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城初中2014年校长论坛发言材料(定稿)
抓课改接地气,让自信文化迸发
——打造自信高效课堂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在过去的一学期,我们在课改理念的引导下且行且思、且悟且进,我们在尝试中反思,在坚持中感悟,在行动中收获。下面我向与会的领导、同志们作以汇报,旨在抛砖引玉,敬请指正。
一、我们的选择
在最近的两学年,教师的大面积调整与镇内布局调整,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学年初,进入新环境的孩子们大部分只喜欢听讲,不喜欢作答,老师提问时一片寂静;小组讨论时,表现出组长说,大伙记,无争无论;教师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学科专业素养不一;缺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难以进行深度的教研。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高效的课堂?如何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作用?我们带着疑问搞起了调查,大胆的提出了“深入微专题研究,打造自信高效课堂的”课改实验。
我们的思路是:带着研究搞课改,课改深入促研究,在研改中增实效。
二、我们的做法。
(一)、行政助力,让师生动起来。
我们深信在常规中寻突破求创新才能增实效。为保证课改的顺利实施,学校成立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改的规划和总模式的设计,负责对各年级组和学科组的课改情况进行指导和评价。统一印制
理论学习材料,定时间、定内容加强理论学习,让每位教师都参与学校组织的理论学习与课改培训,形成共识,熟练掌握“自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制定了“关于深入开展高效课堂活动的意见”、“自信教师、自信学生评选办法”等,激发师生参与的积极性,保障了课改工作的健康运行。
(二)、积极参与,让课改活起来。
我们深信立足课堂深入研究,才能科研兴校。首先是深入开展“微专题”研究。今年,我们紧紧围绕课堂中自信心培养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了归纳整理,提出了:小组成员角色研究、小组讨论形式研究、小组末位成员培养研究三个方面进行课题立项。教师依然立足于课堂,在实践中深入研究,进一步规范提升自己的课堂。在微专题研究中我们的收获是:把问题课题化才能深入,把问题系统化才能从根源解决,真正的小课题大作用。
其次是组织开展“大课堂”研讨活动。学校根据单学科教师少,不好组织听评课、集体备课活动等特点,每周组织安排两节“自信高效课堂”校级公开课,供全体教师观摩、研讨。每周四下午第三节,学科组在集体备课、磨课的基础上,根据各自选定的课题,推出一名教师上课,全校教师分成两大组听课,观摩,周五下午每位教师根据听课情况,针对课型模式的实施,小组合作的培养、学生评价和学案的使用进行研讨,同时学校组织理论学习等。
学校每年将教师一年来积累的教学心得、随笔、论文、微专题研究成果、教学案例等,收集编印。《翟城文苑》现已经印刷成册四期,这些也是我们教改路上的收获。
(三)、系统评价,把自信展出来。
我们深信只有调动学生才能解放老师,只有真正的合作才能实现共赢。“自信高效课堂”是我校在“自信”校园文化理念下追求的一种理想课堂。自信就是学生的一种状态,一种积极向上的对待学习,对待生活的态度。
1、学习目标明确化。班级内制定“我的理想我的梦”学生目标栏目:学生的目标分三级:远大理想、中期目标(这一学期或半学期我要达到的目标)、近期目标(如我每天回答问题几次或我力争完成某某科的作业等)。
2、小组合作规范化。我们的要求是:一读二思:再难的问题也要自己先读,了解问题,分析问题。避免落后的学生,只等着写答案,不动脑。三说四讨:先说你的看法,不管对否,都要发表见解,最后依据每人的发言再研讨。研讨时我们是按照六人组“二三一”的意见合并法,先俩俩研讨,俩人生成一个答案,六人就生成三条答案,最后确定一条答案。
3、课堂表现“数字化”。每个学生的课上表现,小组的记录员都清楚的记录在本上。五号、六号同学回答一次问题的三分,一号、二号同学回答问题的一分。一日已累计,一周一汇总,谁的目标完成了,谁今天表现最佳,都能在组内得到大家的认可。
4、学校表彰长期化。学校每月表彰两期的“自信之星”“自信小组”,将这些学生的照片,及近段时间来的优秀表现情况都张贴在学
校榜样栏里,让众多的孩子参观学习。此举措已成我校的一项常规工作。从去年到现在已经有九期学生受到此荣誉。此外我校每学期还有两次“梦想成真,自信之星”表彰大会。结合我的理想我的梦栏目,凡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完成中期目标的学生及教师,都受到我校颁发的自信教育奖章,及一定程度的物质奖励。
(以上方面的做法,在今天的展示材料里都有体现。)
三、我们的收获
1、课堂变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了,让学生初步懂得了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课堂是自己的课堂,“我的课堂我做主”。
2、学生变化。合作、竞争意识浓了。有了自己的小组,有了明确的竞争目标,有了自己的竞争对手,学生开始在真实可见的环境中磨砺斗志,勇于为小组争光,一种强烈的合作与竞争的氛围逐步形成。
3、教师变化。教师开始敢于相信学生、让学生勇于创设自己的课堂情境,在展示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主导者,同时也是多边活动的参与者。正是因为老师的转变,我校唯一一位参加枣庄全国磨课大赛的教师取得了“一等奖”的成绩,我校付军老师获市优质课一等奖。
四、我们的打算
1、小组合作的操作有待细化
有的图课堂的热闹,十分简单的问题也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本领的锤炼。出现了一些偏颇,形式而已,没有实在意义。
2、教学环节过于贪多求全。
部分教师所上的课,有的内容过繁、环节太细,学生难以承受。教师生怕这节课的任务完不成,求大求全,缺乏阶梯性。
3、关于导学案编制与优化的思考
目前,我校的导学案编写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导学案成了习题集,有的导学案练习有余,展示不足,检测有余,反馈不足;有的导学案预设有余,生成不足,课堂缺乏灵动。因此,我们计划下一步实施“微格”集体备课制度,确保导学案编制质量。
今后我们将继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工作,进一步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
谢谢大家,敬请批评指正!
高城初中
2014年3月
第二篇:校长论坛发言
校长论坛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城区一校的李珏。我是2006年秋到一校工作的,之前经历过学校教师、教育局机关干部的工作经历,但担任学校领导还是头一回,所以我在一校的5年既是小心翼翼的5年,也是踌躇满志的5年,既是摸索前进的5年,也是不断学习和进步的5年。今天在这里与大家就学校管理和建设这一话题进行交流和讨论,本身是忐忑不安的,我想我更多的是来倾听和学习,一点浅薄的认识,希望大家给予批评和指正。
我的办学理念总的来说就是先给学校定位,再谋发展之策,然后是具体的步骤和措施。我们学校的工作概括起来说是: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一个特色,落实两个保障。
围绕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新一任局领导班子提出的“学校创品牌,教学上档次”这一发展主题。所以在一校,无论是五年规划还是近期目标,学校发展思路就是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开展的。统一了思想,就明确了目标,全校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几年我们不盲目,不摇摆,不折腾,步子虽小但稳步前进,收获还是很大的。“学校创品牌”我在下一个话题里还要谈到,我想就“教学上档次”谈谈我自己的看法。我更愿意在广义的范畴里理解这句话,那就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全面进步,而不仅仅是指考试成绩。简单的说,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构成,我们现在着力解决的是如何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来转变,这需要理念的更新和方法的变革。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考试成绩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受到影响。但从长远看,给学生奠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则是受益终生的。学校的教学质量
也会稳步提升的。所以,上档次,应该是师生都上档次。就小学而言,如果只盯住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放,本末倒置,竭泽而渔,最终会把学生逼入死胡同。
突出一个特色,就是如何找到一校自己的发展之路。就目前的一校来看,是我区一所中等偏下的学校,学校师资短缺,生源不足,质量不高,经费困难,硬件落后。(大家以为一校搬入新学校后一切都是一流的,其实不然,现在还只是空壳一座。从2008年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时起,由于一校当时就是被拆学校,不接受验收,没有投入,各种仪器设备都没有配备,至今短缺率达70%以上。)这样的学校如果生搬硬套其他学校的做法,如果不顾一切的跟先进学校展开全面竞争显然是不合实际的。这种情况下,如何创品牌,我认为,把一所学校做大做强是品牌,把一所学校做出特色也是品牌,如果我们暂时不能做第一,那么我们不妨先做唯一。在旧日一校的时候,我们先后开展了每月一次的“艺术之星”选拔和“十佳少先队员”评选活动,开辟了植物园,实行了垃圾分类,引入了外教英语口语课,举行了我与奥运涂鸦大赛,推广了体育大课间活动,赢得了广大师生家长的欢迎和社会好评。但这些特色还只是一个活动,还不足以支撑起学校的品牌,而且搬入新学校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原来的一些活动不能开展,面对新学校、新契机,一校的未来何去何从。城区一校建校于1918年,如果追溯它的前身,是光绪28年即1902年,城区一校是当时晋北地区最早的一所全日制小学。在这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学校里,曾经培养过众多的我市各界优秀人才。我们在学习别人的时候,却忽视了自己深厚的历史底蕴。如何把这无形的资产变成我们可利用的资源,我们组织全校老师进行了讨论。最终制定了我校以国学校本课程为核心的学校特色发展之路。一校做为我区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学校,兴衰起伏,几经轮回。怎样抓住搬迁新校址的历史契机,重塑辉煌,是每个一校人需要深思的课题。“教学上档次,学校创品牌”,新的教育局领导班子为我们指引了方向,但具体的发展思路还得靠我们来谋划、落实。我想以校为本抓机遇、走特色应该是我们前进的航灯。以校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理念在学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抓机遇是历史赋予我们不可多得的机会;走特色是我们生存发展的灵魂。处于低谷的学校要想崛起,需要抓手;一校有百年历史的沉淀,学校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很好的教材;新建的学校,政府一定会对学校建设投入大量的资金;城区众多的校本课程中大多以热爱家乡、环境保护为重,设置“国学教育”的还鲜有见地;大同市正在打造古城文化,全市百姓都在大同历史的长河里徜徉;全国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国学教育,可供我们参照的成功实例俯拾皆是;国家三级课程管理为我们设置了地方和校本课程,为学校开设特色课程提供了“舞台”。如此广阔的天空,我不为之,又将怨何。
我校的国学校本课程共开设经典诵读、书法习赏、棋艺展示、中医初探四个板块。2009年上半年,我们先从经典诵读开始,进行了实验和研讨,出台了一校国学校本课程纲要、实施方案,课程计划,教材版本,确定了一年级以《三字经》、二---四年级以《弟子规》、五年级以《论语》、六年级以经典诗词为主的教学内容,聘请了区关工委张富纯主任为专家指导,2009年秋季起全面实施,同时我们结合中国传统文明礼仪的教育内容,在全校开展了文明礼仪小标兵的评
选活动,每周组里选1名组级标兵,每半月全班选2名班级标兵,每一个月全班选1名校级标兵,以配合国学文以载道的文化内涵。2010年春,我们计划开始书法习赏板块的实验,秋季起实施,这样用4年的时间,构建我校大国学校本课程,以此形成我校的办学特色。
落实两个保障,是制度保障和队伍保障。制度保障就是把学校的特色发展,写进“十二五规划”,出台相应的开发、实施制度,经费保障制度,师资培训制度,监督评价制度等。以确保学校的特色发展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以个人喜恶、人员更替、校舍变迁等客观因素而改变。
队伍保障就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任何好的思路、想法、目标都是以人的发展为基础,以人的提高为动力,以人的实施为保障的。首先我们培养教师队伍的主人翁意识。教师是学校管理的主人,提高教师对学校管理的参与权,既是对教师本身的尊重,也是学校管理的需要。当我们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时候,校长就应该先以教师为本。所以在一校,无论是学校规划、绩效考核这样的大事;还是一次赛讲的安排,一次福利的发放,都有教师的知情权和参与权。除了给老师们搭建参与学校管理的平台外,我们还积极培养老师们的参与意识,大到新起点的学校如何发展,我为学校发展做哪些贡献;小到班主任还是班主人,科任教师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面前只是看客吗?等等,诸如这样的研讨活动,我们每个学期都有,每个人还都要交书面报告。为此在我校的考核细则里,专门有建言献策的奖励条款。在一校,我们还有学校教科室这样的内设机构,聘请教科研有专长的老师担任科室主任和教研员,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几年下来在围绕我校教学实际开
展的教学研讨和课题研究方面成效斐然(课题获省一等奖)。我们的学校不仅是学生的学校,同样也是教师的学校;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场所,同样也是教师全面发展的场所。其实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在我区众多学校早已普遍运用,我在这里就不多赘言了。我想说的是针对我校的国学校本课程,对老师进行的各种业务培训。我们的国学校本课程最终目的是将全校师生融入进来,参与的各个板块当中,就经典诵读这个板块也是要求全校老师学经典,而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事。我们举行了国学校本课程启动仪式,邀请区关工委张主任、局李富荣局长、教科所曹荣所长和政教办、教研室的领导参加我们的仪式。我在仪式上做了城区一校构建国学校本课程的背景意义和发展思路,张主任、李局长、曹所长也做了讲话和指导,给予我们极大的鼓励和支持。在全校教师中掀起了学国学的热潮,随后我们给每位老师发了一本《弟子规》,在全校进行了一轮校本课讲评活动。新学期开学后,我又做了一期讲座,每周利用例会时间,播放一期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讲解《弟子规》,接下来我们还准备邀请其他专家进行讲座,参加国家和其他部门组织的国学培训和学习,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国学知识竞赛,适当的时候开展校内国学讲坛,邀请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进来,以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文化修养。调动各方因素,使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形成合力,把我校的国学校本课程这一特色深入推进下去。
以上所述仅一家之言,但我想,一个学校的发展,不能好高骛远,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盲目追随,不能邯郸学步,立足自我,挖掘内涵,以校为本,创建特色,才是我们应该为之一试的新路。在结束话题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始终困扰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教育到底是什么,我们的校园到底是什么。是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土,还是标准“部件” 的加工厂。我们的学校能否包容学生欢快的说笑声,友善的打闹。难道学生下了课也不敢释放天性,没有了所谓的“喧哗、乱跑、打斗”的学校,就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吗?一隅之见,不足登堂。校长要成为教师身前的引领者,而不是教师身后的驱赶者。或许这句话会成为我今后工作中的动力和座右铭,我一定会孜孜不倦地去追求,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以不负领导之重望。
谢谢大家!2011、3、22
第三篇:寿光市第七届初中校长论坛发言材料
文 化 与 德 育
侯镇二中 刘泮波
学校教育要真正走上内涵发展的大道,就必须建立一种适应市场经济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新的教育机制,学校管理必须体现现代教育的管理理念,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在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我们明确提出,学校教育总的目标是育人,学校文化建设目的也是育人。
一、环境育人
(一)教学硬件设施的配备和自然环境的创设
去年一年来我校在侯镇政府领导和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学校硬件设施又有了极大的改善。我们拥有农村初中学校中一流的实验教室,图书室,多功能教室,舞蹈室,教室中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设施,还有先进的电子教学互动平台——教学白板;教学楼后建设了以荷塘为主景观的“荷塘幽静花园”,并配备了石桌凳,可供学生晨读、交谈、师生沟通。这些硬件环境的建设将为学校的发展,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二)人文环境的创建 1.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必须树立管理育人、制度育人的理念,通过有效的管理和制度约束,来提升决策的执行力度,并通过及时的检查反馈来确保管理的效果,没有检查反馈的管理等于无效管理。去年我校被确定为寿光市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试点单位,我校积极完善教育教学规章制度,力促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
2.建立简单合作的师师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积极团结的生生关系。3.合力育人(也就是育人共同体的建设)
育人的力量来源有三个:社会、家庭和学校。所以我们要与社区加强联系,加强与家长沟通,使三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做好育人的工作。要大力加强家校联系,和家长沟通学校办学理念,定期汇报学校工作,宣扬师生表现。我们要以宽阔的胸怀接受来自社区和家长的建议。“包容共生”的理念就是要求我们教育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有一种面向社会、开门办学的胆识,努力培养适应世界发展的人。家长可以通过电话来访,网络沟通等形式和学校老师进行有效沟通。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课程资源更为丰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合力。
二、活动育人
(一)坚持农村学校的活动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乡土实践活动。1.一份责任田
学校开始了“一份责任田”的活动方案,就是学生利用节假日、星期天承包家里的几方地,或是饲养几只小动物,体会劳动的艰辛,观察生命的成长,做好记录,整理成档,强化劳动意识、生命意识、节俭意识、责任意识。从小课堂到大社会,再从大社会到小课堂,责任其中,爱心其中,能力其中,成长其中。
2.地域化特色实践活动(校本教材《地域化特色实践活动》被寿光市教育局评为2010年校本课程一等奖)
综合实践课必须结合地方资源优势,形成本校特色。我们的做法是“知识引领,动手实践;依托社团,开发资源;课内引导;课外拓展;传承文化,提高创新。”学校挖掘了原五台镇四大民间艺术——西柴的土陶、李桥的面塑、草碾的草编,还有本校张会彬老师的刻纸艺术。形成了四个独具特色的工作室。
(1)草碾草编活动室
草碾村的草编闻名一方,我校充分利用有力的地理优势和人员优势,聘请当地有名的草编师傅担任校外辅导员,从材料的搜集、晾晒、处理、储存到编织方式、方法、造型,认真指导,学生也经常到家庭作坊中实地学习。
(2)张会彬老师刻刀刻纸活动室
我校张会彬老师,去年年初被寿光市民间艺术家协会评选为寿光市刻纸艺术传承人之一。作品多次在地市获奖。学校积极为师生提供发展平台,逐渐培养了一批能够自主完成剪纸作品的学生。
(3)李桥面塑活动室
面塑的制作简单,旨在教育学生传承当地乡土文化,并进行生动的民俗教育。网页制作“李桥面塑”2010年获山东省一等奖。
(4)西柴陶艺活动室
在侯镇的众多村庄中,西柴陶艺是一个出名的特色乡土文化。我校聘请经验丰富的民间艺人指导学生了解陶艺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并指导学生亲手实践,制作属于自己的陶艺作品,在活动中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我校健全和完善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组织保障和运行机制,认真落实和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改革体育、艺术教育模式,构建层次多样、种类齐全、结构合理,具有时代精神和区域特色,有利于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学校文体活动体系,积极探索创新活动与办学优势的整合。在 “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我校成立了11个文体社团连年开展“五四”合唱比赛、“十一金秋”合唱比赛、元旦文艺汇演和书画展、读书报告会、演讲比赛、辩论会、“校园采风”书画比赛、读书征文比赛以及体育上春秋两次季运动会、师生篮球比赛、师生乒乓球比赛、趣味运动会、冬季长跑竞走比赛等等。通过各种比赛的开展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才艺得以展示,乐在其中,赢在其中。还有我校武术大课堂的开展更是为学校特色育人增加助力。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让学生能体会中华武文化的博大精深。以武健体,以武促学。落实“武术进课堂”,自2009年至今,学校专门从武术之乡聘请教练,开展武术教学。在2010年市教育局组织的六一儿童节汇报演出中荣获初中组节目一等奖;在首届“鲁丽杯”文化艺术节上荣获金奖;参加寿光市的“文明之夏”演出,惊艳四方!
(三)“五个一”德育活动
实施以“发现一位心目中崇拜的英雄,确立一条激励向上的人生格言,练就至少一项受益终生的体育项目,培养至少一种愉悦身心的艺术爱好,拥有至少一个服务社会的社区岗位”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工程,并将其与“诵读经典、普通话演讲比赛、运动会、文艺汇演、书画展以及社区志愿者义务活动等相结合,是把实践育人与教书育人有机结合的具体措施,实施以来已发挥比较显著成效,为广大学生喜闻乐见,通过学生的全员参与,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夯实基础,内化为素质,涵养人文精神,让每一位学生受益终生。
育人环境的营造及育人活动的创设,必须强化规划意识,把握教育原则,选择恰当的着力点,深化其人文内涵,强化其教育功能,为师生提供一个和谐、人性,富有文化气息的育人平台。
第四篇:第十三次初中校长论坛发言材料
总结经验,正视不足,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第十三次初中校长论坛发言材料
樊林初中孙平
各位领导: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总结经验,正视不足,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五步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推行五年多以来,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经历了一系列曲折的发展之路,在这中间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败的伤心,但更多的带来的是深深的思索。下面我将几年来学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点滴经验和下一步的设想提出来与大家共享,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几年来学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做法、成绩与亮点
(一)成功的做法:
1、行政推动,落实到位是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的必要保证。改革伊始,学校就成立相关机构并制定了关于备课、上课、作业等一系列的制度,实行领导挂包学科负责制,严格落实教学常规,保证了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2、教师培训,骨干带动是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的必经之路。几年来,我校坚持“校内研修,校外学习”的培训模式,先后组织开展了十余次“教师论坛”,组织老师们共同学习了《教海引航》、《刘良华教育演讲录》、《教育走向生本》等教育理论书籍,组织教师到洋思、杜郎口、邹平、临淄等教学改革先进学校参观学习,大大开阔了教师视野,提高了教师业务能力。同时,学校非常重视骨干带动,给骨干教师压担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在学校内形成了“创先进、学先进、超先进”的良好氛围。
3、开展活动,加强交流是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的活力之源。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坚持开展教学基本功大赛,内容涉及“导学案”设计、课堂比武、多媒体课件制作、“两字一话比赛”、教学反思评选、教学能力测试等,教师们在活动中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并充分利用“专题研讨、校际联动”的时机,加大与兄弟学校间的交流学习,给教师发展提供平台。
4、课题引领,激发学生是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必要支持。坚持“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课题研究,用评价机制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并积极开展学生征文评选、演讲比赛等教学活动,坚持组织每天“两个10分钟”和“学生读书工程”,让学生们的个性得以发挥,努力实现“以生为本”。
(二)可喜的局面
1、课堂明显变化,教学效率显著提高。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导学案预习、学习、练习一体化,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课堂上教师讲的少了,学生发言、表现的机会多了;填鸭式教学少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探究性学习的多了;课后的重复性训练少了,当堂完成作业的多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教师们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转变了教学观念,拓展了视野,开阔了思路,课堂教学水平显著提高。几年来,学校50多名教师有96篇论文、教学反思、导学案发表或获奖;有35人次在市、县优质课评比中获奖。
3、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进行,学生们不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而乐于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改革使学生潜能得到了挖掘,内在驱动力得以调动,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4、学校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几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学洋思教学改革先进单位”、“教学改革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于2006年10月在全市教学改革总结会上作了经验介绍。高青县教学改革现场会和专家引领现场会先后在我校召开,市内兄弟区县和学校先后有1300多人次到学校考察、交流;学校的办学经验被市、县电视台,《现代教育导报》,《淄博日报》,《淄博课改通讯》,《高青工作》等媒体宣传报道。
回顾几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自身的不足,尤其是2008年“初中进城”后,教师素质大幅度下降,学生学习习惯很不尽人意,这些都成为制约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因此,下一步,学校将重点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强化学生学习习惯,充分发挥“以生为本”方面入手,采取措施消除发展障碍,使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能够深入的走下去。
二、2011年我校推进“五步导学法”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1、加强教师培训,丰富活动内容,大幅度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1)实施“青蓝工程”,促进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共同成长。学校将成立青蓝工作室,专职指导青年教师发展,根据教师实际需要对培养内容、方式、形式进行设计,关注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指导教师和年轻教师的任务,让年轻教师在实践中逐步成长。
(2)实施教师“读书富脑”工程,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国家督学、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成尚荣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教师的教育情怀与教育力量、教师的专业尊严与专业价值、教师的灵性与智慧、教师的秩序与自由,无不孕藏在‘教育阅读’中”。为此,下一步我们在教师阅读文化建设方面做些工作。今学期我们把周三下午定为师生同阅读时间,教师们统一在会议室中进行研究性阅读,学校为每位教师购买了特级教师林华民的《做一流的教学能手》,为每位教师分发统一的读书笔记,要求每人每周写读书笔记1000字以上,同时,每月进行读书成果展评,每学期举行“读书论坛”活动,通过一系列比赛评选读书标兵,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最终使研究性阅读定型为教师的工作和生活行为。
(3)开展“课堂教学开放月”,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督察力度。把3月份作为全校的“课堂教学开放月”时间,通过课堂诊断,查摆问题。具体分为:组内交流,自我查摆;领导分工,推门听课;树标示范,解决问题三个阶段,“听评课月”活动期间,所有的课堂都要对外开放。所有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都可以随堂听任何一个教师的课。要加大对听课记录、评课记录的检查考评力度,努力使本次活动落到实处。
(4)分层次开展教学基本功大赛,让各年龄段教师都有所提高。
本,学校将根据教师教龄的长短分层次组织教学基本功大赛,分别组织:寻找教育的遗憾(0—3年教龄)、抓住教育的契机(4—10年教龄)、享受教育的幸福(11—25年教龄)三个层次的比赛活动,各个层次比赛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目的在于激发全体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5)丰富“专题研讨、校际联动”内容,加强学校间的相互学习。“专题研讨、校际联动”活动组织几年来,为学校间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活动形式仅仅局限于同课异构层面,形式较为单一,教师们的热情在逐步减退。下一步,我们将丰富活动内容,从教学的细节入手,把细节放大,组织开展“教师论坛”、“读书交流会”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学习借鉴兄弟学校的优势,实现为我所用,共同提高的目标。
2、关注学生发展,培养学生能力,真正落实“以生为本”。
(1)继续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题研究,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首先改革学生激励评价办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评价时既要注重小组整体评价,也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力求做到解放学生思想,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其次加大对学生的培训指导力度,使其有章可循。重点落实课堂学生学习行为规范教育,做好小组长的培训工作,使“小组合作学习”在规范中得以发展。
(2)继续开展学生读书工程,丰富学生内涵。学校从本学期开始,根据淄博市教研室推荐书目,购买了学生书籍,做到了人手一册,每学期每位学生读4本书,三年时间读完24本书。统一定制读书笔记,每本书6篇读书笔记,2篇读书心得,学校还将定期开展“图书漂流”、“新书推介”、“读书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从书籍中吸取养分,在阅读中提升内涵,健康成长。
总之,我们要坚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措施,要坚持做到不松劲、不变调、不摇摆,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将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2011.3.10
第五篇:20131222校长论坛发言
一次对话
今天的发言源自一次再寻常不过的对话。有一次,有一位老师在和我谈心时真诚而直率地说:“我希望以后你们学校的教研活动少一点,瞎折腾。”这句话,沉甸甸地压在了我的心头——“你们学校”,说明教职工对学校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瞎折腾”,说明我们教师培训工作无论形式和内容,都无法征服老师们的心。这个老师一句简单质朴的语言,质问的是管理者的胸怀和智慧啊。
学校管理团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常规的自上而下的各种培训,已经逐步丧失了生机和活力,主要原因是形式呆板,参与面小,除了少数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在台上侃侃而谈、展示风采之外,绝大多数普通教师就是充当看客,甚至只是“路人甲”、“路人乙”而已,长期被忽略之后,自卑和自负的负面情绪极易产生。
何不“反其道而行之”?成立一个“教师发展中心”,实行“我的地盘我做主”的管理策略。站点主持人,老师们民主推荐;培训内容,老师们说了算;培训形式,大家商量着办;工作考评,咱们摸着石头过河!
一个组织
2012年10月8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忠孝街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正式成立,提出“生命因我而精彩——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工作理念。“让每一位教师有尊严地教”的工作口号,如拂面春风,如润物细雨,融化了教师心灵上的坚冰
我校教师发展中心下设六个站点:俏夕阳、四叶草、地平线、健康俱乐部、心灵氧吧、艺苑风景线。全校教职工在“俏夕阳”、“四叶草”、“地平线”三个站点中必选一个作为大本营,后三者则选修站点,供教职工自主选择参加。活动主要分为两大版块。一块以专业成长为主,主要项目有技能培训、课堂打磨、专业阅读、微课题研究等,旨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课改服务;另一块以文体活动为主,主要项目有文学艺术鉴赏、体育锻炼、节庆活动等,旨在陶冶情操,提升气质,融汇情感,促进教师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老师们推选出普通一线教师担任发展中心的秘书长和站点主持人,主持人根据教职工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做活动菜单供大家选择。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还来源于积极的评价方式。教师发展中心成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银行账户”,采用
“规定项目积分”、“自主申报项目积分”、“大众评审评选积分”等方法,一年一结算、一盘存,评选出优秀学员。
一场庆典
2013年7月9日,忠孝街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优秀学员颁奖典礼如约隆重举行。“实干兴教,圆忠小美丽发展梦”的主题,响亮地喊出了忠孝街小学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心声。每位教师,都成为了这次庆典上的主角。老教师为年轻人颁奖,感谢他们为学校带来的生机和活力;年轻教师为资深教师献花,感谢他们用生命和智慧捍卫推动学校长足发展的正能量。“当微风带着收获的味道,吹向我脸庞,想起你轻柔的话语,曾打湿我眼眶。”颁奖典礼上,“四叶草”站点的罗芬、毛永刚老师演唱的这首《风吹麦浪》,唱出了忠小教师对过去一年的怀念,这怀念里,没有伤感,只有温馨的记忆„„
一次教研活动
(由余元勇现场演绎)
无数个幕后英雄
黄晓维,刘屏,余林,黄载娴,郭春义,胡蓉艳,申化成,六个省骨干加上一个科研骨干,构成了教师发展中心强大的智囊团。他们躲在幕后,为教师的成长无怨无悔地默默奉献,这样的奉献和付出,同样是甜蜜的,因为,能看到自己的智慧在别人的身上更好地闪现,这会带来多大的成就感啊!成都师范学院、宜宾学院的老师,市区师训部门的研训员,总是在需要的时候出现在教学的第一线,为老师们提供最鲜活的、最及时的智力支持,真正成为一线教师的良师益友。
一个心灵的港湾
教师发展中心的出现,赋予学校教师教育的新功能。它虽然只是一个草根组织,但却以一种既微弱又强大的力量,逐步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开放的学习化社会,一个学习型团队,一个教师发展的场所,使学校不仅仅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乐园,也是教师学习和成长的乐园。
一场关于生命价值的思考
我们所做的点滴工作,不是表面的浪漫情调和“小资情结”,而是源自内心的自信与优雅,源自对生命价值的终极关怀。每个人的心中,都沉睡着一个渴望发展、渴望被认可的灵魂,激发教师内在驱动力最好的方式无疑就是有效的培训,而教师发展中心,正以令人兴奋的现时效应及可预见的延时效应,改变着老师们的生存状态和行走方式。
一走进忠孝街小学大门,就会看到“生命因你而精彩”这七个醒目的大字,这样使用第二人称的对话式的亲切表达,是在告诉全校师生,我们的生命会因为“你”的存在而更加精彩!“撑一支长篙,向课改更深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请允许我借用我校语文组长余林在一次教研活动的一句主持词来结束我今天的发言。一次对话,一个组织,一场庆典,一次教研活动,无数个幕后的英雄,一个心灵的港湾,一场关于生命价值的思考。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生命教育,最简洁的表述,就是为了生命的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教师的美好生活添彩,这是教育唯一正当的价值追求,这,也是教师发展中心存在的唯一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