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百遍
读书百遍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五年二班的王一文。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百遍》。
最近,我们学校开展了“读书”活动,大家纷纷带书到学校看。一到中午,大家都陶醉在书的海洋中„„
以前我看书都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管它三七二十一,一句话只看它三五个字就以为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所以,书中大多意思、前因后果我都不知道,就不了了之,扔在一旁得过且过。而且,我每本书只读一遍。
但是,这次老师要求我们填阅读记录卡。我仔细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文章的意思渐渐清楚了。以前我没发现的东西我现在都发现了。例如,人物的动作、语言都可以体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令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环境的描写更可以体现出人的欢乐、悲哀、忧愁、喜笑颜开„„种种情绪。这一切为什么我以前没发现?难道书读多了,由兴趣,认真,就可以找出这一切?
“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看来是真的。的确,只有书读多了,才能理解意思,开阔视野,不断增加知识。看来,我以前那套读书方法行不通。不过,我又发现了另一种读书方法——多看,仔细。真希望这能陪伴我走得更远、更远。
我爱读书,书是知识的宝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她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生活,是她帮助我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书是快乐的源泉,是她,带给我幸福。
同学们,请热爱读书吧!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读书百遍,其义未必自见
读书百遍,其义未必自见
——古诗文教学需重视字词教学 东莞第六高级中学 刘洪生
[摘要]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历来为人称道,我却认为读书百遍,其义未必自见。古诗文教学中不能以读代讲,以读文章代替背诵文言文字词含义,要扎扎实实地落实好字词教学。学习古诗文弄懂了文意后再读再背会更好。
[关键词] 朗读 古诗文 教材教法 中学语文
一.读书百遍,其义未必自见
古诗文学习中诵读的重要性,历来为人们所公认,从古到今的语文老师都非常希望学生熟读背诵所学过的内容。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绍振教授谈到他小时候读书时说,“教法很简单,就是第一天把生字讲一讲,把那没有标点的句子用红笔点断。一天也就是点一页左右。分量并不重,剩下时间,就是自己翻来覆去地念。„„第二天,爸爸还没有起身,就让我们弟兄三个轮流在他床前背诵。”[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教学要求。
我也非常赞同对所学内容要熟读甚至背诵。但问题是,是不是熟读甚至背诵了的东西“其义”就能“自见”呢?
我看未必。例如我初中学英语时,对“shirt”这个单词,读到背得滚瓜烂熟,也知道中文对应词叫“衬衫”,可是我脑袋中还是茫茫然的,不知道“衬衫”为何物,因为我当时(文革过后)并未看过,更没有穿过“衬衫”,都是穿中山装(还是烂的呢)。
学英语是如此,学汉语呢?语文老师、高一学生可能会背《离骚》中“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等句子,但若一开始就没有看注释,即使是把《离骚》中的句子读得背得再怎么熟,有多少人能把其中的含义准确解释出来呢?再如《三峡》中“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等句子高一的学生几乎都会背,可是对句中的“襄”、“沿溯”的意思却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回答出来。《书愤》的“塞上长城空自许”学生也背得到,可是问他们课本上没有注释的“许”字是什么意思时,学生都不知道,若无注释就更不要问学生“塞上长城”这样的典故含义了。又再如曹操的《短歌行》“枉用相存”的“用”,书上也没有注释,即使是对此句读得再熟,此“用”字的义也是无法“自见”的。当然,至于是不是任何一个字都必须理解其义,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有的句子可能表面上一看就知道其含义,可是事实上也未必是这样的。例如《史记·滑稽列传第六十六》有句“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其中的“是女子不好”很多人(特别是学生)会理解为今天的“是女子不好”(而非男子不好)或者理解为“这个女子不好”。但是,实际上是说“这个女孩不美”。这里“好”指的是其本义“美,貌美”,而非品德方面的不好。
这样的误解词意的事据说也发生在苏轼身上。苏轼去王安石的书房乌斋,王不在,见台桌上摆着两句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苏东坡瞧了又瞧,好生质疑,觉得明月怎能在枝头叫呢?黄狗又怎么会在花心上卧呢?以为不妥。于是提笔一改,将诗句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王安石回来后,对苏轼改他的诗极为不满,就将他贬到合浦。到合浦后,苏东坡才知道王安石诗中的“明月”是明月鸟,“黄狗”是黄狗虫。到这时他才知自己错改了王安石的诗。可见,连学识渊博的名人也不一定知道感觉上很熟悉的东西,以致于望文生义胡乱猜想而受罚。
由此可见,文章有些字词读熟了背熟了,不一定懂了;有的看似懂了,实则可能是另外一回事。由此可知,读书百遍,其义未必自见,一个人如果对所学的某些知识没有理解领会,即使是读了百遍,甚至更多,那些知识也还是不懂的。
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提出有其特定背景
“《魏略》曰:董遇好学,人从学者,遇不肯教,云,当先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曰:当以三馀,冬者岁之馀,雨者晴之馀,夜者日之馀。”[2]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董遇说“当先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虽然不无道理,但首先不是因为他想教别人读书的秘诀,而是因为他“不肯教”,想让“从学者”读很久,消磨一下时间(“苦渴无日”),才不至于问他太多的问题,使得他心烦。因为董遇是汉末三国魏国人物,当时的人本来就讲文言文,书面语和口头语基本一致。这跟我们今天的人学习现代文一样,语言和言语相差不会很大,读读报纸杂志不至于要读许多遍(“百遍”)其义才自见吧?因此,也没有读这么多的必要。再者,“(董)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3]从其自身的工作成果也可以看出,既然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为何又要“为《老子》作训注”“更为作《朱墨别异》”,很明显他是知道即使读了很多很多遍,也有人不能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的。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照此推理,那这个世界上各个国家都不需要字典、词典,不需要百科全书之类的了,只要读一读,读上百遍就万事大吉了。更不需要到老师那儿去“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主要适用于现代人读已经教授过的弄懂了意思的文言文。
我不反对读,但要把握好一定的量,因为学生除了学习语文,还有很多其它知识要学习,时间很宝贵,不能一味地以太多的读来代替老师的教授的作用,若一味让学生读一读就以为解决了问题的话,这位老师无疑有怠工之嫌。
第三.古诗文字词的教学中究竟要注意什么
徐卫东教授在他《文言文教学的三大误区》一文中写到:“一部分教师从过去单纯追求文白对译的教学误区中走出来,在‘人文’上大做文章,结果矫枉过正,走入了另一个误区,即从摒弃人文性,只讲工具性,走向摒弃工具性,独树人文性。”“很多教师开始视‘讲授’为‘满堂灌输’,视‘练习’为‘死记硬背’,把‘少讲’‘少练’,甚至‘不讲’‘不练’为平时教学的原则。教师‘讲’‘练’多少成为评判一堂课优劣的重要标准,以致不少教师开始在课堂上追求教学的浅层面上的热闹:不切实际的‘戏说’,花拳绣腿的‘表演’,等等。”[4]徐教授的话一语中的,很好的总结了现今古诗文教学的流弊。
我以为,我们在教学古诗文的时候,先把字词的读音、文句的意思搞懂了,再读熟以致于成诵,效果会好得多。在某种程度上说,要颠倒过来说,其义“已”见,再读百遍,有利于记,有利于联。
教古诗文的时候,首先很有有必要先过字词(含读音)关,再过句子翻译关,然后才能理解文章意思,去鉴赏评价,再把课文读熟、背熟。特别是对比较难懂的文章,像《离骚》,不仅不反对教师讲解字词,而且还要讲透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背诵。没有弄懂的内容,跟背别人的电话号码一样,难记易忘。
学习古诗文的重点、难点是词汇的掌握。这点跟中国人学习英语是一样的。特别是古诗文常用实词(含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一篇古诗文能读懂多少,主要由其所掌握的文言常用实词决定。字通则句通,句通才能文通,理解文字是理解文章的前提,积累并掌握基本词汇才能实现培养提高学生古诗文阅读能力的目标。学生在翻译和断句中遇到困难,在做信息筛选的选择题出错,主要就是由不理解句子意思、不理解文章的意思造成的,实际上这又是不理解词语的意思导致的。
例如,“封狼居胥”的“封”,句中意思是“古代帝王打胜仗筑土坛以祭天,表示庆功”,理解了这个字的意思就容易领悟“(元嘉)草草”还想“封狼居胥”的不可能性,结果也只能是“赢得仓皇北顾”,学生就易于理解作者告诫当权者要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行事的道理。上面提到的“襄”(上)、“沿溯”(顺水下行与逆水上行)不理解字义,就无法理解句子的内容。
再如:“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子”,“是”,前者容易错解为“儿子”,后者易于错解为今天的“是”。有的老师还把“是寡人之过也”翻译为“是我的过错”而不知错。
古诗文教学中,对学生在表面上一看就懂,但实际上未深刻理解的字词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引导学生揣摩文本细微语言。
例如《琵琶行》“今夜闻君琵琶语”中的“语”字,为什么作者不写“声”?本来就是在听琵琶声的,可是作者却从琵琶女的身世叙述和所弹奏的琵琶声音中听出了琵琶女的“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凄凉身世,对琵琶女充满了深深的同情,并引发了他“始觉有迁谪意”,作者与琵琶女之间有了感情的交流,如同说话一搬,于是用一“语”字就很恰当了。
再如《阿房宫赋》开头“蜀山兀,阿房出”,课文有对“兀”的注释“山高而秃,指山上树木被砍伐光了”。学生一看就以为读懂了。实际上远没有理解作者的本意。阿房宫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郊15公里。而蜀是在四川,从西安市到四川与陕西交界处(更不要说到四川的中南部了),哪怕最短直线距离也有230公里以上。伐木者一般是就近取材,可是为什么不到陕西建阿房宫附近的地方去砍伐呢?可能是能用的木材都砍伐完了,也许是留着做风景树(这也用不着很大范围的树)。即使是到四川的山上伐木也是先砍伐山脚处的树木,可是文中说是蜀山“兀”,即四川的山顶上的树木也砍光了。四川到陕西的路是非常难走的,230公里以上的路又很长,古代交通工具又不先进,扛一根树木都难,不要说扛完那么多(连山顶的树都砍完了,不多吗),可见当时为了建造阿房宫,花费了多少钱财,征调了多少老百姓去服役,挥霍无度,劳民伤财。经过这样一番分析,学生加深了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古诗文教学中,对诗词的理解要着眼于总体,而非片言只语。
孙绍振教授分析2002年高考诗歌鉴赏时说,去年他们把赵师秀的《约客》拿来刁难中学生。赵诗的最后两句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考题标准答案错误的一条是:“‘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表现了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且不谈其理论基础如何,就是就事论事,对作品作微观分析,其答案也是荒谬的。诗人等朋友不到,如果像一般人那样焦躁起来,不安起来,就没有什么个性,没有什么心灵的魅力了,也谈不上诗的意境了。诗的妙处,恰恰是朋友半夜不来,诗人表面上并不焦躁,而是悠闲地、从容地、消消停停地敲着棋子。越是一副闲适恬淡的样子,越是能表现诗人的涵养非同小可。[5]
孙绍振教授的分析看起来很有道理,可是他也只是过于“微观”分析了。眼中只看到一个“闲”字。我们分析一下,“黄梅时节”的一个晚上(古代没有很好的照明工具)家家户户下着“雨”,“池塘”中“青草”处都是蛙声。“有约”又“不来”还“过夜半”(夜半即晚上11点至凌晨1点),以前农村人晚上八九点钟就已经睡觉了,夜半时人家睡觉都好几个小时了。此人还在“闲敲棋子”,也不怕吵着了已睡之人,以致于“落灯花”。雨已经使得人心情不佳,蛙声又使得人烦躁,有约不来更是没有一点诚信可言(也许是下雨来不了?那也叫人担心啊!),搞得人家“闲”等了好几个小时,以致于用棋子来敲桌面打发时光,越敲越重,以致于震落了“灯花”!灯是放在桌子上的,棋子应该不是直接敲在灯上,而是敲在桌子上,若没有大力、重力,放于桌面上的灯上的灯花是不会被震落的。此时此情此景还是表现“闲适恬淡的心情”?肯定是烦躁不安啊!甚至是怒不可遏也有可能的。因此当年的答案应该是准确的,可见孙绍振教授也只看到“闲”字,并未认真分析整首诗特别是“落灯花”三字的含义。
总之,我以为,多读书是对的,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值得商榷的。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我遵循先弄懂文章意思,然后再熟读成诵,这样后续的分析、鉴赏、评价才有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钱理群、孙绍振著 《对话语文》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6 第115页 [2][3]欧阳询等著 《艺文类聚·上•岁时上》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5 [4]徐卫东 《文言文教学的三大误区》 《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年08期 第9~10页 [5]孙绍振 《直谏中学语文教学》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3.4 第17~18页
第三篇:终极挑战“一百天一百遍”
终极挑战
“一百天一百遍”
人之所以普通,就是因为不能持续努力!
人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做事三心二意!
月亮围着地球转,是昨天转、今天转、还是天天转? 地球围着太阳转,是昨天转、今天转、还是天天转? 树是昨天长、今天长、还是天天在成长?
心脏是昨天跳、今天跳、还是天天都在跳动?
宇宙万物都是重复的结果!
人世间的所有成功和奇迹都是重复的结果!这就是宇宙的能量场!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真正力量!
英语学习是最缺乏“场”的!
没有操练的“场”,也没有使用的“场”,所以最容易失败!
成千上万的人都倒在了英语学习的道路上!只要你开始朗读和背诵,你就你能制造伟大的“能量场”!只要你能坚持朗读和背诵,你就一定能成功!
让我们一起挑战一百天,把每一篇演讲重复一百遍,创造奇迹!
简单东西练到极致就是绝招!
天才就是重复次数最多的人!
第四篇:重复百遍就会成功(方正)
重复百遍就会成功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二(7)班方正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二(7)班的方正。根据年级部的安排,今天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些英语学习经验。其实,在这个年级,在这个学校,英语比我学得好的同学有很多,所以,谈不上介绍经验。那么,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感受,希望对大家的英语学习能有帮助。
首先,我想说的是,要明确你学英语的根本目的。有的同学说,英语纯粹就是为了混高考的,要是将来高考英语不算分了,我也不会去学它。是这样吗?当然不是。英语是重要的。
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说英语是现代化、国际化的语言,却从来没有切身体会到。你们当中一定有人玩网络游戏吧,有没有人注意过背景音乐里的几个常见英语单词?或许没有吧?在你去县医院的时候,有没有在县医院的招牌下看见过Xiangshui People's Hospital?或许没有吧?你又没有注意到,有些招牌上面的英语,不会的单词,他用拼音代替?你还是没有注意到。
那我问你,你注意到了什么?有人说,我什么也没注意到。那你凭什么学好英语的呢?你有什么资格抱怨英语难学的呢?你从来没有把自己置身于一个英语氛围中,难道光凭老师上课讲的几篇课文,你就能学好英语,将来能过四、六级吗?我相信你还没有这个把握吧。
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们的自然环境是由我们的母语构成的,抱着汉语去学英语是一个不可取的做法。我一向反对有些同学把每个单词都翻译过来,没用的,知道大意就行。我们看,英美国家的小婴儿学说话的时候,好像不是像我们一样把每个单词都翻译过来的吧,所以,这样的学法是要抛弃的。
那怎么办呢?有什么好办法呢?我讲讲我学英语的历程吧。还记得我六年级的时候,当时疯狂英语的李阳来响中讲学,我有幸听了一下。其中,李阳讲的很多东西很值得借鉴。比如他说英语怎么学呢,其实就是不断重复。在座的有没有人曾经因为背英语而嘴疼的呢?如果在你嘴疼的时候,再咬牙坚持背二十遍,你或许就成功了。我记得我当时背的一篇叫“What is English?”的文章,我自己在纸的背面记数的。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我重复了500遍,整整500遍,到现在我还能脱口而出,它已经成为一种意识了。再到后来,我买了一本疯狂英语演讲稿选集,干嘛用,背诵用。怎么背?把它当成和吃饭一样重要!我在那个暑假,每天早上必定要背上一篇演讲稿才可以吃早饭。就这样,我背了50篇,整整50篇。这就是为什么我有段时间状态不佳,但是英语始终是高分的原因,这是一种习惯。
我想说,当你把英语学习当成一种习惯,你一定可以做得比我好。我能做到的,你也可以。
(指导教师:倪锦春)
第五篇: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作文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作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古以来,人们都很重视读书。中国有句俗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没错,要想获得知识,读书是最好的捷径。读书能让人感到生活充实,读书能给人灵魂的震撼和心灵的慰籍。但是,如果只囫囵吞枣,纸上谈兵,尽信书还不如无书。欲穷大地三千里界,需上高峰八百盘。知识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是要每天积累,不断进取才获来的。读书一定要能吃苦,不然怎么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呢?
你可能会说:“你说了一大堆道理,百闻不如一见呢!”就以我为例吧,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上学期,我的作文总是千篇一律,平淡无奇,别人看了都想打瞌睡。一二年级无所谓,到了三四年级,我就为此很矛盾,总是闷闷不乐,爸爸也开始察觉到我不对劲,知道了真相后,意味深长地说:“你为此着急,说明你还有上进心,现在亡羊补牢还为时未晚。”我听了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爸爸接着说:“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吗?”我摇摇头。“大文豪鲁迅写的《最先与最后》里关于”叛徒‘一词’的特殊含义:指反对旧思想、揪道德的人。现在你的作文总是固定着一个框架,把你的思路,你的想象能力都钉死了,乍一看每篇作文都一个样。你有些作文初看语句通顺,还说得过去,但细看却内容空泛。如那些‘啊!某某地方真是迷人哪!’的表达方式,已经是上世纪老掉牙的东西了,保质期都过了,还可能新鲜吗?这就是你的作文一直拘泥于形式,而没有新颖突破的根源所在。要想把这个病根铲除,就要做传统的‘叛徒’,书为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就要多读书,看看别人是怎样写同一件事情的,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这样才能药到病除,才能站得高,望得远。”这一席话让我受益匪浅,茅塞顿开。打那以后,我每天大量地阅读课外书,我不怕苦,因为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成果,那是神话。渐渐地,我的作文水平有了提高,直至如今我写什么文章都得心应手,耐读耐看。我真正体会到这个道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只有尊重他人的作品,虚心学习别人文章的`优点,再综合自己的思维、想象,才能“厚积而薄发”,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还有就是勤练笔,光说不练假把式,百见不如一干。不过,任何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信心,慢慢地就能发现你的水平正起着微妙的变化。
当然,读书的好处肯定不止能提高作文水平,它的好处不计其数,它能让疑难的人豁然开朗,能让伤心的人破涕为笑,能让无知的人学富五车……像我现在已经看了不少书了,读书甚至读上了瘾,我终于明白了高尔基说过的一句话:“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读书给了我一种从未有过却又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快乐。每当我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就会想起保尔、海伦等形象,从而获得信心与力量,有了一种奋发图强的斗志;每当我取得好成绩时,“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就在我耳边回荡,让我脑袋清醒,不会自以为了不起;每当我失败了,心灰意冷、垂头丧气时,“失败是成功之母,挫折是成功之父”就会不断地鼓励、鞭策我,让我不从此消沉下去……
人活在世上要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而这种精神要从书里获取,而不是从游戏中获得。人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则无疑是一具行尸走肉,整天在无聊、空虚中度过。只要有了这种精神,即使你在金钱物质方面贫困了点,但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你又是无比富有的人,读书苦,读书也福,这就是读书的乐趣,这种乐趣是用金钱买不到的。我相信:古今中外,甚至将来,“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这句话是帮助人们获取更多知识的重要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