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马桥词典》的结构模式及其文化底蕴
论《马桥词典》的结构模式及其文化底蕴
《马桥词典》顾名思义,这本书是关于一个地方的词典,是关于一个叫马桥这个地方的词典。这就会让人很好奇,我们一般常用的词典都是一部部关于语言文字诸如此类的工具书,但是从未听说过关于地方的词典,这是怎样的一本书?里面有着什么样的精彩世界?这也是韩少功的高明之处,以人们最熟悉的形式反其常规,带领人们探讨这看似熟悉却不明了的世界,真是吊足人们的胃口。
一、结构模式
“马桥”是个地理上的名词,但是它是作者虚构的一个地方名词,它是韩少功历史感受、现实思考、知青情结和语言探索的一次集中释放。故事一叙事者插队下乡的年代为主体,上溯至明末,延伸到改革开放以后,着重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马桥”乡的各色人等和风俗情景,但这些故事却被词典的叙事形式所分割。作者首先以完整的艺术构思杜撰了一个“马桥”,将其历史、地理、风俗、物产、传说、人物等等,以马桥方言为符号,编成一部名副其实的乡土辞典;然后,才以词典编撰者和当年插队知青的身份,对这些词典进行诠释,引申一个个文学性的故事,有人说它是“词典体小说”。
“《马桥词典》不仅开发了方言,丰富了语言资源,更重要的是将文学语言由从属的工具地位跃升到本体地位。语言不只为语言,而是文化意义的延异”。(《中国新时期乡族小说论》李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马桥词典》收罗了一个115个词条,马桥人生活史上的典故被编入其中,成为词义的注解,这里面不仅有词的本义,还有马桥人对其特有的定义,还追溯到词源,及其延伸,几乎每个词都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从里面的结构来看,这些词构成了一个个短篇故事,彼此之间相互独立;但从整体来看,它却是一部长篇小说。原因在于《马桥词典》经由“词目”系统(马桥语言)的窗口,为读者提供了一幅人物生活的长卷画,据“粗略统计,在115条词目的释文中,所出场的‘有名有姓’、拥有各式各样描写或刻画的人物,大约有三十个。出场最多,描写最为充分、最为丰满也最为生动活脱的,应推本义、复查、兆青、仲琪、铁香、志煌、万玉、盐早、盐午、马文杰、马鸣、罗伯、魁元、三耳朵、牟继生等”。(《韩少功研究资料》吴义勤主编,山东文艺出版社)这些人物体现了“马桥”,并传达了“马桥”的生存形态。这些人物的出场也有一些规律,有的是间歇性频繁出场,如本义;也有的是集束性连续出场(但不排斥“集束”之外的零星出场)——譬如,“觉觉佬”之后是“哩咯啷”,然后是“龙”,这三个词目的释文,主要描写对象是万玉。又如,“汉奸”“冤头”“红娘子”“渠”,这四个紧挨着的词目则以集中的笔墨刻画了盐早的不幸命运,以及那种被欺凌、扭曲的个性。再如“宝气”“双狮滚绣球”“洪老板”“三毛”“挂栏”,从本义与志煌的关系写起,再描写与牛相关的词目,但自始至终都在描写志煌以及他具有的马桥人的性格„„这些连续的、集束性的刻画,马桥的重要人物都活脱脱的走到了读者面前,而且惟妙惟肖。
由此可发现,《马桥词典》的人物出场,从表面上看充满了随意性,其实是有所安排,虽然该书起首安排了一个“条目首字笔画索引”,但正文却完全抛开了这一“索引”。这至少说明,词目及释文的先后出现,是依据作者的内在意图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的。把这些人物用语言串起来,使他们成为一种比较严格的、特别的整体,就是本书整体为长篇小说的重大原因。
韩少功借用了“词典”的形式,把马桥的人事物理、轶闻趣谈、风俗民情、村寨环境做了新安排,并以这种让人耳目一新的叙述,展示了马桥人的富有历史感的生存形态。这种新颖的安排方式,兑现了韩少功的小说观念,打破传统小说的“主导性”结构模式,或冲击以往小说的“主线霸权”,还实际生活以本相。有效瓦解了传统长篇小说惯用的整一性故事构造(起伏跌宕,前呼后应,主导性的人物、情节、情绪等等)。
二、文化沉淀
《马桥词典》若只有结构的新颖,是绝不可能吸引众多的读者的,虽然“词典体小说”在国内闻所未闻,但在国外却已有先例,塞尔维亚作家帕维奇就已写过《哈扎尔词典》。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作品的内容,作品精神,文笔的功底就尤其被考验。韩少功从语言的角度谈文化,马桥语言蕴藏了马桥区域所特有的文化特征,并且与华夏大文化交流更彰显其独特性,我们可以感受到马桥乡里浓浓的乡土气息。
奇特的生活习俗,如“三月三”写的是每年农历三月三日,马桥人吃黑饭,家家户户霍霍磨刀,磨各种各样的刀,正是春耕的好时节,马桥人这种特殊的习俗应当是农耕文化里的遗产。马桥人对人际关系、传统宗族、血缘、婚姻、友情等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及相应的独特习俗。马桥人没有同宗、同族、同胞一类的说法。一律以“同锅兄弟”称呼同胞兄弟,甚至是非同胞兄弟的,只要在同一国吃饭,关系也视同一家人。可见“锅”在马桥中的意义和地位与我们一般常用的“锅”不知要高几百倍。再比如“放锅”,这也是马桥特别的婚俗之一,出嫁新娘在婚礼上要将一口新锅到夫家灶上,煮一锅饭表示她已是夫家人,放锅意味着结婚,背锅则预示着退婚。这种对吃的看重,多少都可以窥见这地方曾经是多么贫乏,以至于能不能吃饱成为了他们日常最重要的事情。但是马桥人也有比别人更隆重的享受,证据之一就是“颜茶”,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城里人只会和低级的茶,而马桥人去要喝十分讲究的“擂茶”:生姜食盐为主料,伴以炒制的豆子芝麻等香料,再加上红枣鸡蛋,用滚开的沸水反复冲对而成,让读者几乎可以闻到那浓郁的透着乡土气息的茶香味。还有马桥与众不同的“发歌”,马桥的发歌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与他们近似于说悄悄话的耳边发歌形式,我们常看到的常听的的山歌等都是要用响亮的强调唱出来的,而马桥的歌却一反常态。这种鬼鬼祟祟的歌风早已形成但却找不到原因,无形中使马桥更透着一种神秘感。马桥人结婚忌处女,喜欢未婚先孕,以此证明女人的生育能力。在他们看来,生育力比贞操更重要。所以洞房禁忌“撞红”,这对正统贞操观是一大冲击,也是楚文化浪漫的余韵。但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正,头胎子却常遭溺毙,有显示楚人的野蛮。如果没有对词语的深刻理解,就不可能理解马桥蕴涵其中的奇特文化。
语言禁忌。“嘴煞”“魔咒”“飘魂”“散发”“结草箍”都是马桥的禁忌语言,属特殊的传统文化。所谓特殊传统文化,“是指跟语言有直接关系的文化形态,如语言禁忌、文学艺术、语文游戏等。它们经由语言而形成,也随着语言的变化而变化”。(邢福义主编《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因而对语言文字便产生了一种迷信的看法,以为语言文字有一种超自然的魔力,对它感到神秘,感到畏惧。„„日常生活中称名道物谨慎小心,唯恐触犯神灵,招来灾患;或者给一些平凡的事物涂上喜庆的色彩,取得心理上的满足。”(邢福义《文化语言学》)这就是语言禁忌的缘由。“嘴煞”就是一种语言禁忌,它是马桥人对语言魔力的反应。复查失言骂罗伯“翻脚板的”,但他没想到这是马桥人最骂不得的话,最恶毒的嘴煞,当地人最忌讳。罗伯第二天不幸遭狗咬而死,从此复查留下了心病,变成了影响他后半生的沉重的精神包袱和心理负担。人的心理是很微妙的,很容易遭到暗示,语言魔力就产生在这种暗示里面,只要你有了思想包袱而又得不到解脱,就很难走出死胡同,这也是科学难以解决的。“魔咒”是运用咒语诅咒痛恨的人使之遭到惩罚,其灵验度让人不敢轻举妄动。“飘魂”指一个人灵魂出窍,是死亡的预兆。若发现某人“飘魂”了,不可直说只能暗示。用“散发”代替“死”,用“结草箍”起誓结盟。这都是语言禁忌的表现。
淳朴的“天人合一”思想。“神仙府”里的“四大金刚”(四个从不老实作田的“烂杆子”)却似乎悟透了老庄高深的哲学思想。他们睡草铺,吃昆虫,把耕田种地看做俗务,不屑于参加荒唐的政治运动。马鸣也自有他的一番生活哲学,他钓鱼“不在鱼,在乎道”。颇有欧阳修的味道,可见老庄的思想,魏晋文人的风骨对他的影响多深厚。但这种不为而为的对抗方式,也有它极端的一面,就是被社会遗忘。“显然,他已经不成其为人了”。“如果他不是人,那么他是什么呢?社会是人的大写。他拒绝了社会,也就被社会取消了人的资格——他终于
做到了这一点,因为在我的猜想中,他从来就想成仙”。此外,马桥方言中的反语评价也有一番老庄屈原思想的韵味。所谓反语评价是指“马桥人的评价词汇与普通话对这些词语的理解相反”(何言宏 杨霞《坚持与抵抗:韩少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如“醒”,在马桥人的语言里,“醒”就是愚蠢的意思。屈原的“世人皆醉我独醒”在马桥人的眼里看来是不可理解的,罗人(马桥人的前身)不大可能理解楚臣的忠贞,他们不认为为了一个抛弃了自己的国家而献身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于是便有了他们对“醒”字的独特理解和运用。“以‘醒’字代用‘愚’字和‘蠢’字,是罗地人独特历史和思维的一脉化石”。
此外,“梦婆”“走鬼亲”“火焰”“枫鬼”等充满了神秘与诡异的词目代表了马桥的神秘。“话份”“格”代表了马桥人的社会地位与话语权。一百一十五条词目,包罗万象的文化特征,这种语言反映文化,透过寻找词源,语源来翻开历史,是作者为文学寻根的手段,寻找深植于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文学之源。
参考文献
何言宏 杨霞《坚持与抵抗:韩少功》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11月
吴义勤主编《韩少功研究资料》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6年5月
韩少功 《马桥词典》(修订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年5月
李莉《中国新时期乡族小说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年5月
孔见著《韩少功评传》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8年
第二篇:韩少功_马桥词典_的叙事技巧
2010.11 文学教育
《马桥词典》一开篇便解释
“江”“罗江”“罗蛮子”等词条,实
际上是将马桥的地理环境和历史 发展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紧接着 更是用解释词条的方式采用无所 不知的全知视角,通过叙述一个 个典型的故事将马桥的风俗一一 展现在读者面前。如三月三吃黑 饭的情形,如讲两个恋爱的知青 “同锅”而多分了一桶油的故事,雄狮被炸死的故事等等。作者显然采用的是零度叙事 的方式,将事情的发生过程一一 道来。但是和一般的小说不一样 的是,在采用全知叙事的同时,《马桥词典》又采用了第一人称限 制叙事。叙述者幻化为下乡的知 青“我”,采用内聚焦的形式通过 我的双眼来窥视马桥的每个人每 件事情。我亲眼所见“放锅”的情 形,我亲眼所见马桥最会“发歌” 的万玉的“散发”的故事等等,都 是通过“我’双眼和想法叙述者故 事的始末。
在《马桥词典》的整篇小说 中,全知叙事和第一人称限制叙 事两种截然不同的视角的不断转 换,使得小说的视角变得飘忽不 定,难以琢磨。
一般说来,中国古代白话小 说大都采用全知叙事,现代新小 说的叙事视角更趋错综复杂。如 方方的小说《风景》的叙述者是一 个“全知”的死者“小八子”,他在 地下见证了他的一家人的生活的全部。显然,《风景》的叙述者,一 个“幽灵”式的“我”,作为置身事 外的“局外人”,“人间的一切”都 能够作为“风景”任我“观看评
阅”。作为“局外人”,叙述者是一 种“零度聚焦”,而同时《风景》中 的任何一个故事又都是在“小八 子我”的视角内发生的,这显然又 是一个第一人称限制叙事,属于 “内聚焦”。
《马桥词典》的叙事视角既不 同于古代白话小说,又与当代作 家叙事视角的错综复杂有所不
同,《马桥词典》叙述者是下乡知 青“我”和全知的作者的“我”的不 断变换,这又和《风景》一成不变 的叙述者“幽灵小八子”有着截然 的不同。由此可见,多重叙事视角 的灵活多变无疑是《马桥词典》的 特色之一。而正是这种多重叙事 视角使得《马桥词典》获得了“散 点透视”的叙述效果,而具有独特 的魅力。
《马桥词典》整篇小说可以说
有无数的小故事,如“乞丐富翁九 袋爷”戴世清死整“盐商”的故事,“汉奸茂公”的儿子“盐早”被逼哑 的故事,漂亮女人铁香和“三耳
朵”“私奔”的故事等等,但是全书 却并没有一个贯穿全文的大故 事,小故事和小故事间也没有时 间上的串联,甚至于在叙述一个 小故事时也常采用倒叙插叙交错 叙事的方式。如讲述雄狮的故事 时,先叙述水水的儿子“雄狮”被 炸死的情形又再插叙“雄狮”以往 咬人的故事,然后再插叙水水的 过去,最后叙述失去儿子的水水 变成了精神病“梦婆”的故事,先 叙述兆青的死很离奇,然后倒叙 兆青的死亡前的故事等等。每个故事的讲述都随作者的 意识在流动,没有时间上的先后 次序。这有点类似电影上的“蒙太 奇”,只是一组镜头和镜头的“链接”,构成了《马桥词典》叙事 的非线性和多维状态,来消解小说 传统的“主线因果导控的模式”对 个体生命体验的操纵、扭曲和删 剪。
参考文献:
①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②李蕾: 散点透视的对抗策略———评
《马桥词典》的词典叙述方式[J].延边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5卷第2期,第90-92页。
③胡全生: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 结构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④王岳川:后现代图景:解构主义的挑 战[A].文化与艺术论坛[C].北京:东方出版,992年版。
⑤陈思和: 《马桥词典》:中国当代文
学的世界性因素[J]《当代作家评论》,1 997
年第2期。
⑥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北京:
三联书店,1 992年版。
⑦韩少功:马桥词典[M].北京:作家出 版社,1 997年版。
伍婷婷,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 究生。
伍婷婷
韩少功《马桥词典》的叙事技巧 内容摘要:《马桥词典》是韩少功的最受争议的作品,作品的叙事视角灵活多变,全知叙事和限制叙事飘忽 不定,叙述时间更是纵横交错,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
关键词:韩少功叙事技巧马桥词典 147
文学教育(上), Literature Education, 编辑部邮箱 2010年 11期
第三篇:论服务型地方政府模式的结构要素
论服务型地方政府模式的结构要素
罗 德 刚
目前,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中国加入WTO的新的行政生态环境,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上海、南京、珠海等地政府纷纷提出创建服务型政府的目标,重庆等地也正在着手规划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不仅标着这地方政府改革进入从自上而下的“要我改革”向自下而上的“我要改革”发展的新阶段,而且意味着政府模式的全新转变和政府结构要素的系列变化;不仅意味着政府自身的变革,而且意味着政府之外的经济体系、政治体系和社会体系的系列创新。
但是,由于建设服务型地方政府是一个开创性工作,理论准备不足,目前做的方案尚缺乏全面整体的考虑,未对服务型政府的结构要素进行系统分析。笔者试图综合近些年来理论界的研究成果,着眼于未来发展,通过节食服务型政府的结构要素,描述服务型政府整体模式。
服务型政府的结构要素,应有服务型政府理念、服务型政府体制、服务型政府管理方式但大板块组成。但大板块具有极强的内在逻辑联系。其中,理念(理论)居于最上层,因为服务型政府是一个理性政府,它是回答为什么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需要树立那些历年这些重大问题的。体制是服务型政府的尸体要素,它不仅包括政府机构的调整、智能变化、权责体系重构,而且必须对政府与外部关系做出重要调整。管理方式内容极为丰富,它是适应新理念、新体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和技术系统。三者缺一不可,有什么政府理念,必然产生什么政府体制,有什么政府理念和体制,必然要求相应的政府管理方式,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政府管理模式。建立服务型政府模式,必须从三个方面去努力。这里必须破除一个误区,即服务型政府就是某些管理方式和手段的变化。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仅转变管理方式而无理念的更新和体制的改革,这个方式是转变不了的。
一、服务型政府理念
服务型政府理念包括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依据和思想观念。确立服务型政府理念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和难点。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依据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政治背景:十六大报告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六大的一个重要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大的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落脚点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就必然要求政府管理从“政府本位”、“官本位”转变到“社会本位”、“民本位”上来。建设服务型地方政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2、现实选择: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我国加入WTO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企业是市场活动的主体,政府职能必然转变为服务。我国于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意味着我国政府管理要受WTO规则的约束,与国际惯例接轨,即我国政府管理理念、体制和方式必须变革。WTO的基础仍然是市场经济,他在本质上要求成员国政府成为以市场为导向的服务型政府。
3、理论背景:西方政府改革理论和中国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发展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西方各国掀起了政府改革运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做法:重新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关系,减少政府职能;尽可能实现社会自治,利用市场和社会来气功公共服务;改革政府内部体制,引进竞争机制,以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为社会服务的质量。西方政府改革以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企业型政府理论、智力理论为指导。近年来,我国掀起了公共管理研究热潮,基本观点是:经济改革市场化,公共管理社会化,政治发展民主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传统的行政管理范式必然变革为公共管理范式。中国政府管理在总结自身经验的同时,要学习和借鉴西方行政管理的理论和成功经验,但不能照搬。
综上所述,服务型政府的思想观念概括起来是服务、透明、竞争、开放、有限、民主、法治、高效。行政管理历年必然有管制转变为服务,由暗箱操作转变为公开透明,有垄断转变为竞争,由封闭转变为开放,由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由人治转变为法制,从低效率转变为高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艰难的长期的过程,切不可忽视。
二、服务型政府体制
服务型政府体制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点。它涉及多种结构要素。
1、政府与市场关系
关键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建立面向市场、亲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起好“掌舵”作用,催化作用、促进作用,而不是“划桨”作用、大包大揽作用。凡是市场能发挥优势的或能做的事,都应由市场来做。要改革政府的投资方向,非核心公共产品的提供大胆引进市场机制。要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市场,维护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秩序。要打破地区封锁,条块分割、行业垄断,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公共管理领域也要引进市场机制,服务性技术性领域走市场化道路。确立这一要素的意义在于:如果不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建立面向市场、亲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服务性政府就失去了根基。
2、政府与企业关系
关键是建立地方政府为企业服务的新体制。要改变政府部门和公务员席关于参与企业行为的习惯,建立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现真正的政企分开。政府负责规划、创造环境和水瘦,不干预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对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一律实行“国民待遇”。在市场准入上放松政府规制;在企业行为上加强法规规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场交易行为。要建立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支持农业、中外企业、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组织体系,包括中介服务机构。确立这一要素的意义在于明确政府服务的重要对象和建立相应的新型体制。
3、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关键是建立地方政府与社会共同治理的新模式。近些年来,“强国加弱社会”的格局开始改变,但我们的目标选择应该是“强国加强社会”走国家社会共同治理的道路,这是经济、政治发展的共同需要。要让社会强大起来,必须大力发展和规范社会中介组织;必须实行政事分开,让事业单位走向社会,进入市场,通过引入市场和竞争机制促进我国公共事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必须加强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社区建设,不断提高我国公民社会的自治水平。政府不仅要改革自身、而且要肩负推动社会体制改革的责任,以促进公民社会的迅速成长。近年来,中国NGO的研究热点和智力理论的研究热支持了上述观点。与此同时,要建立地方政府为社会服务的新体制。在政府部门和其他公共部门广泛实行社会服务承诺制;继续有效推行省市县长公开电话等回应社会的便民措施,增强政府对公民和社会的回应性。确立这一要素的意义在于明确社会体制改革方向和政府承诺的责任。
4、上下级政府关系
对中央和地方事权进行科学划分。中央政府侧重于宏观调控、政策引导、政治统治、全国性事务管理职能,地方政府侧重于地方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不同层级政府的服务方式应有所不同,中央和省级政府是“决策——服务型”,省以下各级政府应是公共服务为主的“服务型政府”。确立这一要素的意义在于理顺政府内部关系,明确各级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职责权限。
5、服务型政府职能
要根据上述四类关系设置政府职能。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能是:优化发展环境,替公共产品,调控区域经济,控制外在效应,维护市场秩序,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制度创新,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社会保障和社会平等。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原则深化地方机构改革。推进决策职能核心化,决策、执行、监督职能相分立,从体制上解决部门利益化,体现政府和部门的公共性和非营利性。推进综合行政执法,避免执法扰民。确立这一要素的意义在于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6、责任政府建设
责任政府是现代化民主政治的体现,是对政府公共行政进行民主控制的制度安排。责任政府要求:第一,政府必须回应社会和公民的基本要求并积极采取行动加以满足。第二,政府必须积极地履行其社会义务和责任。包括全面地、积极地履行政府职能,对不履行其社会义务和责任的不作为行政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建立公共卫生、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及其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确保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第三,政府必须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政治上、法律上、行政上和道德上的责任追究。实行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第四,政府必须接受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控制以保证责任的实现。
三、服务型政府管理方式
与理念、体制相适应,管理方式也要体现服务的特点。换句话说,确立下列要素是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1、法制与德治结合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法制行政,主要体现为:第一,健全行政法律制度,包括健全政府组织体系,完善政府职能的法律界定,制定政府规制法等。第二,严格依法行政。减少行政工作的随意性,强化法律约束。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和司法制度,建立公正严明的直达队伍和司法队伍。健全行政复议制度、层级监督制度,加强对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的监督。德治行政,主要体现为用伦理精神来塑造政府。体制创新,政策制定和执行等一切行政行为要体现以公正和正义为基础的行政价值观。要从法制和得知两个方面遏制腐败,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
2、管理公开透明
今年发生的非典型肺炎疾病防治案例,足以说明政府管理公开透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除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公开所有信息,包括会议、信访、举报、个人财产申报、机构和职能、行政程序、办事结果等。与此同时,建立重大事项工时制度、信息查询和咨询制度。让公众知政、议政、参政、督政。
3、推行电子政务
根本目的是提高效率,公开透明,提供服务。电子政务并非单纯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政府部门,其本质是建立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政府治理典范,实现善治,促进善政。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是向县乡政府推进和部门、地区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公务员要实现网上办公和在线服务两个目标。
4、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要建立决策职能分工制度,党委实行政治决策,既关系到全局的路线和大政方针由党委决策;人大实行法律决策,即法律法规制定和重大公共事务由人大决策;政府实行行政决策,即政府职能范围内的执行性事务由政府决策。要经过民主程序决策重大事项,如实行听证会制度;实行决策论证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未经论证和未经专家咨询不能决策。
5、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要继续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凡是能够有市场调节的坚决依法取消,改为备案制、登记制和注册制。对继续保留地进行规范;简化程序、公开透明、强化监督。要继续办好行政服务大厅。
6、对政府机关实行严格管理,科学管理
按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于职守、公事公办、一丝不苟、守时守约守信用的要求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彻底摒弃衙门作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切实精简文件和会议,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
7、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要采取措施通过实际途径提高公务员素质特别是行政技能水平。要完善公务员制度,在公务员进口和出口以及奖惩等环节,强化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机制。大力开发和利用公共人力资源。防止腐败要建立惩治腐败机制、监督防范机制、公正待遇机制、廉洁自律机制。加强行政伦理和公务员行为规范建设,重点在规范行为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形成优良的行政人格。
8、建立政府效能评价体系
在福建厦门兴起的政府绩效评价,被誉为我国“21世纪行政发展的新亮点”。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联合课题组《关于政府机关工作效率便准的研究报告》已提出效能建设和效能监察问题。要建立地方政府效能评价制度,建立包括公众在内的开放的评价体系,开展对各级地方政府及政府部门的效能评价工作。技术操作可借鉴福建已经开发的评估软件技术。
四、服务型政府概念的界定
目前,关于政府模式的研究,有多种提法,如服务型政府、治理型政府、责任型政府等。这些提法,都是相对于具体领域而言的。笔者认为,服务型政府既是相对于经济社会领域的管理模式,也可以是一个更大的范围的统称,它可以既包括服务型政府(经济社会领域)、治理型(政治领域)、责任性(政府政治领域)、效能型(整体和结果)的含义,同时又要求整体性政府建设(无缝隙政府)、借鉴企业管理方法和技术在政府中引入竞争机制(企业化政府)、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和严格依法行政(法制政府)、用伦理精神塑造政府(道德化政府)、政府职能向体外转移(有限政府)、社会和民众参与治理(民治政府)、尊重人权、个性和回应(人性化政府)。其他提法都是针对特定的领域和范围的,唯服务型政府可以对以上各义加以涵盖,这样界定和理解,不仅有助于增强概念和理论的科学性,而且有利于服务型政府的全面建设。
第四篇: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丰镇市马桥街小学课堂模式
走高效路,兴课改风 内蒙古丰镇市马桥街小学
兰建芳
电话:***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丰镇市马桥街小学坐落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内,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利用学生”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学校之一。特别是2015年3月,由《中国教师报》和乌兰察布市牵手举办了“乌兰察布市课改区域推进会”。马桥街小学作为课改区域推进会29所实验示范校之一,配出领导和一线教师共16名参加了这次高规格的课改大会,也暨课改宣誓大会。《中国教师报》为我们乌兰察布市的教育现状定制了一套丰富的教育盛宴,让与会者领略了教改前沿先进理念与方法,同时让教师们也感到自己教学方法的滞后性。特别是会议主题的口号“让乌兰察布的教育因我们的努力而精彩,让乌兰察布的孩子因我们的付出而幸福!”让老师们倍加感动,信心十足,同时也倍感肩上责任的重大。参会归来,我们马桥街小学从领导到教师在这次可改大会的洗礼下,积极地投身于课改中。时至今日,我们的新课改在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各级领导的保驾护航下,如沐春风,雨后春笋般得崭露新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学习先进理念,转变观念。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强国之基。教育要回归常识和原点。实践证明,每一个教育人,都必须回到“教育及人学”的本质上,回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大背景下,回到基于对生活和生命的尊重上,“从学生出发”,建构起以“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新学生”为框架,以课堂为中心的中国当代“新教育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育教学的真正变革,才能让教育焕发新生。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学习先进理念,转变观念。于是我们学校老师认真学习安徽铜陵铜都的创感学道,感觉与我们之前学习太谷的“二十四字教学法”有异曲同工之处。同时我们学校领导下决心、加大课改力度,定期对我们进行有关高效课堂的校本培训,经常组织听课、评课、议课和集体备课等活动,互相学习;并且经常尽可能让我们每一位教师“走出去,请进来”,以便丰富内涵、提升业务水平。因此,使教师们的观念转变的较快,我们把观念逐渐内化成方法,在方法运用的基础上慢慢的形成一种文化,在文化的潜移默化下,渐渐的成为我们自己的职业信仰。
二、组建小组。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
1、“以人为本”,即充满人性、塑造人品、培养人格、成就人生;
2、“以生为本”,即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3、“以学为本”,即以学定教、以教助学、以评促学、自学为本。据此,我们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核心理念是:
1、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2、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学,成长的最高境界是自觉。在高效课堂理念的指引下,高效课堂有效的主体性载体就是“小组”。小组的组建是非常的重要。组建小组时,我们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同质交流,异质帮扶”的原则。小组考虑的因素有成绩、性格、性别等,每组这些因素要均衡。一个班最多不能超出8组,每组最多不能超出8人。组长老师指定,组长必须是前12名内的。组长必须具备5个条件:学习成绩优秀、人缘好、性格外向、管理能力强、责任心强。在围桌坐时一定要优等生对优等生、中等生对中等生、潜能生对潜能生。进行小组文化建设。小组文化的建设包括:理念、制度、行为、环境文化。让每个小组进行初次合作讨论,各自组的组名、组训、组标、组歌。然后每组根据自己组的合作探究把各自组的小组文化呈现在各自的板面上,为了让学生尽情展示。我们学校取消了定期出版报,把后黑板降低高度,正好学生能探到的高度。最后各组进行展示各组的文化建设,其他组进行评价。这样我们就把学生形式上合坐上升为合作,形成一个团队,每个团队就是一种精神信仰的共同体。
三、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导学案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经验、具体文本、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教学资源而制定的学生的学习方案。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它具有鲜明的主体性、探索性、引导性。从导学案的实施看,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知识结构的梳理是导学案的重点,阅读思考、质疑释疑是导学案的特色;巩固、练习、反思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导学案有线路图、方向盘、指南针的作用。它具有课本、笔记本、作业本的功能。因此我们学校现在三到六年级的老师不写教案,每个教研组选语、数、英各两名教师,经过和全教研组进行商讨编写导学案;并且每到放假时,我们学校领导就安排部分老师在假期里编写新学期前两个单元的导学案,使得我们在开学第一天每位老师手中都有新课的导学案,真正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本的作用,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上课过程一般可分为“四步五有”教学模式。我们学校为了进一步全面铺开,三到六年级的老师都使用导学案,并且每周上交教导处所有学生的使用过的导学案。并且所有学生的导学案要全批全改。
四、解读“四步五有”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就是自主课堂,自主学习的条件是:我想学、我能学、我会学,我坚持学。也就是说自主学习由点燃到点拨再到点化,让学生变得更有智慧。我们学校在新一轮课改的探索与实践中,课堂教学不断追求方法的科学性,手段的灵活性,情感的丰富性,思维的活跃性,打磨出了“四步五有”的教学模式。“四步”教学是指要经历“自学------交流--------展示------点拨”四大环节。自学环节也就是独学,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自研自探环节,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记一记、认真做一做、不会标一标、问一问等,独学环节要求学生做到快、静、专。教师在独学过程中要有目的地进行巡视,切记不能唠叨。如有个别学生特别需要指点,应轻声和他说,不能影响其他学生。交流环节分“对学-----群学------共同体学习”,对学就是二人小队子之间站起来分享(说一说)------求教(问一问)-----讨论-(议一议)------对抗(争议问题,辩论明晰)-------对问------对查(互判进行等级认定)。
群学就是3到5人组进行帮学合作,群学形式是:(1)组长依次讲解,组员倾听、质疑。(2)组长重点讲,组员发问。(3)潜能生说,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4)中等生讲,优等生问,潜能生提问。(5)人人做到独立思考,争议讨论。
共同体学习就是全组进行共同学习,离开座位围成一圈进行讨论,这一环节是指在对学,群学过程中解决不了的或有争议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以便进行冲刺与挑战,如果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以求助老师。最后组长抽签决定展示内容,组长引领全组成员进行分工与预展,特别注意的是:这一过程中一定要对潜能生进行指定帮扶,激励学生互相帮扶,我荣组荣。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巡视每组的讨论情况,特别是薄弱环节小组,要注意收集信息,以便在评价时作为依据。同时一定要把“帮扶”工作做到位。
展示。聚焦时,展示者快速步入展台,便于展示及观展者倾听。展示者要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时注意要用教棍进行必要指点,做好展示的导入、结语及组间过渡。展示者要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要运用展示艺术,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板书者要迅速,工整规范,要善于使用双色笔,版面设计精美,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观展的同学站位要合理,由低到高,保证全员看到、听到,必要时可以围展。观展者一定要认真倾听。随时做好记录。必要时可以走出座位,只要不影响其他学生展示和观展即可。
点拨。在学生进行质疑、评价、补充中,教师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精讲点拨提升,总结归纳精要中的思路、方法、规律。填补遗漏知识及新生知识点,全面完善学案。
“五有”就是要求教师导学案设计和课堂操作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明晰的学法指导,有高效的合作交流,有精彩的展示提升,有精当的点拨提示。
在整个模式中,刚开始时,一节课40分钟根本不够,一节导学案至少需要两节课进行完,老师们都很着急,学习任务完不成,教学进度赶不上,怎么行呢?这时,学校领导和老师集体分析原因,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中国教师报》及时来我们学校进行专家指导,为我们把脉问诊,释疑解难。同时我们结合实际悟出原因是学生对教学模式不太熟练,没有真正掌握高效课堂的技巧。每个环节需要学生自己亲历亲为,这就需要时间。于是我们学校领导重新对课程与时间进行安排。早晨20分钟的自习,语、数、英交替。上午上语、数、英三节大课,由原来的每节课40分钟调成45分钟,第一节大课下了后,进行50分钟的大课间训练。下午四节课,每节课是30分钟我们的大课间因为学生多,采取花样式的循环穿插跑步,然后是韵律健身操,特别好!下午四节课,每节课是30分钟。同时我们学校要进行阶段性的高效课堂互听,示范性听课,总结性听课,请部分家长走进课堂观看孩子们学习展示,让家长也发表意见,进行取长补短,效果不错。
五、班级文化建设。
我们按“四步五有”模式进行教学,就要有一定的配套激励机制。这就需要依靠班级文化建设来为其保驾护航。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各班有各班的班级文化建设。我和班干部制定了一系列的班级文化。如“学霸”专栏,在四步学习中表现优秀的积够50分可以换一面红旗,积够5面红旗可以换一枚奖章,积够5枚奖章可以换指定的奖品.还有“文明守纪标兵”专栏、“劳动模范”专栏、“文学新秀”专栏等,激励学生在多方面进行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为课堂教学取得了动态的评价激励机制。
在这种高效课堂的模式下进行教与学,学生的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由原来的不敢张嘴,现在变得敢说了,想说了。学生的展示欲望,评价质疑欲望很强烈。真正达到了全员参与,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初见成效。尽管我们在课改路上出现了很多困惑、艰难。但是我们坚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想,只要是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符合教育的本真规律,我们的高效课堂就会日新月异,会不断的生成,不断的优化,会摸索出一套更加适合本土文化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们永远在课改路上。真正做到“让乌兰察布的教育因我们的努力而精彩,让乌兰察布的孩子因我们的付出而幸福”!
第五篇:论网络课程的结构特点及网络教学模式
论网络课程的结构特点及网络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进入90年代以来,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本文在调查网络教学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归纳了网络课程的基本功能结构;从理论层面上分析了网络课程的基本特点;列举了目前网络课程的4种模式,最后对网络课程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一、网络教学发展背景
在这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多年来,学校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推广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师主导传授,学生被动或机械练习。而网络环境教学,是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网络技术下的新的学习理论,在这种理论中,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动者,外界信息经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进而转变成为自身的知识,这种理论的形成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和结构,使老师和学生共同作用于教学过程,起到协调作用。这种开放性、创新性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和固疾。在新形势下研究和探索网络课程的教学,是适应新世纪教育的需要,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网络课程的基本功能结构
众所周知,网络课程的设计应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以“学习者”为中心;应当对教学活动和学习环境作重点设计,二者缺一不可。由于网络课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网络课程的基本功能结构也应按学生自主学习的要点来设计。
学生通过网络可进行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如自学、讨论、实践活动、作业提交、考试及网上资源搜索、资料查询等活动。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自己的学习记录,从而对学习起到一个督促和自我监督的作用。例如我本学期所带的Flash课程,大部分都是在机房操作教学,本身就利用了局域网的功能。在机房中教师机可以控制学生机以便督促学生学习,而学生在做完例子后可以通过局域网提交作业,这样教师在一台机子就可以及时
检查学生的作业并做好记录。
三、网络课程的基本特点
计算机网络是当今科技发展的结晶,而网络教学也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教学。网络课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资源共享性
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共享资源,其中包括硬件的共享和软件的共享。网上资源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学习者在链接或教师指导下,可轻松自如地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神奇的网络环境,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对实现教学过程紧要关系的转变,对促进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2、虚拟性
网上教育的时空不限性给教学活动带来虚拟性,现在虚拟教育已经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虚拟教育可分为校内模式和校外模式,校内模式指在校园网上开发的各种教育应用,校外模式指网上远程教育。可以把校内模式与校外模式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新型教育系统。
3、实时交互性
网络教学最大特点是它的实时交互性,实时交互性是指在网络上的各个终端可以即时实施回答。交互的方式有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通过课件还可以有效地获得图文并茂的教育信息,师生之间的交互可以得到教师的指导,学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进行协作学习,这种双向交互活动不仅使学生通过视、听手段获取教学信息,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此的兴趣。
4、协同创作性
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学习者可以利用适当的软件工具支持协同创作。现在许多网络教育平台带有群件系统的功能,能够支持一个学习群体方便地进行通讯交流、工作空间共享、应用软件共享和协同创作。
四、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
利用网络技术来进行教学。按照通讯角度来讲,有同步教学和异步教学;按照学习者的组织形式来看,可以有个别化学习、小组学习;按照课程材料媒体种类来看,有多种媒体参与的混合形式或者仅利用web媒体的单一形式。应用Web来进行教学的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这里简述4种:
1、信息传递式:信息传递式是指利用Web发布教学大纲、课程内容、讲座笔记及作业细节和百科全书,加上在线信息资源的超链接,学生可以在没有和教师或者其他同学交流下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模式是目前网络课程比较普遍的方式。
2、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主要强调的是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它体现的使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它通过创设支持式环境,使得班级学生成员之间可进行提问、解答和资源共享等合作活动。
3、辅助学习式:这种课程模式的特点是教师辅助学习者的学习,采用Email、电子论坛或计算机视频会议来提供指导等服务。辅助学习模式还可以确定参数来建立多用户对话环境。
4、内容生成式:内容生成式指的是学生自主寻找、建立、组织具体知识领域的内容,实现信息资源的同化、交互和综合。具体的活动是学生设计开发网页,通过网络资源和链接按照自己的方式将信息内容呈现。这种模式中,学生是信息资源内容的重要来源。
五、网络课程的发展趋势
网络课程因其自身灵活的特点使得它在继续教育、素质教育及职业教育方面都将有很大的优势。虽然有人认为网络课程不能有效地刺激学生去学习,但是不断增长的学生需求和网络所提供的更多的学习机会是网络课程的优势所在。我认为基于Web的网络课程在将来的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势:
第一,资源渐趋丰富,课程种类更齐全
据统计,美国目前已有450多所大学建立了网上虚拟学校,开设了200多个专业,学生数量达10多万人。将来的网上课程门类齐全,有自主学习课程、成人教育课程、学科教育课程等;提供的服务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学生可以网上快速地检索出自己所需要的课程节目信息或学习资料。
第二,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转向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设计。
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课程强调课程的内容设计,而以Web为基础的教学不应是传统课程内容的照搬。今后网络课程的设计应是结合Web的具体特点,以Email答疑、电子论坛、计算机视频会议等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设计。
第三,以Web的低级应用设计转向Web高级应用的设计。
随着Web技术和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网络课程的开发必将从Web的低级应用阶段转向Web高级应用。目前出现了一些网络课程工具平台,这种平台的设计使基于Web的课程在制作、管理和应用上都迈进了一个新的台阶,Web必然将应用于课程教学。
我们即将面临的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开展网络教学是大势所趋。学校应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文化和情感氛围,注重教学的优化设计,寻求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优质高效地培养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