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青冈县新建小学王丽萍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正是为学生语文素养以及终身发展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地去学习总比被动地去学效果来得更好。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小学生心理、思维发展特点来看,深厚的兴趣正是他们主动学习的良好基础。故而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相应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乐于参与学习,勤于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
二、授之以渔,注重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主要是自己学习,而自己学就应有一定科学合理的方法。有了一定科学合理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从而乐于独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比如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1
教师可先教读,学生仿读,注意纠正学生字音、停顿及朗读情感、语气,做到字正腔圆,轻重缓急得当。如遇生字词则引导学生应用工具书查阅字音、字义、词义,引导学生在逐字、逐句朗读中边读边思考,读懂课文,让学生养成边朗读边思考习惯。当学生掌握一定朗读方法后,教师由教读变为引读,着力于引导,设臵一定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方法自己朗读与阅读分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习在关键、重点地方多分析、多思考,在朗读中把握课文内容,而且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与方法,为以后的自主学习奠定良好条件。会学比学会重要,会学从而乐于去学,自主去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思维常常与感性经验相联系,而且思维敏捷性也有一定局限,他们的感知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应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章可循”。直至最后让学生放手一“学”。
三、论论交流,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有所收获,就会产生喜悦,如在这时再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自主学习成果的机会,将会更好地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展示机会的最好途径就是让学生与老师和其他学习共同讨论交流。共同探讨新方法,交流学习体会和学习材料,互相帮助。在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主动性,让学生谈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情,这样
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收获自主学习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更乐于自主学习,更善于自主学习。
四、对学习自主学习的评价
对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评价,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在进行评价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不以成败论英雄,尽量以鼓励为主。因为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可能一致的,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如果学生理解到位,当然得赞扬鼓励。但如果学生理解有所偏差,也不能全盘否定,对学生进行打击,而是应顺势引导,渐入佳境,让这样的学生也能分享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对学生自主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合理评价,将极大地鼓舞学生自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巧妙引导,善于指导,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让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迅速提高。这样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需要合理的引导,需要教师的耐心与爱心。
第二篇: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自主学习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能自主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品尝获取知识的愉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这是每位语文教师应时时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预留自主学习的时间,指导自主学习的方法。在每节课中,教师都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为学生创设一个自我探索的学习环境。如在教学中,我一直把预习作业放在课堂上,作为一个教学重点进行。在预习中,主要要求学生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知道了什么?要求学生通过读课文,弄清课题与文章的关系,记住自己不认识的字,粗知文章大意,探究文章主旨。第二,学习这篇课文,我还有哪些疑问?让学生在预习中把不明白的地方找出来,包括词、句、标点、修辞等多元的内容都可以质疑问难,这样,使学生在解疑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同时对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第三,学习了这篇课文,我还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把目光从课内伸向课外,提高学生在自主学习上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愉悦、宽松、自由的气氛中学得自主、学得生动,使学生积极地动手、动口、动脑。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转变观念,放下架子,做学生的朋友和学习的引导者。从而使学生兴趣得到极大提高,并积极地投入到师生自主探究学习中去。
二、营造质疑问难的学习氛围。学生是发展个体,他们对教材、问题的感受和体验,理解不尽相同,教师要尊重、珍视他们与众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不从众、不唯书,敢于否认自我、同伴和老师。因此,老师积极扶植和培养学生这种自主精神,鼓励学生敢于争论,对书本、权威和老师敢于质疑。在释疑的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得到深化,思维品质得到提高。正是由于课堂上质疑氛围的创设,才逐步形成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也给教师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三、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时空里自主探究。陶行知先生说:“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生行动,以此演化无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在时间上,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围绕着自学提示,让学生去摸索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针对所提出的问题,要求学生或单独、或与同学合作搜集整理资料。然后在班上展示交流学习成果。尽管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方式、学习策略以及所达到的水平并不一样。学生的尝试或成功、或失败。但是在自由的努力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探究精神,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所带来的遗憾或喜悦,这才是这节课上最大的收获。
总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留心、多观察、多尝试,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篇: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师也在学习新课标的同时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语文的教学也应该以学生为主,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的各项活动,使其个性得以张扬。那么怎样在语文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个性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展示个性
一篇课文往往就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种情景,其中除了有其主要内容,在字里行间还包含着作者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说明的道理。根据教材特点,我鼓励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提倡“阅读应有自己的见解”,这正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的明确要求。营造适宜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学习《向往奥运》一文时,我给同学们放雅典奥运会的会歌,并通过剪辑的图片和幻灯片,让学生体验激动人心的奥运场面,特别是中国运动员和非洲黑人运动员夺冠的场景,然后激励学生联系所看到的情景,对“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思想”和“奥林匹克连接着世界的和平、友谊、进步和发展”这几个问题,畅所欲言,充分说出自己的见解。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创设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展示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自主合作,在讨论中展示学生的个性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式的学习,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有利于学生展示个性。课堂交流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活动,教师创造机会让学生在个性探究的基础上,展示个性思维,发表独立见解,在讨论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与全面。如教《草船借箭》一文,我指导学生先品读课文,围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各抒己见。结果学生对问题的见解出乎老师的意料。学生能从诸葛亮推测三天后有大雾,曹军放箭等情况分析,层层深入,发表了许多独特的见解。如从《三国演义》的整个故事中分析出曹操谨慎多疑(连最亲近的人都怀疑),所以不敢出来,只好放箭;还有鲁肃为人忠厚老实,又弄不清诸葛亮的意图等等,而这些诸葛亮都考虑到了,真是知天、知地、知人,才智过人,机智过人。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又使学生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入。
三、提出建议,激励学生展示个性
学生有求知的权利、学习的权利和受尊重的权利。尤其是在课堂上,教师不应给学生太多框框,以免扼杀学生的个性。我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给他们提建议或提示,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励学生展示个性。如教《荔枝》一课时,我鼓励学生认真阅读,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可以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也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加以体会,还可以从事情本身设身处地地去考虑。有的从“我”花了一个月工资的大半买荔枝孝敬母亲谈了作者对母亲的爱,有的从母亲手捧荔枝时的动作、神态谈了母亲对荔枝的喜爱,还有的从母亲悄悄端走水果的细节谈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在课堂上,学生非常活跃,充分展示了个性。
四、重视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展示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语文实践活动。例如在“口语交际”当小记者的活动中,引导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和内容后,让学生自由发挥:有的学生互相采访,有的学生采访老师;有的学生在采访过程中只注重采访的问答,有的学生则先为采访作精心的准备,设计好各类问题,有的放矢;有的在采访过程中非常注意礼貌,行为、举止文明有礼,态度诚恳,言语委婉……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能力得到发展。
五、自主选择,发展学生的个性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开放式教学的优势,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一方自主学习、挥洒个性的栖息地,为他们搭建一个激发智慧、释放思想的舞台。
第四篇: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探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探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目前广大教师已经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我们也同时看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大都还浮于表面。比如,很多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仅仅是将课文泛泛地读一遍,大致了解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或者是找出课文中的几个生字词,查一查字典;很多课堂上,学生刚刚进入到自主学习的情境中教师就匆匆收场,学生缺少潜心阅读课文的机会,缺乏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感受、体验和理解自然肤浅。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经过初步的探索,我认为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
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应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绐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其次,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
第三、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民主氛围的营造,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主动汇报,交流学习。在学生自学后,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交流学习所得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汇报学习情况的习惯。我们通常是让学生站起来就说话,避免举手指名等烦琐形式,学生说话不拘束,课堂呈现气氛热烈,思维活跃,情绪高昂的场面,讨论、争论中不时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2、互相讨论,及时评价。可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师生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营造民主评议的氛围。学生的发言有优有劣,这对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借鉴意义。学生通过互评、互议,相互启发,互教互学,在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下,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从而也提高了学生评判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大胆发问,鼓励创新。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发问,提倡学生给老师提意见、找岔子、挑毛病,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当学生想法与老师不一致时,教师切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应耐心倾听,多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对思考不够深入的问题要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将学生思维活动引向深入。更重要的是,要激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乐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二、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提供自主学习的最佳形式。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的内涵十分丰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要做到七个“让”:即课文让学生自学,字词让学生自己掌握,段意让学生概括,问题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寻找,重点让学生思索,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全过程。参与要多样化,如质疑问难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反映,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标志。学生能提出问题,那怕千奇百怪、荒诞离奇,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思维活动,教师就要悉心引导,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最终成为知识学习和创新的火种。
关注自主学习的过程,其最佳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评价。学是核心,导是关键,评是学生求知的催化剂。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课堂提问的梳理精当,而且体现在处理反馈信息的应变能力上。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反馈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并不仅限于让学生了解自己与目标要求的距离,还应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习的自信心,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当学生答错问题时怎么处理?
----是鼓励引导、点拨开窍,还是训斥挖苦,简单的否定,甚至罚站?前者能使学生感到老师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自尊心受到了保护,进而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求知冲动,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探索中;后者则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挫伤学习积极性。因此,反馈和评价,不仅是学生认知过程的需要,更是开放式教学和融洽师生情感的需要。
三、鼓励“人自为学”,培养自主精神
学习者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必然失去求知的兴趣。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放”要得法,给足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人自为学”。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辩驳别人,发表相反意见。在课堂互动中交换思考所得,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答案,真正体验探究的乐趣。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量多地动手操作。俗话说:“眼过千道,不如手做一遍”。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也就是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放”得彻底,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区分好“乱”与“气氛活跃”的关系。有的老师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把课堂搞乱,影响课堂纪律。我认为只要学生围绕“学”而乱就不要怕,教师导之有法,这种由激烈的讨论辩驳引发的“乱”只会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因为他们无暇开小差。当然,对学习纪律作出要求也是十分必要的,我就明确告诉学生——下课你可以在教室里自由活动,上课必须学习。二是要给学生留足充裕的思考和活动时间,切忌走形式,武断地打断
学生思维,挫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只有在每个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和争辩才会有最佳的效果。三是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能让学生说的,老师不说;能让学生想的,教师决不禁锢学生思维;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老师绝不越俎代庖。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
第五篇:刍议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刍议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摘要:目前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其最终目标是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深入发展素质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为适应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教授小学生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与增强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有利于其日后继续学习与终身学习,从而促进其全面素质发展。本文通过阐述小学语文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意义,分析与提出了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关键字: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必要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一、我国小学语文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仍存在不少教师沿用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花费绝大部分时间进行课文讲解,忽视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没能使小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这种教学方式枯燥单调,不利于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使得教学有效性较差。授之渔不如授之以鱼,只有小学生真正掌握了学习方法,培养与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才能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才有利于为其继续学习与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此,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利于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实现。
二、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一)注重激发与培养小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是内在推动力,教师应注重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常关注小学的兴趣点,将其兴趣点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此,教师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利用疑问引发好奇心。教师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遇到疑问时应因势利导,激发其学习欲望与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精心设置问题,鼓励与引导其边学边想,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
2、通过听说读写产生兴趣。教师应注重给予小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小学生时常反复朗读、大量阅读、提高写作等,以使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产生兴趣,从而激励其自主学习。
3、运用故事、表演、比赛等激发兴趣。小学生对故事都很喜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讲故事吸引小学生注意力,方便其理解与记忆,也可以通过使其表演与比赛等引发其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二)营造民主氛围,培养自学习惯,激发自主意识
教师应改变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被动学习的现状,而是应具备民主教育观念,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小学生,让其自主学习。需要指出的是,教师给予小学生自主学习,并不代表放任自流,而是让其熟读课文、进行思考、记下难点并利用学习工具解决自己可以解答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智力水平以及自学情况等作出不同的自学要求,引导其做好预习、记好笔记、细心检查、认真作用等良好的自学习惯,以帮助其自学能力的提高。此外,民主而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基
础,有助于小学生激发主动探索学习的积极性,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教师应建立一个民主、轻松而和谐的课堂环境,尊重小学生的意愿与选择,支持其好奇心与求知欲,与小学生做朋友,多与其进行沟通与交流,并多鼓励与赞扬,使其在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中激活自主学习欲望,激发自主意识。
(三)加强对小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教导
教师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引导者,应充分尊重小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给予小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教师在教给小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应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注重教导其正确的自主学习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小学生利用学习工具进行自学。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肯定涉及很多生词、生字,教师应引导与鼓励小学生学着利用学习工具自己解决。让小学生进行课文朗读,使其将自己读懂与不明白的地方说出来,与同学进行交流,互相增进认识,并教导小学生建立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2、启迪小学生思考,鼓励其质疑。小学生的学习思维活动对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具体情况指导其独立思考、积极思考,鼓励与引导小学生讲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胆提出疑,并对其进行启发式提示与解答,注重发展其思维能力,以利于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四)进行激励性评价,增强自学信心
教师的评价会对小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激励性评价远远超过批评的效果,而教师的赞扬与鼓励常常会使小学生激发积极的学习兴
趣与动力。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或多或少地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善于发现小学生的优点与发光点,对小学生的进步,哪怕很小的进步都给予鼓励与赞扬,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给小学生满意的微笑与赞许的眼神,在批改作业过程中多表扬等,这些都会有利于激励小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其是对于学困生,教师更应该以积极心态对待,对其进行鼓励性评价,看到她们身上的问题与优点,客观看待她们的成绩。教师不能对其放弃希望,而是善于发现其潜能与前途,当小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期望与看好时,会增强自信心并倍加努力学习,以达到教师的期望。
三、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结合小学生的具体情况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加强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小学生动手、动口与动脑,调动其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以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水平,真正培养与增强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其继续学习与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参考文献
[1]张国花.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自主学习[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黄卫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代教育报?教师周刊》.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