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委副书记在县委全委扩大会上关于农民增收的讲话
同志们:
今年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安排,产业富民工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发展特色农业,做强做大支柱产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呈现出以下七个特点:一是支柱产业特色化。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不断引进、示范和推广优质新品种,大力调整农作物品质品种结构,提高科技含量,以品牌占市场,靠特色闯天下,初步形成了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油料、脱毒马铃薯、啤酒大麦、草畜四大主导产业基地,特色农业初具端倪。今年,以啤酒大麦、“双低”油菜、脱毒马铃薯、纤用亚麻、花卉、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25万亩。
二是生产布局区域化。按照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调整区域布局,推进规模经营。以平川灌区为重点,种植优质专用小麦12.41万亩,啤酒大麦6.43万亩,脱毒洋芋4.24万亩;以沿山地区为重点种植优质油菜9.05万亩,中药材1.27万亩,花卉2400亩;以缓坡灌区为重点,种植纤用亚麻3万亩;以国道312线两侧开发区为重点,种植瓜菜0.8万亩;以沿山沿滩地区为重点,落实牧草种植4.5万亩。共发展啤酒大麦专业村50个,脱毒马铃薯专业村8个,油料专业村30个,畜牧专业村40个,其中养羊专业村达到25个,年养殖、育肥、贩运万只以上的专业户达到5户,千只以上的专业户达到50户,百只以上的专业户达到近2000户,全县羊只饲养量达到42万只。全县粮经饲比例由去年的40:50:10调整到33:56:11,逐步实现了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
三是大宗产品订单化。采取“先抓市场,后抓生产”的办法,年初积极与有关科研单位和企业签订种植合同,发展“订单”农田13.5万亩。其中与中药材有限公司签订中药材种植订单8000亩;与##农场麦芽厂签订啤酒大麦种植订单6万亩;与三建五公司等单位签订脱毒马铃薯种植订单3万亩;与亚麻厂签订亚麻种植订单3.47万亩;与花卉公司签订花卉种植订单0.23万亩,有效地规避了市场风险,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
四是生产经营链条化。以支柱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培育市场中介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全县已形成6个龙头企业群体和5条产业化经营链条。草畜产业方面,引进客商在城北综合养殖园区投资1173万元建设千吨全羊系列清真产品生产线,从事以羊为主的畜禽屠宰、分割、加工、包装、冷藏等综合经营,年屠宰加工肉羊8-10万只,年实现产值3200万元,实现利税420万元,目前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油料产业方面,以县内30多家油品加工企业为依托,总投资达到2931万元的5万吨高烹油生产线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亚麻产业方面,亚麻厂扩建改造项目,已筹集资金150万元,引进中科院汽曝沤麻工艺,预计9月份建成投产,亚麻胶生产线建设正在做前期工作。马铃薯产业方面,脱毒马铃薯种薯快繁中心技改新上汽雾自动化生产线,新建恒温储藏库300平方米,微型无土繁育温室5座。啤酒大麦产业方面,##农场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的3万吨啤酒大麦麦芽加工厂已落实资金1500万元,已完成基建工程的60和设备定购,9月份建成投产,发挥效益。同时,充分发挥供销、粮食等流通企业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扶持民间运销组织,专业协会,贩运大户等市场中介组织发展壮大,拓展市场空间,壮大经营规模,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
五是生产环境生态化。坚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并举的原则,在重点抓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后总干改建工程,节水增效示范项目等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按照林跟水走、适地适树、林草间作、围栏保护的思路,加大退耕还林力度。以三类地区山地和国道沿线滩地为重点,完成退耕造林5.8万亩(其中万亩以上的乡2个,5000亩以上的连片点4个,1000-5000亩以上的连片点10个,500-1000亩以上的连片点15个);林草间作面积达到2.3万亩。目前,苗木成活率均达到9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六是生产手段科技化。以科技示范村、示范点和示范带为依托,着力推广网式化栽培、农作物制种、日光温室、暖棚养殖、高效节水等农业实用技术,改造工艺流程,优化劳动组合,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落实脱毒马铃薯网式化栽培200亩,农作物繁种制种面积达到5万亩,建设日光温室60多座,暖棚养殖达到1600户,科技示范村10个、示范点20个,引进新品种122个、农业新技术32项。
七是劳务输出规模化。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继续巩固老基地,拓宽新领域,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努力做大劳务产业。止目前,全县新增劳务基地3个、累计达到17个,输出劳务3.6万人(次)。特别是今年以来,县上结
第二篇:县委副书记在县委全委扩大会上关于农民增收的讲话
同志们:
今年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安排,产业富民工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发展特色农业,做强做大支柱产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呈现出以下七个特点:
一是支柱产业特色化。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不断引进、示范和推广优质新品种,大力调整农作物品质品种结构,提高科技含量,以品牌占市场,靠特色闯天下,初步形成了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油料、脱毒马铃薯、啤酒大麦、草畜四大主导产业基地,特色农业初具端倪。今年,以啤酒大麦、“双低”油菜、脱毒马铃薯、纤用亚麻、花卉、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25万亩。
三是大宗产品订单化。采取“先抓市场,后抓生产”的办法,年初积极与有关科研单位和企业签订种植合同,发展“订单”农田13.5万亩。其中与中药材有限公司签订中药材种植订单8000亩;与##农场麦芽厂签订啤酒大麦种植订单6万亩;与三建五公司等单位签订脱毒马铃薯种植订单3万亩;与亚麻厂签订亚麻种植订单3.47万亩;与花卉公司签订花卉种植订单0.23万亩,有效地规避了市场风险,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
五是生产环境生态化。坚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并举的原则,在重点抓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后总干改建工程,节水增效示范项目等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按照林跟水走、适地适树、林草间作、围栏保护的思路,加大退耕还林力度。以三类地区山地和国道沿线滩地为重点,完成退耕造林5.8万亩(其中万亩以上的乡2个,5000亩以上的连片点4个,1000-5000亩以上的连片点10个,500-1000亩以上的连片点15个);林草间作面积达到2.3万亩。目前,苗木成活率均达到9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七是劳务输出规模化。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继续巩固老基地,拓宽新领域,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努力做大劳务产业。止目前,全县新增劳务基地3个、累计达到17个,输出劳务3.6万人(次)。特别是今年以来,县上结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下一页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合开展营造发展环境年活动,主要领导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亲临劳务基地,走访慰问劳务致富带头人,为在外创业的劳务企业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帮助劳务企业疏通渠道,再一次掀起了输出劳务的新高潮,走出了一条以项目建基地、基地带劳务的规范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的路子。
从总体上看,我县实施产业富民战略的形势是比较好的,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
问题,有的还相当突出,水、肥条件依然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短缺、投入不足;产业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农业高新实用技术推广力度不大,高效农业发展不平衡;各乡镇结构调整力度不均衡、差距明显;个别村社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产业富民工作的各个层面上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因此,下半年我们必须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得力措施,细化工作责任,确保年初产业富民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按照农业法制化建设的要求,加强农业生产管理
农业法制化建设是推进农业生产规范化、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我们要按照农业法制化的要求,加大资源保护宣传力度,依法加强对草原、林木、水资源的管理,坚决打击破坏草原、乱砍滥伐林木、无序打井、围湖造田等违法行为。要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动植物检疫、疫病防治工作,加强病虫害监控和防治,组织和动员农民开展群防群治等综合性防治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要抓好粮食作物的后期管理,目前,各类作物虽然长势良好,但我县区域差异很大,自然灾害频繁,防灾抗灾的思想一刻也不能放松。晚收乡村要按照粮食不到手,管理不放松的要求,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后期管理。早收地区要根据近期降雨较多的天气状况,充分发挥农机具作用,及时收割打碾,做到颗粒归仓,确保增产增收。要抓住秋收后的有利时机,变农闲为农忙,扩大复种面积,大搞秋冬农业生产。
一、二类井灌区要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千方百计扩大小杂粮、蔬菜、绿肥和青饲料种植面积,增加农民收入。各乡镇要积极发动群众,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集中人力、物力,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度,保质保量地完成建设任务,争取早日投入使用,发挥应有的效益。要加强林木管护,特别是对退耕后林木的管护,各乡镇对造林绿化的重点地段,要采取多种措施,设置专职护林人员,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服务到人,做到种一片活一片,退一片活一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二)抓好农产品质量管理,大力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农业标准化对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现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技术支撑,是农业产业化、优质化的前提,是农产品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绿卡”。面对入世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形势,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农业标准化势在必行,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的一项长期工作。要突出抓好这样几个重点:一是强化农产品的标准意识和品牌意识。通过广泛有效的宣传,提高农民在农产品标准化方面的意识,使农产品标准化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农民走上农业生产标准化的轨道。二是把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作为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切入点。要把农产品质量管理贯穿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从种子、种苗及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抓起,加快羊肉、脱毒马铃薯、油品、天然蘑菇等地方特色鲜明、区域优势明显的农产品质量保证安全体系建设,按照优质、绿色、环保、无公害的要求,推行标准化生产,逐步在产品安全、储藏、保鲜和批发销售环节实施标准化管理,从而形成从“田头”到市场相连接的完整体系,促使农产品品质达标,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三是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的标准化生产。要从适应市场需求出发,立足我县实际,重点引进和推广应用以提高质量为目的的优化动植物品质技术,以扩大增值为目的的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以高效节约为目的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三)加快农业亮点工程建设,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亮点工程建设具有示范辐射拉动作用,抓得好,点上出成果,面上增效益,特别是对来年产业化经营上台阶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对县上确定重点培植的脱毒马铃薯雾化生产线,沿路绿色通道建设,万亩退耕还林,肉类分割加工、啤酒麦芽生产线,3万亩节水示范,南湖生态示范园等重点建设项目,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黑河流域综合治理机遇,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增长的关键环节,一方面,继续落实重点项目县级领导挂项责任制,定目标,定责任,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建设进度。另一方面,采取向上争取,财政扶持,单位筹措,银行贷款,招商引资,启动民间资金等多渠道筹资的办法,切实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对目前形势看好的羊产业,要全力实施“万千百”羊产业开发工程,加大扶持发展力度。进一步完善草畜产业发展规划,对已经立项建设的牧草基地,加强扶持、指导,尽快抓好落实。对养殖专业乡、专业村、专业社加强指导,科学设计,合理规划,按标准引导建设。对已经确定的重点养殖大户加大贷款扶持力度,扩大放贷面,推动羊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围绕丰富的农特产品资源,积极论证和新上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强的新兴加工项目,拉长产业链条,拓宽产业深度,扩张产业经济规模总量,实现规模效益。
(四)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特色优势向市场商品优势转化
一是加强对订单农产品销售的衔接,对年初签定的订单合同抓好销售落实,维护种植农户利益,促进订单农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抓名牌、创品牌。围绕油料、亚麻、脱毒马铃薯、##羊肉四大特色农产品,按市场化的要求,扶持和培育名优品牌,尽快完成农产品商标注册,搞好质量认证,争创名优品牌。加大对脱毒马铃薯、亚麻系列产品、羊肉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形象策划,并在新闻媒体上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叫响特色、叫响产品,靠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三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依托,健全和完善各类农产品市场,完善市场功能,改善基础设施,扩充市场容量,增强市场辐射功能。四是鼓励引导农户采取入股、合作等形式,建立各类专业协会和农产品购销组织,培育一批农产品运销大户。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大力开展网上交易、网上营销活动。同时组织好农村赶集活动,活跃农村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
(五)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继续把加大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按照巩固老基地,拓展新领域的发展思路,加大劳务转移力度,以旧城改造、小集镇建设、住宅小区配套、集贸市场建设和旅游景点建设为契机,吸引更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兴办实业,增加收入。同时,继续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措施,积极扶持、合理规划、分类指导、依法管理,促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继续抓好集体企业改制改组,进一步整章建制,完善运行机制,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放手发展个体私营企业,推动乡镇企业“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在现有基础上,用五年时间培育资产总量在千万元以上的企业100户,百万元以上的企业1000户,10万元以上的企业10000户,实现乡镇企业总量扩张,使农村个体私营企业成为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三篇:县委副书记在县委全委扩大会上关于农民增收的讲话
同志们:
今年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安排,产业富民工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发展特色农业,做强做大支柱产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呈现出以下七个特点:
一是支柱产业特色化。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不断引进、示范和推广优质新品种,大力调整农作物品质品种结构,提高科技含量,以品牌占市场,靠特色闯天下,初步形成了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油料、脱毒马铃薯、啤酒大麦、草畜四大主导产业基地,特色农业初具端倪。今年,以啤酒大麦、“双低”油菜、脱毒马铃薯、纤用亚麻、花卉、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25万亩。
二是生产布局区域化。按照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调整区域布局,推进规模经营。以平川灌区为重点,种植优质专用小麦12.41万亩,啤酒大麦6.43万亩,脱毒洋芋4.24万亩;以沿山地区为重点种植优质油菜9.05万亩,中药材1.27万亩,花卉2400亩;以缓坡灌区为重点,种植纤用亚麻3万亩;以国道312线两侧开发区为重点,种植瓜菜0.8万亩;以沿山沿滩地区为重点,落实牧草种植4.5万亩。共发展啤酒大麦专业村50个,脱毒马铃薯专业村8个,油料专业村30个,畜牧专业村40个,其中养羊专业村达到25个,年养殖、育肥、贩运万(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只以上的专业户达到5户,千只以上的专业户达到50户,百只以上的专业户达到近2000户,全县羊只饲养量达到42万只。全县粮经饲比例由去年的40:50:10调整到33:56:11,逐步实现了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
三是大宗产品订单化。采取“先抓市场,后抓生产”的办法,年初积极与有关科研单位和企业签订种植合同,发展“订单”农田13.5万亩。其中与中药材有限公司签订中药材种植订单8000亩;与##农场麦芽厂签订啤酒大麦种植订单6万亩;与三建五公司等单位签订脱毒马铃薯种植订单3万亩;与亚麻厂签订亚麻种植订单3.47万亩;与花卉公司签订花卉种植订单0.23万亩,有效地规避了市场风险,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
四是生产经营链条化。以支柱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培育市场中介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全县已形成6个龙头企业群体和5条产业化经营链条。草畜产业方面,引进客商在城北综合养殖园区投资1173万元建设千吨全羊系列清真产品生产线,从事以羊为主的畜禽屠宰、分割、加工、包装、冷藏等综合经营,年屠宰加工肉羊8-10万只,年实现产值3200万元,实现利税420万元,目前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油料产业方面,以县内30多家油品加工企业为依托,总投资达到2931万元的5万(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吨高烹油生产线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亚麻产业方面,亚麻厂扩建改造项目,已筹集资金150万元,引进中科院汽曝沤麻工艺,预计9月份建成投产,亚麻胶生产线建设正在做前期工作。马铃薯产业方面,脱毒马铃薯种薯快繁中心技改新上汽雾自动化生产线,新建恒温储藏库300平方米,微型无土繁育温室5座。啤酒大麦产业方面,##农场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的3万吨啤酒大麦麦芽加工厂已落实资金1500万元,已完成基建工程的60%和设备定购,9月份建成投产,发挥效益。同时,充分发挥供销、粮食等流通企业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扶持民间运销组织,专业协会,贩运大户等市场中介组织发展壮大,拓展市场空间,壮大经营规模,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
五是生产环境生态化。坚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并举的原则,在重点抓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后总干改建工程,节水增效示范项目等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按照林跟水走、适地适树、林草间作、围栏保护的思路,加大退耕还林力度。以三类地区山地和国道沿线滩地为重点,完成退耕造林5.8万亩(其中万亩以上的乡2个,5000亩以上的连片点4个,1000-5000亩以上的连片点10个,500-1000亩以上的连片点15个);林草间作面积达到2.3万亩。目前,苗木成活率均达到9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六是生产手段科技化。以科技示范村、示范点和示范带为依托,着力推广网式化栽培、农作物制种、日光温室、暖棚养殖、高效节水等农业实用技术,改造工艺流程,优化劳动组合,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落实脱毒马铃薯网式化栽培200亩,农作物繁种制种面积达到5万亩,建设日光温室60多座,暖棚养殖达到1600户,科技示范村10个、示范点20个,引进新品种122个、农业新技术32项。
七是劳务输出规模化。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继续巩固老基地,拓宽新领域,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努力做大劳务产业。止目前,全县新增劳务基地3个、累计达到17个,输出劳务3.6万人(次)。特别是今年以来,县上结合开展营造发展环境年活动,主要领导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亲临劳务基地,走访慰问劳务致富带头人,为在外创业的劳务企业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帮助劳务企业疏通渠道,再一次掀起了输出劳务的新高潮,走出了一条以项目建基地、基地带劳务的规范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的路子。
从总体上看,我县实施产业富民战略的形势是比较好的,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有的还相当突出,水、肥条件依然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短缺、投入不足;产业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农业高新实用技术推广力度不大,高效农业发展不平衡;各乡镇结构调整力度不均衡、差距明显;个别村社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产业富民工作的各个层面上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因此,下半年我们必须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得力措施,细化工作责任,确保年初产业富民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按照农业法制化建设的要求,加强农业生产管理
农业法制化建设是推进农业生产规范化、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我们要按照农业法制化的要求,加大资源保护宣传力度,依法加强对草原、林木、水资源的管理,坚决打击破坏草原、乱砍滥伐林木、无序打井、围湖造田等违法行为。要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动植物检疫、疫病防治工作,加强病虫害监控和防治,组织和动员农民开展群防群治等综合性防治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要抓好粮食作物的后期管理,目前,各类作物虽然长势良好,但我县区域差异很大,自然灾害频繁,防灾抗灾的思想一刻也不能放松。晚收乡村要按照粮食不到手,管理不放松的要求,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后期管理。早收地区要根据近期降雨较多的天气状况,充分发挥农机具作用,及时收割打碾,做到颗粒归仓,确保增产增收。要抓住秋收后的有利时机,变农闲为农忙,扩大复种面积,大搞秋冬农业生产。
一、二类井灌区要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千方百计扩大小杂粮、蔬菜、绿肥和青饲料种植面积,增加农民收入。各乡镇要积极发动群众,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集中人力、物力,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度,保质保量地完成建设任务,争取早日投入使用,发挥应有的效益。要加强林木管护,特别是对退耕后林木的管护,各乡镇对造林绿化的重点地段,要采取多种措施,设置专职护林人员,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服务到人,做到种一片活一片,退一片活一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二)抓好农产品质量管理,大力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农业标准化对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现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技术支撑,是农业产业化、优质化的前提,是农产品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绿卡”。面对入世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形势,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农业标准化势在必行,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的一项长期工作。要突出抓好这样几个重点:一是强化农产品的标准意识和品牌意识。通过广泛有效的宣传,提高农民在农产品标准化方面的意识,使农产品标准化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农民走上农业生产标准化的轨道。二是把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作为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切入点。要把农产品质量管理贯穿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从种子、种苗及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抓起,加快羊肉、脱毒马铃薯、油品、天然蘑菇等地方特色鲜明、区域优势明显的农产品质量保证安全体系建设,按照优质、绿色、环保、无公害的要求,推行标准化生产,逐步在产品安全、储藏、保鲜和批发销售环节实施标准化管理,从而形成从“田头”到市场相连接的完整体系,促使农产品品质达标,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三是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的标准化生产。要从适应市场需求出发,立足我县实际,重点引进和推广应用以提高质量为目的的优化动植物品质技术,以扩大增值为目的的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以高效节约为目的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三)加快农业亮点工程建设,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亮点工程建设具有示范辐射拉动作用,抓得好,点上出成果,面上增效益,特别是对来年产业化经营上台阶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对县上确定重点培植的脱毒马铃薯雾化生产线,沿路绿色通道建设,万亩退耕还林,肉类分割加工、啤酒麦芽生产线,3万亩节水示范,南湖生态示范园等重点建设项目,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黑河流域综合治理机遇,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增长的关键环节,一方面,继续落实重点项目县级领导挂项责任制,定目标,定责任,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建设进度。另一方面,采取向上争取,财政扶持,单位筹措,银行贷款,招商引资,启动民间资金等多渠道筹资的办法,切实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对目前形势看好的羊产业,要全力实施“万千百”羊产业开发工程,加大扶持发展力度。进一步完善草畜产业发展规划,对已经立项建设的牧草基地,加强扶持、指导,尽快抓好落实。对养殖专业乡、专业村、专业社加强指导,科学设计,合理规划,按标准引导建设。对已经确定的重点养殖大户加大贷款扶持力度,扩大放贷面,推动羊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围绕丰富的农特产品资源,积极论证和新上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强的新兴加工项目,拉长产业链条,拓宽产业深度,扩张产业经济规模总量,实现规模效益。
(四)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特色优势向市场商品优势转化
一是加强对订单农产品销售的衔接,对年初签定的订单合同抓好销售落实,维护种植农户利益,促进订单农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抓名牌、创品牌。围绕油料、亚麻、脱毒马铃薯、##羊肉四大特色农产品,按市场化的要求,扶持和培育名优品牌,尽快完成农产品商标注册,搞好质量认证,争创名优品牌。加大对脱毒马铃薯、亚麻系列产品、羊肉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形象策划,并在新闻媒体上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叫响特色、叫响产品,靠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三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依托,健全和完善各类农产品市场,完善市场功能,改善基础设施,扩充市场容量,增强市场辐射功能。四是鼓励引导农户采取入股、合作等形式,建立各类专业协会和农产品购销组织,培育一批农产品运销大户。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大力开展网上交易、网上营销活动。同时组织好农村赶集活动,活跃农村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
(五)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继续把加大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按照巩固老基地,拓展新领域的发展思路,加大劳务转移力度,以旧城改造、小集镇建设、住宅小区配套、集贸市场建设和旅游景点建设为契机,吸引更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兴办实业,增加收入。同时,继续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措施,积极扶持、合理规划、分类指导、依法管
[1][2]下一页
第四篇:团委书记在团市委全委扩大会上讲话
同志们: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和团省委正确领导下,各级团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全市一盘棋,出色完成了全年的工作,在思想引领、就业创业、维权服务、服务中心方面亮点频闪。在此,我代表团市委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年是届团市委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贯彻市委和团省委的要求,全面落实第届团代会的工作部署,不断开创我市共青团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XX年的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团干部履职能力
共青团的岗位是一个学习和锻炼的岗位,我们从来都强调要加强学习,面对党政对共青团的新要求,青年对共青团的新期盼,形势对共青团的新挑战,我们只有把学习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以重视,坚持不懈,才能胜任共青团的工作。党的xx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把我党建设成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我们也要按照建设学习型团组织的要求,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不断加强理论和新知识、新政策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从而提高履职的能力。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学习能力是年轻干部能力结构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也是判断干部潜力的重要标志。由于学习原因导致年轻干部素质上存在的差异,短期内并不明显,但是长期来看是非常明显的,团省委书记在今年的全会上也一再强调团干部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多次说了“学习就是一场静悄悄的储蓄”,这句话大家好好体会一下,很有道理的,事实也是这样,平时储蓄得多用的时候就得心应手,就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公开招考)。在学习方面团中央、团省委的领导是做了表率,近两年的专题学习和培训中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和团省委的书记们都亲自讲课,结合自己的工作谈学习体会。我们在座的各位也是各地各单位团的工作的领导,所以我们一定要结合工作多学习、多实践,学深一点、学透一点,做青年表率,要在深化工作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掌握相关知识,尽可能全面地提高学习调研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履行做团的工作是职责。今年市委组织部还要和我们一起举办青年工作座谈会,我们在座的肯定有些同志要参加,大家要提前做好学习准备工作。
二、振奋精神,全面完成全年责任目标
全年的工作要点已经发给大家了,团市委也和各地各单位签定了目标责任,签责任书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鞭策大家要在新的一年中工作有规划、有目标。今年我们对完成工作出色的地方进行了表彰和奖励,明年还要加大奖励的力度。在座的很多是老团干,大多数人今年还要在团的岗位上继续工作,团的工作时间长了可能出现松劲、麻痹的情绪,但是团的工作是要有激情的,要有奉献精神的,所以我在这里强调要振奋精神,精神状态不好,工作不投入是不可能干好事情的。明年的工作总的来说还是思想引领、基层基础、创业就业、权益维护四个方面,但是每个方面的具体工作跟相比又有不同的侧重,大家要注意领会。
思想引领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明年的重点是分层教育,市、县两级团委要有细化的、针对不同群体的教育方案,要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要有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引领,大学、中职、初中、小学都要有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活动;企业要做好青年职工的思想工作、社区要做好进城务工青年的思想教育等等,各级团组织都要针对自己的服务对象,用服务对象喜欢的、接受的方式开展思想引领,团省委今年还要编印思想引领的案例,希望大家积极探索、总结、申报。
基层基础是我们工作的根本,没有基层基础就没有我们工作的网络和载体,团中央从去年开始重点抓基层基础工作,大家总结一下,去年基层基础的重点是农村,主要工作有驻点和试点,今年基层基础工作的重点是规模以上“两新”组织建团,团省委提出的目标是40%,截止底,规模以上企业1004家,也就是说我们要达到400个团委以上,以前我们在非公建团方面有些基础和经验,维达纸业、汉正街商会团委等都很有特色,今天我们特别安排了汉正服装城团总支发言也是给大家提供点经验,为XX年的工作做准备,我们的团委委员中有几位都是“两新”组织的负责人,你们要在全市率先把团组织建起来、建好。总的来说今年基层基础的四项工作,县乡换届、“四百”试点、“两新”建团、党建带团建示范点建设。县乡团委换届一定要把握标准、遵循程序、打牢基础,一届要管三年,换届不搞好影响三年的工作。前三项工作是团省委的统一要求,党建带团建示范点建设是聂部长给我们布置的题目,今年每个县市区要选3个示范点制订带建计划。
就业创业是青年最现实的需要,今年的就业创业工作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大学生见习,把见习对象重点放在大学生也是团省委在去年一年的见习基地建设中总结出来的最有效的方式,所以大中专院校还是要做好学生的假期见习工作;培训,团省委的调查显示,青年最大的需求是技能培训,我们去年在培训上也有一些经验和成绩,今年将继续集中力量做好青年技能的培训;小额贷款,县市区要继续和金融部门联系为青年的小额贷款服好务,做好宣传、联络、争取政策等工作;招聘会,学校要积极为今年的毕业生就业提供岗位信息,县市区团委要参与各地集中招聘会的组织,乡镇、街道、村、社区团组织要做好信息发布、宣传和人员组织工作,企业团委要积极提供岗位。
权益维护。我们是青年的群众组织,要代表青年的权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青年的压力是很大的,我们要维护好青年的参与权、知情权、教育权、表达权等,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也是为青少年服务的具体形式。我们今年还是要继续做好希望工程助学、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和“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等活动,建立青少年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反映青少年问题,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同时要通过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引导青少年有序政治参与,化解青少年中存在的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开拓创新,努力形成新的工作亮点
在今年的全会上书记重点阐述了“项目+活动+阵地+团建”的“四加”工作模式。“四加”工作模式是在梳理我省团的工作历史,结合现实需要,经过认真研究后提出来的。我认为这是全省团的工作的一次创新和提炼,使全省团的工作模式上升到一个理论的高度,是对长期以来全省团的工作的一个高度的概括,是对省第十二次团代会提出的“联系渠道多样化,提供服务有形化、工作布局科学化、工作发展事业化”思路的深化。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任何一个工作出色的地方,工作模式都符合“四加”的特点。项目是载体,活动是形式,阵地是保障,团建是根本,明年团省委的工作大多采取项目化的方式运作,并且主要通过项目的形式对基层团委给予支持,全省要实施700个青少年思想教育项目,30-50个青年人才自主创新项目,100个田园小康项目,200个扬帆计划项目,50个青年创业支援计划项目,60个“情系湖北”志愿服务项目,100个基层团建规范化建设项目,100个少先队标准化队室,15所希望小学,资助5000名贫困学生。这些项目都是有经费支持的,全年通过项目给予基层的支持1000多万元。大家总是说基层经费困难,现在有这些项目,大家要积极申报,要开拓创新,要多动脑筋,力求特色,在深化“四加”工作模式中创造孝感特色,努力形成新的工作亮点。这里还要强调一下的就是,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有很多很好的做法和创新但,是我们缺乏总结和提炼,以至没有形成特色,没有得到宣传和推广。团省委这次总结出的“四加”工作模式应该是给我们的一个很好的启发,只有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来指导新的实践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所以大家在工作中一定要注重总结、提炼、形成特色,形成亮点。
第五篇:中共兰州市红古区委书记 咸大明在九届十次全委扩大会上的讲话
中共兰州市红古区委书记 咸大明
各位委员、同志们:
这次区委九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市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暨市委十一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总结今年和过去五年的工作,安排部署明年和“十二五”期间的工作,讨论和审议全区《关于构建“143”产业发展布局的实施意见》,团结带领全区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大干快上,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关于今年的主要工作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市委“1355”总体思路和“再造兰州”战略,按照“三增四提升、三抓四战略”总体发展思路,攻坚克难,集中突破,整体推进,地区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达到13%以上,全区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年底可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工业发展注入强动力。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快产业集聚和链条延伸,完成了平安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园初步规划;积极推行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模式,油页岩炼油、堆内构件等项目全面完成,明胶生产线、新希望饲料加工等项目开工建设,电解铝生产线、煤矸石发电、太阳能光热新材料、铝型材和铝棒加工等一批大项目有望落地红古,为加快发展积蓄了后劲。
(二)农业发展呈现新亮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出台了“双千万元”城乡一体化扶持政策,大力实施“四千四万”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建成了集新品种示范推广、农民教育培训、生态观光休闲和农业科技展示为一体的区科教兴农示范园区;以青土坡千亩设施农业基地为突破口,探索推行政府扶持引导、部门乡镇牵头建设、企农承包经营、职能部门协调服务的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模式,水车湾新特菜、马家台核桃、新庄优质果品、河嘴早熟葡萄等产业基地叫响了红古特色农业的牌子。
(三)城市建设实现大提速。加快推进海石湾中心城综合开发,实施了窑街路、中和北路、红古西路、商业步行街、东口综合整治、综合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和开发融资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政府收益增加、城市建设加速、商贸发展提速、群众得到实惠的多赢局面。加快推进以失地农民安置、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等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工程,探索实施“1+1”城中村改造安置工程,上海石村百户新住宅、平安小城镇建设一期工程基本建成,窑街大什字旧城改造、滨河路改扩建等工程进展顺利,建成了以绿化美化、“穿衣戴帽”为重点的十里景观大道,红古对外形象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升。
(四)和谐建设迈出新步伐。加快推进和谐红古建设,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启动实施,矿区四村居民全部纳入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范围,城乡低保基本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大力为民兴办实事,建成了社会福利救助中心,涉及群众医疗住房、上学就业、行路饮水等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计生、双拥、民兵预备役工作明显加强。
(五)精神文明有了新进步。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日益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积极支持人大依法履行监督职能、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全面落实统战、民族、宗教政策,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和维护稳定责任制,全面完成了29家小煤矿关闭工作;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社会政治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六)党建工作持续上水平。坚持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实施以农村、城镇社区、机关、企业党组织“互联共建”为主要内容的“党建示范长廊”创建活动,形成了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新格局,村、社区换届工作有序开展。认真执行《四项监督制度》,严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干部队伍活力明显增强,干部选用的公信度明显提高。全面落实《廉政准则》,深入推进以廉政教育、制度建设、案件查办、警示督查、责任追究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大力整顿机关干部作风,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
二、关于“十一五”时期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
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坚持与时俱进,发展思路在深化认识中更加科学。五年来,我们立足加快发展,不断深化区情认识,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市委“1355”总体思路,确立了“三增四提升、三抓四战略”的工作思路和提质提速、赶超跨越、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同时,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确定了到2013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80%以上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的“双万元”发展目标;在加快新型工业化方面,确立了工业园区“5个1千万元”扶持政策。在城乡一体化方面,确定了“双千万元”扶持政策,提出了构建“三进三出”城市外围交通体系和“东改西治、南扩北拓、完善功能、提升形象”的中心城综合开发思路。这些思路举措的确定实施、逐步完善,不断引领全区经济社会迈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二)坚持紧扣要务,综合实力在优化结构中跨越翻番。五年来,我们高举发展旗帜,面对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多种不利因素带来的严峻挑战,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了一批事关红古长远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全区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GDP、地区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实现翻番目标,固定资产投资翻了近两番,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加,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了新的台阶。
(三)坚持夯实基础,城乡面貌在统筹发展中发生巨变。五年来,我们按照“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思路,大力推进海石湾中心城综合开发,以红古路、窑街路、中和北路、方正路、花庄北路等
为重点的“四纵五横”城市路网全面贯通,自来水厂改造、供热站扩容等多项城市配套工程建成运营,综合文化广场、垃圾处理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速推进,窑街旧城改造和平安小城镇建设以及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海石湾东口、村容村貌、城乡结合部等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城乡一体化建设走在了全市前列。完成了兰新客运专线、兰青铁路复线等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征地拆迁工作,确保了国家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坚持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在和谐建设中持续进步。五年来,我们着力改善民生,累计投入资金4.6亿元,实施了低保补贴提标、保障住房建设、居民医疗救助、津补贴政策落实等一大批惠民工程。全区办学条件极大改善,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不断优化,科教文卫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进步,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安全生产形势明显改善,全区上下呈现了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五)坚持抓主抓重,大事难事在攻坚破难中有效解决。五年来,我们集全民之智、举全区之力,有效破解了事关红古长远发展的一批大事要事。坚持不懈地向省市汇报衔接争取,解决了多年来困扰红古发展的兰铝税收分成问题,财政管理体制比照三县政策执行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全市八个县区人均财力最低的现状下,想法设法在“三县一区”中率先全面足额兑现了干部津补贴;针对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全力配合省市平稳完成了10所企业学校移交地方管理工作,并争取特殊政策支持,每年新增加1000万元困难县区转移支付财政补助资金,企业教
师“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得到解决;针对矿区四村小煤矿安全生产、居民长远生计问题,争取省上近5亿元资金,全面关闭29家小煤矿,实施沉陷区搬迁安置工程,将四村16岁以上居民全部纳入养老保险,彻底解决了困扰省市区和7000名居民,并严重影响安全稳定的四村历史遗留问题;针对兰炭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职工生活无法保障的实际,积极协助省市用4.7亿多元资金对7800多名职工进行了妥善安置;针对原甘肃金属支架厂职工基本生活和“三供”无保障、多次上访省市的问题,积极协调争取资金1230万元,有效解决了职工安置、养老保险等问题;针对区属企业大部分处于停产状态、职工养老无法保障等问题,多渠道自筹资金1.3亿多元,妥善安置职工2300多名,全面完成了24户区属企业改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地维护了职工的切身利益;针对红古城市建设滞后、现代农业发展缓慢、工业产业链条短和集聚度不高的实际,着力寻找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大幅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强势推进设施农业发展,精心打造区科教兴农示范园区,全面启动工业园区建设,为加快红古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激发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斗志。
总之,“十一五”时期,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我们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区委向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各行各业、社会各界、各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十一五”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为“十二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红古的长远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概括来讲,这些经验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加快发展的动力之源。五年来,我们在解放思想中更新观念,在创新实践中破解难题。面对财政资金极度有限、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城乡面貌亟待改善等现实问题,牢固树立“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的工作理念,以敢破万难的决心,在建设成本增高、开发风险加大、拆迁步履艰难、部分干部群众不理解的情况下,顶住压力,化挑战为机遇、变被动为主动,开启了在政府不投资的情况下大规模加速城市建设、拉开城市框架,并用盈余资金支持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为红古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二是必须把深化改革作为加快发展的破题之策。五年来,我们坚持在深化改革中破解发展难题。着眼于做强工业实力,积极整合资源,促成了窑街煤电公司对獐儿沟煤矿的整体收购、兰炭集团与方大炭素实现资产重组;着眼于优化发展环境,加快行政管理体制和审批制度改革,有效解决了政府部门职能交叉、权责不清、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着眼于促进农民增收,推行“反租倒包”的土地流转模式,探索出了农村土地改革的新路子;着眼于强化基层基础,大幅提升村社区办公经费及村干部补贴待遇,完成了乡镇卫生院、中小学校上划管理以及部分灌区职工工资待遇改革,基层发展的活力明显增强。
三是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之举。五年来,我们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四区”建设作为强区富民的主战场。立足于
工业强区,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全力支持驻区企业做大做强;立足于农业富民,着力壮大“菜果奶”三大特色主导产业;立足于商贸富区,着力打造新型商贸物流中心;立足于城区扩容,加快中心城综合开发,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了发展增速,拉动了财政增长,改善了群众生活,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四是必须把优化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保障之基。五年来,我们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不断完善宽松灵活、公平透明的发展环境。在全区组织开展以“干部奋力干事、全民激情创业”为重点的机关作风整顿活动,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工作执行力明显增强,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干事创业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红古的发展还有不少困难和矛盾,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结构性矛盾突出,实现转型发展仍需要做出更多的探索与实践;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改善民生与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一定差距,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因加快发展伴生的利益冲突和社会深层次矛盾的凸显,构建和谐社会任务繁重,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三、关于“十二五”发展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们站在新的起点,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加快红古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期。认真谋划好“十二五”时期的发展至关重
要,意义重大。
“十二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区域发展、市委“再造兰州”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显著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继续坚持“三增四提升,三抓四战略”总体思路,全力构建“143”产业发展布局,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全地区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等指标实现翻番,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经济发展实力明显增强,全区经济社会实现提质提速、赶超跨越、科学发展。
上述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是我们立足红古电解铝、煤炭、炭素制品和菜、果、奶等产业基础以及城市建设框架大幅拉开等发展基础,结合市委“再造兰州”战略和“十二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增速明显高于‘十一五’时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西部省会城市平均水平,到2015年力争达到2500亿元以上”的目标要求,全面把握红古发展现状,反复测算论证,充分考虑未来发展基础上提出的。总体上讲,这个要求和目标,既强调了经济总量扩张,更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是渐变和突变的辩证统一,是需要和可能的统筹考量;既是市委“再造兰州”战略在红古的具体化,也是我们提高发展质量、实现率先跨越发展和全面小康的现实需要,是一个有基础、有条件,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奋斗目标。具体要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第一,致力于科学发展,全面贯彻“再造兰州”战略,构建“143”
产业发展新格局。科学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发展全局。市委十一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了“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率先跨越发展”的总目标,这为我们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围绕贯彻落实“再造兰州”战略,按照“一产抓特色,二产抓延伸,三产抓转型,整体抓提升”的要求,积极承接市委“构建3+8板块经济发展体系”、兰州经济区向西拓展、“一区多园”、“出城入园”等利好机遇,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着力构建以“一区四园、三个增长极”为核心的“143”产业发展布局,即建设红古经济开发产业园区,下设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园、煤化工产业园、炭素产业园、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一区四园”,打造以新型工业园为支撑的工业强区、以现代农业示范园为支撑的农业富民、以商贸物流服务中心为支撑的商贸富区“三个增长极”,努力为红古加快发展提供支撑。
第二,致力于集聚发展,加快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工业强区增长极。红古能不能实现跨越发展、转型发展,关键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我们要按照市委加快推进多元支柱产业培育和发展的战略举措,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链条延伸。加快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大力实施“5个1千万元”园区建设扶持工程,加快道路和供水管网、电力配套等基础建设;突出抓好以电解铝、铝精深加工产业为重点的28万吨电解铝以及铝棒、铝型材、铝轮毂、大飞机零部件等项目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带动园区发展。加快煤化工产业园建设。突出煤基循环经济发展,推进以“油页岩炼油—废料发电—建材生产”模式为代表的煤矸石发电、油页岩尾气与瓦斯混
合发电、煤化工等循环经济项目建设,打造集煤、电、冶、加、建一体化的能源转化产业基地,逐步形成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下游接上游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加快炭素产业园建设。抓好以炭素制品及其附属产业为重点的“超大高”电极、“新全精”炭块和“高精尖”新材料等项目建设,推进炭素及相关产品研发生产,全力打造“炭素航母”。加快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积极延伸农产品储藏、包装、运输、销售等产业链,加快建设以蔬菜、林果、鲜奶等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空间,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渠道。到2015年,园区工业产值和销售收入均达到300亿元以上,园区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0%以上。
第三,致力于优化发展,精心培育特色产业,打造农业富民增长极。农业发展对红古实现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越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越是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要按照市委“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和“一特五化”的要求,坚持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我区农业提速发展的着力点和切入点,紧紧围绕农民人均纯收入“双万元”发展目标,大力实施“双千万元”扶持工程,加快建设以“两园六基地”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使现代农业发展走在全市前列。“两园”,即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和农业科教示范园,使其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带动基地。“六基地”,就是加快建设以青土坡千亩设施农业基地为龙头的设施农业,以水车湾千亩特菜基地为龙头的新特菜,以47个坪台地综合开发为依托的优质林果,以旋子民族风情农家乐、河滩水产和观光垂钓等为依托的生态休
闲农业,以林木繁育中心为辐射的苗木花卉,以花庄乳业奶牛养殖基地为龙头的奶源“六大特色产业基地”,形成多元支撑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到2015年,全区粮经比例调整为2: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以上。
第四,致力于转型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商贸富区增长极。立足红古地处兰州西宁经济带的优势,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推进产业转型的突破口来抓,着力建设辐射周边区域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围绕海石湾中心城综合开发,在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的基础上,着力构建“两中心两翼两区两带”商贸服务业发展核心区,即建设以综合文化广场和平安路为依托的文化经济商业中心、餐饮娱乐购物中心;以红古路和窑街路、大通路和炭素路为两翼的特色商业街、综合集贸市场圈;以虎头崖和海石湾西口综合整治为重点的专业市场功能区和货物仓储区;以农家乐、休闲观光、生态旅游为重点的滨河风情休闲带和北山观景旅游带。积极推进服务业结构转型,加快建设组团经济商圈和现代物流产业园,引进国内知名大公司和大型连锁企业,辐射带动五金建材、电子信息、汽车配件等大型批发市场建设,努力把红古打造成甘青线上的现代物流园区和功能性物流配送中心。支持、帮助和鼓励非公经济进入基础设施、城乡公用事业等行业和领域,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发展新兴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到2015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36%以上。
第五,致力于统筹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要把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赶超跨越的持久动力,完善城乡发展规划体系,优化城乡发展空间和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海石湾中心城综合开发。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民间资本进行城市建设,投资60多亿元,大力实施道路交通、公用设施、环卫配套、城区亮化、人居环境等中心城综合开发“五大工程”,完善“三进三出”的海石湾外围交通体系,城区面积扩增50%以上。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依托平安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大力实施整村搬迁、整村推进工程,通过园区路网建设全面推进平安、花庄等小城镇建设;高度重视和加快窑街旧城改造步伐,结合沉陷区综合治理,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改造道路、供水、供暖等基础设施,不断增强小城镇的聚集吸纳功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实施水、电、路、气、房和优美环境“六到农家”工程,加快推进新型农民居住小区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所有行政村全部达到“环境整治达标村”标准。到2015年,基本完成危旧房、棚户区改造任务,使城市功能和居民生活环境更加完善、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
第六,致力于协调发展,整体推进和谐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改善民生既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也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要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为各类需要就业的人员,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积极创造就业岗位,解决好就业问题。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和水平,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力度,加快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和限价
商品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不断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认真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公民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着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着力解决好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等热点难点问题,确保社会政治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第七,致力于跨越发展,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激发干事创业新活力。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十二五”时期,我们必须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努力为加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断理顺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切实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不断优化整合资源配置。深化农村征地制度、集体林权制度、集体财产股份制、户籍制度等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基本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流转规范”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加强区域间的交流合作,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大与兰州、西宁经济圈的对接力度,建立多层次、宽领域的互动机制,为加快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第八,致力于保障发展,夯实基层基础,促进党建工作科学化。实现红古跨越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
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培养,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促进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发展;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四项监督制度》,调强班子配强干部,完善干部考核体系,努力实现开放式选人、制度化管人、公正性用人的目标。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工作理念现代化、党建布局合理化、分类指导常态化、载体建设丰富化、工作方式项目化、保障体系制度化为方向,统筹推进农村、社区、“两新”组织、机关和企业等各领域基层党建,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认真执行《廉政准则》,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积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努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四、关于2011年的重点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的工作对于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委全会精神,为“十二五”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区上下要以加快构建“143”产业发展布局为重点,打好“五大战役”,实现“五大突破”,努力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区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为“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起好步、开好局。
(一)打好园区建设攻坚战,在产业延伸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以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产业集聚和链条延伸,努力构建以四个工业产业园为支撑的板块经济发展格局。突出基础先行,重点抓好平安有色金
属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建立健全园区开发建设管理机制,科学编制园区发展总体规划,完成园区土地性质变更;按照边规划边报批、边开发边建设的要求,落实“5个1千万元”园区开发建设扶持工程,启动产业园的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到“项目成熟一个实施一个、道路成熟一段建设一段”,努力构架出园区雏形。突出项目带动,围绕发展四大园区经济,积极争取铝、煤、炭素、农产品等政策性项目入驻园区,重点抓好电解铝、铝棒、铝型材、煤矸石发电、复合水泥、方大振动成型、石墨加热体深加工以及菜、果、奶加工等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夯实园区产业基础。突出多元支撑,围绕堆内构件、大飞机制造、高铁专用型材料开发生产,大力引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明胶生物制品系列产品、太阳能光热新材料以及铝合金系列制品、炭素等新兴产业延伸发展,努力形成多元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打好特色农业攻坚战,在促农增收上实现新突破。围绕“双万元”发展目标,加快建设集产、供、销、储、运、加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打造特色基地,以设施农业发展为重点,加快新特菜、优质果品、特色养殖等基地建设,促进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突出示范带动,加快区科教兴农示范园二期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园区新品种示范推广、观光旅游、教育培训作用,辐射带动全区农业整体推进、快速发展。提升经营水平,结合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引导和支持个体生产、加工、运销大户和民营企业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启动建设万吨农产品冷藏中心,加快伊利乳品二期、新希望饲料、泡菜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提升农业附加值,扩大农民增收空间。
(三)打好基础设施攻坚战,在城乡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按照“中心扩容、两翼并重、一体发展”的要求,大力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努力打造城乡一体发展的新亮点。大力实施海石湾中心城扩容战略,全面启动投资十多亿元的省道301线红古段改扩建、海窑隧道、北环路、红山路、大通路东拓等交通路网建设,完成综合文化广场、窑街西路、会展中心、生资大厦以及北区集贸市场等重点工程,规划建设虎头崖建材和西口货物仓储区,使海石湾在城区面积、人口数量、商贸经济总量上实现扩容增量。做强“两翼”基础,在加快海石湾中心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加快窑街、平安小城镇建设。一方面,加快西翼窑街旧城改造步伐,结合沉陷区综合治理,制定原小煤矿区域的生态环境、土地利用和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上窑民门公路西侧片区集中整治和综合开发,推进窑街大什字改造、滨河路建设和棚户区改扩建,全面改造提升窑街地区道路、供水、供电、供暖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另一方面,加快东翼平安小城镇建设,结合园区开发,精心谋划并实施平安小城镇综合开发工程,完善以水、电、路、气、房为重点的基础建设,使其成为全区城市建设的第二主战场。加快“一体”发展,重点规划实施虎头崖和旋子片区综合开发工程,抓好上海石村新农村二期、窑街上街村综合服务小区、花庄湟兴村百户新住宅等新型住宅小区建设,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入开展以村容村貌、乱搭乱建、违法建设等为重点的整治活动,努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四)打好改善民生攻坚战,在和谐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始终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抓好以矿区四村居
民、失地农民为重点的就业和创业培训工作,最大限度创造就业岗位,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为民兴办一批实事好事,不断提高全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积极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大力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启动区医院标准化建设和区妇幼保健所改扩建项目,不断提高城乡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加强安全监管,完善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全力维护社会政治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五)打好改革创新攻坚战,在优化环境上实现新突破。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按照注重品行、崇尚实干、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原则,稳步推进干部推荐提名、考察酝酿、决定任用、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改革,完善干部考察评价体系,形成重政治素养、重道德品行、重工作实绩、重基层实干的用人导向。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落实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制,结合党建示范长廊建设,推动城乡党建资源合理流动,倾力打造发展型农村党建、服务型社区党建、效能型机关党建、创新型非公党建品牌。深入开展整顿机关作风活动,着力解决各级机关及工作人员在作风效能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形成干事创业、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抓紧抓实《廉政准则》的贯彻落实,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严厉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努力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同志们,“十二五”时期,我们要实现率先跨越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区上下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奋力拼搏、大干快上,努力为完成“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红古经济社会提质提速、赶超跨越、科学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