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

时间:2019-05-15 10:5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

第一篇:试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

试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

摘要:所谓“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的问题,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1)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2)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意义;(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开展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据笔者对某校1—6年级100名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发现,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因为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实际状况并不乐观,甚至让我们担忧:一课外阅读的氛围较为淡薄,部分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二阅读内容较为单一,阅读时间显得不足。15%的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为0;坚持每天课外阅读1小时以上的学生只占30%左右;三阅读指导不够,方法不当。会写真正意义的读后感的学生不足6%,坚持自觉写读书笔记的不足20%;四阅读习惯尚待培养,自觉意识不够等。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意义

2.1 开展课外阅读体现了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从近几年各地语文考试所选用的考题来看,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趋势,试卷检测的重点不再是死记硬背的基础知识,而更多的是涉及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考查。

2.2 开展课外阅读是开拓视野、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强调“要大量阅读”,“一学期读它80到100万字不为多”。实践表明,多读书就能使我们广泛地接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宽我们的知识领域。

2.3 开展课外阅读体现了素质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的要求

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将成为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一个人会不会阅读将决定其向社会获取智慧量的大小。我国阅读专家曾祥芹和韩雪屏曾提出在新世纪中,人们将迎来三方面的挑战:(1)书籍量的无限增加与阅读时间的相对减少的挑战;(2)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接受能力的挑战;(3)不断出现的新知识对读者理解力的挑战。在浩瀚的知识信息海洋里,学生可以冲破时空的局限而看到世界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感受当今世界脉搏的跳动,从而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开展的策略

3.1 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心理学研究显示: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影响。它是人们的一种复杂的个性心理品质,能够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是学生从事阅读活动和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及意义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积极心理倾向。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促其自觉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我们就应着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这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言“有:了兴趣和习惯,你不让他读都难,几天不看书,他就会觉得空荡荡的,难受。”下面以《关心下一

代周报》为例,谈具体的激趣过程。(1)巧借问候之语,营造读报氛围。“今天你读报了吗?”每天上课,我总以这样的问候检查孩子们的读报。同时列举名人与身边同学坚持读报的事例,宣讲读报的意义及对于提高写作水平的作用。(2)巧变“发报”形式,强化读报质量。每次换报前做到“三检”:一是检查读报痕迹;二是检查读报笔记;(3)检测读报内容。

3.2 营造课外阅读氛围

读书是一项心静的活动。课外阅读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阅读氛围的营造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品格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形成和促进作用。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不仅使读书的学生学有收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积极的熏陶和感染,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可见,要想使课外阅读得以有效开展必须着力营造学生的课外阅读氛围。

(1)创造阅读环境。实践表明,要想营造必要的课外阅读氛围,我们应积极为学生创造舒适幽雅的阅读环境,如建立阅览室、班级图书角等。具体要求:无论是阅览室还是图书室,都应做到室内的安静整洁、通风采光。同时,在室内外的墙壁四周可酌情悬挂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在阅读的过程之中,还可适时播放一些轻音乐。如此则能使学生从一进入室内开如就能感受一种浓郁的书香气息,并且能让学生的思想沉浸于音乐与知识的海洋之中,获得审美情感熏陶。

(2)树立阅读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更为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个人好学,可以染起好多人好学。”①教者自身树立榜样。②树立同伴榜样。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发现班级热爱读书的典型,并加以热烈表扬。如此则能通过长期间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促进学生间争相阅读良好氛围的形成。③树立名人榜样。

3.3 推荐课外阅读内容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看书必须同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话,才能酿出蜜来。”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要能“像挖宝矿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别林斯基所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因此,在平时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以及文章的的篇幅长短、内容深浅等方面的情况,着力为其推荐一些正确合适的课外阅读内容。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少儿版,还有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孙漂流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另外还可向学生推荐与教材同类材课外课文,如学习了课文《黄果树瀑布》可推荐学生阅读《迷人的张家界》一书;学习了《早》这篇课文可推荐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学习了课文《莫泊桑拜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小说《项链》或《羊脂球》等,以此作为课内课文学习的补充。

3.4 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古语曰:“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在阅读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乃至成材后走入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着力指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

(1)浏览泛读法。“浏览泛读法”有其具体的适用范围,比如对于那些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我们只需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时,便可采用此法。同时,当我们的读书仅为了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或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时,也可采用此法。

(2)品味精读法。对于那些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的美文佳作、名篇名著和其它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我们应着力指导学生采用“品味精读法”。如此,学生则能通过静心细读体会文章的立意构思,揣摩其布局谋篇,欣赏到其中的妙词佳句,从而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

己的知识营养。

(3)读写结合法。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我们还应指导学生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拾贝的习惯。具体的笔记方式有摘抄式、提纲式、读感式等。从中高年级开始,就可指导学生写好文摘卡、读书笔记,分门别类地摘记文章的题目、作者、书刊名和知识要点,从而为学生的作文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4)学用结合法。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本身渗透着阅读的方法。如《无字词典》、《煮书》、《读书作记号的学问》、《读书莫放拦路虎》、《学与问》、《精读与泛读》等。对于这些学到的阅读方法,教者应着力引导学生主动总结概括,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求得具体的实践应用,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外阅读能力。

3.5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1)开展阅读交流。为了使学生课外阅读不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在读书节中还可举行读书感受交流活动。课外阅读交流可每周安排一次,每次为一节课,既有在全班进行的交流,也有分组交流,内容为自己课后所读的各种书籍。交流的方式可以是个人发言,也可以由发言者向其他同学提问。

(2)尝试日记赠言。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还可用可尝试日记赠言的形式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教师给学生赠言之外,学生之间也可采可进行轮流互赠。如此以往则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的、主动的具有渴求热望的自我行为。

(3)进行习作创作。阅读与写作紧密联系,勤于动笔能有效促进阅读内容的深化。在阅读的基础上,可经常举行一些读后感征文比赛等活动。

总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艰巨的过程,这其中既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更需要学生不懈努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工作纳入到正常的语文教学计划之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此才能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从而为学生的终生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篇: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陈丰浪

【摘要】

社会环境对小学生学习语言起着奠基和启蒙的作用。语文学习是各种学习过程中最为复杂的一种认识过程。而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上好语文课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取得家庭、社会的配合联系才能奏效。对小学语文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局限于课堂上,课外的听说读写、交际等各种实践活动,都需要他们去接触和运用语言。【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外 实践活动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我们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决不能忽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语文走向课外、走向社会,使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一、正确认识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是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之外的语文学习活动,包括课外和校外的与语文有关的社会实践性、服务性活动,获取由各种信息工具传递的社会信息活动、社会交际等活动。

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可以很好地体现小学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将其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我们不能把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看成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将其意义局限于加深课内知识、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也不能将其视为加重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而应将其视为语文教学缺一不可的一部分。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比起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多彩、形式更活泼有趣,具有比上课更强的魅力,是一种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兴趣和才能为目标的自我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自由选择活动项目和内容,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为小学生们提供更多更广的时空,精心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认真观察生活,经常练习说写,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生活,提高认识事物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因此,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是一项课外的语文教学,这对于增长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和语文学习习惯、完善他们的个性品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让学生们在课外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更多更广的语文信息,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把认识、体会、方法、技能,以及所激发的兴趣、疑问、思索带进课堂,从而大大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效益。

二、积极创设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环境

为学生们提供和创设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环境,是开展活动的前提和保障。教师要尽可能地加强这方面的阵地建设,为学生参与活动提供有利的条件。

1、形成良好的听说环境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理应把推广普通话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来抓,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号召学生在校内校外都要自觉地讲普通话。可以定期评选学习普通话积极分子。

2、设置良好的阅读环境

教师要尽可能用好图书阅览室,鼓励学生借阅书籍,也可发动学生自荐图书,提倡借阅交流。订一份适合本年级段的阅读报刊,有条件的可以人手各一份。为避免课外阅读的不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

3、创建良好的写作环境

实践是写作的源泉,课内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课外的生活是自流的,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们参加各种校内外活动,引导他们观察事物、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教师还要为学生们提供写作的发表园地,鼓励学生在写作中的创新精神,在教室里办好墙报、黑板报,并鼓励和帮助小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

三、组织指导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应该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而不是让学生盲目活动。尽管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也应该发挥主导作用,要加强指导。组织活动时,要注意群体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并举,相互配合,还要体现活动的层次性。在指导活动时,活动形式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要求,引导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和整理,我们可以尝试以下一些活动形式:

1、精心设计课外听说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从低段到高段有目的、有计划的设计以下一些课外听说活动:

练耳练说。组织学生收听广播、录音,组织影视欣赏,观看影视、话剧等,组织学生听适合学生特点的、有教育意义的讲演和报告。让学生都陶醉于其中,任影片牵引着他们的泪水和欢笑。观看影片只是影视欣赏的感知阶段, 我们还组织学生写影评或观后感,要求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并在课内进行交流。

每天一句(段)话。从一年级起就利用课后几分钟,让每位学生练说一句话,逐步发展为一段话、一件事,说话内容可由学生自由选择。

小小故事会。要求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讲清楚,讲得连贯通顺、生动具体、富有情感。举办故事会有利于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小型演讲会。让学生们就一件事、一个看法展开讨论、演讲,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调查访问。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进工厂、农村、街道、家庭等,进行小型的专题调查采访活动,增强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听说和提问能力。

说话竞赛。组织传话比赛、听力比赛、看图说话比赛、讲故事比赛等。交际场合言语练说。组织学生进行购物、借物、做客、交友、自我介绍等交际场合的言语练说,增强学生交际时的语言表达能力。

2、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一些以下阅读为主的语文课外活动:

读好书活动。《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书籍是世界的营养品” ,“书犹药也, 善读之可以医愚”。我推荐《一千零一夜》、《王尔德童话》、《安徒生童话精选》、《格林童话》、《世界经典童话.爱心篇》等书籍;同时我也与节日活动联系在一起,为庆祝国庆, 我组织学生阅读《古今爱国故事》、《名人故事》等。书籍是小学生扩展视野, 增长知识的重要渠道。组织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小学生报刊杂志,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怎样记笔记、做摘抄等阅读方法。

阅读游戏。在游艺活动中可以穿插猜书谜等阅读游戏,谜底可以是课外书中的篇名、人名、事件或语句。

朗诵阅读比赛。选择适合小学生诵读的诗歌、文章,举办举办定时定量的朗读、速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诵阅读比赛。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 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母语的精美范本, 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可以说吟诵古诗文无疑是遵循这种规律的一种最佳方式。古诗文也有利于宏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使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制作语文小报。学生全员参加, 自由组合, 成立各个小报编辑部, 每周一期, 每期一个主题。从创意策划到版面设计、编辑排版, 全部由学生课外自行完成, 教师仅起指导作用。无论是手抄还是电脑打印, 都力求文质兼美, 图文并茂。一张张精美的小报, 不仅让学生有一个精神交流的家园, 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不仅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

语文情景表演。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语文地学习不仅仅是让孩子记住那些死地知识,更重要让他们在情感体验中,让学生去进一步对课本地理解、感受。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我在语文课时我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情景表演。特别是一些小说、童话等课文。如《晏子使楚》等可抓住人物对白、典型细节,以夸张的表演来再现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事实证明,学生演一遍,比起读十遍效果要好得多。因为表演者往往会产生一种与人物角色同呼吸的感受,观看者常常能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和提高为了加深对课文人物形象的理解,这种体验和感悟,无疑有助于学生对文本阅读后的理解。

3、组织引导课外写作活动

课外写作活动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创设、组织、评议和总结。可以开展以下一些写作活动:

观察日记。让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然后根据观察到的事物,写观察日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写能力。

定期作文。日记、周记要求按时完成,持之以恒。

专题作文。由教师指定专题,学生围绕专题写作。例如《有趣的童年》、《我 4 的老师》等,在此范围内让学生放开写,也可以形成系列短文。

自由作文。让学生根据自己定的题目,进行选材和写作。教师可以放宽成文期限,完成后师生共同评议,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写信活动。在同学之间、亲人之间、师生之间,让学生开展写信活动,培养书面语言交际能力。

优秀作文评选。让学生挑选自己满意的作文,参加优秀作文评选。选出优秀作文后,可以在墙报中展出,也可以汇编成册,让学生互相交流。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营造了一个健康积极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受益非浅。随着新课标不断深入地推广,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将越发显得重要。因为只有课内外结合,在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与语言环境中听、说、读、写,学以致用,才能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张士文 《语文课外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郑家波 《加强课外活动管理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陈 芳 《浅谈语文课外活动模式》

第三篇: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的改革,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是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新理念,也是行动的策略。课堂是由“学生、教师、文本”这三个主要要素组成的。在阅读教学中要把握好几种对话关系。

一、把握学生与文本的关系

(一)在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实现文本对话,更多的应是学生语文本的对话。由于他们的认知结构、生活阅历、生活经验、年龄特点等因素,决定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应珍视他们独特的阅读的感受与理解,允许对文本有多元的解读,有多种的答案,在个性化的阅读中,不能去追求“标准答案”。对于同一问题,在学生的理解中,却不尽相同,而且他们都还有自己的理由,这正好也说明了阅读的理解不同,阅读的结果就不尽相同。

(二)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对话”为学生营造了一种个体阅读的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是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体。因此,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因此,不能用教师的讲解分析来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而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阅读,自己学会怎样阅读,理解文本。从主体理论决定了:我们的语文课本首先是读本,而不是教本。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的阅读实践,与文本、课文以作者进行对话,与课文及课文的作者进行思想交流与心灵的碰撞。书,要靠自己去读,去领悟,语言知识、文化底蕴要靠自己去积淀。

(三)要注意引导读懂课文,领会编者的编写意图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不能离开作者的本意,漫无边际的进行多元化的理解。

新课程理念下的“对话”不能由一种倾向走向另一种倾向,要正确处理好传承与摒弃的关系,处理好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仍不可忽视。学生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进行独立的阅读实践活动。教师的着眼点应放在疏通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上。其主要任务是如何把文本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直接与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交流感情。在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后,在引导学生超越文本,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阅读。

二、把握教师与文本的关系

教师要重视自身对文本的阅读,珍视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课前的备课应该是一种“以文相会”的教学行为。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不应该受教师用书或其他教案了约束束缚。“对话”强调的是,要引导学生读书,自己必须先认真读书,读到心领神会处是才能动笔备课。真正吃透教材。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基础,有人说:“千重要,万重要,不掌握教材就没有法。”当代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她40多年从教的主要精力就是放在钻研教材上的。唯有吃透教材,才能设计出好的教路、学路;唯有吃透教材,课堂上才能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唯有吃透教材,教师才能应对学生各种疑难问题;唯有吃透教材,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潇洒走一回”。

三、把握学生和教师关系

新课程要求要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这种理念意味着平等,相互平等,相互沟通,相互包容,意味着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创设一种与文本对话的阅读情景与条件,关注学生的学情,决不是再现教案,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案即预设,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允许学生超越预设的教案活教材。课堂教学的精彩常常不是(或者说基本上不是)因为老师的精彩而精彩,而是因为学生的精彩而精彩。好多情况下,掌声不是送给老师的,而是送给学生的。

(一)切忌把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分析和琐碎的提问代替学生的阅读。

(二)不能偏面强调学生的个性化感悟、体验和解读,而忽视教师应有的引导和指导。正确地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此时你的责任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阅读水平,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就是通过自己的组织、引导、示范等活动,帮助学生把书读进去,把有用的语言材料,思想观念内化。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真正学会阅读,学会如何去与文本进行对话。同时,不能忘了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会用语文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除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外,就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我浅显地认为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理解阅读——感悟欣赏。

生动课堂是新课改的真正回归。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课堂模式“无活动、无阅读”,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之相反,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就是要师生互相阅读,多种方式诵读,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重视学生基本阅读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彰显学生的个性的教学目的。

(一)阅读教学课堂氛围的浓厚化。

课堂是构建阅读教学有效的实质前提,以往教师只强调一味的范读,但很少谈及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试想,一个对文章脉络都不清晰的学生又怎么去开展想象呢?比如我教《暖流》一课,就充分地让学生细读,精读,深刻地领会暖流是怎样的心理活动,把文章读透,读活。才能实施有效的阅读教学作用。

(二)阅读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对课文的理解因生活阅历而有所不同,那么,有效地阅读教学要从这些特性出发,对课文的内容合理筛选,让内容贴近生活,这样学生才会融合贯通。

(三)阅读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课文的美景虽然无处不在,但却需要有教师去发现它,并带领学生去寻找,感悟,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设计疑思,引导学生发现,探索文章的语言美、文字美、形象美、意境美。例如,在教学《黄山奇松》时先让学生略读一遍,然后小组之间采用最喜欢哪句话的方式来介绍黄山松,教师可作穿插点拨,最后教师又让学生自由地朗读,把时间、课堂都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感悟黄山奇松的壮观、挺拔。从而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被黄山松的精神所感染,这样的课堂学生不但真正的喜欢,而且教师也教得非常轻松。

二、想象生情——拓展升华。

想象是思维的重要方式,合理的想象能充分地激发人的情感,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通过想象,超越课本,贴近生活,拓展学生美的享受和境界。

(一)由课本知识向生活方面去展开联想。

在《陶校长的演讲》一文中,在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从课本知识向生活方面去展开联想,让学生体会老师的可敬之处。充分地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进而就可以培养学生对老师、父母、社会的感恩。

(二)由现实向未来进行联想。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所有生活经历,从生活经历的实际去想象未来。比如教《水》时就让学生想象有水时人们可以用水做什么?如果以后没有了水未来将会是怎么样的?

(三)由课堂到大自然探索美。

学生具有天然的好奇心,思维活跃,富于想象,喜欢独立思考,探根究源。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中,要让学生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将学生引入阅读的天地,让阅读真正地成为滋养学生生命的源头活水。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学生、教师、文本”这三个主要要素中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具有丰富的心灵世界和细腻的情感,具有高尚的精神品味和完美的人格,深入挖掘文本的美育内涵及德育因素,陶冶学生性情,升华思想境界。作为教师,我们要陪着学生一起读书,一起争论,一起分享美好的知识成果,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四篇:浅议小学语文有效课外阅读教学的指导策略

浅议小学语文有效课外阅读教学的指导策略

摘 要:课外有效的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观点认为,课堂学习远比课外学习重要,应当以课堂为主。在新课程下,教师必须加强课堂教学,光上好每一节语文课,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与课外阅读有机配合,把指导好学生课外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让学生快乐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才能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 键 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教学策略 语文素养

新课程改革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的阅读教学中都认为课堂学习远远比课外学习重要,应当以课堂为主,老师只加强课堂教学,上好每一节语文课。但是这样还远远不够,必须与课外阅读相配合。吕淑湘先生说过:“问语文学的好的人,无不得益课外”。这说明大量的课外阅读,能让学生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发展思维,陶冶性情。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每个学段都规定一定的阅读量。可见,指导学生有效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课堂是有限的,课外是无限的,阅读更是无限的。

一、现行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

现行课外阅读的现状表现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不浓,阅读时间少,内容窄,阅读量少,缺乏方法上的指导。究其原因,首先是学校教师,家长认识不到位,重视力度不够。长期的应试教育,单一的分数评价手段,过分看重成绩抑制了课外阅读;阅读只局限于课堂阅读教材,大量的习题练习挤占了课外阅读时间。其次、教师没有系统、科学、有效的指导学生,让他们体验不到阅读的乐趣,再次、一些家长文化素质不高,不能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新教材提倡学生的“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很难达到。针对这些问题,加强和深入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势在必行。对于每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要做好两方面,一是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二是有效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调动课外阅读的内在兴趣。才能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我认为从以下几点入手:

二、课外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减负增效,有时间可读

有足够的的读书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的的前提。教师要转变观念,以长远的眼光,大语文的眼光从事语文教学。优化课堂结构,精简作业。让学生有时间,足够的精力课外阅读,每天布置一定的课外作业,久而久之,让课余成为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

(二)、充实资源,有书可读

有足够的阅读资源,让学生有书可读。学校要重视图书室的建设和管理,想办法争取多方面支持,充分利用挖掘,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加强学校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的完善。做好家长工作,为孩子卖一些有益的书充实自己的阅读量,然后带到学校班级交流共享。

(三)、营造氛围,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有了阅读兴趣,学生才能自觉进行阅读,读得投入,读得多,读得有兴致。要让学生有这种兴趣,就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如对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讲故事,介绍一些名人爱读书的故事。在教室,走廊,校园悬挂一些读书的名人名言。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上一位良师益友”

(四)、指导方法,养成习惯

1、指导学生会巧读。新课标指出“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三读法要根据不同的文章,指导学生会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有效阅读,要求初步掌握读书这“三读”法。精读就是一句一句仔细地读与理解,遇到不懂的东西就停下来,做上标记,以便向老师请教;略读就是扫描式的读,一目十行,意在掌握大概内容;浏览就是速度更快的读,主要用来浏览网页报刊,搜集相关资料。阅读刚开始,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经验与能力以后,上面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使用,一般内容略读和浏览,认为精彩内容的精读。

2、指导学生会进行阅读积累,仿写练习。如阅读介绍植物的文章,引导他们会用学到的知识描述他们熟悉的植物;写人物的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为写作积累素材。这样激发学生会的阅读兴趣,不但提高了学生会理解能力,还有效开展了创新能力的训练。课外阅读应该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发展,以课堂带课外,课外促课堂为基点,要求学生会在课内学方法,在课外谋创新。通过实践,学生的阅读水平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让阅读成为个性化,自

觉的行为。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可培养理解,分析,联想能力。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划、圈、点、批。引导他们对优美词句、精彩段落巧妙构思、有个性的人物品质进行品评赏析。思考他们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并把心得写下来,学生的阅读目的理解体验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语文素养也无形中得到了提高。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读后,摘抄好词好句,注意积累,也可试写读后感,把阅读内容进行理解消化。

(五)、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有机结合

课内所学的方法,有效地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以求把方法转化为能力,使学生会的阅读能力有效提高,进而让学生会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学习知识,拓宽视野,以求“以课外促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科书的特点,以知识拓宽见闻,以求“以课堂促课外”,使学生会掌握方法;以优秀的课外作品引导学生会创建阅读学习网络。首先,课前有效阅读。讲一篇课文,最理想的境界就是把学生会迅速引入课文。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要导好。

1、课前读背环节。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读背一些名言警句、优秀诗词、谚语等,每次一两句就可,重在平时积累读背的方式不要单一,可以多种形式地进行个人读、背,也可以集体开展读、背,看谁读得好、背得快,激发兴趣。

2、导入手法。导入时,要精心设计导语,采用故事导入,抒情导入、记忆导入等。例如,在设计《望庐山瀑布》时,要求学生会回忆《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前后联系,有助于学生会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感悟,思维就活跃了。

3、铺垫性课外阅读。这是以课文内容为基点,引导学生会在学习课文之前的课外阅读,找一些资料让学生围绕文本内容阅读,帮助学生会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这样为教学的深入打下基础。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菩萨司令》一课,学生阅读课文时,在理解内容和感情上都有一定的困难。课前我让学生会积极开展课外阅读,了解到朱德伟大、无私的一生,对理解文本重点做了有效铺垫。

4、课中扩展阅读。为了让学生会能够有效做到举一反三,我在教学中科学、有效地让学生会阅读课外书籍,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与取舍能力,这样就能够使学生会进一步加深对课文掌握。如学了课文《海底世界》,可推荐《蔚蓝心脏》一书;学了《槐乡五月》可推荐《夹竹桃》等。这些课外阅读,让学生会对课内学习的理解更深刻、更准确了。我们要积极地向学生会推荐各类好书,还要善于鼓励他们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有效运用到课堂,进一步调动学生会课外阅读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

总之,目前,课外阅读已引起了部分家长和学校教师的重视,在“大语文”的视野下,语文学习已突破了课堂学习的局限,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学习的点缀,而且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大空间。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养成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会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技巧,提高语文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把课文作为“案例”,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积极组织课外阅读活动。如何更好地发挥课外阅读对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作用,还待我们进一步探索

第五篇:有效开展语文课堂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有效开展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陈 磊

来源:《校本教研》2012年第04期

一、精选教学内容

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删减,精选最必要的,抓住其精华、要点进行教学,为学生腾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参与和理解。例如,在《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节的教学中,笔者只设计了两个大问题:太子及宾客为什么“皆白衣冠以送之”,为什么先 “为变徵之声”再“为慷慨羽声”,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 学生很好地体味了课文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采用的突出重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技巧,不仅在情节上加深了理解,而且对如何塑造人物也有了深刻体会和认识。

二、优化教学结构

例如,我特别引入老教材中的《病梅馆记》作为例子,该篇托物言志,妙语双关。传统的教法是先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并告诉学生本文是一篇表面议梅、实际议政的政治杂文,再引导学生对表面的议梅与深层的议政进行同步理解。这样安排教学结构,虽有利于学生破译梅之喻意,理解作者之意图,但这充其量是引导学生进行对应式的理解,实在是违背了阅读教学的规律,也大大降低了本文的教学价值。基于上述思考,笔者是这样安排《病梅馆记》的教学的:第一步,初读(朗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步骤:方案一:听读——自读——齐读;方案二:①幻灯展示重要字词、句读,找一学生读,以检查预习效果,最后齐读一遍。②学生齐读一遍课文。第二步,再读:读懂文字,读通文意。即自学探究,标注疑惑;合作交流,质疑解疑。三读:读出手法,读透文旨。问题一,品读第一段,思考:“而江浙之梅皆病”是哪些人造成的?问题二,通读全文,同学们觉得本文仅仅是写“梅”吗?学生说出是写“人才”后,接着问“病梅”指什么,“温故知新”起见,再问“同学们学过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作品吗?进而让学生说出托什么言什么。这样层层深入,让学生从学习的一贯陈旧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阅读方面真正有收获。

三、创设教学情境

一是质疑激思,把学生带入疑问的情境中。例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中,中心人物是烛之武,欣赏重点应是烛之武的说辞。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时,笔者要求学生在文题“退秦师”之前加一个状语,以体现自己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学生思维十分活跃,有的说“智退秦师”,有的说“巧妙退秦师”,有的说“巧辞退秦师”……答案丰富多彩,撞击出思维的火花。二是精选时文,增强课堂内容的新颖性和时代感。注意课堂教学艺术和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讲究导语设计艺术,调动初读课文的积极性。重视启发讲解艺术,增强分析课文的启发性。注意教学结尾艺术,增强总结课文的鲜明性。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作者单位:河南省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

下载试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 要】阅读作为每个人的一项基本必备技能,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让每个人得到很好的自我提升。正是因为有了阅读才让每一个学生的大脑得到......

    小学语文课外基础知识考点

    小学语文课外基础知识考点,必须掌握! 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关公战李逵-大刀阔斧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小学语文课外文学常识

    小学语文课外文学常识 1.诗仙李白, 诗圣(诗史)杜甫, 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 诗鬼李贺, 诗囚孟郊和贾岛, 诗豪刘禹锡。 唐诗中风格迥异。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

    小学语文课外知识大全

    小学语文课外知识大全 1 1、在括号中填写日常生活中的谦词雅语 初次见面说(久仰) 好久不见说(久违) 请人勿送说(留步) 向人祝贺说(恭喜)请人批评说(指教) 请人指点说(赐教) 请人帮忙说......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和“综合活动”的整合,它的主要特点是:活动、综合、语文,三者缺一不可,但更侧重在实践活动中体现语文性的特点......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金凤区第五小学马海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

    小学语文怎样开展高效课堂、有效教学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五步互导”模式解读 “先学后教,教学互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课前预习自学,根据年级的不同,对学生的预习也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开展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开展的实践与研究 如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开展的实践与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部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