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九年级英语被动语态复习》课后反思
灵璧县大路中学徐善达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九年级英语被动语态复习》课后反思
灵璧县大路中学徐善达
我的这节课是九年级下学期的语法复习课,重点复习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化以及应用。大部分的初中英语教师都有一个认识,“英语复习课难上,九年级英语的复习课最难上”。因为教师对复习的难易程度不易把握,复习的深入一些,原本对英语就已经有所放弃的学困生就更不会听了,不但不会听,反而可能还会给你找些小麻烦;可是如果复习的简单了,优等生就会认为无关紧要,反正他们都已经学会了,他们就不听了,就会使其游离于课堂活动之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法,就是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的不同,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要给予相应的学法指导。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1、课堂设计意图
本课时是被动语态复习的第一个课时,主要是通过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转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被动语态并能运用其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各个层次学生的合作来完成教师给予的任务,使学生们掌握被动语态的知识,培养学生交际的能力,用英语来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生思维与英语表达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自主式、协作式学习的训练,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点读机,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层积分表以及身边的同学、老师,设置学习环境,使学生完
成教师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各个任务都是给各个层次学生的特定的教学目标,并为每一个任务创设情景,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身体的各个器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动态中学英语,提高学习的兴趣。
2、课堂教学取得的效果
(1)学习任务的实施发挥了各个层次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设计分层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学困生回答,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问题较难时,让优等生、中等生回答,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和挑战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真实或模拟情景的创设,部分内容的角色表演、各种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化等学习任务的实施,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基本体现,课堂气氛活跃,几乎每位同学都在课堂发言,发言人次达到150多次,平均每人3次以上,学生活动的总时长为35分钟,占近80%左右,发言长度和质量也得到改善,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也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
特别是刘秀(假名)同学,虽然英语基础不是很好,但对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化细节理解非常好,多次举手发言。其中有一题她不会用英语回答,她用了汉语,引起了同学的哄堂大笑,我及时做出反应,微笑着对同学们说:“从大家善意的笑声中,我们看到了刘秀同学的进步,也看到了大家对刘秀同学的认可,那么我认为她更应该得到大家最热烈的掌声!”同学们非常热烈地鼓掌。这样一来大家讨论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2)实现了动态的英语教学
为了完成各个阶段的多个学习任务,学生各显神通,他们之间的交际活动很多时候是多元的,交互性的,真正达到了意义上的交流。学生在课堂上动口动手动脑甚至全身投入,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学习活动此起彼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学生能够利用课件提供的素材进行知识的获取,不自觉的投入到学习之中,自始至终实现了“动”态的教与学,加大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果。
(3)培养了各个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角色扮表演,用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分别描述相同的问题具有真实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进行了跨学科——思想品德知识的联系,培养了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这对他们也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同时,在课堂上师生相互交流,也共同发现问题。如在表演的过程中,有个别学生由于 胆子小,怕羞,不敢用英语同其他同学交谈。但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
3、授课中的不足之处
从教学流程上看,我的课没有完成应有的最后的步骤——作业巩固练习,但我不觉得遗憾,因为学生已发挥了学习与思考的主动性与个性。其实有时一节课 45 分钟不能象在跑步决赛中掐着秒表一样计算着每个教学步骤,因为教学关系到教师的教与学生学习的互动以及学生思维的活跃性问题,有时一个学习问题放到班里去就象石头击入
河水一样,涟漪圈圈。
3、教学后的疑惑
(1)任务的实施应把握在什么程度?有时候学生(特别是中等生)在完成某个任务过程中兴致很高,如果继续让他们自由发挥,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收获,但也可能会远离教师课堂设计的初衷,甚至花费整个课堂的时间,严重影响本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是放手让学生去发挥,还是急刹车掉头,回到原来设计的教学程序?
(2)分层教学的好处不少,但需要花费教师更多的时间来编写适合基础薄弱的学生的教学材料和挑选习题;需要经常牺牲教师的休息时间来对他们进行辅导和督促工作(此类学生大多数具有相同的人性弱点,如贪玩,学习意志力薄弱,学习持久性差,怕困难,学习目标意识差,对学习的热情差,把学习看作可有可无等),鉴于此,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耐心,爱心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可能不是很喜欢我的这种分层方法。
第二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浅谈心理学基础下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研究
摘要:在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下,我国的对外交流合作也日益频繁,而英语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一门语言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对高中英语分层教学存在的重要性及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展开研究探讨。
关键词:心理学;高中英语;分层教学
由于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具有参差不齐、基础知识较薄弱的特点,再加上初、高中英语的衔接不当等问题,都会导致高中英语教学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并且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差等生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而优等生也得到有效突出,从而对教学质量和效率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一、高中英语分层教学存在的重要性分析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明确指出:“学生是英语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而英语课程的设计、具体过程及课堂评价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同时分层教学的使用,就是要将课堂教学目标系统的、有计划的、有流程的落实到各个层次中,使学生能在课堂学习中获得知识,教师也在课堂教学中达到目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有效缩小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基于心理学的高中英语教学过程研究探讨
(一)针对教学对象实行分层
根据新课改的不断发展要求和高考改革标准我们可以发现“走班制”教学模型是一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走班制”就是指某一学科的教室和任课教师是固定的,而学生则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不同层次的班级上课,学习不同层次的内容,并且课后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相同,并且随着“走班制”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其在课后生活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如实践活动、自主学习等。同时,走班制还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教室和教师处于固定状态,学生处于流动状态;第二,实行大小班上课机制,通过不同年级之间的组合,能有效培养其沟通交流的能力;第三,将兴趣作为选择的核心要素,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上课内容,从而开拓自身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牛津版高中英语Unit2“Growing Pains”时,文章中讲述了关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对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高中生来说是极其富有吸引力的,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可以就文中的一些语句展开探讨,如“be supposed to do”被期望做什么事或者应该做什么,引发学生们的激烈交流,学生可以想象家长对自己的期望,从而明白正处于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做什么。
(二)针对具体教学进行分层
教师在具体使用分层教学方法时,首先要将班级学生分成三部分,即为A、B、C。A层表示的是优等生,通常此层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对英语学习拥有较大的兴趣,并且自身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达到课堂教学任务;B层学生表示的是中等生,通常这一层次的学生大多都是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英语成绩不稳定,学生类型分为两种:一种是头脑聪明但不认真学习,另一种则是头脑较为笨拙但学习十分刻苦努力,因此这一层次的学生有的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达标,而有的则需要通过他人的帮助达标;C层学生则表示的是差等生,这一层次的学生大多整体成绩都较为落后,自身掌握的基础知识教薄弱,学习不认真不努力等。例如:教师在进行牛津版高中英语Unit1“School life”一课的教学时,文中包含着定语从句的学习,因而对于C层学生来说,其只需要了解which、that在限制性定语从句中的应用即可;对于B层学生来说,其需要掌握which、that、who whose等在限制性定语从句中的应用;对于A层学生来说,其则要掌握所有类型的关联词及其引导的相关定语从句。并且教师还要要求A层学生掌握一些难点词汇,如对“join、join in、take part、in及attend”等词汇用法;B层学生要能充分掌握本节课堂的所学内容,如“the way to do sth、break times”等,并能将其充分使用到作文写作中去;而C层学生只需要对本节课堂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并能对学习的单词、短语牢记在心即可。
(三)针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教学
教师若想让学生的英语综合实力得到有效提高,不但要对学生的课上练习重点掌握,还要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制定相应的标准要求。例如:对于A层学生来说,要求其在进行课后作业时要超过书本知识的预习巩固,不但要求学生要对教材中的内容彻底了解,还要在多余的时间范围内对一些报纸、杂志进行观看,做到与时俱进,还能提高自身的综合英语水平;对于B层学生来说,要求其将学习的每一篇文章深刻理解,并对文中的词汇语法充分掌握,进而能合理应用;对于C层学生来说,则要求其能将教材内容充分理解,融会贯通,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多多培养其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为其日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改变学生存在的两极分化现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保持英语学习的最大兴趣,充分发挥自身的优点和特长,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发展和英语水平,并且教师还要积极从学生的心理角度着手,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做到因材施教,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自身的进步,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参考文献:
[1]冯建荣.高中英语分层教学初探[J].文学教育(下),2013(10):142.[2]赵志更.分层教学理论与高中英语课堂实践[J].天津教育,2013(10):50-51.[3]徐斌.浅析高中英语分层教学[J].求知导刊,2015(12):137-137.
第三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文指导、训练、批改、评价的探讨
当今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堪忧──作文课时少、作文篇目训练次数有限、学生没有激情„„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用分层教学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所谓分层教学法,是指作文教学中,依学生作文水平的不同,针对不同层次进行不同指导、不同训练、不同批改、不同评价的教学方法。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一、对于优秀层的学生。这类学生发展阶段属创造性写作阶段,学生能熟练掌握多种写作技能,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准确地把握题意进行写作,文章内容深刻,有创造性。写作速度稳定迅速,每篇800字左右的文章不超过40分钟就能完成。对本层次学生作文的训练重点是:复杂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实用应用文写作。要注重多种表达方式交叉使用。批改方式要以学生互改、自改为主。挑选优秀的同学成立“作文批改专家组”帮助老师批改其他同学的作文。教师应侧重于给学生指出发展方向,让学生树立“精品”意识,消除“骄傲自满”的情绪。此层次学生每周作文最好不少于两次,课外练笔视自己的情况而定。
二、对于良好层的学生。良好层的学生处于独立写作阶段。学生能根据命题和个人表情达意的需要独立地写作,学生的构思敏捷,写作速度每800字左右的文章不超过45分钟。训练重点主要放在: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常用的应用文,做到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语句通畅、书写整洁。批改方式以学生互改、自改为主,教师要有选择地批改。教师要多表扬学生作文中的优点,鼓励学生提高作文整体水平。每周作文不少于1次,课外作文不少于1次。
三、对于合格层学生。他们处于半独立写作阶段。学生向独立写作过渡,仍可找到模仿范文的显著痕迹;更多地将学到的写作方法结合实际获得的素材进行写作;写作构思时掌握常见技巧;写作速度每篇800字左右的文章不 超过50分钟。训练重点应放在简单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做到思想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书写清晰,格式正确,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批改方式以教师批改和学生“作文批改专家组”批改相结合。教师要鼓励学生单项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进一步加快写作速度。原则上每周大作文不少于1次,片断练习不少于2次。
四、对于待进步层的学生。这些学生处于模仿写作阶段,以模仿范文为主,从范文的立意、结构、内容、表达方式中借鉴模仿写作,写作速度每800字左右的文章超过50分钟,甚至写不下去。此阶段的训练重点应是让学生学写读书笔记、多品味习作中的好词好句好材料,多积累写作素材,多观察、写日记、周记,要求有“感”则写,无“感”则读(范文)。仿写可先仿写片断,然后到仿写整篇文章。加强书法练习,提高写作速度。教师要重点批改和帮教。针对学生水平低的实际情如,每次作文要求达到一两项标准就打高分。教师要善于发现、表扬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作文每周不少于1次,阅读笔记每周不少于2篇,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片断练习。
分层教学法使学生从不同起点出发,适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因而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
第四篇: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备课中应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
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备课时,教师要因人而异地设计教学环节,做到扬长避短,分类指导。课堂的提问,新旧知识的迁移,新知识的讲解等方面,都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能力较强的学生发展了思维,能力中等的学生产生了兴趣,能力较差的学生掌握了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提高。
第五篇: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共同发展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共同发展
摘 要:结合职业学校财会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分层教学在财会专业课程中实施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旨在通过对教学环节的剖析,落实分层教学的课堂实施点,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
关键词: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认知层次
近年来,在“普高热”和“就业学历上移”两股大潮的冲击下,初中毕业成绩稍好一点的学生,都奔向普高,这些外部因素造成了不少职业学校的生源危机,因此不少职业学校只有降低招生分数录取线甚至不看分数,招收学生入学,由此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素养难以令人满意。非但如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职业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虽有着相同特点,但是在知识、智力、能力等的发展水平上,又存在着个体差异,甚至差异还很突出。在传统的班级授课教学形式中,由于受到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教师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授课,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层次高的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的发展受到了牵制,不能充分发展,层次低的学生迫于进度、内容疲于奔命,完不成学习任务,出现了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形成分化。因此,如何在同一教学班内实现分层教学,已成为诸多职业学校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关注的热点。
一、分层教学的含义及理论依据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具体的学习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各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其实质是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实行个性教育,从而实现全体进步的素质教育目标。
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研究表明: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正确地认识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其潜在的发展可能,合理组织教学,使教学建立在学生通过一定努力可能达到要求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知识水平上,并据此确定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教学的进度,以促进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该理论的核心就是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获得最充分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课堂实施点
1.学生分层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层次,这一步是分层教学的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要讲求灵活,因为学生的状况总是在不停发生着变化。在分层之前,应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加以分层:A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层,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知识基础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重新设计教学目标,提高或降低难度,再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实行分层,设计不同的问题和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水平上得到提高,最大限度地考虑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内在潜力,较好地处理了面向全体与照顾个别的矛盾,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的快乐,增强了学习信心,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全面提高。
2.目标分层点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教师应该紧扣教学大纲和教材,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和要求作实际的分析,并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按不同层面确定分层的教学目标。各层次教学目标既不能要求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其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降低大纲要求、过分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吃不好”与“吃不饱”的矛盾。例如,在运用每股收益分析法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时,要求困难生模仿课本例题进行无差别点息税前利润的计算及通过预期息税前利润下每股收益的计算进行筹资决策。而对于学优生,则要求灵活运用每股收益分析法,同时结合EBIT-EPS分析图进行资本结构决策。这样针对各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不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极大地优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使实际施教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上课分层点
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授课形式,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学优生、困难生的“分”环节。一般步骤为:分(分类自学)―合(集体讲授)―分(分层质疑)―分(分类指导)―分(分类练习)―合(集体归纳)。这不但使预习、新授、质疑、辅导、巩固、小结自然地融进正常的教学程序,而且较好地解决了A、B、C各层次间动静支配的矛盾。教师要注意把握课堂教学策略,让各类学生均有输出信息的机会。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学优生的作用,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在巩固练习时,检查困难生的理解程度,及时查漏补缺,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例如,在会计实务的演示训练中,正确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是全体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可由困难生完成;核对账户、错账更正的工作可由中等程度的学生完成,困难生模仿跟进;编制科目汇总表、编制财务报表的工作可由学优生完成,中等学生配合,困难生模仿。这样能够较好地解决教材的统一性和学生个性差异的矛盾,使学生各有所得。
4.作业分层点
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面向中等学生,困难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学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即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三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困难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例如,在练习货币时间价值中即付年金这一内容时,要求学优生通过即付年金公式和转化成普通年金等多种形式答题,而要求困难生采用其中一种形式并通过公式提示答题。这样,既缓和了困难生学财会专业课难的状况,切实减轻了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5.评价分层点
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例如,在教学经济业务的变化不影响会计恒等式的成立时,困难生如能根据经济业务内容判断经济业务类型就应得到表扬,而对中等及中等以上学生则要求举出四个经济业务类型的例子来说明会计等式的成立。
三、分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层次
分层教学最基本的理论支撑是因材施教,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对施教的“材”有清楚准确的认识和把握。这种把握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因而也是复杂而困难的。它包括学生的认知心理、知识结构、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清楚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认知层次,教师的施教过程才能有的放矢,学生的学习才不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施教对象的认知结构层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我们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分析和把握也应是一种动态的发展把握,这样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2.切实预设能力发展的梯度
在施行分层教学过程中,必须切实预设能力发展的梯度,贯彻“最近发展区”原则。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不断增长知识,增加能力,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时,必须注意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了解。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不同对象的学生特别是对认知结构相对较低、认知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制订上往往比较草率,目标的制订和作业的要求过于简单化,认为对这部分学生的教学要求越简单越好,因而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不到发展。正确的做法是适当越过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通俗一点说就是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那种“不用跳便能摘到桃”或是“跳了也摘不到桃”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
3.时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保护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分层次教学客观上把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层次,虽然这种层次不是通常所说的等次,但只要分出不同类属,就难免会引起学生的敏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施行分层次教学过程中格外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在要求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不相互讥讽、挖苦的同时,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教学用语,特别是在确定教学目标和布置作业时,切忌出现“学习差,能力低”等教学忌语,否则学生便会从心底抵触分层教学,教学效果不但难以提高,而且师生关系也会变得紧张起来。
总之,职业学校财会专业课程分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它面向全体,又注意个体差异,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同时有利于挖掘各层学生潜能,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保证各层次学生都能有所进步。虽然分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它有着弥补班级授课制不足的天然特性,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分层教学,找出解决分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对策,就可以发挥两者优势,使分层教学在新的教育时期做出最大的贡献,极大地提高职业学校财会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旭明.分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学科教育,2002(2).[2]刘树仁.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课程?教材?教法,2002.
[3]付裕东.落实因材施教原则的最佳途径:分层次教学.中国教育在线,2004(6).(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