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年考研英语翻译真题2
2002年英译汉试题
(31)One difficulty is that almost all of what is called behavioral science continues to trace behavior to states of mind, feelings, traits of character, human nature, and so on.(32)The behavioral sciences have been slow to change partly because the explanatory items often seem to be directly observed and partly because other kinds of explanations have been hard to find.(33)The role of natural selection in evolution was formulated only a little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ago, and the selective role of the environment in shaping and maintaining the behavior of the individual is only beginning to be recognized and studied.(34)They are the possessions of the autonomous(self-governing)man of traditional theory, and they are essential to practices in which a person is held responsible for his conduct and given credit for his achievements.(35)Until these issues are resolved, a technology of behavior will continue to be rejected, and with it possibly the only way to solve our problems.2003年英译汉试题
(36)Furthermore, humans have the ability to modify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y live, thus subjecting all other life forms to their own peculiar ideas and fancies.(37)Social science is that branch of intellectual enquiry which seeks to study humans and their endeavors in the same reasoned, orderly, systematic, and dispassioned manner that natural scientists use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phenomena.(38)The emphasis on data gathered first-hand, combined with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brought to the analysis of cultures past and present, makes this study a unique and distinctly important social science.(39)Tylor defined culture as “...that complex whole which includes belief, art, morals, law, custom, and any other capabilities and habits acquired by man as a member of society.”
(40)Thus, the anthropological concept of “culture," like the concept of “set” in mathematics, is an abstract concept which makes possible immense amounts of concrete research and understanding.2004年英译汉试题
(41)The Greeks assumed that the structure of language had some connection with the process of thought, which took root in Europe long before people realized how diverse languages could be.(42)We are obliged to them because some of these languages have since vanished, as the peoples who spoke them died out or became assimilated and lost their native languages.(43)The newly described languages were often so strikingly different from the well studied languages of Europe and Southeast Asia that some scholars even accused Boas and Sapir of fabricating their data.1
(44)Being interested in the relationship of language and thought, Whorf developed the idea that the structure of language determines the structure of habitual thought ma society.(45)Whorf came to believe in a sort of linguistic determinism which, in its strongest form, states that language imprisons the mind, and that the grammatical patterns in a language can produce far-reaching consequences for the culture of a society.2005年英译汉试题
(46)Television is one of the means by which these feelings are created and conveyed--and perhaps never before has it served so much to connect different peoples and nations as in the recent events in Europe.(47)In Europe, as elsewhere, multi-media group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successful: groups which bring together television, radio newspapers, magazines and publishing houses that work in relation to one another.(48)This alone demonstrates that the television business is not an easy world to survive in, a fact underlined by statistics that show that out of eighty European television networks no less than 50% took a loss in 1989.(49)Creating a “European identity” that respects the different cultures and traditions which go to make up the connecting fabric of the Old Continent is no easy task and demands a strategic choice
(50)In dealing with a challenge on such a scale, it is no exaggeration to say “United we stand, divided we fall”
2006年英译汉试题
(51)I shall define him as an individual who has elected as his primary duty and pleasure in life the activity of thinking in Socratic(苏格拉底)way about moral problems.(52)His function is analogous to that of a judge, who must accept the obligation of revealing in as obvious a manner as possible the course of reasoning which led him to his decision.(53)I have excluded him because, while his accomplishments may contribute to the solution of moral problems, he has not been charged with the task of approaching any but the factual aspects of those problems.(54)But his primary task is not to think about the moral code, which governs his activity, any more than a businessman is expected to dedicate his energies to an exploration of rules of conduct in business.(55)They may teach very well and more than earn their salaries, but most of them make little or no independent reflections on human problems which involve moral judgment.2007年英译汉试题
(56)Traditionally, legal learning has been viewed in such institutions as the special preserve of lawyers, rather than a necessary part of the intellectual equipment of an educated person.(57)On the other, it links these concepts to everyday realities in a manner which is parallel to the links journalists forge on a daily basis as they cover and comment on the news.(58)But the idea that the journalist must understand the law more profoundly than an ordinary citizen rests on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established conventions and spe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news media.(59)In fact, it is difficult to see how journalists who do not have a clear grasp of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 Canadian Constitution can do a competent job on political stories.(60)While comment and reaction from lawyers may enhance stories, it is preferable for journalists to rely on their own notions of significance and make their own judgments.2008年英译汉试题
(61)he believes that this very difficulty may have had the compensating advantage of forcing him to think long and intently about every sentence, and thus enabling him to detect errors in reasoning and in his own observations.(62)He asserted, also, that his power to follow a long and purely abstract train of thought was very limited, for which reason he felt certain that he never could have succeeded with mathematics.(63)On the other hand, he did not accept as well founded the charge made by some of his critics that, while he was a good observer, he had no power of reasoning.(64)He adds humbly that perhaps he was “superior to the common run of men in noticing things which easily escape attention, and in observing them carefully.”
(65)Darwin was convinced that the loss of these tastes was not only a loss of happiness, but might possibly be injurious to the intellect, and more probably to the moral character.2009年英译汉试题
(66)It may be said that the measure of the worth of any social institution is its effect in enlarging and improving experience;but this effect is not a part of its original motive.(67)Only gradually was the by-product of the institution noted, and only more gradually still was this effect considered as a directive factor in the conduct of the institution.(68)While it is easy to ignore in our contact with them the effect of our acts upon their disposition, it is not so easy as in dealing with adults.(69)Since our chief business with them is to enable them to share in a common life we cannot help considering whether or no we are forming the powers which will secure this ability.(70)We are thus led to distinguish, within the broad educational process which we have been so far considering,a more formal kind of education--that of direct tuition or schooling.2010年英译汉试题
(71)Scientists jumped to the rescue with some distinctly shaky evidence to the effect that insects would eat us up if birds failed to control them.(72)but we have at least drawn near the point of admitting that birds should continue as a matter of intrinsic right, regardless of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economic advantage to us.(73)Time was when biologists somewhat overworked the evidence that these creatures preserve the health of game by killing the physically weak, or that they prey only on “worthless species.(74)In Europe, where forestry is ecologically more advanced, the non-commercial tree species are recognized as members of native forest community, to be preserved as such ,within reason.(75)It tends to ignore, and thus eventually to eliminate, many elements in the land community that lack commercial value, but that are essential to its healthy functioning.2011年英译汉试题
(76)Allen’s contribution was to take an assumption we all share-that because we are not robots we therefore control our thoughts-and reveal its erroneous nature
(77)while we may be able to sustain the illusion of control through the conscious mind alone, in reality we are continually faced with a question: “Why cannot I make myself do this or achieve that? ”
(78)This seems a justification for neglect of those in need, and a rationalization of exploitation, of the superiority of those at the top and the inferiority of those at the bottom.(79)circumstances seem to be designed to bring out the best in us and if we feel that we have been “wronged” then we are unlikely to begin a conscious effort to escape from our situation.(80)The upside is the possibilities contained in knowing that everything is up to us;where before we were experts in the array of limitations, now we become authorities of what is possible.46.yet, when onelooks at the photographs of the gardens created by the homeless, it strikes onethat, for all their diversity of styles, these gardens speak of various otherfundamental urges, beyond that of decoration and creative expression。
【参考译文】然而,看着无家可归者绘制出的花园图片时,人们会突然想到,尽管这些花园风格多样,它们都显示了人类除了装饰和创造性表达之外的其他各种基本诉求
47.A sacred placeof peace, however crude it may be, is a distinctly human need, as opposed toshelter, which is a distinctly animal need。
【参考译文】无论地方多么简陋不堪,寻求一片静谧圣土是人类特有的需求,而动物需要的仅是仅是避难栖息之地。
48.The gardens ofthe homeless, which are in effect homeless gardens, introduce form into an urbanenvironment where it either didn’t exist or was not discernible as such。
【参考译文】无家可归者的乐园,实际上是一个毫无家气息的地方,给城市环境带来了一种新的形式。
无家可归者描绘的花园实质上是无所依附的,这些花园把一种形式引入城市环境中,而这样的城市环境中,形式要么根本不存在,要么就完全不是以这种明显的方式存在。
49.most of usgive in to a demoralization of spirit which usually blame on some psychologicalconditions, until one day we find ourselves in a garden and feel the oppressionvanish as if by magic。
【参考译文】我们大多数人会深陷于精神萎靡的状态,并常常将此归咎为一些心理原因,直到某天我们发现自己置身花园中,感到如魔法般烦闷尽消
50.It is thisimplicit or explicit reference to nature that fully justifies the use of theword garden, though in a “liberated” sense, to describe these syntheticconstructions。
【参考译文】正是对自然的这种或隐晦含蓄或清晰直白的提及,充分证实了用“花园”一词来描述这些虚拟建筑是合乎情理的,即使是从毫无拘泥的意义来讲的。
第二篇:复旦大学历年考研真题
复旦大学新闻学研究生考试历年真题(-)714新闻基础
一、名词解释(8'*3)
1新闻要素
2信息娱乐(infotainment)
3《二十世纪之支那》
二、简答(12'*3)
1《传媒的四种理论》
2群体具有很大的作用,其影响传播过程的手段和方式。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新闻法制的特点
三、论述(30'*3)
1什么是“软实力”和“国家形象”?结合近年我国国际传播的实际,说明„„(才过一天我就忘了麽)
2什么是媒介间议程设置?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媒介议程设置有何特点?
3邹韬奋的生涯
820新闻实务
一、简答(10'*4)
1新闻价值和新闻政策的关系
2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新闻的加工有哪些手段
3新闻记者应该如何妥善运用自己的实名微博
4采写批评性报道的注意事项
二、论述(25'*2)
1我国报纸应该如何报道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结合实例或实际,论述新闻敏感的内容和培养途径
三、操作(30'*2)
1将通讯改写成消息,500字以内,制作主体类标题。给出的材料是中央巡视组巡视之后的反馈,一首一尾外加主体是十个组分别的反馈情况。
2根据给出材料写500左右的评论,需要有评论标题。
材料如下:
大学新生到校先交免责协议
东莞理工城市学院:协议是宿舍文明约定
南方日报讯(见习记者/靳延明记者/吴少敏)昨日,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5000多名新生完成报到,他们踏入校园的第一件事,就是与校方签订《学生管理与学生自律协议书》。协议书明确:“学生本人对自杀、自伤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
进校园先交协议书
一个月前,来自潮州的李军收到录取通知书,发现一同寄来的还有《学生管理与学生自律协议书》。协议书第三章第二十七条共列举了5种由学生承担责任的情况,其中第5项协议规定,学生本人对自杀、自伤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
这位大一新生很反感:“这个就相当于学校给你提供吃、住的场所,但不顾你是否健康成长。我们在学校出事了,学校难道没有一点责任?”在14日和昨日开学报到的两天里,5000多名新生同时把这份由学生与家长签订好的协议书交给校方。
条款引起学生热议
不久前,在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一名男生因求爱不成而在宿舍里刀捅女生。为此,协议书引起了新生的议论。一名新生说,“我觉得怪怪的,觉得学校缺乏人文关怀,只会用冷冰冰的协议来推卸责任。”一名新生家长对这项规定表示不满,他说,自己把孩子送到这里,是希望学校有个安全的环境,让家长放心,放手让孩子成长,“如果孩子在学校出事了,我们第一反应会找学校要说法,毕竟我们信任这个学校,才将孩子送到这里。”
不过,也有学生表示理解,因为大学生自杀和自伤可以由很多因素造成,例如感情问题、家庭问题、人际问题等,这些因素不一定全是学校造成的。大学生过了18周岁就成年了,有对自己负责的义务。大部分学校会提供心理健康咨询,但有些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咨询。这些同学如果有自杀、自伤行为,就应该自己负责。
校方称签协议早存在
记者就此事采访了校方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协议的意义类似“温馨提示”,是对学生的文明约定,目的是告知新生在宿舍需要注意的事项,从而实现要求自律的目的。例如,学生不遵守宿舍纪律,攀爬阳台而掉到楼下受伤,那就要自负责任了。
该负责人表示,这份协议书的条款存在多年了,并非针对不久前发生的“情伤事件”。事实上,没有这样一份协议书,学生违反了纪律,也会受到相应处罚,而学校要负起的责任,也不会因为这份协议书随意地推卸。
此类条款是无效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记者,这样的条款并非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一家独有,很多高校都存在类似的“自杀免责”条款,而实际上此类条款是无效的。
熊丙奇说,“签订协议书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教育方式,可见对学生教育的方式多么简单、粗暴,这与家长让孩子签订不犯错误协议书,有何差别呢?”
2007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5分*8)
1.新闻本源 2.“第四种权利” 3.受众 4.新闻体制 5.创新扩散理论 6.《知新报 》 7.《修正报纸条例》 8.《大众生活》
二、简答题(15分*3)
1、新闻传媒与社会舆论之关系
2、什么是客观性报道及所体现的客观性报道原则?说说它对目前中国新闻实践有什么意义?
3、简述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的三个重点。
三、论述题(第一道30分,第二道35分)
1、简要叙述《申报》的发展史,并评述它在新闻史上的地位?
2、什么是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说说新闻传媒业的资本运作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影响?
2006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4题×5分,共20分)
1、《钦定报律》
2、新闻选择
3、传播模式
4、奥斯邦
二、简答题(3题×20分,共60分)
1、简述我国新闻媒介的运行模式及其理论依据。
2、试论美国“议程设置”和我国“舆论导向”之不同。
3、简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确立的中共党报理论的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2题×35分,共70分)
1、“食品安全”是近年来的报道热点,比如金华毒火腿事件、阜阳婴儿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啤酒甲醛事件等等。请选择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个案,运用新闻传播学理论对媒介报道做对比分析,并阐述你对大众媒介的社会角色、社会责任的认识。
2、试述中国近代报业(自1815年至1911年)发展的基本脉络,并举出各个发展阶段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报刊。
2005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信息
2、舆论
3、《大清报律》
4、《中国报学史》
5、《我们关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谈谈你对新闻娱乐化的理解。
2、分析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
3、写出5份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名称,并简述之。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
1、论作为社会现象的新闻。
2、阅读以下材料,以《论媒体》为题作文。我国首次全国国民阅读倾向调查显示,从闲暇时间对媒介的利用看,人数最多的是电视,其次是报纸、杂志、图书和广播,对录音制品、录像制品及计算机的利用,也有相当多的人。休息日人们对各种媒介的接触机会小于工作日,但长时间利用媒介的人增多。虽然上网的人数不多,但是上网的时间却远远高于对书报刊的使用时间。绝大多数人认为,在当代社会中,读书的作用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重要。从读书的目的看,男性偏重实用性和开阔眼界、满足兴趣爱好,女性偏重提高个人修养、满足与人交往和应付考试。此次调查的内容涉及各阶层人员对各种媒体的购买、使用情况和趋势。
3、试述梁启超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2004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媒介公共性
2、新闻法规
3、大众传播
4、文化工业
5、《报纸条例》
6、《每周评论》
二、简答题
1、技术在新闻传播媒介形态的变化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2、简要介绍传播学四大奠基人和侧重研究方向。3、1945-46年间《新华日报》和《大公报》就和战问题的两次交锋?
三、论述题
1、论述效果研究的三大阶段。2、1942年整风运动后,《解放日报》做了哪些改革?
3、阅读下面的材料,以“论新闻”为题作文。
材料一是《南周》原来报道过的 “金元宝”事件,2000年山西一地区金矿爆炸,负责人为防事情暴露,给记者行贿,从而导致11名记者被处分,四名新华社记者,为此,新华社着重强调记者职业道德。
材料二是今年5月《纽约时报》的4个版的因为虚假新闻的道歉,一记者在四年任期内造30多篇假新闻,《时报》声誉降至历史最低点,从而导致正负总编同时辞职。
根据材料写一篇“论新闻”的评论。
2004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单考生)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硬新闻
2、新闻法规
3、廉价报
4、传播学的三大分支
5、《中国报学史》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新闻传媒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2、什么是议程设置?
三、论述题(每题45分,共90分)
1、结合中国新闻传媒发展现状,阐述竞争对新闻传媒业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2、经过1942-1945年的党报整风与改革,中共确立了党报工作的优良作风是什么?请结合实际谈谈在当今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扬光大这些优良作风。
2003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7个×5分)
1.媒介即讯息 2.弱效果理论 3.黄远生的四能 4.热血日报 5.劳动界 6.新闻真实性
二.简答(4个×10分)
1.某航空公司一飞机失事,若你是《人民日报》;《申江服务导报》;《南方周末》记者,你将怎样组织报道重点且说出原因。
2.传播的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的异同?以及由此看出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3.清末的重要新闻法规? 4.舆论在民主社会的功能。三.论述(3个×25分)
1.利用新闻媒体的社会角色和运行机制分析香港《东周刊》刊登女星裸照事件并发表看法。
2.论述新闻把关人理论。材料提供俄国家杜马禁止发表有关车臣战争等反恐新闻和莫斯科人质劫持事件的新闻。
3.论述五四时期《新青年》的发展过程。
2002年新闻与传播理论试题
一、填空(10 分)
1.舆论的特点是。2.信息的特点是。3.传播学的三大分支是。
4.关于传播结构(过程)研究的主要模式有。
5.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关于传播效果研究的主要理论有。
二、名词解释(20 分)、硬新闻 2、新闻体制 3、宣传 4、媒介即讯息 5、实地调查法
三、简答(20 分)、怎样理解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2、何谓“两个环境”理论?试概述其要点。
四、论述(50 分)、何谓受众的细分?当前我国的新闻媒介该如何应对受众的分层化趋向? 2、关于信息流程的研究有哪些主要成果?试联系新闻媒介工作实际,简述其启迪意义。
2002年中外新闻事业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30分)
1、《遐迩贯珍》
2、《大清报律》
3、奥斯邦
4、北岩爵士
5、哈瓦斯通讯社
6、KDKA电台
二、简答题(30分)
1、邹韬奋主编过哪七个报刊?请简介之。
2、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的重点内容有哪几个方面?
3、为什么发展中国家要开展争取建立世界传播新秩序的斗争?
三、论述题(40分)
1、试论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在舆论宣传上的历史功绩。
2、试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刊的衍变过程。
2001年新闻传播理论试题
一、填空(10分)
大致有受众的特征、宣传的三要素、传播学里的四中调查方法等
二、名词解释(20分)
1、把关人
2、接近权
3、新闻选择
4、舆论
5、硬新闻
三、简答(20分)
1、简述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
2、简述传播学中的议题设置理论及其在媒体中的运用
四、论述(50分)
1、新闻媒介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媒介在影响舆论中的作用
2、试述因特网的兴起对传统传播学理论的冲击和影响,如何面对因此带来的一系列变化。
2000年新闻传播理论试题
一、填空
二、名词解释(20分)
1、软新闻和硬新闻
2、合理想象
3、沉默的螺旋
4、议题设置
5、新闻学
三、简答(20分)
1、非语言传播的特点是什么?
2、生产力的发展对新闻事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四、论述(50分)
1、现代报纸进入市场展开竞争,对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有无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如果有,是什么?
2、论述从自由主义传播理论发展到社会责任理论的过程,这一过程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有无积极意义?如果有,请说明。
2000年中外新闻事业史
一、填充题(每空格1分,共30分)
1、出下列论著的作者:《新闻学大意》____________,《实际应用新闻学》_________,《敬告我同业诸君》_________,《韬园文录外编》_________,《塞上行》___________,《燕山夜话》________,《党的组织与党的出版物》_________,《论出版自由》_______,《红星照耀中国》_______,《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_________。
2、上海《申报》创刊于_______年,1932年起进行改革,由______主编的副刊_________,发表了鲁迅的许多作品。1934年11月,该报总经理_______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3、新记《大公报》的“四不”方针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创办了__________通讯社和__________报,1937年1月它们分别改名为_________ __________
5、写出以下国家现有的主要通讯社名称;俄罗斯__________,古巴___________,印度_________,印度尼西亚_______,埃及________,朝鲜_________,日本_________,西班牙____________。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大江了》案
2、“竖三民”
3、《火星报》(俄国)
4、李普曼
5、有线电视网(美国)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建立国际新闻新秩序”的口号怎样提出来的?它有何重要意义?发展中国家为此进行了哪些斗争?
2、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党报理论有哪些重要发展?
1999年新闻与传播理论试题 一:填充(每格一分)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主要是由_____决定的 2 以办报方针分,报纸可分为_____、_____、_____ 3 新闻选择的主要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 大众传播的四大社会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 受众接触信息、通常会产生选择性的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舆论 2 新闻体制 拉斯韦尔的5 W模式 4 两级传播(二段流程)三:简答题:(每题6分)1 新闻与宣传有何关系? 2 如何理解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3 媒介社会责任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4 麦克鲁汉理论要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题15分)简述人类社会新闻传播媒介的演变过程,阐明现在新闻事业产生的重大意义 2 结合中国当前社会现实,论述受众在新闻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美国有关传播效果的研究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举例说明其主要成果对中国当前大众传媒时间的启迪意义.1999年中外新闻事业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论出版自由》
2、时务体
3、《新莱茵报》
4、《热血日报》
5、“新华军”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与《东西洋每月统记传》的异同。
2、简介美国的四大广播电视网
3、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问题是何时提出的?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五四时期《新青年》的发展历程。
2、评论1956年新闻工作改革的经过,重点和收获。
第三篇:山东大学文学考研历年真题
山东大学文学考研试题
山东大学2008年文学考研试题
中国文学史617
一、名词解释 1.左思风力 2.《惘川集》 3.南施北宋 4.《红岩》 5.《红高粱》 6.《新青年》 7.《寒夜》 8.《论语》 9.永嘉四灵 10.临川四梦
二、简答
1.简述“鲧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的精神内涵和文学价值。2.简述元杂剧的体例。
3.简述《女神》的浪漫主义诗风。4.先锋文学的艺术特征。三 论述(3选2)1.比较建安诗风不同于正始诗风。2.赏析《黄鹤楼》一诗。
3.说明《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对科举制度的不同态度。
813文学综合
一、名词解释
1.普遍特征 2.基本词汇 3.题材 4.艺术形象 二.简答
1.简述文学创作的几个理论特征。2.什么是语言? 3.文字的性质和作用。4.幽默与讽刺的区别。三.论述。
1、论述义素描述法
2、文学创作的特征 四.评论写作。
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对宋诗的评价。
山东大学2009年文学考研试题
中国文学史617
一、名词解释。
风雅颂
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 不拘格套、独抒性灵 《乐章集》 甲寅派 新乐府 四大南戏 《原野》 《茶馆》 《受戒》
二、简答。
1.《世说新语》对后世的影响。2.简述高适与岑参的异同。
3.《潘先生在难中》的结尾有什么寓意? 4.新时期小说的几个历史阶段。5.简述长生殿的题材演变。
三、论述。(3选2)
1.《庄子》为什么与其他诸子散文相比有独到之处? 2.赏析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3,简述高明的南戏《琵琶记》中赵五娘形象。
813文学综合
一、名词解释。语言的社会变异 语素 典型化 怪诞
二、简答。
1.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 2.词义的发展演变。
3.形式意义的的审美内涵。4.文学批评的思维模式 三,论述
1.由“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谈论一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2.谈一下文学起源的问题
四,评论写作(50分)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山东大学2010年文学考研试题
中国文学史617
一、名词解释:(50分)赋比兴
文心雕龙·时序 《永州八记》 《清真词》 台阁体 南洪北孔
战国策派 《倾城之恋》 《创业史》 《陈毅市长》
二、简答(50分)
1、曹植对乐府诗的贡献。
2、李商隐无题诗在艺术表现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徐渭的《四声猿》。
4、刘凤仙形象简析。
5、举例说明新写实小说创作特征。
三、论述
1、《史记》是如何在“实录”基础上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的。
2、欣赏杜甫《秋兴八首》之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3、明代公安派和清代性灵派的关系
813文学综合
一、名词解释:(20分)
1、共同语
2、语法形式
3、典型形象
4、新古典主义
二、简述:(40分)
1、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2、为何说语言具有全民性。
3、语言艺术的特点。
4、文学创作的客观性质有何表现。
三、论述:(40分)
1、我国古代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从文字的产生和文字的作用两方面谈谈对这种传说的认识。
2、文学作品的结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四、评论写作(50分)
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浩然)学力下韩退之(愈)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严语《沧浪诗话》)
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不限于诗歌),写一篇评论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山东大学2011年文学考研试题
中国文学史617
一、名词解释:
1.神羿射日 2.《悲愤诗》 3.《修竹篇序》 4.铁崖体 5.七宝楼台 6.谴责小说 7.南国社 8.《狂人日记》 9.新编历史剧 10.《棋王》
二、简答;
1阐释东方朔《答客难》的艺术特征。2简述刘琨诗歌对曹操诗歌的继承。
3简述《儿女英雄传》泛情化的倾向。4九叶诗派的艺术成就。
5简述贺敬之政治抒情诗的主要特征。
三、论述(三选二):
1默写陆游《书愤》并赏析。2论述韩愈的散文风格。3论述辛弃疾对词的贡献。
813文学综合
一、术语解释:
1、共时语言学
2、(语言的)社会方言
3、素材
4、有我之境
二、简答:
1、语言的本质
2、语音的性质和作用
3、文学进步和科学进步的不同?
4、后现代主义的创作特征
三、论述:
1、英语和汉语的语法手段不尽相同,请举四个以上的例子说明。
2、怎样认识和看待文学起源的问题。
四、评论写作:刘禹锡的《乌衣巷》
山东大学2012年文学考研试题
中国文学史617
一、名词解释(一个五分,共五十分)《国殇》 元曲四大家 《李凭箜篌引》 永明体 诚斋体 南朱北王 《关汉卿》 左翼作家联盟 《一致》 《台北人》
二、简答:(一个十分,共五十分)1.宋玉《九辩》表现的思想。
2.庾信《哀江南赋》写作背景和思想。3.元代杂剧的前后期有什么不同? 4.《春风沉醉的晚上》的思想内容。5.第三代诗歌的后现代特色的表现。
三、论述(三选二作答,每题二十五分,共五十分)1.默写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并赏析。2.杜甫叙事诗的特点。
3.蒲松龄《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813文学综合
一、名解
共同语 语法形式 无我之境 文学思潮
二、简答: 1.语言的基础 2.语言符号的特点
3.戏剧类文学作品的特性
4.作家为他的感情设置形象的三种途径
三、论述
1.现代语言的发展趋向是统一还是分化? 2.如何理解文学形式和内容之间的融合关系
四、评论写作:
答客诮 鲁迅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从中选一个角度,自命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评论。
山东大学2013年文学考研试题
中国文学史617
一、名词解释 《怀沙》 宫体诗 韩孟诗派 荆刘拜杀 《东山词》 《已亥杂诗》 第四种剧本 《放声歌唱》 《倾城之恋》 战国策派
二、简答:
1、《韩非子外储说》中宋人酤酒的梗概和意义。
2、初盛唐时期唐传奇的特点。
3、《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
4、新写实小说的局限。
5、刘凤仙形象分析。
三、论述
1、《江城子密州出猎》默写并赏析。
2、屈原《离骚》的艺术特点。
3、《琵琶记》赵五娘形象分析。
813文学综合
一、名词解释 四分法 语流音变 文字
自然主义
二、简答
1、简述五种语法范畴的特点。
2、词义的性质。
3、文本解读在文学阅读中的地位及作用。
4、结构主义的特点和缺陷。
三、论述
1、语言的变化多种多样,变化有无规律
2、灵感的现象的看法
四、写作
“求与古人合 不若求与古人异 求与古人异 不若求与古人合 不求与古人合而不能不合 不求与古人异而不能不异 《白石道人诗集 自序》 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学评论,不少于800字。
山东大学2014年文学考研试题
中国文学史617
一、简答 7*10 1.庄子寓言的艺术特征。
2.简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3.辛弃疾怀古咏史诗特色。4.关汉卿悲剧艺术特色。
5.清词号称复兴,体现在哪些方面。6.《女神》浪漫主义特征。7.举例说明先锋小说艺术特征。
二、论述 4*20 1.曹植后期诗歌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2.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的得与失。
3.《聊斋志异》的主要描写对象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评析话剧《关汉卿》。
813文学综合
一、解词 4*5 1.体裁 2.灵感
3.共时语言学 4.音位文字
二、简答 4*10 1.文学创作的内在材料与外在材料的关系。2.如何用“间性”理解文学批评的定位和性质。3.为什么语言是重要的思维工具。4.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和区别。
三、论述 2*20 1.举例说明文学典型的主要特征。
2.语言就是人们所说的话吗?谈谈你对语言的认识。
四、文学评论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苏轼《文说》
山东大学2015年文学考研试题
617中国文学史
一、简答(7*10=70分)1.《诗经》、楚辞对汉赋的影响。2.简析王之涣的边塞诗。3.简析陆游的绝笔诗《示儿》。
4.唐宋派提出文章的“本色”说,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5.洪升《长生殿》的题材流变。
6.《春风沉醉的晚上》的思想内容。7.“归来诗人”诗歌的艺术特点。
二、论述题(共4题,每题20分)1.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2.论述禅宗思想对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的影响。3.《儒林外史》的主要思想内容。
4.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戏剧创作的得与失。
813综合考试
一、名词解释 1.境界 2.反讽 3.共时语言学 4.语法手段
二、简答
1.情感运动的三个阶段。2.文本成为作品的条件。3.语言的性质和作用。4.语言符号的作用。
三、论述
1、语言符号的不平衡规律
2、文学交流的主要环节和作用
四、文学评论
近代以来能看清陶渊明并非完全超脱尘世,并非浑身静穆的,并非只是鲁迅。在鲁迅之前的清末著名诗人龚自珍就已经提出了。1839年,龚自珍《己亥杂诗》中写道: 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对此,你怎么看?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学评论。
山东大学2016年文学考研试题
中国文学史617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70分)
1.简谈司马迁在《史记》创作中运用的“互见法”。2.简答“大历十才子”。
3.简论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4.关汉卿喜剧的特色。
5.阳羡词派的代表作家陈维崧词作特色。6.翠姨形象简析。
7.孙犁小说创作有哪些特点?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1.论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2.论述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3.《儒林外史》的艺术创新及对后世讽刺小说的影响。4.莫言小说创作的时代特点。
813文学综合
一、解词(共4题,每题5分)
1.“文学发展三要素” 2.新现实主义 3.言语 4.音节文字
二、简答(共4题,每题10分)1.如何理解文学的再现性? 2.古典时期文学的主要特征。3.简述语言发展的原因。4.简要说明常见的语法范畴。
三、论述(共2题,每题20分)1.论述文学批评的功能。2.谈谈对语言禁忌的认识。
四、评论写作(50分)请读材料:
浅不可与测深,愚不足与谋知。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
(荀子引语)请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文学史知识,自选角度,写一篇评论文章,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山东大学2017年文学考研试题
中国文学史617
一、简答:
1、屈原《九歌》内容和主旨。
2、刘凤仙形象分析。
3、王西厢题材流变。
4、桐城派创始人主张(方苞义法说)。
5、花间集。
6、新写实创作特征。
7、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二、论述。
1.鲍照艺术风格。2.柳永词的新。
3.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对待科举制度的态。4.《创业史》
813文学综合
一、名词解释: 社会变体 构型法 三分法
后现代主义
二、简答: 1.语言为什么是符号?
2.文字能够改革吗?汉字需要改革吗? 3.文学语言运用的特点。4.文学批评的程序。
三、论述
1.文学交流的机制与媒介。2.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四、文学评论:
池塘春草妙难寻,泥落空梁苦用心。若比大江流日夜,哀丝豪竹在知音。
第四篇:2009-历年考研政治真题
第一章 2014年
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鹦哥岭是海南省陆地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区内分布着完整的垂直带谱。在我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上独占鳌头。这里山高路远,条件艰苦,一直难以招聘到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工作人员。
一、鹦哥岭来了大学生
自2007年起,先后有27名大学毕业生(2名博士、4名硕士、21名本科生)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陆续从全国各地来到鹦哥岭保护区工作,山脚下一排破旧平房中的两间就是他们的家。“孩子们,这里的黎苗兄弟说是以种田为生,实际上就是种些橡胶,靠山吃山„„你们来任务重啊!在关爱森林的同时,还要想法帮这里的百姓致富!”老站长的一席话,像重锤一样敲击着大家。“我们不会让鹦哥岭失望着的!”大家不约而同地喊出声。
二、鹦哥岭有了“档案馆”
到底鹦哥岭有多少种动植物?这是摆在大学生们面前最直接的课题、也是鹦哥岭自然保护区要完成的首要工作。大学生们背着睡袋。锅碗瓢盆和监测仪上山了,他们聚精会神地做着记录,天黑了,架起锅巴煮成米饭,和着辣酱吃了实在太困了支起帐蓬钻进去睡一觉„„经过4年多的艰辛努力,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终于有了自己的“档案馆”;记录到城管来植物2197种、脊椎动物431种、鹦哥岭树蛙等14种科学新种以及26个中国新记录种等。
三、鹦哥岭有了护林员
鹦哥岭周边有103个自然村,近2万村民。看到村民大片砍代雨林种山芝、香蕉、作为环境保护者,大学生们痛心疾首。但习惯靠山吃山的当地百姓说。“让我们放下砍刀、放下猎枪绝对不行!”大学生们克服阻力,用真诚和智慧动员招募了270名护林员,并与他们一起,用一个多月时间,走遍了209公里长的界线,埋下了近400根桩和50多块界碑,为鹦哥岭保护区筑起了一道看得见的保护网。
四、鹦哥岭有了农业示范田
鹦哥岭是海南的贫困山区,为帮助当地黎苗族百姓脱贫致富,大学生们特地去外地取经,在鹦哥岭通过试点而大面积推广“稻鸭共育”的方法,带动当地人致富,农户们在稻田里骄傲地插上了“农业示范田”的牌子。接着大学生们又推广林下经济,在橡胶树下种菜、种瓜、养鸡;并帮助当地人建起了环保厕所,发行了猪圈,改善了居住的环境%当地百姓手里有了钱,靠上山砍树卖钱的人越来越少了。看到这一切,大学生们说,“我们感到由衷的幸福和快乐,也深切地感受到,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5年过去了,27名大学生一直坚守在鹦哥岭,他们甘于寂寞,乐于奉献仪式发现新物种,是敬业的科研工作者;引来环保理念,是先进理念的传播者;心系百姓喜忧,是黎苗族兄弟的贴心人!一份职业,背负三份责任。三个角色的完美融合,让我们看到了甘于寂寞的坚守力量和不甘于寂寞的奋斗精神,也让我们懂得了自已手中的笔、脚下的路、心中的秤要靠什么来指引,他们选择了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
每到毕业季,总有一些大学生毕业生发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感慨。究竟如何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鹦哥岭的大学生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给出了最响亮的回答。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2年4月9日、2013年6月7日)
(1)为什么说鹦哥岭的大学生选择的是“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6分)(2)怎样看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种说法? [page]
答:(1)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义的。
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深化,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是此案,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活生生的实践中。当社会理想同个人理想有矛盾冲突的时候,有志气、有抱负的人可以作出最大的自我牺牲,使个人的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为标准的,贡献越大,人生价值越大。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实际生活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难免发生矛盾,个人应当以大局为重,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必要时为集体的共同利益作出牺牲。
(2)“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就是要求当代年轻人要有勇气有信心,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第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第二,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追求理想需要有执着的信念。没有对理想的执著,要想实现宏伟的理想是不可能的。第三,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再好的理想,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艰苦奋斗始终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奋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2011年
14.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在现实中有多种类型。从层次上划分,理想有D
A.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B.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 C.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 D.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第二章 2014 31.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源远流长,内涵数极为丰富。下列诗句中反映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有ABCD
A.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持★棺 B.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C.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013 12.我们要大力弘扬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时代精神内涵十分丰富,其核心是C
A.国际主义 B.集体主义 C.改革创新 D.开拓进取
2012 31.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在我国,爱国主义ABCD A.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
B.既继承了优良传统,又具有时代特征
C.体现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D.体现了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2010 30.1955年,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当有人问他为什么回国时,他说:“我为什么要走回归祖国这条道路?我认为道理很简单。——鸦片战争近百年来,国人强国梦不息,抗争不断。革命先烈为兴邦,为了炎黄子孙的强国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血沃中华热土。我个人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只能追随先烈的足迹。在千万般艰险中,探索追求,不顾及其他,再看看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建设者们,在百废待兴的贫瘠土地上,盯住国内的贫穷,国外的封锁,经过多少个风风雨雨的春秋,让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想到这些,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丢弃呢?”钱学森发自肺腑的言语,对我们在新时期弘扬爱国对我们在新时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启示是(ABCD)
A。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B。个人的理想要与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相结合 C。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D。爱国主义是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的高度统一
12.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动人的传说,其中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C)
A。勤劳勇敢
B。团结统一
C。自强不息
D。爱好和平
第三章 2013
13.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没,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B
A.社会影响 B.社会价值 C.社会地位 2012
13、人生目的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它所认识和回答的根本问题是A
A.人为什么活着 B.人如何对待生活
C.怎样对待人生境遇 D.怎样选择人生道路
2011
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郭明义,鞍山钢铁集团矿山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几十年来,他照着雷锋那样去做,“把雷锋的道路作为自己的人生选择,把雷锋的境界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连续15年每天提前2小时上班,相当于多奉献了5年的工作量;连续20年先后55次无偿献血、捐献血小板,累计近6万毫升;连续16年为希望工程、工友、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资助180多名特困生。可是,他一家至今还是住在一间不过40平米的旧楼房里。
有人曾不解地问郭明义,你这么做究竟值不值得?“如果发出一点光,放出一点热,能够换来孩子幸福的笑脸,换来他人生命之花的绽放,换来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谐,这样的人生,我无怨无悔!”“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30年来,郭明义就像一支火把燃烧着自己,也燃旺着志愿者和社会上更多人的爱心。他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倡议,得到1700多人的响应;他7次发起献血的建议,600多人无偿献出15万毫升热血;他发起成立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汇聚了200多名志愿者;他发起成立“郭明义爱心联队”,从12人已经发展到2800多人,捐款40余万元、资助特困生1000多名。
郭明义的精神是一块磁石,在鞍钢、在辽宁、在全国吸引汇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爱心行动,为他人奉献、为社会分忧、为国家尽责,凝聚成巨大的道德力量,推进着当代中国社会稳定和谐发展。郭明义的先进事迹体现了“简单中的伟大”。
摘编自《人民日报》
(1)如何理解“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6分)
(2)为什么说郭明义的先进事迹是“简单中的伟大”?(4分)
【答案】
(1)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来说所具有的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总是生活在社会当中,个体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和发展。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郭明义的事迹,告诉我们要实现自我价值,必须创造社会价值。郭明义的这句话不仅体现出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重要意义,也体现出社会公德中助人为乐的精神风貌,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郭明义把帮助别人视为自己应做之事,并将帮助别人看做是自己的快乐,所以,“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
(2)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的价值,标准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郭明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为社会做贡献,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了历史的进步。一个人不论能力大小,职位高低,都是在不断地自我完善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中,去不断创造社会价值,通过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来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郭明义的这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去为别人、为社会做贡献的崇高精神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郭明义的行动恰好体现出了“简单中的伟大”。
2009 4.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司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 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自由理性的外化
【答案】C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质,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劳动;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关系。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选项。
20.华罗庚生前曾说:“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人类共同的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这段话对我们如何实现人的个人价值的教益是()A.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 B.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
C.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归宿 D.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 【答案】ABC 【解析】华罗庚这句话的意思是:个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环节和链条,个人只有融入社会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同时,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又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所以,可以推出正确答案是A选项“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和B选项“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
社会价值体现为个人为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个人价值体现为社会对个人的面而自由的发展,即个人需要的满足,也就是个人价值的实现。所以,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归宿,这里的归宿是最终目的的意思,因而C选项正确。D选项“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明显错误,应排除。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第四章 2013 11.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下列选项中,即是道德规范又是法律原则的是B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助人为乐 D.勤俭持家 D.社会理想
31.一位社会学家发现大楼的一块玻璃坏了,起初他没太当回事,没过多久,他发现许多处窗户都破损了,经过调研后,他得出结论:一样东西如果有点破损,人们就会有意无意地加快它的破损速度,一样东西如果完好无损,或是及时维护,人们就会精心的护理。这就是著名的“破窗定律”。下列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与 “破窗定律” 内涵相近的是:BC
A.非知之难 行之惟难 非行之难 终之斯难 B.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
C.小善虽无大益,而不可不为。细恶虽无近祸,而不可不去 D.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12 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这是孙东林和哥哥孙水林的共同准则。1989年,孙东林与哥哥孙水林一同组建起建筑队伍,开始在北京、河南等地承接建筑工程和装饰工程。此后的20年中,无论遇到什么状况,孙东林从未拖欠过工人的工资。有时工程款不能及时拿到,他四处借钱,也要坚持将工资发放。他说,“诚信,是为人之道,也是立足之本。”
2010年2月9日,在天津承包建筑工程的孙水林,为抢在春节前赶回武汉给先期返乡的农民工发放工资,不顾路途遥远、天气恶劣,连夜赶路千里送薪。不料,2月10日凌晨遭遇车祸,一家五口不幸遇难。得知噩耗,孙东林悲痛不已。为了替哥哥完成遗愿,他带上哥哥车上的26万元钱,连续驱车15小时,返乡代兄为农民工发放工资。两天未合眼的孙东林流着泪眼赶回家中,和老人商议决定,先替哥哥完成遗愿,年前发完工钱再办丧事。他自己垫上6万以后,还差1万多元。这个时候,他们的老母亲拿着1万块现金交到儿子手上。这可是老人家的养老钱呀!随后,孙家立即让工友互相通知上门领钱。发工资的时候,孙东林和工友们找不到账单,都是凭着一本“良心账”,工友们说多少,孙东林就给多少。腊月二十九晚上,33.6万元工钱全部发完,竟与哥哥遇难前哥俩说过的数额相差无几。69名拿着工钱的工友对孙东林说:“明年我们跟你接着干”。
(1)基于“信义兄弟”这个事例,怎样理解诚信及其道德力量?(6分)(2)在法律关系中,为什么也要坚守诚信?(4分)【参考答案】
(1)诚信即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又是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践的正确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需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
第一,诚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第二,诚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和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第三,诚信即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事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社会维持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生态要求。
(2)因为诚信是一个社会维持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单位和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有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每个企业单位和社会成员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
1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C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为人民服务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1、道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古人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古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下列名言中与这段话在含义上近似的是B A.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B.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C.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D.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2011 13.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其中最突出的也是重要的社会功能是C
A.辩护功能 B.沟通功能 C.调节功能 D.激励功能
2010 11.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下列名言与这段话含义一致的是(B)
A。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B。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C。不学礼,无以立
D。是非之心,智也
13.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规定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B)
A。爱国守法 B。诚实守信
C。勤奋自强
D。团结友善
法律部分
(2014年)
1、单选A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得到不断推进。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A.实行差额选举 B.按党派分配名额 C.按单位分配名额 D.实行等额选举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完整理论体系。其中,公平正义是A
A.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B.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C.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D.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14.近年来,从“彭宇案”掀起的轩然大波,到“扶老被诬伤老,好人败诉赔钱”等事件的一再发生,使历来推崇“助人为乐”的国人遭遇考验。2013年8月1日,《深圳特区救助人权益益保护规定》的正式实施,填补了国内公民救助行为立法的空白。为此,有媒体撰文《“好人法”释放道德正能量》,认为该规定无疑会释放出挺好人、做好人的正能量,对社会风气的净化不无益处。法律之所以能释放道德正能量,是因为A
A.法律是道德的归宿 B.法律是道德的基础 C.活动是道德的前提 D.法律是道德的支撑
30.柏拉图说:“法律有一部分是为有美德的人制定的,如果他们愿意和平善良地生活,那么法律可以教会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所要遵循的准则;法律也有一部分是为那些不接受教诲的人制定的,这些人顽固不化,没有任何办法能使他们摆脱罪恶。”这段话所凸显的法律的规范作用是AD
A.教育作用 B.保障作用 C.预测作用 D.强制作用
2013年 单选
14.“和为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采用调解的方法解决纠纷,有利于社会和谐。调解可以在诉讼程序外进行,也可以在诉讼程序内进行,诉讼中调解是指C
A.人民调解 B.行政调解
C.司法调解 D.仲裁调解
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某图书馆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乞丐拾荒者、和衣衫破旧的民工小心翼翼进来了,无人阻挡,于是他们便堂而皇之的在馆内读书看报,有读者对此表示不满,向馆长抱怨说:图书馆是大雅之堂,如果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阅读,就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馆长回答说: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
此事被发在微博上,顿时触动了社会的神经,引发人们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和思考,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一场公共图书馆办馆理念的大讨论由此引发。
公共图书馆一向更愿意向体面地文化人敞开,常在门口赫然告示:衣冠不整谢绝入内!把读者分为三六九等,拒绝部分人入内,其公益性大打折扣,而该馆长希望图书馆成为每一个读书人的天堂,无乱任何人,只要进了图书馆,在知识面前都享有同等权利,不得有高低贵贱之分。为此,该馆在全国同行中率先推出免证阅读制度,任何人进馆借读书籍都不需要证件和费用,以体现人道、人文的公共图书馆理念和人性化的服务。
对于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可能带来的问题,该馆有关负责人感触颇深:自图书馆实行零门槛后,我们不仅没有感到压力增加,反而感觉开放的时间越长,不尊重这种权力的读者越少,我们和读者都被这种和谐的环境所改变,至于尽管要先洗手,馆内并没有硬性规定,耳濡目染的时间长了,谁也会自觉地洗手,然后在阅读。
“如果没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是文学大师曾相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的博尔赫斯的一句名言,该图书馆向乞丐和拾荒者免费开放,不啻一轮明亮的太阳让乞丐和拾荒者在得到温暖的同时,也净化我们的心灵。
摘编自《中国青年》(2011年第5期)、《光明日报》(2012年5月10日)
(1)从法律角度如何理解“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5分)(2)图书馆想乞丐和拾荒者年费开放对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有何启示?(5分)
(1)从法律角度如何理解“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5分)从法律角度的理解如下:人人生而平等,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都平等地受到同等的待遇,不因性别、民族、宗教信仰、等其他因素而区别对待。宪法尊重和保护人权。
自由平等观念是社会主义法制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体现了公民的权利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不能因为是乞丐或者拾荒者而剥夺了他们进入图书馆的权利。公民的权利受法律保护,图书馆属于公共文化事业领域,公民有享受基本文化权益的权利。同样,公民的自由权利也受法律保护,乞丐或者拾荒者有权利选择离开。
(2)图书馆想乞丐和拾荒者年费开放对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有何启示?(5分)
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时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个人与他人的和谐相处应符合四个基本原则:平等、诚信、宽容、互助。要把自尊和尊重他人结合起来,要学会换位思考,平等待人;相互将往中要重诚信,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要协调好个人与他人相处的原则,严于律己、宽于待人;要学会体谅他人,乐于帮助他人。
材料中的图书馆的读者应该体谅,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不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相反正是允许他们进入才真正体现了人与人的平等,人与人应该保有的和谐关系。
综上所述:社会中的每一位公民都有受教育、享受公共文化设施的权利。和谐社会需要每个人与他人都能够和谐相处,我们应本着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与他人的利益关系。2012
30.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其基本内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和ACD A.公平正义
B.自由平等
C.服务大局 D.党的领导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法律部门均由一系列调整相同类型社会关系的众多法律、法规所构成,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立法律部门的是D A.知识产权法 B.商法 C.公司法 D.民法商法 2011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C
A.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 B.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经济成分 D.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占主体地位
11.社会主义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和尊严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法律权威是旧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B
A.法的强制性 B.法的不可违抗性 C.法的合理性 D.法的规范性
2.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种形式来实现的。其中义务性规范是告诉人们?C
A.不得或者不准做什么 B.可以或者有权做什么 C.应当或者必须做什么 D.能够或者不能做什么
30.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特有的在刑法的立法、解释和适用过程中所必须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基本原则有ACD
A.罪刑法定原则 B.疑罪从无原则
C.罪刑相当原则
D.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31.有位法学家曾经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等于形同虚设。”这句话表明,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由此可见AB
A.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
B.法律权威不可能完全建立在外在强制力的基础之上 C.法律信仰与宗教信仰没有本质的区别 D.法律信仰是法律制定和执行的根本依据 2010 14.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根要是(A)
A。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B。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C。立法公开、执法公开、司法公开
D。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民主化
2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ABCD)
A。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B。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
C。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的反映
D。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31.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体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是国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提供的基本保障,这一基本权利具体包括(BD)
A。人身自由权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宗教信仰自由
D。政治自由
2009 30.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有()A.农村村民委员会 B.城市居民委员会 C.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D.妇女联合会 【答案】ABC 【解析】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
本范畴,明确指出:“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选项。尊重和满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为了每个人的全
第七章 2010 37.材料
交通环境是由人、车、路构成的公共生活之一,目前,我国机动车拥有量已超过1.78亿辆,拥有驾照的公民已超过1.3亿人。由此带来一系列的交通安全问题,引发社会公众强烈反响。
下列是有关交通问题的一些调查数据:
《人民日报》关于不文明开车行为及其原因的调查,个人反感的不文明开车行为
不文明开车的原因:斑马线不减速让行2156票;乱停车挡道1687票;司机素质普遍有待提2269票;夜间会车不关远光灯2045票;胡乱鸣笛1412票;跟风,随大流1469票;“加塞儿”,并线不打灯 1928票;司机出口成“脏” 1076票;行人不文明导致司机不文明 757票;雨天不减速水溅路人1902票;抢黄灯944票;因车多路堵无法文明驾驶464票
某市交管局一年中查处交通违章的数据统计全年查处交通违章总数,207万起,比例:100% 其中:机动车违章,112.2万起,54.2%非机动车违章,80.5万起,38.9%行人违章,14.3万起, 6.9%.有专家指出,道路交通上普遍存在的交通不文明现象看似个人的私事,但却折射出某些公民在公共生活领域社会公德和法律意识的缺失。要构建文明出行风尚,既是道德呼唤,也是法律要求。
回答问题:
(1)为什么文明出行“既是道德呼唤,也是法律要求”?
(2)我们应如何从自身做起,构建文明的公共生活秩序?
(1)这是因为: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
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文明出行即体现了社会主义公共道德的呼唤,也体现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法律要求。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其中,文明礼貌在交通出行方面的一个要求就是要文明出行。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目的是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文明出行也是《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一项基本要求。
(2)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第一,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第二,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这些细节极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它一旦被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忽视,往往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因此,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五篇:历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
北京师范大学1999政治经济学
简答题:(每题10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有哪些?
2、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主要内容。
3、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所有制和有限责任制。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职能。
论述题:(每题30分)
1、试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制度上的创新。
2、为什么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走向要从“适度从紧”转向“扩大内需”?
北京师范大学2002政治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两种剩余价值
2、级差地租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两种经济增长方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两因素之间的关系
2、新经济及其特征
3、激进式与渐进式经济转型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4、MPS体系与SNA体系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资本主义股份公司在资本社会化进程中的作用
2、试述我国国有经济改革及其前景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货币创造乘数
2、谷贱伤农
3、帕累托最优
4、凯恩斯陷阱
5、二元经济结构
6、东南亚金融危机
二、论述
7、运用经济学的有关基本原理,论述我国政府坚持人民币汇率既不贬值,又要通过扩大内需来保证国民经济8%的增长的政策效应。(30分)
8、论述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及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20分)
三、计算并作图(20分)
9、已知某时期内某种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500-50P,供给函数为Qs=-100+50P。
①求出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并作出供求曲线图。
②如果供给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需求函数变为Qd=600-50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并在上图中作出新的需求曲线图。
③假设需求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供给函数变为Qd=-500+50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并作出新的供给曲线图。
④利用①②③说明需求变动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2000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哈罗德-多马模型
2、理性预期学派
3、兰格模型
4、劳动价值论
5、庇古税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6、运用经济学中的有关原理,试分析我国增发国债、降低利率、征收利息税、提高工资收入等政策的含义和经济效果。
7、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我国经济的指导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举出三个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经济建设有借鉴的地方。
三、测试题(检查学生知识面,10分)
8、经济学家提出的解决外在性问题的现代方案有哪些?
北京师范大学2001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
1.恩格尔定律2.帕累托最优 3.规模报酬4.机会成本 5.自动稳定器6.市场失灵 7.储蓄-投资恒等式
8.IS—LM模型 9.挤出效应10.新凯恩斯主义
二、简答题(共4题,每题8分,共计32分)
11.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弹性Ed=2,原先的价格为500元,月销售量为100,后降价10%,降价后厂商的收益是多少?
12.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有什么优点?
13.什么是价格机制?价格机制在经济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14.政府参与经济所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有那些?每一目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论述题(共计28分)l
15.根据你所学过的市场理论和有关宏观经济学理论,(1)分析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依据及其政策效应;(14分)(2)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角度分析我国开发西部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意义。(14分)
北京师范大学2002西方经济学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乘数原理和加速数原理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按照新凯恩斯学派的分析,价格为什么呈粘性?它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均衡有什么影响?
3、在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如何产生逆向选择的问题?如何解决逆向选择的问题?
4、由消费者均衡推导出消费者需求曲线
二、问答题(每题20分,共80分)
1、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是怎样形成和怎样变化的?总需求和总共给分析的政策意义是什么?
2、凯恩斯学派的宏观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政策的内容是什么?它如何对经济产生影响?
3、分析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4、说明市场失灵。
北京师范大学2003经济学原理
政治经济学部分:
一、简答题
1、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10分)
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现实条件(15分)
3、企业经营约束中的市场价格信号约束与数量信号约束(10分)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5分)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用政治经济学原理说明当前美国、日本等国经济衰退的原因
2、试述我国二元经济背景下的“三农”问题
西方经济学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委托—代理问题,如何解决委托—代理问题?
2、比较垄断和竞争的条件对厂商的产量和价格的影响?
3、美国联邦储备系统为什么连续12次降低贴现率?
4、按照西方经济学的失业原理,为什么会发生失业?
二、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在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但生产要素市场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价格是怎样决定的?
2、IS-LM分析主要说明什么问题?它的政策含义是什么?
北京师范大学2002国际贸易
一、选择判断题(共16分)
1、下列属于绝对与相对利益理论共同假设条件的有:
A、劳动力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
B、生产要素在流动时机会成本不变
C、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不能自由流动
D、两国经济资源都被充分利用
2、由于各国的技术水平相同,且贸易的基础是规模经济下的差异产品,因此,国际分工的结构是不确定的。但国际分工的结构确定可能取决于:
A、在特定行业较早地实现规模经济,排斥了其他行业进入的可能性
B、通过达成协议,经过“协议分工”实现不同产品上的规模经济
C、通过自由贸易与自由竞争实现规模经济
D、通过国内外市场分割实现规模经济
E、通过对特定行业实施特定政策使其达到规模经济
3、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的分配来看,国际贸易有利于:
A、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B、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C、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专门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D、生产进口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4、悲惨增长形成的基本条件是:
A、该产品的需要弹性较低
B、该产品的需要弹性较高
C、增加的生产要素是用于生产偏向出口的产品
D、增加的生产要素是用于生产偏向进口的产品
E、该产品在国际市场占重要地位并影响世界市场的价格
5、下列有关最优关税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最优关税是进口国由征收进口关税所引进的额外损失与额外收益相等时的关税水平
B、其关税收率在禁止关税和零关税之间
C、最优关税来源于出口国被迫承担的关税
D、最优关税的短期目标是从外国垄断厂商那里抽取部分垄断租,以获取经济利益
E、最优关税的长期目标是通过制定适当的关税保护来发展本国工业
二、名词解释(每个6分,共18分)
1、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
2、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3、布朗德—斯潘塞分析
三、简述题(每个14分,共42分)
1、结合图形说明出口补贴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2、结合图形说明进口配额的经济效应。
3、克鲁格曼等人新贸易理论简评。
四、论述题(共24分)
借鉴国外有关经验,论述如世后我国减弱入世冲击的基本对策。
北京师范大学2003国际贸易(含西方经济学)
国际贸易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
1、麦之勒悖论
2、产业内贸易
3、有效保护率
4、“10+1”自由贸易区
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战略性贸易政策简评
2、经济增长有可能使一国的贸易条件改善,也有可能使之恶化,那么为什么大部分经济学家认
为福利恶化型增长在现实中是不太可能的呢?请对之做出评述
三、论述题(共40分)
请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之间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委托—代理问题,如何解决委托—代理问题?
2、比较垄断和竞争的条件对厂商的产量和价格的影响?
3、美国联邦储备系统为什么连续12次降低贴现率?
4、按照西方经济学的失业原理,为什么会发生失业?
二、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在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但生产要素市场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价格是怎样决定的?
2、IS-LM分析主要说明什么问题?它的政策含义是什么?
北京师范大学1995国际贸易与货币银行学
招考专业:国际金融
一、名词解释(共计40分)
1.贸易条件 2.国民待遇3.普惠制 4.反倾销税5.流动性 6.信用货币7.格雷欣法则 8.货币市场9.最后贷款人 10.基础货币
二、问答题(1、2、3、4、题,每题10分,第5题20分,合计60分)
1.什么是“产品的生命周期”?它原国际贸易在何影响?
2.什么是国际经济一体化?它有哪些形式?
3.试述银行资产管理方面的商业贷款理论。
4.银行的中间业务有哪些内容?
5.试述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