础。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1、确立培养目标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确立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结合语文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的获取和筛选能力、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等。
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思维能力,因此应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因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思维能力影响着个人对问题的分析、决策和判断。良好的思维能立具有独立性、灵敏性和敏捷性、逻辑性、全面性、创造性等特性。
结合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语言与思维关系紧密,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的发展推动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对语言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严谨的语言训练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捷径。当今社会各种知识浩如烟海,新知识不断涌现。因此,培养学生快速获取并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显得十分必要。教会学生根据需要从书报杂志、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中获取信息;教会学生使用图书馆、工具书;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的速度,教会学生辨别信息真伪的技巧;教给学生精读、略读、速读、浏览的阅读方式和各种阅读方法;教会学生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手段快速获取有效信息,并使之成为习惯。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中,个体只有融入到集体中才能更好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中职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首先,培养学生说普通话能力和习惯,普通话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语言,也是学生步入社会的通行证;其次,让学生学会介绍、交谈、演讲、即席发言的方法和技能,做到说话是有礼貌、表达清楚、连贯、得体;第三,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能耐心专注,能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意图;第四,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自信、大方的风度,教会学生能根据交际场合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有人对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的认识不够,因此往往不够重视,成为教学的盲区,或者轻描淡写或者置若罔闻,另一方面是因为这部分的教学难度大,效果不明显。作为中职语文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突出对学生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训练。
本着对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素质的原则开展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要成为中职语文教师的自觉行为。
2、夯实基础
近几年不论是在普通高中还是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中都弥漫着一种比较偏颇的看法,那就是认为语文教学要削弱知识,强化能力。强化能力没有错,但是能力的形成与知识是有关系的,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空谈强化能力好比无源之水,无本这木。知识是通过学习、交流等活动所获得的信息的积累,而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中职语文教学中讲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永远不会过时。语文这一门成熟的学科其知识是丰富而全面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可能全部系统地讲授,本着“实用、够用”、“必要、必需”的原则选择相应知识进进行教学。很难想象一个学生连相应应用文知识不了解的情况下能写出规范的应用文。
传授基础知识基础性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踏踏实实地完成。当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后才可能形成相应能力,所谓“死去活来”。
3、改革教学形式
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能力培养目标,努力谋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结合教学内容,可推行分组教学、情境教学、模拟教学等形式,让学生成为活动课堂的主角,使学生在活动教学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不越庖代厨,但要对活动课精心组织,充分准备。
分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在教学中不只把学生个体作为对象,而要关注个体所在的小组或集体作为对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这样可充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情境教学。可采用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等手段。
拓展、整合教材内容,融入职教元素,开展模拟教学。中职语文教学要结合职业活动展开教学。如组织学生模拟应聘、写求职自荐书、模拟打商务电话,创设情境开展接待、洽谈、协商等口语交际活动。
4、涵养人文精神
具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个性的是个人良好素质的综合体现。中职语文教学除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努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健康乐观、积极向上、阳光可爱的学生,使学生成为“既属于社会、又属于自己的真正的人”。语文的“人文性”承载着许许多多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学要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现语文文本的人文关怀。重视地域文化及个人文化,重视个人潜能及人格尊严。充分挖掘现有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另外还应注意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注意选用与学生的生存、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
只有高度重视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涵养,才能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谭移民、钱景舫.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观[J].沈阳:职业技术教育,2001.2、方经文.请关注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魅力中国2009年第4期.3、刘永康.语文创新教育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4、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5、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6、唐燕平.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22期.7、刘琳.语文“情境教学”的现实与理想[硕士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07.
第五篇:中职生综合素质培养及对策
中职生综合素质培养及对策
德育是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学生德育评价体系中“重知识、轻实践,重均衡、轻个性,重考核、轻能力”的评价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相吻合。为此,建立一套全面的、科学的、以人为本的、带有导向性、符合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多元化的德育评价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构建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路
郑州市经济贸易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更适合中职学生成长的评价机制,即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的思路是:在教学化管理模式下,以定量的方式来构建评价因素,将教育内容细分为具体可测的指标体系,将考评结果转化为相对合理的数据类型信息,从而形成一个可操作的多元评价机制。它成功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评价以行为规范为基础,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在管理中把目标、制度、实施和评价四个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逐渐形成了一套科学、多元、相辅相成的学生评价体系,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拓展了广阔空间。
二、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
我校千分制考核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评估共分为品德操行、课业和实习三大板块,分值分别为300分、600分和100分,总分为1000分。学校首先对学生在这三个方面的评价元素、评价指标和评价等级做总体规定,然后依据各年级、各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班主任、年级长负责具体实施操作。学生考核情况(加减分)一般每半学期在全班公布一次,每学期进行汇总,三年内得出总体评价。学校还专门印制了《学生千分制考核表》,人手一份,毕业后装入学生档案。因此,对学生三年的千分制实施考核过程也是对学生道德品质、文明习惯、学习态度、心理素质、奖惩情况等全方位最真实的记录。
千分制评价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随着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在继承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德育目标体系,完善育人管理机制,优化育人队伍,力求构建尊重学生个性、以行为规范为基础、以班级建设为载体、以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以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根本的多元化评价标准。
三、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取得的成效
实施德育千分制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学校每日面对的生动活泼的教育对象――学生。因此,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两个方面:
1.在促进学校发展方面
①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师资队伍。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也是对学生实施全面评价的主体。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内容多元、多层的特点,要求班主任对学生在学业、行为规范、职业素养、文明服务、特长发展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在考核学生的同时,这也对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据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内容的要求,我校建立了班主任工作手册制度、副班主任制度等,工作计划、总结、班会、社会活动、家访、个别谈话等都有记载。千分制考核实际上是师生互动,在严格考核学生的基础上,班主任的业务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②完善了德育管理网络,形成了以人为本的德育特色。我们在设置千分制考核的内容时,充分考虑到内容的完整性和人员的可参与性,不但积极动员任课教师、行政人员、勤管人员的参与,而且把学生的考评内容拓宽和延伸到家庭、社会和社区。在校运动会、艺术节、军训、社团展演及各类大型活动中,设家长嘉宾席,让家长看到孩子在校活动的情况,让家长、社会、企业参与其中。创新的教育形式把学校德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逐步构建成以政教处为中心,班主任为主导,全体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与社区、家庭密切联系的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全新德育管理网络。在这样的德育工作氛围中,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发展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线,以人为本的德育特色也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广泛认同。
③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学校特色办学理念。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我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集策划组织者、实施活动者于一体,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第一,目标导向功能。学生从入学了解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开始,就对中专三年需要做到的内容一目了然:品德操行课300分、文化课和专业课600分,还有实习实训100分。因此,有利于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明确目标、分清重点。第二,开拓创新功能。班级内的千分制公示栏里清楚地记录着每个学生每一天得到的分值,学生可以直观地去了解自己的表现,并通过自身努力来提高自己的分数。这种创新的德育管理模式,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第三,激励凝聚功能。每学期的千分制考核结果向全班同学公示,并计入学生档案。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这个学期自己哪方面做得不够好,从而激励自己在下学期通过努力来提高自己的千分制等级。这种激励比原始的文化课成绩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进步和提高的空间,从而凝聚成良好班风、校风。这些功能的实现,不仅促进了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固有的校风、学风,还能达成“修身以立人 强技以立业”的校训目标,形成具有经贸学校特色的办学理念。
④提升了办学品质。推行千分制考评后,我校在校风、学风及社会声誉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秉承了我校德育规范好、职业素质高、文化特质强等特点,他们的特长发展也得到了可喜的进步。近年来,我校先后获得了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我校学生通过努力也取得了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三等奖、河南省技能竞赛一等奖等优异成绩,每年都有多名学生获得省市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职业技能能手、绿城美德少年等称号。另外,我校选派的选手在参加省市各项文艺演出、体育竞赛中也多次获得了一、二等奖。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就业拓展了广阔的空间。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9%以上。从就业单位反馈情况来看,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其中有很多人已成为用人单位的技术骨干。
2.在促进学生成长方面
①引导学生按照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立身标准要求自己。我校在德育工作中教育引导学生修身以立人强技以立业,既要学会做事,又要学会做人;既要打开视野、丰富知识,又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要提高就业本领,又要增强身心健康。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的内容涵盖了知识、技能、情感、道德、修养等方方面面,促进的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道德水准和职业能力的共同提高、协调发展,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德才并进、和谐成长。
②激发学生个体自信和群体自信。千分制是学生管理手段的一种变革,它要达到的目的是调动基础不同的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失落的自信心。我们提出:“用凸透镜放大学生优点,用凹透镜看待学生缺点。”注重唤醒学生自我价值意识,发挥其潜能,让学生找回希望,重塑信心。如果学生在某个评价项目上落后了,可以用其他项目上的突出表现,把失去的分补回来。这样既完成了职业学校的一般要求,又张扬了学生个性,为成功教育和愉快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面对那些不得已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群体,我们通过恰当教育和引导,促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只要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脚踏实地,一定能创出属于自己的未来。千分制的实施无疑可以使职业学校的学生从更为宽广的角度重新认识自己,产生群体自信。
四、存在问题及思考
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抓手,我校的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仍在摸索中不断完善,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千分制考核的主体是学生。新入校的中职生面对全新的管理体制,往往重视不够。因此,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高度重视,这一措施才能起到作用。一般来讲,必须经过3年的考核,真正与就业挂钩才能起到作用。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学校在新生一入校就把千分制的学习内容、实施办法、目的等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的考核情况每周都在班级公示栏中进行更新,期末进行汇总,由“学生自评―千分制考核小组评定―班主任评定”后给予最终等级评定,并得出每位学生的每学期和3年内的整体评价。所以在考核学生的同时,也是引导和督促学生自我约束和提高认识的过程。我校在千分制实施初期,由于引导不够,学生重视程度也就相应不高,效果自然就不太理想。
2.还未能切实与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就业推荐挂钩
中职生的就业推荐是中职生最为关注的,是关系到个人切身利益的大事。我校千分制考核方案明确规定:“将考核结果作为学生毕业推荐的依据。”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受到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学校对学生的考核成绩并不能过多地影响到学生的就业选择。鉴于此,我校在后来的毕业推荐时,就积极与用工单位联系并召开座谈会,主动向用人单位介绍学校千分制的实施情况,争取用人单位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学校坚持按考核等级推荐,切实履行考核方案的承诺。经过近两年的实施,这个弊端逐步得到克服,形成了良性循环。
3.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
千分制考核虽然在省内外有不少学校已经取得了丰富经验,但在我校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学习、提高、完善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下一步,我们要积极组织教师及课题组成员多参观、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还要邀请相关专家召开座谈会,虚心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这个方案更加完善,更加适合我校实际。
总之,千分制评价体系是一套科学、多元、相辅相成的学生评价体系。它的实施,不但能够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对大幅度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也是我们制订和实施千分制的初衷。
(责编 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