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6《弟子规》第三十六课教学设计_曾维良
《弟子规》第三十六课教学设计
上饶县清水小学曾维良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三十六课是第八章《余力学文》中的重点内容,是讲述读书方法是点睛之篇,经典之论。“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强调了读书要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才能更好地体悟内容的思想。“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则强调了读书要专精,要有始有终,如此才能读有所获。文后的“译解”和“拓展”部分是韵文的解读与延伸。《宋濂求学》的故事为学生孜孜求学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二、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诵读韵文,熟读成诵。
2.了解韵文内容大意。
3.了解读书“三到”与“有始有终的方法和意义。
4.用所学指导日常行为,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设计理念
1.以“三到”指导读文。本文就是指导学生如何读书的,教学中倚文得法,互促互化。
2.紧密联系实际事例。将所学及时地转化成所用,体现教学的故事化,生活化。
3.游戏穿插。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1.从《宋濂借书》的故事我们知道他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今天老师再为大家讲一个《宋濂求学》的故事(师讲述):
宋濂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不知道。等走到旅舍,四肢冻僵了
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洗手暖脚,拿被子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在旅馆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受,一起住在旅馆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带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闪光耀眼好像仙人。而他却穿着破棉祆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思。因为他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
2.生评价宋濂。
3.读书不光要肯吃苦,还要懂得方法,今天我们走进弟子规第三十六课。(板题)
(二)读文成诵
1.借助拼音自由读文两遍。要求:读准、读通,不认识的字做好记号
2.指名读,师纠错评价。
3.指名读,师纠错鼓励,让学生带全班读文。
4.游戏读。男女分组,一组一句,师评价鼓励。
5.师配乐范读(ppt播放音乐)。
6.生练习品读,指名读,师鼓励评价。
(三)明义释理
1.想一想,刚才读文用到哪些身体器官?
(生:口、眼、手)
2.分别讲讲这些器官的作用?
(口读、眼看、手记。)
3.光用口、眼、手还不够,还要用心,怎样才算用心呢?
(生汇报,师总结)要专心致志,深入课文。(播放动画《学弈》:一个年迈的棋圣弈秋教两个学生下围棋,其中一个学生紧记弈秋的教诲,专心致志的听讲,认真的思考。而另一个学生则以为有天鹅将要飞过来,想着怎样用箭把它射下来。)
评价两个儿童(生„„)
4.师总结,出示名言:“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生读,师解义。
5.齐读课文前两句。
6.播放《小猴子下山》动画。
7.评价小猴子。(三心二意)
8.书中也有一句话劝告我们读书不能三心二意,指名读,齐读。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9.根据译解解译,齐读,板书:有始有终专精
10.师总结。
(四)拓展导行
1.说说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或看到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现象。
你觉得怎样做一件事才是对的?(一心一意)
2.在我们一心一意读《宋濂求学》的故事。
师: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3.说说你会怎样以宋濂为榜样,认真学习。
(生交流汇报)
4.读解生成韵文(ppt出示)
书贵读,口不离;眼随口,心要静。宁专精,勿急疾;若求解,常提笔。
五、板书设计
第三十六课
方法——三到:心眼口
读书
态度——有始有终专精
第二篇:26《弟子规》第二十六课 教学设计
《弟子规》第二十六课 教学设计
上饶县清水小学曾维良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二十六课是第五章《信》当中的片段,文字浅显,读之琅琅上口。韵文前部分“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描述了人犯错误是两种情况,后部分“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概括了人对待错误的两种认识与态度,旨在教育学生明辨是非,知错能改。文后《割发代首》的故事取自经典,在思想道德教育和拓展延伸方面意义深远。
二、教学目标
1.培养朗读兴趣。准确、流利地朗读韵文,熟读成诵。
2.理解韵文大意,了解《割发代首》的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3.了解拓展部分的名言大意。
4.能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知错能改的品质。
三、设计理念
1.以读促悟。首先借助注音读准,读清韵文;接着标示轻重、顿挫,促进学生理解含义;再是读熟练,读出韵文的音律感;最后是品读,读出韵味。以上步骤,层层推进,紧密相连,并以教师的合理评价与有效指导穿插其中。
2.故事、名言、生活相结合,互促互化。以教学故事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至理名言丰富教学情境;以内容生活化夯实践行训练的基础。
四、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评书导入
1.既然大家都做好了聆听的准备,那么老师就为大家说上一段:(师以评书者的语气讲述)话说东汉末年,丞相曹操统领三军,他的军队军纪十分严明。一次,曹操率大军出征,经临一片麦地,曹操便传下令去,谁要是践踏麦地,格杀勿论。正不巧,途中,曹操自己的马却因受惊窜入了麦地,践踏了一大片麦子,曹操即刻叫来执法官,要求按军法处置,此时,执法官十分为难„„
2.执法官会如何处理呢?你会原谅曹操吗?他会原谅自己吗?请同学们想想故事的结尾会怎样。(生汇报,师揭示《割发代首》的故事。)
3.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印证了那句古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指名读,师解释含义。
4.人犯错是必然的,关键看你对错误的认识与态度。揭题。
(二)、以读促悟
1.借助书中的注音,自由读。要求:读出声音,读准字音。
2.指名读,师鼓励评价,不对处纠错再读。
3.去拼音读。(PPT出示)师提示轻重音,停顿,及时评价纠错。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4.比赛:男生读,女生读,师评价。
5.读出音律感,熟读成诵。
6.师配乐吟诵。(播放古筝曲---《归去来兮辞》)
生尝试吟诵。
(三)、释义背文
1.入情入境的吟诵有利于理解内容的意思,吟诵韵文后,你能理解多少呢?(指名说,师鼓励评价。)
2.根据出示的注释与书中的译解,思考含义。
非---过失倘---如果辜---罪
3.用自己的话解释意思(一句一人)。师完成板书。
4.齐读书中的译解。
5.理解含义的同学用头给自己划个“√”。
6.用摇头的节奏读文,一句一摇,边读边想句子意思。
6.指名背文。齐背。(师评价鼓励)
(四)、拓展
1.为了给同学的背诵成果一个奖励,我请同学们欣赏动画《负荆请罪》。(PPT播放)
2.指名:你想对廉颇说一句什么话?(生„„)用今天学的一句话说。(过能改,归于无。)
3.老师也有句话对廉颇说,请你读。
(出示书法作品):“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生读之,师解释。
4.出示同学故意擦黑板报并矢口否认的视频。(PPT播放)
指名一人评价他的行为(„„)用书上的一句话来说(倘掩饰,增一辜)。老师也有句话想对说,请你读。
“过而不改,是谓过也”。师解释。
5.老师自己犯错时常用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一句话来勉励自己。(出示,生读。)“一个人知道了自己的短处,能够改过自新,就是有福的。”
6.我把这里的福理解为幸福,你有过这样幸福的体验吗?你犯过什么错误吗?是有心还是无意?之后你是怎么做的?
生交流汇报,师评价,并赠言。
(五)、总结
出示对联:
圣与贤,皆有过,行善若水,不亦伟乎?
是与非,且分明,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师:(解释含义)我衷心地希望同学们敢于直面自己的错误,并有改正的勇气,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更好,飞得更高!
五、板书设计
第二十六课
无心为错非能改则无 有心为恶掩饰则增
第三篇:第二十六课《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本文是第二个文言诗文单元的第一课,它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四季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壮美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更是令人赞叹。
全文仅150余字,然而作者却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在这极短的篇幅之内,用音乐美感的语言,浓缩了万千气象,展现了壮丽风光。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写水,婉约豪放、清荣峻茂。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
2.领会作者精妙之笔法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过程与方法
结合多媒体教学在学生欣赏三峡美丽风光的同时感知作者意境,引导学生探究、品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三峡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教学重点】
三峡的特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成诵,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意境和对三峡的欣赏。【教学难点】
翻译和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课前准备】
1.文学常识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朝北魏地理学家,代表作《水经注》。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因此该书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来吧。
长江三峡西起四川奉节,东至湖北宜昌,全长204公里。自西向东分别是瞿塘峡(最短、最险)、巫峡
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原文: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原文: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原文: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课文分析
回清:回旋的清波。[形容词用作名词]
绝巘:极高的山峰。(绝:极。巘:高峰。)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荡。
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刚晴。霜旦:下霜的早晨。[名词用作动词]
属引:连续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凄凉怪异。绝:消失,停止。转:鸣叫。
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沾:打湿。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良:实在,的确,确实。
译文: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裳:衣服。
课堂活动: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明确:
①第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正面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侧面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迭,雄峻险拔的山势。(山 山高岭连 雄奇险峻——雄壮美)②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突出大水猛涨,水迅凶险。“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以船行之快从侧面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水 迅猛 凶险 湍急——奔放美)
③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清荣峻茂——清幽美)
④第4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正面写出其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正面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引用渔歌的凄凉侧面写猿鸣。(萧瑟凄凉——凄婉美)
第四篇:三字经二十六课教学设计
《三字经》第二十六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地位,培养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兴趣,让孩子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 形成识字能力,为今后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扎扎实实地落实低年级识字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五代到宋的朝代名称。
34同时,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本课生字词,练习写好字。
教学难点
感知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亲切交谈,导入课文
1文前会做些什么呢?
(教师以“聊天”的方式了解学情,做到心中有数。)
2二、自主学习,读通课文
1读通顺,带红帽的生字多读几遍。
24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译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译文】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译文】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统一了中国。
(这个环节以读通、读顺课文,读准字音为重点,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读,真正将读落到实处,同时,通过设计让孩子读通最难读的句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自读自悟,学习课文
词语宝宝想家了,我们现在送他们回家。考考你们还认识吗?
(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交流。
(3)指导朗读,读出对祖国的喜爱、赞美。
(4)背一背(自己背、同桌互背、拍手背、表演背)。
2读读,议议,背背。
3人之初,性本善„„
4孩子们,“三字经”告诉了我们很多道理,读起来也琅琅上口,真有趣!你们想不想编“三字经”?
例:根据“黄河宽,生命源”创编“长江长,生命源”。
“大熊猫,国之宝”,想一想还有哪些动物也是我国的国宝。(“丹顶鹤,国之宝”)教师引导孩子打开思维,鼓励孩子创编他们感兴趣的“三字经”。
四、拓展
1“预防近视三字经”,让学生自由阅读。
近视眼,看不远;做事情,不方便。
要防止,不算难;做起来,要认真。
读书时,坐端正;眼离书,一尺远。
温功课,一小时;停一停,再来看。
光线暗,不看书;伤眼睛,损视力。
阳光下,莫看书;光太强,眼发花。
坐车子,睡床上;要记住,莫看书。
三字经,记心里,照着做,防近视。
2七、板书设计
三字经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
读读 议议 背背
第五篇:弟子规教学设计
《弟子规》——入则孝之亲有过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共分为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等五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求学等时应有的礼仪和规范。《弟子规》三字一韵,节奏感强,非常适合低年级儿童学习与诵读。
入则孝是学习《弟子规》的第一部分,同时也是学习其它内容的基础。所谓“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孝心,才算具备了做人之“根”。本课就是从孩子对父母的“孝心”入手,通过讨论,联系实际等各种活动从而延伸出学生对长辈,对他人的尊敬,感恩之情。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节课对《弟子规》的学习,我发现孩子们兴趣盎然,乐于读诵。但是在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方面还存在欠缺,生活、学习行为方面进步不够明显。本堂课的学习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有针对性的各个任务型活动的有效开展,让学生能够把想、说、做结合在一起,从而培养学生能够活学活用,解决现实中一些常见的问题能力,同时也引导他们能够把“孝心”升华,开展出对他人,对这个社会感恩之情。
(三). 教学目标:
1、了解《弟子规》的常识,通过学习能熟读并理解入则孝部分中的“亲有过,谏使更,怡无色,柔无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句话。
2、通过看动画、看故事,小组的讨论活动,初步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父母及长辈的尊敬,感恩之情。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巩固常识 课前大热身
播放音乐,做《弟子规》体操。
(设计意图: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配乐吟诵《弟子规》是让孩子感受浓郁的古典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二、创设情境,导入“孝”道
播放课件:公益广告《爱心传递孝敬父母》
三、入情入境,熟读成诵
1、自由读。
2、“小老师”领读。
3、、模仿古人读书的样子诵读。
4、学生击拍读。
(设计意图:这环节是新授内容,教师从引导学生诵读入手,让学生把每一个字都读准确了,而后通过多形式的读让学生向流利诵读迈步。教师还总结了《弟子规》特点教孩子们有节奏的拍手诵读,这新鲜的诵读方式激发了学生兴趣,为学生熟读成诵打下基础)
四、品读韵文,明析“孝”义
1、刚才同学们读的都很精彩,谁来说说这篇韵文要求我们做到什么?
2、小组合作,汇报解决疑难。(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意识。)
3、师举例明理。
4、情景表演。(通过让学生观看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幕,使孩子结合自身反省自己的行为。)
观看动画《孙元觉劝父》,找一找动画中讲的是入则孝中的哪一句?齐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找一找,读一读的设计让学生与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了亲密接触。)补充故事《李世民军营夜哭》
(设计意图:通过谈感受,解释句子,听故事,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古人对父母的那种孝心,孝行。)
五、联系生活,明理导行
学生模拟小记者,采访学生生活中当父母有过错时,是如何做的。(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联系实际,学会思考,学会迁移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六、总结升华,深情寄语 播放《跪羊图》
1、观看图片。
2、谈感悟。(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图片,引导想象。激发学生对长辈,对他人的尊敬、热爱、感激之情。让学生进一步升华自己的情感。)板书设计
亲有过,谏使更,怡无色,柔无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五).教学反思
1、拓展教材,使教学内容丰富立体
《弟子规》虽然是国学经典,但时代不同,里面涉及的一些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设置教学环节,比如说说父母有过错时你该怎样做?演演在平时的生活中又该怎样孝敬父母等,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说,有事做,他们在上课时发言踊跃,积极表现,得到的知识和启迪也超越了原来的教材。
2、层层递进,提高了学生能力,升华了学生情感
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播放音乐,做《弟子规》体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然后播放公益广告《爱心传递孝敬父母》,明确本课主题。再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让学生理解《弟子规》这篇韵文的意思,理解了之后我又设置了一个问题让他们学会活学活用,培养了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课堂上,他们能很快说出原文意思,在解决实际问题环节,他们的积极和用心超出了我的想象,基本上能很完整地解决现实问题。另外我通过让孩子们讨论父母有过错时怎样劝谏父母,平时又该怎么做?对父母之外的人应如何感恩等环节让孩子的孝心得到了升华。
3、不足之处
课前应多让孩子搜集一些孝敬父母的小故事,搜集的过程也是他们学习、行动的过程,这样在课堂上交流时效果会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