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培养

时间:2019-05-15 10:2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培养》。

第一篇: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培养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培养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的背景

课程性质背景:

语文学科,是我们的母语课程,是一门最基础而又最难进行质量评价(亦即实效评价)的学科。它的难,难在其教学质量很难凭借某一份书面测试卷看出。从本质来讲,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应体现在学生的语文素养上。《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那么,“语文素养”与我们通常所讲的“语文教学质量”到底有何差异呢?其实,在一定范畴里,“语文素养”和“语文教学质量”都指称语文教育的一种结果形态和存在(即通过语文课程达到我们希望在学生身上形成的东西)。但如果对这种结果形态进一步作生成上的分析,就会发现,“语文教学质量”是某个时间节点上静态的特征,而“语文素养”由动词性的词素“养”,反映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持续的自主发展作用。它的形成不是单纯“教”的结果,更不是一种终结状态,而是必须由学生自己借助语文课程将优秀的语言文化成果内化成生命个体的一部分,内化的过程伴随语文教育过程不断地进行下去。显然,从概念的周全性看,“语文素养”要比“语文教学质量”概括得更准确,更贴合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需要。

“语文素养”的概念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从“养”这一动态要求上讲,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应该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有了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才可能不但在课堂上,更在生活中,不但在学生时代,更在人生的每一天,都接触语文,学习语文,提升语文素养。这与“学会发展”、“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是紧密贴合的。

时代要求背景:

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在加大力度,大力倡导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持续发展。特别是我们苏州市教育局,自从2007年3月提出“三项规定”以来,更是打出了一组组素质教育的“组合拳”。这组组合拳当中,“减负增效”是关键。“减负不减质量”、“减负推动学生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那么,如何做到长效的“减负增效”呢?这其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获得自学的能力就是一项重要的举措。苏州市教育局鲍寅初局长说:“教会学

生自学是‘教好每一个学生’的重要内容,老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自学方案。”苏州市教育局适时在今年暑假开展了“会休息、会自学、会健体”优秀学生评选,又在本学期开展“指导学生自学先进教师”的评选。苏州市教科院又正在全市开展中小学“指导学生自学”微型课题的研究。可以说,一系列的举措,使广大教师进一步领会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这也是本课题提出的一个非常具有时代意义的背景。

2、概念的界定

语文自主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学》中对“学习习惯”的解释:是指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是极为稳定的思维和行为的动力定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与人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相适应的最佳行为模式,能使人付出更少,收获更多。本课题所指的“语文自主学习习惯”,我们把它定义为:是指小学生在语文自学过程中逐渐养成的,并可帮助学生提高自学效果的极为稳定的思维和行为的动力定型。

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它是感知、认知、自控力、理解、记忆、操作能力等诸多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所有能力的基础。《新课程标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对学生提出了语文能力要求。而本课题所指的是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它是指学生在语文自学过程中运用的,帮助学生提高自学效果的具体的方法与技巧。

3、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探索小学生应该形成哪些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如何来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研究的过程,既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更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但能促进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方面教学经验的积累、理论水平的提高、专业的成长,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语文素养的提升。不言而喻,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也是有着极大的益处的。同时,课题组的研究,也必将有效地促进学校语文教研组的校本教研,带动其他老师共同进步。

二、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希望达成以下三个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自学”,通过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与能力的增强,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通过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与能力的增强,更好地做到在“减负高效”基础上的语文教学质量提高。

3、通过课题研究,促进研究者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语文教研组的校本教研,带动学校其他老师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学生,因此,研究内容也着眼于学生的素养发展。主要包含以下五个具体内容:

1、小学生应该养成哪些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哪些自主学习的能力;

2、如何来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3、在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利用家校合力、课内课外;

4、如何评价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水平。

5、如何利用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的一个方法。两位研究者要自觉地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按照“预诊(观察、调查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搜集资料初步研究——拟订总体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的步骤踏踏实实地进行研究。行动研究室一个动态的过程,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行动研究还应有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两个研究者,以及家长、学生要全程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同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要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行动研究还要特别重视留下研究的过程性资料。

2、观察法

通过观察,了解本班学生在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方面的情况。我校是一所新开办的学校,研究者都是新接班,所以这一点尤为重要。观察的内容如:学生有哪些自学的习惯与能力?哪些学生具有了初步的自学习惯与能力?学生自学的习惯有哪些差异?学生对待自主学习的态度如何?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哪些家长比较注重孩子的自学习惯?

3、调查法

通过调查,更清楚地了解本班学生在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上的真实情况和真实水平,从而更好地指导研究,指导实践。调查的对象是自己班与平行班,自己学校与其他学校,学生与学生之间。调查的内容主要有:学生是否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已有哪些习惯?目前能力水平如何?别的班、别的学校是如何具体指导、操作这项工作的?学生对于自主学习态度如何?家长的认识是怎样的?调查后要认真分析,得出一定的结论,用于指导课题研究,指导实践。

4、测验法

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特别是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我们希望借“测验法”来检验之前课题研究的成果,来论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实践是否有效,是否要作必要的修正。

5、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本课题个案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单一个体的研究追踪,论证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对学生学习质量的促进作用。当然,学习质量不单是指学习成绩,更不仅仅指一时的测试分数,而是着眼于学生的质量动态发展。

6、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特别是课题研究的后期,要全面细致地将课题研究的有关经验、做法加以总结,加以完善,并清楚、系统地予以整理成文,以便形成课题研究成果和指导教研组内其他老师。

五、研究步骤及具体安排

(一)启动、准备阶段(2009年9月~11月)

1、运用观察法、调查法,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情况。

2、深入进行理论学习,结合观察、调查情况,商议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3、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

(二)研究、推进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2月)

1、遵照课题研究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研究、推进。

2、研究者在各自的班级积极行动,反复指导、实践,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3、积极利用家校合力,借助家长会、家校路路通、个别交流指导、告家长书等形式让家长提高意识,齐抓共管。

4、利用积极的评价激励策略,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5、确定好个案研究对象,作研究的追踪调查。

6、利用公开研讨课的形式,展示研究内容、过程和方法。

(三)反思、调整阶段(2010年3月~2010年6月)

1、及时收集研究的过程性材料。

2、利用测验法及时了解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以及能力水平,对全体学生在“习惯与能力“上作出一个阶段性的评估。

3、及时总结研究工作经验,认真做好阶段性研究反思,及时调整研究行动。

4、召开家长会和学生座谈会,倾听家长和学生的感受、意见、建议,及时调整研究行动。

5、继续积极、深入地开展行动研究工作。

(四)总结、分享阶段(2010年7月~2010年10月)

1、利用调查法、测验法对比、了解学生在课题研究前后在“习惯与能力”上的差异以及学习质量的差异。

2、举行一个课题研究成果分享会,邀请相关教科研专家、其他语文老师、学生以及家长共同参与,利用讲座、主题发言、座谈等形式分享研究成果。

3、整理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分析研究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归纳总结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4、汇编课题研究论文、优秀教学设计以及其他课题研究成果。

5、将课题研究成果推广至学校语文教研组全体老师应用。有机会的,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作推广、分享。

六、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论文、优秀教学设计。

2、课题结题报告。

3、《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培养序列表》。

4、个案研究案例汇编。

七、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1、主持人:陆林珍

分工:全面主持、管理课题的研究工作;承担本班的具体行动研究工作;撰写课

题研究方案、结题报告;撰写课题研究论文、教学设计、《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培养序列表》。

2、参与人:吴敏、徐卉、唐雯、査澄娟

分工:积极配合主持人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承担本班的具体行动研究工作;撰写课题研究论文、教学设计;个案研究案例汇编。

第二篇: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

小课题《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培养》

研究总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依据:

(一)、研究的背景 1.课程性质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那么,“语文素养”与我们通常所讲的“语文教学质量”到底有何差异呢?其实,在一定范畴里,“语文素养”和“语文教学质量”都指称语文教育的一种结果形态和存在(即通过语文课程达到我们希望在学生身上形成的东西)。但如果对这种结果形态进一步作生成上的分析,就会发现,“语文教学质量”是某个时间节点上静态的特征,而“语文素养”由动词性的词素“养”,反映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持续的自主发展作用。它的形成不是单纯“教”的结果,更不是一种终结状态,而是必须由学生自己借助语文课程将优秀的语言文化成果内化成生命个体的一部分,内化的过程伴随语文教育过程不断地进行下去。显然,从概念的周全性看,“语文素养”要比“语文教学质量”概括得更准确,更贴合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需要。“语文素养”的概念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从“养”这一动态要求上讲,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应该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有了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才可能不但在课堂上,更在生活中,不但在学生时代,更在人生的每一天,都接触语文,学习语文,提升语文素养。这与“学会发展”、“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是紧密贴合的。2.时代要求背景:

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在加大力度,大力倡导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持续发展。因此我进一步领会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这也是本课题提出的一个非常具有时代意义的背景。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指出,学习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方式,是个性特征的重要方面。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

2、从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来说,语文教学就是要从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方面来完善学生的个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是语文教学的全部任务,是一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终极目的。

3、就学习语文而言,要让学生掌握母语,其实就是使他们养成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良好习惯。(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探索小学生应形成哪些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如何来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研究的过程,既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更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但能促进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方面教学经验的积累、理论水平的提高、专业的成长,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语文素养的提升。不言而喻,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也是有着极大的益处的。同时,该课题的研究,也必将有效地促进学校语文教研组的校本教研,带动其他老师共同进步。

二、课题研究完成的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达成了以下目标:

1、学生学会了自学,通过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与能力的增强,促进了其语文素养的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通过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与能力的增强,更好地做到了在“减负高效”基础上的语文教学质量得提高。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了以下五个具体内容:

1、小学生应该养成哪些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哪些自主学习的能力;

2、如何来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3、在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利用家校合力、课内课外;

4、如何评价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水平。

5、如何利用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研究过程和方法

(一)启动、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4月)A.研究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 B.主要工作情况:

1、深入进行理论学习,结合观察、调查情况,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2、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

3、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情况,做好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现状调查分析。

在这一过程中,我主要采用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来了解学情,先通过在平时教学中的观察所得对学生的有关学习习惯进行分析,接着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填写事先拟定的问卷调查表,以此来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确定我开展研究的起点。

(二)研究、推进阶段(2010年5月~2010年11月)A.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 B.主要工作情况:

1、遵照课题研究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研究、推进。确定好研究内容

我把学习习惯培养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养成良好的常规学习习惯。(2)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3)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5)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6)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此外,还包括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搜集名言警句的习惯、背诵赏析美文的习惯、不懂就问的习惯等等。

2、在班级里积极行动,反复指导、实践,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3、积极利用家校合力,借助家长会、电话、飞信、QQ、个别交流指导、告家长书、家访等形式让家长提高意识,齐抓共管。

4、利用积极的评价激励策略,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5、确定好个案研究对象,作研究的追踪调查。

(三)反思、调整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7月)A.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 B.主要工作情况:

1、及时收集研究的过程性材料。

2、利用测验法及时了解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以及能力水平,对全体学生在“习惯与能力“上作出一个阶段性的评估。

3、及时总结研究工作经验,认真做好阶段性研究反思,及时调整研究行动。

4、继续积极、深入地开展行动研究工作。

(四)总结、分享阶段(2011年8月~2011年10月)A.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测验法 B.主要工作情况:

1、利用调查法、测验法对比、了解学生在课题研究前后在“习惯与能力”上的差异以及学习质量的差异。

2、整理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分析研究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归纳总结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汇编课题研究论文、优秀教学设计以及其他课题研究成果。

四、小课题研究的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一个好的习惯,是孩子今后事业成功的首要条件。一个人养成好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好习惯出效率,好习惯出成绩,好习惯出人才。各个年级有不同的侧重点,为此,我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制定了各年级的培养重点: 一年级:

1、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认真写铅笔字;

2、自己收拾书包,爱惜学习用品,保持书包内文具、书本整齐干净;

3、合理利用早晨到校后到上课这段时间,组长收作业、检查作业,其他学生背诵老师预先在后面黑板上写好的古诗、成语等内容;

4、课前准备好课本文具;

5、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主动改正平时作业中的错处;

6、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上课善于发言。二年级:

1、勤于朗读背诵,培养主动积累语言文字的习惯;

2、勤查字典,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3、建立积累本,模仿课文中的词串进行习作,随时纪录自己看到、想到的词语或词串,连成一篇词串;

4、随时积累自己看到、听到的字、词,或纪录自己平时容易写错的字,主动纠错;

5、积极阅读带拼音的读物,扩大识字量,培养阅读兴趣。

三年级:

1、认真写钢笔字和毛笔字;

2、训练正确的握毛笔和写毛笔字的姿势,培养认真写毛笔字、正确使用、爱护毛笔的习惯;

3、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四年级:

1、有选择地读书,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爱护图书;

2、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向大自然学习;

3、做生活有心人,坚持写日记,写出感受。五年级:

1、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2、随时使用工具书,查阅自己需要的东西;

3、学习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自己修改习作的习惯;

4、从多种渠道学语文,培养在生活中学语文的习惯。六年级:

1、不懂就问,培养好学好问的习惯;

2、勤于搜集资料,并随时纪录在卡片、摘抄本上。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书中了解世界;

五、解决小课题的主要思路和办法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通过良复“历练”。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研究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制定计划,每个年级有一个重点。以课本每册开头编排的“培养良好的习惯”课为基础,扩展开来,制定本学期的培养重点,把培养目标渗透到每天甚至每节课以及每时每刻,帮助孩子们在学习中克服各种内部和外部障碍的干扰,通过反复“历练”,练到一定程度,习惯成自然,再实施下一步计划。

其次,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途径,请家长参与此项工作,想办法、出点子,监督并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要适当的鼓励,以巩固所得成果。第四,我注意做到:

(1)开放的教学时空。2)开放的教学手段。(3)开放的师生关系。(4)开放的教学管理。(5)开放的教学评价。

为了使学生乐于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具体做法:

1、指导学生订计划,包括德、智、体各方面的安排,学习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同时督促学生严格执行计划,不能订完计划放在一边。计划可以调整,但不可放弃。

2、督促学生在学习时要讲求效益,注意速度,在一定时间内,按时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

3、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要想学习好,必需独立钻研,要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4、工具书和资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会使用工具书和资料好处很多,在平时指导学生多利用工具书,同时给学生做榜样,遇到生字、生词,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

5、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想、善于提出问题,同时要辅之一定的勇气。平时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这点很重要,不能惰于思考,一味依赖别人。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6、勤表扬,多鼓励。勤表扬使学生产生自信,鼓励使孩子战胜胆怯。好学生是夸出来的。

7、利用闲暇多与学生交流,做学生忠实的听众。对于学生的一些想法和念头不要急于批评,而是因势利导进行正面引导。

8、和学生做朋友,遇事征求学生的意见和看法,不管采纳是否都给学生讲明其中的道理,使学生愿意思考且思想活跃。

9、制定家校联系卡,争得家长的支持和积极参与;

10、每周班会课制定本周习惯养成重点内容,不定时检查督促;

11、周周做总结,月月来评比,期末进行奖励;

12、把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循序渐进。

六、取得的成效:

(一)、学生发展方面:自课题研究以来,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很大进步:

1.大多数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按时上交、及时改正作业,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部分学生的作业书写规范化,字体端正、美观、作业本工整洁净,提高学习效率,并养成了认真完成任务的好习惯。

2.学生由不敢提问、不懂提问转化为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的良好学习氛围。

3.学生养成了预习、复习、再做作业的习惯。

4.有很多学生都能按老师的要求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能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能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

5.课堂上大多数学生能听讲专心,学习效果有明显好转。有些学生丢三落四的习惯能得到很好的克服,都能及时的准备学习用品并摆放整齐。

6.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做好读书笔记,并能精美地装饰。班里阅读氛围浓厚。

7.部分学生能主动记日记;习作不再抄袭,不再抓耳挠腮,认真思考,写好提纲,认真修改,认真誊抄习作。

8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的人数明显增加,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到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9.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促进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实现认知与情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统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再把学习看成负担。在教师的鼓励、指导下,学生已初步形成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能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在广阔的语文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二)、科研成果:

我总结了许多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课堂教学策略,其中有的在奎文区、山东省获了奖,获奖成果如下:

1、金点子案例《小学语文倾听习惯的培养》获奎文区二等奖

2、金点子案例《培养兴趣——让小学生热爱阅读的法宝》获奎文区二等奖

3.论文《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获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与否怎样进行界定与评价? 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来培养学生的一些良好的习惯只是教学的初步目标和一些可视化的内容,关键是培养一种意识。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能力,使他们具备终身发展和进行知识“再创造”的可能性,为其今后走上社会作好准备。

2、结合课程改革怎样更有效地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这个课题的研究时间还比较短,没有很多特别突出的成果,但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二)、展望:

我以后会通过加强业务学习,阅读教育专著,做学习笔记摘抄,写心得体会,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充分利用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加强与同行的沟通和交流,认真参加远程研修向专家请教,向先行者学习,尽可能提高自己研究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仍要进一步思考,如何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习习惯,将这一课题继续做下去,做好,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其受益终生。

小课题《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培养》

研究总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依据:

(一)、研究的背景 1.课程性质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那么,“语文素养”与我们通常所讲的“语文教学质量”到底有何差异呢?其实,在一定范畴里,“语文素养”和“语文教学质量”都指称语文教育的一种结果形态和存在(即通过语文课程达到我们希望在学生身上形成的东西)。但如果对这种结果形态进一步作生成上的分析,就会发现,“语文教学质量”是某个时间节点上静态的特征,而“语文素养”由动词性的词素“养”,反映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持续的自主发展作用。它的形成不是单纯“教”的结果,更不是一种终结状态,而是必须由学生自己借助语文课程将优秀的语言文化成果内化成生命个体的一部分,内化的过程伴随语文教育过程不断地进行下去。显然,从概念的周全性看,“语文素养”要比“语文教学质量”概括得更准确,更贴合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需要。“语文素养”的概念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从“养”这一动态要求上讲,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应该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有了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才可能不但在课堂上,更在生活中,不但在学生时代,更在人生的每一天,都接触语文,学习语文,提升语文素养。这与“学会发展”、“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是紧密贴合的。2.时代要求背景:

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在加大力度,大力倡导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持续发展。因此我进一步领会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这也是本课题提出的一个非常具有时代意义的背景。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指出,学习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方式,是个性特征的重要方面。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

2、从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来说,语文教学就是要从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方面来完善学生的个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是语文教学的全部任务,是一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终极目的。

3、就学习语文而言,要让学生掌握母语,其实就是使他们养成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良好习惯。(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探索小学生应形成哪些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如何来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研究的过程,既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更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但能促进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方面教学经验的积累、理论水平的提高、专业的成长,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语文素养的提升。不言而喻,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也是有着极大的益处的。同时,该课题的研究,也必将有效地促进学校语文教研组的校本教研,带动其他老师共同进步。

二、课题研究完成的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达成了以下目标:

1、学生学会了自学,通过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与能力的增强,促进了其语文素养的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通过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与能力的增强,更好地做到了在“减负高效”基础上的语文教学质量得提高。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了以下五个具体内容:

1、小学生应该养成哪些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哪些自主学习的能力;

2、如何来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3、在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利用家校合力、课内课外;

4、如何评价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水平。

5、如何利用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研究过程和方法

(一)启动、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4月)A.研究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 B.主要工作情况:

1、深入进行理论学习,结合观察、调查情况,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2、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

3、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情况,做好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现状调查分析。

在这一过程中,我主要采用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来了解学情,先通过在平时教学中的观察所得对学生的有关学习习惯进行分析,接着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填写事先拟定的问卷调查表,以此来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确定我开展研究的起点。

(二)研究、推进阶段(2010年5月~2010年11月)A.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 B.主要工作情况:

1、遵照课题研究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研究、推进。确定好研究内容

我把学习习惯培养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养成良好的常规学习习惯。(2)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3)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5)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6)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此外,还包括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搜集名言警句的习惯、背诵赏析美文的习惯、不懂就问的习惯等等。

2、在班级里积极行动,反复指导、实践,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3、积极利用家校合力,借助家长会、电话、飞信、QQ、个别交流指导、告家长书、家访等形式让家长提高意识,齐抓共管。

4、利用积极的评价激励策略,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5、确定好个案研究对象,作研究的追踪调查。

(三)反思、调整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7月)A.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 B.主要工作情况:

1、及时收集研究的过程性材料。

2、利用测验法及时了解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以及能力水平,对全体学生在“习惯与能力“上作出一个阶段性的评估。

3、及时总结研究工作经验,认真做好阶段性研究反思,及时调整研究行动。

4、继续积极、深入地开展行动研究工作。

(四)总结、分享阶段(2011年8月~2011年10月)A.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测验法 B.主要工作情况:

1、利用调查法、测验法对比、了解学生在课题研究前后在“习惯与能力”上的差异以及学习质量的差异。

2、整理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分析研究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归纳总结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汇编课题研究论文、优秀教学设计以及其他课题研究成果。

四、小课题研究的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一个好的习惯,是孩子今后事业成功的首要条件。一个人养成好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好习惯出效率,好习惯出成绩,好习惯出人才。各个年级有不同的侧重点,为此,我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制定了各年级的培养重点: 一年级:

1、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认真写铅笔字;

2、自己收拾书包,爱惜学习用品,保持书包内文具、书本整齐干净;

3、合理利用早晨到校后到上课这段时间,组长收作业、检查作业,其他学生背诵老师预先在后面黑板上写好的古诗、成语等内容;

4、课前准备好课本文具;

5、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主动改正平时作业中的错处;

6、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上课善于发言。二年级:

1、勤于朗读背诵,培养主动积累语言文字的习惯;

2、勤查字典,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3、建立积累本,模仿课文中的词串进行习作,随时纪录自己看到、想到的词语或词串,连成一篇词串;

4、随时积累自己看到、听到的字、词,或纪录自己平时容易写错的字,主动纠错;

5、积极阅读带拼音的读物,扩大识字量,培养阅读兴趣。

三年级:

1、认真写钢笔字和毛笔字;

2、训练正确的握毛笔和写毛笔字的姿势,培养认真写毛笔字、正确使用、爱护毛笔的习惯;

3、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四年级:

1、有选择地读书,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爱护图书;

2、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向大自然学习;

3、做生活有心人,坚持写日记,写出感受。五年级:

1、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2、随时使用工具书,查阅自己需要的东西;

3、学习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自己修改习作的习惯;

4、从多种渠道学语文,培养在生活中学语文的习惯。六年级:

1、不懂就问,培养好学好问的习惯;

2、勤于搜集资料,并随时纪录在卡片、摘抄本上。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书中了解世界;

五、解决小课题的主要思路和办法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通过良复“历练”。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研究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制定计划,每个年级有一个重点。以课本每册开头编排的“培养良好的习惯”课为基础,扩展开来,制定本学期的培养重点,把培养目标渗透到每天甚至每节课以及每时每刻,帮助孩子们在学习中克服各种内部和外部障碍的干扰,通过反复“历练”,练到一定程度,习惯成自然,再实施下一步计划。

其次,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途径,请家长参与此项工作,想办法、出点子,监督并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要适当的鼓励,以巩固所得成果。第四,我注意做到:

(1)开放的教学时空。2)开放的教学手段。(3)开放的师生关系。(4)开放的教学管理。(5)开放的教学评价。

为了使学生乐于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具体做法:

1、指导学生订计划,包括德、智、体各方面的安排,学习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同时督促学生严格执行计划,不能订完计划放在一边。计划可以调整,但不可放弃。

2、督促学生在学习时要讲求效益,注意速度,在一定时间内,按时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

3、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要想学习好,必需独立钻研,要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4、工具书和资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会使用工具书和资料好处很多,在平时指导学生多利用工具书,同时给学生做榜样,遇到生字、生词,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

5、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想、善于提出问题,同时要辅之一定的勇气。平时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这点很重要,不能惰于思考,一味依赖别人。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6、勤表扬,多鼓励。勤表扬使学生产生自信,鼓励使孩子战胜胆怯。好学生是夸出来的。

7、利用闲暇多与学生交流,做学生忠实的听众。对于学生的一些想法和念头不要急于批评,而是因势利导进行正面引导。

8、和学生做朋友,遇事征求学生的意见和看法,不管采纳是否都给学生讲明其中的道理,使学生愿意思考且思想活跃。

9、制定家校联系卡,争得家长的支持和积极参与;

10、每周班会课制定本周习惯养成重点内容,不定时检查督促;

11、周周做总结,月月来评比,期末进行奖励;

12、把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循序渐进。

六、取得的成效:

(一)、学生发展方面:自课题研究以来,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很大进步:

1.大多数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按时上交、及时改正作业,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部分学生的作业书写规范化,字体端正、美观、作业本工整洁净,提高学习效率,并养成了认真完成任务的好习惯。

2.学生由不敢提问、不懂提问转化为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的良好学习氛围。

3.学生养成了预习、复习、再做作业的习惯。

4.有很多学生都能按老师的要求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能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能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

5.课堂上大多数学生能听讲专心,学习效果有明显好转。有些学生丢三落四的习惯能得到很好的克服,都能及时的准备学习用品并摆放整齐。6.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做好读书笔记,并能精美地装饰。班里阅读氛围浓厚。

7.部分学生能主动记日记;习作不再抄袭,不再抓耳挠腮,认真思考,写好提纲,认真修改,认真誊抄习作。

8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的人数明显增加,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到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9.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促进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实现认知与情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统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再把学习看成负担。在教师的鼓励、指导下,学生已初步形成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能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在广阔的语文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二)、科研成果:

我总结了许多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课堂教学策略,其中有的在奎文区、山东省获了奖,获奖成果如下:

1、金点子案例《小学语文倾听习惯的培养》获奎文区二等奖

2、金点子案例《培养兴趣——让小学生热爱阅读的法宝》获奎文区二等奖

3.论文《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获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与否怎样进行界定与评价? 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来培养学生的一些良好的习惯只是教学的初步目标和一些可视化的内容,关键是培养一种意识。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能力,使他们具备终身发展和进行知识“再创造”的可能性,为其今后走上社会作好准备。

2、结合课程改革怎样更有效地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这个课题的研究时间还比较短,没有很多特别突出的成果,但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二)、展望:

我以后会通过加强业务学习,阅读教育专著,做学习笔记摘抄,写心得体会,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充分利用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加强与同行的沟通和交流,认真参加远程研修向专家请教,向先行者学习,尽可能提高自己研究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仍要进一步思考,如何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习习惯,将这一课题继续做下去,做好,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其受益终生。

第三篇: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七级明德小学

张秀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四个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其中就体现了要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变革单

一、被动的语文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等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与实践能力的发展。①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自我组织过程。发展的动力来自内部,即来自教师的自我组织和学生的自我组织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心理结构自主构建的过程。教师是外力,根本的动力来自学生自身。教师的教学只有建立在学生自主建构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教师的自我组织作用主要表现在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驾驭课堂的艺术,善于因势利导,在错综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中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及意义。

自主学习是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不同的研究者因其理论立场和视角不同而理解各异。②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而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美国自主学习研究的专家齐莫曼提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我国学习者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由以上的说法可以归纳出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能自觉、主动、独立地获取信息,获得经验,综合应用语文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胜利完成语文学习的任务,实现自身 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日益科技化和国际化的世纪。新时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而且还要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有创造发明才能。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则有利于形成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和知难而进的精神品质,也有利于他们走向社会后,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问题,去自主解决问题。因此,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自主自强的客观需要。

二、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语文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言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社也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的地位。即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就必须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不只是语文,其它任何学科都不能局限于课堂。因为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而语文更是一个灵活的学习科目,所以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从课前开始入手,重点落在课堂教学,课后要扩展延伸、实践和运用。

(一)课前帮助学生对功课进行适当和必要的预习。

叶圣陶先生说:“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可见,课前预习是学生主动的学习行为。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预习,训练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最有效的预习方法,并把课前预习培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第一步,学生可以借助拼音认读新课的生字、词,观察生字、词的结构,找出尽可能多的形近字进行对比区分。利用字词典工具弄懂生字、词的意思,找出字词所在的课文句子综合理解字词的使用,自己在用生字、词造句写话。这样就能为下面学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第二步,略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写作意图,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精读课文,找到自己喜欢的句段多遍阅读或朗诵,加深理解和体会。2 找出自己尚未读懂的句段作好标记,等待上课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第三步,思考文章后面的习题,记下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第四步,对于文中记述的年代久远的事实,科学性很强的道理,与自身生活经历太远的材料,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或向父母等渠道搜集有关资料,帮助理解。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太小学习经验少,能借助拼音自学生字,做到会读、会认,能顺利朗读课文即可。

(二)课堂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无论教育怎样改革,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我国的基础教育还是比较适合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形式。学生获取知识也主要是通过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仍是教育活动开展的中心。因而,课堂教学对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共同特点就是使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是权威的教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或提供示范,或指点阅读材料,或引导学生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由此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产生足够浓厚的兴趣,就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一个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语文课堂一开始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引人入胜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根据课文特点灵活设计导入新课,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教学《丑小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导入新课:“为什么丑小鸭要离家出走?在离家出走的日子里丑小鸭经历了些什么事?后来丑小鸭变成了什么?”

2、自主学习必须以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为保障。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让他们掌握学 3习语文的方法。③自主学习具有独立性的一面,有时候是在没有他人指导或帮助的条件下进行的。对既定的学习任务,如果学生缺乏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即使他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学习也不可能得到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教师都有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都希望能有效的实现和完成。小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有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发展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过程,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习得学习策略。在感知阶段,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图像、操作或借助教材,创设情境,提供感知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感知学习。在理解阶段,根据不同年级确立不同理解目标,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条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巩固阶段,教师抓紧时机有浅入深,循循善诱,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给学生做。在运用阶段,体现出由简单向复杂运用过渡。比如一些课文的好句式,即时让学生自己来模仿一两句。

3、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质疑是源于学生能够自我尝试,自己发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以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机会。以《丰碑》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这样进行质疑:“丰碑”原来指的是什么?在课文中指的又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形容?质疑以释疑为主线,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培养质疑的能力,要坚持正面引导,以表扬为主,对提出高质量的质疑的同学固然要表扬,但对于质量不高的质疑提出者也同样要给以肯定,肯定他们的积极态度。④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实质是对文章的一个“再创造”过程。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征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质疑都是各具其特点的。

4、张扬个性,培养自主。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及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舞台,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的舞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敢于在课堂大胆发言的不多,特别是 4 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变得更加沉默。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交流形式单一,简单的师生对话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理应是学生主控课堂。教师应该把更多的机会交给学生来处理他们学习的心得收获以及疑难问题。语文课堂则更是学生表演的课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例如上《狐假虎威》一课时,教师完全可以旁观学生的表演,然后对学生所取得的成果给以客观的评价和真诚的建议,这样能使学生更深刻体会故事背后的大道理。

5、突破学科界限,多领域焊接。语文学习不是孤立的,它可以和其他学科形成交叉联系。比如学习《蛇和庄稼》,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时间来分享他们从其他学科了解到动物和植物之间的联系。学习《太阳》一课时,学生既可以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谈谈自己对太阳的了解,也可以从物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语文除了与其他学科有联系,它与我们的生活也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这样说:语文是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在教学生口语交际时,应该贴近生活反映生活。

6、帮助学生形成恰当的评价体系,巩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中,需要保持兴趣和意志力,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和激励,从中吸取前进的力量和成功的信心。⑤评价是为了“创造儿童的教育”。运用评价是要注意,首先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激励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要立足处于发展中的学生,多肯定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赞赏他们独到的见解,激发他们自主探索的兴趣和欲望,增强他们的信心,使他们不断取得成功的希望和喜悦。其次,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评价。教师要教学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以及对老师进行评价。学生在评价重要学会倾听、比较和鉴别,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第三,应该多方位多角度进行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努力不是单一的,努力的方向也多样的,取得的成功度也是不同的,因此要有目的的进行评价。

(三)课后的自主学习是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延伸拓展。语文课后学习主要是指课外的学习。既然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学科,具有实践性,那么就必须让学生把课堂学习与课后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外语文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种语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 5 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鼓励学生多想、多看、多读、多写、多说。现在信息科技高度发展,网络信息传递快捷,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应该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学生发展的潜能的桥梁,还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语文教学应该从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规律和认知角度去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的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建立一种有意义的学习策略,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授学生以会学之技,正是教师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

第四篇:《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理论学习:《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品质形成。《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教师的任务不再单纯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通过教学这一活动,积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提高能力、张扬个性。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过程,更是学生主体发展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

二、转变观念,找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着眼点。根据现代教育学的观点,课程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是“教师与课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课本——交互作用的结果”。教学和课程是开放性、互动性、交互性、对话性的,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传递知识,而且有探索知识,创造知识的意义。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不能满足于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可能是什么,这样才能去创造一个可能的世界。在学习中,学生要主动选择和探究,要增强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生成、转化、扩展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建构的。

首先,要培养学生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学生要重视并及时调整自主学习的理念与指导思想,激发“我要学”的学习动机,做自主学习的主人。要主动确定学习目的,制订具体的能够达成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并对已取得的成绩进行自我奖励等。

第二,要培养自我识别能力。如通过章节测验、终结性考试了解自己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要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个性特点,了解自己的学习差异和学习风格,找到最适合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

第三,要培养自我选择能力。要善于选择学习工具,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自主决定学习内容,灵活选择学习材料。如要学会在网上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第四,要培养自我组织规划能力。计划性是自主学习的保证,因此,学生科学、合理地自我组织、制订学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要培养自我培养能力。主动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不仅要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对知识的思维和运用能力。要加强自律能力的培养,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情感进行控制和调节,以保证计划的实施。第六,要培养自我监控能力。即培养控制整个自我学习过程(识别-规划-管理-评价-修改)的能力。在学习中要尝试自我识别、自我组织、自主选择学习策略,要学会自我评价,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的进度和方法,积极探索构建适合自己特点、最佳的自主学习模式的能力。

第七,要培养协作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重要作用。小组成员可以共同交流、讨论,相互取长补短、相互激励,有助于克服独立学习带来的孤独感,有利于形成学习的氛围。学生主动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协作,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所学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互动。

三、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达尔文也说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如何真正让学生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呢?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根据章节内容的特点及前后内容的相关度,并结合教学要求和实际生活,以问题为契机,创设符合学生知识背景、思想现状和思维特点的问题,通过这些递进式预习问题的设问和讨论,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有序的思维训练过程,使学生养成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师创设课前预习问题的过程中来,使这样的课前预习题更加适合学生的实际,避免了教师可能在难易度把握方面的不足,也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二)抓住课堂培养自学能力。

首先是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时,必须努力使意见不同的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如,多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先说给同桌听。”然后再组织全班交流。多采用一些让全体学生能先表达自己意见的组织形式。这样学生因对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就不大会再随意地附和别人了。创设盲目从众而导致学习错误的情景。这样给盲目从众者有一次因从众而导致错误的体验,使他们深刻体验到学习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

其次是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儿童学习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

(1)与旧知紧密相连的新知,教师基本不讲。要在强化旧知的前提下,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正迁移,完成认知冲突,顺利掌握新知。教师只需在旧知与新知间架起一座能让学生自己通过的桥梁。由扶到放,该放则放。(2)全新的知识,教师也要寻找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和讲解。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还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自我探究,使他们逐渐掌握一定的自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已经养成了很强的依赖性,遇到问题,总要等着别人来解决,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为此,课堂教学中,一是注意以各种方式鼓励学生自我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帮助他们逐渐树立起自信心。二是创设问题情境时还特别注意研究任务的难易程度及它的开放性,如:“老师知道你是个不怕困难的好孩子,这点小问题一定难不倒你,对吗?”、“你能行!”、“你真棒!”……老师亲切的话语、和蔼的笑容、赞许的眼神,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更能增强他们自我获知的信心。(3)练习、复习课,老师要注意不能上成练习题课。可让学生思考:a、你学到了什么?举例说明。b、还有什么不懂?c、你还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回答“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举例说明”是掌握知识的程度的具体表现。“还有什么不懂”旨在质疑问难。以“还想知道什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并鼓励他们积极动脑。学生学得就很愉快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培养学生整理错题集,在错题中淘“金”的习惯;建立互助、互查体系;收集网络在线资源,增加学习通道等等都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最初的教学中,学生遇到问题时,经常是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询问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自学方法会越来越多,有的学生喜欢在教材中查找信息;有的学生能从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中受到启发,找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还有的学生更愿意通过上机进行尝试性的操作后,自己归纳总结新的知识……学生们由最初的听老师或同学讲演后只会直接照着做,变为听他人的讲演后敢于质疑问难,发表个人的一些观点。

如何使学生能够进行快速有效的自学,这是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训练的重点。在教学中,教师们注意对各种自学方法加以指导。例如,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让他们独立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有一定的困难,影响了他们的自学速度,就教给他们一些小窍门。教材中有些任务的操作步骤多达七、八步,指导学生先找出重点步骤,对它们进行分析,再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实践。

(三)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国伟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因此,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览,把课堂教学同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让他们把阅读看成是一种娱乐活动。

1、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不少学生因为年龄小,玩心重,自我约束的能力差,缺乏良好的读书习惯。有时侯,即使在老师或家长的监督下不得不坐下来手捧书报杂志,但也是“眼在书本心在玩”,这样是很难谈得上有阅读效果的。前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怎样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可试用以下的方法:

(1)言传不如身教。老师的知识广博与孤陋寡闻都直接感染学生。老师要多读一些内容充实、有意义的书,以身作则,而且在课堂上能恰倒好处地博古论今,会使自己成为学生们效法的对象,从而带动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2)学期定时举办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或朗诵会,让学生介绍自己读书的经验、体会和收获,讲述所看书籍中的动人故事或朗诵所看书籍中的精彩篇章,以便互相启发互相带动。(3)开展摘抄或读书笔记展评。对于学生摘抄所看书籍中的好词好句好段或所写的读书笔记,可定期进行展览评比,以便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2、推荐课外阅读内容

当同学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后,如何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好的课外读物,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课外书显得异常重要。为学生选择和推荐书籍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如以下几种:

(1)、结合课堂教学选择推荐。老师可根据节选的课文或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向学生推荐读物。如《唐诗三百首》、《安徒生童话》,还有一些革命人物故事等。也可推荐与课文体裁相同的读物。

(2)结合年龄特点选择推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识字少,阅读能力低,但富于幻想,可以多给他们推荐内容短浅的童话、寓言、儿歌等。小学中年级的学生知识面有所扩大,阅读能力有所增强,就可以推荐一些革命故事、儿童小说、科幻故事、儿童诗歌等,如十岁的蒋方舟写的《打开天窗》、《崔峦老师教你阅读》、《小学生必读佳作》、《少儿百科想和做》、《上下五千年》等等。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活知识进一步扩充,就可以给他们推荐一些历史故事,反映现实生活的散文、小说,同时,还可以推荐一些社会、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等。

(3)结合活动推荐选材。为了配合社会、学校、班级开展的某一项活动,可以给学生选择推荐有关的书籍,如学校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主题活动,可在事前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科学幻想、人类的起源、宇宙等方面的书籍。

3、进行有效课外阅读

儿童的意志、毅力、水平与成年人不同,具有很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所以我们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1)延伸相关文本,丰富阅读活动

在语文课本中,寓言、童话、成语故事等类型的课文深受学生的喜爱。每当遇到这样生动有趣的文章,学生们总是马上翻开书,一口气读下去,还经常几个小伙伴一起讨论其中的故事情节,或表演几个片段。时间长了,这些生动的故事形象就深深刻在了学生的脑海里。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我让学生在学了课文后,收集相同题材的文章,如在学习了寓言故事《坐井观天》后,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的寓言故事《狐假虎威》《南辕北辙》《叶公好龙》……进行阅读,还在班里举行故事比赛,把收集到的寓言故事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展示。在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选择阅读材料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丰富的阅读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数量。

(2)课前收集信息,课后拓展文本

阅读是学生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在课堂教学之前,总让学生自己先去了解课文的背景、作者等相关材料,为课堂教学作准备,这其实就是广泛的课外阅读。记得教《孔子拜师》一课前,学生对孔子都不是很了解,和他们“聊天”的时候,我发现连最爱看课外书的孩子对孔子也只略知一二,于是,我让学生在课外收集有关孔子的小故事、名言,了解孔子的故乡及纪念孔子的孔林、孔庙等等,之后全班举行了一次孔子专题信息交流会,把收集到的成果和小伙伴分享,同时编成手抄报在《学习园地》中展示交流。这样学生就对孔子产生了就更容易进入情境,加深理解。可见,课前收集资料进行广泛的阅读,是利用全息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后再进行延伸,让学生继续收集资料,阅读相关文本的做法更显得可行了。如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课后,介绍《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转》等各种古典名著让学生尝试阅读,更能使学生体会到古典小说生动形象的特点,并丰富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培养了阅读兴趣。(3)通过个性阅读,培养创新能力

培根说过,“凡有所读,皆成性格”。学生对文章的鉴赏感悟,都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点。在读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宗旨所在。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学生的看法才能得到真切的表达,感悟才能得到真切的提高,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散。

4、汲取课外阅读营养

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心智技能的学习与形成有赖于积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让他们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

(1)认真阅读,熟记于心。读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只有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对读过的东西有深刻的印象,才会使其变成自己的东西。

(2)学做笔记,日积月累。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读到好文章,要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摘记下来,把读后的心得体会写下来。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就会有阅读的收获。

总之,无论是丰富知识还是增强能力,课内阅读必不可少,课外阅读同样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促进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性,是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能主动积极地在知识海洋里猎取知识营养,能够有主见学习和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从学生动机激发入手,创建自主学习活动的环境,完善自主学习的教学评价机制,多途径培养和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校内开花校外香,我们的学生也定会收益终生。

第五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心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应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绐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二思、三写、四用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其次,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

第三、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

二、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提供自主学习的最佳形式。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的内涵十分丰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学是核心,导是关键,评是学生求知的催化剂。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课堂提问的梳理精当,而且体现在处理反馈信息的应变能力上。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反馈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并不仅限于让学生了解自己与目标要求的距离,还应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习的自信心,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当学生答错问题时怎么处理?----是鼓励引导、点拨开窍,还是训斥挖苦,简单的否定,甚至罚站?前者能使学生感到老师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自尊心受到了保护,进而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求知冲动,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探索中;后者则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挫伤学习积极性。因此,反馈和评价,不仅是学生认知过程的需要,更是开放式教学和融洽师生情感的需要。

三、鼓励“人自为学”,培养自主精神

学习者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必然失去求知的兴趣。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放”要得法,给足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人自为学”。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辩驳别人,发表相反意见。在课堂互动中交换思考所得,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答案,真正

体验探究的乐趣。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量多地动手操作。俗话说:“眼过千道,不如手做一遍”。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也就是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放”得彻底,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区分好“乱”与“气氛活跃”的关系。有的老师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把课堂搞乱,影响课堂纪律。我认为只要学生围绕“学”而乱就不要怕,教师导之有法,这种由激烈的讨论辩驳引发的“乱”只会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因为他们无暇开小差。当然,对学习纪律作出要求也是十分必要的,我就明确告诉学生——下课你可以在教室里自由活动,上课必须学习。二是要给学生留足充裕的思考和活动时间,切忌走形式,武断地打断学生思维,挫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只有在每个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和争辩才会有最佳的效果。三是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能让学生说的,老师不说;能让学生想的,教师决不禁锢学生思维;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老师绝不越俎代庖。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经之路,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更对教师的的素质提出了挑战。

下载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研究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开发区三小 张玉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当然习惯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小学生拥有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不但能使受教育者在学......

    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自主学习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动脑,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从几个方面入手:一、营造......

    浅谈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如何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新课程理念下研究的重要课题。“学......

    农村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农村小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探究 一、真诚交往,帮助孩子们建立浓厚的学习兴趣,,生活视野比较封闭,个性心理较内向、害羞,作为教师更应以尊重、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阅读、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

    自主学习习惯培养

    “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初探“习惯”,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解释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做法或社会风尚”。[俄]乌申斯基认为,“经常把人所获得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