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读者办刊理念
浅析《读者》的办刊理念
来源:教研处发布时间:2008-4-12浏览:1586次
江西新闻出版学院高 澜
[摘要] 《读者》作为中华民族期刊第一品牌,其办刊理念的独特之处体现在:培养特有气质,塑造杂志人格;表达人性之美,尽显人文关怀;充分尊重读者,建立亲情纽带。《读者》独特的办刊理念能够为中国期刊业提供了许多启示。
[关键词] 读者、办刊、理念
《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社会综合类文摘期刊。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内许多大众刊物发行量下滑的时候,《读者》的发行量却一直遥遥领先,不仅在国内期刊中稳居首位,并且在海外华文期刊市场中占有很大份额,行销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我国期刊发行量第一、世界综合类期刊中排名第四的骄人业绩,成为中国期刊发展史上的奇迹。
《读者》深处中国内陆的西北角,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甘肃,兰州既不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不是文化信息重镇,获取信息资源、开发期刊市场条件都不很优越,却能出一本如此誉满四海的杂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传奇。探究《读者》的成长,解读《读者》现象,其独特的办刊理念也许能够为中国期刊业提供了许多启示。
一、培养特有气质,塑造杂志人格
《读者》的核心读者是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在所有刊物中,除个别的英语读物外,《读者》的占有率是第一位的。但其读者群并非仅仅是年轻人,她读者群结构的多样性令人目眩,在中学生、大学生、专家、学者、院士等社会各阶层中,有很多人钟情于《读者》,她之所以能成为这样一本多元的受到各阶层接受的杂志,与其特有的气质与人格是分不开的。
《读者》虽然是一本杂志,但编辑们从未把她仅仅当作48页印刷纸看待,而是把她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去培养。《读者》前任主编胡亚权曾说“我们把《读者》人格化,努力使她有思想、有追求、有风骨、有情致、有志趣、有格调、有性格、有内韵,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幸福家园,有自己的自然环境和自己的祖国。她简直是一位中国公民”。二十几年来,《读者》以其特有的气质成长着,每一期《读者》都以其清新淡雅的封面,温馨流畅的文字感染着读者,那些优美的文字与图画,是她手中的火烛、照亮并温暖着平凡人的精神世界。
在《读者》中,找不到过多的功利色彩,对很多人来说,她既是导师也是朋友:“尚雅的人认为其雅,爱俗的人认为其俗,它实际上就是一种通俗的高雅。在人们的灵魂蒙上灰尘时,她向人们提供一种精神沐浴。”她象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通过《读者》维文版、盲文版、乡村版、繁体字版、精华本、合订本、《读者欣赏》等多种版本以及创办读者网站、出版《读者》多媒体光盘、发行明信片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全方位、立体地展示着自己的风采。
二、表达人性之美,尽显人文关怀
“开阔眼界、反映人性美”是《读者》的采编原则,《读者》的精髓之一是“她是人性”的。主编彭长城在论及她长盛不衰的秘密时曾说:“《读者》一直在挖掘蕴藏在小人物背后的巨大精神力量和表达人性之美,因为只有人性的东西才能够征服人心”。她在内容上紧紧抓住人性这个主题不放,试图从多方面诠释之。在人性的大主题中,《读者》坚持了“真善美”的阳光主题,以人性、人道、善良、美好为标尺,一以贯之地铺陈和展示,她找到了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通过优美的故事、文字和图画,感染人们,使人们从中得到领悟、抚慰、联想、净化、认同、关爱,甚至援助的阅读乐趣。特别是她通过对小人物、人性本质的关注和温暖的文字极力为读者营造可以获得精神慰藉、尊重和关爱的美好世界。创刊26年来,《蠢人的天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如能再活一辈子》《母亲的帐单》《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一碗清汤荞麦面》……等最具影响力的文章,至今还留在许多读者心底。青海的一位读者曾说《一碗清汤荞麦面》使她从中找到了生活下去的智慧与勇气,她也开了一家面馆,店名也叫“清汤荞麦面馆”。这篇文章所蕴藏的朴素的力量让人为之动容,那是一种触及灵魂的力量,会在人的内心深处留下痕迹。同时,《读者》一直通过自己的努力传达一种人文关怀。《读者》刊发的文章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成功地以媒体的角度给予社会发展以广泛而深入的人文关怀。她通过对文化的关怀,情感的关怀、实现人生价值的关怀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关怀,使人类优秀文化最大限度地造福于读者,从而赢得了众多的忠实读者。正如读者所说,她“以独特的人文色彩、深刻的人性关怀、平和而内敛的文人气质”来实现与读者那种“不可言说的心灵沟通”,真正成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三、充分尊重读者,建立亲情纽带
“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视野” 是 《读者》的办刊宗旨。《读者》在办刊过程中采取双向互动的采编形式,充分尊重读者、坚持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与广大读者建立起一条亲情纽带。
(一)采取稿件双向互动的采编形式、实行“一稿三酬”的稿酬制度
《读者》健康向上的文化力量源自读者,每期《读者》上的五十多篇稿件绝大部分是从几千位读者荐稿中选出的。每年全国各地有几万名读者自愿充当他们的业余编辑,编辑部每天收到读者来稿七八百件,加上网上投稿来信,平均每天有一千件。他们的推荐稿以及各种意见、创意,无形中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信息网络。通过这个网络,杂志社的十几个编辑得以从几千种期刊、几万种报纸中精挑细选、博采精华。这一双向性机制打破了读者与杂志之间难以沟通的单向关系,它使编辑成了读者,也使读者成了编辑。编辑们先当读者,再编《读者》,让文章先感动自己,再感动他人,从而以实用的信息丰富读者知识,以感人的作品启迪读者的灵魂。
读者的信任、尊重与积极参与还源于《读者》所采取的独特稿酬支付方式。国内同类杂志支付稿酬的一般方法是:先把作者的文章发表后,再进行追索式的寄稿酬,有的寄不
到,就干脆放弃,还有的作者不来要,杂志社也就不寄。而《读者》作为一本优秀杂志,除了在风格上表现出一种兼容四海的气度外,在支付稿酬的具体做法上也向国际靠拢,她立足一个“制高点”,依照国际惯例对版权和稿酬进行一次性了结,实行一稿三酬的稿酬制度——原作者、原刊发媒体、荐稿者均享有稿酬。这种独特的稿酬制度,是《读者》的首创,充分体现了对版权的尊重,对作家、出版者及荐稿者的尊重。
(二)采取高质低价的价格策略、坚持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
《读者》倍加呵护与读者的关系。《读者》自创刊以来,一直秉承高质低价,坚持大众化、平民化的风格。64页双色文字、20页彩色插图、售价仅3元,在同类同等印刷质量刊物中售价最低,这种读者至上的办刊理念,无疑促使更多的读者愿意为这本杂志掏腰包。这可能也是《读者》发行量为何能由创刊初期的3万份发展到今天的1000余万份秘诀之一。
视读者为亲友、尊重读者选择、鼓励读者参与《读者》的重大决策更加赢得了广大读者的信任。《读者》的每一次提价,每一次印刷风格和纸张的变化,都事先征求读者的意见。在刊名变更等重大事项上,更是充分体现了对读者的尊重。《读者》原名《读者文摘》,因刊名与美国《读者文摘》重名,曾引发一场中美《读者文摘》刊名纠纷。1993年她主动采取壮士断腕的更名行动,于3、4月号连续两期刊发征名启事,新刊名《读者》就是从广大读者118972封应征信所推荐的1352个刊名中诞生的。1993年7月,在出刊143期后,杂志正式启用新刊名《读者》,《读者文摘》实现了诞生以来新的涅磐,开始进入读者时代。
(三)恪守《读者》道德,确立服务读者、回报社会的公益观念
《读者》成功不忘回报社会,充分显示了她作为中华民族期刊第一品牌的大刊风范。《读者》最早的公益事业起始于影响深远的希望工程。1994年1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推出了公益性的“希望工程——1+1助学活动”,在他们向多家杂志提出作免费广告的要求一再遭到拒绝之后,他们找到了《读者》。《读者》出乎意外的答复让他们喜出
望外。1994年2月,《读者》为中国青基会刊发了一个整版的免费广告,那个小学生苏曼娟睁着一双渴望大眼睛的照片,打动了千万读者。到1995年3月,中国青基会收到注有“读者”字样的捐款就达152.53万元。《读者》此举,在中国报刊界起了一个示范作用,使许多刊物认识到:广告不只是因为赢利而存在,它更可以行善。
此后,《读者》又为中国青基会免费刊发了“希望书库”活动广告、还曾向全国特级教师赠阅1998年《读者》。后来,杂志又把公益活动扩展到教育以外的禁毒宣传、慰问边防战士以及动员全社会参加“保护母亲河——绿色希望工程”、倡议读者在黄河上游建造“读者林”等公益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和深远的影响,也更加赢得了广大读者的信任和社会的尊重。
创刊以来,《读者》在其独特的办刊理念中,不断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的同时,其自身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过26年的发展,读者和《读者》一起走向了成熟,读者、作者和编者一起塑造了自己的品牌,她曾多次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奖、国家期刊奖,被新闻出版总署认定为“双高(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期刊,堪称民族期刊第一品牌,成为中国期刊界的成功的典范。
参考书目:
1、马雪芬 : 叩问《读者》之成功经验《中国图书商报》
2004年9月10日
2、周玮 : 《读者》表达人性之美,照平凡人的精神世界
新华网2004年9月7日
3、张泽远、张锰、王志恒:《读者》主编彭长城谈“读者”的力量新华网 2004年10月19日
4、胡亚权 :解读《读者》光明日报
5、师永刚:《读者传奇》 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第二篇:《读者》的品牌经营理念
1、市场化运作——《读者》发展壮大的保证 追求精品战略,是《读者》赢得读者喜爱的关键。而成功的市场化运作是《读者》杂志发展壮大的必要保证。转变思想观念、做好“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建立《读者》的营销策划系统,抓好发行工作。
按照新闻出版总署对出版工作提出层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的要求,《读者》杂志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要走产业化、规模化和经营化的道路。《读者》开始从侧重内容及图文并茂方面下功夫转变到注重内容与营销策划并举上来。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逐步地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营销策
划理念。即“让《读者》成为您身边的杂志”,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做好读者分析,确定《读者》的读者群体。第二是市场分析,分析确定巩固已经占领的市场,寻找新的发展市场和潜在空间。第三客观地审视自己的竞争对手,学其所长,避己之短。第四是对分销渠道的分析,目前国内已经形成的分销渠道主要是邮局、零售、书店和二渠道等。第五制定低价位的营销方案。低价位适合中国国情,能满足最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在其他报刊杂志打价格战时,《读者》已经深入人心,以低价位提前占领市场。第六是进行效益评估,根据总体效益及变化情况不断完善自己的营销策划系统。
2、采取了分印点的办法,1988年开始在全国设立分印点。分印之前发行量
在150—180万之间徘徊,分印后各个印刷点通过竞争,很好的促进了发行。1986年《读者》的发行量在全国期刊排名第16位,分印后发展很快,这几年已经名列前茅。
3、加强广告策划,逐步和国际与市场广告养刊的惯例接轨。如今,《读者》的年广告收益已达2000万元以上,占到赢利收入的三分之二,这又为《读者》的发展和扩张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策划并开展一些社会公益性活动,扩大《读者》的影响力。如开展了向“希望工程”捐款救助失学儿童活动,此举让7700名失学儿童重新跨入课堂。1997年教师节,发起子给全国特级教师赠书、给边防哨卡解放军送书行动,向7000名教师免费赠送一年的《读者》。《读者》策划这些回报社会的活动,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行动,也是赢更高层面上提升刊物的品位,赢得读者发自内心的厚爱,并形成双方的良性互动。
5不断开发《读者》的品牌资源,在《读者》的附加值上下功夫。
1998年《读者》创刊200期时,重点推出了《读者》珍藏光盘,收入创刊以来全部内容。此光盘推出后,价值不断上升,带动杂志发行量同步攀升;二是以其潜在、可观的动态价值,成为读者精神消费的宠儿;三是借助宣传造势增值,及时举办阅读有奖活动,活动空前火爆,在北京王府井大街还形成了交换答题的小型市场。四是依靠优质服务增值,《读者》的编辑们都熟知商业的“250定律”,即每个人后面大约有250个亲友,如果得罪一个人,就意味着得罪了250个人,相反,如果你帮助了一个人就意味着你帮助了250人。据此,编辑们把“服务是无限的”作为座右铭和躬行准则。此外还独创并率先在全国开展“亲情订阅”方式,使杂志的人情味更浓。
6、立体型的宣传推广。用每一期封面和当期文字精华,印发明信片邮品,开拓新品种,达到宣传和增订上的双赢作用。立体型的宣传推广。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一些活动,与一些报纸、电视台联合开设了读书专栏、读书架,这样对《读者》本身也起到了宣传作用。打破酒好不怕巷子深的陈腐观念,通过创意新颖的整版彩色征订广告,在《读者》杂志上刊登“选择篇”、“亲情篇”、“梦想篇”、“游丝路篇”、“口碑篇”、“全家福篇”,把杂志从内容、包装到低价优质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读者。
目前《读者》具体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提高《读者》的核心竞争力,是把刊物做大做强的基础。目前,《读者》已拥有一份正刊、两份子刊和两份主办刊物,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关键是提高《读者》的核心竞争力。为此,我们要提高办刊质量,把刊物做细、做精。几份刊物要各具特色,不能多刊一面。进一步做好《读者》正刊、子刊、精华本、合订本和《读者》丛书的出版发行工作,先对甘肃人民出版社内期刊进行整合,然后再走出社门进一步拓展。待条件成熟后,积极筹划《读者》海外版,让《读者》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2、走集团化发展道路,是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期刊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是期刊走向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化的必由之路。拟计划组建一个《读者》出版社,专门出版精品图书和双效图书。
3、按市场化方式运作将广告项目从办刊中剥离出来,成立独立的《读者》广告公司,或《读者》文化传播公司、《读者》电视剧制作中心。在电视台开设一个《读者》频道,在电台开设《读者》论坛,以现代化的视听传播工具,为《读者》与读者的交流提供一个信息平台。与省内外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强 强联合,以品牌投入的方式合作开发以《读者》命名的相关产品,充分开发无形资产的效能。
读者的品牌理念
《读者》的内部行为识别系统表现在编辑的培养、编辑的分组制、沟通、薪酬制度等方面。《读者》的外部市场行为表现在其广告、竞争、服务等方面。
每次有新进员工时,《读者》要求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大量阅读以前的《读者》文章,在这种阅读中逐渐培养他们的《读者》理念,抹掉他们的个性,形成与杂志相融合的独特气质,以此来保证《读者》理念的一致性。
《读者》实行编辑分组制。自1981年创刊以来,它的主发编辑事实上只有三人。这种情形的局限性不言而喻,一本杂志成了两三个人心灵的声音。因此,自1989年始,他们成立编辑小组,一个成熟的编辑带领一个新编辑,一个主发,一个辅发,既缓解了压力,又使编辑们迅速融入了杂志自成一体的风格,增加了新的声音和思想。这种分组制,既传达出《读者》在秉承一贯的风格,同时又体现了它具有的鲜活生命力,不断增加新鲜血液的创新精神。③
为了保持与读者的联系,加强互动,使文章符合读者所需,《读者》专门设立了读者稿件
处理办公室,他们将读者的来稿一一阅读,并将有用的东西圈出以备用,将好的文章选登在“心声”栏目。正是这种看似麻烦的工作让《读者》能够始终贴近读者,用心体会他们的想法。《读者》还模仿《泰晤士报》“读者议会”栏目,开辟了“编者往来”栏目,每期供读者交流。《读者》的稿件实行的是一稿三酬制。当一篇文章决定录用时,《读者》会同时给稿件推荐者、文章的作者和这篇文章的原刊登出版者酬金。而且他们还建立健全了酬金发送制度,争取半个月内将酬金全部分发到这些人手中。这种一稿三酬制向外界传达着强烈的守法意识,既保护了每一方的权益,同时又保护自己免受版权纠纷。
《读者》的外部市场行为主要体现在其广告策略上。广告是一般非公益性杂志赚钱的主要途径,但是《读者》没有被市场所牵扯,它创办之初就没有把盈利作为最为主要目的,直至今日,《杂志》也是一直在慎重地选择广告。它只选用那些与杂志读者群相适应,风格个性相一致的广告。这些广告不但没有损害杂志清雅的风格,相反,它们与内容成为浑然天成的一体,带给人们美的欣赏之余,也增加了杂志的信息量。
首先在刊名方面,《读者》最初的刊名为“读者文摘”,符合“编辑为读者摘文,读者为编辑荐文”的主旨,后来改名为“读者”,取“来自读者,回归读者”之意。这个刊名简洁大方,给人以亲切感。而且字体没有华丽的装饰和累赘,只是简单的行楷,清晰可辨,端庄大方。在1994年全国兴盛CI形象识别热潮时,《读者》向全国征集读者商标识别设计,最后决定将一只绿色的小蜜蜂作为其固定形象识别图标。用这只底色为苹果绿、张开双翅的小蜜蜂比喻《读者》,准确地表达了它辛勤劳动、服务大众的形象和社会功能,这个刊徽自1995年正式使用一直沿用至今。
《读者》杂志的封面设计追求简洁,这也符合它一直所坚持的清新淡雅的风格。它的封面用白色作基础色,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简洁大方,而且包容性很强。封面的主体是一幅清新明快但很有内涵的图片,用简单的黑线框住,刊名压在其上,端庄优雅,同时又透着高贵。杂志的封二是具有艺术性的摄影作品,封三刊登的歌曲流行又不媚俗,这一切都和杂志的风格相契合。
《读者》的版式设计和插画也值得称道。自杂志创刊到现在,杂志的版式设计几乎没有改变过。杂志以绿色为主色调,文章标题和插画全部采用绿色,正文用简单的黑色。长篇文章简单地铺陈,没有花哨的边框,需要的时候也只是一条简单绿色线,清爽明亮。《读者》十分重视杂志的插画,配有专门的插画人员,为每一篇文章量身定制画作,这些插画或为幽默的漫画,或为简单素描,或为一幅黑白照片,但和文章相配而生,融合在文章中,令人赏心悦目
第三篇:合作办刊协议
关于《XXX》杂志合作办刊协议书
甲方:
乙方:
为进一步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就与XXXXXXXX公司合作经营《XXX》杂志有关内容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时间
年月日至年 月日至(以本合同第十二条所约定的生效时间为准)。
二、合作期间,甲方负责出版 《XXX》杂志并把握政治方向,终审稿件,乙方负责所有的稿件和外围运营工作。
三、合作期间乙方向甲方缴纳XX万元保证金,在合作终止后三个月未发现与合作相关的经济纠纷后,退还乙方。
四、《XXX》杂志的广告及所有经营利润甲、乙双方4:6分配(其中,从事上半月刊杂志工作的人员工资、印刷费、邮寄费由甲方负责,从事下半月刊杂志的人员工资、印刷费、邮寄费由乙方负责)。财务及财务管理由甲方负责,乙方委派财务监督人员,所有办刊收入汇入甲方提供的对公账号。(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利润分配细节以附件1为准。)
五、甲方权利
1.甲方对《XXX》杂志的办刊方针、出版原则、编辑拥有稿件终审权,对所有文字图片等拥有删改权,并对其健康有序合法出版及经营过程有权监督。
2.甲方在乙方违背新闻出版宣传方针政策的前提下,有权终止合作。
六、乙方权利
1.乙方全权负责《XXX》杂志的市场拓展、市场营销工作,对刊物的内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栏目、风格、定位、策划、印刷等经营业务拥有优先建议权,经甲方确认后组织实施。
2.乙方拥有在《XXX》杂志上相应内容的署名权及广告、发行等业务的执行权。
七、甲方义务
1.甲方聘请乙方代表XXX为甘肃新一代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副经理。
2.甲方在合同有效期内根据国家有关新闻出版的政策、法律、法规,支持乙方的经营工作,为正常经营活动的开展提供合法手续和支持。
八、乙方义务
1.乙方必须保证《XXX》杂志的健康、连续、出版和发行。
2.乙方应严格根据国家工商总局颁布的广告法执行广告经营和业务。
3.乙方需向甲方提交“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等证件复印件备案。
九、违约责任及违约赔偿
1.任何一方未履行本合同所规定的全部或部分责任,即视为该方违约。如违约方在违约行为开始后十日内仍未纠正其违约行为,则守
约方可即时解除合同。
2.任何一方如因自己的行为或失误对他方造成不利影响,并损害到他方的经济利益,过错方应向无过错方承担一切责任和经济损失,主动采取积极措施挽回影响和损失,并应向无过错方赔偿相应的损失。
3.因政策变动或其他不可抗力造成的协议无法履行,协议自动终止,双方均不承担违约责任。
十、保密条款
本协议内容需保密,在合作期间,任何一方不许向第三方透漏本协议书的内容。但依据法律法规或者依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之审查要求需出示的,不受本条款约束。
十一、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十二、本协议自相关部门审批手续完成并签字起生效,有效期一年。在协议履行完成后,若乙方有意继续合作,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续约权。
十三、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法人代表:法人代表:
电话:电话:
地址:地址:
附件
1XXXX1、杂志合作办刊财务管理制度 所有收入均以对公帐号为准,主管的财务人员做好记帐和
核对工作。
2、每一期杂志截稿,由乙方财务人员出具详细说明收入清
单,甲方财务人员核对签字盖章。
3、每月10号为发工资日,甲方按乙方工资报表金额把工资
提前一日提取出来交给乙方负责人员,由乙方负责对乙方聘任人员的工资发放。
4、印刷费根据和印厂签的合同,每月杂志出刊后三日给印厂
支付。由双方财务人员签字确定支出。
5、电话费、邮寄费等办公室支出,由乙方先行垫付,每月向
甲方财务管理人员报销一次。
6、差旅费等其它费用,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开拓市场的费用
记入成本支出里。
第四篇:杂志办刊方案
建筑杂志办刊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一、刊名
《X〃X》《建筑者》《XX》《XX》(可从中选定一个或重新命名)
二、办刊宗旨
融入企业中心,服务发展大局,营造舆论氛围,弘扬企业文化。
三、栏目设置
>>卷首语(1P)
>>目录(2P)
>>决策〃观察(16P)
高端思维刊发我局相关领导的讲话和社会上有关专家、学者针对建筑行业发表的观点文章。
企业文化刊发有关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研究性、探索性的文章。调研报告相关领导、专业人员、通讯员的调研报告。经营管理发表各部门(公司)日常管理、产品营销等方面经验的文章。
理论探索各部门(公司)管理人员的研究性、理论性文章。>>专题〃热点(9P)
每期一个专题策划,针对建筑行业热点话题或我局重大事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深度报道。
>>记录〃讲述(14P)
项目巡礼从不同方面深度报道我局重大项目。
真实人生叙写我局各基层员工、项目负责人的故事。此栏目要求故事性强,能打动人。
说句心里话该栏目是我局员工吐露心声、表达感情的园地,内容是其创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心得体会、工作方法、意见建议、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理念故事讲述经济实体或个人在与其他实体合作过程中发生的各类故事。
图说建筑以图片形式表现建筑之美,包罗古今中外优秀建筑。建筑史话介绍古今中外建筑史上的发展大事和发展趋势,以史料纪实为主。
>>视野〃速览(2P)
数字
政策
资讯
新知
>>生活〃品味(4P)
法律指南涉及建筑行业、安全生产、劳动保障、法律维权的法律法规解读。
生活百科各类生活实用知识,注重知识性、实用性、贴近性。人在职场职场故事,有指导性、贴近性,可以给初入职场者以借鉴。
心灵感悟人生路上,风风雨雨经过、酸甜苦辣尝过,会有这样那样的体会与感想,其中不乏生活哲理,这里就是阐述生活哲理的地方。要求文章短小精悍、蕴含生活哲理。家人家事围绕“幸福家园”这一主题而拓展的一个栏目,给大家一个表达心情、轻诉亲情的机会,增强杂志的互动性和感染力、亲和力。
情感佳苑友情、亲情、爱情是文学亘古不变的主题,朋友之间、夫妻之间、恋人之间,会有许许多多的故事,感人至深的、令人深省的、给人启迪的都可以写来以飨读者。
四、稿源、设计及印刷
1.征集稿源的激励机制
企业内刊的稿源必须具备多元化的特点。对于稿源可以从以下几种方案中任选一种:
(1)实行稿酬、积分制度,可参照《XXXX信息》通讯员考评办法,按每1000字积分。
(2)将投稿列入绩效考核(制定绩效考核制度),与工资、年终奖金等挂沟。
(3)进行荣誉鼓励,每年评选出优秀通讯员,颁发奖品和荣誉证书。
2.设计及印刷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即为内容的一部分。优秀的内刊不仅需要有好的栏目策划、好的选题、好的稿源,还需要有好的设计、印刷。所谓书刊设计,一定是“编辑设计”,也就是说,设计师要充分理解编辑的意图。要实现编辑的想法。
(1)设计风格: 风格稳定,体现建筑行业特点,同时具备七局独特的特色,以建筑蓝为主色调,简洁大方,突出七局的共赢文化特色。
(2)印刷材质:
A.铜版纸。封面用150g铜版纸,内文用200g铜版纸,双面彩印,胶订。(类似于X局的《XX》)
B.轻型纸。封面用150g铜版纸,内文用80g轻型纸,双面彩印,胶订。(类似于X公司的《XX建筑》)
C.出版时间: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0日
D.发行周期、数量、方式:季刊,每期发行()册;免费赠阅。
五、编辑工作流程及其它事项
1.组建以局领导班子成员为主的编委会。
2.编辑出版流程
(1)编前会每期内刊出版前,召集编委会成员讨论并确定当期的宣传重点,执行编辑向领导汇报当期组稿情况和组稿意向,并经领导审议通过。
(2)稿件签发当期所有稿件到位后,由执行编辑交由执行主编、主编审稿并签字,再交主编审签字确认。
(3)样版签发当期内刊样版设计出来后,交编委会领导传阅,并由执行主编审签字确认。
(4)印刷出版按执行主编签字确认的样版印刷出版。
(5)评刊会刊物印刷出来后,在第一时间内交编委会领导审阅,评价当期内刊的优劣,重点指出当期内刊的不足之处,以及在当期编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编委会成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促进内刊的成长和进步。
第五篇:关于办刊的几个问题
关于办刊的几个问题
杜存鸣
中秋节前夕我在乐亭下分局的时候,《唐山地税》的编辑们来看我,这让我很感动。交谈之后我不禁油然升起一股钦佩之情,因为我得知这样一本办得很不错的《唐山地税》竟然是一群朝气蓬勃的税务干部兼职办的。他们都各自有着自己的工作,比如做办公室工作、干部培训工作或做税政工作等等,办刊完全是“额外”的工作。这是我第一次了解到这个情况,我忽然觉得他们非常可敬和可爱,接触中我能感受到他们充满激情的可贵的敬业精神,我从心底向他们致敬!
《唐山地税》的编辑们问了我许多问题,由于当时时间原因未能充分交流。后来,编辑们向我约稿,我答应下来,但他们并未给我出题目。中秋节从乐亭返回石家庄,节后旋即去北戴河办全省地税系统科研骨干培训班,至国庆节结束。国庆这几天假期在家,我想,国庆一过又要筹办全省系统课题研讨会,再不抓紧,就没有时间了。失约失信不是我的性格,于是我决定利用国庆假期完成约稿任务,但拿起笔一时又想不出写些什么,真是有点作难。我忽然想到那天编辑们向我询问的几乎全是办刊方面的问题,那么,就借此机会,来谈点我肤浅的看法,也算作对《唐山地税》编辑们有个交代。
一、如何才能办好刊物
说实话,这个问题比较大,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刊物”的概念太大,展开说阔无边际了,我们首先限定为“税刊”,税刊中又有多种类型,我们再限定为“综合性的”,这样就限定在“综合性税刊”这个类型上了,《唐山地税》目前看就属于这个类型。当然,这当中还有一些问题在争论,譬如,我们现在办的是“内部资料”性的“综合性内刊”,被定性为是“内部资料”,甚至被严格规定在这样的“内部资料”上不准许出现“××刊”“××杂志”的字样,认定你就是一本“资料”,不是刊物!但同时,我们又被鼓励着要把“内部资料”当作“正式刊物”来办,要求提高办“刊”质量和层次。这似乎是矛盾的事情。在此我们不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只要把握住不违反管理部门的大政方针即可。至于办成“资料”还是办成“正式刊物”完全取决于办刊单位的意志,自己来做决定。《唐山地税》是按照“综合性税刊”的路子来办的,所以,在这里着重谈谈如何办好“综合性税刊”。我认为有三个方面至关重要:
第一,领导重视办刊。我们知道,就市场型的刊物而言,一本刊物的生命力是依靠市场来支撑的,只要把握好市场,生存是不成问题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本好刊物一定有市场,有市场的刊物一定是好刊物。而我们不同,我们办的不是市场型的刊物,政府行政机关办的内部刊物没有市场,它没有支撑。而办好一本刊物又涉及到方方面面,没有支持不行。所以,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领导重视,等于是为办刊奠了基、铺了路。
第二,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要办好刊物,没有资金不行。我们是“内资”,是免费交流的,没有收益,而办刊是需要成本投入的,所以,没有资金的支持是不行的。而且,从办刊形式和包装上甚至是稿件质量上,投入大和投入小办刊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比如,姑且不说纸张质量等方面,单说套色一项,目前粗分有三类:素色;以素色为主间杂彩色;整本刊物全版套彩,显然,素色同全版套彩成本相差很大。因此,刊物质量、水平、档次如何,经济实力是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有一支合格的编辑队伍。所谓编辑队伍是指由主编和编辑组成的一个团队。如果主编和编辑都不称职,要办好一本刊物是不可能的,这是人人都通晓的道理。目前在“人与刊”的问题上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一本刊物办得好赖在于主编的水平高低,即主编决定论;另一种是:一本刊物办得是否有水平在于编辑们的素质,即编辑决定论,其实两种观点都有些偏颇。主编不懂办刊或水平太低,即便有一群好编辑也给窝死了,不可能办出一本好刊物;主编精通业务有思路,但编辑们能力太低或不敬业,等于将军作战没兵力,有作战计划却实施不了,结果主编似形同虚设,事实上是把主编给废掉了,这种情形下的刊物只能是机械地推着走,只是勉强凑合着办,想办成好刊物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主编和编辑是相辅相成的,哪一方掉链子也不行,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撑起一本好的刊物。
一名合格的主编应该具有以下一些素质:一是熟悉或精通办刊业务。二是通晓大政方针。三是善于体察社情、民情和政情。四是有思想。主编有思想,你所办的刊物才会有思想,有思想的刊物才会拥有更多的读者。五是勇于创新。我一直坚持这样一个观点:艺术必须创新。一个艺术作品再成功,人们看多了也会产生审美疲劳甚至厌倦了,所以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而我认为办刊也是一种艺术创作,你想让自己的艺术作品受众而不减人气,就必须不断地去创新。“小儿科”的主编只是串一下稿件,即我们常说的“总串稿”主编,这样的主编带不动一个好的团队,也办不出一个好刊物。
一名合格的编辑不仅要会改稿还得会编稿、组稿、约稿以及采写稿件,敬业是必备的素质。在编辑工作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有价值的报道线索并提供给主编,向主编提出合理有益的采编建议等等。低水平的编辑只限于改改稿子,这当然不是我们爱岗敬业的编辑所追求的目标。
主编和编辑都称职、敬业,配合默契,这样一支团队打造出的必是一个成功优秀的期刊。
二、主编是否应该考虑每期刊物中有个侧重点
如果我没有记错,这是当时《唐山地税》的同志向我询问的一个比较具体的问题,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作为主编,如果你的团队不错,基本条件也不错,比如时间、精力、稿源等等,那么,你确实应该考虑每期刊物应该突出一个什么样的重点。一名主编如果整天埋头于查找错别字,充当一个校对的角色,那么只能说明,一是这名主编没有韬略;二是他的员工能力较差或不敬业。一名主编是干什么的?我向来认为,作为一名主编,除了我们传统思维中所强调的政治把关外,他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策划,亦即要构思、谋划每期刊物所要突出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因为这正是一期刊物的骨架和灵魂所在。有骨架则撑起来了,高大、雄伟;有灵魂则活起来了,生动而吸引读者。
对于刊物的策划,通常有这样几条路子:
(一)借节日做策划。如政治性节日:党的生日、国庆节等;还有传统性节日,像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把它们同税收联系起来策划一期刊物。
(二)借重大税收事件做策划。如《征管法》《个人所得税法》周年、税法宣传月,或有纪念意义的税收事件等,利用这些时机和事件做策划。上述这些策划工作都需要“打提前量”,经验告诉我们,通常要在你所要策划的那期刊物前两至三个月就得开始动手进行谋划了。还有一条路子,但比较难,就是捕捉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策划刊物,难就难在一要抓得准,一定是大多数人既感兴趣又能接受的事件或问题;二要“先知先觉”,刊物周期长,你要有“预感”,这样才能提前策划,而且看准之后动作一定要快,当突发事件或热点问题被公开或被公众感觉到时,你的刊物也出来了,正好满足读者的需要,你不拥有读者谁拥有读者?
三、税刊是否应该有社会性内容
这也是《唐山地税》的同志询问我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办的是税刊,应该把握住一个原则,就是要围绕“税”字做文章。许多社会性的内容确实非常吸引人,但是现在传媒非常发达,感兴趣的人总能通过平面媒体、多维媒体、音像媒体等多种渠道满足求知欲或好奇心,我们作为一个行业性专业性税刊,报道社会性内容不具有权威性,因而读者对你报道的东西不一定买账,很可能劳而无功,所以没有必要浪费那个版面和时间精力。但是,与“税”有关联的社会性内容是完全可以编辑的。例如,四川汶川5.12大地震是社会性内容,地震发生后,广大地税干部在悲痛之中踊跃奉献爱心捐款捐物,并以节约支出、干好工作等实际行动支援灾区等等,这些“新闻点”是有必要报道的,因为这个社会性内容同我们税务干部直接联系起来了,而且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行为事件。
有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就不必强拉硬扯了。譬如,一周前神七飞天成功,举国振奋,世界瞩目。我们一个市级办的税刊,如果硬要把神七同税收联系起来,说神七冲天鼓舞了税务干部干劲,税收收入大为增长等等,就让人感到牵强了。不过,假如我们唐山哪位地税干部的家属是神七的工作人员,那倒是一个不错的“新闻点”,具有一定的报道价值。
四、怎样保持税刊的生命力
回答很简单:不断创新。前面已谈到创新问题,不再重复,这里强调几点技术性问题:
第一,刊物的四封和版式设计,一定要跟上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封面,那是“脸面”,要追求视觉冲击力。取法乎高,仅得乎中。要追求完美,虽然我们可能做不到完美,但完美的目标却可以使我们尽量做到最好。
第二,思想要新。现在转眼就是2009年了,你的刊物中传播的思想和观点还是2005年以前的肯定不行。现在讲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有“科学”的“发展”的这样一种“观念”才行。文字和语言也同样,陈旧不行,要追求“最新”。
第三,内容要丰富,要常变化,要富有时代气息。
五、目前全国哪家税刊办的不错
就综合性税刊来看,我感觉目前福建的两家税刊办的不错。一个是省国税局办的《东南税务》,一个是省地税局办的《福建税务》,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纸质、包装、色彩、内容、编采等方面都比较大气、新颖,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有些东西我们是学不了的。比如,在体制方面他们搞的是合同聘用制,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完全解决了两个既复杂又简单的问题:即能力和敬业问题。无论是常务主编还是编辑人员,你能力不行或不敬业,合同一到期我就可以换人,这样完全保证了编采人员的长期优化。有些东西是可以学习的。比如两个刊物各自的一些特点,《东南税务》的文化味道更浓厚一些,而且注重采写稿件;《福建税务》则比较侧重动态地反映税务工作情况、展示税务干部的风采,等等。
如果有兴趣,可以同他们直接接触,切磋交流。
六、几条建议
《唐山地税》的同志要我给《唐山地税》提一些意见,我想了想,意见没有,如果非要说,则有几点建议,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第一,要重视解决稿源问题。总的来看,《唐山地税》各方面还是很不错的,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稿件比较弱。稿件弱不是说稿件篇幅的长短,而是说稿件的质量水平,包括文笔和思想厚度等。我了解到稿件比较弱与稿源不足有关,因此,应该重视解决稿源问题。途径有:加大各单位投、上稿率考核力度;加大激励力度以激活各单位写稿积极性;加大组稿、约稿力度;把增加稿源的视野扩大到唐山市以外的省内其它各市,等等。
第二,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唐山地税》已办几年,逐渐走向成熟,应该考虑确立一个突出自己特色的“主风格”了,如我在前面讲到的《东南税务》突出了文化含量,《福建税务》突出了反映税务干部的风貌。就是说,一本能立得起来的、读者有印象的好刊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东西,都有与众不同的自己的风格。
第三,每期要有
一、两个亮点。如果要求现在每期刊物从整体上侧重于某一方面条件还不成熟的话,那么应该考虑每期有
一、两个亮点,即就是我们俗话所说的“拳头文章”。“拳头”是指力量,即有力度的文章。一期刊物中有
一、两篇“拳头文章”,一般就可以起到撑起这期刊物的作用,显得有生气。
第四,要有采写稿。既然确立了是办一本综合性税刊,那么采写稿件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暂时做不到每期都有,我觉得也应该分期分批保证有适量的采写稿。综合性税刊里有采写稿才会有活力,才会显得丰满,也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
第五,要有“为读者服务”的意识。一本刊物办的好赖,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看它是否拥有读者,而要拥有读者,惟有为读者做好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刊物、编采文章等方面,都要把握好“一切为了读者”这样一条基本的办刊宗旨,服务做好了,我们的刊物才会拥有读者,我们的刊物也才能蒸蒸日上!
我现在想到的就是这些,希望有机会同《唐山地税》的同志更多地交流。在此,我想由衷地说:《唐山地税》前途无量,祝福你们向着灿烂的明天前进!
月29日,本刊召开栏目编辑座谈会。《机关后勤》主编兰善斌主持座谈会,并对下一步办刊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突出本刊风格。在版式、栏目和内容上,进一步研究琢磨,把个性化的东西突出出来。二是运作更加规范。从组稿、投稿到定稿必须规范程序,规范办刊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刊物质量。三是扩大对外影响。发挥刊物的宣传与指导作用,推行开放办刊,多组织活动,多到基层调研、组稿和采访,拓宽办刊渠道。《机关后勤》副主编陈绍练通报了2006年本刊用稿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对今年办刊工作提出意见。各位编辑针对不同栏目的具体情况,结合在改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
编辑认为,一年来,《机关后勤》按照局领导确定的办刊宗旨,紧扣时代脉 1搏,宣传政策、探索改革、指导工作、沟通信息,在我省机关事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宣传作用。目前,从封面设计到栏目设置,都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也被越来越多的同行所认可。本刊有四个明显特点:一是围绕中心工作组稿。围绕不同阶段的中心工作,有针对性的选择稿件,及时刊发国管局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内容,2006年刊发8篇;及时刊发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比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及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等;及时刊发机关后勤系统召开重要会议的主要精神,比如,国内公务接待工作座谈会和全协三届二次理事会、华东六省一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第15次联席会、省机关事务工作协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全省机关后勤“三优一满意”创建活动表彰会等。二是精炼刊发文章内容。2006年编辑的文章基本上控制在两码,有些重要文章也不超过三码。在文章的修改上,基本上做到简明扼要。比如,“后勤时报”的文章,按照信息或简讯的要求修改,每篇控制在300字左右。三是加大重要稿件分量。2006年开设栏目28个,尤其是加大“节约型机关”与“和谐机关”栏目的文章分量,“节约型机关”栏目共刊发文章10篇,“和谐机关”栏目刊发8篇。还有“物业管理”栏目从2005年的1篇增加到4篇,“接待服务”栏目从2005年的2篇增加到5篇。四是贴近机关后勤实际。本着贴近省直机关、贴近基层后勤部门、贴近会员单位的宗旨,宣传报道全省机关后勤部门工作情况的同时,刊发机关后勤工作的基本知识。比如,“后勤知识”刊发一些接待、服务等方面的礼仪常识,使大家能够把握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在办刊过程中,坚持向规范化办刊方向努力,刊物不断趋于成熟。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有分量的稿件还是缺乏。在新形势下,结合党的方针政策,理论指导工作实际的文章或心得体会偏少,有的稿件没有在理论上进行分析、综合和提炼,在内容上体现不出指导性;工作研究的稿件抄袭内容较多,没有独到见解或观点,让人们学习的经验体现不出来;如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联系实际,创新思维,抓住机关后勤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对领导决策或解决问题能够提供参考的调研文章不多,尤其是基层和省直机关的稿件偏少。另一方面,从总体上来看稿件质量还是不高。有些稿件没有按文章结构或要求写,缺乏写作的基本功,文字表达不是很确切和到位。比如,对题目、段落和小标题的运用,对文章体裁的把握等。
编辑建议,2007年本刊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充分体现上传下达、交流经验、探索改革、宣传典型的特色,不断提高质量。在内容上,传递信息要更具有参考性,加强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及时反映机关后勤部门的意见、愿望、呼声和要求,为党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选择典型要更具有针对性,紧密结合当前机关事务工作的重点,突出抓好典型经验的挖掘、总结、宣传和推广,发挥好指导作用;要更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组织有真知灼见的理论文章,强化对机关事务工作的理论指导。在形式上,要高标准、高质量地创新一些好的品牌栏目,编辑形式、语言表述上要适合读者口味,力求思想性、指导性和可读性的完整统一。具体要从六个方面加强:一是通报用稿情况。每年的第一期要通报刊发上本刊用稿情况,让每个部门明确本单位在《机关后勤》刊物上发表多少篇稿件和图片,对用稿量少的部门起个促进作用。二是及时表彰先进。每年要召开通讯员联席会或表彰会,根据通报用稿情况,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发给证书和奖金,并组织优秀通讯员和编辑赴省外学习考察,学习成功的办刊经验。三是举办有奖征文。以“创建节约型机关”为主题,与省直有关内刊联合举办有奖征文活动,到年底进行评比。四是采取约稿形式。根据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或本刊需要的稿件,以书面形式向通讯员、专家、学者、教授等约稿,让大家有目标、有意向地投稿。五是组织编辑采风。编辑部要经常组织栏目编辑到基层和有关单位采风,丰富稿源,争取上半年到一个地市,下半年到1—2个省直单位开展采风活动。六是调整版面设计。对每个版面的字数和文章的码数要进行控制,根据文章内容配发插图,做到图文并茂,并对封面图片进行改革。
《领导决策》是中共大连市委主办的党内刊物。近年来,《领导决策》编辑部秉承“为领导决策服务,为推动大连科学发展服务”的办刊宗旨,紧紧围绕全党和地方党委的中心工作,选题策划独具匠心,内容安排深邃新颖,版面设计蕴含审美冲击力。自2005年以来,《领导决策》连续四年荣膺“全国十佳党刊第一名”,刊物的影响力日益彰显,在全国城市党刊中树立了一个标杆,被誉为“大连模式”。刊物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加大,许多城市和著名高校来电来函索要刊物或派员来连学习考察。
一、着眼大局,注重办刊的策划性
近几年来,《领导决策》编辑部坚持党刊姓“党”,找准“领导决策”视角,紧紧围绕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以及市委的中心工作,着力宣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宣传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航运中心建设,精心策划选题,突出宣传重点,使刊物成为服务决策实践的平台、探索决策规律的阵地、传播决策信息的载体、指导基层工作的向导、代表市委理论思维水平的名片。
围绕重点热点加大策划力度。编辑部能够敏锐捕捉国内、市内的重大决策信息和发展信息,不断推出具有影响力的重头文章。刊物主编、市委政研室主任对重大选题亲自策划,对重要稿件亲自审定,分管副主任靠前指挥。编辑部每年自采撰稿的重要选题占总稿量的1/5强。编辑部策划的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航运中心建设、“四个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产业集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党的先进性教育、五点一线战略布局、“三个中心”和“一个集聚区”建设、全域城市化发展等事关大连发展振兴的重大选题,对破解大连未来发展难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选题策划坚持“四个结合”。即每期一个主题和面上全覆盖相结合;长线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理论探索、决策咨询和经验总结相结合;理论指导和典型引路相结合。
精心的策划,使众多选题成为精品,在全市产生了很好的反响,许多稿件被报纸、电台、电视台转载、转播。其中,《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研究》被市科委立为软科学课题;《革故鼎新促效能》一文在《辽宁日报》头版头题发表,并被新华网等国内众多网站转载;《科学发展路更宽》被《大连日报》转载6000余字。
二、面向基层,注重刊物的指导性
在保证高端上着力加强对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宣传力度的前提下,编辑部将视点下移,推出了一大批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先进经验典型和一些调查数据详实、对策可操作性强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地税局行政评价制度体系建设的经验值得推广》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批示,《大连日报》头版进行专题报道,《经济日报》以内参形式上报国务委员以上领导;调查报告《研发孵化、集群创新——关于大连光电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调查》引起了科技部领导的高度重视,《经济日报》给予摘要刊登。
关注全市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读者解疑释惑。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比如收入、房价、社保、就业等民生问题,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比如上学难、看病贵等“短腿”问题,几乎每期都刊登这方面的稿件,使关乎百姓生活的社情民意得到及时反映,畅达了领导和群众的沟通渠道,为地方党委和政府解决这些热点问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领导决策》对基层工作的指导作用具有针对性,成为一些地区和部门常委会、党委会学习的必读刊物,成为文字综合、理论研究人员的必读刊物,成为某些部门政绩考核的凭证。在市城调队所作的《领导决策》读者满意度调查中,市内外各级领导干部对刊物给予一致好评。
三、提高办刊质量,注重刊物的品牌性
编辑部将质量看作是刊物的生命,从多个层面打造党刊品牌。主要做法是:
牢牢坚持“政治家办刊”原则。编辑部常年坚持定期与不定期理论学习相结合,提高编辑的政治敏感性、洞察力和理论修养。
坚持用制度建设作为保证。建立制度用人、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的管理机制;实行编辑负责、三层领导把关、主编终审制度,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工作分工制度、编辑制度、美编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体系;实行稿件审定“三校一读、三读一审”制,遵守分工负责制,明晰工作权利和责任,确保文字差错率保持在最低水平。
不断强化编辑、作者队伍建设。在编辑队伍建设上,实行“加强学习力,强化编辑力,提高写作力,形成竞争力”的层级培育模式。在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学习,提高编辑队伍理论水平的基础上,实行传帮带的分工制度,加强对编辑队伍的培养,并且对责任编辑在理论修养、文字综合能力、研究能力、校对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加明确、细化、量化的工作要求,在作者队伍建设上,重点抓好核心作者群建设,在专家学者、研究部门中不断培育核心作者;构建高素质的外埠作者群,走访沈阳、长春、哈尔滨,与三市刊物组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一些重要选题共同策划,共同组稿,共同刊发。
大力提升党刊的品位。坚持全新的审美理念与党刊的特定风格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制作、设计水平。在版式设计上追求庄重、大方的审美风格,做到精心设计、精心制作、精心筛选照片,增强刊物的表现力。坚持内文图片与文章内容相结合,使刊物的形式更新颖、更庄重、更具视觉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